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二泉映月》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泉映月》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泉映月》讀後感

《二泉映月》讀後感1

今天,我們學了課文《二泉映月》。文章主要講了阿炳創作“二泉映月”的過程。讀完文章,阿炳在我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翻開資料,一行行關於阿炳的介紹映入我的眼簾,“阿炳,原名華彥鈞,早年喪父母,中年時雙目失明,靠賣藝度日……”

在阿炳小時候,有一年中秋之夜,師父帶他去二泉邊賞月,那時候的阿炳除了淙淙的流水聲,什麼也聽不到。師父説,等阿炳長大了,就能從二泉中聽到一些奇妙的聲音。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去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又來到了二泉,這時阿炳終於明白了師父當初那番話的含義。阿炳以二胡為筆,以生命為紙,用弓弦傾訴,把道不完的苦難匯成源源不斷的音律,創作出那感人肺腑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打開電腦,找到“二泉映月”二胡曲,坐下來靜靜地欣賞。窗外的鳥兒似乎也被感染了,“唧唧”直叫,而我卻任那悠揚婉轉的旋律飄揚在耳邊。聽着,聽着,我想到了一個與阿炳一樣身殘志堅的人——海倫·凱勒。海倫在一歲半的時候就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是她憑着頑強不屈、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學習盲文、練習“説話”,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還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阿炳也很堅強,他小小年紀就成了孤兒;二十多歲時,師父不幸離開人世,他也因患上眼疾而雙目失明。儘管這些不幸的遭遇對他的打擊很大,但是他沒有向命運妥協,他不願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美好願望。他戴着墨鏡走街竄巷,以拉二胡賣藝度日。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也泯滅不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光明的嚮往。聽着,聽着,我彷彿也來到了二泉邊,彷彿也看到了阿炳……看,明淨的湖水在月色之下躍動着無數的光芒,零碎的波光投進我的眼眸。耳畔清風拂過,蕭瑟、微涼的寒意浸透衣衫。葱蘢的樹木,搖曳的藤蘿,化為水中明月的背景,那枝枝蔓蔓多麼像舒展着的柔韌的臂膀,真不知水中的月兒是否心底藏暖。獨坐岸邊的阿炳,連這孤寂的夜景都不能欣賞,只有二胡倚身,獨聽淙淙的流水聲,任情思飄悠······

漸漸地,漸漸地,我明白了儘管人生道路上荊棘叢生,但是我們仍然要頑強地生存,因為,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於命運,而在於有沒有奮鬥的精神。

《二泉映月》讀後感2

《二泉映月》,的確是首不朽的名曲。樂聲時而歡快,時而低緩,時而不安,時而平靜,時而躁動,時而陰柔,還是一抹轉瞬即逝的歡愉。樂聲的每一次抑揚,眼裏仿若顧盼到的每處角落,都埋藏了鳥語花香般的希望。這麼動聽悲美的曲子,怎能不動人心絃呢?

當我讀完《二泉映月》這篇文章時,不禁對阿炳的這種在被命運折磨中,還勇於追求理想的精神感動,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有一年中秋夜,師傅在二泉邊告訴小阿炳,他長大後就能在二泉聽到許多奇妙的聲音。轉眼十多年過去了,阿炳已雙眼失明,但生活的窮困和疾病的折磨並沒有壓倒阿炳,因為有一個聲音一直在支撐着他—音樂。又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在別人的攙扶下又一次來到了二泉,有所不同的是,這次阿炳從二泉中似乎聽到了許多聲音……接着一首流傳至今的名曲誕生了!

當我讀完這篇文章時,我想過一個問題:阿炳若不瞎,他會不會創作出這種流傳於世的作品呢?應該會吧,因為正是生活的壓力使他深有感受。雨打花,灑落滿地,但是落花不會因為你的惋惜而重現枝頭;滔滔的長江藴含着一個又一個冤魂,但他們不會因你的悲傷而起死回生。我們應該學習阿炳這種精神。直面挫折,戰勝自我,因為往往成功都是藏匿在挫折背後的!

《二泉映月》讀後感3

《二泉映月》講述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飽經風霜的民間音樂家阿炳在第二次傾聽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聲後,用思想和靈魂譜作出的動人樂曲。有位偉人在聽完這曲樂曲後連連感慨道:“這樣的曲子應該跪下來聽!”我不明白他為什麼會這樣説,但在邊朗讀課文邊聆聽《二泉映月》樂曲後,我頓時深深感悟,便極為贊同這位偉人的觀點了。

課堂上,語文老師特地從網上下載了樂曲,當樂曲播放進入高潮時,同學們也在老師的啟迪下讀到了高潮。每個悲慘的音符、每行優美的文字不知不覺浸滿了我的心田,惹紅了我的眼眶。我同阿炳一道傾訴,傾訴人間的悽苦!傾訴人間的真情!傾訴人間的無奈!

我在網上瘋狂地蒐集阿炳的資料並如飢似渴地閲讀,我似乎看到了阿炳在落敗的街頭賣藝,破舊單薄的冬衣裹不住羸弱的身軀,枯草似的長髮隨風搖曳。為了掙得幾個銅板養活家人,阿炳緊閉雙眸,搖身晃腦,奮力地操持着老舊的胡琴。曲畢,零星的過路人百無聊賴地隨意扔下一兩枚小銅板,雙目失明的阿炳聽到銅板落地的清脆響聲,趕緊雙膝趴下,顫顫抖抖地伸出瘦骨嶙峋的雙手在街路上吃力地摸索着。我忍不住熱淚盈眶,不禁為阿炳吶喊,吶喊舊社會的不公!吶喊苦難早點遠離!吶喊新生活早點降臨!

阿炳,我們永遠懷念你!

《二泉映月》讀後感4

讀了《二泉映月》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十多年後的阿炳,在中秋夜時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無錫惠山的"天下第二泉",他在這種優美景色中創作出了一首不朽的二胡曲《二泉映月》。

讀完這篇課文之後,我有很多很多感慨,我為什麼不是那個鄰家少年要不然我就可以請阿炳到我家來坐客,互相訴説心事。我為什麼不是一位住在阿炳家附近的一名醫術高超的大夫,要不然我就可以為阿炳治療眼睛,使他重見光明。我為什阿炳他走過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是誰也無法承受的,但阿炳卻能堅強地活下來。此時此刻,我真是打心裏為阿炳報不平。但我仔細一想,阿炳能從二泉的泉水中"聽"出許多奇妙的聲音,是不是老天爺特地讓阿炳雙目失明,而又賜他"心眼"呢是的,阿炳之所以能在泉水中聽聲音,他不是用耳朵來聽,而是用心來聽,來感受。

阿炳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而又是值得人們敬佩的一生

《二泉映月》讀後感5

我懷着澎湃的心情讀完了《二泉映月》這篇文章,合上書,深吸一口氣,又情不自禁地回憶起了故事的情節。

無錫的惠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一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師傅到了泉邊賞月。他們靜靜地傾聽泉聲,欣賞夜景,師傅説,長大後的阿炳會從二泉中聽到許多奇妙的東西。十多年過去了,師傅過世了,小阿炳雙目失明,靠賣藝度日。是一箇中秋夜,阿炳又來到了二泉,他靜靜地聽着泉聲,正如師父所説,阿炳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阿炳拿起二胡,用它把聽到的聲音,自己的情懷傾吐給這美麗的二泉。就這樣一首不朽的名曲誕生了,它就是《二泉映月》。

讀了這個故事我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對阿炳的敬佩之情,那麼多坎坎坷坷也泯滅不了阿炳堅強的心,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幸福的嚮往。回頭想我自己又是怎麼做的呢?記得有一次,我在家做奧數題,遇到一道題特難,剛開始還沉得住氣,嘗試着用各種辦法來解,可是越來越浮躁,索性把筆一扔,不做了。第二天,老師考試,附加題原原本本出來這道題,我一看傻了眼,頓時呆若木雞。唉,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啊!

今後,我一定要向阿炳學習,道路不管有多麼艱難,我一定會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二泉映月》讀後感6

緩緩地,序幕拉開,演奏者坐在台中央。素衣裳。二胡,很舊。全場靜極了,沒有一點聲音。

弓平架好,演奏者一昂頭,弓拉開,弦顫動。這句引子,好比一聲漠然的長歎,開始了這段悲劇的訴説――

平靜中的憂傷,淒涼的曲調在琴絃上回轉,在弓中蔓延,只能説聽得心酸,聽得流淚。

舊社會。街上喧鬧,小販的叫賣聲,戲院裏的唱戲聲,茶樓裏的評書聲。轉角衚衕口,幽靜,無人來往。沒有人會去注意這條髒兮兮,坑坑窪窪的路,頂多也就賞幾個銅子,算作過路。

碗,破得只剩下個底,別再破了,破了那什麼乞討啊!屋子很黑,到處散發着黴味,沒有傢俱。木板咯吱咯吱地呻吟,淚早已流乾,早已蒸發。

聲音漸漸弱了下來――又一聲長弓的拉響,心也為之一顫!起伏,高亢,低吟,長鳴,短促,由沉思而悲傷,由悲傷而悲憤,由悲憤而怒號,由怒號而憧憬,最後剩下了什麼?淒涼。種種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我還能怎樣形容呢?用語言嗎?用聲音嗎?用表情嗎?用肢體嗎?不!只有聽了才知道這是一種怎樣的哀傷,怎樣的催人淚下啊!

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聆聽《二泉映月》,末了,痛哭流涕。他跪下了,他説:“這樣的曲子應該跪着聽!”

演奏者的弓在琴絃間來回,憂傷全寄其中,沒有雕飾,那是能感覺阿炳心的律動的演奏啊!

眼淚(怎樣的眼淚?找不到詞語形容它……)流落,無聲,因為它已破碎。

漸停,漸續,漸起,漸止。最後的歎息短暫而漫長――全區到此就結束了。野菊花,凋零。

場內寂靜――那是心在鼓掌,心在思索,心的永不能平。野菊花,凋零。

——《二泉映月》,淒涼……

《二泉映月》讀後感7

《二泉映月》講述了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飽經風霜的民間音樂家阿炳在第二次傾聽無錫惠山“天下第二泉”的泉聲後,用思想和靈魂譜作出的動人樂曲。有位偉人在聽完這曲樂曲後連連感慨道:“這樣的曲子應該跪下來聽!”我不明白他為什麼會這樣説,但在邊朗讀課文邊聆聽《二泉映月》樂曲後,我頓時深深感悟,便極為贊同這位偉人的觀點了。

課堂上,語文老師特地從網上下載了樂曲,當樂曲播放進入高潮時,同學們也在老師的啟迪下讀到了高潮。每個悲慘的音符、每行優美的文字不知不覺浸滿了我的心田,惹紅了我的眼眶。我同阿炳一道傾訴,傾訴人間的悽苦!傾訴人間的真情!傾訴人間的無奈!

我在網上瘋狂地蒐集阿炳的並如飢似渴地閲讀,我似乎看到了阿炳在落敗的街頭賣藝,破舊單薄的冬衣裹不住羸弱的身軀,枯草似的長髮隨風搖曳。為了掙得幾個銅板養活家人,阿炳緊閉雙眸,搖身晃腦,奮力地操持着老舊的胡琴。曲畢,零星的過路人百無聊賴地隨意扔下一兩枚小銅板,雙目失明的阿炳聽到銅板落地的清脆響聲,趕緊雙膝趴下,顫顫抖抖地伸出瘦骨嶙峋的`雙手在街路上吃力地摸索着。我忍不住熱淚盈眶,不禁為阿炳吶喊,吶喊舊社會的不公!吶喊早點遠離!吶喊新生活早點降臨!

阿炳,我們永遠懷念你!

《二泉映月》讀後感8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二泉映月》。大家聽了這個題目,應該就知道這是一首二胡曲吧!沒錯,這就是阿炳拉的《二泉映月》。

阿炳拉的二胡曲,起初委婉連綿,後來便進入了高潮,一會兒低一會兒高。非常好聽,如果你們有時間也可以去聽一下。

學了這篇課文,我理解了很多。阿炳非常的熱愛音樂,追求美好的理想,還敢於同命運抗爭。學過這篇課文的人,應該都知道,阿炳小時候家境貧窮,而且他又雙目失明。

有一次,有一個富豪來找他想要阿炳到他家去為他的演奏,但阿炳拒絕了。到了夜晚,富豪就派人去打阿炳。阿炳遭到了一頓毒打,被他們打的遍體鱗傷,多麼的可憐啊!

我學了這篇課文,深有感觸:做人就要堅強,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站起來,必須要敢於同命運抗爭,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你們説對不對?

阿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小時候父母就離開了他,之後師傅又離開了他,之後他又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看他多麼的可憐。可他並沒有退縮,而是同命運抗爭了起來,在這一段孤苦難熬的日子裏,他依舊沒有跌倒。

我們要學阿炳,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站起來,要敢於同命運抗爭!

《二泉映月》讀後感9

每當我聽見着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時,從樂曲中透露出的一種悲傷。使我“失明”“失聰”的心情得到放鬆,得到開放‘使自己的心情立即變的豁然開朗,給我指明瞭道路,給我以信心和勇氣。

原來這首二胡曲《二泉映月》是着名民間音樂家阿柄在兩眼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阿柄的真實姓名叫華彥鈞。1894年出生在江蘇無錫,4歲時喪母,自幼住在嬸嬸家,經常受到嬸嬸家人的歧視與侮辱,使他幼小心靈遭受到摧殘。自11歲開始,他就與熱忠於音樂事業的父親學習音樂藝術,學習到紮實的基本功。21歲時患了眼疾,35歲就雙目失明,早期還當過道士,因為與民間藝人切磋藝術和用民間音樂改編道教樂曲,所以被逐出道教,成為淪落街頭乞討的流浪漢,1950年永遠的離開了人世,長眠與地下。

雖然他已離我們而去,但他卻還活在我們的心中,他所創作的歌曲也還在音樂藝術上長久不衰,被人們所傳誦。通過我對華彥鈞的認識,我認為他是挫折一生,困難一生,但是他卻不認為這是對他的禍,而是對他的一種福,他把這些困難當成激烈他前進的動力,堅強的與病魔做鬥爭,堅持不懈的創作,創作出了著名的樂曲。我應該虛心學習他這種堅持不懈的與病魔作鬥爭,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這就是一個人,一個英勇的人,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高喊他的姓名——華彥鈞。

《二泉映月》讀後感10

起初看到老師在黑板上寫着《二泉映月》的題目,我以為它是描繪一處優美的風景,淙淙的泉水倒映出了晚上的明月。後來老師讓我們聽了《二泉映月》,我才知道它是一首優美的二胡曲,樂聲時而高亢,時而悲傷,不禁讓我想起一個悲傷的故事。

有一個孩子,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父母,他還患有眼疾,從小就雙目失明,為了生活,他拉着二胡走街串巷地獻藝,以此謀生,曲聲就像是他的心聲一樣訴説着他的不幸命運,過往的路人紛紛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我想,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首先我要給他畫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讓他能夠看清前方的道路。其次我要給他畫一座漂亮的房子,讓他舒舒服服地生活。最後我還要給他畫出他的父母讓他不再是孤兒。

今後我還要向他學習不畏艱苦、不屈不撓,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