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南懷瑾語錄

欄目: 佛語經典語錄 / 發佈於: / 人氣:2.34W

1、沒有出世的修養,便不能產生入世的功業。

南懷瑾語錄

2、一個人內心沒有真正的涵養,就會變成色厲內荏,外表滿不在乎,而內心非常空虛。其實大可不必,一個人好就是好,窮就是窮,痛苦就是痛苦。

3、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4、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寂寞,才可能瞭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5、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做了三件事後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騙騙人被人騙。

6、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7、良醫終不救無病之人;導師亦不引識路之者。佳餚美膳,豈可勸飽人之餐;異寶奇珍,未必動廉士之念。

8、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淨的地方、或在廟子,真正大菩薩可能嘴裏一句佛也沒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會上到處有菩薩,即使狗牛馬這些畜生當中都有。

9、讀書明理難,做人做事有高瞻遠矚而能把握現實更難。為惡易,為善難,而無明智以處善事,翻將善事而成惡果甚易。

10、慈悲就是愛一切眾生,雖然做不到,心嚮往之,才是廣大的修行;一切難行能行,雖然做不到,心嚮往之,才是廣大的修行;一切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是菩薩道。

11、少年戒之在色,壯年戒之在鬥,老年戒之在得。

12、想發脾氣,把脾氣轉為慈悲,把煩悶轉為快樂,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

13、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後,無所謂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説,最聰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來最平凡最笨的人,(經典語錄 )卻有上上智。一般人覺得自己聰明的,其實是笨人。什麼理由?因為他不肯平凡;真能夠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4、教育的目標,敬業樂羣。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學問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學問。

15、每個人養成獨立的人格,卓爾不羣,就是真的自由。任何一種語言文字沒有辦法表達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緒,如果有辦法那麼人與人沒有誤會。

16、我平生不欺人,但亦不寧為玉碎,不做瓦全了。但也情不自禁,珠覺難堪。

17、沒有認生觀,跟着大家走那是很有問題的。問舍求天本無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這才是人生的目標。

18、人生,不管你發了多大的財,永遠會覺得房子少了一間,衣服少了一件,錢少了一筆。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

19、孫子兵法真正重要的是一個字勢,一個時代的潮流、一股社會的力量來臨之時你跳不出來,就會被淹沒。什麼是勢?只有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能獨自站起來,自己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格,不跟着社會風氣走。

20、人生兩樣最難捨,一是財,一是命。只要有利於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財產都施出來,這就是施。但這太難了,雖然做不到,也應心嚮往之。

21、功成身退數風流,只有人類的心不肯死,永遠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妄想違反自然,何其可悲!

22、政治、軍事、外交都是沒有善惡是非的,只有利害關係。怎麼臨時處理,要懂得應變。但是要注意,雖然沒有善惡是非,都還是有因果的。

23、光讀正面的歷史是不夠的,還要看小説。所謂歷史,常常人名、地名、時間都是真的,內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説,是人名、地點、時間都是假的,但那個故事卻往往是真的。

24、像我們學佛的人,修持多年下來,生理和心理沒有一點改變,那個臉還是拉得很長,讓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親近。這就是不對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點點成就,也會無形地影響旁人,讓人覺得他可愛可親,自然會起親切感,或是莊嚴感。這個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積起來的。儒家弟子形容孔子「望之儼然,即之也温」,看他的樣子很莊嚴,有點令人害怕,可是一和他接近,就覺得他很温暖慈祥。所以説有道的人,色身一定轉變了的。

25、有人只喜歡放生,放生是善根之一,可是我常勸人在都市中不要亂放生。例如你去菜場買些動物來放生,這不但不是放生,反而是殺生。有些賣動物的人曉得有人愛放生,他就拚命去抓來賣。甚至於你今天放生的,明天就又被抓回來,所以真放生是很難的,有時救了個小動物不見得是做善事,做善事是要智慧的。像有的人沒錢還好,你一幫助他,他反而有本錢去作惡,所以説,沒有智慧所做的善事,反而會變成壞事。

26、身口意三業,翻過來就成十善業,是學佛的基本行為。我常説,學佛慢一點來,先學作人,人都沒作好,想學大乘道成佛,沒有那麼簡單的。

27、在家出家的學佛人千萬注意,要「不捨世法」。如果為了想舍離世法而學佛,就已經錯了。因此也要記得我們一再引用過六祖的話,「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28、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後,無所謂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説,最聰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來最平凡最笨的人,卻有上上智。一般人覺得自己聰明的,其實是笨人。什麼理由?因為他不肯平凡;真能夠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29、作人平凡就是佛。一般人學佛學成了瘋子,不肯平凡。佛在悟道之後感歎「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個個是佛,佛所有的智慧德相大家都有,為什麼不能悟道?「只因妄想執着不能證得」。那你只要不妄想不執着就好了嘛,是不是很簡單?你説,是啊,所以我天天在除妄想。唉,你那個除妄想的念頭不又是妄想執着嗎?所以你連一缸水也喝不完,更不必説一江水了。

30、禪宗祖師説:「佛是了事的凡夫。」所以學佛要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你也不要執着於佛經上所有的話,一執着了,對不起,雖然不是邪見,但是成了邊見,也就是宗教性的偏見。宗教的偏見最多,也最排他。但是我看每一個宗教都一樣,因為基本上都是教人為善的,這總沒有錯吧!不必説你是那個教,我是這個教。你睡午覺,我睡晚覺。宗教的最高處是有不同,但你不要用最高來看人家,要從平等線來看。

31、每一位佛之所以能成佛得道,都有他的大願、本願,才能成功。注意!這就是話頭,我們學佛只想‘我好’,我好不是大願,那是私心。因為每一位佛都發了他本身特殊的大願,所以成就了他特殊的功德。好比世間做生意的人,有的人喜歡開百貨店,有的人喜歡開米店......等等,不一而足,能就自己內行之事,不斷努力發展而有成就。世間法如此,出世求佛道更要如此,先要有他的本願。

32、多數學佛人大願沒有,小願一籮筐,一會兒説這兩天把事情弄完,找個清淨的好地方,放下一切好好修;一會兒又是要吃素……都在那裏自欺欺人,就算給他安頓好了地方,他又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發願是很難的。真正的學佛,沒有誠心發願,絕對不會成功,你怎麼學也不成功的。

33、我們要曉得‘引滿能招業力牽’,發願是意識境界啊!意識要空,沒有錯,但意識不是你去空它,而是它來空你的啊!誰能空得了意識?你那個想空的念頭就是意識,所以是意識來空你。事實上,意識也不是空,它本來‘非空非有’,本來‘即空即有’。所以大家把佛法的法相、唯識部分研究透徹,道理就在此。一切學佛修行都是意識真正成就,但它不是凡夫分別心的意識。

34、天下一切眾生沒有不自私的,所有永遠成不了菩薩,也成不了佛。只求利益一切眾生,不求利已,才是真正的菩薩,做到‘饒益一切有情戒’才能成佛。

35、外道、內道的差別何在?怎麼叫作外道呢?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一般宗教都隨便使用‘外道’這個名辭,譬如,我信佛教,你不信佛教,你是外道;我信天主教,你不信我的天主教,你是外道;我信某某道而你不信,你就是外道,這些都是亂講。這個外道與世間法一樣,都是由‘我見’而起。不合於我的就是外道,這種見解屬於見取見,是下列五見之一;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見’就是觀念,凡夫受這些觀念纏縛而不能得解脱,不能證得菩提。

36、我們曉得,煩惱是一種魔,生死是一種魔,慾望又是一種魔。若以修道的立場來講,無一不是魔境。縱使一個人愛好美的境界,愛好山林或城市,一有所執着便是魔境界,要真正跳出魔的罥網非常不容易。

Tags:南懷瑾 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