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集錦15篇)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

歐也妮是葛朗台的女兒,美麗温嫻、天真單純、善良多情。到二十二歲都沒有出去見過別的世面,成天在家縫縫補補。後來暗地與堂弟夏爾·葛朗台相愛,但夏爾又拋棄了她。因為傷心,歐也妮嫁給了他不喜歡的德·彭封庭長。歐也妮可謂一個孝子,父親曾經只讓她吃清水面包,與她母親的死也有着莫大的`關係,更是父親提供很大的條件使夏爾變心,她卻依然待父親那麼好。父親死後,她雖在生活上繼承了父親的吝嗇,但她把錢用在公益事業上。心地善良的她還替背叛他的夏爾還上了他夏爾父親兩百多萬法郎的鉅債,當夏爾知道歐也妮有一千七百萬家產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吃驚與懊悔!歐也妮是偉大的!她的那顆高尚的心,只為最温良的感情而跳動!

這部小説,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着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2

《歐也妮﹒葛朗台》它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説,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但對於它,我卻始終留有深刻的印象。

當初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喜歡那個美麗善良的歐也妮。她温柔隱忍,對於自己吝嗇的父親,她始終是順從的態度。但為了愛情,她勇敢地把自己全部的金幣給了表弟查理,在父親例行要她展示自己的金幣的時候,她因拿不出金幣,被父親關進房裏,只給冷水和麪包。因為此事,她膽小而賢淑的母親被嚇得一病不起,而最終,她等來的卻是發財歸來的負心漢。

小説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可憎的.吝嗇鬼形象——老葛朗台,他以積累財富為樂趣,他家財萬貫,但卻穿着破舊,居室簡陋;他能言善辯,有一套套理論,但當他談生意時,卻狡猾地裝成一個結巴;他説渴望親情,但當他妻子病危時,他卻捨不得花錢去請醫生。

他的一生,沒有享受過,也從沒快樂過,因為他考慮的只是怎麼算計別人,怎麼樣才能賺到更多的錢,為了金錢可以放棄一切,這是多麼愚蠢,多麼可悲。他臨死前還念念不忘自己的萬貫家財,在垂死掙扎的一剎那還不忘將手伸向神父的金十字架。在金錢面前,幸福簡直一文不值。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如此,他僅僅是一個縮影,通過他我們看到一個唯利是圖,互相算計的社會。他的一生,深刻暴露資產階級家純粹的金錢關係。

小説的主人公歐也妮是一個令人惋惜的女兒,她不懂利益的紛爭,不追求金錢的虛榮,但可悲的是她出身在這樣一個家庭,這樣一個社會,有着這樣的一個父親。她的生命中也曾出現過一道波瀾,她企圖衝破家庭社會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她的社會不允許,她的愛情在這樣的社會終究成為虛幻。他們看中她的只是她的金錢。這樣一個天真純潔的人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註定只能成為悲劇。

歐也妮是個讓人心疼的女子,她的父親,視財如命;她的母親,懦弱膽小,在關鍵的時候保護不了她;克羅旭一家和格拉桑一家把她作為繼承萬貫家財的跳板;而她深愛的表弟查理,在發財後,為得到新貴頭銜,日後擠進官場,和奧勃裏翁小姐聯姻,最終負了她。

這部小説,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我們做人做事要大方,不要太吝嗇,不要被金錢牽着鼻子走,否則你的朋友都不會喜歡你。只有活得坦然,才會快樂!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3

葛朗台原來只是一個箍桶匠,因為娶了一個有錢木板商的女兒,他搖身一變,從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光蛋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腰纏萬貫的葡萄園莊主啦。

要是有外地的人來到索繆城,城裏的人肯定會跟他們説:“葛朗台是我們這最富的人,富到他有多少錢都不知道。”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富翁卻是一個吝嗇鬼。夏爾是葛朗台的侄子,可是最近他爸爸因為被別人催着還債,自殺了。夏爾的媽媽因為早年生夏爾也死了。而夏爾的爸爸就把夏爾託付給葛朗台。這個小氣的.吝嗇鬼,看家裏又多了一個人,很是不開心。夏爾很想去印度,但葛朗台説自己很窮,可憐的夏爾,誰讓葛朗台那麼吝嗇,但葛朗台的女兒歐也妮卻不同,她給了夏爾很多錢,讓夏爾去印度了。在夏爾走了的這一期間,葛朗台發現自己的女兒給了夏爾很多錢,怒氣沖天,把歐也妮關進了房間裏中。就在葛朗台快死之前,給歐也妮的遺言竟是讓她管理好錢,到他那兒去報帳。在葛朗台臨死前最後一刻,牧師手上閃閃發光的鍍金十字架再次激起了他的貪慾,他甚至伸出手企圖去攫取。葛朗台死後,歐也妮捐助了很多錢給醫院、學校等,跟葛朗台完全不一樣。

只要把葛朗台和歐也妮一對比你就會發現他們兩完全不一樣,雖説是父女關係,但他們是完全不一樣的兩類人。一個貪婪吝嗇。一個慷慨善良。葛朗台的吝嗇是出了名的。從葛朗台的眼睛裏,人們總能發現一種黃澄澄的忽明忽暗的東西。人們都認為,那是時間長了,金子的顏色印染上去的。在葛朗台的眼裏,金錢比什麼都重要,即使是女兒或是妻子,也及不上金錢重要。與葛朗台的吝嗇相反,女兒歐也妮卻沒有被金錢狂潮吞沒。她身上閃爍着的是善良的光輝,而在葛朗台的身上只能看見貪婪狡猾。歐也妮眼裏是感情,是給予。葛朗台只是想着金錢、財富。

巴金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生始終保持着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給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於爭取。葛朗台一心只想要錢,一心只想獲得別人的錢,這樣他的一生就沒有體會到人生真真的意義。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4

當我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時,心裏不經的顫了一顫,“吝嗇,金錢”兩個名詞組合在一起,產生這一場無風無雨的悲劇。金錢真能讓那單純的孩子薰變成名利人?我想並不簡單,但歐也妮沒有改變,她依舊她。

出身於一個吝嗇鬼家庭,她的父親可謂是一毛不拔,母親的懦弱,還有一位忠誠僕人跟在他們身後,儘管這位僕人頭腦很簡單。歐也妮與她父親葛朗台形成鮮明對比,善良與卑鄙。歐也妮,宛若一朵嬌豔欲滴的玫瑰,可身披尖刺。整本書以她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從一開始被她的堂弟夏爾深深吸引,帶夏爾出海後,她一直痴痴地等待着,沒想到卻是被拋棄的結局。夏爾體內的吝嗇基因最終被完美釋放出來,與錢的宿命。轉念細想,她家裏的財富無法正確估算來,父親的“節約”,她在看看寒酸的家與手中的襪子,不經歎息連連。

痴情女做痴情事,惹出的痴情惆。昏天黑地,百無聲息。

父親在臨終前最不能忘記的就是他一屋子的財富,當我讀到這一幕“掖緊了,都掖緊了,別讓人偷了。”“看好金子,把金子擺在我面前。”“這讓我感到很温暖!”

死也要守着自己的'金子,守財奴最本質的一面栩栩展露出,也想想可悲,富有確不能擁有,上帝與他開了場玩笑。父母都離歐也妮而去,空蕩蕩的屋裏只剩下她與僕人,篝火裏蹦出的星花在她的眸中肆意舞蹈。她繼承了她父親的所有遺產,成為最富有的人。緊接着有人上門來提親……

在巴爾扎克幽默的筆墨下,每個人物都刻畫豐滿生動。最後結局裏,當夏爾發現自己的堂姐歐也妮,過着清苦生活背後卻是一個擁有一千七百萬法郎家產的夫人,他不由得驚歎住了。金子的光芒映射在歐也妮高尚的心靈上,她的生活依舊如此。可笑的是這個事實卻是那個奉承歐也妮多年的男人——篷風先生,也即將成為她的丈夫,作者有意這樣寫又多了幾份諷刺!可沒過多久這位先生也死去,最終歐也妮守了寡。

故事的背後無疑充斥着金錢臭味,資本主義下人們為了利益迷失自我。整本書里歐也妮的特別讓人感到温暖,也讓人心酸。

現在,有多少葛朗台,又還剩下幾個歐也妮?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5

繁花似錦的驚鴻一瞥,小橋流水的悠然詩意,江楓漁火的孤寂蕭索這些,都很美。它們是屬於自然的。並不屬於我們,我們只是欣賞的過客。然而,還有一種美。似浸透過世間最清冽的泉,清新脱俗,那便是人性之美。

讀完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很有感觸。似序言所説,這是獻給心靈無比純潔的那個人的禮物。在我看來,書中的故事情節就像是普普通通的民間故事一樣,似乎也就是那權貴、名利、愛情之間的`相遇與掙扎。但是它又是不同的,就像平凡中的不簡單,就像普通中的驚奇感。它給我的感受,很微妙。

女主人公是位少有的女子,她很純潔,很真摯。她的心會因為自己的冒失而自責,也因那熾熱的愛情而止不住地洶湧澎湃地躁動。書中對她的描寫是端莊典雅,高貴美麗。在遇到愛情之前,她還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姑娘。在遇到愛情之後,她是個勇敢爛漫的小女人。

也許她就是人性之美,但在書中她卻被夏爾——她所追求的愛情的男主角所遺忘。

世人都愛美,但美在他們心中的分量和體現確是不同的。如同江山和美人,它們美嗎?自然。有人選擇江山,選擇用肩扛起那山河之重負,傲視天下,這是他選擇的美。但有人選擇美人,選擇將自己與那柔情似水,與那愛恨纏綿所深交,抱得美人歸。這便恰恰印證了美的不同體現與選擇。

但有些美,即使你愛,也不會輕易去想得到,只是默默地觀望,如隔着一江春水眺望對岸的煙火。也有些美,被不懂欣賞的人所遺忘,或許那人並不適合這美。

夏爾忘卻歐也妮,事實上並沒有錯。至多,背上一個負心漢的罪名罷了。換個角度,如果夏爾最終和歐也妮相守了,那便是最好的了嗎?或許,夏爾並沒有這樣的勇氣和資格去面對這樣純潔的歐也妮。因為功名利祿,人們往往會錯過很多東西。人們往往也身不由己地去放棄一些東西而去得到另一些東西,這是捨得。

美,不該被遺忘。那些所謂錯過美的人並不是將美遺忘,或許他們從未將美拾起,或許他們從未將美擱在心上。那麼,何來遺忘之説?

故事的最後,那位美麗的女子孤獨地在那裏佇立着。她不會被忘卻,她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裏任你欣賞。

自然之美,詩詞歌賦中屢見不鮮,他們不會被遺忘。那麼人性之美呢?答案自然是一樣的。正如《歐也妮·葛朗台》寫的那樣。我知道,美,不會被遺忘。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6

一部簡單的故事,印證了人世間的冷暖。

在《歐也妮·葛朗台》中,在那個視金錢如上帝的年代,卻有着一個為愛奉獻一切的姑娘。她不惜與愛財如命的父親發生衝突,把自己的全部金幣給了堂弟夏爾,自己卻陷入父親的責罰和因此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她寧願自己承受一切的痛苦,卻把愛心留給世界。

我想起汶川大地震,多少人自己的家裏遭到不幸,卻強忍着悲痛,奔走在抗震救災的前線。沒有命令,沒有金錢,有的是憑着一顆愛心,去撐起明天的希望。把痛苦留給自己,把愛心留給別人。

一顆寬容的心,印證了愛的無私。

在《歐也妮·葛朗台》中,歐也妮得知堂弟夏爾為了金錢,娶了別的姑娘,她並沒有過分激動,而是不動聲色地幫堂弟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在她那美麗的外表下,同樣存在着一顆美麗的心,一顆懷着愛的心。

想到這兒,眼前似乎又浮現出那温和的笑臉。那是在開往澳大利亞的飛機上,一位白人少婦和一位黑人青年並排而坐,面對白人少婦的冷嘲熱諷,黑人青年始終面帶微笑,沒有被看不起的憤怒,也沒有被謾罵的尷尬,只是用那純潔的笑容回覆給那個喋喋不休的白人少婦。當全艙的人都為他鼓掌時,他靈魂中的'高貴和寬容,在熠熠閃光,這顆懷着寬容的愛心,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

一顆真誠的心,印證了愛的無價。

在小説中,歐也妮儘管最後成為千萬富翁,可卻過着十分簡樸甚至可以稱之吝嗇的生活,歐也妮的吝嗇是繼承了父親的習慣,可是她的吝嗇卻又和父親的一毛不拔截然不同,她可以拿出大把大把的錢,修建學校和醫院,或者捐獻給慈善機構。因為她有一顆愛心,所以她擁有着“無價之寶”。

讀到這兒,似乎又聽到那陣陣歡快的笑聲;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映紅了天邊的彩霞。那些不怕辛苦、甘於奉獻的老師,撐起了深山區孩子們的一片晴空。那個老師,不管烈日炎炎河水暴漲,還是朔風凜冽水冷刺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揹着孩子們過河,也背起了家鄉的明天。知識的瓊漿和奉獻的精神,永遠留在了鄉親們的心中。

在小説中,我從歐也妮的身上,發現了天使的影子;在生活中,我看到了一顆顆感動中國的愛心。突然明白了,金錢不是萬能;而愛,也並不是金錢所能給予的。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7

《歐也妮·葛朗台》是我看的第一本巴爾扎克的著作,覺得名家就是不一樣,全本都很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家裏的陳設和小姐內心的描繪,能讓我很“入戲”,身臨其境之感。我的小心臟會隨着歐也妮緊張、激動、愁悵、絕望,到最後的'的無慾無求(我是這樣理解的)。在這裏沒有血腥的打鬥,沒有噁心的暴露,只有純真善良的歐也妮。我喜歡這樣的人類,似乎現在已經找不到了,特別稀有。用一切美好的詞來形容她,正如巴爾扎克的構想,像聖母一樣的光芒。也像一顆碩大飽滿的珍珠。

如果故事的結局是她與心愛的查理能喜結連理就再好不過了(也不好是近親),但來自現實的黑暗力量將她的愛撕扯開了,疼得心如刀絞,也一併摧毀了我的夢幻。查理最終在故事裏扮演了一個不討我喜歡的角色。變心後毫無愧疚薄情寡意的壞蛋,玷污了聖潔的情感,還寫那麼長的信,無疑狠狠的刺激了可憐的小女人。

總的來説《歐也妮·葛朗台》很不錯。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8

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説家,朔造典型的巨匠,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曾經有人斷言:“自莫里哀的《吝嗇人》以後,不會再有人寫吝嗇鬼了!”莫里哀筆下的阿巴公已將吝嗇鬼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巴爾扎克不僅大膽地拾起了這個題材,並賦予了最深刻的歷史內容。 《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台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巴爾扎克固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葛朗太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説一無所獲。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台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向歐也妮這類心地單純的姑娘,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 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9

巴爾扎克是十九世紀法國最偉大的小説家,朔造典型的巨匠,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大師。曾經有人斷言:“自莫里哀的《吝嗇人》以後,不會再有人寫吝嗇鬼了!”莫里哀筆下的阿巴公已將吝嗇鬼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巴爾扎克不僅大膽地拾起了這個題材,並賦予了最深刻的歷史內容。《歐也妮葛朗台》的故事沒有駭人聽聞的'事件,沒有絲毫傳奇色彩。這是一出“沒有毒藥,沒有尖刀,沒有流血的平凡悲劇。”在巴爾扎克的作品中主宰一切的是金錢,葛朗台老頭的形象便體現了金錢的主宰力量。

巴爾扎克固然以大量筆墨描繪金錢的威力,畫龍點睛的一筆卻是指出金錢拜物教的荒謬,指出金錢固然給人帶來權勢,卻不能給人帶來幸福。至少,在人類的感情領域,金錢是無能為力的。葛朗太稱雄一世,積累了萬貫家財,一文也帶不進墳墓,除了一種虛幻的滿足感,可以説一無所獲。在巴爾扎克看來,葛朗台的聚斂癖,是當代社會的一種情慾。向歐也妮這類心地單純的姑娘,金錢與她既不是一種需要,也不是一種慰藉,只有人性已經異化,完全為貪慾所支配的人,才會將金錢視為人生的最高需要。葛朗台這樣的人,表面上是金錢的主人,其實是金錢的奴隸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0

讀過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這次又讀了《歐也妮葛朗台》,這兩部小説堪稱是《人間喜劇》的代表作。比較這兩部小説的區別,前者講的是場感情杯具,而後者講的是一個家庭杯具。他們的故事情節並不算複雜,而巴爾扎克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將生活中常見的普通的情節,置於巴黎特定的環境中,從而形象而又全面地刻畫了巴黎的社會風俗。

在《歐也妮葛朗台》這場感情杯具中,兩位相愛的年輕人並不是故事的主角。主宰他們命運的,是老箍桶匠葛朗台。老葛朗台是一個吝嗇鬼,可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守財奴”:他十分精明,複雜並且兇狠。他考自我精明的算計,既能守住錢財,又能不擇手段地掙錢,並且樂此不疲。對於老葛朗台,書中有這樣一段描述:

“在理財方面,葛朗台先生就像一向猛虎,一條巨蟒。他懂得如何躺着、蹲着,把獵物瞪上半天再撲上去,張開錢袋的大口,吞金成堆的金幣,之後就安安靜靜的躺下,就像一條吃飽了的蛇一樣,不動聲色地、冷靜地、慢條斯理地消化着吃到肚子裏的東西。

不可否認,老葛朗台有着過人的理財本領,並且賺取金錢是他唯一的愛好。對於做生意,它有着自我的一套理論。做重要決定時,他假裝口吃和耳聾,為自我贏取更多思考的時間,審時度勢。只要他還活着,他就會想方設法擴大自我的財產,這樣的生活沒有其他的價值,能夠説毫無意義。他對於金錢的愛惜,甚至到了病態的程度:臨死之前,他讓女兒把金幣鋪在桌上,長時間地盯着,這樣他才能感到安心。”

貪婪和吝嗇讓老葛朗台成為了金錢的奴隸,不知不覺中,他的.內心變得冷酷無情,而他的家人——妻子和女兒,成為了受害者。歐也妮是這部小説中心地最善良、最純潔的一個人物,使人覺得可親可愛,卻遭受了那麼多的人生苦難,經歷了一個淒涼黯淡的童年。她不懂利益的紛爭,不追求金錢的虛榮,在她的生命中,也以往遇到過一些完美的波瀾,她嘗試突破家庭與社會的束縛,投入到自我對於幸福的追求當中,然而一切只是虛幻的願望,在父親的阻止下最終破滅。這樣一個天真、純潔的心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註定只能成為杯具。

“勝利者是無可指責的。”在當時的巴黎社會,金錢的力量不可抗拒,老葛朗台就是那個時代的勝利者。也許老葛朗台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幸福,來自於財富的不斷積累。而為了金錢,一切道德觀念都變得一文不值,唯有金錢才是一切,這樣的社會價值追求是扭曲的。再這樣的環境下,那些醜陋不堪的人物一輩子能做的大概僅有一件事,那就是損人利己,追名逐利。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1

在這個假期中,我讀了《歐也妮?葛朗台》這本書。它是由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寫的。

葛朗台是一個十分吝嗇的人,他很有錢,但卻一分也捨不得花,他有一句名言,就是——“金子能夠使我暖和”。他的吝嗇處處都能夠表現出來,比如:吃飯時掉在桌子上的麪包渣,最後還要用手扒到嘴裏吃掉,一天連雞蛋都要省着吃;他的妻子病危時,連醫生都捨不得請,妻子死後,還從歐也妮那把她母親給她的財產騙到自我那去;眼看着弟弟破產而不管,反而把他弟弟僅剩的一個房子賣了,把錢放進了自我的口袋,還告訴追債的人他沒錢;甚至還逼走了到他那兒借住的侄子查理,造成了歐也妮的感情杯具等等。巴爾扎克用他那犀利的筆鋒塑造了一個典型的吝嗇鬼的形象。而他的女兒——歐也妮葛朗台卻是一個善良的人,有一顆單純的心。我認為當她愛上了查理,父親又把查理逼走後,還想着他,一向對他忠心耿耿,沒有變心,是讓人很敬佩的。查理透過販賣人口、勾結海盜等行為,掙了錢,還混了個“新貴”的稱號。因為從前他看見了葛朗台的摳門行為,以為歐也妮家很窮,不會有什麼嫁粧,娶她不合算。所以當他回來時,沒有找歐也妮,而是娶了一位侯爵的女兒。看到那裏後我覺得十分憤怒,難道那份很完美的初戀就這樣一錢不值嗎?我也為歐也妮很慶幸,幸虧查理不明白歐也妮有錢,否則,他即使回來後和歐也妮結婚了,也

是為了金錢,而不是那份感情,那樣還能生活在一齊嗎?遭受了感情打擊的`歐也妮傷透了心,出於對感情的怨恨,她和一個想得到她的財產的人結了婚。而這個貪財的人並不缺錢!命運捉弄了這個貪財鬼——結婚後沒多久他就死掉了,他的財產卻投入了歐也妮的囊中!這樣歐也妮每年就有了八十萬法郎的收入!我喜歡歐也妮就是因為雖然她還保留着他父親的傳統——十分節省,但是她卻很大方——把錢捐給了教堂,得到了人們的尊敬。

巴爾扎克以詼諧幽默的形式,向我們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冷酷的金錢關係。我很慶幸有真心疼愛我的爸爸、媽媽;有無話不談的朋友!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2

書中巴爾扎克對葛朗台的描寫當屬一絕,生動形象的刻畫了一個守財奴的形象,其實葛朗台的`人物特點不光是守財奴,他還非常聰明和敏鋭,他一生的腦筋都動在瞭如何獲得金幣,得到法郎上,不惜用自己女兒的婚姻當誘餌。

他對於何時何地、在哪裏能賺到錢洞察清晰,他也還算沒有失了人性,沒有把女兒推向萬劫不復之地,對於他而言,我覺得這個人物是又可憐又可恨,一方面可憐他成為金錢的奴隸,另一方面憎恨他為金錢馬首是瞻、肝腦塗地的奴才相兒,為了金錢幾近到六親不認的地步,算是他人生的一種不可逆轉的悲哀。

也許直到閉上眼的那一刻,他都沒有體味過人生真正的快樂,他永遠也不會知道人的一生,任何一種情感,無論是愛情或是親情,哪怕是真正的友情都比那些沒有温度,沒有情感附着的銅子兒要牢靠的多。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3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他是出自於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台》。文章主人公葛朗台,他貪婪、狡黠、吝嗇,把金錢當做唯一的上帝,臨終前也不會忘記自己的女兒看住金子的行為描繪得栩栩如生,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被文學史上稱為四大吝嗇鬼之一。

這部作品是巴爾扎克諷刺作品上最生動最具活力的一部作品。小説中他家財萬貫,但開銷節省,每頓飯的食物,每天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為了錢他可以六親不認,可以扣妻子的費用,要女兒吃清水面包。這種做法沒有人能夠做到。但是老葛朗台和一些守財奴大不相同,他不僅熱衷於守財,更善於發財。他不僅有活力的腦子,以及智慧的想法,而且他對金錢的追求勝過對親人的關愛,我想這就是作者諷刺的一種形象。給了那些愛財如命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讓他們也明白財富的'可怕,明白人的一生不是靠金錢來彌補自己可惡的心,而是用享受來回報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能利用親人的憐憫來使自己的吝嗇持續。

這部小説,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社會活動中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生活中也一樣,我們做人要大方,做事也要大方,不能有吝嗇,小心眼兒和小氣的行為,否則你的朋友會離你遠遠的。讓我們也明白大方做人快樂做事才是最重要的。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4

最近又讀了一遍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體會了也不少。歐也妮葛朗台是四大吝嗇鬼之一,他做起生意常誘使對方上當受騙自己穩操勝券,為了錢他六親不認,家產萬貫的他扣妻子的費用,讓女兒吃清水面包,貪婪,吝嗇。金錢就是他的上帝。他死後神父給他做臨終聖事的.時候,他半閉着的眼睛突然看見了神父身上帶的十字架是金的,竟然復活了,當神父讓他吻一下十字架上的基督時,他竟然伸手去抓,這也費盡了他的所有力氣。作者刻畫的人物真的很有趣。嘿再讀歐也妮葛朗台

再讀歐也妮葛朗台 通過這也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個守財奴。同樣是在死的時候就是不嚥氣。用手不停的比畫,做動作。就是看不懂。最後他的老婆明白了,原來他是指着他家的燈,意思是兩根燈芯太浪費了,他老婆給他掐了一根他才咽的氣。

哎,吝嗇真的是沒有好下場的!!!

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15

看了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台》,看過這部書的人都應該知道它是一部人類金錢欲的悲歌。這部作品給我們描繪了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吝嗇鬼形象——葛朗台老頭。他雖是一個虛構形象,但在現實生活中不無這種人的存在。在金錢上,他把人生當作是一場交易。葛朗台成了金錢的奴隸,歐也妮卻成了金錢的犧牲品。

看着這篇文章我在想,金錢並不是生活的最終目標,我們的追求還應該有事業、有愛心、有一個平常的心。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保住自己的一片心靈淨土,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曾幾何時又有好多東西是金玉其外,敗落其中呢?外表看似金黃柑橘,裏面確是又酸又苦,外表看似色彩斑斕的菌類,裏面確是毒性驚人,外表看似舒適的繡花枕頭,沒想到裏面是一包毫不起眼的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