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1.02W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 齊桓公九合諸侯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

齊國雖然在長勺打了一次敗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齊桓公後來的霸主地位。過了十多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説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

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説:“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裏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

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着人馬出了迷谷。

齊桓公幫助燕國打敗山戎以後,邢國也遭到另一個部落狄人的侵犯。齊桓公又帶着人馬去趕跑了狄人,幫助邢國重築了城牆。接着,狄人又侵犯衞國,齊桓公幫助衞國在黃河南岸重建國都。就因為這幾件事,齊桓公的威望就提高了。只有南方的楚國(都城在今湖北江陵西北),不但不服齊國,還跟齊國對立起來,要跟齊國比個高低。

楚國在中國南部,向來不和中原諸侯來往。那時候,中原諸侯把楚國當做“蠻子”看待。但是,楚國人開墾南方的土地,逐步收服了附近的一些部落,慢慢地變成了大國。後來,乾脆自稱楚王,不把周朝的天子放在眼裏。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約會了宋、魯、陳、衞、鄭、曹、許七國軍隊,聯合進攻楚國。

楚成王得知消息,也集合了人馬準備抵抗。他派了使者去見齊桓公,説:“我們大王叫我來請問,齊國在北面,楚國在南面,兩國素不往來,真叫做風馬牛不相及。為什麼你們的兵馬要跑到這兒來呢?”

管仲責問説:“我們兩國雖然相隔很遠,但都是周天子封的。當初齊國太公受封的時候,曾經接受一個命令:誰要是不服從天子,齊國有權征討。你們楚國本來每年向天子進貢包茅(用來濾酒的一種青茅),為什麼現在不進貢呢?”使者説:“沒進貢包茅,這是我們的不是,以後一定進貢。”

使者走後,齊國和諸侯聯軍又拔營前進,一直到達召陵(今河南郾城縣,召音shào)。

楚成王又派屈完去探問。齊桓公為了顯示自己的軍威,請屈完一起坐上車去看中原來的各路兵馬。屈完一看,果然軍容整齊,兵強馬壯。

齊桓公趾高氣揚地對屈完説:“你瞧瞧,這樣強大的兵馬,誰能抵擋得了?”

屈完淡淡地笑了笑,説:“君侯協助天子,講道義,扶助弱小,人家才佩服你。要是光憑武力的話,那麼,咱們國力雖不強,但是用方城(楚國所築的長城,在今河南方城北至泌陽東北)作城牆,用漢水作壕溝。您就是再多帶些人馬來,也未必能打得進去。”

齊桓公聽屈完説得挺強硬,估計也未必能輕易打敗楚國,而且楚國既然已經認了錯,答應進貢包茅,也算有了面子。就這樣,中原八國諸侯和楚國一起在召陵訂立了盟約,各自回國去了。

後來,周王室發生糾紛,齊桓公又幫助太子姬鄭鞏固了地位。太子即位後,就是周襄王。周襄王為了報答齊桓公,特地派使者把祭祀太廟的祭肉送給齊桓公,算是一份厚禮。

齊桓公趁此機會,又在宋國的葵丘(今河南蘭考東)會合諸侯,招待天子使者。並且訂立了一個盟約,主要內容是:修水利,防水患,不準把鄰國作為水坑;鄰國有災荒來買糧食,不應該禁止;凡是同盟的諸侯,在訂立盟約以後,都要友好相待。

這是齊桓公最後一次會合諸侯。像這樣大的會合,一共有許多次,歷史上稱做“九合諸侯”。

公元前645年,管仲病死。過了兩年,齊桓公也死去。齊桓公一死,他的五個兒子搶奪君位,齊國發生了內亂,公子昭逃到宋國。齊國的霸主地位也就結束了。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 姽嫿將軍

《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中,賈政講述了“姽嫿將軍”林四孃的故事。當年一位恆王出鎮青州,他“好武兼好色”,令一班美女習戰鬥攻拔之事,其中林四娘“姿色既冠,武藝更精”,恆王讓林四娘統轄諸位美女,稱為“姽嫿將軍”。

當然了,這位恆王是一個真正的“鬚眉濁物”兼草包,竟被“流賊”殺死。文武官員紛紛要獻城,“不期忠義明閨閣”,林四娘帶領眾美女夜襲賊營,力戰不支,殉王報國……有人考證,曹雪芹並非杜撰,歷史上確有其人其事。林四娘是明末崇禎年間的秦淮歌妓,後成為衡王朱常庶的寵妃,平生只參加過一次戰鬥,在戰鬥中香消玉殞,被人們稱為“姽嫿將軍”。

到了清代,蒲松齡還把林四娘寫進了《聊齋志異》。

此事的考證是否可靠不得而知,但是歷史上層出不窮的“姽嫿將軍”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她們不愛紅裝愛武裝,不繫明珠系寶刀,豔李濃桃臨戰場,讓婀娜和嬌媚在刀光劍影裏亮麗着。她們上馬殺敵,就是將軍;下馬後嫻靜美好,是為“姽嫿”,稱之為“姽嫿將軍”,用《紅樓夢》中的説法,是“妙極神奇,更覺嫵媚風流”。

我國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姽嫿將軍”是婦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有關她的記載有二百多條,她曾率領一萬多人的軍隊去攻打前來侵略的鬼方,並大勝而歸,因功勛卓著而深得國民的愛戴。

後來,她的墓中出土了帶有“婦好”銘文的“鉞”,是婦好生前曾使用過的武器,重八點五公斤。另一件虎紋銅鉞重九公斤。婦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見她武藝超羣,力大過人。

在歷史中,雖然這些巾幗英雄不讓鬚眉,屢立功勛,但正式被皇帝冊封,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只有一位,她就是明末的女帥秦良玉,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將軍。

秦良玉是一位苗族姑娘,她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自幼從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戰功卓著。她統帥的“白桿兵”更是威名遠揚,這也是她自己獨有的一支部隊。

崇禎二年十二月,清兵繞道喜峯口,直抵北京城下。崇禎皇帝匆忙下詔徵調天下兵馬勤王。秦良玉聞訊,火速“出家財濟餉”,率“白桿兵”兼程北上。當時各地趕來的十餘萬官軍互相觀望,畏縮不前。唯獨秦良玉率先奮勇出擊,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解除了清兵對北京的威脅。

為此,崇禎皇帝召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女將軍秦良玉,封其為一品夫人,充總兵官,加封少保。崇禎感慨萬千,寫下四首詩賜給了秦良玉,誇讚她的功績。其中“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這一句是非常值得體味的。在國家危在旦夕的時候,崇禎皇帝對男人們也許是不抱什麼希望的,他們是靠不住的。明末的男人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短篇歷史故事大全 木在口中

徐稚是我國東漢時期著名的學者。他11歲時,去別人家裏做客,遇見主人正在院子裏指揮工匠砍樹。

於是,徐稚對主人説:“這棵樹冬天能擋風,夏天能遮蔭,砍掉多可惜呀!”

主人説:“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書上講,院子四四方方的,像個‘口’字;院子裏有棵樹,就是‘口’字裏有個‘木’字,那不就成了‘困’嗎?太不吉利了。”

徐稚聽後,覺得有些好笑。他靈機一動,想了個反駁的辦法。你知道他是怎麼説服主人不砍樹的嗎?

Tags:短篇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