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納蘭詞》有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納蘭詞》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納蘭詞》有感

讀《納蘭詞》有感 篇1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採桑子》

我彷彿看見容若無數次凝望雪花,無數次陷入不可一世冰冷裏的模樣;我彷彿聽見那個從容若嘴裏輕歎的“唉”;我彷彿嗅見漫天雪花中瀰漫的憂愁。

“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我讀不出他説的是漫天雪花還是他自己。快樂是什麼?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情。它也許是窮人手中的一個饅頭,也許是乞討者手中的一個銅板,又或許是如容若一樣嚮往的自由。納蘭容若,納蘭容明珠這個朝廷重臣的“掌上明珠”,一生都活在錦衣玉食的籠中。他逃不出的是他肩上的責任,他要做的似乎就是光耀門楣。那年,24歲的容若就已是康熙身邊最得恩寵的近身侍衞,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而容若卻不曾自由。世人只知他身上的榮耀,卻又何曾瞭解過他們背後的艱辛歷程,他們的命運多舛。這個清皇朝最惆悵的詩人,他想要的,也許就只是自由。像容若一樣,那些不甘命運的人,只有彷徨或者奮鬥。容若不曾畏懼過天寒地凍,鞍前馬後的一生,他畏懼的是沒有話語權的人生。

生命的過程,對於容若來説,大概就是被束縛,想拼命逃離,卻又無可奈何的過程。在那個不能自主的朝代,那些無法放棄的責任都讓容若窒息。他行走於仕途,卻一生為情所累。自始至終,他都堅守着自己,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責任,而他卻一生都沒能掙開禁錮他的枷鎖。他是宿命囚徒,囚禁在金碧輝煌的朝堂之上,囚禁在他不可一世的家世中,也囚禁在他的心中。

人生如夢,不是誰都能像莊子一樣,不願夢醒,便拒絕做夢。他的妻子盧氏早他脱離了人世的塵夢,從此解脱。而容若卻還在夢中徘徊、彷徨,明白是夢,卻還必須固執的將夢延續到底,不曾解脱。不願夢醒,於是他在自釀的苦酒中,自醉了一生。他一生眼睜睜觀望着朝堂之上的政治風雲,卻終究不能進入。那些功名,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而他,自也是無可奈何。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布袍寥落任安在,説向名場此一時。”納蘭容若終究在夢裏執着的自醉了一生。

那麼,在這如夢的人生中,又要怎樣去把握?是無所事事,整天嬉笑度日,還是拿起手中的筆,書寫人生?我選擇拿起手中的筆,書寫人生。就讓信念為燈,照亮人生。

追夢的路上難免跌跌撞撞,而我卻未曾想過妥協。上學期依然偏科。文科領先,數學在輾轉中進步,從二百多名也已躍至一百零幾名。而科學,從八十九名到二百多名又躍到一百多名,我根本無法控制這種波形狀態,這一種忽上忽下的成績。因為文科,總成績還不至於地到哪去,但總歸來説依舊沒有克服薄弱科目。而七年級下冊,已經是升八年級最重要的一個學期了。如若再不克服薄弱科目,那麼再翻身也就難了。

黃昏,火燒雲一點一點褪去了,一輪彎月鑲嵌在深沉如墨的天幕上,星星調皮的眨着眼睛。我凝望着天空,思緒萬千。人生如夢,眨眼之間便是一生,我不能回憶昨天,更不能預測明天,能把握在手中的也只剩今天。無論明天我在哪裏,我都會在今天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沒有試過,又怎麼知道自己做不到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今天努力一點明天再努力一點,一點一點積累下來就是一種勝利。課前認真預習,課中認真聽講,課後及時鞏固,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改變現狀!

即使人生如夢,我也堅信信念是燈,可以照亮人生!

讀《納蘭詞》有感 篇2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寂夜不睡,讀納蘭的《木蘭花·擬古絕決詞》。通篇下來,卻只是反覆唸叨着這一句。在想,這該是怎樣一個歷盡時間洗禮的人,看遍繁花錯落,於驀然回首間,所發出的一聲飽含無奈的感歎。這又不禁讓人想起元好問的那句“問世間,情為何物?”來,同樣是參透了年華與世情,只一句,便問懵了蒼生。

人生若只如初見。萬般無奈,只在一個“若”字。

初見,在時光靜好的書院。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她坐於祝英台的身旁,一聲“樑兄”,“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並肩兩無猜”,是惺惺相惜的知己,是情愫暗生的初戀,是此生唯你的另一個我。然而,一朝樓台訣別,她為馬家婦,他亦嘔血而亡。當初的相知相守,抵不過命運那雙翻雲覆雨的手。最後的.最後,只落得化身彩蝶,另世成雙。

初見,在歲月無塵的沈園。春風揉碎一池碧波,分花拂柳而來,是他的婉妹,十指交扣,不勝嬌羞,他亦不勝歡喜。在那個獨處一隅的祕密花園裏,共一方天地,執手相對,寂靜不語;尋花問柳,累卧花叢。所謂的“一生一世一雙人”説的大抵也是如此吧。然而,“一杯愁緒,幾年離索。”縱然是舉案齊眉,也敵不過一朝父母之命,於是,錯,錯,錯!陸游另娶王氏淑媛,唐婉另嫁趙家好男。只是,十年後,他再去沈園,睹物思人,卻物是人非。再也忍不住內心悽苦,闊別十年,沈園裏的青葱歲月,都化為“紅酥手”裏的一杯“黃藤酒”,咽酒裝歡,戀人最後難免淪為路人。

初見,在驪山的行宮。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只一眼定情,李隆基便知自己已沉溺其中了,在蘭心慧質的玉環面前,他只是一個意綿綿,意切切的有情人。“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他體味到了尋常夫妻的恩愛,“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他享盡了別的君王所不能享的快樂。然而,韶華極盛,戛然而止。馬嵬坡前,伊人“宛轉蛾眉馬前死”,只為能平息將士之怒,護得三郎早日回長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對比“若只如初見”直教人更多幾分悽苦。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樓台相會,祝英台仍是梁山伯的九妹,時光定格,那麼就不會再有“淚染雙翅化彩蝶”的悽美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沈園重逢,沒有父母之命,他仍是輕喚“婉妹”,現世靜好,那麼,就該不會有唐婉獨遊沈園,見昔人題詞,猶如心血斑斑,而“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了吧?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他還是天下君王,她亦還是絕代佳人。沒有安史之亂,沒有馬嵬坡下“數丈白綾掩風流”,他們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尋常夫妻,只有開始,沒有結束。那麼就該不會“此恨綿綿無絕期”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短短七字,埋葬了多少故事,又掩藏了多少無奈?驀然回首,惘然已非那年。感覺到的時候,已回不到最初。你共我,都逃不開背後命運那雙翻雲覆雨的手。

如若,如若,只是初見不分散。

讀《納蘭詞》有感 篇3

納蘭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因避太子名諱改名性德。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著名詞人,其父系康熙時期禮部尚書納蘭明珠,少年得志,十八歲中舉,二十二歲得中進士,備受康熙賞識,並授一等御前侍衞,多次隨駕出巡。

納蘭出身顯赫,衣食無憂,卻情路坎坷。據説初戀情人被選入宮中給康熙做了妃子,後來結髮妻子盧氏死於難產,而後又討取兩房,不甚遂意。也許是慧極必傷,納蘭三十歲就早逝了。後人評價他的詞“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想必與他的情路辛酸有關。比如這闕著名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恬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思鄉念美之情,綿綿不息。

讀納蘭,不由想到晏幾道,兩個人的家庭出身和詞風,頗有相通之處: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平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闕《臨江仙》中名叫“小平”的姑涼,顏值再高,才氣再盛,也只能想一想了。詩人惆悵的情懷,只怕多愁善感之人,能夠品味一整個長夜。但需要區分的是,宋朝和清朝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有太多的不一樣,宋詞的高度,竊以為是後世不可企及的。納蘭的詞,更多有“仿”“學”的痕跡。又想,如清朝文字獄之盛行,也就是納蘭這樣的根正苗紅,能夠肆無忌憚的寫點風花雪月。

詞人不同的時期,也有不同的詞作。李清照青年時期做“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闕《如夢令》早已傳唱大街小巷,這與她青年時期生活優渥,婚姻美滿有關。靖康之變,故國不再,李清照顛沛流離。國破家亡,丈夫離世,詞人對生活、感情、國家的情感體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所以説時代和歷史背景,決定了詞人的風格。那麼,我想納蘭是幸福的,雖然早逝,但逃卻了家破的噩夢。納蘭明珠官至吏部尚書,權傾朝野,最後卻被康熙一擼到底,永不錄用。作為官二代,納蘭性德會有怎麼樣的變化,又會有什麼樣的詞作,這些都只能是“如果”了。

納蘭的'詞,好則好矣,但不是我所喜的。我更喜歡“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三千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得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有龐大的胸襟和情懷。如此,讀則讀矣,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耳!

詩詞之道,是對美好生活的更深層次的體會和嚮往,是尋求美的途徑。詩詞之道,可歌之,輔以茶、酒,可與三五好友擊節而舞。“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偶作痴狂人,不理塵俗事。酒醒黃公壚,翩然一俗仕。

附庸風雅填一闕《如夢令》,純屬依葫蘆畫瓢,平仄和韻腳都是強湊,貽笑大方了:

碧空薄雲若洗,紅日欲吐還留。初秋獨晨練,汗水揮灑如故。愜意,愜意,且莫辜負佳期。

讀《納蘭詞》有感 篇4

喜獲文友水之湄《傾我一生一世念》出版發行消息,便急不可耐地盼望快遞送書的電話。

認識水之湄是在江山文學,她在江山註冊名拉薩的天空,那時我在江山墨香社團擔任副總編兼散文主編,有幸編輯她的佳作《賞析納蘭詞?人生若只如初見》,從此認識了這位才女併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博學所折服。當即寫下編者按語:“初見是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也是最痛苦的回憶。《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這首著名的詞流傳了三百多年。感動着無數失戀的男女,各種解讀版本我就讀過十幾篇,然而,拉薩這篇解析文章卻另闢蹊徑,用獨到的視覺,詳實的史料,紮實的古文功底,為讀者奉獻出一篇富有哲理的賞析文章。作者以納蘭和表妹的戀情為引線,逐句分析納蘭創作時的心情,合情合理,解析透徹。文中插入晏幾道《臨江仙》、席慕容《初相遇》、白居易《長恨歌》唐明皇《雨霖鈴》和劉若英《後來》,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襯托納蘭這首詞,幫助讀者理解這首詞,可謂獨具匠心。文章的另一看點是富含哲理,一掃怨婦的哀歎。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本文的精髓所在。”並鄭重的敲上責任編輯 大風歌幾個字。今天收到水之湄寄來的書,果然此篇收錄其中。三讀之後仍餘音繞樑,拍案叫絕。

為彌補編按之不足,忍不住提筆再寫些感想,雖不是錦上添花,但願不是畫蛇添足。

作者在前言中如是説:一直想尋一剪閒暇時光和納蘭深情對坐,儘管我們之間隔着三百年的光陰,他在時光的那頭,我在時光的這頭,但他的每一闕詞都在我的內心掀起了波瀾。也許,納蘭欲向我傾訴什麼。是的,它有太多太多的心語要表達,他需要知音來解讀,因此,我不能錯過納蘭,不能辜負納蘭,因為荼蘼花開轉身就會謝盡。

作者理解納蘭,愛納蘭。時空雖然過去三百年,三百年的光陰沒能隔斷心靈的.相通。且看開篇寥寥幾句: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多少人為之感慨萬千。短短七個字,飽含了多少初見的美好回憶,又飽含了多少人世的滄桑辛酸?這七個字雖平淡如常,卻是情感最濃厚所在。一個人,只要一份情感在心中足夠重,無論今後遭遇多麼複雜的境遇,總是忘不了初見的情景,尤其是初相遇時剎那間的驚鴻一瞥,刻骨難忘。寫得多麼深刻,一下就抓住了讀者。愛情題材是古今佳作的寵兒。飲食男女,都免不了受此圍城之困。尋尋覓覓,恨鎖重樓,那所有的情局是解不完的,而憂傷愁緒也就無計可消除了。當然納蘭也在其中,作者也在其中。只因情太稠,稠成了丁香結的模樣。

初見是美好的,因為美好所以難忘,納蘭沒有描繪初見的細節,也無後人深究納蘭戀人的模樣,然而,水之湄尋尋覓覓上下千年,從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説相思。”到席慕容《初相遇》“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對我微笑。”一位微笑多情的少女形象便展現給讀者。身穿兩重心字羅衣,素手輕撥琵琶,一臉嬌羞,一臉微笑,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到我們面前,這是納蘭的戀人,也是水之湄的戀人。作者不動聲色一下就巧妙地把我們帶進一幅仕女畫中,帶進中華詩詞的長河裏。

水之湄説:“走近納蘭才知道,這位千古傷心詞人是用他泣血的心作詞,我的解讀並不能及他深情的萬分之一。”在時間的廣宇之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只有愛情的頌歌。只有詩歌的傳承和千年中華文化的延續。這是人類的另一種崇高的存在方式。愛之深,怨亦深。納蘭“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是納蘭的怨聲或是戀人的怨聲。紫禁城的森嚴壁壘,隔斷了納蘭和表妹,但彼此之間的深厚情感,就算生死也難以割斷。縱然他們之間隔着森嚴的皇權,但他們之間的情,生死不渝。納蘭有怨聲,水之湄沒有怨聲。初見的回憶只有愛,只有心底的痛。沒有怨,更沒有恨。羽化成蝶,合奏神曲。世事莫若浮萍,愛情本是一見喜的衝動,相愛容易牽手難,執手白頭更是古難全。月有陰晴之缺,人有離散之恨。日復一日,朝暮相守,未必相濡以沫。作者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引導讀者理解這首詞,建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這乃是文章的精髓所在。

“或許,因為我於納蘭性情相近,所以我以為,只有真切的走近納蘭,愛納蘭一回,人生才沒有遺憾。”這是水之湄的心聲。所以文章直陳心境,沒有矯情的掩藏,如穿石一般送達讀者心肺。讓我們看到了作者文筆高雅,引經據典,賞析嚴謹,遣詞造句精煉曠達,構思巧妙如移山平湖。精緻而具有厚度,體現了一種思考後的崇高理念。

水之湄是納蘭的知音。她為納蘭愛過、哭過、憐惜過、傷痛過,但她並不後悔,因為她在納蘭清澈的小令長調裏蓄着最純真的情。在執着的創作之中,她以仰望、崇敬的心態走在納蘭的詩詞中,將生命定位在古詩詞的最高點,讓我們嗅到古詩詞的芳香,看到五千年文明的另一種綻放。她滿懷期待,希望將這份情感能傳達給讀者。

整篇作品可貴之處是水之湄解析納蘭愛情悲劇的同時,將人生信念放在具有脈動的歷史長河之中,體現出它闊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從而譜寫了一曲無怨無悔的愛情頌歌和暫新的愛情觀念。賞析納蘭愛情悲劇終結的同時,卻又能審視自我,觀照內心的意識,無疑是對納蘭的最高敬意和對中華古詩詞的最高敬意。愛是人間永恆的話題,也是人間最美麗的相逢。真正的愛情常駐在真正懂得愛情的人心裏,無論他們是否白頭到老,也無論他們是晏幾道、唐明皇、納蘭、還是席慕容。

更值一提的是散文結尾處妙筆生花,空靈急轉,使文章回味悠長,有了更深的意境。“也許,許多年後,我們每當有感歎,就會想起當年的星光。就像三百多年前納蘭容若一樣,在月下吟哦——人生若只如初見!”猶如一聲長歎,又是一聲長嘯,把三百年後的感歎之聲放入浩渺的星空遊蕩迴響。

水之湄是很勤奮達觀的人,是文字一直照耀着她前行。工作之餘,不斷耕耘,已出版散文集《風吹不散眉彎》,“走進古詩詞”系列《宋詞裏的悲歡離合》、《秦時明月到明清風雨》、《詩經裏的那些故事》和這本《傾我一生一世念?納蘭容若的情與詞》。水之湄,你沒有辜負納蘭,沒有辜負那些鼓勵你期待你的人。每個人都會漸漸老去,只有文字長存。願水之湄在古詩詞長河裏走的更遠,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古詩詞賞析作品,在傳承中華文明的長河邊點燃一座燈塔,指引着熱愛古詩詞的後來人前行。

讀《納蘭詞》有感 篇5

清晨,微微感覺到空氣中流動的涼意,起身推窗,窗前書桌上一本書吸引了我,隨手翻開,唸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寫得真好,我望了一眼作者——納蘭性德,字容若,清朝第一詞人。不知為何,瞬間被這個有靈魂的名字震撼:搬凳、坐下;清晨的風,午後的雨,深夜的燈;一頁、兩頁、三頁……貳百四十三頁。

讀完此書,心疼納蘭。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部分主要記載了納蘭容若短暫而芳華的人生,後部分精選了他的經典詞作百餘首。雖然有些詞作我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好在書中附有註釋,將作品的主題思想,創作背景以及藴含的意境全面展示出來。

讀到“秋雨,秋雨,一半西風吹去”,我彷彿看到那個擁有着絕世才華的詞人踏在鋪滿落葉的歸路上,有點憂鬱,我真想穿越過去告訴他: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有秋日勝春朝。你是大學士納蘭明珠的長子,天生富貴,仕途亨通,名滿天下,為何獨念西風獨自涼?

“才聽夜雨,便覺秋如許”。這是對好友顧貞觀深切的懷念。二人因才情惺惺相惜,短暫的相處,納蘭是快樂的。然而,因納蘭文武雙全,晉升一等侍衞需隨同康熙外出,不得不與友人分別。官場職位怎敵知心人三杯兩盞?我揉揉眼睛,眼前彷彿就立着一個有高潔品行,散發着純真心性的清初才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骨子裏是個文人,從事的卻是武將的行當。雖然他想過着“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美好生活,但為了讓才華不負國家,毅然隨皇帝出了山海關,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裏點起了燈……

讀納蘭的詞,每一句都動人心魄,每一首都感人肺腑,的的確確驚豔到了我,不禁為自己的才疏學淺而臉紅心跳。同時,我又是幸運的,因為遇到了這麼多婉麗雋秀、明淨清婉的.文字,我的眉目一下子飛揚起來,我的心神一下子飄逸起來,我的文字似乎也變得有了靈魂,情難自禁,讓我也抒發一下滿懷的心事吧:

讀遍納蘭,最難釋懷。古韻藏琴心,劍膽猶快。歷盡一生柔情意,拼付傲骨歸寒。問清風才子多情客,容若當自來。

關於納蘭容若詞之真切,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有評:“北宋以來,一人而已!”一念秋風起,一念相思長。在最美的秋天,邂逅最美的《納蘭詞》,真好!

讀《納蘭詞》有感 篇6

初識納蘭的詞應該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當時就覺得詩句好美。但,那時並不知詩句是納蘭先生所寫。今天有幸讀到納蘭先生的《納蘭詞》,才發現透過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時空去感受他心情的圓缺與他生活的喜憂。

納蘭性德在他短短的31年當中,嚐盡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不論是喪妻之痛還是追愛之苦,相守之難他都有切身的感受,而他所有的感受都體現在他的詩詞裏,也就是所謂的“納蘭詞”。他的詞以“真”來感動世人,在清朝以至整個中國詞壇都享有很高的榮譽。他出身於貴族家庭,常侍在君王左右。可是,他嚮往的卻是平淡的生活,與自己所愛的女子一起終老。但,他的“早戀”終止於他的表妹入宮;他的愛戀結束於妻子盧氏難產而亡;他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斷送在父親阻撓、互相追尋的途中,讓他遺憾辭世,他的一生註定是榮華富貴,繁華著錦,但納蘭性德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每每讀到這首詞我都會有些心酸,納蘭雖然有着令人羨慕的身份、地位、才華,但他卻有很多別人不瞭解的哀傷。納蘭是一個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後他無法從過往的美好畫面中走出來,因此鬱鬱寡歡,最後英年早逝。可是他留給我們的卻是最美的詩篇!雖然有時我也會感慨為何納蘭他要活在從前的記憶裏而無法自拔。但當我看到這首詞“銀牀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採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迴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時,我深深感慨,“十年蹤跡十年心。”當我們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愛情時,已是物是人非,總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卻只能暗自輕歎。

看了這部詩集,納蘭的形象總是縈繞在我心中無法散去。世事,有時看起來殘酷,翻轉過來想,也是一種慈悲。在愛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後回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後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於——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很多時候也是越熟悉就越讓人傷悲,就像陸游與唐婉,他們再次在沈園相會時。那是何等的苦澀,納蘭也是如此。當他深愛的人離他而去時,當他再次站在那時他們曾有過很多回憶的地方時,他的心比誰都痛。但沒有誰可以去解讀他,納蘭變做了惆悵客。

那些賴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經覺得是那麼的`無足輕重。可是當它改變了軌跡之後,就只能是一句“當時知道是尋常”,那是一句絕響的歎息。

從沒有像現在一樣,對悠閒恬靜的田園生活有無盡的嚮往與渴望。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遙看日影銜山。落日也知道回家,那麼人呢?也許作為凡人,我們總有太多的感傷,總是喜歡凡事都去探個究竟。

為什麼總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尋常的好?年輕人不出去經歷一番,又怎麼能甘心平淡終老?人心的貪婪,或者説追求,如同空闊的海,無法滿足。當愛消逝如飛雪時,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

有很多的事兒,我們無人可問,也無人可答。每個答案都不會完全一樣。類似愛情這種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有人説,納蘭之所以無法走出哀傷,是因為他不懂得傾訴,可是納蘭的傾訴又有誰能懂?或許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納蘭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給納蘭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縱使時光荏苒,但納蘭的詞卻依然在亙古的時空閃耀着光環。那種境界我們無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長歎!

納蘭的詞是唯美的,縱使他的筆下總是夾雜幾許傷感,但無可否認納蘭的才能。從納蘭的詩詞裏,我不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納蘭透過文字帶給我們的思考,中國曆代文人追求對物質理性的認識,把它與人生觀、世界觀等哲學概念聯繫起來,指導生活、事業、並把它藝術化。在哲學的理性與藝術熱情的交匯點上有所昇華。納蘭也不例外,他以詩詞的形式,以傑出的藝術互為觀照着他的哲學理念。

納蘭的一生是可悲可歎的。儘管短暫,卻深沉地令人刻骨銘心。宛如其詞作一般,想要步步靠近,卻總是不忍伸手揭去面紗。以致顧樑汾悲悼:“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百不一副;所欲遂之願,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四個“百不一”寫盡了納蘭一生的可悲可歎。然而納蘭最大的人格魅力也正在於此。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虛偽的掩飾,他身居貴胄卻早已從心靈上脱去了那件厚重的黃金甲,世俗羈絆着他的肉體卻永遠侵蝕不了他的靈魂。它由心而發,化作納蘭手中的毛筆,化作毛筆上飽蘸的濃墨,於紙箋上一觸傾瀉。

他可悲但他完美。他不但是清朝第一個大詞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帶刀侍衞;他出身貴族,父親權傾朝野,家中賓客如雲;他氣質高貴,清俊不凡,才思獨特譽滿京華;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眾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滿座,以詩會友,肝膽相照危難相扶;他得娶嬌妻,琴瑟合歡,人生得意閨閣繾綣。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長,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於三十歲而終。試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像他這樣呢?在社會這個大染缸裏,很多人都是由最開始的誠實、正直、清廉變成了後來的虛偽、墮落、貪婪、沒有原則性了。很多時候我在想,我們真應該像這些古人們學習、學習了,學習他們的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正能量。

納蘭還有很多很美的詩篇,只是這幾首最讓我難忘。有的人把心情掛在嘴上,納蘭的心情在筆下。我始終相信,文字有着無窮的魅力。納蘭,你將永遠閃耀在空中,雖然回憶會變得暗淡,但經典卻將永恆。這便是納蘭容若,永遠經典的納蘭詞!

讀《納蘭詞》有感 篇7

向來痴,從此醉

不知何時,喜歡上了納蘭的詞。

短短三十一載的歲月,於是,生命在納蘭這裏如此之輕,又如此之重。

反覆誦讀,詞海中的我,向來痴,從此醉。

納蘭曾自嘲:“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裏憶平生。”寥寥幾句,一種孤寂便籠罩了心頭。納蘭一生都不曾迷戀官場,出身豪門卻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慼慼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一生的三段難以割捨的感情,更是使納蘭牽腸掛肚,詞情哀怨悽婉,屈曲纏綿。他曾留下千古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是的,納蘭詞雖然流傳天下,若容的詞名雖然遍及天下,可是人們在爭相誦讀飲水詞詩,納蘭容若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心事究竟又有幾人懂得?若容這位貴公子,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寫入詞中的點點斑駁心情和刻骨銘心的愁苦,誰人又能真的懂得?

漸漸地,讀得痴了、醉了。

又見“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透過這清澈的小令長調,彷彿能看都那個擁有着絕世才華、出眾容貌、高潔品行的'人站在那裏,散發着一股遺世獨立、浪漫悽苦的氣息,華美至極、多情至極,孤獨至極。一個才華橫溢、欲報效國家而不能如願,一個因愛而陷入愛的漩渦中掙扎的多情男子,卻已被塵封在紅塵中。

讀罷不能,只是向來痴,從此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