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名人故事中最後悔的“事”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名人故事中最後悔的“事”

被英國媒體稱為“東方之星”的斯諾克選手丁俊暉,從8歲開始,就在父親嚴厲的訓練下,進行着近似殘酷的與世隔絕的“封閉式訓練”。丁俊暉在這種訓練下,加上他的悟性,枱球技藝進步很快。13歲時,丁俊暉就獲得了亞洲邀請賽季軍。從此,“神童”稱號不脛而走。20xx年,丁俊暉奪得了中國公開賽冠軍;20xx年12月,斯諾克英錦賽中,丁俊暉以10:8戰勝希金斯封王,震驚世界體育界;20xx年,丁俊暉成功打入20xx/20xx賽季最後收關大戰——世界斯諾克錦標賽四強。

丁俊暉的成功,讓許多望子成龍的家長看到了某種希望,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學打枱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丁俊暉第二”。於是,他們想複製丁俊暉成長的模式,讓自己的孩子從小練習打枱球。一時,“枱球熱”在青少年中成為一種時尚。

丁俊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目光中閃爍着一絲晶瑩,他説道,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人生的話,我是絕不會打枱球的。因為打枱球,我失去了童年應有的快樂和童趣,我甚至連一個童年的小夥伴也沒有。在那種單調、乏味的封閉式訓練中,我成了不會説話的木偶,循規蹈矩,亦步亦趨。這是一種痛苦,更是一種不幸,這是我人生最後悔的“事”。

原來,在丁俊暉成功和輝煌的背後,隱藏着一塊無法補種的“荒地”。

在與清華大學學生座談的時候,現任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談了自己人生最後悔的“事”。他説,自己人生最後悔的事,就是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是個“乖學生”。

他説,如果現在讓我再做一次大學生,我要張揚我的個性,喜歡什麼學科,我就使勁把它弄透;不喜歡什麼學科,拿個60分算了,我想這樣才算有出息。

韓啟德説,那時上大學,周圍的同學都很規矩,每個人都能背出幾釐米厚的《解剖學》課本。但是,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唸書”上,“歪門邪道”太少了,所以,我的創新性不夠。後來,我才漸漸地發現知識不是背出來的。如今,我早已忘了當時背的《解剖學》,而背得越多,創新思維也就越受限制。

遺憾的是,現在大學有許多教學內容、方法還很落後。大學生不應該變成專業的學習工具,而應該多思考哲學方面的問題,多閲讀人文社會科學書籍。愛因斯坦説過,徒有專業知識,只不過像一條訓練有素的狗。

韓啟德説,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打破陳規、發現新事物、創新思維的過程。我們可以張揚個性,保持激情,不怕失敗,當一回守紀律的“壞學生”,做出更有創意的事。

20xx年,楊瀾在美國採訪了1998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先生。楊瀾問他,如果當年你沒有離開河南,你今天會是什麼樣?

楊瀾心想,他一定會説,如果沒有離開家鄉,我永遠成不了名,也不會獲得諾貝爾獎;也許現在還在農村種地,是一個滿臉滄桑的鄉下老農。

可是崔琦的回答,卻讓楊瀾大吃一驚。他説,如果我不出去,我的父母就不會在三年困難時期被餓死。如果時間能倒流,我寧肯陪在父母身邊,也不去香港、到美國,這是我人生最後悔的事。説罷,崔琦竟伏下頭,痛苦地抽泣起來。

崔琦的父母在三年自然災害中,被活活餓死。父母的過早離世,對崔琦來説是一個沉重打擊,並讓他陷入到深深的自責中。他認為,如果當時自己在父母身邊,父母就不會餓死了,他會想方設法給父母弄點吃的。

崔琦先生沒有因為獲得諾貝爾獎而沾沾自喜,在他內心深處一直有一個難以癒合的傷口——那就是當年因為自己遠走他鄉求學,沒有能陪伴在父母身邊敬孝,使父母過早地去世了。

Tags: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