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3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書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5篇)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

“什麼是正面教育“?這是書中曾提到的一個思考題,這本書雖説還未讀完,但是對於這個思考題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這本書大體就兩個核心問題進行探討即:“什麼是正面教育“和”怎樣進行正面教育“。作為一個八零後,其實在我上學階段接受的是非常”中國式教育“,傳統教育觀下的我從未體驗過新型的教育理念。我在學生時代,印象最深刻的無非就是每次考試都想第一名,因為我知道,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師和家長高興,其實説白了,不是為了我自己。為的是不想看到父母和老師臉上失望的表情從而做事小心翼翼。我想大部分90或是80年代的`孩子都有相同感受。作為書中提到,正面教育不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懲罰他們,而是要讓孩子將每次錯誤都當成一次成長,在錯誤中學會經驗。

但是正面教育並不是對於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而是通過這種方式使孩子不是因為害怕懲罰去改過自新,而是因為自身反思檢討去糾錯改正。這不禁讓我想到近代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的”自然後果律“,即:當兒童犯了錯誤或是過失時,不必直接制止或者懲罰他們,而是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和過失帶來的後果。本書中提到的正面教育和盧梭的自然後果律雖不是完全一樣,但是他們都是沒有直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去制止和懲罰。而是用另外一種方法引導。

所以,我認為,我們不管時作為家長還是教師,要將孩子堪稱一個個體,將判斷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孩子,我們只需要稍加引導,他們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2

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第一、二章主要講了什麼是正面管教和解釋了幾個概念。我讀完之後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孩子完全是社會人嗎?孩子完全是社會人嗎?書中的這段描述我不能完全贊同。從生物學角度來説,我認為孩子既是自然人也是社會人,即她的成長應該既有她自己遺傳基因的表達,還應該受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孩子本身是一粒種子,我們能做的是為她提供合適的環境,讓她長得更繁茂,而不是玫瑰花的種子,非得培養成牡丹!尊重孩子的內在發展,讓孩子長成她自己的樣子!

二、莫讓孩子變成討好者。本書的第二章講的自尊,孩子通過自我評價和自省來獲得自尊,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評價,我覺得這一點特別重要!通過近一段時間,仔細觀察家裏老人和孩子的互動,我發現了為什麼那麼多的成年人都有"討好模式",為什麼很多人那麼在意其他人的評價。"你再…我就不喜歡你了!""你再…我就不要你了!"這樣的話多麼熟悉!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了恐懼和討好的種子,自己的行為要靠別人的喜好來評價,孩子就這樣慢慢的與真我越來越遠了!

三、關於孩子犯錯。關於孩子犯錯,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擔心孩子犯錯,所以一切包辦,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孩子一犯錯,使勁批評孩子,或者給孩子貼標籤。有些事情大人認為很簡單,但是對於孩子來説卻是很難的,大人的`批評會讓孩子,畏手畏腳不敢做事。

書中提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什麼是鼓勵?鼓勵和讚揚有什麼區別嗎?書中還提到:安排特別時光、抱一抱孩子。愛是前提,愛的重要性,鼓勵需要愛的支持。讓我們通過真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鼓勵,這樣的感覺是多麼美妙。面對一個失去自信、被大家責備、羞辱的、行為不當的孩子,是否可以試一試將孩子"抱一抱",能否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正面管教》在文中呈現了不同方式的養育案例,我在閲讀時會不時反思自己的養育模式和成長模式,學習正面的教養方法。本書倡導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作為家長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尺度。

作者從四個方面歸納了我們要達到正面管教的效果應該怎麼做,舉例説明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管教孩子。只有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使用科學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使孩子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書中提到:"我們究竟從哪裏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點,認定若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覺更糟?"當孩子犯錯誤時,我會嚴厲地訓斥。孩子表面聽話了,而實際心裏很不服氣。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地解決問題,孩子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孩子的感受力強,但表達力弱。需要老師和家長認真解讀,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壓制孩子的錯誤行為,從長遠來看,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帶來了新問題。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父母,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父母!那我們就一邊學一邊養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3

初冬,不如隆冬神聖莊嚴,不如金秋給人已收穫的喜悦,然而它卻承載着別有的一份美麗,讓我眷戀……11月中旬,在園領導的帶領下,我們將一起跟隨Linda老師帶來的《正面管教》開啟四期的課程,可以説是為我們帶來一場身心的洗禮,為了我們學習的有效性,領導還為我們提供了《正面管教》書籍及踐行工具卡。在學習中我們一起頭腦風暴、一起分組討論、一起分享收穫、一起參與各種遊戲。四次的學習讓我們彼此拉近了距離,更加深入瞭解彼此、理解彼此、温暖彼此、最後到欣賞彼此……之後,我便以依依不捨的姿態利用工作之餘閲讀完這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對於學習正面管教,我有以下體會:

一、先聯結情感、認同感受再糾正行為。

以前我在工作中在解決孩子問題上會直接去糾正孩子,直接指出他的錯誤和不足。有時候,甚至還會講一大堆的道理,認為這些道理你應該都懂,因為我是為了你好。甚至我們還天真的認為,我們這樣糾正了孩子,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可事實是:不良行為一直存在。問題出在哪裏呢?為什麼孩子就是聽不進我們的話呢?今天我學習正面管教之後完全明白了,原來都是因為自己沒能和孩子建立好聯結。

德雷克斯説:“愛不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關係”,先聯結再糾正是要我們通過傳遞愛的信息,建立親密和信任,而不是距離和敵意。這其中往往透着這樣態度:“我愛你,而答案是不”;“我愛你,我相信我們可以找到一個相互尊重的解決方案”。比如,孩子在商場鬧着要買東西,可家裏的這種玩具已經很多了,你又不想縱容孩子這種出門就要買玩具的壞習慣。那麼,就要在糾正孩子錯誤之前先跟孩子建立情感聯結、認同感受,建立良好的關係,再去積極的影響孩子,這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簡單的來説:就是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一旦有了情感聯結,孩子們就會願意接受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糾正了。這裏的糾正行為,是在儘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提供參與的機會,或者和他們一起來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買玩具這件事情,就可以和孩子就買玩具達成共識,而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愛時,彼此之間才更可能達成共識並容易執行。因為,此時,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都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下面的這個案例是我運用Linda老師講的認同感受的“你感到……是因為……你希望……”句式來幫助孩子解決了分離焦慮:週二早上我們班有個小女孩高高興興走進教室,把玩具放進自己的抽屜裏,接着跑回班級門口,往外張望着,這時臉上的笑容已經變成了兩行眼淚,最後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我便走向前蹲下來幫她擦拭眼淚,與她説話:“寶貝,程老師理解你的感受,你現在心理很傷心,很難過,是因為你還沒有來得及跟媽媽説再見,媽媽就走了對嗎?”孩子聽了我的話用力地點點頭,哭的更傷心了。“那你希望我為你做點什麼嗎?”我撫摸着她的背接着問。這時孩子的情緒緩和了一些,對我説:“小程老師,我想讓你抱抱我。”接着我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又和孩子約定下次先和媽媽説再見,再進教室。孩子就高興地去吃早飯了……擁抱是最天然的動作,是最能表達愛的親密接觸,也是情緒控制和安撫最有效的動作,在我的擁抱裏,孩子得到了安全感,得到了愛。相信孩子在這一整天裏都不會再因為這件事產生壓力了,因為她內心不再有不安和恐懼。其實,不只是和孩子需要建立聯結,愛人,親人,朋友,同事都需要情感的聯結!

二、含糊的讚揚不是鼓勵。

德雷克斯一直説:“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這個詞來源於一個法語詞根,其意思是“將心給與”,鼓勵能幫助孩子培養勇氣,增強自信。但含糊的“真棒”不是鼓勵,小孩子的最好方式是要讓你的鼓勵很具體。比如,一個孩子剛完成一個泥工作品拿給你看,而你對孩子説:“哦,這是我見過最漂亮的'作品,你簡直太厲害了!”那麼你對孩子的幫助可能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大,你教給他的可能是,他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取悦別人,這是一個危險的人生信條。告訴這個孩子:“我看到了,你真的很喜歡紅色和黃色,你能跟我説説你是怎麼做的嗎?”這樣,就會打開交談和一起學習的大門。不過,我個人感覺這部分有點難,稍微不注意就又説成讚揚的話了。所以,這需要我們不斷反覆的練習才行!

鼓勵的方法:

1、描述行為

2、強調努力,而不是結果

3、對孩子有信心,給孩子力量

4、關注孩子的感受

5、關注正面

6、指出孩子的進步

7、表情誇張,帶有煽動情緒。

三、把犯錯作為最好的學習機會。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着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我們應當給孩子更多的包容和成長空間,理解他們對於自己未知的問題犯錯很正常,相信他們自己已經在犯錯中感受到了悔恨,並有機會和能力在我們的正確引導下改進。將犯錯作為最好的學習機會。如果孩子在一個問題上反覆犯錯,我們需要“翻譯”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不要膚淺的應對孩子當下的行為,而是要找到產生這樣行為的,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才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的方式。

隨着正面管教學習的不斷深入,以及回到工作中的不斷實踐和思考,我會給自己制定一個每週愛心計劃,每個周我都將認真踐行正面管教的一張工具卡,無論對孩子們,還是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我都將學以致用,以便幫助我、維護我改善自己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尊重他人,帶領着温和而堅定的態度,允許他人發表看法和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

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4

我有幸參加了由縣教育局舉辦的全縣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班的學習,全部由湖北師範學院教授講課,為期12天,本次培訓共有來自全縣69位老師參加,培訓主要圍繞七個內容展開的心理學基礎、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社會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諮詢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將此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重新認識自我,審視自己的工作思路。

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學習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克服職業倦怠,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原來身為一個教者,我們自身的心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有問題,我們自己竟然渾然不覺,試想長此以往,接受我們教育的學生心理上是不是也存在問題想到這裏,不僅有些汗顏。天真無邪的孩子若在陰暗的心理影響下那後果不堪設想。學習後,我要重新調整心態,以一個健康心理走進學生的心裏,將心理學的理論聯繫工作實際,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第二,學習心理健康,浸潤自己的心理。

在這短短几天的時間裏,各位教授結合自己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講解,我不僅掌握了不少心理輔導理念,而且學會了個體心裏輔導和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方法。從各位專家的講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師參與,需要學校整體環境渲染。我們的每一門學科,每一堂課上,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因此每一個教師都因具備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三,學會換位思考,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十二天的時間裏,我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按時上課,聽老師講課,做好筆記,分組活動,完成作業課後,和其他來學習的老師們一起,我們也會對聽課內容或是教者做一番評論“這堂課講的真好”“這個老師真幽默”“今天老師説的內容太枯燥了,我都不想聽了”靜下心來一想,我們的學生是不是也會這樣議論我們呢原來,是自己的課堂不夠吸引人才有孩子開小差,是自己的講解不夠生動孩子們才沒有弄明白今天,我們是站在學生的立場,再看自己,給平日的許多疑惑找到了答案。一個充滿魅力的教者,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如同一塊磁鐵,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當我們的課堂失去活力,當我們的學生興趣轉移,責任往往在我們自己。

只有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多樣的教學過程,才能讓課堂的幾十分鐘發揮最高效率

十二天,開始時也許覺得漫長,結束時發現它的短暫。我覺得這十二天是我工作和學習中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是我正式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路程的起點,因此,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我只知道,我們這個隊伍會越來越壯大,為了培養學生們擁有健康的心理這一目標,我們將攜手前行

最近參加了中國小教師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先聽了劉老師的師德修養楊老師的發展心理學,周老師的社會心理學。她們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説,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李慧君專家的理論課,最讓我受益的是這句話找回職業生活的勇氣和幸福感,需要獲得對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這會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但自我的努力與調節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積極的自我認同尋找自我價值感,建立社會支持系統,用探究打敗無聊,積極的自我調節。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

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説,“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青少年正處於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健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5

今後的社會最缺少的是什麼?兩個字,人才。人才是什麼?簡言之就是有用的人,這個有用的人包含了很多,比如:作為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辦事能力,或是一技之長的技術能力??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一出生,我們這些做家長就在給他們做着不斷的規劃,為了讓他們成為我們想要他們成為的人。在我們“好心”的規劃化中,他們在一代代失去這個年紀該有的童真與幸福。現在的孩子們固然可以有着衣食無憂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們是否真的幸福?我們作為家長又是否真正的關心過孩子們的內心需求和精神世界呢?何為養育?其實就是生養和教育。生養孩子,就是賦予他們生命力,讓他們吃飽穿暖茁壯成長;而教育就是用最合適有效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綻放自己的生命力。所以作為家長,養育自己的子女是一種責任更是一個不斷需要我們家長學習的課題。

《正面管教》,這一書,分享給家長們的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作為孩子父親的我,在閲讀了這書之後也淺談一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與之共勉。

父母是子女們的第一任老師,並且是影響終身的人。家庭教育對於孩子最初的身心成長,特別是孩童時期的子女的影響特別的大,可以説那是孩子們唯一接觸的社會關係。當自己的孩子再成長一些,步入了校園課堂生活之後,學校環境的影響對於孩子越來越大,甚至開始慢慢超越家庭環境在那期間的影響程度。最後當自己的孩子在全部的校園學習生活結束之後,有了屬於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之後,他們會再次迴歸家庭關係。因為家庭環境的重要性不可小視,作為家長的言行舉止會在每日的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孩子,這個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我們要選擇最適合我們自己家庭關係和環境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

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有千千萬萬的家庭,現在與我相同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子女的教育。其實不論用什麼方法,教育的方式可以簡單的分為兩大類:積極有效的和消極無為的。

1、積極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這本書中向我們推薦的正面管教這樣的方式。

2、消極無為的教育方式就是那種相對極端的方式,例如:驕縱式的教育方式,過度的無原則的寵溺自己的女子;嚴厲式的教育方式,過度的控制,嚴厲的管教,似乎將子女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身為家長的我們選擇何種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是會深深的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的。

為人父母,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自然是希望自己在教育中有自己獨到的方法,但是方法再多也多不過生活中發生的各種問題。因為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學習方法之前,我更傾向於先了解,為什麼別的家長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就能成功?為什麼我的孩子身上會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又是什麼因素導致的呢?等等。只有追根溯源找到問題存在的本根,我們才能有效的對症下藥,瞭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之後我們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要改變我是家長聽我的權威思維誤區。

我們作為家長要改變一個思維誤區,孩子是我們的骨肉,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我們生養了他們,但是我們沒有權利,盲目的、沒有原則的讓他們成為我們想要他“成為的人”。這個是多麼自私的父母才會做的事情啊。設想一下,我們年輕的時候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拿不到班級的前一名,我們被我們的父母打罵的時候是何種感覺?而現在我們為人父母卻反過來要求我們的孩子成為班級第一,年級第一,甚至是全校第一。看看這個是多麼苛刻的要求。他們僅僅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這個是真的為孩子們好麼?還是冠名了“為孩子好”來實現我們年輕是未曾做到和實現的人?孩子不是我們拿來實現我們願望的對象,而是造就未來更多不可能的事情的夢想家。我們不應該做折斷孩子夢想的儈子手,而是應該做孩子夢想的燈塔、指南針,幫助他們找尋方向,為他們插上翅膀,向着他們夢想的方向起飛。

於此同時,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是尊重和理解,這個我覺得是開啟與孩子溝通的第一步,只有贏得了孩子對我們的信任,他才願意真正打開心扉與我溝通他內心的想法。當然我們表達的態度和氣氛首先是要給孩子營造一種友善的氣氛,這樣他才願意聽我説或是跟我説。

其次,孩子的成長總會遇到各種問題,瞭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我覺得更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各種各樣好的壞的行為產生,但是產生各種行為的最終導向是一樣的,就是孩子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以前我們總是會抱怨我們的孩子不聽話,讓他不要做什麼他就是會反其道而行之,越是讓他不要做的時候,他越是要做,讓他往西越是往東。然後我們會將這樣的行為歸結為孩子的叛逆。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看看這個問題,他為什麼不停話?是不是他在用這種叛逆的方式表達他的不滿,表達他對於家長對他的忽視的反抗,或是簡單的説,他就是有一種不安全感,害怕失去父母親的愛。然後他通過跟我們“反着幹”的事實來引起我們的關注。其實身為家長的我們會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孩子很多的感受,往往正是這種忽略讓他慢慢養成這樣的行為態度。然而一旦養成這種不良的習慣,我們可能要花上2倍、3倍甚至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想更多的辦法來改變孩子的不良習慣。瞭解了這些,現在會試着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我們可以採取和孩子約定一個只屬於我們彼此的“特殊時間”,在這個時間裏暫時丟開一切,僅僅和孩子共同相處玩樂學習,一同成長。“贏得”孩子對我們的尊重。

最後,我們生活的環境是怎麼樣?我們是怎樣的人?會直接或間接在孩子身上顯現,成就或是影響一個孩子。

對於孩子而言的環境其實是可以分為兩類的: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

學校的環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氛圍的營造,師生之間的尊重溝通,同學之間的友善相處,俗話説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些均能改變孩子,但這個問題是作為家長無能為力改變的。對於家庭環境,我們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原生家庭環境和氛圍是如何?是遇事積極合作的、還是相互抱怨的,這個首先會給我們的家庭定下一個家庭環境的基調。而日後我們的育兒行動中也會慢慢改變這個氛圍,會趨於更好,亦或是更糟。我們與孩子共同營造的家庭環境的好壞會直接間接的影響孩子的各方面的身心成長。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它一定是擁有一種和善的、堅定的、富有愛的力量的環境。當然,在育兒行為中,家庭成員越多,參與的對子女教育問題上的意見和分歧也就越多,所以要建立好的家庭氛圍首先就是要建立統一的家庭成員戰線。在這個戰線中,我們家長之間要相互約定,不可以用消極的抱怨的方式對待家人。這個行為其實是另一種的驕縱孩子,因為孩子很會看顏色,他會在家人之間對教育產生分歧時找那些“最容易心軟”的家人,然後哭鬧着,讓他們站在自己的一邊,這樣慢慢就衍生出眾多的驕縱的教育模式的家庭。良好的環境是要讓孩子學會彼此坦誠交流,然後用愛和包容來影響和改變家人。讓孩子懂得爭執、討論是為了更好的找尋問題的答案,然後找出解決方案,最終趨向統一。

同樣的良好的家庭環境的建立首先在與家庭中的每位成員本身。從我這個父親開始自省和改變。

我是積極向上、熱情、真實、真誠的人,那作為家長,我就要用這些人格魅力影響孩子,不是讓孩子屈服在自己的威嚴下,而是要孩子仰望着説:“看,我擁有一個多麼高大的爸爸,我要成為他這樣的很棒很棒的男人!”這個就是讓孩子在影響中找尋真正的自我,讓他了解他是社會人,是社會人就有社會責任感,就有在社會生活的行為導向。我們身為家長其實很多時候小看我們自己孩子的大腦,雖然他們是孩子,但是他們會用自己的眼睛記錄看到的,用耳朵記錄聽到的,很多生活的道理他們就會這樣似懂非懂的吸收,在幼小的腦海中落下根,慢慢成長髮芽。有時候我們是不是會發現從我們孩子口中會不經意間吐露出那些經典而又老成的話語,開始跟你凱凱而談人生真理了。我們甚至不知道孩子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忘記了什麼時候,什麼人教過孩子這個人生道理。這就是社會生活和我們不經意間的生活相處中對孩子深深淺淺的影響,作為家長的我們與其花時間想辦法讓孩子去參加各種補習班、鋼琴班,不如讓孩子用最真實的心擁抱大自然,在自然中自然而然學會更多的道理,懂得為人的基本,學會自我思考和發現自然。而這個時候的我們,其實才是最需要學習的人,學習讓自己如何成為擁有正向能量的人,這樣我們才能教予孩子更多的愛與信念,在這種教予中孩子會體悟到更多的關心和責任。言傳身教總比呆板的説理強的多,這個可以更加真實的讓孩子體會到,瞭解到一切的成功都源於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這個是最原生最初的也是最真實的自己。希望通過家庭教育,讓我成長,更讓孩子成長,我願“贏得”一個先學會做人的孩子,“贏得”一個擁有正面力量的孩子,“贏得”孩子一個光明的未來。而不是“贏了”孩子對我的順從和依賴,那其實是在孩子身上輸了自己,輸了一個父親的職責。

最終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在不斷地努力摸索中造就更多美好的未來星和夢想家,相信未來一定更美好。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6

《正面管教》是我買的很早的一本書,真正讀起來,是上家長課程之後。原來看了個頭,沒有仔細看完過,沒有真正理解,真正學習以後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以前也總是拿給老公看,老公工作也很忙,也沒有時間真正去看。我們就沒有真正瞭解《正面管教》,當然也不知道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我們一直在關注孩子的行為,糾正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也是越來越在被管制下生活,身心並不舒服,大人也不舒服,經常爭吵。我也總是會看到老公“不對”的行為,孩子“不對”的行為,大聲吆喝是常有的事情。因為這種焦慮,家庭氣氛總是不和諧,也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自從學習了《正面管教》,我首先認識到了大腦蓋子的理論,這使我放鬆不少,至少知道我是正常人,不是素質不好,脾氣不好。我也明白了:當我一次次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老公的“錯誤行為”時,我是多麼的無知。也明白了,因為老公的低堅定高温和,我就更加的高堅定低温和;因為我的高堅定低温和,老公就更加的低堅定高温和。這就是相反相吸效應吧。孩子也無法去體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沒有了心靈紐帶,家庭就沒辦法和諧快樂。這也是不能長期有效的辦法。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也無法發展出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在這樣的覺悟為前提,我開始了我的正面管教之旅,這個過程沒有壓力,只有不斷的覺察、糾正、改變、接納和共同解決問題。有種我終於找到組織的感覺。以前因為長輩的無數的指責,鄰居的非議產生的情緒的負積累,在慢慢地被融化。我慢慢地在老公和孩子面前變得不再那麼“冷酷無情”,老公也變得愛溝通了。我們能為孩子教育的一些問題達成共識了,改變了之前的相反相吸的狀況。這讓我很開心,很欣慰。我還學習到: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我會努力讓每次犯過錯誤後儘量不去白犯,不了了之,我會思考正確的方式,並且和孩子和老公有個心平氣和的互動、溝通、解決問題的過程。這讓我看到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增強了我的信心,以前犯錯誤後的'無盡的內疚、挫敗感蕩然無存。是啊!錯誤: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啊!!

讀到出生順序重要性時,我真正瞭解了我的兒子,他的感受,他的地位,他的處境。當他在自己在家獨一無二的寶座上被妹妹替代時,我並沒有持久地去關注兒子,當時反而是一直在糾正他的錯誤行為。當時我兒子拿遙控器的天線差點闖到鄰居寶貝女兒的眼睛時,看到鄰居那種憤怒的指責,我的壓力太大了,當時帶孩子去道歉,孩子都不知道道歉是何物了,根本就沒有一點內疚的感覺,我説的話也聽不進去,就是一種木然,失去了認同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兒子,(當他做錯或者不小心做錯事情的時候,得到了鼓勵或者是沒有及時的引導,他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像傻了一樣。我當時也根本不知道,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沒有覺察到他的信念。現在我不再拿他和他妹妹比較,和別的哥哥比較。認識到了我對他情感的迴應是那麼的少,甚至都很少給他擁抱,因為忙於照顧妹妹,又沒人幫助,我甚至很少去撫觸到他的皮膚。所以能感覺到他有一點皮膚飢渴的感覺,並不嚴重,我也在不斷得學着天天和他親密擁抱、撫觸。

當侯老師告訴我們告誡的話語,要兩個孩子都一樣説的時候,我覺察到了我自己的錯誤:妹妹一哭就讓哥哥讓着她,這樣的做法不僅傷害了哥哥,也傷害了妹妹。當我兩個都一樣要求時,哥哥馬上就能表現出對妹妹的照顧。妹妹也慢慢懂得了哭不是法寶,也要謙讓哥哥。

當我看到這段話: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有其錯誤觀念和行為目的,但孩子意識不到,那是隱藏的“密碼”。大人們要識別出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為、、、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最需要愛的孩子。我知道了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而不是指責。“正面管教”非常明確地分為四類對錯誤目的和觀念的有效鼓勵方式: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利、報復、自暴自棄。讓家長們有據可依,有方法指導,拿來就用。反覆努力實踐。當孩子出現表現時,我會對照着去做。

“邏輯後果”這一章讓我徹底看清楚了什麼是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我身邊發生的邏輯後果的傷害太多了:女兒幼兒園一起去郊遊,孩子同學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因為隨便丟了一個奶袋在地上,爸爸讓撿起來,孩子不撿,爸爸説“你不撿起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大哭。我當時就明白了那個男孩為什麼動不動就哭。但是當時我還沒學習到“邏輯後果”,只知道在心裏指責行為。學習到一切都好解釋了。於是我認識了、記下了“自然後果”這個超級正能量的詞語。邏輯後果只有在運用得當、正確情況下,才能讓孩子從中學習到有意的東西,它不能成為偽裝的“懲罰”,而自然後果在運用恰當的情況下,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和大人都還有一個訓練的過程吧。

“關注於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指責,只有通過啟發式問句、積極地“暫停”等方法把問題提出來,一起想辦法解決,一個嘗試改正的過程,沒有權威,大人對小孩的吆喝,小孩必須服從。這個過程大大鍛鍊了孩子和媽媽爸爸的合作能力。增進親情,理解別人,為他將來的婚姻生活奠定基礎。

“有效地運用鼓勵”: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但是,要對一個正在做出不當行為的孩子進行鼓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許多成人不知道什麼是鼓勵……這節課是我們家要一直修煉的。被鼓勵長大的孩子肯定會比較自信,不會老找別人的缺點。如果一個孩子父母給他的批評過多,不去鼓勵,他對身邊的人也會只挑毛病,很難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和別人合作起來,玩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如果能先找出孩子的閃光的地方,誇獎孩子,再指出行為上不當的地方,孩子會容易接受吧。我認為如果運用好了鼓勵,親子關係就成功了大半。在解決任何問題前,相互尊重是前提。孩子的行為是孩子自己的,家長不能想當然的想着讓孩子怎樣怎樣。我們不能讓孩子變成見任何人都必須打招呼的禮貌孩子,也不能讓孩子變成永遠不動手的文明孩子,孩子的合作就像大人談戀愛一樣是不能強求的。是通過和媽媽、爸爸、周圍親戚、學校裏的小朋友的互動中發展出來。所以要想讓自己孩子人緣好、禮貌友愛等等,我們就要牢記着眼於優點去鼓勵孩子,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如果孩子打人,我們可以爭取抱抱;如果孩子之間打鬧不可開交,我們可以引導一起玩一個遊戲。有時候下定義也很管用的,先告訴孩子“你是好孩子,”“你是有禮貌的孩子”會比一味的指責管用。我知道這個方面我還有很多的功課學習,很多的功課去做。繼續努力!

“家庭會議”:在沒學習這一章時,我們家也開過一次家庭會議,大家都沒目的,也不懂怎麼進行。最後在爸爸的嬉笑和媽媽的指責中結束。我們開之前沒有共識,爸爸沒有真正要説的話,媽媽一直記着孩子闖馬路的事情,很嚴厲地指責孩子。現在有了指導,真得覺得“家庭會議”就是“美好時光”!尤其是規定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每個人都不厭倦,效率很高。感謝環節會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覺很開心,很受重視,簡單利落的解決家庭生活的一個“小事情”,讓每個人都沒有壓力,不指責,只是每個人都想辦法。歐耶!太棒了!謝謝家庭會議讓我們聯繫更加緊密!還有好吃的好喝的,再來個小小的遊戲,原來表達愛可以這麼簡單,又不做作,沒有壓力。我會試着拿“安全過馬路”為一個主題,來開一個“正面管教的家庭會議”的。

綜合應用給我很多實際的、具體的指導:避免早晨的麻煩、情緒的撤出、避免就寢時的爭鬥、不介入孩子們之間的爭端、無言的信號等等。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這都太實用啦!切實可行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

《正面管教》讓我真正看清楚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和目標,學會了切實可行的黃金法則。我會慢慢學會生活,幸福地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學習到《正面管教》課程,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共同學習。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7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曾經碰到幾個比較特別的孩子,他們有的現在行為表現已經令我刮目相看,而他們的改變離不開我的一本教育“聖經”——《教室裏的正面管教》,現在與大家分享該書的閲讀收穫。

該書中提到了對孩子進行合理教育的五個標準:

1、幫助孩子感覺到心靈的連結;

2、和善與堅定並行;

3、長期有效;

4、交給孩子為培養良好品格所需的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

5、能讓孩子發現他們多麼能幹。

正是在這些標準的指引下,面對這些特別的學生,我逐漸找到了幫助的辦法。

一、愛動手的小A同學

小A同學個子不高,但是很結實,我剛一接班的時候,就見識到了小A同學的“厲害”,一天至少動手三次,每動手必定將另一個孩子打哭。面對這樣的“小炮仗”,在《正面管教》的指導下,我制定了以下方案:

(1)點滴進步法:我再一次找到小A,靜靜教室裏只有我們兩個人,我讓他拿出了自己的一隻手,我告訴他你看這五根手指就代表人或者的五種境界,從小拇指到大拇指,越來越厲害,等到大拇指了就是所有人都佩服的偶像,你想做哪種?他果斷選擇了大拇指,我説好,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你呢,現在就處於第五種境界,如果想要到第四個境界,只要你關注自己的手就行了。只要你能堅持住連續一週不動手,你就能進階,從那以後我和他每天都聊天,他會在晚自習時興奮的跑來告訴我,老師老師我今天沒有動手!我有時候會誇一塊他,或者偷偷的獎勵他,點點滴滴中小A同學在不斷地進步着;

(2)樹立自信:小A其實是一個很熱心的孩子,他很熱心參加班級裏的勞動,尤其是班級裏的`水桶很重,我告訴他只有你一個人拿得動,他每次抬水的時候都很自豪也很積極,而在優化大師中他也在不斷的得到獎勵,這樣成績本來就不差的他越來越自信了;

現在的小A真的變化特別大,有一次別的同學告訴我他和另一個同學打架,我以為小A把別的孩子打了,但結果恰恰相反,見到我的小A特別驕傲的告訴我:老師,他都踢我屁股了,我都沒有還手!

小A現在依然是一個偶爾暴脾氣的同學,但是他現在可是動口不動手的君子了。

二、愛管閒事的小B同學

小B同學情商很高,這個孩子每次和他談話,他都能像小大人一樣蹦出許多道理,但是言行不一、明知故犯,而且這個小傢伙犯起混來,膽子奇大無比、我行我素。

危機教育:小B上面提到的問題真正得到緩解是在他犯了一次打錯後,他因為插隊被同學阻止而對同學大打出手,這件事情造成的惡劣影響讓我真正下定狠心管教這個孩子,三個字:冷處理。來自學校、家長的堅定冷靜態度重於讓他意識到這一次不再是説一説那麼簡單了,近兩週的冷處理重要讓這個孩子開始發生改變,他不再明知故犯,而是懂得及時的懸崖勒馬,不再去頻繁試探規則的紅線。

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複雜的藝術,《教室裏的正面管教》教會我們班主任如劍術大家,大巧若拙,舉重若輕,願班主任們都在班級管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8

最近我讀了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受益匪淺,尤其是書中第7章講述的:有效地運用鼓勵,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到鼓勵而非讚揚,書中説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是的,孩子們需要成人的鼓勵,才能茁壯成長。那麼什麼是鼓勵呢?首先我們要將鼓勵和讚揚有效的區分開來。作者也提出我們給予孩子的是鼓勵,而非讚揚,這一時讓我十分困惑,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難到我們不應該給孩子們讚揚嗎?

帶着疑問我繼續讀下去,慢慢地才瞭解到話中的含義。鼓勵的學問非常深,平時我都沒有好好地運用鼓勵,而書中從若干個方面加以闡述,比如時機、相互尊重、着眼於優點等,讓我們瞭解到什麼才是有效的鼓勵,自我反思,我在該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比如:我經常會用到這麼一句話讚揚孩子:“你真是一個乖孩子,聽話、懂事,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在這種讚揚下,該孩子會很高興,會滿臉燦爛,她會覺得“大人認可我,我是有價值的”。作者提出:讚揚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於“別人會怎麼想,怎麼看”的考慮來做事。當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時,他會茫然與疑惑。

這位孩子(長大後就是成年人)可能會形成一種完全依賴於別人的觀點的自我概念,可能會變成:“討好者”和“總是尋求別人認可”。而鼓勵是指向人的行為的,常常啟發對方思考“我是怎麼想的”、“現在該怎麼做”、“我學到了、感覺到了什麼”等,它能讓人內省,更多地讓人思考並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無需他人的認可,最後形成自信、自立的態度。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我反思的能力比較差,所以老師在此運用的讚揚可能要比鼓勵更多一些,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我之前的那句話只會使孩子們變得“變動”,缺乏自信。是作者讓我瞭解到同一句讚揚鼓勵的話對於不同的孩子,它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性格等真誠而恰當地讚揚和鼓勵。

該書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在經後的工作中學習更正確、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環境下快樂健康的成長。

疫情期間我又讀了一遍《正面管教》這本書,讀完之後我對“和善而堅定”這幾個字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態度堅持已同孩子商定的規則。其次是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避免過度控制或驕縱。

一、尋找不良行為的原因

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是因為他們在以錯誤的方式追求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很可能是因為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因此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作為家長不要生氣,而需自我檢討。

二、使用正面管教的方法

(一)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注意:當孩子犯錯時,千萬不要囉嗦,不要説“我早就説過……”。這樣的話語,對於解決當前的問題無益,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

(二)多問啟發性問題

在孩子犯錯時,不直接告訴孩子要怎麼做,而是多問啟發性問題,如“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覺得該怎麼辦呢?”“下次怎麼避免呢?”。這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能引發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三)積極的暫停

當發生衝突時,給雙方情緒緩衝期。如果孩子還小,家長可以同孩子一起“暫停”,如一起閲讀。如果孩子比較大,可以提前和孩子溝通,如果發生衝突時,你會先暫時離開現場,等你們都冷靜下來了,再一同商量解決方案。

(四)決定自己做什麼,而不是孩子做什麼。

當孩子反覆出現某些不良行為時,不要去嘮叨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告訴孩子你自己會做什麼。如孩子總是將髒衣服亂扔時,不要去強制要求孩子把髒衣服放到髒衣籃裏面,你只需告訴孩子你只會洗髒衣籃裏面的衣服,並和善而堅定地實施。

(五)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在犯錯後垂頭喪氣。在犯錯後勇於承認錯誤,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便是給孩子樹立了正面的榜樣。鼓勵孩子説出自己的錯誤,接受自己的錯誤,同孩子一同尋找解決方案。

(六)定期開家庭會議

每週可以設定固定的一天開展家庭會議。由家庭成員輪流主持。

家庭會議的內容如下:

1、表達對家庭成員的感謝,並舉出實例。

2、專注於前段時間出現的問題,並達到全員一致意見。如未達到一致意見,該問題推遲至下次家庭會議。

3、討論家務事分配,鼓勵孩子承擔家務活。

4、計劃家庭活動。

5、分享錯誤經歷,並一同討論解決方案。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着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才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地對孩子説“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為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9

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國小的家校合作,開啟了我與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溝通,以往的親子閲讀都是陪伴他讀繪本故事,真正的用理論指導自己參與孩子的人生這還是第一次。

《歸屬幸福論》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楊洪興老師所著,偶然一次的交談中,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物質的豐盈並不能帶給孩子滿足,精神的充實也難以產生幸福感,這種感覺不論是大學生還是國小生都有體現,這是為什麼呢?楊老師的回答給了我答案:人的幸福,不是人物質或精神需求的滿足,而是人需要具備的改變世界的能力。這和我們所選擇的力旺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我由衷的慶幸。

書中向我們傳遞了幸福是人畢生的追求,我們用感通感知幸福的真諦;用關係編織幸福的圓滿;用藝術構築幸福的環境,用歸屬標誌幸福的實現;用生命使幸福永恆。

結合這一年陪伴孩子的過程,我感觸很多,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從微小生活中發現幸福快樂的能力。

俞敏洪在《奇葩大會》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去看所謂的“偉大志向”能不能讓他更加快樂和幸福。這也是我陪孩子這一年中不斷學習到的,這一年,我從“口耳相傳”的教育觀到理論學習的過渡,首先感謝的就是在家長課堂中聆聽陳默老師的“不做焦慮的國小生家長”,從此我就不放過校家合作中的任何一個和教育相關的信息,從中受益良多。從每天睡前的快樂分享,到班級優化大師中的表揚優點,都默默的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快樂幸福源泉,也讓我深思快樂幸福其實很簡單。

二、心無旁騖,培養快樂的學習能力。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做起來太難,沒有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能逃開這個魔咒。這裏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20xx年考生大學聯考成績分佈公佈後,盲校學生王藴與本地大學聯考分僅差3分,孩子和家長都很淡定的説:“他們從不考慮排名、比較、不問分數,只想着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國小、國中、大學只是學習的一個階段。”誠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心境,但我們還是要多改變一下自己,學會尊重和幫助孩子從內心去熱愛學習,探索知識。孩子的世界很清澈,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慢慢改變,在上學期老師給孩子們放映《中國機長》影片,至今我的孩子還在迷戀劉傳健機長,併為此查找資料、鍛鍊身體,保護視力等,對他而言,這些努力是實現理想的幸福的事情。

三、不忘初心,守住家長的心理底線。

寫到這裏想起了孩子小時候自己的願望:希望他健康快樂。那時候的願望簡單而純粹,只有對孩子深深地愛,不為他識多少字,會多少知識,只希望他健康快樂,慢慢走着可能忘了這份初心,時時反思,也使我們尋回了初心,依舊願他健康快樂。每次講起,都和他説:“我愛你,你是我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這份緣純淨悠遠。

幸福的追求,不是需求的實現,而是生命狀態的釋放與形成。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人也像花一樣,有一種人結果,成就一番事業;而有一種人不能結果,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只要有健康的性格與心態,氣質可嘉,照樣可以像玫瑰和鬱金香一樣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使世界充滿陽光和快樂,影響萬物的幸福。願我們和孩子們相互陪伴,堅守幸福。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0

假期讀了《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一書,這本書主要分為了第一部分基礎和第二部分的解決方案。靠前部分,介紹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勵、錯誤目的、獎勵和懲罰、和善而堅定、社會責任感、分派班級事務、積極的暫停、特別時光、班會等。第二部分,是教室裏常見的各種行為問題及其處理方法,如果在面臨問題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閲讀,立即解決這些難題。每個行為問題及其解決,基本都包括5個部分:

1、討論。就一個具體行為問題出現的情形及原因進行討論。

2、建議。依據正面管教的理論和原則,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提前計劃,預防未來的問題。着眼於如何預防問題的發生。

4、用班會解決問題。用班會解決相應問題的真實故事。

5、激發靈感的故事。用正面管教工具解決相關問題的真實故事。

總結起來就是從發現問題開始討論到解決再到總結的一個過程,其實剛開始看到書名裏的“管教”兩個字,明明是個中性詞,但我看着有一種説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覺,似乎平時生活中很少直白的用到這個詞的原因麼,就是平時會説盡量去引導,去溝通,但管教來説被管理者好像從心理上會有一種牴觸情緒的樣子。看了本書後的感覺則是,這也許就是“正面管教”與“不正面管教”地區別吧,就是在行動上語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別可能就會造成很大差異的結果。其實對於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或者對學生進行一些要求或者建議時,不,拋開學生,就算是成年人有時候對於他人的一些建議,如果方法方式等原因不恰當也會本能的拒絕,比如説也就是説有人下棋一時不知道怎麼決定,邊上有另一個人非要説這麼下就輸了,有很多人他不會聽,然後可能想明白了要輸也不會改變主意,事實上人有時候就是這麼不理智,更何況面對一羣青春期的學生。所以面對問題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

一、感受比較深的就是鼓勵與自尊,看了書我覺得可以更多的關注是在進步這一點上,並在這一點上讓學生有歸屬感,讓他們維持自己的自尊,而不是一種需要他人認可來維繫的自尊。這樣他們才有動力,也有出於自己做出的選擇。

二、溝通與尊重,堅定而和善,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學生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三、關注解決方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學會且也要教孩子把錯誤看成一個學習機會,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夠改正,學到了什麼,從而銘記。

總之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讀得淺顯,書中很多教育方法理解也十分不足,有錯誤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3

這個假期學校讓讀一本書——《正面管教》,説實在的,看了這本書的目錄,讓我感覺這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臨近開學了,為了完成任務,強制自己靜下心來看這本書,我卻發現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七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有兩個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經擔任過十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國小、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眾多著名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驕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驕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

整體來説,正面管教就是一種鼓勵模式。以往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和讚揚的區別有了深刻的認識:讚揚針對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勵針對的是行為,讚揚是評價式的,鼓勵是自我指向的,讚揚長期的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而鼓勵能讓孩子自信。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裏寫作業都磨磨蹭蹭的,我採取了各種的方式,比如説按照我要求的時間寫完作業的,給予金錢上的獎勵,或語言上的表揚,但是效果甚微。

以往我認為坐在孩子旁邊看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實際上,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寫作業,是在精神上給予孩子的一種鼓勵和支持。就比如練電子琴,在最初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邊,鼓勵她,幫助她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隨着孩子彈琴技能的增長,現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我就放手讓她自己練習。鼓勵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老師要動腦筋、想辦法採取不同的.鼓勵方式,來增強孩子的自信。

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還有一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太多了,大人們事無鉅細的替孩子們打算,抹煞了孩子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的提高的機會,也讓他們失去了對生活、對社會、對事情的熱情。就比如説,這個假期我的孩子參加了一個軍事拓展夏令營,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我很擔心她能不能適應這個夏令營生活,但孩子快樂自信、頑強的笑容告訴我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的認同了這本書裏告訴我們的,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學會放棄對孩子的控制,轉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們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會有效,或者説老師家長的管教才會有效。

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一些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的贊同,比如説探詢,要用好奇心增進情感連接並改善溝通。和孩子一起探詢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決問題中增進了與孩子的情感,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溝通。在尊重這點上,我還需要改善,有的時候在與孩子或者學生溝通時語氣過於強硬。

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會通過自己的改變,來改變孩子,改變他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1

《正面管教》由(美國)尼爾森編着,它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我將書看下來,認為在學習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從始至終堅持以下幾大原則:

一、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讓我認識到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用態度影響的行為和言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並接受孩子的感受。堅定,就是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讓孩子感受到在養育的過程中不僅包含着對他的愛,還有原則的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是實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礎,父母要在不斷學習中首先做到改變自己。自己的改變,就會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家人和孩子,從中也就會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變。

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當作平等的主體來對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員需要的。這樣孩子就不為了尋求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不會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變得毫無責任心。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定一些手勢或動作來表達孩子的被關注需求。在關注過程中,父母需要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點,以便孩子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中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這點,父母要多給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做正確的選擇。

三、孩子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那麼就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事務上來,最好的就是要長期的組織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規則的制定、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參與到父母和孩子在執行規則及解決問題的互相監督中來。家庭會議通過實踐下來,可以實行家庭成員輪流組織、主持會議,孩子的積極性顯得特別得高,由此激發孩子參與自我管教的主動性。

四、行大於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做的事又該怎麼去做?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着呢。父母只有弄清楚這些,還要注意到“説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師讓家長和她一起做一個動作:將右手以“OK”手勢放在下巴上,結果12位媽媽有10位都跟着Lily老師將手勢放在了臉上,因為老師是放在臉上的。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平時的嘮叨、催促、提醒浪費了多少言語這項功能,更讓我深信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作業拖拉都是因為家長的行為在引領着孩子這麼做的,因此孩子自動忽略了我的嘮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記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用正確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堅持不懈。

五、不允許懲罰孩子。

將孩子做錯事的.情況轉變為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並彌補錯誤,長此以往,培養並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為父母的我們,兒時一直接受被懲罰式的教育,也習慣性地去懲罰孩子,要做到不懲罰孩子是多麼大的挑戰!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實踐下來,發現原來孩子做錯事後,家長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不懲罰是多麼令雙方都感到輕鬆的事兒。父母可以根據“矯正錯誤的三個R”,運用開放式的提問,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做錯事的後果,引導孩子從錯誤行為中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決問題以及行動方案,支持孩子彌補錯誤,引導孩子主動吸取此次的經驗,為孩子今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書中一共介紹了27種基本工具,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都很有必要好好讀讀。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2

《正面管教》的第一部分主要是就其中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以及大人與孩子之間的三種主要互動方式、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做了説明,第二部分開始明確一些基本概念,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些容易被我們誤解或忽略的概念。

書中一直強調:在知道“怎麼做”之前,要先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只有當我們瞭解一些基本的概念,才能風度哦的瞭解人類的行為,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不良行為,以及為什麼正面管教方法能夠幫助我們。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容易被我們理解偏差或錯誤的概念。

1.自尊:一個容易造成錯覺的概念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能給予孩子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比如我們通過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讓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等互動,這些都是比較好玩的且烏海的,只要孩子不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的自尊取決於他人的評價,他們可能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會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內省。這樣培養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所以,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念。要把犯錯誤當成學習的大號機會,允許他們經理失敗,並讓他們再出現問題時學會自己去解決,這樣他們才能學會適應、學會對待人生中的跌宕起伏。在這裏,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感覺到被需要,例如我們可以請孩子幫忙一起做家務、一起完成某件事,儘管他們做的比較慢或者常常幫了倒忙,也需要讓他們一起參與。此刻他們或許是不熟練不擅長的,但多次的`嘗試會讓他們學會的,一定不要圖一時的省事而放棄讓他們幫忙,否則,將來等到認為他們可以幫忙時,他們也不會再幫忙了。

2. “贏得”孩子

當孩子們覺得你理解他們的觀點時,就會收到鼓勵,也會更願意聽取你的觀點,並努力找出解決的方法。所以,傾聽是非常重要的。書中講到的“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我們可以嘗試運用。

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合適你的理解是對的。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以為這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的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説的了。

4)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友善、關心和尊重是上述四個步驟的根本,其實,簡單來説也就是共情或者我們平時説的處理事情之前先處理情緒,當我們經過前兩個步驟,已經處理或幫助孩子處理情緒,情緒處理好之後人就會逐步轉向理性,能夠聽進去話了。我們大人尚需要情緒的出口及發泄,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果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數落或者“我早就。。。。。。”任誰聽到這樣的話理解的都不會是幫忙、支持,而是指責,所以處理情緒很重要。這是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貨説了什麼更重要。

3.孩子是社會人

人的行為取決於所處的社會環境。孩子對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是,也是以他們怎樣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以及他們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們為基礎的。他們隨時隨地都在做着決定,並形成着對自己、對世界以及對應該做什麼才能求存或成長的信念。

4.行為以目的為導向

行為適宜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想要達到的目的為基礎的,而首要的目的就是歸屬。孩子對想要達到的目的並沒有清醒的意識(我們大人很多時候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更何況是孩子),有時,他們對如何達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錯誤的,其行為方式達到的效果也往往與目的被盜而馳,錯誤的行為會惹人討厭,而他們會越迫切的追求歸屬感,這會形成惡性循環,因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定要充滿愛意和親切。

5.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6.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行為不當的孩子試圖在告訴我們“我感受不到歸屬感或自我價值,而且我對如何得到他們抱有錯誤的想法”。理解這一信息或這一概念,我們就可以針對性的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做出反應,孩子感覺到被理解,其行為也會有所改變。

7.社會責任感或集體感

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意願,學知識又有什麼用處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用、被需要。所以讓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8.平等

9.犯錯誤時學習的好時機

不要為犯錯誤而羞愧。大人可以採取這樣的方式:在家人聚在一起時,每個人説出自己當天犯的一個錯誤,以及自己學到了什麼,會讓孩子看到犯錯誤的價值所在,也是在一種友善的環境中學習。這裏有一個矯正錯誤的三個R(承認——啊,我犯了一個錯誤;和好——我向你道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10.要確保把愛的訊息傳遞給孩子

我們總是以愛的名義去斥責孩子,還認為孩子不理解,殊不知當我們帶着怒氣或者斥責的口吻時,孩子根本感受不到愛,而是羞辱和指責,所以,下一次,換一下方式吧。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説出來,平靜的説出來,可能更有效果。

總的來説,這些概念都在傳輸一個觀念:理解背後的行為,處理情緒之後再處理事情。人都是感性的,需要被理解、被需要,當被理解了的時候,才會有驚人的爆發力。否則,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3

我小的時候,媽媽常常教育我:待人接物要謙虛謹慎,不能驕傲。哪怕我各方面都很優秀,媽媽也不會誇讚我,從來不會對我説一句表揚或者是鼓勵的話,最多就是把我得到的獎狀貼在潔白的牆上,無形地告訴到訪家裏的客人,我的孩子還是不錯的,這就是我們那個年代得到的最好的表揚方式。如果哪次考試不好,媽媽還會拿我和鄰居的某某同學孩子作比較,可是我只能敢怒不敢言,她根本不知道我的內心有多難受,原本已經是一個失敗者,還要在這“傷口”上撒鹽,簡直就是雪上加霜。那時的我是多麼需要別人一句鼓勵。

如今,我不單為人母,還是40多個孩子的老師,我深刻的意識到給予孩子鼓勵,猶如給予植物充足的水分。剛開始,我以為誇讚孩子就是一種鼓勵,以為説“你好棒”那麼簡單。我們是誇讚孩子的行為過程還是誇讚孩子的行為結果?這兩種方式有着不同的結果,鼓勵孩子是誇讚孩子為一件事付出的努力,因此才能得到那麼好的結果,孩子的內心的力量感就會增加。當把握了這一個原則,我們就不會隨意誇讚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學生了,我們就知道怎樣的鼓勵才是最有效果的。

我經常教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剛從不同的幼兒園來到一個新的環境,行為習慣也有很大的區別。剛開始,孩子們寫的字歪歪扭扭,不能再田字格里佔正確的格式,平時我除了讓家長配合讓孩子家裏練字之外,我在課堂更是常常地去鼓勵。我沒有跟孩子們説他們寫字很難看,我每天只是讓他們學會從眾多個字當中找出你認為好看的`字,然後孩子們就挑出了自己認為好看的字,第一天挑出了兩個,第二天挑出了四個……直到有一天,他們只能挑出寫得不好的出來,這個過程,我只是輕描淡寫,毫無痕跡,但是孩子們的字卻越寫越好了,我在批改作業是,還常常寫上:孩子,你的字越來越好看了!

鼓勵讓孩子充滿了自信,滋養着孩子們的心田,促使孩子更加優秀,在我的教育事業中,它將成為我的“殺手鐗”!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4

為什麼會注意到這本書呢?其實是我們班一位家長推薦的,作者是美國的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和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她在書中提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對於家長來説,這本書可以教會我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老師來説,它可以教會我們成為更合格的老師。

其實在閲讀之前,我想當然的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閲讀了書裏的內容,就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這本書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教育方法。而首先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與現在普遍執行的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有別,正面管教是一種基於問題解決的教育方式。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發展的社會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別是越大的孩子越想實現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基於孩子這樣的心理,整本書都貫穿了一種相互尊重和重在與生溝通的理念。

文章的第一章節是對鼓勵模式的具體解讀。正面管教是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因此,我們在學風建設時,應建立學業成績及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兩條軌道,不能簡單地專注於學生的學業學習,而應從兩條軌道來實現全面發展。

而在這一章節中還有一個核心概念就是“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作者主要是想通過“三個信念”和“四項技能”,讓孩子在學校遭遇失敗時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到自己被賦予力量。三個信念和四項技能分別是……

其實看到這裏給我一個觸動非常深的地方就是在中國孩子的成長環境中,我們成人的固有思維起到了深刻的作用。從摔倒了怪地板、碰破了怨桌角等等雞毛蒜皮開始的教養心態,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影響至為深遠。當班裏的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往往聽到的是。“這不賴我呀!”“這不是我乾的!”“為什麼就衝着我來?”“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卸責、推諉、冷血、怨恨……

一系列負面情緒悄然滋生。“我”是對的,“我”是無辜的,犯錯的、擔責的一定是別人。在大學裏,舍友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毒害自己的舍友、在單位裏,呆不下去一定是別人故意為難、好不容易創個業吧,合夥人之間互相埋怨,最終分崩離析。這本書明確地提出這個概念,我認為是有着極強的現實意義的,起碼,對當下的中國教育而言。

除此之外,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其精髓所在的就是書中呈現的兩張表格:一是“人類行為的兩種對立學派”,這張表格從七個方面的對比關係(誰創立了這個理論、依據這個理論是什麼在激勵人們的行為、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對別人行為能產生最大影響、成年人最有力的工具是什麼、對不當行為的反應是什麼、對危險和破壞行為的反應是什麼、學生如何才能學得最好)呈現了“在美國的學校中佔比主導地位的傳統方法”和“正面管教(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區別;

一是行為不良的孩子的“錯誤目的表”,從孩子的錯誤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中,提出——“如果父母或老師的感覺是、而且想採取的行動是、如果孩子的迴應是、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是、密碼信息、父母或老師主動的賦予孩子力量的迴應包括等詳細內容。

這兩張表格的呈現,從本質上闡述了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與我們慣用的行為主義的教育方法(刺激——反應)不同,正面管教是基於人本主義的理論,相信人自身所具備的主動、積極的精神與力量。

最後想説的是,書中提出的“改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用孩子學騎自行車的比喻來闡述這一過程,着實是精妙的比喻,那麼學習必有收穫,收穫要出自於實踐,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也會嘗試着運用作者介紹的方法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希望和孩子們共同進步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5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着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海倫凱勒這句話使我明白,書籍能讓我們瞭解了更多的事物與知識,讓我們狹隘的認知觀得到了擴充,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無數奇妙的東西。

來到明遠國小已一月有餘,回顧這段時間的經歷,能夠提升自己的,莫過於讀書這件事了。在這充滿書香氣息的校園內,朗朗讀書聲沁人心脾。踏上三尺講台,讓我明白教書育人的重責已扛上肩頭。在校領導的推薦下,我有幸拜讀了《正面管教》這一本書,書中富有深意的現實事例,拓寬了我的視野,更教會我如何運用合理的管教方式。

一、和善與堅定並行

作為一名剛入職的年輕老師,自己往往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而《正面管教》給我提供了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驕縱的方法——和善而堅定。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其中,我們要注意的是:和善不等於驕縱,堅定不等於懲戒,而是一種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之下進行的,只有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孩子們才有機會培養出自尊自愛自律、相互尊重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去到了美術特長教室,一位同學把自己的`馬克筆弄壞了,便嚎啕大哭了起來,瞬間影響了課堂秩序。美術老師見此狀況並沒有説任何責怪他的話語,而是把這位同學叫到自己的身前,告訴這位同學:“我能體會到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的做法。”接下來幫助他調整呼吸情緒,最後在老師的指點下,該同學自己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重新投入到了繪畫當中。

美術老師這樣的做法,不正是書中提到的“贏得合作的四步驟”嘛!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四關注於解決問題。

美術老師把書中的教育方式運用到現實教學中,非常值得我借鑑學習。

二、耐心同鼓勵兼併

在第七章的目錄,寫着這樣一句話:“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的確,鼓勵在一個孩子的成長也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在沒有鼓勵的環境中成長,孩子極大有可能缺乏自信,甚至自我否定。因此,我們要正確鼓勵孩子,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在我的一節書法特長課上,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總喜歡在我的背後做小動作説小話,而且書寫時也是亂糟糟一團。

剛開始我還心情氣和地告訴他,這樣做不對,但是他並沒有改正,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搗亂,我便讓他坐到了我的跟前,得到我的“特別關注”。

每次上課我都會特地看他,耐心地指導他一筆一畫書寫,在他的耳旁對他説:“一次比一次好,有進步。”再到後來在全班面前表揚他的進步。

通過一次一次的鼓勵,我發現了這個學生的轉變,從剛開始的調皮到現在的可以安靜地投入到書寫中。看到他現在這樣的狀態,着實讓我感覺到了教師的鼓勵、肯定真的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

三、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時機

正如上面的兩個例子所述,兩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秩序,但是“一點點的不完美並不太糟糕。”他們能真實反映出教師運用合理的管教方式對學生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促使學生們改正了自己的錯誤,並向好的一面發展。這就印證了“把犯錯誤看作學習的好時機”。

讀了這本《正面管教》,讓我收穫良多。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靈活運用正確合理的管教方式,先改變自己,再循序漸進地改變學生,和孩子們在更加安心舒適、自信自強的環境中一起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