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兒童故事

有關誠信感恩的故事

欄目: 兒童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67W

(1)宋慶齡的故事

有關誠信感恩的故事

在宋慶齡小的時候,一天早晨,一家人正準備去李伯伯家做客。突然,她告訴父母:“我和小珍約好,今天上午我要教她疊紙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

爸爸説:“以後再教吧!明天再和她解釋一下,再説,李伯伯家有你喜歡的鴿子,你不去會後悔的!”

“不會,”宋慶齡想了想,説:“你們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

媽媽想了想,説:“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話説:‘言必信,行必果’。一個有道德的人要講信用,不能自食其言。”

就這樣,宋慶齡一個人在家等小珍。11點了,小珍還沒來,宋慶齡十分失望。

中午,父母回來了,聽宋慶齡説小珍沒來,爸爸説:“唉!要知道她不來,就不等她了。”

宋慶齡卻説:“不。沒有來,我也要等。雖然沒有等到,但我心裏很坦然。”宋慶齡就是這樣,從幼年起,終身都要求自己恪守信用,決不自食其言。

(2)華盛頓的故事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留下污點。

(3)季布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説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

6.義氣誨先,名科在焉

名和利,是許多人的追求目標和奮鬥動力,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不顧廉恥的人大有人在,但他們得到的也只是一時之名利。不能長久。但聰明的人知道,只要樹起"義氣"的口碑,越不言名利,名刺卻越多

三國時期,曹操為爭天下,蓄謀除掉劉備,發兵二十萬,分五路下徐州攻打劉備。劉備因寡不敵眾而大敗,單身匹馬投奔青州袁紹。當時關羽保護着劉備的兩個夫人死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操十分敬慕關羽的武藝人才,渴望關羽能夠成為自己的部將。他便用計攻破下邳,又派自己部將中與關羽有過一面之交的張遼去説服關羽暫時棲身曹營。而後,曹操費盡心機對其施予厚恩,以圖關羽歸噘自己。

首先,曹操安排關羽與劉備的兩個夫人同居一室,企圖以此擾亂劉備與關羽的君臣之禮、兄弟之義。但關羽手持燈燭護衞於門外,通宵達旦,毫無倦色。曹操一計不成,但在心裏卻愈加敬佩關羽。到了許昌(今河南許昌縣東),曹操領關羽見過漢獻帝,獻帝下詔封關羽為偏將軍。曹操擺筵席請關羽坐上座,會見眾謀臣武士。營操又撥給關羽一座府第,贈關羽早已準備好的綾帛,金銀器皿及十名美女。自此三日設宴,五日一大宴地款待關羽。關羽將府第分為兩院,內院請兩位嫂嫂居住,派由下邳跟隨而來的將士十人把守,自己居於外院。又將曹操所贈金銀財帛都送一位嫂嫂處收貯,並命十名美女好生服侍她們。自己每三日一次到內院門外施禮問安,直N-位夫人説:"叔叔自便",方敢退回。 曹操見關羽穿的戰袍已舊,便估算其身量,選用上等織錦請人精心縫製一件戰袍贈與關羽。關羽穿上新衣,卻將舊袍罩在外面,曹操笑問關羽為何如此節儉,關羽説: "並非節儉,只因這戰袍是劉皇叔所賜,穿着它就好像看見了哥哥。"曹操聽罷又喟歎了一番。關羽在曹營時時思念劉備,有時理着髯須自言自語:"活着不能報效國家,而今的處境又違背結義兄弟的初衷,真是白白地活着!"曹操便命人縫製一隻精美的錦袋,送與關羽護髯。

曹操見關羽的馬瘦,便命左右牽來一匹馬贈送他。只見那馬渾身赤如火炭,形狀高大雄偉,背上的鞍轡十分精緻秀美。關羽一眼認出這是呂布曾經騎過的赤兔馬,立即躬身一再拜謝。曹操不解地問:"我送你那麼多的金帛和美女,你不曾拜謝,而今送了一匹馬,你卻高興得一拜再拜,為什麼把畜生看得比人還貴重呢?"關羽答道:"這馬一日可行千里,今天我很幸運能得到它。有朝一日如果得知兄長劉備的下落,我騎上這馬只需一天就能跑到兄長所在的地方。" 曹操見自己如此厚待關羽,關羽卻毫無歸順之意,心中着實不悦,便將心事説與張遼聽了。

張遼去拜訪關羽並與他敍談。關羽説: "我自然知道曹丞相待我厚恩。但我已與劉備、張飛誓共生死,決不背棄。我雖不能留在曹營,但一定要立功報答曹丞相的厚恩而後離去。" 張遼又問: "如果劉備已經不在人世,您將做何打算?"關羽答道:"願隨兄長於九泉之下。"張遼知道關羽遲早要離開曹營,只好如實報告曹操。曹操長歎説: "事主不忘其本,真乃天下義士!"後來,關羽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在斬顏良、來文丑報答了曹操之後,立即到丞相府拜辭曹操。曹操在門上掛着迴避牌,有意不見。關羽一連去了幾次都沒見到曹操,又去拜別張遼,張遼推説有病也不相見。關羽只好寫了封書信派人送與曹操,同時將曹操所贈金銀財帛原數留下,十名美女安頓在內宅,漢壽亭侯印懸於堂上,而後帶上原來人員及隨身行李,護着二位嫂嫂的車仗,出北門而去。此後,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歷盡艱險,終於與劉備、張飛在古城相聚,併為劉備建立蜀漢王朝,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形勢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羽放棄了曹操給予的名位和重賞的金銀美女,為了義氣,為了忠於劉備,毅然辭別了勢力強大的曹操,而回到了一無所有、幾度寄人籬下的劉備身邊。關羽真正能當得起"義薄雲天"四字。劉備也正是有了這樣講義氣、靠得住的二弟和同樣義薄雲天的眾多大將,才有了他三分天下的蜀國。

做人就應該堂堂正正,講求仁義,遵守道義,重義輕財,不可為貪圖一時的小利而見利忘義,忘恩負義。如果因為過分追逐名利,而在親友、同事之間落下一個"不講義氣"、"靠不住"的惡名,哪最終的結局將可想而知。

7.在他人患難之時伸把手

世事無常,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而人在困境時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這時能夠伸出援救之手幫人擺脱困境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打的可靠之人。在別人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勝於你在別人富裕時送給他一座金山。

人類在互相的支持之下發展到了現在這個時代。作為現代的人,我們需要這種支持。我們把那些出現在我們最需要援助的時候給我們以支持的人叫做朋友。在這個全新的社會中,友誼的內涵變得豐富、深刻,朋友的種類也繁多起來,但是朋友的重要性仍是非常明顯的。朋友的某些內涵和古代並沒有多大的差別,其最基本的表現就是當你有困難時,他會及時出現在你面前。我們總會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時候如果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就會銘記在心,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在別人瀕臨餓死時送他一隻蘿蔔和在他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其內心感受來説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在別人富有時送他一座金山,而是在他落難時,送他一碗麪、一盆火、一碗水。雪中送炭,才能顯出人性的偉大,才能顯示友誼的深厚。

人總是會對雪中送炭之人懷有特殊的好感。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他曾在袁術部下為官,被袁術任命為居巢長--個小縣的縣令。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糧食問題曰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餓得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悲慘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有人前來獻計,説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魯肅,他家素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點糧。於是周瑜帶上人馬去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説:"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魯肅根本不在意周瑜現在只是個小小的居巢長,他哈哈大笑説:"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就是。"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肅家存有兩倉糧食,魯肅痛快地説: "也不用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給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一聽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感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沒忘記魯肅的恩德,便將魯肅推薦給孫權,使魯肅也得到了幹事業的機會。

魯肅在周瑜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慷慨贈糧,因而兩人建立起了真正的友誼,成為真正的朋友,後來周瑜被重用後就推薦了魯肅,使魯肅也能一展才華,而不只是做個富翁。魯肅能拿出自家一半的糧食(在饑荒之年糧食重過黃金啊!)幫助當時還是陌生的周瑜,使周瑜覺得他是可以信賴的朋友,這應該是周瑜推薦魯肅的根本原因吧。

患難之際見真情。困苦之時幫一升,勝過富貴之後給十年。在他人患難之時,伸手拉他一把,他會記住一輩子,甚至他的子孫都會記住你。從此,在他的心中,你永遠都是可靠之人。這不僅是他個人的評價,而且他還會把你的"好"講給他的親友以及你的親友。

、 8."孝敬"是你身後的金匾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美德,能夠孝敬父母、善待老人的人多是讓人信得過、靠得住一個連生身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泯滅了做人的起碼良知,誰還敢去信任他?因此"孝敬"就是一個人能夠靠得住的的招牌。

唐初名臣陳叔達是開國元老之一。有一次唐高祖賜御食,送上的水果中有葡萄。當時葡萄要由西域送來,一般人很難吃到。陳叔達拿着葡萄左看右看,就是不吃,像是有話要説,唐高祖問他在想什麼,他答道:"臣的老母,患有口乾的疾病,葡萄治療她的疾病正合適。但苦於這種水果珍貴,我尋購不得,就想若是能帶回去給母親吃該多好啊!"唐高祖被他的孝心所感動,命左右拿出多種食品讓陳叔達帶回家孝敬老母。

在現代也有類似的事情,陳毅副總理62歲那年隨同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回程時路過成都老家。當時他母親年過八旬,重疾在身。他與夫人張茜匆匆前去看望。老人已小便失禁,牀頭有條剛尿濕的褲子,見到兒子、兒媳後,老人覺得不好意思。陳毅發現後將尿褲和其他髒衣物找出,和張茜一齊動手,把衣物都洗得乾乾淨淨,並且動情地説:"娘,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百條,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啊!"

大家也許看到一則公益廣告:一位中年母親忙完工作回到家裏,還悉心照料年邁的婆婆,給她打好熱水燙腳。老人感動不已,憐惜地給她擦去臉上的汗水。一旁的兒子見此情景,不聲不響地到廚房打了半盆水,踉蹌地端到媽媽跟前,用稚氣的嗓音説道:"媽媽,洗腳......"

這是多麼動人的場景啊!它體現了中華文明的最核心內容:"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我們中國人最講究家庭觀念,講究孝道。尊敬和孝敬老人作為一項基本的倫理標準被人們所認可,從而成為一項優良的傳統。自古以來,流傳着許許多多的孝敬故事,的"二十四孝"就是這種孝敬故事的集大成者。父母不僅給了我們血肉之軀,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成人,可以説,天下父母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女們幸福。即使再苦再累,他們也無怨無悔。就像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裏所寫的一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親的恩情做子女的一輩子都報答不完。

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贍養父母是一種義務。然而,奔波在社會生活中的很多人,為了名利,為了自己的前途,似乎忘了些什麼。也顧不得一些什麼了--比如關心父母,孝敬老人。

例如陝南某縣王花蕊老人,她的遭遇不由得叫人義憤填膺。王花蕊老人有兩個兒子,在兒子剛幾歲時,丈夫就病故了。年輕的寡母含辛茹苦把孩子拉扯大。兩個兒子同時考上大學同時畢業屆,老大分配到地委,老二成了縣中的教師。但從此母子成了陌路人。大兒子生了兒子,老母親去看望,這時已是地委祕書科科長的兒子嫌丟人,不認她。對同事説:"是來上訪的,煩死人了。"幾年後,大兒子回本縣當上了副縣長,老母親因窮困潦倒求救於副縣長兒子,誰知大兒子像打發乞丐似的給了她20元錢。一年後,老人流浪西安,最後餓死街頭,副縣長不得不奔赴西安。面對記者時他不承認死者是自己的母親,還操着官腔説:"這是本縣的一位孤寡老人,我是代表政府來處理後事的。"像他這樣的逆子,怎麼配做掌管一方的父母宮呢,真應該將其繩之以法。如果做子女的都像這位副縣長這樣,我們的社會文明在哪?進步又在哪?  

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牢記父母的養育之恩、善待並孝敬父母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而虐待老人,對父母棄之不顧的人會被人唾棄,會讓人覺得不可共事,不可信賴,連自己親生父母都不孝敬,他又會去真心地幫助誰、關心誰呢?因此,~個靠得住的人,"孝敬"就是的招牌。  

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是天經地義的,孝敬父母的人才會給人以安全感。自古雖有"忠教兩全"之説,而然忠孝總是不可分割。講究孝道之人,對朋友、對同事、對團隊大多是忠誠可靠之人。 

9.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    

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出現被友人、被下屬出賣和背叛的事情,別人有"負"於我們,我們該如何做呢?是以牙還牙給以報復,還是寬宏大量既往不咎?成大事者通常都採取"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的方法來處理。

在三國時期,袁紹、曹操在官渡展開決戰,曹操以7萬人馬戰勝了袁紹的70多萬人馬。戰鬥結束之後,曹操命人清點戰利品。把所獲得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全都獎給了士兵,把文書檔案、地圖書籍全部歸攏到一起加以整理,以便分析敵情,作為日後行軍作戰參考之用。 在清理過程中,有人在亂紙堆裏發現了一捆書信,信捆的上面附着一張紙,標明這些信件全都是來自曹操的根據地許都或現在的曹軍軍營之中。 曹操的親信們説:"這些都是與袁紹暗通的書信,要打開仔細看看,看他們都説了些什麼。" 還有的説:"要挨信查對姓名,把他們都揪出來殺了。" 曹操連忙制止説:"不要這麼辦。當時袁紹強大,連我自己也不能自保,何況別人呢?"曹操連一眼也沒看,就下令把這些信全部燒掉,表示既往不咎,於是迅速安定了人心。

曹操下令燒信,無疑是智者的表現,因為他知道,人在特殊情況下,被眼前利益驅使,都有可能説錯話,做錯事。事情已經過去,何必再去追究那些無聊的事情呢?再説,正是用人之際,何必把身邊的人推給自己的敵人呢?也正是曹操這種既往不咎,"寧可人負我,不可我負人"的燒信之舉,才讓部下覺得他寬宏大量,值得追隨、報效,是一個靠得住的君主,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眾多武將、謀土紛紛投靠,為曹操的魏國天下出謀出力,為曹魏奪下了整個中原大地。

有容人之量,不對別人的過失斤斤計較,不打擊報復對不起自己的人,以寬廣的胸懷容納他人的過錯,以德報怨,更能攝服人心。贏得別人的信賴。  

10.貪小利常常會讓自己顏面無光  

有許多人愛佔小便宜,貪點小利益。孰不知小便宜、小利益能讓人一步步地走向墮落,貪一時的小利會讓自己一生都顏面無光,在人前抬不起頭,被人在背後指手劃腳的議論。陷阱就像摻進甜蜜毒藥的一塊塗滿奶油的蛋糕。貪小利的人只看到了蛋糕而看不出裏面的毒藥。現實生活中能夠抵制誘惑而不落人陷阱中的人並不是很多,很多人之所以能以身試毒,無非是經不住"利益"這塊蛋糕的誘惑。

奇石是一家企業的業務部副經理,剛剛上任不久。他年輕能幹,在短短兩年能夠有這樣的業績也算是表現不俗了。大家都對他刮目相看。 然而半年之後,他卻悄悄離開了公司。同事們都很惋惜,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離開。奇石走之後,找到了他在公司的哥們兒,和他一起來到這家公司的彭先生。在酒吧裏,奇石喝得爛醉,他對彭先生説:"知道我為什麼離開嗎?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但是我犯了一個錯誤,我為了獲得一點兒小利,失去了作為公司職員最重要的東西。雖然總經理沒有追究我的責任,也沒有公開我的事情,算是對我的寬容,但我真的很後悔,你千萬別犯我這樣的低級錯誤,不值得啊!" 彭聽得很糊塗,但是彭知道這一定和錢有關。後來,彭先生得知,奇石在擔任業務部副經理時,曾經收過一筆款子,業務部經理説可以不下帳了:"沒事兒,大家都這麼幹,你還年輕,以後多學着點兒。 "奇石雖然覺得這麼做有些不妥,但是他也沒拒絕,半推半就地就拿下了8000元錢。當然,業務部經理拿到的更多。沒過多久,業務部經理就辭職了。 後來,總經理髮現了這件事,因此奇石不能在公司呆下去了。彭想到當初奇石落寞的神情,知道奇石一定很後晦,但是有些東西失去了是很難彌補回來的。奇石失去的是對公司的忠誠,他還能奢望公司再相信他嗎?

只為貪一點小利,佔點小便宜,就給自己的職場生涯抹了一個污點,使自己在公司裏顏面無光,並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這個損失實在是太大了。為了一點小利,就被人當作不忠誠、靠不住的人,給自己的一生都抹了個無法洗掉的污點,真是太不值得了。

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是永久的真理。勸君不要為一點小利所惑而失去做人最為寶貴的誠信與忠誠,一旦失去它們,也就失去了別人的信任,成了一個靠不住的人。貪戀小便宜其實不僅是品質問題。一旦讓貪圖小利成了個人形象,所有的人避之惟恐不及,甚而被人利用,人生和事業都將是一個敗者。

Tags:感恩 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