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宋朝的歷史小故事大綱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3.19K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曾經湧現出過許許多多賢哲志士、革命先輩、文學大家、科學巨匠……他們以崇高的信念、堅韌的鬥志、頑強的毅力和奮勇拼搏的精神,創造出無數的豐功偉績,他們自然也就成了享譽世界的“名人”。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宋朝的歷史小故事,希望能夠幫到你!

宋朝的歷史小故事大綱

宋朝的歷史小故事篇一:逃跑中坐穩江山的開國之君

自秦始皇帝開始至清朝滅亡,中國有20xx多年的封建帝制史,在這段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皇帝不勝牧舉,但歷史上確有一位貴為xx之尊的皇帝在逃跑中坐穩了江山,這個皇帝究竟是誰呢?他就是南宋開國之君趙構,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

趙構(1120xx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即宋高宗。宋徽宗第九子,宋欽宗之弟,曾被封為“康王”。

説到趙構在逃跑中坐穩江山,那就要從他身邊流傳的“泥馬渡康王”的故事説起,而這個故事有兩個不同的版本:

第一種版本:趙構當年被金軍押着北上去做人質,行至磁州,趁金兵看管不嚴逃脱了。趙構逃到一座小廟去投宿,夜裏夢見神人告訴他,説金兵將至。他馬上就驚醒了,起來衝到院子裏,看到院子裏有一匹馬,於是上馬就跑,一口氣跑過了黃河。等過了黃河之後,趙構才發現這匹馬是泥塑的,當時可能是受了什麼仙力的指點,一下就活了,把他馱過了黃河。當然,這個版本不太符合實際情況。

第二種版本:趙構從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到了揚州,聽説金軍要進攻揚州,就倉皇出逃。趙構逃到了一個神祠,看到一匹馬,然後翻身上馬植往南跑。不過,這個版本中的馬就更厲害了,上一個版本里的泥馬跑過了黃河,這匹馬可是馱他過了長江。趙構過了長江才發現馬是泥做的。這兩個版本,估計後一個更有真實依據,但是,馱趙構過長江的肯定不是泥馬。

實際上,這兩個版本的中心意思都是在説,趙構有神仙相助,泥馬都能馱他過河,可見他當皇帝是受命於天。所以,“泥馬渡康王”這個傳説,不管是由民間還是史官編出來的,它的目的都是為了説明趙構的皇位是有正統性的。

“泥馬渡康王”只是一個民間傳説,由此可以看出來,趙構只要得知金軍南下的消息,第一個反應就是倉皇出逃,因此在歷史上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惡名。

宋朝的歷史小故事篇二:宋太祖趙匡胤完美的人格魅力

宋太祖趙匡胤無疑是歷史上的偉大皇帝之一,是他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安史之亂以來長達220xx年的諸侯割據和軍閥戰亂局面,使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作為五代十國的終結者和大宋王朝的開拓者,趙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都深為後世所稱頌。

趙匡胤生於一個沒落世家,早年曆盡生活的坎坷,十分了解社會最底層人們的疾苦,他決心以自己的努力來改善這個社會。後來他壯志得酬,終於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但他富貴後不忘本色,照樣簡樸律己,日常生活很樸素,衣服、飲食都很簡單,如其衣服也只有登殿上朝時的赭服是用綾錦做的,其他大多隻是絹布,有的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質是一樣的,而且常洗了再穿,很少換新。

趙匡胤的內宮,是歷朝歷代最簡樸的,宦官只有五十餘名,宮女也只有二百多名。即便如此,趙匡胤都認為太多了,還遣散自願出宮的五十餘人。皇宮裏的裝飾也都很樸素,連窗簾都用很便宜的青布製成。一頂落色甚多的舊轎子作為皇帝的座駕,他居然用了不少年

趙匡胤稱帝后,北漢政權尚未被統一進大宋的版圖。於是趙匡胤在開寶元年、二年,及九年,先後三次攻打北漢。其中的一次,在征討北漢途中,正逢七夕節,趙匡胤送給在汴京的母親和妻子(太后和皇后)的節禮是:太后三貫錢,皇后一貫半。

對於母親和妻子如此“摳門”,對女兒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有一次,趙匡胤的女兒永慶公主人宮晉見父親,公主穿着一件新外衣,那上面用金線縫綴蓋一片片的孔雀羽毛,藍的像湛藍的湖水,綠的像碧綠的翡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十分華麗。誰知父親一見她就説:“你把這件華服脱下,以後別再穿了。”

聽到父親的話,公主很不理解。噘着嘴巴説:“宮裏翠羽很多,我是公主,一件衣服只用一點點,有什麼要緊?”

宋太祖嚴厲地説:“正因為你是公主,所以不能享用。你想想,你身為公主,穿了這麼華麗的衣服到處炫耀,別人就會效仿。過去,戰國時齊桓公喜歡穿紫色衣服。結果全國上下都跟着學,搞得紫布都貴了好幾倍。今天,你的這件衣服上面有金絲線、孔雀羽,價格都很高,你知道製作一件要花多少錢嗎?如果別人再效仿你,全國要浪費多少錢?按説你現在的地位和生活已經很優越了,你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十分珍惜才是。你怎麼可以帶頭鋪張浪費呢?”

聽了父親的批評,公主無話可説,慌忙叩頭謝罪,誠心誠意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表示今後要向父親學習,不再奢侈。

宋太祖這種為天下守財的精神,的確使當時的宋王朝累積了不少財富。北宋建國不久,便已有32個國庫堆積滿了金銀錦綺。

然而,對自己和親屬極其節省的趙匡胤,在維護國家利益特別是維護安定方面,卻出手大方。久經沙場的他看多了刀兵相見,看多了民不聊生的場景,登基後他凡事力爭避免流血,反對用武力解決問題。他認為軍士及百姓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錢財能夠解決的,他絕不動用武力。在這方面,他又是史上最慷慨的皇帝之一。為了國內安定,他力行文治主義,抑制了武將勢力的膨脹。面對邊界強敵威脅,他並沒有去勞民傷財地不斷去打仗,而是拼命累積國家財富,以錢買地盤,從而避免雙方交兵,如他曾想用“備價取贖”的手段,向契丹買回燕雲十六州。

為了社稷的穩定,宋太祖也是很慷慨的,用大把的金錢來購買安定。如杯酒釋兵權時,他便是以錢財交換軍團將領兵權的。使那些擁兵自重的將帥們解甲歸田,安分守己地度過餘生。這比其他朝代為求安邦而大肆戮殺開國功臣的做法,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安邦治國,自然是離不開能幹的臣子。為了爭取大臣的忠心以鞏固皇權,宋太祖賞賜的錢財也相當驚人。如侍中(相當於宰相)範質生病時,宋太祖親賜金器兩百兩、銀器千兩、絹兩千匹、錢兩百萬;開國元勛趙普有病,趙匡胤又賜銀器五千兩、絹五千匹……這與太后以及皇后的禮金,其數量與價值簡直是天壤之別,聞之令人動容。

宋朝的歷史小故事篇三:趙匡胤和羊肉泡饃

傳説,羊肉泡饃是從古代的“牛羊羹”演化而來的,距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羊肉泡饃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之間的故事。

據説,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一日,在長安(古時西安)街頭流浪的他,因飢餓難耐,不得已低下男兒頭向一家燒餅鋪討吃。店主看他可憐,就把幾天前剩下的兩個燒餅給了他。可放了幾天的燒餅又乾又硬,根本咬不動。這時,他聞到了一股肉香,原來不遠處正有一家肉鋪在煮羊肉。趙匡胤便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把乾硬的燒餅掰成小塊泡進湯裏。沒想到,這碗燒餅吸入了肉湯的香氣,肉湯泡軟了燒餅,一碗“湯泡饃”吃得趙匡胤渾身發熱,飢寒全無,精神大振。

幾年後,趙匡胤得了勢,掌握了兵權,“黃袍加身”做了宋朝的開國皇帝。當了皇帝的趙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長,嘴裏沒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裏暖透全身的“湯泡饃”,立即傳旨御廚速速做來。但御廚做了幾次,趙匡胤都覺得不是當年的那個味兒。

一次,趙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長安,不知不覺又來到當年流浪的那條街,又聞到了那久違的肉香。這一下,趙匡胤食慾頓起,下了御輦直奔肉鋪,讓店主馬上做一碗“羊肉泡饃”。店家見皇上駕到,又是驚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燒餅鋪已關了門,店家只得讓妻子烙了幾個餅,怕皇帝嫌是死麪餅,便把餅子掰得碎碎的,澆上羊肉湯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湯內放入了菠菜、粉絲,撒入葱花,最後又淋上幾滴鮮紅的辣椒油。當熱氣騰騰、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饃端到面前時,趙匡胤嚐了一下,立刻找到了當年的感覺,於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衞士驚異的注視下大快朵頤。吃完後,趙匡胤全身舒暢,當即賞賜了店家。

一夜之間,皇帝來吃羊肉泡饃的事就在長安城裏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嘗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鋪改成羊肉泡饃館,吃的人多了,饃也掰不及了,於是誰吃誰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許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饃成了長安人最喜愛的小吃,一直流傳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饃不斷地出現在陝西曆史與文學作品中,或許還因佔了皇帝的龍威,因而被譽為“天下第一碗”。

成立於1920xx年的西安同盛祥的羊(牛)肉泡饃的製作技藝還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