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故事集

讓青少年學會做人的3個故事

欄目: 故事集 / 發佈於: / 人氣:1.99W

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一潭,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讓青少年學會做人的3個故事。

讓青少年學會做人的3個故事

讓青少年學會做人的3個故事之1:學划船先練游泳

一個年輕人拜一位老船工為師學划船。一開始,老船工並沒有教授他怎麼划船,而是讓他先學會游泳。徒弟不敢有意見,於是乖乖練習游泳,這一練就是半年。

終於有一天,徒弟練得不耐煩了,就問:“師傅,我是跟您學划船的,您卻一天到晚讓我學游泳,這是為何呢?”

師傅答:“你要想學划船,就先得學會游泳。道理在於:如果你不會游泳,那麼你在划船時就會擔心自己失足落水,一旦有了這個擔憂,就難於專心致志地去划船。這樣去學,船能劃得好嗎?”

徒弟頓悟,於是潛心學好游泳再學划船。很快,他成為一名划船好手。

這就是所謂的“有備無患”。徒弟學會游泳之後,對風浪的畏懼大大減輕,便能專心致志學划船。演講家在演講時也一樣,他們不一定會照着稿子上面寫的去念,但他們一定會拿着稿子,只為求一個心安。

備用方案的價值在於:它不一定直接派得上用場,但它能讓我們不擔憂,這樣,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在做事本身,就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讓青少年學會做人的3個故事之2:推開一扇門並不難

從前,有一位國王,決定出一道題考一考他的大臣,以便從中選拔出智慧勇敢的人擔任國中要職。他把臣子們領到一扇奇大無比的門前説:“這是我們王國中最大的門,也是最重的門。請問,你們當中誰能把它打開?”

大臣們都知道,這扇門過去從沒打開過,所以。他們認為這門肯定是打不開的。於是,一些大臣望着門不住地搖頭。另一些人則裝腔作勢地走上前去看一陣,但並不動手,因為他們不想當眾出醜,還有人甚至猜想,國王或許另有用意,所以,靜觀其變才是最穩妥的態度。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大臣向大門走了過去,只見他雙手猛力向大門推去,門被豁然打開了。原來,這扇門本來就是虛掩着的,沒有鎖也沒有插栓,任何人都能輕易地推開它。

這個大臣最終得到了國王的獎賞,並獲得了重要的職位。

歌德曾説:“你若失去財產,你只失去了一點兒;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失去了許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失去了全部。”許多人認為,人生的成功可能需要許多條件,其實只有勇敢就足夠了。看看我們周圍吧,那些成功的人們並不比我們更有知識、更加聰明,他們和我們惟一的不同是:比我們更有冒險的勇氣。

讓青少年學會做人的3個故事之3:你寧願早捱打還是晚捱打

許多人都不知道,美國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幼年時期有一段奇特經歷,對他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

斯皮爾伯格是個孤兒,被送到一個孤兒院。這個孤兒院有一個規定:這裏的每個孩子每天都要受到一次體罰,這沒有選擇,但可以選擇什麼時候捱打——早晨起牀之後、中午或晚上睡覺之前。

所有的孩子都選擇把捱打的時間儘量往後拖,最後拖到晚上睡覺之前。只有一個孩子,選擇在早晨起牀後捱打。這個人就是斯皮爾伯格。

斯皮爾伯格的想法是,反正這頓打是免不了的,那麼,晚捱打不如早捱打。早晨捱過打了,就不用擔心了,他就可以輕鬆度過一天中的剩餘時光。而那些一直把捱打的時間往後拖的孩子,從早晨起牀就在擔心捱打,一天沒有過好,到了晚上,這頓打還是躲不過去。

我不知道斯皮爾伯格後來是怎樣看待生活的,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折射出一種人生態度,選擇是一種能力。

受苦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就跟被送到那個孤兒院裏去的孩子們一樣,只要我們進入了人生,這就成了無法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不受苦,我們只能選擇受苦的態度,是逃避,還是面對。

人性有一種本能,就是逃避。即使受苦不可避免,還是想盡量往後拖,反而讓生活中可以享受的部分也滲透了擔憂。但人性裏還有一種直面的趨向,它讓人的眼光可以越過受苦的遮蔽,為自己開拓出更大的空間去成長。這樣的人總會選擇用更成熟的方式應對人生之苦。

這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基於對人生不同的理解。一種理解是,生活是艱難的,人生不免有痛苦。另一種理解是,生活是容易的,人生必須快樂。抱着前一種人生觀的人,對生活有真實的理解,對人生也做好了準備,願意並且能夠承受生活的艱難,並在受苦中儘量創造快樂和意義。抱有後一種人生觀的人,在遇到人生的艱難挫折時,會拒不接受,他們抱怨、躲避,卻躲不掉,反而讓自己生活得很不快樂,也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有一些強求在生活中必須每時每刻都快樂的人,發展出了心理症狀。

受苦是一樣的,但受苦的意義有所不同。這種不同的選擇,不同的態度,在很小的年齡就會顯露出來。在孤兒院的那羣孩子中,斯皮爾伯格顯露出他的成熟來。也正是基於此,他選擇了一個更為成熟而豐滿的人生。

Tags:做人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