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

欄目: 寓言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8.44K

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着深厚的思想內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學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領悟其真正的內涵,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寓言故事四字成語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杞人憂天

在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有一個杞國人,總是擔心有一天會突然天塌地陷,自己無處安身。他為此事而愁得成天吃飯不香,睡覺不寧。

後來,他的一個朋友得知他的憂慮之後,擔心這樣下去會損害他的健康,於是特意去開導他説:“天,不過是一些積聚的氣體而已。而氣體是無處不在的,比如你抬腿彎腰,説話呼吸,都是在天際間活動,為什麼你還要擔心天會塌下來呢?”

那個杞國人聽了,仍然心有餘悸地問:“如果天是一些積聚的氣體,那麼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不會掉下來呢?”

開導他的朋友繼續解釋:“太陽、月亮、星星,也都只是一些會發光的氣團,即使掉下來了,也不會傷人的。”

可是杞國人的憂慮還沒有完,他接着問:“那要是地陷下去了呢?又該怎麼辦?”

他的朋友又説:“地,不過是些堆積的石塊而已,它填塞在東南西北四方,沒有什麼地方沒有石塊。比如,你站着踩着,都是在地上行走,為什麼要擔心它會陷下去呢?”

杞國人聽了朋友的這一番開導之後,終於放下心來,十分高興。他的朋友也為他不再因無端的憂愁而傷身體,感到了欣慰。

其時,有位楚國的思想家名叫長盧子的,在聽説了杞國人和朋友的對話之後,不以為然,他笑着評論道:“那些彩虹呀,雲霧呀,風雨呀,一年四季的變化呀,所有這些積聚的氣體共同構成了天;而那些山嶽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所有這些堆積物共同構成了地。既然你知道天就是積氣,地就是積塊,你怎麼能斷定天與地不會發生變化呢?依我看,所謂天地,不過是宇宙間的一付小小物體,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種,其本身並未終結,難以窮盡;因此人們對這件事也很難想像,不易認識,這都是很自然的。杞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這確實有點想得太遠;然而他的朋友卻説天塌地陷是根本不可能的,這也不對。天與地不可能不壞,而且終究是要壞的,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壞了,人們又怎麼能不擔心呢?”

對於這場爭論,戰國時的鄭人列禦寇也有説法。他認為:“説天與地會壞,是荒謬的;説天與地不會壞,也是荒謬的。天地到底會不會壞,我們目前尚不知道。不過,説天地會壞是一種見解,説天地不會壞也是一種見解。這就好像活人不知道死者的滋味,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來不曉得過去,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既然如此,天地究竟會不會壞,我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毫無疑問,如果用今天的科學常識來看待天和地,我們完全可以斷言,那個杞國人和他的朋友,以及古代思想家長盧子和列禦寇的觀點都有偏頗。但這則故事仍然説明:對於一個時代所無法認知和解決的問題,人們不應該陷入無休止的憂愁之中而無力自拔。人生還是要豁達些好。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魯侯養鳥

東野稷十分擅長於駕馬車。他憑着自己一身駕車的本領去求見魯莊公。魯莊公接見了他,並叫他駕車表演。

只見東野稷駕着馬車,前後左右,進退自如,十分熟練。他駕車時,無論是進還是退,車輪的痕跡都像木匠畫的墨線那樣的直;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旋轉打圈,車轍都像木匠用圓規劃的圈那麼圓。魯莊公大開眼界。他滿意地稱讚説:“你駕車的技巧的確高超。看來,沒有誰比得上你了。”説罷,魯莊公興致未了地叫東野稷兜了一百個圈子再返回原地。

一個叫顏闔(he)的人看到東野稷這樣不顧一切地駕車用馬,於是對魯莊公説:“我看,東野稷的馬車很快就會翻的。”

魯莊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沒有理睬站在一旁的顏闔,心裏想着東野稷會創造駕車兜圈的紀錄。但沒過一會兒,東野稷的馬果然累垮了,它一失前蹄,弄了個人仰馬翻,東野稷因此掃興而歸,見了莊公很是難堪。

魯莊公不解地問顏闔説:“你是怎麼知道東野稷的馬要累垮的呢?”顏闔回答説:“馬再好,它的力氣也總有個限度。我看東野稷駕的那匹馬力氣已經耗盡,可是他還要讓馬拼命地跑。像這樣蠻幹,馬不累垮才怪呢。”聽了顏闔的話,魯莊公也無話可説。

世間萬物,其能力總有一個限度。如果我們不認真把握這個限度,只是一味蠻幹或瞎指揮,到時候只會弄巧成拙或碰釘子。

寓言故事四字成語:游水之道

有一次,孔子帶着他的幾個學生到呂梁遊覽觀賞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只見那呂梁的瀑布飛流而下,從三千仞高處直瀉下來,濺起的水珠泡沫直達40餘里以外。瀑布下來衝成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這裏,就連黿(yuan)魚、鼉(tuo)鼈這一類水族動物都不敢遊玩出沒。然而,孔子卻突然發現一個漢子跳入水中暢遊。孔子大吃一驚,以為這個漢子有什麼傷心事欲尋短見,於是,他立即叫自己的學生順着水流趕去救那個人。

不料,那漢子在遊了幾百步遠的地方卻又露出了水面,上得岸來,披着頭髮唱着歌,在堤岸邊悠然地走着。

孔子趕上前去,誠懇地問他説:“我還以為你是個鬼呢,仔細一看,你實實在在是個人啊!請問,游水有什麼祕訣嗎?”

那漢子爽快地一笑説:“沒有,我沒有什麼游水的祕訣,我只不過是開始時出於本性,成長過程中又按照天生的習性,最終能達到一種境地是因為一切都順應自然。我能順着漩渦一直潛到水底,又能隨着漩渦的翻流而露出水面,完全順着水流的規律而不以自己的生死得失來左右自己的行為,這就是我游水遊得好的道理。”

孔子又問道:“什麼叫做開始出於本性,成長中按照天生的習性,而有所成就是順應自然呢?”

那漢子回答説:“如果我生在丘陵,我就去適應山地的生活環境,這叫做出自本來的天性,如果長在水邊則去適應水邊的生活環境,這就是成長順着生來的習性;不是有意地去這樣做卻自然而然地這樣做了,這就叫順應自然。”

孔子聽了漢子的一番話,若有所悟地點頭而去。

聰明的人之所以有智慧,就在於他能找到生活中的規律並掌握規律,因此做什麼事都會得心應手,並且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