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民間故事

有意義的民間故事

欄目: 民間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8.27K

民間故事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每一個民間故事的意義都不同的,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意義的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有意義的民間故事

有意義的民間故事篇1:接財神的故事

清末,我縣上村鄉東崔村有個財主叫王二則,此人鬍鬚半個黑、半個白,家豪大富,土地方園數頃,騾馬成羣,但是他卻很信鬼神。清明燒紙,過年燒香,大小廟宇更是三、六、九必到,出門先看是黑虎攔路,還是黃道吉日。

一天,從東陽關來了三個人,自稱能接財神,會使法術,可使人家日進斗金。財主王二則一聽大喜,對三個人更是殷勤招待。三個東陽關人心中暗喜,如今遇着一個老財迷,可要發財了。

從此,王二則全家不理其他雜務,每晚都到村外十字路口燒香,從路口一直燒到家裏。又是祭豬,又是祭羊,更是祭財神像,聽從三個騙子的擺佈。再説財主王二則家最小的女兒芝蘭聰明,伶俐,每逢跪下磕總要觀看怎樣接財神。三個騙子生怕露了馬腳,便説她不真心,財神爺就接不來。財主王二則發財心急,就把她送到姥姥家。三個騙子一看時機成熟,搬來一個水缸倒上水,再將帶的假元寶放進去,就對王二則説:“你在燒香前放進水缸裏一個元寶,就可來一對,放進一對,可得兩雙。”財主王二則放進一試果然靈驗,對三個騙子的騙術信服的五體投地。

三個騙子見王二則,對真假元寶都分不出來,還三叩九拜,虔誠信賴。就對王二則説:“財神爺已經接回來了,只要你能把元寶放得越多,就得到的也越多,能成倍增長,保你大發財。”王二則就將家中元寶全部取出放入缸內,低頭閉目等待財神送元寶。三個騙子見王二則迷了心竅,就把缸中的元寶悄悄取出,又換上磚頭瓦塊,從馬廄牽出三匹騾馬,馱着元寶,從趙雲台向東陽關揚長而去。

王二則跪的實在忍不住了,睜眼一看,屋裏三個接財神爺的人,也不在財神爺的象前坐着了。再一看水缸裏,全成了磚頭瓦塊,才知上了大當。到馬廄去牽馬,又少了三匹,急命長工去追,那裏還能追得上?過了一會,長工們回來説:“東家,財神爺跑的太快,沒截回來。”老財主聽罷,一屁股坐在廊檐下只是長歎氣。

有意義的民間故事篇2:巧媳婦作對

很早以前,有一個老實巴腳的農夫,娶了一個巧媳婦。兩口兒過日子,男的種附近財主家的佃田,女的一年到頭幫財主紡紗織布,一年到頭累死累活。這家財主,兩代都是秀才。這天中午,老實巴腳的農夫耕完田,回去吃中飯,就把耕牛拴在坡裏。

誰知吃過中飯來一看,耕牛不見了,急得他四處尋找。最後,在小財主掌管的私塾門前,才把耕牛找到。但是,小財主不讓牽走,説耕牛是自己的。於是,兩下就爭執起來。老財主假意上來評理,推説:“黑毛豬兒家家有。這頭耕牛你説是你的,他説是他的,誰也扯不清白。我來出個對子,誰對上了,耕牛就歸誰。”

小財主一聽,滿口答應。

老財主就説,這個對子裏要有“尖尖,圓圓,千千萬,萬萬千”,最後還要回答別人的問話,説一句“那還消説”。

小財主十分神氣地搶先説道:“我的筆苞兒尖尖,筆桿圓圓;寫出的大字是千千萬,寫出的小字是萬萬千——”老財主接口問道:“那你一手字肯定寫得不錯吧?”小財主回答道:“那還消説!”

常言道:急中能生智。老實巴腳的農夫先是氣急得沒法,聽了小財主的應對,立刻説:“呸!分明是我的頭兒尖尖,鞭杆兒圓圓,耕出的大田是千千萬,耕出的小田是萬萬千。要是哪個問我:那你一手田肯定耕得不錯吧?我就會回答他:“那還消説!”

老、小財主一聽,連聲説:“不行,不行,第五句要別人問,你回答。”小財主當即宣佈自己“贏”了,準備牽牛回家。

“慢着!”隨着聲音,趕來一位衣着樸素、品貌端莊的女子,這就是農夫的“巧媳婦”。她向老實巴交的丈夫説:“他們這是故意刁難。也不過是篾穿豆腐——值不得一提。你放心,我現在就讓他倆爭着來問我!”巧媳婦説完,便轉向財主,叫他們聽着:“我的腳趾兒尖尖,手指兒圓圓,養活的大混蛋是千千萬,養活的小混蛋是萬萬千——”老、小財主一聽氣壞了,忙爭着相問:“你這是在罵我們嗎?”巧媳婦氣憤地回答道:“那還消説!” 人們望着巧媳婦同丈夫牽牛回家了。

有意義的民間故事篇3:還鐲救人

明朝時,有個讀書人名叫羅一峯,帶着書童赴京趕考,途中發現路費沒帶足,非常着急。這時,書童對他説:“相公不必犯愁,我自有辦法!”羅一峯奇怪地問道:“眼下是人生地不熟,借貸無門,你有何辦法呢?”書童神祕地説道:“四天前,我們不是在一户人家寄宿過一夜嗎?那天晚上,我在門口揀到一枚金鐲頭,咱們把它典當了,路費不就綽綽有餘嗎?”羅一峯聽罷氣得頓時罵道:“你這蠢才,怎麼不早説呀!”書童還以為主人怪他講遲了,忙賠笑説:“現在講也不晚!”羅一峯道:“我們怎能典當他人的財物,快送回去!”書童叫苦道:“相公,我們離開這裏已有四天的路程,再送回去得花多少時間啊!如今考期臨近,倘若誤了相公的京試,那……”聽了書童的一番言語,羅一峯也遲疑起來:是啊,趕考是不能延誤的大事,那就待返程時再還失主吧!可他轉念又一想:不行!人家丟失瞭如此貴重之物,一定萬分着急,萬一發生什麼意外之事,豈不害了人家嗎?想到這裏,他急忙對書童説:“拾到金鐲當時沒有歸還已是錯誤,而今再不送回去,那就錯上加錯了,走,我親自送去。”

羅一峯與書童又走了四天,回到那户人家,户主見他回來,甚為驚詫,忙問為何去而復返。羅一峯取出金鐲,言道:“家奴缺少教育,拾鐲未即歸還,此事乃小生有責。現將原物奉上,並向先生賠罪。”主人聞言欣喜若狂,忙道:“相公來得正好,不然我家要出亂子啊!”

原來,那枚金鐲頭是他家主婦梳洗時放在臉盆裏的,因忘了收撿,被丫頭端盆倒水時潑到門外。主婦找不着金鐲,便懷疑是丫頭偷的,把丫頭打得遍體鱗傷。丫頭受了冤枉,氣得幾次去尋死。後來,主人又懷疑妻子把金鐲當信物送給他人,辱罵不止。妻子委屈,也氣得吵着要上吊。一家人鬧得日夜不安。

今日主人見羅一峯送還金鐲,自然是愁雲盡散,不勝感激。從此,羅一峯步行數百里“還鐲救人”的美德佳話,就在民間流傳起來。

Tags: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