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勵志 > 職場勵志

工作勵志事蹟材料

欄目: 職場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1.58W

人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特別是當你回頭看看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走了一段自己都沒想到的路。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成功人士的勵志事蹟,讓我們一同去領略他們的風采吧。

工作勵志事蹟材料

勇於翱翔,才能翱翔

1920xx年7月4日,在美國西雅圖市舉行的國慶慶祝活動現場,出現了一架飛機,在空中做着各種精彩的表演。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掌聲和吶喊——20世紀初期,飛機還是一個絕少有人接觸的新鮮事物。

飛機降落後,飛行員馬羅尼便被潮水般的人羣圍住了。人們不但羨慕他的勇敢,更是對飛機這個怪物能夠翱翔於高空充滿了好奇。

這時,馬羅尼笑着問周圍的羣眾:“有誰願意和我一起飛上天去試一試嗎?”連問三遍,無人應聲——對飛機這種新鮮事物,人們好奇的同時,也對它生有無窮的恐懼:這東西飛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挨地,誰知道它會不會摔下來?

這時,一個青年人霍地站出來,大聲對馬羅尼説:“先生,我想我可以同你一起飛上天!”

飛機在馬羅尼的操縱下,穩穩地飛上了天空,然後在空中做着各種精彩的動作。那個青年人儘管平生第一次飛上天,心裏有些害怕,可還是好奇地問這問那,不住地觀察馬羅尼駕機的每一個動作。20分鐘過後,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飛機穩穩地降落下來,青年人面帶微笑走出機艙,他大聲向周圍的人們呼喊:“真的不錯,可以上去試一試!”( 勵志天下 )

觀眾包括飛行員馬羅尼都為年輕人的勇氣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個年輕人從此對飛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久,他就萌生了製造飛機的念頭。在好友的幫助下,他用當地廉價的木材製造新型的輕便飛機。1920xx年,這個青年人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浮筒式小木飛機。在人們驚訝的目光中,青年人親自駕着自己研製的飛機進行飛行試驗,一舉成功!此後,這個青年人在西雅圖郊區正式成立了“太平洋航空產品公司”,1920xx年改名為“波音公司”。這個敢於挑戰藍天的青年人就是“波音”公司的創始人——威廉·愛德華特·波音。90多年來,波音公司始終致力於新產品、新技術的探索和開發,從民用飛機、軍用飛機到航天飛機、運載火箭、全球通信衞星網絡、國際空間站,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赫赫有名的B-17、B-29轟炸機,以及東西方冷戰時期着名的B-47和B-52戰略轟炸機,美國空軍中比較出名的KC-135空中加油機以及E-3預警機均是波音公司的產品,就連美國總統乘坐的專機“空軍一號”也是由該公司出產的波音707以及波音747改裝而成的。

勇於嘗試,敢於創業

1984年,歷經辛苦的馬雲終於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他的成績是專科分數,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恰好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就這樣幸運地上了本科,並憑着滿腔熱情和一身俠氣,當選學生會主席。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結果第一個月收入700元,房租20xx元,遭到一致譏諷。

在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堅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個人揹着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

兩年間,馬雲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同時還成了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正如馬雲當年所願,海博已經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裏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初次下海的經歷,給馬雲留下了深刻的體會

1994年底,馬雲首次聽説互聯網;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到互聯網。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馬雲,在朋友的幫助和介紹下開始認識互聯網。當時網上沒有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出於好奇的馬雲請人做了一個自己翻譯社的網頁,沒想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4封郵件。

敏感的馬雲意識到:互聯網必將改變世界!

隨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個想法:要做一個網站,把國內的企業資料收集起來放到網上向全世界發佈。

此時,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馬雲已經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校長還許諾他外辦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獨行的馬雲揮揮手,放棄了在學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時,互聯網對於絕大部分中國人還是非常陌生的東西;即使在全球範圍內,互聯網也剛剛開始發展:大洋彼岸,尼葛洛龐帝剛剛寫就《數字化生存》、楊致遠創建雅虎還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教授錢華林剛剛用一根光纖接通美國互聯網,收發了第一封電子

郵件。

在這樣的情形下,遠在尚未開通撥號上網業務的杭州,馬雲就已經夢想着要用互聯網來開公司、下海、盈利。這個想法立即遭到了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

“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裏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説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説算了

吧,只有一個人説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其實最大的決心並不是我對互聯網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覺得做一件事,無論失敗與成功,經歷就是一種成功,你去闖一闖,不行你

還可以掉頭;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一樣的道理。”

時隔多年,回憶起當年力排眾議的情形,馬雲依然為自己的選擇而叫好。

1995年4月,馬雲和妻子再加上一個朋友,湊了兩萬塊錢,專門給企業做主頁的“海博網絡”公司就這樣開張了,網站取名“中國黃頁”,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3個月後,臨近杭州的上海正式開通互聯網,馬雲的業務量激增。在各企業紛紛忙着建立自己主頁的時候,馬雲的先見之明為他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當時,製作一張主頁,中英文對照的20xx字內容、一張彩照,開價就是2萬元人民幣。不到3年,馬雲就輕輕鬆鬆賺了500萬元利潤,並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

1997年,在國家外經貿部的邀請下,馬雲帶着自己的創業班子揮師北上,建立了外經貿部官方網站、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中國外經貿等一系列國家級站點。

這段經歷對馬雲彌足珍貴。他告訴記者:“在這之前,我只是一個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經貿部的工作經歷,我知道了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學會了從宏觀上思考問題,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開闊了宏觀視野的馬雲返回杭州,進行二次創業,他決定介入電子商務領域。

採用什麼模式?當時全球互聯網所做的電子商務,基本上是為全球頂尖的15%大企業服務。但馬雲生長在私營中小企業發達的浙江,從最底層的市場滾打過來,深知中小企業的困境。他毅然作出決斷———“棄鯨魚而抓蝦米,放棄那15%大企業,只做85%中小企業的生意。”

“如果把企業也分成富人窮人,那麼互聯網就是窮人的世界。因為大企業有自己專門的信息渠道,有鉅額廣告費,小企業什麼都沒有,他們才是最需要互聯網的人。而我就是要領導窮人起來鬧革命。” 馬雲要做的事就是提供這樣的一個平台,將全球中小企業的進出口信息彙集起來———“中小企業好比沙灘上一顆顆石子,但通過互聯網可以把一顆顆石子全粘起來。用水泥粘起來的石子們威力無窮,可以與大石頭抗衡。而互聯網經濟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這樣,1999年9月,馬雲的阿里巴巴網站橫空出世,立志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當時國內正是互聯網熱潮湧動的時刻,但無論是投資商還是公眾,注意力始終放在門户網站上。馬雲在這個時候建立電子商務網站,在國內是一個逆勢而為的舉動,在整個互聯網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模式,被國際媒體稱為繼雅虎、亞馬遜、易貝之後的第四種互聯網模式。阿里巴巴所採用的獨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國,也難覓一個成功範例。

網站註冊成立一個月後,由高盛牽頭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便立即到賬。馬雲用這筆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的外部人才。這個時期,也正是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的時候。彼時,12個人的高管團隊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1999年底,馬雲以6分鐘的講述獲得有“網絡風向標”之稱的軟銀老總孫正義的賞識。兩人進行了3分鐘的單獨談判後,馬雲獲得了孫正義3500萬美元的投資。 軟銀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資申請,只對其中70家公司投資,而孫正義只對其中一家親自談判。

事實證明,無論是高盛還是孫正義,對馬雲的判斷都是準確的。在電子商務領域,馬雲顯示了自己的獨特視角和預見性:創業當年,阿里巴巴的會員就達到8.9萬個;20xx年達到50萬;在20xx年互聯網的嚴冬季節,依然實現了百萬會員的目標,併成為全球首家超過百萬會員的商務網站;目前的會員總數已經超過350萬之巨。

在互聯網最寒冷的冬天裏,阿里巴巴成為最早宣佈贏利的之一,並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學院選為案例,連續4年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佳電子商務站點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佈了自己總額為8200萬美金的新一輪私募成功,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互聯網業金額最大的一次募資。這筆戰略投資加上此前風險投資的結餘和自身1億多元人民幣的利潤,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在手,已經可以和國內任何一家門户網站並駕齊驅了。

馬雲就此放出豪言———“20xx年,我們要實現每天利潤100萬;20xx年,我們要每天繳税100萬。”

這話如同馬雲本人一樣———看似狂妄,實則精明。馬雲對外宣稱的數字,都是通過財務統計過的:單日贏利100萬的目標,其實在20xx年7月就已經單月實現了;而他在公眾面前誇下每天繳税100萬的“海口”,也都是公司內部正在執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