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經典詩詞 > 詩經名句

《詩經》讀後感(集錦15篇)

欄目: 詩經名句 / 發佈於: / 人氣:9.22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讀後感(集錦15篇)

《詩經》讀後感1

這是一部研究我國古代最早的文學作品集《詩經》中的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的專著,自從吳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以來,涉及這門學問者代不乏人,至於晚近,則此調不彈久矣。

作者胡淼先生是長期研究農學的專家,他既吸取了前人的成果,但決不人云亦云,而提出了很多的創見。據胡先生統計,《詩經》305篇,有141篇492次提到動物,144篇505次提到植物,89篇235次提到自然現象,可以説是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而這1232個知識點,就是胡先生這部著作的釋讀對象。

《詩經》首篇是人們最熟悉的《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雎鳩”一般解釋為魚鷹,胡先生認為魚鷹不在河州地區生活,亦非歌手,故“雎鳩”應該是東方大葦鶯。

《周南麟之趾》中的麒麟,常被視為傳説中的動物,或被認為是先民的圖騰,胡先生引用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説麒麟實際上是今僅存於中部非洲一帶的麋羚,古時曾遍佈於東亞到西亞及非洲的廣大地區,《詩經》《春秋》和《山海經》等書有關麒麟的記載,表明它曾在我國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繁衍生息過。大約在公元前520xx年前後,它在山東地區最後消失。河南南陽石橋出土的漢畫像石上,刻有麒麟奔越的優美圖像。

《召南采蘩》《豳風·七月》《小雅出車》中的“蘩”,前人多注為“白蒿”,《中藥大辭典》定為大籽蒿。實際上,蒿是非常複雜的一個混合種羣。大籽蒿只是白蒿中的一個種,是旱生性的,而詩中指明蘩是生長在澗和沚的水生植物。所以蘩應該是蔞蒿(水蒿),是一種清香可口的蔬菜,古人譽為“嘉蔬”,既可用於祭祀,也可食用,需要量很大,女子常常成羣結隊地去採摘。

《詩經》中的“穀風”有兩種。一是東風,是一種大中尺度的大氣環流,春夏之期,和潤的東風帶來雨水,有利於穀物生長,《邶風穀風》描述的“習習穀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就是這種風。另一種是中小尺度的大氣環流,即山谷風,白天由山腳向山頂刮上山風,夜晚由山頂向山腳刮下山風,在一定的條件下,可造成強烈的區域性雷暴雨,《小雅·穀風》中描述的“習習穀風,維山崔嵬”就是這種風。注家大多沒有做這樣的區分和解釋。

《詩經》讀後感2

終南真是個小地方,每一天和姊妹們嬉鬧以後回到房間裏,望着窗外的楠樹和正開的美麗的海棠花,心底總是生出許多傷感。村裏的姊妹們嫁了以後,便日日的勞作,從此韶華漸去,玉容黯淡,如果鏡子中的我有一天,也是變成了那般模樣,該是多麼可怕?母親又在庭院呵斥着不知道的什麼,那嘶啞的聲音,居然是老人們傳説的那個曾經的黃鸝鳥麼?母親的例子更讓我對未來充滿了畏懼。想到將來的醜陋,骯髒,種種不堪,怎麼能讓我安然?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風了,青青草兒的味道和楠木的香隨着風兒飄來,唉,如果沒有可怕的未來,那麼,應該是多麼的快樂。隔壁的永安哥哥在門外問母親有沒有吃過午飯,那聲音説的響亮,我知道其實是説給我聽。可是,和他一起縱有萬般的快樂,又怎麼敵得過我對嫁做人婦的恐懼呢?他家和我家是一樣的小户,難道我以後就陪了他一起喂那些豬兒和小油雞麼?我煩惱的把窗户關了,自己躺在牀上悶悶的不樂,不知道怎麼的就睡着了。

是什麼聲音啊?把我吵醒。我起身,打開窗户,卻正好看見庭院門口停着一駕漂亮的馬車,我詫異的起身,探出窗子想要看個仔細,卻看見那馬車裏下來個錦衣華服的少年,翩翩的風采,白裏透紅的肌膚,甚至比我們村許多姊妹還美。這少年穿的繡有黑色與青色花紋的禮服,和昂貴的裘皮大衣,頭上戴着高高的威儀的冠,看車下那些圍着他轉的僕傭,想來是大地方來的公子。那些人中間的一個走向我家,我不由的豎了耳朵,仔細的聽了,卻原來只是找我母親問路。

我有些失望,又為自己的失望羞恥。手抖的就把那支着窗户的木棍掉落。意外的聲音,驚的那些人都朝這邊看來,我看見那公子,也轉過臉,目光正對了我的眼睛,我的臉剎那間紅了。急忙的退回了房間,心如鹿撞。少少的安靜,我恍然記得自己是剛剛睡醒的模樣,蓬頭垢面的一定也很醜,急忙的尋了鏡子來,卻看見鏡子裏,粉面俏然,髮髻凌亂,完全就是個小家碧玉模樣,上不了枱面。心裏惱着自己,不該就那樣唐突的推窗出去,更不應該在中午時分睡着,如果剛才,是如戲文中唱的正梳粧得體的在庭院看書,那才應該是多麼的合適!

心思輾轉,卻聽見院外玉佩輕撞的聲音,馬車的聲音重又轆轆的響起,遠去。

《詩經》讀後感3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選自《詩經》

這篇《蒹葭》,我們一定都很熟悉吧。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抒情詩。雖然對《蒹葭》有許多種解讀,但把它認為是戀歌最普遍了。他書寫的是懷人之情,表達了詩人某種執着的追求。在藝術上他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稱《詩經》中的佳作。

第一次接觸這首《蒹葭》,是因為《在水一方》這首歌吧。當時還很小,只是覺得這首歌很美,很柔。大了之後,有一次無意間接觸了這個,便去查了歌詞的出處,查到了這首《蒹葭》。突然覺得,與美同存的,還有一種莫名的淒涼。從開頭至結尾,都是有阻礙的,也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尾。

同為《詩經》佳作的還有一首《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裏苦惱,翻來覆去睡不着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淑女”快樂。

同是佳作,同為戀歌,可兩者的結尾確實截然不同的。《蒹葭》裏,“我”執着的追着伊人,步履艱險,但開頭的這種渺茫,卻早已為悲劇的結尾做下鋪墊。

《關雎》表現了青年男子對愛慕之人的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朝思暮想而且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努力,主調是歡愉的。

看來,即使是同一部著作裏的佳作,他們的主旨也是完全不同的。

或許,《詩經》本身便也是一部佳作吧

《詩經》讀後感4

我閲讀過許多經典文學,但我閲讀之前,閲讀之時以及閲讀之後,仍深深打動我的,還是《詩經》這本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在閲讀之前,我便早已被這些詩句吸引。其悠然的文學氣氛,也開始在我心中瀰漫開來。那優美的四字短語拼湊成的奇蹟,朗朗上口;那清晰明媚的田園畫面,魅力無窮。在國中時,學了幾首《詩經》的詩,再也忍不住,自己購置了一本。挑一個陽光明媚的假期,帶着吉他和這本《詩經》,在公園的一處坐定,翻開了《詩經》的第一頁。

第一首看到的詩是《卷耳》。“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我至今仍深深懷念讀到這句話的感動,因當時也在深深思念一位遠方的朋友。“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也從中第一次認識到《詩經》不止是美好的歡樂與愛情,也有古人無可奈何的憂傷與思念。而這靈動的節奏,也讓這悲傷添一股詩意,餘音裊裊,久之不去。

先前看《中國詩詞大會》,對《七月》也還有巨大的興趣。這首詩,也徹底堅定了《詩經》在我心中的地位,更讓我對美有一種直觀的體驗。我愛的,不只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牀下”的天然趣味。還有“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這何等美好的春日圖畫!更有“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的豪邁與壯闊等等。這首詩既滿足了我的審美要求,也有壯志豪情,天然趣味,至今仍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

高三的一次假期,再次翻閲《詩經》,翻到《桑中》這首詩。“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不斷重複的一句,顯現着浪漫主義的無窮妙處。尤其是註釋中的拓展,提到李商隱的“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與之類似,更覺醍醐灌頂,心情極為暢快感動。甚至將此句寫在課桌上,煩躁時一讀,便覺身心輕盈,煩惱盡散。

除此之外,還有許許多多令我感動的詩篇。我曾為之陶醉,深夜嘗試軟筆摘錄;也因此深覺文字之美,翻看新華字典來學習繁體字。即便可能忘記如何背誦,但細細品讀每一篇,每一句的感動,震撼,享受,都將是永恆的精神財富,在未來漫長人生中,不斷滋潤我,走好人生的道路。

《詩經》讀後感5

最早接觸《詩經》,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是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開始的,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詩詞就連幾歲的孩童也能吟誦,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內涵的人卻是比較少的。其實,除了專家學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樣,從書架上隨意取下《詩經》,坦然自若地閲讀,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這也是我欣賞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説:懂得才能夠親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還有一種彷彿鼻尖輕碰的真實觸感。如此靈動的話語,非親身體會無以表達。

《詩經》的每一篇本質上都是潔淨的,沒有繁複的章法結構,沒有過度的語法修飾,沒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隱語。文字如一個獨立的天地,你立於門前,可看見喜怒愛恨如季節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間如花海蔓延的情與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現在天地之間,無拘無畏。

我真正注意到詩經,並且欣賞她是從《蒹葭》開始的。那是一種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一句寫愛情,達到了某種極致,如看着開在彼岸的蓮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絕望。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無論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潔,都為世所稀。

書中無時無刻不體現着安的獨特見解,那精闢的看法評論,精彩華麗的文字,語句,無一不將我們帶到她的世界裏,跟她一起徜徉在詩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領略詩中主人公的羞怯、傷心、痛苦與快樂。毫無疑問,《思無邪》超越了一般讀詩之人的尋常範疇,帶給了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讓我們逐漸享受起詩三百帶來的美好。細細品味,安所寫所品的精彩之處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來的一段也是經典。再難的詩句,在她的筆下就彷彿鮮活了起來,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準,如此讓人讚不絕口。箇中的妙處,只有真正讀後才會有所體會。

《詩經》讀後感6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是中國文學的正宗,讀詩和寫詩是歷代許多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先秦至五代的漫長曆史時期裏,中國的詩歌創作一直沒有間斷,湧現了為數眾多的傑出的作家和光輝燦爛的優秀作品,不少詩人及其作品在世界範圍內產生過很大的影響。

傳統詩歌,博大精深,雄健典麗,宛如一部色彩斑斕的畫卷,以不驚風雨泣鬼神的宏偉樂章。在漫長的歷程中,湧現出許多大詩人,他是聳立於東方的一個又一個詩歌的泰山。放眼世界文壇,中國的傳統詩歌是獨特的,是無與倫比的。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緻,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並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自主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奉……每一種感情都是如此的強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顆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誠。

讀經時,講求語速、語調:要求語速不急不徐,語調抑揚頓挫。現在一般人一切都講求快速,有的人聽到讀經讀得這麼慢,就提不起精神,其實讀經就是讓我們的心能靜下來。一個人能定得下來,才有能力思考,面對問題,才不至於慌張、忙亂。心定功夫的培養,就是由平素來訓練的。訓練的最好方法莫過於讀經。讀經既簡便易行又不用花錢,每一個家長在家裏就可以輔導孩子培養這種心定的功夫,也就是現代常説的訓練沉穩、從容的心理素質。

閲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一切美好的詞彙,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詩。那麼和諧,那麼執著,那麼崇高,那麼聖潔,每一首詩都是一首動聽的歌,每一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首詩都擁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社會安定的維繫都有賴於這些聖賢遺留下來的智能和經驗。我們開展誦讀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尋根,尋民族精神之根,尋現代文明之根。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藴。

《詩經》讀後感7

《詩經》我每一次品味,讀過之後,頌過之後,咀嚼過之後,一次次發現它的美好永遠是那樣甘甜爽口彷彿是巍峨山泉聖水,《詩經》她恰如萬年的醖釀,仍然有一種清澈凜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詩經》表達的那種和諧,那種執著,那種崇高,那種聖潔詩歌文字裏的純淨所感動吸引!如是帶着新鮮、好奇的心情,我都會為書中氤氲着的靈秀之氣所傾倒,漫步於《詩經》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靜,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飄逸之美;輕頌《詩經》,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賞的曲調,遠離塵世喧囂之後洗淨鉛華,如此的無與倫比、令人心醉。

《詩經》像一盞清茶、一杯淡酒無聲地滋潤着我們乾涸的心田,當你彷徨的時候,請你讀一讀《詩經》;當你無助的時候,也請你讀一讀《詩經》;當你無法找到自己人生座標的時候,《詩經》可以讓你安靜下來,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圍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無所不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詩經》,她是一本讓人受益終身的良書,這本書裏記錄着許許多寂寞和不捨之情,人世間的背歡離合,陰晴圓缺,讓我們懂得了真諦,學會了怎樣去面對,叩問自己的“心”,人來世間為了什麼,一個人的命運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詩經她能讓人沉浸在人類內心深處,並得到永恆!真心希望我們中國人都能讀詩經、傳頌詩經,學習詩經這本代表了我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她可以充實我們的內心,我們才不會丟失自己的民族魂。我們只有瞭解自己的過去,才能繼往開來展望明天,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才會有希望,我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純真乾淨的《詩經》怎叫人不愛,她宛如是未經雕琢的璞玉,是生長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長成的少女,那麼的自然。留下永恆的芬芳。

《詩經》讀後感8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子衿》是《詩經》眾多詩中的一首,這首詩寫的是青青是你的衣領,長長地掛在我的心。縱然我還不能去,你為什麼不寄個音?青青是你的佩帶,長長地在我想念哉。縱然我不能去,你為什麼不來?你輕快地往來啊,登在城樓上啊。一天不看見你,如同隔了三個月啊。讀《子衿》時,會深深的感受到古代愛情的勇敢、直白。“縱我不往,子寧不來?”縱然我不能去,你為什麼不來?如此的大膽直接。回想古代,我們的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封建”二字,在封建王朝這麼大膽直接的談情説愛是不可能出現的。每個人都那麼的羞澀,有愛不敢言,只能等待媒婆的提親,經常遇到喜歡的人卻不敢説出口,因而釀成了很多的悲劇,對比這些《詩經》時代的愛情顯得那麼可貴,顯得那麼美好。

讀《詩經》中的詩時會感受到他們的心情或是感情。例如《靜女》一詩

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讀這首時腦子裏會浮現這樣一個畫面:一個男子約一個美麗的少女到城隅約會,男子非常開心的到達約會場所,少女故意躲藏起來。男子等了很久,逐漸變得煩躁,而當他不知所措時,女子突然出現,獻上彤管作為禮物,一絲甜蜜爬上了男子心頭融化了他先前的不安與煩躁。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畫面。《詩經》時代那簡單,卻甜蜜的戀愛,沒有山盟海誓,卻同樣令人羨慕,沒有浪漫的玫瑰,普通的彤管,依舊浪漫甜蜜。時代的改變,物質也在改變,如今約會送彤管已不再浪漫,而人們渴望的甜蜜,那簡單的愛卻沒有改變。

《靜女》中的女子躲藏男子,看他着急的模樣,看他等待的不知所措的樣子,看到他那麼的着急,內心反而會更加開心,因為對方那麼的在乎自己。而一直等待的男子,看到女子出現,並送上彤管,彤管隨處可見,沒什麼特別意義,可是從心愛的人手裏送出,卻顯得意義非凡,感覺那彤管特別的'美麗,而在等待過程中的不安,煩躁,也隨之消失,等來的是滿滿的甜蜜。女子一次小小的舉措讓她和男子的愛情更進一步。等待是一段艱苦的路程有人説等待是一種煎熬,因為在等待過程中看着遠去的行人,各種想法會浮現在腦海中,會擔心她是否忘記約定,也會擔心她記錯了約定,擔心她的安全,害怕她來的路途中是否遇到危險,各種想法襲上心頭,越等待越着急越不安。然而等待也是一種幸福,男子的等待換來了女子的出現,以及心中滿滿的甜蜜。

説到古代,往往會想到封建社會,我討厭封建,因為他造成了太多太多的悲劇。《紅樓夢》中林黛玉玉賈寶玉正是如此林黛玉與賈寶玉本有木石前盟,林黛玉本為仙山上的絳珠仙草,而賈寶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無意看見了快被古死的絳珠仙草,於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終於讓它重新存活。林黛玉省心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喜歡她。賈寶玉大婚,賈府一邊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邊是死前的哀怨悽憐,林黛玉誤以為賈寶玉欲娶薛寶釵為妻,在賈寶玉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而賈寶玉揭開喜帕發現並非林黛玉時是那麼的驚訝,當他得知林黛玉已身亡是,是那麼的悲痛。為什麼兩個如此相愛的人會是這個結局的,那是因為封建的老祖宗因林黛玉體弱多病看不上他將新娘換成了門當户對的薛寶衩,以至於發生了這種悲劇。一對追求愛情的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下生離死別。

如果説林黛玉玉賈寶玉的愛情讓我們感到惋惜,那麼覺新的愛情會使我們感到痛心。在巴金先生《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懦弱委曲求全的覺新,他的一生都活在內疚與痛苦中,他是封建社會的一個犧牲品,他不敢反抗老太爺,痛失了自己的夢想和自己最心愛的人,想愛卻不能愛,他一直在這種痛苦中掙扎,心愛的人的死去,給他帶來了無限的痛苦與自責,然而他的悲劇卻還沒有結束,猶豫封建的利益使他的老婆難產而死,他的兒子也逐漸死去,對他,我們只能感到痛心。

看完了這兩個因封建而造成的悲劇,對比《詩經》時代的勇敢愛情,《詩經》中的詩透露的是一種直白,沒有覺新的委曲求全,那一種簡單的愛情,那一個男女間的小遊戲是如此的甜蜜。沒有封建禮儀的束縛,女子不在躲藏於家中,而勇敢的逐愛,不因錯過而悲傷勇敢表達自己的愛戀,就像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當然愛情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會有寫挫折與失敗,悲劇也會發生,又如《氓》中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説也。女之耽兮,不可説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氓中的女子雖然沒有等待男子的提親卻依舊嫁給了他,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這個男子,為這個男子處理好家庭的事物,每天都這麼的勞累去義無反顧,她愛他,可他卻變心了。她也曾為了他,看到復關就開心,看不到就難過,她的心情曾因他的變化,她也曾愛他愛的轟烈,可他呢,卻這樣的辜負了她。

在讀《詩經》時會被裏面那些單純的愛戀而吸引,那些簡單的愛戀,卻依舊的甜蜜,從字裏行間中滲出,那大膽的求愛宣言,是那麼的直白,隨時代的改變,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那單純簡單的愛戀。

《詩經》讀後感9

早都知道《詩經》是浪漫主義的源頭,但面對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時,卻感覺好無韻味可言,索性就將它丟在一邊,結果讓我錯過了這麼一本有價值的書。

《詩經》是咖啡,那麼《詩經是一枚月亮》則是咖啡伴侶,越嚼越有味,於是,我翻開它享受品咖啡的過程。

《詩經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個細膩温嫻的女子。她將《詩經》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宣其室家。”原以為“逃之夭夭”是正確,這裏只不過是引用而已,經過反覆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這句詩大概的意思是説,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紅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覺得《桃夭》該是一首歌:“桃花盛開朵朵豔,桃林內外紅纏綿;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樂天天。”重點在這“桃”上,“桃”可以引申為桃花林,桃花運等。

現代社會,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麗的桃花運。可這畢竟是幻想,有幻想就會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為自己能夠有又一次桃花運,然後從此“飛黃騰達”。事實證明80%的女生錯過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證你心儀的對象也看中你嗎?女生有了桃花運便會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運只是一次美麗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劇,男主人公是多麼耀眼,我們更不是黃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島上看桃花。所以,現實點,學着《詩經》中女主人公快樂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詩經》中所描繪的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純真的,的確,在那個時代,一個沒有被金錢和地位所污染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樸實,最真誠的。相反地,誰能想到過了幾千年後的今天,我們都在為生活所奔波,所勞累,忘記了我們最初的目標,迷失了自我。若我們都靜下心沉下心來,翻開《詩經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會對《詩經》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厭倦,找找自己的內心,聆聽自己最真實的聲音。

《詩經》是一個月光寶盒,流注了無限愛意與温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見最本質的自我。

一行詩句,無限思量。

《詩經》讀後感10

詩經,就如古樸的石階:雖陳舊,卻已屹立千年;雖古樸,卻載滿了人情冷暖。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我讀到的關於《詩經》的第一句句子。那時候的我學習《關雎》,什麼都不懂,就只能聽老師給我們講它用的各種寫作手法和它所表達的意義。而如今,老師講的我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唯一記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載的滿滿的濃情與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無奈。我也已經不再像曾經那樣只能“聽老師講”了,我已經可以獨立地從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賴老師的講解。詩經,可以在我彷徨躁動時給我清風般的撫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詩經·桃夭》是我在整部《詩經》中最喜歡的一首。《桃夭》雖是一首婚嫁讚歌,但寫的卻是對即將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願。《桃夭》中雖無對女子的粧容進行描述,但是卻通過對桃樹的描寫,從側面展現了女子的美麗。雖無直接表達對女子的祝願,但是卻通過滿樹的果實和茂密的枝葉,表達了他對女子的祝福。詩經,可以在你孤獨無助時給你陽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戰事不斷,戍地不穩,戰士背井離鄉,妻兒孤苦,老母年邁。但倭寇猖獗,又豈可棄國家於不顧?無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戰場為國家而廝殺。或許家人會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對國家無愧,這就夠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於直麪人生的挫折。詩經,可以在人迷茫時如燈塔般為人指引方向。

每個人心中都有不滅的熱情,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本就是一場一場又一場的戲,聚集,然後淡然的離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輪迴,出生,然後孤獨的死去。我們不停地記錄一張張面容,與別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過。我們走的道路雖各不相同,但最終我們必將去往同一個地方。

若你感到彷徨躁動,《詩經》可以給你清風般的撫慰;若你感到孤獨無助,《詩經》可以給你陽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詩經》則可以像燈塔,為你在重重迷霧中指引方向。讀《詩經》,其實不在於你看了多少,而是在於――你懂了多少……

《詩經》讀後感11

《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 首詩,按內容可分為“風”,“ 雅”,“ 頌”三部分,“ 風”和“雅”更貼近普通百姓,其內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稱《國風。秦風。蒹葭》。全詩共有三段,皆以起興開頭。

全詩描繪了一位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那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

讀詩經有感作文800字首句“蒹葭蒼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無須過多的修飾,就能讓人遐想萬千。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時地點出了年輕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時暗示路途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道路且長”表明了追求過程的艱辛。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寫出了年輕人認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尋“伊人”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但年輕人卻始終執著地前進着,一種被稱為愛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心裏有你,再大的風雨也不畏懼,因為心裏有你,苦一點也願意,愛情的力量總是不可估量,它能夠讓你傾盡全力,即使失敗也不後悔。

如果僅僅是為了讚美愛情,那麼此文不寫也罷,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為夢想,目標嗎?這是望深層次想,拋開表面的愛情來看,又有哪一點不吻合呢? 夢想總是在彼岸,總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條追夢之路,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你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對嗎?

這是《蒹葭》給予我的啟示,而《蒹葭》又僅僅是《詩經》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研究每一首詩的內涵,取其精華,雖然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有些人認為學習古代文化會讓國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除去科技的進步外,對比古今作品,反倒覺得很多現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幾十字古文,現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靜不下心來,使得傳統的中國文學底藴正逐漸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閒時間多讀一讀那些流傳了幾千年的名家作品,讀一讀真正的中華經典。

《詩經》讀後感12

每天讀詩經兩篇已經一個多月了,《詩經》很大程度上滋養了心靈。一個人在杭州,漂泊無依的感覺時常有,繁瑣的工作也會有離職的衝動。今天跟朋友談這股衝動,他説一份工作應該是做的很好時候離開的。這句話挺讓我醍醐灌頂,明明可以提升的還有這麼多,明明可以學習的地方還有這麼多,怎麼可以放棄這提升自我的絕佳機會呢?

每天閲讀《詩經》,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內心的真摯情感。工作一年半,在社會中浸染,經歷過一些挫折,開始重新為自己的人生奮鬥。有時候覺得挺殘忍的,在生存面前,在人性面前,美好的東西總是被壓在心底或消失掉。

每次遇到或看到這些事情,內心都是悲傷的。古人説:“嗜慾深者天機淺”,《詩經》陪伴了我走過很多難受的時光,有些路是必經之路,人的成長,總是要經歷過許多,得失之間總是要有的。其實自己心底還是跟寶玉一樣,非常抗拒成人世界的複雜和圓滑。自己雖然對外在的人和事比較遲鈍,也是能夠感受到。總不希望把別人想得太壞,總有些時候不願去面對現實,是孤獨的。《詩經》給了我很大的安慰,他告訴我,保護好自己的真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

一個成年人,想要保護自己的真誠,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和代價的。感謝父母給我很多愛和真心,也有時候會感謝自己的遲鈍吧~,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希望自己能守護自己的真心。時光易逝,真心難得。

《詩經》教會我作為一個女孩子,該有的端莊和秀氣.《詩經》中有很多描寫女孩子的真性情,《詩經》中描繪的女孩子都是儀態大方,品性優良。“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實彼周行”“匪女之美,美人之貽”每每讀到這些句子,我內心都會有一股暖流。心中有火花,期待成為這樣的人。

《詩經》淨化了我很多負面情緒。身在職場,工作一天下來,心裏早已“陰雲密佈”,而我也耐得住折騰:工作之餘,不停學習,做項目。閲讀《詩經》給我生活添了很大樂趣。每一次閲讀,每一次畫視覺化,內心總是愉樂,如樑音不絕不耳,樂哉樂哉。

每個人在成年的時候,都應該學會從外界拿回屬於自己的那份力量。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從屬於你的宗族,你的血親,而是從內心生出一個新我,就像葉子從石頭中蜷縮着張開,人也一樣,共同完成生長的姿態。

《詩經》讀後感13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千古傳誦的佳句,他讓我第一次認識了《詩經》。自那以後,我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諧、神祕的氣質所吸引,這是一首情詩,含蓄的表達了古代人的思想情感,這便是我對其的第一印象。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層次的瞭解了詩經的美妙神祕的意境。

這首詩歌曲調優美,朗誦起來琅琅上口,增強了韻律的悠揚和諧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他運用了反覆的表達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堅持不懈,不斷進取的精神。詩中描繪的“伊人”也給予了我一種高深莫測,琢磨不透,高貴優雅的氣息。

通過詩經中的這兩首詩歌比較,我發現了詩經的特點——以抒情詩為主,表現出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涵義深刻的人生哲理。由此,使我感覺詩經具有深厚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在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在藝術形象,表現手法上,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所體現的巨大藝術魅力。

讀了詩經之後,我彷彿體會到了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樣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在詩經中處處都有所體現——“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腦海中迴盪。他們彷彿一盞盞黑暗中的明燈,在我彷徨無助時,點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詩經》,大多是情詩。一直覺得詩是相當沉悶的,拘泥於形式,可卻沒想到詩也是可以那麼美的。用那些簡單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畫,也有活力,甚至也瀟灑也浪蕩也有那些不羈的情愛。

其實真的很難説自己喜歡詩經,因為即使有註釋,有辭典,還是很難讀懂《詩經》當中的每一個篇章。明白《蒹葭》那種經典橋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卻是無能為力。 讀《詩經》的時候,真的是花費了不少功夫。去了解一篇篇詩文背後的故事,開始瞭解中華文化,瞭解民族風俗,同時也被那些在現在看來屬於天方夜譚的痴情男女。

《詩經》終究還是美麗的,可是卻被誤解。後人對於它的解釋,總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甚至因為重男輕女而隱瞞或篡改作者的名字,也許是出於好意,可是這樣的《詩經》,卻是變得拘泥。可是它卻還是依舊美麗,無論是身處那些條條框框之中還是於我們閒來無事的翻閲。每一個人讀到它的時候都會因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對它產生不同的理解詮釋。 我最喜歡的篇章,是《詩經》中“邶風”裏的《擊鼓》一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好美好美的一句話,比起“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更多了一份羞澀含蓄。

讓我牽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頭到老。真的是很美,問世間,能有幾多人從相識到死去仍是相愛的?多少轟轟烈烈的愛情又能支持到最後?從來就不相信山盟海誓,總是笑肥皂劇裏面那些人白痴的守着一句誓言始終孑然一身但卻被背棄。可是,這句話,我信。它沒有那些華麗的辭藻,只是最普通的情和愛。為什麼要結婚呢,只是因為要相愛的兩個人一直在一起。

所有的東西都可以不重要,即使你變成了老太婆,我變成了老頭子,即使你開始長皺紋,我開始發福,這些都可以不重要。因為我不在乎,我在乎的,僅僅是我會和你一直在一起,我們會一起慢慢變老,一起面對所有的所有,這才是最重要的。

也許很久很久後的一天,我會發現,慢慢的,我的眼睛變得有點像你的眼睛;你的微笑也變得有點像我的微笑;我們走路的步伐變得一致;我們説話的語氣越來越像……有一天,突然發現,原來我們是那麼的默契,因為我們一起度過了那麼那麼多。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也許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理所當然,可是又有幾個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呢?

詩終究是詩,也許詩是事實,又也許,只是那些古人寄託的美好情感。那些美麗的願望,那些美麗的惆悵,那些美麗的憂傷,不僅僅是存在詩中的,也讓讀它的人為之心動。

《詩經》裏充斥了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儘管它也許需要花一些時間去讀懂,儘管有很多人認為不值得。

《詩經》,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書的心靈相遇,也是如此歡欣。任何時候打開《詩經》,都有一種清新寧靜的感覺撲面而來,那裏有初民們淳樸温厚的氣息、草木葳蕤的光澤、細緻而婉轉的相思、隱約而美麗的情懷??詩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讓我如醉如痴。

流;有“顏如舜華”的女子,也有“贈之以勺藥”的男兒。你可能“有女同車”,心情大好;也可以“執子之手”,期盼相守到老。大凡熱愛文學的人,多少都有點《詩經》情結。但經過三千年來各種各樣研究者的詮釋、解説,《詩經》愈來愈演繹成一部意識形態的解説詞。面對雖文辭優雅,但古奧、晦澀、註解繁複的《詩經》,大多現代人僅淺嘗輒止,只知《詩經》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難以領略其中的真味。再一提到《毛詩正義》、《詩集傳》一類,就像是寶玉一不留神撞見了賈政,興致先減了大半。説自己喜歡《詩經》的,多數只是喜歡《蒹葭》、《關雎》等篇章中的個別句子罷了。

走回《詩經》的時代,將心比心,以飲食男女的素樸心來領悟,才能瞭解《詩經》中的真意。

《詩經》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長達五百年的歲月風塵,或淺吟低唱,或鐘鼓齊鳴,頌聲煌煌。與今天詩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時,它既是禮儀,又伴和着最華美的樂章,既高貴也普及,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詩比歷史更真實。”那些讀起來詰屈聱牙、晦澀難懂的句子,都是從曾經鮮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來,是最樸實、最真摯的歌唱。《詩經》時代是中國人的孩童時光,我們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側,採摘着快樂、憂傷和夢想。“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些古老文字並沒有在歲月風塵裏發黃,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開如花。在這一點上來説,我們與《詩經》之間雖有近三千年的時間阻隔,卻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懷着素樸之心觸摸《詩經》,性情的温度還在,情感的濕度還在。《詩經》不是來自遠古的“語言化石”,它像在地下沉睡了幾千年的古蓮子一樣,只要有適宜的陽光、温度和水分,今天的我們仍可以讓她發芽、開花。無論“今夕何夕”,若你遊走在《詩經》的層巒疊嶂間,總會發現文字背後似乎裹藏着熟悉又親切的靈魂。

《詩經》讀後感14

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蒹葭中水霧朦朧,氤氲開來,秋風瑟瑟,時時刻刻牽動着我的心絃。那美好的伊人,究竟在哪裏?該走向何處去追隨她呢?

望着水面伊人若有若無的影子,只能“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就像是心中苦苦追尋的理想,難以捉摸,空靈飄渺於遠方水面。那在水一方的伊人,還有那執着堅守的夢,什麼時候能夠清清楚楚地看見伊人,觸手可得地抓住夢想呢?可正是因為伊人撲朔迷離若隱若現的美,和那夢的餘情不散與魂牽夢繞,才有了時刻奔赴夢想的堅守和初心啊。但伊人飄渺虛幻,夢想遙不可及,苦苦追求的主人公,可知夢難以逆向,路反轉嗎?想到這,又是多麼無可奈何與惆悵歎息。

眺望遠方水面的主人公,在得到與迷失中一定內心苦苦掙扎,猶豫不決過。到底伊人能否追尋到呢?夢中的世間是否能走進呢?最終如果還是求而不得是否會後悔不已呢?這個追夢過程中,正因為盡頭的未知與對結果的幻想,才願意去追尋即便得不得結果的結果吧。畢竟伊人正如世間美好,永遠驅動着我們逐夢的腳步。一切答案盡在作者的不語和追尋的腳步中。

人生不如意事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我想,這個過程中,大多是內心的掙扎糾結和苦悶抑鬱無法排解和真正訴説出心中的追求吧。儘管結果不盡人意,但不枉曾經也是努力追求的少年啊!至少曾經努力過,認真過。

想想年過半百、滿目瘡痍的主人公年老之時,回想起當年的山高水長,或許更加懂得追求的意義,也感想當年的努力追夢的自己。那些年輕時的挫折不如意,也能夠以“坐看雲捲雲舒,靜聽花開花落,任憑潮落潮起”地心態風輕雲淡地講述出來吧。也正是堅守夢想、執着尋求伊人的經歷,才能給主人公不怕艱難險阻的勇氣和無窮多的精神力量吧。

伊人因美好而不會是觸手可得的,它在水一方靜候我們能去找到她,擁抱她啊。夢想也不會從天而落的,它儘管可能遙不可及,但值得我們拼盡全力追逐實現它。願我們都能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詩經》讀後感15

寒假裏,媽媽説,推薦我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感受古代的真實生活,身臨其境。我興致勃勃地接過來,《詩經》?帶着疑問,我踏着春秋之風,走進《詩經》的田野,感受到了別樣的樂趣。

《詩經》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誕生於先秦時期,收錄了自西周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計有305篇之多,以抒情為主,有《風》、《雅》、《頌》三部分。

讀《詩經》,我彷彿看到了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走進了那個時期人們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有描寫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國風·唐風》中,“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有表達對親人、家鄉的深深思念,如《國風·魏風》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有借古諷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鍾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有表達對愛情的美好祝願,如《國風·邶風》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媽媽告訴我,她曾聽人説,閲讀《詩經》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種樸實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飛,夏日之習習穀風,秋日之蒹葭(堅加)蒼蒼,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國風輕漫過身邊,可以傾聽到先秦詩人的感歎之聲拂過耳邊。

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為中華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詩經》正是這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我還沒有那樣高的意境,可是,我對《詩經》卻真的迷上了。每當翻開它的時候,總會被它古樸的辭章、豐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當我們身處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偶爾也可以回過頭去,穿越歷史長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歲月往事,一起去領略聖賢的千年智慧——《詩經》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