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少兒歷史故事大全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4.03K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將歷史教學演變為歷史背景、重要事件、歷史影響的記憶,使歷史課變成一種枯燥無味的記憶課,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少兒歷史故事大全。

少兒歷史故事大全

少兒歷史故事大全1:晉文公退避三舍先禮後兵

周朝王室發生了內亂,周天子襄王逃到鄭國,派人給齊、宋、陳、衞等國送去了消息,説京都被狄人佔了。各國諸侯收到消息便各自派人去鄭國慰問天子,可是卻沒有人提出替他打回洛陽。

這時,有人向天子提建議説:“秦晉兩國國力強盛,而且兩國國君都想成為霸主。秦國有蹇叔、百里奚、公子縶,晉國有趙衰、狐偃、胥臣,他們都有着號召大小諸侯、扶助天子的能力。不妨派他們去收回京都。”於是周天子便派使者分別去了秦晉兩國。

晉文公聽説天子逃難了,馬上想要帶領軍隊打到洛陽去。可是當他的兵馬剛要動身的時候,秦國的軍隊已經到了黃河邊了。晉文公立刻派人去見秦穆公,向其表明晉國已經派兵出發了,不必勞煩秦國了。於是秦穆公便撤回了兵馬。

這時,蹇叔、百里奚説:“晉國不願意我們發兵,恐怕是擔心我們搶了他的功勞吧!不如我們也一起去看看。”

秦穆公説道:“這個我知道,只不過重耳剛剛做了國君,一點功勞都沒有,這次就把護送天子的機會讓給他吧!”於是秦穆公派人去慰問了天子,自己帶着兵回到了秦國。

晉國的兵馬打了勝仗,將周天子順利送回了京都。周襄王大擺筵席犒勞晉文公,並將京都附近的四個城池送給了他作為禮物。從此,晉國在京城也有土地了。

晉文公剛從洛陽回來,宋國便來請求救兵。宋成公讓公孫固來見晉文公,原來楚國派成得臣為大將,率領着陳、蔡、鄭、許四國的諸侯來攻打宋國。

晉文公馬上召集大臣商議,將軍先軫説:“楚國是南方蠻族,經常仗着自己的國力欺負別國。您要想成為中原的霸主,這可是個很好的機會。”

狐偃説:“曾國和衞國本來跟我們就不友好,最近又歸附了楚國。我們不如先攻下這兩國,那時楚國一定會派兵營救,這樣便能解了宋國的危機。”於是晉文公便答應了公孫固的請求,讓他先回到了晉國。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攻下了曹國和衞國,楚成王得到了這個消息,馬上下令讓成得臣回去。成得臣覺得很快就能攻破宋國,因此十分不願意退兵,於是他向楚成王報告説:“請再等幾天,打了勝仗便回去。”

楚成王見成得臣不聽命令,心裏非常不高興。有個大臣説:“晉國國力強盛,晉文公有着成為霸主的野心。我們最好還是讓成得臣當心點,不要和晉國發生衝突,如果能夠講和,最後説不定還能得到一個平分南北的局面。”

楚成王於是再派人去通知成得臣。

成得臣見楚成王一直催促自己,而且宋國又死守着城門,於是他下令停止攻擊,可是又不好意思馬上退兵。他派人去和晉文公説:“如果您能夠恢復曹國和衞國,我就不再攻打宋國,咱們握手言和。”

狐偃聽完就罵道:“他還沒有攻破宋國呢,竟然先來讓我們恢復已經滅亡的國家,真是異想天開。”於是他把成得臣的使臣扣押,只將手下的人放了回去回話。

為了打擊楚國,晉文公一方面派人去聯絡秦國和齊國,請他們來幫忙一起抵禦楚國,另一方面通知衞國和曹國的國君,讓他們和楚國斷絕來往,許諾將來一定恢復他們的王位。於是,這兩位亡國的君王便寫信給成得臣,自己甘願歸附晉國。成得臣見了信非常生氣,他索性不打宋國,直接領兵奔着晉國來。

晉國大將先軫一瞧楚國人過來,就打算立刻開戰。狐偃攔住他説:“當初主公在楚王面前曾經説過,一旦兩國開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所以今天不能失信。”將士們都反對。

狐偃接着説:“我們不能忘了當初楚王的好意。退避三舍是向楚王表示好意,並不是害怕成得臣。如果他們就此退兵或者不再追上來的話,我們兩國就很容易講和了。如果他們仍然窮追猛打,那麼理就在我們這邊了,將士們打起仗來也更有力氣,這樣對我們來説不是更有利嗎?”

大家認為狐偃的話很對。晉文公吩咐軍隊向後撤退,一口氣就退了三十里。可是楚軍依然在向前行進,於是晉軍再向後退了三十里,離楚軍已經很遠了。可是晉文公接到消息,楚軍又跟上來了。這樣晉軍又向後退了三十里,總共後退了九十里,實現了當初“退避三舍”的諾言。晉軍到了城濮駐紮下來,不再往後退了。這時秦國、齊國和宋國的軍隊也陸續到了。

少兒歷史故事大全2:宋明帝借“鬼部隊”打天下

劉因性格極端內向、古怪,在皇族中聲望特低,很被人瞧不起。前廢帝劉子業因劉身體肥碩,戲稱他為“豬王”。

且説風水輪流轉,如今這“豬王”一般的人物竟當上了皇帝,試問天下誰人能服?所以劉剛爬上皇帝寶座,屁股還沒坐熱,劉宋王朝的諸王和握有重兵的大臣就紛紛起兵反抗朝廷。宋明帝見“四方逆命”,慌了手腳。好在與劉結成統一戰線的建安王劉休仁和國舅王(后王因與帝諱同而以字“景文”為名)兩人率領朝廷軍隊拼死抵抗來自東西南北的各路叛軍,才使宋明帝得以苟延殘喘。在劉休仁和王與叛軍作殊死搏鬥的日子裏,朝不保夕的劉整天身上都裝着一葫蘆毒酒,隨時準備“殉國”。

就在宋明帝的“王師”漸顯敗相,叛軍蜂擁而至,江山即將再度易主之際,突然有一支“鬼部隊”橫空出世。這支“鬼部隊”由已死了一百三十多年的蘇峻指揮。部隊有三千多人,將士都身穿東晉軍服,個個面如鍋底,往往在夜間向叛軍發起攻擊。

“鬼部隊”在衝鋒陷陣時每人都從嘴裏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叫,個個刀槍不入,使人不由想起傳説中的“森森陰兵”。別看這支“鬼部隊”只有區區三千之眾,但其戰鬥力卻天下無敵。所以自“鬼部隊”參戰以來,戰必克,攻必勝,很快就協助“王師”掃滅各路叛軍,宋明帝也因此坐穩了皇位。

在平叛成功後,宋明帝所幹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建安王劉休仁寫了表彰“鬼部隊”最高指揮官蘇峻的詔書。宋明帝還從國庫撥出專款,為蘇峻建了座規模宏大的“蘇大將軍廟”,此廟位於南京下關老虎山西麓。

蘇峻是何許人也?此人乃東晉名將,曾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擁兵自重。公元320xx年春,他與祖約起兵反晉,打敗了獨攬朝綱的庾亮,揮師殺入京師建康(今南京)。這年九月,東晉名將温嶠、陶侃率部將蘇峻擊敗並殺死。

既然蘇峻在一百多年前就已成泉下之鬼,那麼他是如何在陰間招集舊部殺入陽間的呢?這件怪事還得從王智借“陰兵”説起。

且説當天下烽煙四起,宋明帝朝不保夕之時,突然有人向王獻出一張《藏寶圖》。通過這張《藏寶圖》可以得知,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東晉叛將蘇峻為了奪天下,準備組建一支具備超強戰鬥力的特種部隊——“啞兵營”,為此,他祕密籌措了“啞兵營”所有的裝備。後因温嶠、陶侃等部迅速擊敗蘇峻,導致蘇峻擬成立“啞兵營”的計劃胎死腹中。蘇峻在兵敗身亡之前,將“啞兵營”的所有裝備都祕藏在位於建康青龍山的一個隱祕的山洞裏,企圖捲土重來時再取用這批裝備。後來蘇峻死於非命,這張標有祕藏“啞兵營”裝備的《藏寶圖》便由蘇峻的親兵百夫長豐傑符祕藏了下來,現在向王獻《藏寶圖》的正是豐傑符的五世孫豐天昌。

正被戰事搞得焦頭爛額的王喜獲《藏寶圖》後,立馬將這件機密大事面奏宋明帝。頗有城府的宋明帝立即向王面授機宜,很快就根據《藏寶圖》尋找到蘇峻祕藏的“啞兵營”的全部裝備,並用這批因保存完好、仍可沿用的東晉軍事裝備組建了一支亙古未有的“鬼部隊”。

王先用重金招募一批身強體壯但家庭赤貧的壯丁,每名入選壯丁的家庭可獲得白銀300兩,這筆銀子足可以使十口之家從此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入選壯丁簽下生死狀後,必須服用啞藥致聾致啞。這批自願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聾啞兵均用鍋灰塗臉,內穿用白藤編織的“衣膽”,外着蘇峻遺留下來的東晉軍服,使人以為是死而復生的東晉軍隊。因白藤柔軟而堅韌,可防箭矢,故被人誤認為這些“鬼兵”刀槍不入。這批聾啞兵在作戰時每人均口含蘇峻生前命工匠特製的“奪魂哨”一枚,邊戰鬥,邊吹哨。“奪魂哨”發出的怪音非常淒厲,如鬼哭狼嚎,聾啞的“鬼部隊”就是每每趁着朦朧月光,在這種能令敵膽寒的怪音的“伴奏”下,切葱砍瓜般地屠殺驚恐萬狀的敵人。由於有“鬼部隊”助戰,“王師”也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戰鬥力越來越強,很快就所向披靡,擊敗、消滅了各路叛軍。

宋明帝坐穩江山後,怕“鬼部隊”之事外泄,有損帝王尊嚴,又設計將“鬼部隊”全體官兵全部淹死。除掉“鬼部隊”後,宋明帝不但未能高枕無憂,反而多了個心病,他夜夜都夢見有無數冤魂向他索命,原本健康的身體很快就百病纏身。

行將就木的宋明帝怕自己死後,執掌大權的劉休仁和王篡奪繼位皇帝的江山,故在賜死劉休仁後,又下旨賜死王。

因王在臨終前用脣語將“鬼部隊”之事告知刎頸之交覃文遠,所以宋明帝借“鬼”打天下的故事也就在民間悄悄流傳開來。

少兒歷史故事大全3:做和尚的皇帝

公元520xx年,梁武帝下令在皇宮旁邊建了一座寺廟,取名同泰寺。同泰寺建成後,又在皇宮跟同泰寺對着的地方開了一個門,取名大通門(大通是同泰的反語)。這樣一來,他出宮門入廟門,出廟門進宮門,來來往往可就方便多了。這一年三月,梁武帝對文武大臣們説:自己看破了紅塵,要到同泰寺裏當和尚。不管大臣們怎麼勸説,梁武帝真的脱了龍袍,穿上袈裟,剃了頭髮,到了同泰寺。

在同泰寺裏,梁武帝住的是便房(一般房屋),睡的是素牀,牀上張的是普通老百姓用的葛帳,用的茶具和碗都是土瓦器,乘的是小車,每天不但晨鐘暮鼓唸經文,還要和寺內僧眾一樣打掃佛殿,和真和尚一模一樣。

滿朝文武大臣急壞了,他們一起到了同泰寺,給這位和尚皇帝跪了一地,又是磕頭又是央求,請他回宮執政。梁武帝開頭怎麼也不肯答應,直到羣臣用一億萬錢(古代一億是十萬,一億萬相當於現在的十億)的代價向同泰寺奉贖,和尚默許之後,梁武帝才勉勉強強點了頭。

為了統治全國僧尼,梁武帝敕命法超為都邑僧正(首都僧官,總管建康僧侶),以法雲為大僧正(最高僧官,總管全國僧侶),要法超制定《要律儀》,共十四卷,命法正創立僧尼規誡。他又一連寫了四篇《斷酒肉文》,以宣揚他的蔬食(素食)主張。在這裏,他不但禁食酒、魚、肉,改行素食,還以所謂菩薩心腸禁殺眾生。他在《與周舍論斷肉敕》中説:“眾生所以不可殺生,凡一眾生,具八百户蟲命,經亦説有八十億萬户蟲,若斷一眾生命,即是斷八百户蟲命。”他還以皇帝的權威,下令在全國僧尼信眾中強制實行素食制度。

佛教本來並不主張絕對素食,佛戒只規定“不殺生”,並未規定“不食肉”。無論是居家的佛教信徒所受的“五戒”,還是出家的“沙彌十戒”和“比丘二五五十戒”都未禁止食肉。所以,粱代以前的佛教僧侶,一般都是吃葷的。到了梁武帝,他決心要改變這一習慣,最後勒令僧尼一律素食。

梁武帝在其所撰《斷酒肉文》裏向僧尼們説,他之所以要僧尼們蔬食,乃是為了大家好,為了能使大家“遠離地獄”,得好果報。所以,請大家“勿怪弟子蕭衍向來所白”。

梁武帝的《斷酒肉文》發佈後,仍有不少僧眾對推行素食制度不滿。這些僧尼以“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法”為依據,和梁武帝大唱反調。

他們振振有詞:佛祖的節律中本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我們為什麼要自行戒律,提出“斷酒肉”呢?為了制服那些不服氣的僧侶們,梁武帝召集了一次“御前會議”,由他發問,由“三律師”回答。當然,這“三律師”都是御用的。他們的回答都是按照梁武帝的旨意進行的。最後的結論,當然只能是一條:僧尼必須禁斷肉食。

剛開始推行素食制度時,寺廟中的那些僧眾,盡是一些“酒肉和尚”。但是,梁武帝的用意並不是在於揭露那些僧侶的劣跡,而是要強調他的素食主張。梁武帝的“斷酒肉文”的理論根據,是《涅盤》等經的大乘教義。他以教義取代戒律,強令僧尼們一律遵守,否則“當依王法治問”!

迫於“皇帝菩薩”的權威,僧尼們只好就範。從此,我國便形成了佛教徒(包括出家僧尼和在家信徒)一律素食的傳統。

於是,在世界佛教史上就出現了一種很特殊的現象:中國的漢族佛教徒吃素。迄今為止,除了我國漢族佛教徒之外,包括我國藏、蒙、傣等各兄弟民族的佛教徒在內的世界各國(例如東南亞各國以及日本等國)的佛教徒仍然都是吃葷的。而我國漢族佛教徒吃素這一傳統的形成,則始於梁武帝。

梁武帝崇佛,不但要求廣大僧眾禁斷肉食,而且身體力行,帶頭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他是很能吃苦的,經常過着苦行僧一樣的生活。在同泰寺“捨身”時,他獨對青燈古佛,“刺血經書,坐禪不食”,禮佛真正達到了“無我”的境界!他的許多着作都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即便在寺院當和尚,他也能“勤於政務”,“孜孜不怠”。他每天四更天便起牀,唸完早課,便對着燭光批閲奏章,很多詔令都是他親手寫成的。

梁武帝還把他在寺院的清規戒律的生活作風推廣到皇宮內部。他下令,織錦花紋不得用仙人鳥獸形狀,以免裁剪有失仁恕。這位皇帝每逢禮佛,都身着“乾陀袈裟”,他的臣子上奏表,亦稱其為“皇帝菩薩”。

過了兩年,也就是中大通元年(520xx年)九月,梁武帝在同泰寺裏舉行了一次佛教的大典,叫做“四部無遮大會”。“四部”指的是和尚、尼姑、善男、信女;“無遮”就是沒有阻隔的意思。不管有錢的沒錢的,地位高的地位低的,有知識的沒有知識的,誰都可以參加這次大會。開會的這一天,寺廟裏鐘鼓齊鳴,樂隊又吹又打,熱鬧非凡。佛堂裏,香煙繚繞,拜佛的人一個接一個。梁武帝也身穿袈裟,口唸佛號,帶着一批大臣前來拜佛。他拜完了佛,又犯了當和尚的癮,説這回非要當和尚不可,不願回宮去了。

當晚,梁武帝便住在同泰寺裏,依然是素牀瓦器,和普通僧眾一樣。第二天,他到佛堂上為四部大眾(即和尚、尼姑、善男、信女)開講《涅崒經》。他知識淵博,講得活靈活現,還真像那麼回事。

大臣們又急壞了。他們到同泰寺勸梁武帝回宮,去了一次又一次,結果全白費功夫。最後,梁武帝放出話來,他已經是同泰寺的人了,要想讓他離開同泰寺,非得積大德、做善事不可。怎麼積德行善?大臣們思來想去,還得是老辦法。於是,由公卿以下羣臣出錢一億萬奉贖,梁武帝方才於十月還宮。

第三次“捨身”,與第二次“捨身”相隔十五年之久。“中大同元年(546年)三月庚戌(初八),幸同泰寺講《金字三慧經》,仍施身。夏四月丙戌,皇太子以下奉贖,仍於同泰寺解講,設法會,大赦,改元。是夜,同泰寺災。”

第四次“捨身”時,梁武帝已是八十四歲高齡:“太清元年(547年)三月庚子(九年級),幸同泰寺,設無遮大會。上釋御服,服法衣,行清靜大舍,名曰‘羯磨’。以五明殿為房,設素木牀、葛帳、土瓦器、乘木輿、私人執役。乘輿法服,一皆屏除。乙巳(初十),帝升光華殿講堂,坐師子座,講《金字三慧經》,捨身。夏四月庚午(初四),羣臣以錢一億萬奉贖皇帝菩薩,僧眾默許。戊寅(十二日),百辟詣風莊門奉表,三請三答,頓首,並如中大通元年故事。丁亥(二十一日),服袞冕,御輦還宮。幸太極殿,如即位禮,大赦,改元。”

Tags:少兒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