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傳説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話傳説故事

欄目: 傳説 / 發佈於: / 人氣:3.76K

杭州有很多美景,西湖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西湖十景傳説故事,歡迎大家閲讀。

杭州西湖十景的神話傳説故事

西湖十景傳説故事

西湖傳説故事一、蘇堤春曉

北宋元佑五年(1090),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以湖泥築成長堤,後世稱蘇堤,全長2.8公里,堤上建有六橋,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

沿堤栽有楊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

蘇堤風光旖旎,晴、雨、陰、雪各有情趣, 四時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賞景最佳,綠楊拂岸,豔桃灼灼,曉日照堤,春色如畫, 故有“蘇堤春曉”之美名。

西湖傳説故事二、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

宋王洧《平湖秋月》詩云:“萬頃寒光一夕鋪,水輪行處片雲無,鷲峯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

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湖天一碧樓”聯曰: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西湖傳説故事三、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南宋時又名寶佑橋,也稱段家橋。橋為1920xx年重建。

橋畔有“雲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斷橋殘雪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是,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

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西湖傳説故事四、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稱,為西湖十景之一。

據記載,宋代洪春橋畔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薰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

清代,酒坊關閉,康熙遊湖時御書西湖十景碑,便將“麯”字改成“曲”,易“荷風”為“風荷”,“麴院風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西湖傳説故事五、雷峯夕照

雷峯塔與白娘子的故事,流傳深廣。故事中的雷峯塔就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

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峻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着《華嚴經》的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

建築雄偉壯觀,為藏經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峯,後人改稱“雷峯塔”。

西湖傳説故事六、南屏晚鐘

淨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峯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蹟,山門前有放生池。

1986年重建,為歇山頂三重檐兩層建築,上層懸大梵鍾,下層為淨慈寺地藏殿。大梵鍾高3米,口徑2.3米,重10餘噸。

淨慈寺晚鐘鳴響,回聲在山間、林樾悠揚飄蕩,悠揚的鐘聲重新迴盪,使人們想到明人聶大年的《南屏晚鐘》詩:“柳昏花暝暮雲在,隱隱初傳一兩聲。禪榻屢驚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西湖傳説故事七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位於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南北分別毗鄰小南湖和西里湖。據記載,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

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內侍盧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蒔花養魚,構築園林,漸成規模。花港觀魚的史稱,源出南宋宮廷畫師馬遠所作西湖山水畫的畫題。

清代,康熙南巡至杭州時,曾手書花港觀魚景名,並在賞魚池畔立碑建亭。

西湖傳説故事八、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元代回族鉅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俗稱回回墳。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

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西湖傳説故事九、雙峯插雲

“雙峯插雲”御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雙峯即南高峯、北高峯,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峯海拔256.9米,北高峯海拔355米。兩峯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

張岱《西湖十景 兩(雙)峯插雲》: 一峯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此景本是湖中遙望之景,清初為了立碑才移到陸上去的。

當羣山雲霧迷漫時,兩峯時露雙尖,宛如峯插雲霄,自然風光異常優美,峯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

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 故名“兩峯插雲”。清康熙皇帝遊此,改為“雙峯插雲”。

西湖傳説故事是、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説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萬曆年間,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島的四周繞灘築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間,在堤島之間,南北貫以曲橋,東西連以土堤,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園林特色。

總面積約7公頃,水面佔60%。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