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成語故事

含火字的成語典故

欄目: 成語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91W

漢語成語在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的傳承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漢語詞彙系統中重要而又極富特色的組成部分,成為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等學科研究課題中的重要分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含火字的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含火字的成語典故

含火字的成語典故篇一:厝火積薪

西漢賈誼博學廣識,敢於言事,很有參政才能,因此漢文帝頗為賞識,將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

賈誼具有敏鋭的政治眼光和文人的慷慨意氣。當時正是西漢王朝草創之初,北方匈奴不斷侵擾,國內情形也不安定,漢高祖分封的同姓諸侯王力量很大,他們割據一方,不聽中央號令,擅自發展自己的實力,有些諸侯王還流露出覬覦[jì yú]帝位的野心。

賈誼洞察到這些潛在的危險,向漢文帝上了一道《治安策》。針對國內形勢,他列舉了濟北王劉興居的叛亂,淮南王劉長的謀反,吳王劉濞[bì]的不遵法紀,暗中擴充軍隊,圖謀不軌的事實,提出了自己的治理主張,並且懇切地提醒漢文帝説:“將火種放在堆積的木柴下而安睡在上面,眼下火尚未燃燒起來,就認為很平安。當前的天下形勢,跟這沒有什麼兩樣!”

意思是火勢一旦爆發,局面將很難收拾,防患必須在未然前。

漢文帝看了賈誼的上書,被深深地打動了。於是採納了賈誼的一些意見,下令削減諸侯王的勢力,以加強中央集權。

但是賈誼年輕氣盛,鋒芒畢露,談及國家的隱患,往往態度激憤,於是遭到朝中老臣的妒忌排斥。漢文帝一時也聽信了老臣們的非議,將賈誼貶為長沙王太傅,不再讓他參與朝政。

後來,“厝火積薪”這一典故,用來形容隱伏的禍患。

含火字的成語典故篇二:玩火自焚

公元前735年,衞桓公繼位,成為衞國第十二世國君。桓公是武公的孫子,他即位時距離武公開創的黃金時代只有二十多年,衞國還算得上國泰民安。但是桓公有個致命缺陷就是生性懦弱,這一點成為日後衞國內亂的隱患。

桓公有個異母兄弟,名叫州籲,性格恰恰與桓公相反,自幼尚武,性情暴戾。先君莊公在世時,對州籲十分溺愛,養成了他驕橫無理的習氣。老臣石碏告誡莊公,要好好管教州籲以防不測,但是莊公不以為然。莊公死後,桓公繼位,州籲很看不起這個軟弱的哥哥,時時覬覦君位,準備謀害桓公,取而代之。終於等到桓公十六年,州籲借桓公赴周吊賀之機,設計弒殺桓公,州籲如願成為衞侯。

因為州籲是弒兄奪位,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他早年經常依仗武力,橫行霸道為非作歹,所以衞國百姓對他都是敢怒不敢言。州籲知道百姓對他不滿,為了鞏固自己在衞國的地位,他不是學習祖父衞武公勵精圖治,重塑形象,反倒要在對外戰爭上作文章。

他派人去鼓動宋國,又聯合陳國和蔡國,一起去攻打鄭國。鄭國在當時國力雄厚,所以四國聯軍在鄭國的東門圍困了五天,最終也沒有討到便宜,只好收兵撤退了。州籲並不甘心,到了這一年秋天時,他又聯合了宋、魯、陳、蔡等國去打鄭國。魯隱公徵詢大臣們的意見,眾仲認為發動戰爭就好像是燃起大火一樣,如果不盡快止息,必定會燒到自己;州籲這樣暴虐地驅遣百姓,必定得不到百姓的支持,結局必定是失敗。所以魯國只是象徵性地派了兵,對鄭對衞都不得罪。這一次,聯軍把鄭國的小股部隊擊敗,鄭國郊外的莊稼全成了戰利品。

州籲發動了兩場戰爭,結果百姓不但沒有歸附自己,反而引發了更大範圍的怨言。無奈之下,州籲想起了前朝老臣石碏,他通過石碏的兒子向石碏問計。老臣石碏順應民心,將計就計,設計誅殺州籲,為衞國除了害。玩火自焚的預言在州籲身上應驗了。

含火字的成語典故篇三:火中取栗

講的是一隻猴子和一隻貓看見爐火中烤着栗子,香氣撲鼻,但是有火不好拿。於是猴子靈機一動對貓説:都説貓是膽小鬼,這回看你敢不敢把栗子拿出來。

小貓為了證實自己的勇敢,便把爪子伸到火裏去取栗子。爪子碰到火,上面的毛立刻被燒焦了,痛得它大叫,急忙甩掉栗子,猴子趁機把栗子吃掉了。

這個成語出自法國詩人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比喻替別人冒險吃苦,自己卻得不到好處。

Tags:含火字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