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寓言 > 民間故事

有什麼民間故事傳説

欄目: 民間故事 / 發佈於: / 人氣:7.73K

民間故事是人民大眾集體創作的敍事體裁。民間故事多以想象為特徵,雖不以反映現實為目的,但通過故事中人民大眾對人物的評價,可以瞭解民間故事所反映的傳統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你聽過什麼民間故事?有哪些民間故事傳説呢?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什麼民間故事傳説,希望大家喜歡。

有什麼民間故事傳説

有什麼民間故事傳説篇1:匡神醫的故事

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七十另二行,行行出狀元。

清朝咸豐年間,膠州城出了個妙手回春的神醫,不但轟動了膠州灣,還轟動了京城,轟動了皇宮。這神醫姓匡,名懋忠,字硯農。是個囊過螢、映過雪的讀書童子。

見鄉里鄰舍不少窮人得病,缺醫少藥,痛苦不堪,他便改行學了醫。白天,他跟李時珍學樣,攀懸崖,掛峭壁,嘗草根,採草藥,吃盡了百般苦。夜間,他把一口大缸灌滿清水,放在院裏,映着天上水中兩輪明月光,讀《本草鋼目》讀到公雞啼鳴,不怕口渴嗓子乾。他邊學邊行醫看病,邊行醫看病邊學,幾年工夫,便醫術大進,成了道傳路頌的活神仙,百病一把抓。耳聽一片讚揚聲,他並沒飄飄然忘乎所以,而是憂心忡忡,常為碰上疑難病症,束手無策,不能幫病家解除痛苦而不安。他聽説京城是藏龍卧虎之地,高明醫家甚多,便起了尋師訪友之念,想多學點治病救人的真本事。

恰好他哥匡懋敕在北京一所私塾教書,他便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地投奔了去。剛落腳,還沒來得及外出尋師訪友,切磋醫術。恰逢他哥教的一個讀書童子的媽媽,得了個昏睡病,不知吃,不知喝,懶得梳,懶得洗,成天揹着鋪炕,一味貪睡。請過三個醫生,求過三個神婆,不但沒見強,那病反而越治越沉重了。病急亂投醫,那家聽説匡先生從山東來了個兄弟懂醫道,就登門把他請了去。

他只望了望病人的氣色,號了號脈,啥也沒問,就抓起毛筆,刷刷開出個藥方。只一付藥,就把那麻纏了人半年的昏睡病,扯着絲頭給抽走了。你道那讀書童子的媽媽是誰?原來是個經常進出皇宮的巧手女裁縫。她病好之後,吃得紅潤潤,穿得光鮮鮮,細梳洗,巧打扮,象風擺柳似地飄進了皇宮,舌頭尖上抹蜜,出口就把匡神醫誇了個神乎其神。

無巧不成書,正逢上咸豐帝寵愛的懿貴妃(就是後來統治咱中國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得了個疑難病症,卧牀不起。頭一位太醫進鹿茸,二一位太醫進七葉老山參,三一位太醫進靈丹,四一位太醫進仙藥,可惜都不對症,把懿貴妃醫得病體懨懨,一天重似一天。咸豐是個貪圖享樂的甩手皇帝,眼瞅着個如花似玉,代他理政的好幫手用不上,急得團團轉,抓耳撓腮,大罵太醫無能,淨是些混皇俸的吃貨。恰在這時,進來個貼身太監向他獻殷勤,説是從山東膠州民間來了個匡神醫,善治疑難病症,如扁鵲重生,華陀再世,何不叫進給貴妃娘娘診診玉體。咸豐雖不大信,還是點頭應允了。

匡懋忠應召進宮,提出了兩項請求,一是要隔着珠簾,望望貴妃娘娘的氣色,一是要隔着珠簾,親手給貴妃娘娘號號脈。咸豐帝聞奏心頭不悦,略微忖度了忖度,才破例吐口答應了。嘴上沒説心裏話,好你個膽大包天的走方郎中,你若果有真本事,治好朕愛妃的病,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若沒真本事,治不好朕愛妃的病,算你流年不利,朕定把你這膽敢欺君的奴才,喝令綁出午門,開刀問斬。

匡懋忠隔着珠簾望了望懿貴妃的氣色,伸出三指號了號脈,微微一笑,説:“貴妃娘娘得的不是病,是喜,不治自愈。吃點安胎保胎藥,就萬安了。”

不久,懿貴妃果然生下一子,就是穆宗,也叫同治,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時,抱坐在龍廷寶座上的那個小皇帝,就是他。

匡懋忠因醫道神奇,得到咸豐帝的賞識,賜給他一個五品文職官銜。後來,他不忘初衷,在京尋師訪友,學到不少祕方驗方,便上書苦苦辭去官職,又回到了民間,行醫散藥,治病救人,給鄉里鄉親免了不少災,造了不少福,匡神醫的名聲如雷貫耳,越傳越響,越傳越遠。

有什麼民間故事傳説篇2:武夷山酒罈峯的傳説

很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農夫,他釀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罈一開,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飄逸着濃濃的酒香。種田的鄉親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幹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勞累;趕路的喝了老農夫釀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覺得辛苦。

人們對老農夫,從心底裏喜歡,尊敬地稱他為“田父”。田父的名字,隨着他的酒香飄蕩,傳遍了四面八方。

那時節,下八洞的八仙,各顯神通過了東海,遊玩了不少名山大川。這一天,聞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稱奇。鐵枴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對同伴嚷道:“錯過這等好酒不喝,真枉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它仙人一聽正合心意,於是,有的打扮成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雲遊道士,一齊尋到九曲溪畔田父家裏來喝酒。

田父象往常一樣,舀出自己的美酒,熱情款待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連聲稱好,讚不絕口。他們雖然嘗過仙家玉液,也嘗過人間佳釀,卻從來沒有喝過武夷山農家如此香濃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這以後,八仙就不願到別的地方遊山玩水了。尤其是鐵枴李,自喝過田父的米酒以後,可算找到“親家”了,天天柱着枴杖,一瘸一瘸,到田父家買酒喝,喝完還要裝一葫帶走。日子久了,倒和田父交上了朋友。

那天,鐵枴李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紅光,晃着腦袋問田父:“你怎麼能釀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着遠處的丹山回答:“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裏長出的稻米釀造的。”

鐵枴李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着門前的碧水回答:“這酒是取九曲溪裏的甜美溪水釀造的。”

鐵枴李又點點頭:“還有呢?”

田父指着桌旁酒罈回答:“這酒是用遇林窯燒製的瓷壇釀造的。”

鐵枴李眼睛亮了,興奮地叫起來:“好啊!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難怪你能釀出這麼絕好的美酒!”他連連誇讚田父,高興地手舞足蹈,竟忘記了還要和其它七仙一道去赴瑤池的蟠桃宴會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鐵枴李,趕到瑤池的時候,蟠桃宴會已經開始了。只見一排排桌面上,擺着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滿了噴香噴香的仙酒。眾仙雲集,杯觥交錯,好一派熱鬧景象。那鐵枴李趕忙坐入席中,舉杯便喝,酒剛入口,卻“哇”一聲吐出來,筵席上的眾仙都看懵了。

王母見了覺得奇怪,便問八仙。鐵枴李是個直性子的人,搶先答道:“你這瑤池瓊釀算什麼酒,還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

正在這時,從武夷山飄來一陣酒香,縈繞在瑤池之上,宴會上眾仙聞到,饞涎欲滴,那王母也禁不住直咂嘴巴,責備釀酒大仙,竟不如人間的一個農夫。釀酒大仙羞紅了臉,半天説不出話來。

鐵枴李眼睛眨眨,對王母説:他願與釀酒大仙一同去向田父買回一罈米酒,讓眾仙也嚐嚐人間佳釀,享享口福。王母這才轉怒為喜,吩咐二人快去快回。

二仙人飄然來到田父家中,鐵枴李一五一十説明來意。田父聽説仙人要喝凡酒,心裏也樂了。

田父説:“行,我送你一罈米酒就是了。”

二仙大喜,鐵枴李連聲稱謝,釀酒大仙抱起田父送的一罈美酒,辭別田父,急着趕回瑤池。

那鐵枴李腿腳不方便,又這樣來回奔波,累得夠嗆。半路上,他只好叫釀酒大仙把酒先送回去,自己慢慢地走,但他再三交代:“這酒好,你千萬要給我留幾碗!”釀酒大仙一口答應,抱着酒罈先走了。

王母見了武夷山田父的米酒,一嘗果然美極了,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命釀酒大仙斟給席上的眾仙品嚐。釀酒大仙只顧給大家斟酒,忘記了鐵枴李的交代,等鐵枴李到了,酒罈裏的酒已經不多了。

鐵枴李回來,累得氣喘吁吁,早想喝上幾碗米酒解乏,一看他的酒碗空空的,再看釀酒大仙抱着酒罈給眾仙斟酒的樣子,知道壇裏沒剩多少酒了,頓時怒從心起,火冒三丈,舉起枴杖就打釀酒大仙。釀酒大仙慌忙躲閃,只聽“噹啷”一聲,人沒打到,倒打中了田父的酒罈。釀酒大仙抱不住,手一鬆,酒罈骨碌碌滾出瑤池,落到人間。

真是巧,那酒罈不偏不倚,竟落到武夷山五曲南岸的山中。只是被鐵枴李打裂了一道口子,剩下的米酒從裂縫涓涓流入九曲溪。

後來這隻酒罈化成了武夷山的一座奇峯,象根擎天柱,也象個石壇子,壯觀極了。人們便叫它天柱峯,知道它的來歷的人,都稱它為酒罈峯。

人們説,那酒罈裏剩下的米酒,至今還日夜向九曲溪流淌,那酒香便也飄逸不盡。因此,用九曲溪水造的佳釀,美味芬芳,大家給它取了一個很美的名字“武夷流香”。

有什麼民間故事傳説篇3:兵士智斗大臣

從前,有一個皇帝很愛戴戒指,他還在他最喜歡的一枚戒指上刻了名字。有一次,他戴着這枚戒指到國內遊玩,可是不知怎麼搞的,竟把它給丟失了。

他回到京城,立刻命令通告全國臣民:誰要是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並且送到他手裏,皇帝絕不吝惜金銀,賞給來人一筆巨大的獎金。

有個兵士很走運地找到了那枚戒指,他揀起戒指放在手中,站在那兒暗自思量:“現在我該怎麼辦?如果拿到部隊裏去宣佈,事情會傳到長官那兒;戒指就會從下級長官傳到中級長官,又從中級長官傳到高級長官,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會到皇帝手裏?而且,決不會就這樣完了的,説不定戒指在路上還會從別人手上轉來轉去,那麼,我豈不是落了一場空!還是我親自到皇帝那兒去一趟好些。”

於是,兵士直接到皇宮去了。

宮門的衞兵用刺刀擋住了他,問道:“上哪兒去?”“是這麼回事,老兄,我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想親手交給他。”

衞兵收起刺刀讓他進去了。

兵士走到衞兵隊長跟前,又不許他往前走了。“你幹什麼去?”

兵士回答説:“我找到了皇帝的戒指,送還給他。”

衞兵隊長也讓他進去了。

兵士走到皇帝的宮殿跟前,被一個自尊自大,滿身掛着金光閃閃的勛章,穿着華麗衣服的大臣看見了。

“你怎麼敢跑到這兒來呢?”大臣問道。

“是這麼回事,我找到了皇帝的刻名戒指。”

“把它拿來,我轉交上去。”

“不!”兵士説,“不行,我要自己親手交給皇帝本人!”

“我是他最寵信的大臣!”

“我不想和你爭論這點,只要能把戒指交給皇帝本人就行啦!”

大臣跳起腳罵了一頓。可是,兵士説什麼也不肯把戒指交給他。大臣看見恐嚇沒有用,就説:“好啦,我替你去呈報皇帝,不過有一個條件,皇帝給你的任何獎賞,要分一半給我!”

“獎賞不會太多吧?”

“很多。你沒見過皇帝就像沒見過自己的耳朵一樣!”

“嘿,這真是少有的運氣!”他想道,“那麼,分一半給他也行!”

“可以,”兵士對大臣説,“依你的辦吧,我把皇帝的獎賞分一半給你,不過請給一張兩人對半的字據。”

大臣很高興,十分滿意,自言自語地計算着,會有多少金子到他的口袋裏來。他拿起筆就寫了張字據交給兵士,寫完字據就到皇帝那兒去報告了。

皇帝走出來,從兵士手中取回了自己的刻名戒指,很感激兵士,説:“兵士,謝謝你揀到的東西,我皇帝説的話是神聖的,你將會從我這兒得到一筆巨大的獎賞。”

他把自己的司庫叫來,對他説:“賞給兵士一千盧布!”

司庫數好了錢,可是兵士拒絕收下,説:“我不需要這種獎賞。”

“你要什麼獎賞?”

“最好是朝我背上打一百棍。”

“兵士,你怎麼啦?莫非你瘋了不成?”

“我沒有瘋,反正別的獎賞我是不要的。”

皇帝見到這種情形,也不想和他爭論,就叫人把棍子拿來。

兵士開始脱衣服了,他先解開制服上所有的鈕釦,解完了鈕釦,説:“這恐怕不妥當……”“怎麼不妥當?”

“我先領皇帝這份獎賞不太妥當。”

皇帝很奇怪:“我一點也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你解釋一下!”

“我還有個夥計呢。”

“什麼夥計?”

“就是他!”兵士指着大臣説,“他向我勒索您的一半獎賞,要是不給他,他就不讓我見您。”大臣叫了起來:“兵士完全是胡説八道,我沒有向他勒索過任何東西!”

兵士拿出那張字據給皇帝看,問道:“這是什麼?”

皇帝笑了起來,説:“兵士,你想得真巧妙!把我的獎賞分給大臣一半吧!”

大臣不敢和皇帝爭辯,於是,人們把他按在地毯上,用棍子痛打,兵士在一旁替他計數。數到五十棍時,他説:“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而您的大臣應當分得更多一些。這樣吧,我把自己的一半也送給他。”

“嘿,你倒是個好心人!”皇帝説,“嗯,就照你説的辦吧。”

皇帝命令再打大臣五十棍。

打到最後幾棍時,兵士悄悄地從皇宮溜了出來,而貪婪的大臣卻被打得皮開肉綻,疼痛難忍。

Tags: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