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有哪些大綱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54W

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內容是人的活動,歷史學科是一門與“人”有關的學科,不同的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成長與經歷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對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過重要影響,他們的相關事蹟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等領域的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故事有哪些大綱

歷史故事有哪些篇一:張柔是誰?張柔是怎麼死的?

張柔這個名字打一聽起來,就非常的女性化,感覺像是一個非常温柔賢淑的姑娘會用的名字。若是用第一印象來想的話就打錯特錯了,有這個名字的著名歷史人物,別説是温柔的姑娘了,就連女子都不是,而是一個英勇威武的男子。

張柔是金末元初之時在,中國中原一帶的地方武裝首領之一。家中世代務農為生,在家園受到外族侵犯的時候,張柔聚集鄉鄰親族數千家結寨自保,金當局任為定興令,成為中原一位武裝首領。

公元1190年,張柔在易州定興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出生,家中勢大務農,倒是積聚了一點家業。

張柔二十三歲的時候,也就是元太祖八年,蒙古軍隊南下中原,進攻金朝。金朝統治者為了自保,於是決定都城南遷,將都城從原本的中都遷到汴梁,以躲避蒙古帝國的刀鋒。

也就是這一年,面對蒙古軍隊南下的鐵騎和選擇南遷的政府,張柔選擇了聚集鄉民對抗侵略軍。張柔當時的家境不錯,在定興一帶也算有點號召力,再加上蒙古軍隊的時刻威脅,很快以他為首的地方武裝勢力就開始形成。金朝統治者為了利用這些地方武裝,時常會給他們的勢力打上官方的印記。中原許多地方武裝首領,都在朝任職。張柔也一樣,金朝任命他為定興令,後來又升遷至中都留守兼知大興事。

張柔的武裝勢力發展的很快,在當地非常出名,金朝也一再給他升官,後遙領永定軍節度使,又兼雄州管內觀察使,權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

元太祖十三年,張柔與蒙古軍隊在狼牙嶺爆發戰鬥,此戰大敗,自己也被蒙古俘虜。張柔順勢又投降了蒙古,保全了自己的官職和軍隊。在蒙古不斷向南進發,企圖摧毀金朝統治的時候,作為一位地方武裝勢力的首領,張柔也沒有停下腳步。他迅速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很快就佔領了以保州為中心的三十多座城市。

元太祖二十年,張柔被蒙古朝廷任命為行軍千户,保州等處都元帥。元太宗時期,隨蒙古將軍速不台圍金之汴京。太宗五年之時,汴京城破,蒙古軍隊又隨之攻破蔡州,金朝亡國。張柔當時跟隨塔察兒的軍隊,一起向舊主發起進攻。事後張柔得到窩闊台汗的召見,升為萬户,兼管軍民,成為獨據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

金朝滅亡之後,南宋成為蒙古帝國征服的下一個目標。張柔作為蒙古軍隊中,獨據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自然也是征討南宋的重要勢力。在蒙古軍隊發動對南宋的進攻之時,張柔跟隨左右,很多地方和戰役都可以看見張柔的身影。

公元1239年,張柔以本官節制河南諸翼兵馬徵行事,守衞河南南部與安徽西北部的防線。1240年,率軍伐宋,攻佔壽州。1241年,率軍駐於杞縣,從1240到1241不斷率軍侵犯南宋淮河附近州縣。

1254年,張柔奉命移鎮亳州,“葺民居,建府第,城壁悉甃以甓,又為橋樑,以通歸德,人民坌集,商旅舟車往來,如承平時”,恢復民生。

1259年,蒙古帝國再一次大舉伐宋,張柔位列中軍,跟隨元世祖忽必烈渡江作戰,進攻鄂州。李壇之亂爆發之後,張柔與弘略率軍出征,鎮壓叛亂。

公元1266年,累功升榮祿大夫,判行工部事,主持大都的城建。因為建成有功,以及以往誒蒙古帝國征戰四方的功勞,張柔得以進封蔡國公。

封國公爵的第二年,張柔去世。元朝朝廷贈其太師,諡武康。延佑五年,加封汝南王,改諡忠武。

歷史故事有哪些篇二:曾公亮是怎麼死的?

曾公亮是晉江曾氏出生,父親是刑部郎中曾會。曾公亮小的時候就十分的有抱負,為人“方厚莊重,沈深周密”,是能成大事的性格。

乾興元年,宋仁宗登基,曾公亮奉父命前往京城代表其著恭賀,被宋仁宗任命為大理評事。這事兒要是放在別人身上,絕對是皇恩浩蕩的一件事情。但是曾公亮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負,他想堂堂正正的科舉入仕,並不遠就這樣受皇帝冊封而進入仕途,於是婉拒了仁宗的授職。

天聖二年,他成功的進士及第,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初授會稽縣知縣。任職之處的鏡湖時常出現滿溢的情況,曾公亮立斗門,遇洪則泄水入曹娥江。因為他的這一舉措,周邊的羣眾得以免除水澇之苦,因此對曾公亮很是感恩。後來因為他的父親在會稽境內買田而犯有過失,貶官監湖州酒。

幾年後因為為政有能,被調入京城為國子監直講,後改任諸王府侍講。不久又升集賢殿校裏、天章閣侍講、知制誥兼史館修撰。一年後因館職考試出色,授集賢校理、天章閣侍講、修起居注。

後來因為宋仁宗賞識,為翰林學士、判三班院,因為任職不徇私,依據實際情況辦事,受到嘉獎。以端明殿學士身份知鄭州,因為治理有佳,盜賊全都逃往其他州,任處達到夜不閉户的地步。

皇佑三年,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嘉佑六年,任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仁宗去世,英宗繼位之後,曾公亮任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不久兼任户部尚書。遼國使者前來拜見之時,主持宴會,大揚國威,神宗繼位之後,加職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

熙寧二年,任昭文館大學士,累封為魯國公,請求離職不成,三年為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度使、集禧觀使。熙寧三年外放永興軍,鎮壓叛亂。

元豐元年,任職一年後歸京不久去世,享年八十歲,追贈太師、中書令,配享英宗廟廷,諡號宣靖。下葬之時,神宗親筆題碑首名“兩朝顧命定策亞勛之碑”。

歷史故事有哪些篇三:曾鞏是怎麼死的?

曾鞏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史學家以及政治家,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七人合為‘唐宋八大家’,同時又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

曾鞏出生在一個儒學世家,祖上父輩的文學素養都不低,同時還是北宋名臣。他的祖父贈致堯官至尚書户部郎中,父親曾易佔曾為太常博士。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曾鞏自幼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且不説,其本人也十分聰慧有才,小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慧與同輩人處。他記憶力十分高超,小的時候讀書,放下書本就能脱口成誦。除此之外,他也勤奮好學,表現出了超於同輩人的穩重。他成名很早,十二歲的時候,作《六論》,文辭很有氣魄,受到諸人讚歎。等他到了二十歲的死後,其才學已經名聲遠揚。

曾鞏十八歲的時候,隨同父親一同如今,後與王安石相識,並且結成摯友。被散文大家歐陽修收入門下之後,還向歐陽修推薦了王安石。

二十歲的時候入太學,獻《時務策》,並與自己交好之人,諸如歐陽修、王安石、范仲淹、杜衍等談論時政,因為每每有出人意料的態度和見略而聞名天下。不過可惜的是,就是因為擅長策論,對於科舉考試之文卻並不擅長,所以屢試不第。

父親去世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回到家鄉,侍奉自己的母親,侍母至孝。這個母親並不是曾鞏的親生母親,而是他的繼母。不僅如此,因為父親的去世,曾家日益衰敗,是曾鞏獨自一人撫育了自己的四個弟弟和九個妹妹,從這兒也可以看出他的品性。

曾鞏的科舉考試一直不利,等到嘉佑二年歐陽修主持會試,堅持以古文、策論為主,詩賦為輔命題,曾鞏才得以與自己的弟弟曾牟和曾布、曾阜一等同登進士科。

進士及第兩年後,曾鞏被任命為太平州的司法參軍。任職過程中,他明習律令,執法甚嚴同時又量刑適當而得到當地人的讚賞。嘉佑五年,受歐陽修舉薦,到京師當館閣校勘、集賢校裏。任職期間,整理出大量的古代書籍,包括《戰國策》、《列女傳》、《李太白集》以及《梁書》、《陳書》等。

熙寧二年,任《宋英宗實錄》檢討,不久外放越州通判。在任職越州通判不久,就遇到了饑年災荒,曾鞏十分恰當的處理此次事件。不僅成功讓府下百姓存活,同時也沒有耽擱第二年的農事。

面對糧食不足的情況,他命令各縣富户登記自己的糧食,並且讓他們以比市場價稍微高一點的價格賣給百姓。這樣不至於百姓無錢買糧,同時也讓富户有賺頭,願意將自己的糧食拿出來販賣。

百姓因此得以有糧食吃,同時他又讓官府借給農民種子,使得農民能繼續耕種,為第二年做準備。齊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知州。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在其治下,冤獄減少,治安穩定。同時他打擊豪強、救災防疫、疏河架橋、興辦學校,不僅使得治下安全太平,同時文教也得以發展,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促進了經濟的增長。除此之外,他還減少了不少不合情理的苛捐雜税,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

元豐三年,改任滄州知州,同時受到宋神宗賞識,留任為三班院勾判。四年因為學識出眾,而被任為史學修撰,管勾編修院,判太常寺兼禮儀事。五年為中書舍人,同年因母喪罷職歸鄉。

回到家鄉的第二年,也就是元豐六年,曾鞏便在江寧府去世,享年六十五歲。

Tags:大綱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