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有温度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後感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後感1

這個寒假有些漫長,但是,也有一些幸運的事情,遇見《做有温度的教育》這一本書就是其中之一。

一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能預想到作者一定是一個很有思想的教育學者。事實也是如此。百度百科裏有他的人物介紹,他更是20xx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和行動力教育局長,20xx年度“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中國小管理》、《未來教育家》等報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

方華局長不僅是個有教育情懷的教育局局長,更是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實踐家。他認為“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求高、會干擾成長規律”“求快,會打亂成長節奏”、“求全、會破壞成長環境”。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只有孩子們自己認可、快樂參與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愛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育人先育己,道理大家都懂,可知易行難。因為這是從認知改變到思維改變再到行為改變的漫長過程。做有温度的教育,就要理解教育的內涵:關注學習,關注個體通過學習的成長,才是教育的核心。童年最大的任務是向內的探索,當教育“慢下來”,更多關注孩子本身,並給予多元評價,孩子才能温暖綻放。

認知學者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方式不同於成人,他們不太能夠理解抽象的符號,還要藉助具體的事物來學習,所以當老師遇到低年齡段孩子學習的時候,應該配合兒童的思維方式來進行。

遊戲可以幫助兒童的身心發展,孩子們天生喜歡遊戲。他們藉由種種的遊戲去探索世界,去了解事物,建立概念和各樣的知識,學習使用語言,與人溝通,表達需要。兒童的學習與發展都是為了提升生活適應能力來做準備。所以,如果老師能夠結合遊戲和教學,讓孩子能在遊戲中學習,他們就能在愉快的情緒下自然地學習。而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教學遊戲化。

當我們明白教學遊戲化的目的之後,而能夠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適當採用遊戲的形式,讓他們學習複習,不僅能夠活絡氣氛,在愉快的情緒當中,能夠自然有效地學習,而且,能夠在娛樂當中潛移默化地吸收和內化知識。

舉個例子,在教學一年級的孩子10以內的分與合的時候,等教學結束後,我會給孩子們介紹“搶10”遊戲:把1-9的數字做成卡牌,小組4-6人進行,每人手中一張牌,同時翻開,然後看是否有兩張卡牌的數字加起來正好是“10”的,如果有,馬上按鈴搶答,例如“3和7”“6和4”,最快説出答案的小朋友就能贏走那兩張卡牌,如果沒有可以組成10的卡牌,繼續每人翻一張牌,贏牌數最多的就是最後的贏家。小朋友特別喜歡這個遊戲,回家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既促進了親子交流,同時10的分與合更是牢記在心。

兒童注意力維持的時間比較短,也很容易受到新的刺激影響而轉移。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的時候,需要加入讓孩子們能夠專注的.元素。而對孩子們而言,他們對有興趣的事物,會有較佳的注意力。所以教學活動的設計必須要是讓孩子們愉快,並且與他們的生活相關。在教學活動設計遊戲配合複習,就可以讓學習變成一件愉快的事。而這樣的學習就比較有成效。並且當孩子們覺得學習有成效的時候,就會更多地增加他們學習的動機,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育,相信是可以彼此温暖的吧。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後感2

快遞來許多書,差不多包含一年書單,還有拼湊的,因為某些原因,我都帶到學校,放到了辦公桌下面的櫥子裏,整整兩摞。

要開會了,我每次都帶本書,打開櫥門,琳琅滿目,我一本一本摟了一眼,都毫無興趣,拿到一本,覺得很吸引,就走了,果然,邊開會邊看了一下這本書,題目很動人,內容也精彩,就是方華的《做有温度的教育》。

寒假過後,新冠肺炎疫情把假期延長,在新年伊始的二月,有大把的閒暇時間來拜讀這本書,覺得百讀不厭,真是一本好書,有關“教育”的好專著、

最吸引我的,是書中提出了很多嶄新的觀點,如:

1、課堂不僅是空間和時間意義上的,更是師生精神意義上的。有時雖然師生在上課,但課堂或許還沒有開始。

——關於課堂

上了一輩子的課了,現在才知道什麼樣的課堂是真正的課堂,真是震耳發聵的觀點。課堂從良好的師生關係開始,課堂從師生共同的.興趣開始,課堂從師生平等的交流開始,課堂從師生共同的願景開始。

2、把路徑當目標也是當下教育的一大弊病。課程、學科、教材其實都是教育的手段和路徑。通過這些手段和路徑達到激發內在潛能、養成學習興趣與習慣、掌握基礎知識、開發思維能力、培養人文情懷和公民素養、鍛鍊身體與技能的目的,才是教育的根本。

——關於教育的根

而現實呢,是我們都死抱着知識點當成全部,結果,連知識點都搞不定。

3、我們的學校在教育中不斷地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給他們制定了無數條條框框,卻很少讓他們看到希望。這些條條框框只是我們成人的要求,孩子們自己並不認可,因為他們是被動的、無奈的。只有孩子們自己認可、快樂參與的教育,才是他們喜愛的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關於教育

現實中的教育直接沒有温度,是那麼地冰冷,那麼無情,那麼無趣,那麼赤裸裸。

4、什麼樣的老師才能是好老師,愛崗敬業的是好老師,德高識廣的是好老師,愛生如子的是好老師,勇於創新的是好老師······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能和學生一起學習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關於好老師。

為了愛崗敬業,為了德高識廣,為了愛生如子,為了勇於創新,為了終生學習,加油!

5、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化程度的必經之路,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更是辦優質教育的關鍵手段。優秀教師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不斷自我診斷、自我學習、自我完善而成的。我們渴望優秀教師,所以,為培訓出優秀教師,我們應該努力改變自己。 —— 關於優秀教師

的確,我們需要一套成熟的培訓模式,其中必定包含着硬性規定,每年讀多少本教育專著。

5、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 ——關於作者的教育願景

良好的民風,是多麼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那裏的風景一定很美。

沒事的時候,趴在牀上,背誦這些喜歡的觀點成了我這個假期的一大樂趣,高興了我還會錄個背誦的視頻,自己欣賞欣賞,感受一下作者思維的條條縷縷,看看作者縝密的準確而強大表達能力,尋思一下作者拋出的教育之靈魂的模樣,順便找尋找尋自己的温度,自己的職業温度,自己的教育温度。

總之,感恩,能夠遇到這本書,感恩所有的因素和貴人。

《做有温度的教育》讀後感3

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推薦的《做有温度的教育》,這本書的封面上赫然寫到:“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温暖,才有温度。”是的,我個人認為,教育的温度源於教育的本質,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人文關懷和關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温暖,就是有温度的教育。要想做好有温度的教育,我認為必須從以下方面出發:

一、在教學過程中,做一名教師就要不斷踐行終身學習。就像老話所説,“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需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老師要用良好的品質和態度在生活中去影響學生,薰陶他們。

二、作為教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日後工作與生活需要等各種能力。通過有邏輯有體系地呈現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在課堂上開展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所説“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要讓學生成其為“人”,作為教師,要做有情懷的教師,為他們提供有温度的教育。有人説,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大孩子領着一羣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情懷,這是一個教師走向神聖的三尺講台最基本的前提,越是暫時還不夠出色的學生,可能越是平時缺少愛的雨露滋潤的學生,越更需要教師的尊重、理解與關愛。教師要懂得錦上添花,更要會雪中送炭。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豐富善感的心靈比出色的成績更重要。有多少個學生,至少就應有多少把尺子。

三、飽含愛的教育才是有温度的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為“人”,也才能把學生培養成有教育情懷的未來的老師,才能把有温度的教育傳遞下去。“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這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每個教師都擁有濃郁的教育情懷,均立志做有温度的教育,那麼學校就成了學生心中最美麗的風景,教室就是學生生活中充溢着温馨的樂園,教育就將時時處處都是百花競彩的春天。

四、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用心和行動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於各方面因素影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並不一致,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切不可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別對待。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帶着一顆有温度的心去教書育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被呵護,自尊心被保護,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感覺到温暖。

五、要做有温度的教育,教師的“笑”是不可缺少的,要在學生面前常常面帶微笑,因為笑是最能讓人感覺到温暖的東西之一,正如《做有温度的教育》這本書裏提到的那樣“課堂會因微笑而美麗,教育會因微笑而温暖”。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悟——“包含愛的教育才算真正有温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