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實用工具 > 蒙學

★《三字經》讀後感15篇

欄目: 蒙學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字經》讀後感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媽媽給我買了本國學三字經,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2

通過學習《三字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紓。”這句話,讓我想起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生活在一個經常舉辦喪事的地方,所以孟子就經常學人哭哭啼啼,孟母看見兒子這個樣子,就對孟子説:“快點收拾傢俱搬家,不然,你長大了就只會幫人辦喪事”。於是,他們就搬到一個集市,集市裏經常有人殺豬。於是,孟子便學着別人的樣子殺豬,孟母看見了就對孟子説:“我們趕緊收拾東西再搬家吧,不然,你在這兒長大就只會殺豬”。最後,他們搬到了一個學堂附近,於是孟子便學別人的樣子開始學習了,後來經過努力學習,孟子成為一代聖人,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這個故事一方面告訴我們學習的環境對我們的學習多麼重要啊,另一方面告訴我們父母為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多麼大的心血。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回報社會、回報父母。

我還要讀更多的書。

《三字經》讀後感3

從一年級開始,爸爸就讓我朗讀《三字經》了。雖然我那時不知道其中的含義,但是讀起來依依呀呀的倒是別有一番韻味,朗朗上口。在不知不覺中,我已能將其背得滾瓜爛熟。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逐漸從中悟出了些道理,也慢慢明白了爸爸一直鼓勵我背《三字經》的一片苦心。

《三字經》中有很多讓人感人的故事呢!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曾子殺豬傳千古”。有一日,曾子和他夫人要一塊去趕集,曾子的兒子死活不讓自己母親走,母親就哄孩子説:“回來給你吃豬肉!好不好!”。兒子聽了母親的話,就鬆開了拉着母親的手。趕集回來後,曾子磨刀霍霍,準備殺豬。其妻看見了説:“我是哄孩子的!”“哄孩子?以後孩子長大了哄你、我,怎麼辦?如何了得!”説完曾子一刀便把豬殺了。曾子是《大學》的作者,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言而有信,即使是對一個小小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三字經》讀後感4

《三字經》是一部家喻户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了我們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今天,我也認真地回顧了這本書。

這本書出自南宋宋元的王應麟,它概括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用三字詞簡練、生動的寫出了一些為人處事和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培養我們。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這些故事使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領悟了不少道理。

“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當我讀到這裏時,感到十分羞愧,對於已經上六年級的我竟還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現在仔細回想,對於平常的學習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課餘時間也花心思學習了,我是否做到對學習專心到志,一絲不苟了呢?想到這裏我深表慚愧,決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在課餘時間也專心致志地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是一本極富哲學的書,其中濃縮了天文、地理、人格、宇宙星體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五行相剋,知識量極大。

在閲讀時,我遇到了困難,當然是理解上的問題。其首篇,我認為是講人格的,因為一開始就説“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句講的是每個孩子剛生下來,內心都是善良的,習性很像,但因大人,習慣差的很遠。這裏才十二個字,卻藴含了大道理。

在此篇章中,相信“孔融讓梨”這一段在大家心裏印象很深。因為小孔融四歲就懂得謙讓,懂得照顧比自己小的人,把大梨讓給他們,也懂得體諒比自己年長的人,也把大梨讓給他們。而自己卻吃最小的一個梨。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一小段,説明了最重要的並不是知識,而是孝道,做到孝之後,再增長見識,去認真學習數字、文字。

《三字經》讀後感6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感覺十分有趣。它講了人性的趨向。人性本善,但人性受環境的影響。它還講了“五行”相生相剋,以及從伏羲開始到現代的文明發展和歷史動態,還有四書五經。因此,當你具備了裏面的各種要求時,你就會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歡迎。

開始讀《三字經》,看不懂它在講什麼,猶如置身雲霧之中,看不清前方。可當我漸漸深入《三字經》、漸漸懂得《三字經》的意思時,卻靈光一閃,一下子有了辦法,才發現《三字經》的高深精湛,才發現書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用文字和標點符號跟空格組成的一壘厚厚的白紙那麼簡單。當你真正知道它的意思時,你才看到面前的龐然大物。

讀了《三字經》,我知道了很多。

《三字經》讀後感7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8

香九齡,能温席。

孝於親,收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

弟於長,宜先知。

這是《三字經》裏的句子,讀過以後,給我的啟發很大,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讓我懂得了怎樣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記得有一次,媽媽叫我去整理書桌,我心裏悶悶不樂,生氣地和她頂嘴:“我才九歲,還那麼小,就讓我做家務。”現在想起來,後悔極了!我應該學會關心、體貼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父母盡孝心,減輕他們的負擔。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使我懂得了尊敬兄長,關心弟妹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六一”兒童節時,老師發給了我們許多糖果祝賀我們的節日,我卻把糖果全都吃掉了,什麼也沒留給弟弟。我自私了,連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都不能尊敬和照顧更不可能尊敬其他人了。

我們做為一名國小生,是祖國的未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的道理,尊敬長輩,孝順父母,關心體貼身邊的每一個人。

《三字經》讀後感9

新學期,我校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以來,同學們喜歡並熱衷於背誦《三字經》的內容。通過自己背誦和老師講解使孩子們對《三字經》有了認識,收穫頗多。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歷史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產。它短小的篇幅,藴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它深深地吸引我,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諍友。不論是在道德、歷史、地理……文化上內外都會受益非淺。

《三字經》讀後感10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閲讀了《三字經》裏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一起閲讀了《黃香温席》和《藥聖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裏面的內容,但並沒有理解裏面的意思,這次閲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幹成什麼事情呢?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着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後感11

在我升入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讀過許多三字經,其中最難忘的是“孟母三遷”的那一段。

內容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她告訴我們的是,戰國時,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第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來教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關於這樣的事情。比如,每天下午爸爸陪我練字,爸爸幫我檢查作業。為了我能有個好的學習氛圍,他們每天都不看電視,陪我學習,也從不像有些父母那樣,不顧影響孩子學習,去嘩啦嘩啦玩麻將……

爸爸説:“我也要學習孟子的母親,好好教你知識。”而我,也要向孟子學習,勤奮努力,不斷進步,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三字經》讀後感12

剛拿到《新三字經》這本書,我覺得特別有趣。心想這本書寫的是什麼內容,與《三字經》又有什麼不同呢?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來閲讀。

原來,這裏講的是許多學習和做人等許多方面的道理,其中還講述了許多偉人的事蹟。比《三字經》更貼切我們的生活,更通俗易懂。

例如:“親養兒,多苦心;報春暉,寸草心。"講的就是父母養育兒女,非常的辛苦,很不容易。子女對父母的孝敬,不足以表達父母養育兒女付出的`辛勞。使我感覺到,父母對我們的細心地呵護,用我們對父母的孝敬,是無法報答完的。

再如:“求學者,貴恆心;磨鐵杵,可成針。"在學習生活中的人,貴于堅持努力不懈。如果肯堅持磨“鐵杵”,終究有一天會磨成“針”的。這使我懂得了,學習如果一直堅持不懈,方法得當,肯定有一天會成功的,在學習中我也一定要有這樣的精神。

《新三字經》讓我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這可真是一本好書呀!

《三字經》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三字經》,感覺十分有趣。它講了人性的趨向。人性的本善,但人性受環境的影響。它還講了“五行”相生相剋,以及從伏羲開始到現代的文明發展和歷史動態,還有四書五經。因此,當你具備了裏面的各種要求時,你就會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人,受到人們的愛戴、歡迎。

開始讀《三字經》,看不懂它在講什麼,猶如置身雲霧之中,看不清前方。可當我漸漸深入《三字經》、漸漸懂得《三字經》的意思時,卻靈光一閃,一下子有了辦法,才發現《三字經》的高深精湛,才發現書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是用文字和標點符號跟空格組成的一壘厚厚的白紙那麼簡單。當你真正明白它的意思時,你才看到面前的龐然大物。

讀了《三字經》,我明白了很多。

《三字經》讀後感14

《三字經》的著作年代雖然離我非常遙遠,但是直到今天,這本書對我們仍然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這本書用通俗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對我們講述了各式各樣的道理;他勸導大家,要做一誠實的人、健康的人、勤勞的人、有知識的人、品格高尚的人。具有這種品格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人物都具備上述品質。

當然,讓自己造就一}有用的人,不但要有決心,更重要的是要有恆心。“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義”!

今天我有這麼優越的學習條件,又有這麼多的人關心着我,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15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是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將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