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皇帝故事600字

欄目: 歷史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2.85W

歷史故事即生動又有趣,符合現代國中生的心理狀態,而且也更符合現代國中思維發展的需要,同時,巧妙地講解歷史故事也符合歷史教學的特點,最後,講故事的題材也進一步符合歷史課程的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皇帝故事6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皇帝故事600字

中國皇帝故事篇一:明成祖與誅十族案

在我國古代著名的帝王當中,和明成祖的名字聯繫在一起的是鄭和下西洋、奴兒干都司、《永樂大典》等等。此外,明成祖五徵漠北,80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誅十族”、“瓜蔓抄”之類的殘暴行為聯繫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嚴重受損。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海寧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門生,是當時的大儒。他博學強記,通曉經史,文章蓋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獻王特聘為世子之師,併為其讀書處題額"正學",時人遂尊稱其為"方正學"。

明建文帝即位後,將方孝儒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講學士之職。建文帝年紀尚輕,缺乏治國治軍的本領。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師,更受到百般信賴和倚重,"國家大事,輒以諮之"。自此方孝孺成為建文帝最親近的大臣,他也視建文帝為知遇之君,對建文帝赤膽忠心,全力扶持。

建文帝繼位害怕他的叔叔們王權過大,擁兵為患,就採用齊秦、黃子澄的削藩建議,但遭到以燕王朱棣為首的諸王的反對,於是方孝儒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討燕王的詔書和檄文。

朱棣在攻下南京後,篡得大明皇位。迫令方孝儒為他起草即位昭書。方孝儒反對朱棣篡權,寧死不從,擲筆於地説:“死即死耳,詔書不草!”

燕王大聲説:“詔不草,滅汝九族!”

方孝儒針鋒相對的説:“莫説九族,十族何妨!”

朱棣又反覆勸説方孝儒:“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輔佐成王。”

方反問:“成王安在?”

明成祖答:“已自焚。”

方問:“何不立成王之子?”

成祖道:“國賴長君。”

方説:“何不立成王之弟?”

成祖道:“此朕家事!”並讓人把筆給方孝孺,説:“此事非先生不可!”

方孝孺依然還是不屈服,他説“好,我寫!”他從地上拾起筆來,大書四字“燕賊篡位”。

朱棣氣急敗壞,恨其嘴硬,叫人將方孝孺的嘴角割開,撕至耳根,大捕其宗族門生,每抓一人,就帶到方面前,但方根本無動於衷,頭都不抬。

明成祖徹底絕望了,也橫下一條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門生也列作一族,連同宗族合為“十族”,總計873人全部凌遲處死!

另解十族為:

誅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兒子);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孃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誅十族,就指明代方孝孺一案,第十族:方孝孺的所有弟子,也有的説所有朋友門生。

中國皇帝故事篇二:華夏至聖——舜

舜(shùn):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聯盟首領。被後世尊為帝,列入“五帝”。姓姚又姓媯,名重華,字都君。出生地一説在諸馮,一説在姚墟;為傳説中的父系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為有虞氏首領。

傳説黃帝以後,先後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名叫堯(音yáo)、舜(音shùn)和禹(音yǔ)。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後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做部落聯盟首領的,有什麼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

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 堯説出他的打算後,有個名叫放齊的説:“你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繼承你的位子很合適。”

堯嚴肅地説:“不行,這小子品德不好,專愛跟人爭吵。”

另一個叫讙兜(音huāudōu)的説:“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錯。”

堯搖搖頭説:“共工能説會道,表面恭謹,心裏另是一套。用這號人,我不放心。”

這次討論沒有結果,堯繼續物色他的繼承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領找來商量,要大家推薦。有人推薦舜,堯點點頭説:“哦!我也聽到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蹟詳細説説?”

大家便把舜的情況説開了:舜的父親是個糊塗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音gǔsǒu,就是瞎老頭兒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後母很壞。後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沒法説,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裏,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以,大家認為舜是個德行好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築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那後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着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着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並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後,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裏面,沒想到舜下井後,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鑽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裏,跟瞽叟説:“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説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牀邊彈琴呢。

象心裏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説:“哎,我多麼想念您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説:“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後,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蹟,又經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幹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禪音shàn)。

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並不是什麼稀罕事兒。 舜接位後,也是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受到大家的信任。等到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

中國皇帝故事篇三:歷史上被伶人扇耳光的皇帝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長子。幼讀《春秋》,略通文義。成人後,狀貌雄偉,有熊虎之姿。學習騎射,勇武過人。

青年時,隨父征戰,機敏有謀略。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盤狹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觀。李存勖説:物極必反,現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窮兇極惡,吞滅四鄰,還時刻想篡奪帝位,這是自取滅亡。我們應該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千萬不可灰心喪氣。李克用聽了大為高興,重新振作起來,與朱全忠對抗。

李克用53歲時死,李存勖繼位為晉王。方繼位,上黨被後梁所困。

李存勖召集諸將説:“上黨河東之藩蔽,無上黨亦無河東也。且朱温所憚者,獨先王耳,聞吾新立,以為童子未諳軍旅,必有驕怠之心。若簡精兵倍道趨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舉,不可失也。”於是,立即率軍從晉陽出發,直取上黨。果然樑軍不備,李存勖乘大霧突襲樑軍,大獲全勝,一舉安定了河東局勢。此後,他息兵行賞,任用賢才,懲治貪官惡吏,寬刑減賦,河東很快大治。

後梁開平五年(911),李存勖又與朱樑王朝在高邑決戰,再敗後梁軍,此後,朱温一聽晉軍,就談虎色變。

李克用臨死時,交給李存勖三支令箭,遺囑完成三項事業:一是討伐劉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帶);二是討伐契丹,解除北方邊境威脅;三是將篡唐自立的後梁朱全忠消滅。這樣,他們的地位就可以鞏固。李存勖將三支令箭藏在李克用神廟裏,每次出征,就將其中一支用錦囊裝起來帶在軍前,取得勝利回來,再將箭還供於李克用神廟裏,表示完成了任務。李存勖經過l5年的南征北戰,消滅了幽州的劉仁恭(劉守光)和後梁勢力,大敗契丹,基本完成了父親的遺命。

公元920xx年,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國號唐,即後唐莊宗。李存勖通音律,能作曲,喜歌舞。

即位後,自以為天下一統,外無強敵,驕傲自大,殘暴荒淫,任用伶官,不理朝政。整天與伶人化裝唱戲,親自扮演角色,並自號“李天下”。一次唱戲時,連喊兩聲“李天下!李天下!”被一伶人上去扇了耳光。李存勖問為什麼打他,伶人説:“李(理)天下只有一個,為什麼你連喊兩聲!”

李存勖聽了,不僅未責伶人,反而予以賞賜。因此,眾叛親離,天下大亂,同光三年(925),部隊叛亂,李存勖在混亂中中箭而死,帝位被李嗣源奪去。

Tags: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