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原則》讀後感(通用2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8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原則》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原則》讀後感(通用24篇)

《原則》讀後感 篇1

跟風讀完了這本今年1月出版的暢銷書。我之前很少看經管或投資類的書,所以對這類暢銷書不是很感冒。但是這本書實在名氣太大,各種讚美之詞,所以忍不住就買來看了。還好這本98元的書物超所值。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個人經歷。第二部分是他分享的生活原則。第三部分是工作原則。我也就按照這個順序説説自己的感想。

一、個人經歷

先説説作者。我之前從來沒有關注過投資這個領域,所以達利歐這個大咖還有橋水基金這個名字自己是第一次聽説。看完這本書,對於他的經歷最感興趣的是他對中國的極大興趣。他對中國非常有好感,他曾經讓他的11歲兒子寄宿在北京的朋友家,獨自在北京生活了一年。還有就是他對岐山書記不吝讚美之詞。而且聽説他現在每半年就來中國一次。他自己甚至開玩笑説上輩子可能是中國人。其次感興趣的是橋水這個公司。從這本書看看來,橋水公司對於外界來説是一個有點神祕的公司,甚至是有點邪教感覺的公司。這可能是因為橋水奉行的企業文化和一般西方企業奉行的自由和個性化的企業文化是相悖的。從本書的名字也可以看出來,達利歐以及他所建立的橋水基金是非常注重規則,相比起個性化,更注重所有人對於原則的絕對服從。他和橋水基金對原則的堅守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而是要記下來,甚至要用計算機把這些原則固化下來,而這些計算機固化下來的模型就是個人或者公司決策的依據。這種對於原則的絕對堅守造就了達利歐和橋水的成功。而他也在這本書裏把他運用的原則公開分享出來。

二、生活原則

這部分我覺得是本書的最最精華的內容。就像我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優秀的人都有些共性的品質,在這部分裏,我認為達利歐就把這些優秀的品質總結出來,枚舉出來。如果我們能夠在這些原則中選取出適合我們的,再按照他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原則,一定會帶來成長,讓我們在朝向成功的路上更加順暢。生活原則最重要的前提是獨立思考三個問題:你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如何實現你的目標?第一個問題是探究內在的過程,答案是你的夢想;第二個問題是探究外在的過程,答案是現實;第三個問題是探究方法的過程,答案是你的決心。所以夢想+現實+決心=成功。仔細想想,很多人沒有成功是輸在了現實和決心,所以這個世界多的是空想家。現實是自己的能力和擁有的資源,真正理解現實最重要的一個標誌是認識到有些事是永遠做不到的。不要過於被自己的夢想感動,而要真正認識到個人的侷限以及對於失敗的承認。決心,這裏更多的是指一套方法,並按照這個方法執行下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保有開放的頭腦,決心不是説固守自己的想法一意孤行,而是説擁有開放頭腦,知道什麼時候採用別人的決策。因為真正要堅定的目標是做出最優決策而不是你個人的決策。

三、工作原則

簡單來説橋水基金的三大工作原則就是極度求真,極度透明,創意擇優。相對於生活原則的普適性,工作原則在中國公司中還是要有所取捨的。我當然喜歡這樣的企業文化,可以在一個公開,透明,公開辯論,可信度評分的環境中工作。但是我覺得以現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的現實,很難應用這些工作原則。首先國企不適合。國企的組織架構,企業文化就不能提供一個這樣的環境,而且在人員素質和信息化能力方面還不具備這樣的專業能力。小公司可能也不適合,畢竟這樣大規模原則應用對於一個快速反應的中小企業反而是一種負擔。那像那些獨角獸公司呢?可能是最適合移植這種文化的。但是我一直對於中國人本身文化裏面的隱晦有一種擔憂,即便是最年輕的新新人類是否能夠容忍這種極度透明。因為要求他人求真和透明的同時也要把自己全部求真和透明。就像對所有的會議錄音,單説這一原則,就不是所有人能接受的。不過,不論是哪種企業類型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借鑑這些規則,適度地制定自己的原則。

四、總結

這本《原則》確實是一本非常好的書,閲讀起來也很過癮。裏面有許多幹貨,值得多看幾遍。這本書適合各類人羣閲讀,可以作為成長類書籍,也可以作為日常心理學書籍,還可以當作管理聖經,人力資源經理在招聘和績效管理的參考。裏面提到的可信度評分方法相對於績效評價或許更有價值。

《原則》讀後感 篇2

當初在看到《原則》這本書的時候,我原以為這又是一本由成功人士所寫的、有着固定套路的勵志暢銷書。不過在我深入閲讀以後發現,這本書其實和同類的書籍有着很大的不同。

該書的作者達利歐是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但是誰也都不曾想到,在達利歐初入股票市場的時候,由於他那自大和自負的性格,加上他的錯誤決定,曾使自己的公司差點面臨破產,並且不得不像父親借錢來維持生計。在那次教訓之後,作者學會了謙卑,並決定去制定一些列的系統和原則。而他之後也將他公司的原則和祕密一一向世人公開,希望可以幫助所有人努力,不斷進步,實現生命的最大價值。

《原則》的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段,第一段是寫達利歐成立橋水基金到現在的故事,後面兩段講的則分別是“作者的生活的原則”和“橋水的工作的原則”。作者將自己的成功歸結於他將這些不管是自己的或者是他人的經驗知識總結起來,讓自己即使在無知的情況下,也可以知道該怎麼做。作者相信,只有通過將個人原則逐條記錄下來,然後準確的執行它,人才能跳脱一切的矛盾、不理性和脆弱。以下我想分享我有感而發的想法。

一、有明確的目標。有的人在追求一萬多元的名牌手袋或希望駕駛一輛名貴的車,但其實這樣很少會有快樂的感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千萬不要把成功的標籤誤認為是成功本身。我們一定要確立追求的方向是什麼。還有,如果你把目標設定為能力範圍內可以實現的事,那麼你的自我要求就太低了。記住,偉大的期望創造偉大的能力。

二、找到問題。把那些令你感到很痛苦的問題視為能令你進步的機會。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這麼做,因為那些問題會暴露他們的缺點。他們通常會避而不談,或是很抗拒。但對於我來説我知道自己必須這麼做。從我進入大學以來,我非常正視我的拖延習慣問題,縱使早期有很多的想法,我卻不會採取任何的行動。而現在,只要我想做的,我都會及時踐行,為自己未來留下生命足跡。

三、保持頭腦開放。有沒有遇到過當與人討論時,對方是有多堅持他的想法是正確的,而你的想法是錯誤的。一個頭腦、思想封閉的人,他們有太多先入之主,結果是他們不斷地只看自己喜歡的事物,不斷地在自己的盲點上撞牆。所以我常常跟人們説多元地閲讀的重要性。訓練自己分析不同的觀點和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讓你的自我意識或思維盲點阻礙你向前。我確實也有過與人發生爭執時,自己也變得情緒化,而對方認為我不成熟、沒本錢與他爭辯。這其實是毫無意義的。大多數人認為分歧是不好的事,但我認為這是學習的機會。每次在分歧中能學到東西、並在其中願意改變自己想法的人,會收穫很多。而那些仍堅持自己的想法、頑固地拒絕學習和改變的人,他們又會有多大的價值產生呢?

我媽媽曾經跟我講過,真正關心你的人,會指出你的缺點,而那些默不作聲、與你好好看看的人,你需要小心。確幸小時候就已經將這番話放在心上。我很珍惜遇上每一個指出我的不足、與我審視問題、給予我回應的朋友。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有聯想到電影《英雄本色》裏面,由周潤發飾演的Mark所説的那句經典對白:“我有自己的原則,我不想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而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亦在思考自己的原則。之前所一直堅持的原則,或許被時間或社會慢慢磨減了。當能重拾自己的原則,並一步步地去實踐,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加順利。

所以,雖然改變的過程很痛苦很困難,也可能人生一場,終是夸父追日般的永難出頭。但是為了身邊我們愛的和愛我們的人,都要更像着陽光,努力變成更好的自己。

《原則》讀後感 篇3

這本書的作者叫雷·達里奧(Ray Dalio),他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根據福布斯的統計,他也是全球最富有的100位富豪之一。他創立了一支叫做“橋水(Bridgewater)”的對衝基金:這支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了1600億美元,換算過來差不多有一萬億人民幣,是全世界最大的對衝基金。達里奧本人被稱之為“對衝基金教父”,媒體甚至管他叫“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全書被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他個人奮鬥史的介紹,第二部分是他總結出來的人生原則,第三部分是他總結的工作原則。後兩部分的人生原則和工作原則,大大小小的原則加起來有幾百條,主要以清單體的形式呈現,每條原則配上簡短的文字説明。

“我的歷程”敍事結構整體參考約瑟夫·坎貝爾的神話學鉅作《千面英雄》中英雄旅程的幾個主要階段。

啟程:12歲買了自己的第一隻股票—東北航空,大賺一筆,誤打誤撞進入資本市場

啟蒙:畢業於哈佛商學院,進入大宗商品交易領域,逐漸積累經濟和社會資本

考驗:對自己過於自信,在看衰宏觀經濟的情況下,投入所有的資本,最後公司倒閉,個人的財務狀況也出現嚴重危機。但他挺了過來,吸取教訓,重新開始,一步步逐漸將橋水打造成全球巔峯的對衝基金公司。

歸來:回報社會,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去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和羣體,包括通過“原則”這本書把一生的智慧傳承下來其中的考驗階段是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只有經歷過絕望,重新認識自己,才能真正的走向偉大,成為英雄。就像Steve Jobs在回顧1985年其被蘋果解僱的經歷時説:“那是一劑苦藥,但我猜患者需要它。有時生活會給你當頭一棒。不要失去信念。我確信推動我不斷向前的唯一動力,是我喜歡我做的事。”生活原則這裏談談書中總結的生活原則,也是跟我們自身的成長比較相關,有思想上共鳴的。

生活原則共分成五個部分,逐步展開。

擁抱現實,應對現實:明確自己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研究事物發展的規律。用五步流程實現你的人生願望,分別是:明確目標;找出問題,並且不容忍問題;診斷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規劃方案;堅定地從頭到尾執行方案。這套框架可操作性高,對於分解目標很有幫助。

做到頭腦極度開放:在上面的五步流程裏,我們需要其他人的幫助來發現自身的盲點,這時候就需要做到投保極度開放,對各種不同的意見持開放態度。這裏列舉了一些做到頭腦極度開放的思考和建議。

理解人與人大不相同:認識自己和他人的特性,通過相互合作,讓合適的人各司其職以支持你的目標,是成功的關鍵。

學習如何有效決策:最終的決策還是得靠自己,這裏列舉了一些有效決策的方法論,包括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勢,高效的綜合考慮各個層次等等。工作原則工作原則更多的關注與如何管理企業,實現企業最優效率的運轉。個人感受並不深刻,這裏不再展開。

痛苦+反思=進步這些原則是怎麼來的,我們怎麼去提煉適合自己的原則?這一切原則背後的核心觀念主要是:痛苦+反思=進步。正像卡爾榮格所説:“人需要困難,這對健康來説是必需的”。把每一次痛苦和跌倒都當做學習的機會,不要逃避困難,要主動去迎接困難,從痛苦和失敗中學習,總結失敗的原因並提煉成原則,作為下次碰到類似問題的指導思想。只有通過這樣一次次的迭代學習,不斷進化,才能實現快速的進步和個人能力的提升。而且像長跑者忍耐痛苦去體驗“跑步者的愉悦感”一樣,通過這樣的持續鍛鍊,你會逐漸養成習慣,不再畏懼犯錯,而是享受從犯錯中學習的愉悦、如何踐行原則這本書更多的一種內功心法性質的存在,並不是對每一個都適用。畢竟作為曾經創建並管理世界上最大規模對衝基金的CEO,對於人生,對於世界,有着超越大多數普通人的深刻認識。因此,很多瑞認為重要的原則,我們能夠領悟的並不多,更談不上合理的運用。更多的是啟發的作用,抓住其中的核心觀念:1、生命就是持續進化,2、痛苦+反思=進步。

從自己的經驗,失敗和痛苦中總結出適用自己的原則,不斷總結和進化。換個角度去理解,我認為大腦是可以被改變的,或者説思維方式以及處理事情的能力是可以進化的。這點在心理學和神經科學領域都有非常多重要的發現,比如像Carol Dweck的著作Mindset中提到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很多時候我們學習了一條教訓,創建了一條神經迴路,但是不久就遺忘了;通過原則的方式,不斷的重複和強化這個神經迴路,從而把這種思維方式固化成習慣,實現頭腦的進化。這才是原則的真正意義。

《原則》讀後感 篇4

歷時兩個月,這次終於一口氣讀完了剩下的部分。

橋水公司的做法一直是被媒體議論紛紛的,甚至被多數媒體認為是:反人性化管理的。因為,達里奧提倡的“極度開放,極度透明”的公司文化,使得員工之間似乎沒有了隱私,並且無法適應這種文化的員工會迅速被清除出公司。

但是達里奧看到的是另一個方面:他看見極度透明的時候,人人都可以迅速知道自己隊友在幹什麼,自己隊友的能力範圍,從而迅速地提高效率。

所以,達里奧被認為是個異類。

他把公司和員工都全部都客觀地、冷血地量化了,全部認為是機器。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來讓橋水公司運轉。

但是就達里奧個人而言,不可否認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人。準確預測了2008年金融危機,準確預測2010年歐債危機。他用計算機來為他記載下各種他想到的、需要的原則,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

可以説,如果一個人能夠將自己一生的軌跡標準化,也可算是一種奇蹟了。

《原則》讀後感 篇5

本月有幸樂讀中獎,書名是《原則》,聽書名以為是一本講枯燥的理論型知識,但收到書之後從包裝上課很高大上,便迫不及待的打開書看了起來,本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金融投資機構橋水的創始人瑞·達利歐,本書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達利歐的個人經歷簡介,作者認為通過敍述他的真實故事,可以便於讀者判斷書中的原則多大程度上適於讀者自己和所處的環境。作者回顧了自己的思想的形成,將自己受益匪淺的所知所感、痛苦和掙扎的糾結都一一陳述,拾起珍珠串成項鍊,最終構建出了這些讓人信服的原則。

第二部分是作者的生活原則。其實達利歐的初衷是寫一本工作原則的書,但在寫書的過程中發現他在橋水實行的工作原則背後的基礎是他的生活原則,兩者是無法分開的。所以在最終的這本書中,生活原則部分是整本書的“真正的核心,因為他將説明為何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將這些原則應用於任何事情”。

第三部分是橋水的工作原則,其實這些工作原則只是生活的原則在集體中的自然推倒。它們遵循生活原則的基礎,描述的是認同這些生活原則的人如何在集體中達成1+1>2的效果。

對我印象最深的三句話是:你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面對事實如何實現自己的願望?這就是我們做事的原則。現在出版的這整本《原則》實際上是作者計劃中的上半卷,隨後會有經濟原則和投資原則組成下半卷。

不論是書的內容,還是字裏行間透露出的這位傳奇人物的坦誠、通達帶來的感染力,都值得一讀。我更期待讀他的下一部。

《原則》讀後感 篇6

從好的方面來看,説明了現在願意讀書的年輕人在增多,閲讀量也在增加,所以太過淺顯的文字,已經敷衍不了這些新新讀者了,而這本高不成低不就的剛好就滿足了這個層次。

而從不好的方面來看,還是因為太浮躁了。大量年輕人還是太想快速成功,太想找捷徑了。而成功的作者,以及成功者總結的一條條“原則”,剛好就是他們最好的“雞湯”了

過一種有原則的生活對我有什麼好處?

1、安全感基於原則,不會隨環境而變化。保持好的體能精力

體能不僅是生命力的核心,還影響着我們的情緒、專注、思考以及投入工作的能力。

2、有內心羅盤的指引,能看清自己的`目標和實現方法。建立積極的愉悦的情感,正面的情感能夠讓我自信、自控、喜悦、挑戰、耐心、開放和信任

3、做判斷既考慮了長期後果,又照顧到各方面的平衡,擁有平和自信,定期做嚴肅思考

4、積極主動,我是創造者,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們人類不是巴普洛夫的狗,我們有能力不根據外界給我們的刺激做出反應,而是根據我們的心靈。

5、以終為始,一定要盯緊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讓生活充滿意義。

頭腦中要時刻牢記:每天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當務之急是什麼。

6、要事第一,要專注於要務,就得排除次要事物的牽絆,不卑不亢地拒絕別人。分辨輕重緩急,做好個人管理。

《原則》讀後感 篇7

僅從本書論,作者可説是一個激進的達爾文主義者——自然會走向整體的最優化,而不是個人的最優化不進化,就死亡生活根本不關心你喜歡什麼……然而,其開宗明義之擁抱現實,應對現實確是生活之真諦。生活並非為取悦個體而存在,個體卻必須在痛苦中反思、前進;現實可能並不如你想象中的温柔,但如果你不能直面承擔、並正確決策、行動,那這本不温柔的現實,可能會對你更加殘酷!

當然,作者對五項抉擇、創意擇優等決策、管理方法也有其可取之處,但憑心而論,這些方法對管理者、員工之最根本要求——極度開放、極度透明,在當前之中國絕難做到!故作者本人最為看重之第二部分,我們中國讀者卻多無具體感受了。

最後,借作者原話——與失敗比起來,我對乏味和平庸的恐懼要大的多——與君共勉。

《原則》讀後感 篇8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幸福最重要的因素。親情關係、同事關係、朋友關係,什麼樣的關係是良好的?ray dalio認為有意義的人際關係是指開放誠懇的關係,人們彼此坦誠相待。反過來説,如果戴着一張虛偽的面具,別有用心的跟人相處,那麼不能稱得上是有意義的人際關係。ray dalio的觀點給我帶來的啟發是,不論跟誰相處,都應該保持開放誠懇。

我們人生似乎面臨一個“要麼全得,要麼全失”的選擇,在投資這件事情上,要麼冒很大風險追求高回報,要麼降低自己的風險,滿足於取得較低的回報,這時候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選擇,通過這種方式,你將摸索出如何盡最大可能讓二者兼得。儘管這個過程很艱難,但你需要不斷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滿足於最初對你顯而易見的選擇。在個人職業生涯上,一種想法是安於現狀,日復一日打工,另一種想法是自己創業做,兩條路看起來只能是選擇其中一個。很顯然,現狀並不令人滿意,按照dalio的觀點,我應該繼續尋找出路,相信終有一天會找到。直接辭職顯然把自己搞得壓力太大,現階段應該是多做一些小嚐試,看看自己是不是這塊料,尋找工作中的“聖盃”。

ray dalio的投資方法論看上去很靠譜,確定投資原則,利用歷史數據測試,實際運用過程中出現了錯誤,不斷完善決策體系。利用計算機和程序跟蹤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全球經濟,根據最新進展做出最有可能有利於自己的調整。這不就是現在很熱門的大數據分析嗎?利用大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出當事件A發生時,有多大的可能性事件B也會發生。這個方法是科學合理的,就得朝着這個方向走。不斷去磨練自己的決策原則。

《原則》讀後感 篇9

聽完了小強老師的對《原則》的第一次分享解讀,題目叫作《做一個超級現實的人》。

理解現實,接受現實,處理現實問題,既是務實的,也是美妙的。一個超級現實的人將幫助你明智地選擇自己的夢想並實現它。

可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超級現實的人呢?

總結下來有三個方法,分別是設定膽大的目標、反直覺和痛苦+反思=進步。

首先是設定膽大的目標,將這個遠大目標指引自己。我們之所以沒有成功,其實是我們經歷的失敗不夠大,有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挫折。

每一次失敗以後,通過覆盤與總結,我們可以獲得深刻的原則。

人生過得很平淡,沒有起伏與波瀾,那麼未來也就只是很平靜的活着。

因為有遠大的目標,它會推動着我去做更多的事情,讓它能夠不斷地進步和提升,突破自己的舒適區,讓自己走得更遠。

其次是反直覺。

超級厲害的人一定是反直覺的人。他們會想着結果背後的結果。

比如説自己跑步運動,有些人就不想運動了,覺得特別地累,就放棄了。但是少部分人則會想到放棄運動以後,減肥目標就達不到了,減肥計劃完不成了,身體也會變得不好,所以就會去運動了。

直覺本身就是很可怕的,遇到自己錯誤的事情,我們會下意識地給自己找藉口來證明自己,固執地認為自己是對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應該。

而超級現實的人非常地反過來的,有可能他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最後就是痛苦+反思=進步,這句話非常地經典。

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失敗和挫折,但是每個人感受的深度卻不一樣,甚至有的人就像是橡皮人一樣,感受不到痛苦和熱情,沒有一點起伏,生活也是挺無趣的,過一天算一天吧。

痛苦是我們改變的原動力,而反思也是我們前進的路徑,所以能夠感受到真正的痛苦很重要。

大多數人在痛苦時不願反思,而一旦痛苦消失他們的注意力就會轉移,所以他們難以通過反思得到教益。

平常生活中,我們需要學會感受到痛苦,接受自身的弱點並積極改變,不斷地進化,這樣才不容易被這個時代所淘汰。

保持超級現實的大腦,在時代中不斷地進化,避免被社會淘汰。

《原則》讀後感 篇10

《原則》這本書在年初很火,一直打算看一下,最近終於將本書提上了閲讀日程。説實話,看完後並沒有醍醐灌頂的感覺,有收穫但與之前的期待是不符的,原因應該是目前的我還沒有親身的實踐體驗,而且也不會立馬去用到書中的原則。

這是一本手冊,作者瑞?達利歐作為全球知名對衝基金的創始人,將一生中生活和工作中的原則進行了記錄和總結,橋水公司以這些原則為基石,參考、學習、執行和監督。作者在人生的晚年階段將這些原則公開,希望能給世界帶來幫助。

隨思

這本我讀起來還是有點無聊乏味的,就像在讀一大堆的公式定理,這很大一個原因是不太適合現階段的我。因此不能一味追那些經典好評的書籍,適合現在的自己的書就是好書,能有收穫的書就是好書。

作者如此強調原則,與作者的「把做事和投資決策的方法轉化成計算機算法」強烈信念有密不可分的聯繫。極度透明和極度公開也是希望增強公司成員的確定性,減少不確定因素,畢竟是做對衝基金,一點差錯就可能導致傾家蕩產。相比當下重視相關性而忽視因果關係的機器智能,作者偏愛強調強因果關係的專家系統,這也是其經歷和行業所決定的。

結合自己的情況,説一些自己的感觸。

當你開始建立自己的原則,並在人生歷程中不斷調整、加固,慢慢你就會塑造出你自己,你自己和他人都能更好地認識你,幫助你更好的做出決策。

以前面對質疑和批評,總會本能地抗拒和拒絕,希望以後以更開放和謙遜的態度去對待,不要過分在意所謂的面子和自我虛榮。

建立一種坦誠的文化,出問題時及時找到錯誤去修補,並找出如何避免再次重犯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去隱藏問題。

《原則》讀後感 篇11

幾天的時間,讀完了達利歐《原則》一書,作為橋水基金的掌門人,達利歐和其他多數金融從業者並不相同,沒有加入某一大型金融機構一路升職加薪成為機構掌門人,而是開創了歷史上最大的對衝基金堪稱傳奇。

一、追求真實

《原則》一書中,達利歐介紹了人生歷程、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縱觀全書,經常能夠看到擁抱現實、極度求真、發現問題、探究根源等詞語。不論是對生活還是對工作,擁有一個認真求實的態度顯然是相當重要的,知其然方能知其所以然。

二、理性

求真,擁抱現實説起來很容易,也是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但是,通常情況下,知易行難。從人體而言,通常會主觀地為自己的想法甚至錯誤尋找理由,這種理由難言藉口,而應該被視作一種認知上的錯誤。在沒有外力存在的情況下,此類認知性錯誤一般是很難被主動發現和改變的,也會因此導致在認知的道路上不斷的跑偏,從而導致更大的錯誤。

達利歐介紹了他面對相應問題的原則和態度。從個體自身是較難以糾正相應錯誤的,也是難以獲得全面認識的,於是其引入了“創意擇優”這一概念。體系內的所有人均有監管,均,面臨挑戰,勇敢面對他人的挑戰,由他人的檢視作為檢視自身的補充,從而完成邏輯閉環有助於保證做事邏輯不會出現重大錯誤。

此外,利用規則和外在的數據化模式(如記分卡、棒球卡等)以及計算機輔助手段等客觀方式也能夠輔助自身及時調整,保證主觀判斷不出現較大的偏差。

三、效率

達利歐將公司和所做的事項比喻成為“機器”,作為機器而言,生產中各項環節都已經設定完畢,他只需要放入原材料,經過機器的加工便能夠產出產成品變為現金。一方面,機器的規則化能夠保證確立普遍規則,保證了迅速的可複製化和穩定化,保障生產穩定且迅速擴大收益。另一方面,機器的每一個零件都可替代,也都需要追尋效率至上的原則,這意味着每個人在企業中都將成為螺絲釘一般的存在,發揮出120%的效率,獲取超額收益。

達利歐也提到了透明與記錄這兩個概念,我認為這兩個概念實際也是為效率而服務的。記錄日常工作的過程能夠作為項目的“黑匣子”,在出現問題或需要覆盤時隨時取用,及時糾偏。

達利歐也提到喜歡用優秀人才,即使成本相對高,但是優秀人才的產出較之於同等成本下平庸人才所能取得的產出而言,還是更高的,也能夠為企業取得更高的利益。此處也可以看做是將人才視為機器一樣管理,追求勝率與最終產出的概念。正如同其在大數定律一處所講,勝率的提升所帶來的的回報是指數型的,81%勝率的回報較之於51%勝率的回報遠不是提升30個百分點這麼簡單。

《原則》讀後感 篇12

追求幸福和快樂是人之常情,但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要經歷更多的痛苦。痛苦和快樂是相對的,相輔相成的,並且是可以相互轉變的。人生苦難重重,沒有痛苦就沒有收穫,唯有痛苦方能給人帶來教益。痛苦讓我們清醒,幫助我們進步。自然的一項根本法則是為了贏得力量,人必須努力突破極限,而這是痛苦的。我們所做的伸展就是突破人的極限,通過痛苦磨鍊挖掘潛力,得到成長和進步。

人們的逆境是不可避免的,你一生中必定會經歷某個一敗塗地的時刻。你可能工作失敗,家庭失敗,失去親人,遭遇嚴重事故或疾病,或者發現你想象的生活永遠遙不可及,總會有某些厄運找上你,那時你將深陷痛苦,可能覺得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力量,然而你幾乎總是有這樣的力量,戰勝痛苦,取得成功,得到更大的快樂。

人生的成功取決於你應對挫敗,承受痛苦的能力。承受痛苦,越戰越勇,越挫越強,造就偉大。但人們承受痛苦的能力有時是有限的。這需要保持平衡,適當放鬆,保持活力,以利再戰。

《原則》讀後感 篇13

達利歐認為,我們可以像看待機器一樣看待生活、管理、經商和投資,並將其系統化為一系列原則。《原則》一書闡述了他的原則的兩大基石——極度求真、極度透明,並介紹了以此為基礎的創意擇優,以及基於可信度評價的決策機制。在書中,他總結500多條原則,不僅幫助我們保持開放心態,更是對我們工作和生活的起到了指引作用,帶領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站位高水準高效率實現目標。

通過學習《原則》,結合我當前工作實際,我認為正如機器,人也是可以向機器一樣去選擇自己的原則和標準,推動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完美生活。結合《原則》和工作履歷,如今擔任深圳分公司分管市場工作的副總兼東莞公司的經理,原來我也一直有着自己的原則。

一是羣力羣策創意擇優。十雙筷子抱成團,同理齊心協力才能效益最大化。工作中應善於利用團隊力量,充分調動個人能量,通過集中座談、分片討論、個別談話等形式,促進個人坦陳自己最誠實的想法,理性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等想法,敢於正面分歧、理性思考討論,提高辯論質量,集思廣益、拓展思路,擇取最優決策實現團隊效益最大化。

二是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求真、透明,即還原本真看實質,拋除雜誌理性抉擇。當我們在現實中遇到問題,需要做出抉擇時,堅持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找到解決問題最高效的辦法,贏得效益最大化。譬如工作,達利歐再次使用他的“五步流程”方法:

1、設定清晰的目標;

2、找到妨礙目標達成的問題;

3、診斷出機器的什麼部分(那些設計或哪些人)運轉不正常;

4、設計修改方案;

5、採取必要的行動。

五步流程方法是達利歐認為的人的進化過程,也是他所認為的,我們達成目標的過程,在他看來,人生就是沿着這樣一連串“五步流程”向上的過程,而我們需要在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的原則裏找到適合現階段的原則。

三是保持激情高效工作。激情,是高效工作的潤滑劑,是完美生活的助推劑。達利歐在《原則》中從打造好的文化;用對人;持續改善你的機器,也就是持續改善你的公司三個方面講述了每個模塊的小原則,達利歐的文化原則、用人原則、機器原則,加起來就形成了他的工作原則,而最核心的目標是:讓最好的想法能夠勝出,奉行的是“想法的精英主義”。

我們東莞公司有些自己的主體文化、規章制度、考核體系等等,而這些就是原則,工作中應該考慮這樣要求的根本在哪裏,而不是埋怨要求的不合理。有一句話説的特別好:“公司考核的存在有公司考核存在的道理,我們需要的是去踐行去維護去奉獻”,我認為這句話特別有道理,因為總公司這樣考核我們,我們就按照考核標準去做,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公司效益最大化。同樣道理,只有在原則裏工作和生活,才能充分享受奮鬥和成功帶來的歡樂。

通讀《原則》,我仔細將自己的原則系統梳理成自身系列體系,團隊適應個人,工作適應生活,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堅持原則不鬆懈,善於取精華去糟粕,總有一天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路欣賞最美麗的風景。

《原則》讀後感 篇14

讀完《原則》這本書,我個人最大的收穫就是如何認清自己的思維盲區,以及如何做決策。讀到這裏我腦海裏立即浮現出自己人生幾個重要階段做決策的過程,從現在的認知來看,大多數如工作方向、買房、投機投資、生小孩等等的選擇顯得猶豫、盲從或者輕率。當然以當前的認知去審視過去的事情顯得有些荒誕,但我認為《原則》中闡述的科學合理的決策過程其實可以很早學習並實踐的。每當想到這裏,心裏就不免有些懊悔。

人生就是做一個不斷做決策的過程,決策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人生的質量,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能降低犯錯概率、實現最好效果的決策規則與系統。

但是大部分日常決策是潛意識過程,優柔寡斷的人顯得猶豫、缺乏主見的人過於盲從,感性衝動的人顯得輕率。本書闡述了作者做決策的寶貴經驗,就是用系統化、可複製的方式把所有決策做好,同時還能以非常清晰準確的方式描述決策程序,從而讓處在同樣情況下的任何人都能做出同樣的高質量決策。

首先説明的,影響好決策的最大威脅是有害的情緒。

人是容易被情緒所左右的,我們容易在情緒衝動是做出決策,而這往往不是好的決策。

另外我們瞭解到的東西只有能夠真實、豐富地反映相關現實,才能做出更好決策。所以在瞭解過程中保持頭腦極度開放、向可信的人請教,始終是有幫助的。許多人在情緒上不願意這麼做,而這個會妨礙他們瞭解現實,做出更好的決策。始終提醒自己,至少聽一下某種相反的觀點,永遠沒有害處。

接下來簡單、高度概述説明,決策過程分為兩步:

先選擇作為決策基礎的知識,既包括相關事實『是什麼』,也包括你對事實背後的因果機制的宏觀瞭解;

然後根據這些知識來確定行動計劃『如何做』,這需要反覆權衡不同的可能性,以設想如何實現複核你願望的目標。

很多慘痛的糟糕決定,都是由於決定者未能權衡後續和再後續的結果,而當你最初做出的劣質決策印證了你的偏見時,決策的不良後果就會尤為致命。在提出疑問和探尋事實真相之前,永遠不要看到一個選擇就定下來,不管它看起來多麼好。為了避免自己墜入這個陷阱,建議習慣自問:我瞭解相關情況嗎?我已經掌握了決策所需的所有知識了嗎?經過一段練習後,你會自然、心態開發過地蒐集所有相關信息。但是必須多過不良決策的第一個陷阱,就是現在潛意識驅使下做一個決策,然後挑選與決策相符的數據。

如何將瞭解和分析做好呢?這本書闡述了幾個方面即: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綜合分析變化的形式、高效分地綜合分析多個層級。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決定之一是決定問誰

找到可信且對情況瞭解全面的人,虛心請教了解信息。相反請教不瞭解情況的人還不如找不到答案。

不要聽到什麼信什麼

這是沒有主見的人最擅長做的一件事情。觀點很廉價,幾乎所有人都願意和你分享觀點,許多人會把觀點表述為事實。需要有主見的你區分觀點和事實。

所有的東西放在眼前看更大

在生活的所有方面,正在發生的事情都似乎很大,回頭看則不然。所以你應該跳出去看到全局,有時候可以過一段時間做決定。

不要誇大新東西的好處

例如,在選擇看什麼電影、讀什麼書時,你傾向於時間證明的經典還是最新的轟動性作品?在我看來,選擇最好而不是最新就是更聰明的做法。

不要多度分析細節

一個『點』只是來自一個時刻的一條數據,你綜合分析的時候始終要看到大局。就像你需要區分大小、特定時間和總體規律一樣,你也需要知道從每一個『點』能得到多少知識,而不是高估其重要性。

80/20原則,並明白關鍵性的『20%』是什麼

從20%信息或努力中得到80%的價值,一旦你瞭解了做出好決策所需的大多數情況,你就不必再陷入不必要的細節中了。

不要做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花太多時間關注邊緣性的微小因素,影響對重大因素的考慮。做出一個決定時通常只有5—10個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重要的是深入瞭解這些因素,而過了一定的臨界點後,即使研究重要因素,所產生的邊際效益也是有限的。

瞭解和分析做好了後,如何做好決策了?

最重要的是綜合分析現實、理解如何行動的最好工具是邏輯、理性和常識。

不幸的是,多數人在多數時間裏受到較低層次大腦的控制,這導致劣質決策,而他們不自知。如卡爾榮格所説:『除非你意識到你的潛意識,否則潛意識將主導你的人生,而你將其成為命運。』更重要的是,當多人合作時,決策應當基於證據、符合邏輯,否則決策程序將不可避免地被最強大而不是最明智的成員主宰,這不僅不公平而且質量較低。

以上是看完了這本書,我對如何做決策的總結和思考,理論框架已經形成,接下來需要不斷實踐的時間,反思和總結,使之成為個人的行為習慣。

《原則》讀後感 篇15

我想要什麼?事實是什麼?如何實現?

首先感謝推薦我讀這本書的Tony老大,雖然只讀了7天,卻讓我受益良多。此書開頭就引起了我深度的思考。1,我想要什麼?其實做萌煮之前,我就做了手工輔食,初心就是為了讓我的寶寶吃的安全健康,這正是這份初心,讓我和萌煮的理念不謀而合。如果説我現在短期想要什麼,就是讓我的寶寶吃的健康安全,與此同時又能讓我有點額外的收入,這就是額外的饋贈。2,事實是什麼?從做萌煮到現在,已經4個月了,我的寶寶不僅吃的有保障,我也有幸認識了一羣有能力,有內涵,又温暖的姐妹。我們每天一起共事,一起樂此不疲的為孩子付出。互相幫助,一起進步,每天都充實富有意義3,面對事實如何實現我的願望?我想讓美好的東西傳遞下去,我就需要不斷的去努力,但是不是盲目的努力,要有目標有計劃的努力。4個月,我開始感覺到自己到了瓶頸期,浮躁,沒有頭緒,有一腔熱血,卻感覺自己無處拋灑,感恩此刻可以有幸看到這本書,讓自己沉澱下來,希望看完之後,我會得到這個答案!

真誠,要謙遜,要心胸開闊

記得剛開始看這本書,我就把一段文字複製給我的姐妹看,這段話就是擁有共同價值觀的人才能相處的融洽!但是,相處的過程,切記要真誠,要謙遜,要心胸開闊。這個也是我做人的原則。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我是一個普通的人,所以面對誰都要謙遜,保持尊敬,因為,我不見得比其他人優秀,就算比我差的人身上,也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然而我又是一個不普通的人,我生活樂觀積極,敢於嘗試敢於挑戰,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併為之努力奮鬥。想來,這就是我為人處事的原則吧。環顧於我相處的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們的身上也的確有很多和我一樣的特質。

我喜歡這個真實坦蕩認真用心做事的團隊

説了些額外的事情,繼續説回我和萌煮之間的羈絆。我的朋友有問過我説,做這個副業之後你每天忙忙碌碌的,收入一定很好吧?當我告訴她,我每個月的收益她有點不相信。是的,萌煮也許現階段給予我的價值回報或許不如我的預期,甚至説賺錢的副業有更多的選擇,但是我還是樂此不疲的輸出,並不是説我人格多麼高尚,真正的原因是萌煮帶給我的感受,我喜歡這個真實坦蕩認真用心做事的團隊,也深深的認同這個團隊的價值文化,這些都讓我和萌煮精神上有了共鳴。當你為你發自內心喜歡做的事去努力的時候,沒有把賺錢作為你唯一的目標的時候,這個過程確實是輕鬆的是愉快的。但是當你全心全意去投入,努力工作之後,我想回報給你的,肯定不止是金錢,肯定還有一羣天南海北和你有共同價值觀的朋友,你自身能力的提高,甚至説你思考問題高度的提高,這些可能真的是金錢換不來的。以上是我這一週的讀後感。期待下週這本書會帶給我更多的驚喜和收穫。

《原則》讀後感 篇16

這本書的內容比較龐雜,但是脈絡清晰,主旨是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里奧將畢生的為人處世方式、經營企業之道抽象精煉為一項項具體化的標準或原則,從大的章節安排上分為三部分:我的歷程、生活原則、工作原則,對生活原則和工作原則,瑞·達里奧結合自身的經歷,逐項逐條、言語生動的向讀者描繪出來,在某種意義上,這本書也可以作為一本工具書,在生活或工作上遇到類似問題時,可以向本書求教,就算無法即時解決問題,但也給出了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

橋水基金將金融科技手段運用到極致,它有一整套的經濟分析方法和結構化的投資分析工具,這使他屢次在經濟危機中表現搶眼,逆勢發財,比如1987年10月美國發生的著名股災,單日跌幅高達20%以上,而橋水基金獲得22%的收益,被稱為“十月英雄”;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中,對衝基金行業整體慘淡,雷曼兄弟倒閉,巴菲特旗下基金也損失了9.6%,而橋水基金獲得14%的正收益;還有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橋水再次表現優異,獲得高達45%的收益。

瑞·達里奧作為橋水基金的掌舵人,也將這種系統化投資分析方法的精髓應用到生活與工作的各個方面,或者説是生活和工作、投資決策相互影響。在瑞·達里奧的世界裏,每一項決策,每一次行動,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規可循,都是在遵循他既定的原則在行動,當然這個原則也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事物的變化而不斷調整、更新,在擁有過數次成功經驗後,便成為相對固定的原則。

瑞·達里奧一直在強調,不要生搬硬套他和橋水的原則,一定要建立適合自己的原則,這是客觀的、求真的態度。儘快我自己也是一直帶着批判性的眼光去讀這本書,然後書中仍有不少閃光點帶給我有意義的啟發。

書中講到“可信度加權”,用可信度加權的方式做決定。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或熟悉的領域,也都有自己不擅長或不熟悉的領域,在對一項問題進行決策時,根據對該問題熟知的程度,可以給每個人附以不同的權重,在過去的時間內,曾多次出色應對該類問題的人,可信度最高,應給其比較高的加權分值,反之,不具備該領域知識,也沒有有效應對過的人,可信度分值低,如此,通過對參與決策的人進行可信度加權,可以選出最好的觀點。這種方法也指出了民主集中制、少數服從多數這類傳統決策方式的侷限性,因為這類傳統決策方式以假定所有人的能力水平是相同的為前提,真正優秀的觀點可能會被埋沒。這是個絕佳的理論,但是如何踐行呢?怎麼給不同的人在不同領域內進行賦權呢?在橋水的小生態環境裏,有一套為創意擇優所用的工具,比如“集點器”、“棒球卡”等,通過對員工進行日常記錄積累起大量數據,以此作為決策的依據。這種方式若運用於其他環境中,甚至大範圍大規模地使用,應是一項系統工程,還是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書中講到“頭腦極度開放”,指出影響合理決策的兩個最大障礙來自自我意識和思維盲點,自我意識是個人潛意識裏的防衞機制,每個人都有“兩個我”,一個是有邏輯和有意識的較高層次的我,一個是情緒化和潛意識的較低層次的我,比如當別人反對你的觀點時,大部分人都容易被較低層次的我佔據,將此視為攻擊,而不是對不同觀點產生興趣。思維盲點是每個人認知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差異,沒有人能看到整個圖景,大家都傾向於認為自己看到的是正確的,在這種情況下,頭腦封閉的兩個人很難得出最優決策。解決辦法就是奉行頭腦極度開放,承認自己有盲點,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比你看得更準,克服對自己始終正確的渴望,始終讓較高層次的自己控制自己。之前,經常提到“換位思考”、“直升機思維”,和這個觀點有些異曲同工的味道。

還有,工作原則中提到的“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這讓我有點小震撼,我想若是在一個社會系統內,將人的感性因素全部去掉,讓信息保持絕對透明、完全對稱,是肯定可以提高社會運營效率的。但是人是何其複雜的生物,過度過量的信息對一個人來説是更優,還是矇在鼓裏更好?我想在中國的任何一家企業,若要推行“極度求真和極度透明”的文化,都會是一場極大的冒險。但是,橋水確實是這麼做的,同事之間坦誠相待,每個人都能夠公開評價彼此的觀點,不論職級,公司的會議錄音、攝像後,向全公司開放,通過建立這種相互信任的環境,將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當然瑞·達里奧也提到所謂極度透明也並非纖毫畢現,比如個人隱私、商業祕密、容易被媒體誤讀、歪曲的事項等需要保密,但是在透明文件建設上,這也已經比很多企業往前邁進了很大一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爆發,3月18日,網傳橋水爆倉,之後又各種闢謠,疫情之下,市場上的恐慌情緒可見一斑,不知橋水還能否續寫傳奇。

願世界平安。

《原則》讀後感 篇17

《原則》一書內容十分豐富,作者Dalio將自己超過四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創業經驗和盤托出,向讀者娓娓道來。我想,無論讀者是誰,無論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大概都會從此書中受益。也正是因為如此,每位讀者閲讀後的體會和收穫也將很不相同。我在這裏談談令我感受最深的幾點。

首先,要多做有意義的思考。本書一開始,就開明宗義地提出了三個問題:

(1)你想要什麼?

(2)現實是什麼?

(3)你打算怎麼做?如果不打算稀裏糊塗地過一輩子,這幾個問題都是我們需要想清楚的。一開始的時候,或者在很長時間內,我們也許對這幾個問題都沒有清晰的答案;甚至,隨着我們的閲歷增長,人生目標也在不斷變化。但我們必須經常思考這幾個問題。

根據我的經驗,人生中的很多不快和痛苦,都是由於自己的期望和現實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期望和現實之間有差距,這很正常。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有兩個選擇。第一是選擇接受現實,因此拉低自己的期望。第二是不打算接受現實,那就需要制定出一個行動的計劃,讓現實逐漸向期望靠攏。我們可以短時間生活在期望和現實的巨大差距之中,但時間長了肯定行不通。

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期望和現實往往也都在不斷變化,因此這是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最理想的狀態是,我的期望總是設定得比現實高那麼一點,這樣我既有動力去努力工作,也不至於因目標定的太高而氣餒沮喪。

其次,是要極端誠實、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這裏説的誠實,不是説不能欺騙別人,因為那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之一,根本就不在討論範圍內。這裏的意思是説,要極端誠實地面對自己。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性格如何,我們的強項和弱點是什麼,我們自己最清楚。如果有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找別人幫助。我們可以嘗試,可以提高,可以失敗,但不能偽裝。如果不能對自己誠實,不能正視自己的弱點,那我們就很難進步,就無法擁有更加有意義和成功的人生和職業。

和多數人的觀點不同,Dalio告訴我們有弱點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在他看來,他沒有遇見過完美而成功的人士。即使他眼中的英雄,在一生的經歷當中也會不斷遇到各種挫敗,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們的弱點所導致的。但這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夠正視自己,能夠克服弱點,並不會讓自我感覺阻礙自己的進步。這一點對我們來説尤其重要。我們是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我們的弱點會被立刻且毫不留情地放映在業績上。在市場面前,我們的自我感覺或者面子毫無價值。比如,我們做錯了方向,難道市場會顧及我們的面子問題而改變其運行方向嗎?當然不會。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只有收起面子、認識錯誤、糾正錯誤,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

第三,和上面那點相關聯的是,我們如何面對失敗。我們不是不可以失敗,而是該如何去面對失敗,是被失敗打倒,還是把失敗當作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從中汲取經驗而完善自己?個人如此,機構也是如此。比如很多公司在挫折面前就一蹶不振,甚至退出歷史舞台。Dalio舉了一個例子,就是幾十年前道瓊斯指數中的成分股,只有很少數目前還在指數當中,就是這個原因。尼采説過,“凡是殺不死我的都會讓我更強大”。沒錯,但前提是我們要從錯誤中學習。

在如何面對失敗的態度上,古往今來人們的分歧其實還是挺大的。我有種感覺就是我們的文化似乎對失敗非常不寬容。比如,在歷史上,如果是武將戰敗了,那麼等待他們的結果就比較悲慘,一般是要被軍法處置的,比如被斬首。如果是文臣失敗了,比如推行某種變法失敗,那麼等待他們的常常是身敗名裂,甚至在道德上被譴責。這些情況在我們的歷史上一再重演。但反觀西方,對失敗就寬容很多。比如在古羅馬,戰敗的將軍一般不會受到嚴厲的懲罰,除非有通敵賣國的嫌疑;相反,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被重新啟用,繼續在戰場上馳騁。古羅馬人認為,敗軍之將從失敗中學到勝利所不能帶來的寶貴經驗,而且軍人的榮譽感會驅使他們今後去追逐輝煌的勝利。

只允許勝利而不能容忍失敗還將引發更多的問題,比如不敢嘗試,比如當事人想盡辦法掩蓋失敗。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智者做過很多的論述。對於我們來説,這問題非常關鍵。在金融市場上,失敗是常態,有個説法是:長期來看,如果你“只有”50%的成功率,那就已經很好了;能有60%的成功率,你就是傳奇;如果你的成功率能達到70%,你就是上帝。

《原則》讀後感 篇18

瑞·達利歐,作為一位金融界具有影響力的對衝基金創始人,三十年來,領導着橋水基金公司,叱吒風雲。與他惺惺相惜的摯友喬布斯一樣,他曾有一段時間痴迷冥想,都擁有超強的創造力,可以在一次次的重大錯誤中,不斷修正學習,讓自己進化。而《原則》,正是他對過往經歷的生活和投資的普遍性指導。整個下午,我都試圖在和瑞·達利歐“隔空”對話。

人類如此渺小,無論如何努力和勤奮,對世界有多麼準確的研究,他説,你都不能夠真正預測下一步真正會發生什麼,這被稱之為“不確定性”。沒有防守的進攻,在全球外匯市場和債券研究中就會變成賭博,“不確定”性已經讓他的好幾位最富有的朋友徹底破產。達利歐本人也曾經兩次破產,到最後公司只剩下他一個人,但得益於原則,總能像不死鳥一樣經歷“鳳”凰涅槃重生。在他看來,如何建立防守機制,形成一個應變的操作系統,這也被稱之為“原則”。

在達利歐看來,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生物叢林中存活,必須不斷進化。資源從來都是有限的,20%的人掌控着80%的資源並非偶然。無論哪一個領域,總是有一小撮人,特別優秀,他們就是制定並主宰各種規則的英雄。例如達芬奇、牛頓、富蘭克林、愛因斯坦、丘吉爾、喬布斯、比爾蓋茨……等等。於當下的中國商界,此現象更甚,風投市場紅杉資本基本能夠在每一個大的趨勢賽道精準布點;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中國最好的互聯網巨頭,在各個細分領域取得霸主地位,強壓着中小創公司變成阿里系、騰訊系;華為專注電信領域的研發,挖了足夠深的護城河,難逢敵手,這些都不是偶然。

細細品讀之下,你會發現,作為一個對衝基金的創始人,在他相當長的財富自由之後,金錢已經不是他的唯一訴求,他在追求一個快樂的人生和和諧的人際關係。他試圖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他對神經科學、腦科學、心理學,具有超高的額外興趣,並嘗試和各個領域的專家交流,以獲得充分開放的心態,而後者,正是他最引以為豪的事業成功的法寶。

世界的能量相互守恆,沒有人能夠持續“佔有”任何一筆財富,包括,瑞·達利歐。作為一個動物性存在,人,需要有一定的金錢來購買生活資料,並以此維繫自己的生命。因此,沒有錢,萬萬不能,但錢一旦越過標準,就會越來越變得不重要。我一直認為,金錢,於五行之中,不僅屬金,也屬水,一時擁有,然後可能轉瞬即逝。

昨天,5月10日,李嘉誠先生正式退休了,眾所周知,香港長和系創造了資產神話,讓他一度成為了華人首富。可以想見,幾十年來,他個人擁有財富的數量,是何等的巨大。也許很多人羨慕他擁有的鉅額資產,可事實上,他亦不過是一個凡人,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和偉大,這一丁點的財富,在世界發展的長河中,根本無足掛齒。與其豔羨他創造的財富,不如尊敬他的為人處世價值觀。一位90歲的老先生,幾乎沒有休息過,一輩子忙碌於自己的事業中,最終捐贈了大量財富用於教育和醫療,這真的很讓人尊敬。我想,李嘉誠先生一定是看透了金錢的本質,財富才能源源不斷地聚集在他身上,正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是也。所以,人心真的特別奇妙,往往一個思維轉化就能改變一切,一旦對某事某物看破,就沒有什麼可以執着的了。

達利歐認為,除了財富之外,健康、積極的人生觀極其重要。我們要先學會和自己相處。讓自己不管有沒有財富,而變得快樂起來。許多人有這種危險,擁有了財富,卻並不快樂。許多人為了汽車、房子、遊艇、江邊豪宅等等,辛辛苦苦奮鬥一輩子,一旦擁有,卻不一定快樂,實乃可悲。

站在平視而不是仰視的角度來揣摩達利歐,我會想,作為一名優秀的對衝基金創始人,他滿足了嗎?到了人生的晚年,他還想幹什麼?他實現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了嗎?沒錯,他管理着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1500億美金資管規模),他的團隊擁有最優秀的人才,他設計了流水線式對衝基金的管理流程。可以説,這麼多年以來,他被各種各樣的鮮花和掌聲簇擁着。但他筋疲力盡,而且不能夠專心,自言雖然每週工作80小時,一邊管理着資產,一邊管理公司,仍舊不能在最佳狀態,時間遠遠不夠。顯然,他被束縛住了。人終究要考慮清楚,你到底是將工作視為什麼,是駕馭它還是成為它的奴隸?是享受它,還是被它牢牢地束縛?也許,從人生終極意義的理解上,達利歐並沒有達到最佳,缺乏一些中國佛道的超脱。

面對社會發展的無序,人生際遇的偶然,事物變遷的無常,我們當如何自處自洽?達利歐的態度很簡單,謹守住自己的原則,依循着原則工作,依循着原則生活,那末,結果自然不會太壞。我想,這些原則不僅對達利歐有用,對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成長也有莫大裨益。試問,誰能獨享有這些具有普世價值的原則,抑或藏之於名山?

合上全書,畫完感觸文字的最後一根橫線,一次關於自我、人生的透徹反思就暫且告一段落。想想,人若常以《原則》為矢的,置“身”於其中,然後自省自勵,等再次抬頭看這周遭,必將恍如隔世。

《原則》讀後感 篇19

《原則》這本書,是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總結自己的一生所得的感悟和原則,從創業的歷程講起,進而談到了工作和生活。

在談到自己的成就和取得成功的原則時,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更是啟發我們每個人從內心深處的需求出發,去思考對自己而言什麼是成功。不管是享受生活還是改變世界,沒有任何的對錯和好壞,全憑自己的權衡,當獨立判斷自己最珍視的是什麼之後,找到其實現的途徑,努力為之拼搏,享受這個過程,最後找到真正的自我。

這一觀點始終貫穿着整本書,沒有任何成功僅僅是通過讀了一本書或者完完全全按照書中的原則去做就能達到,這也是我和作者一致認同的一點。書中所提及的作者的經歷,大多是創建橋水和他在成長中的錯誤教訓,也許他職業的特殊很難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向,而且作者大量的舉例和故事,很容易分散我的注意力,導致我忽略掉原則本身和追尋事件前因後果的聯繫,所以從一開始的閲讀,我就提醒自己定要通過事例看到其描述的原則的邏輯與價值,權衡他們,並判斷他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適用於我和我的生活環境,以及能否幫助我實現目標。

在我看來,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平庸。我很認同作者的一點是,他也在提及自己的成長軌跡中寫到:“與失敗比起來,我對乏味和平庸的恐懼要嚴重得多,對我而言,很好的事要比糟糕的事好,而糟糕的事要比平庸的事好,因為糟糕的事至少給生活增加了滋味”。

在我大學畢業,結束了十六年的學校教育之後,我真的有去想過這些年的教育教給了我什麼,我像是一個沒有跑偏軌道的動車,順利地抵達了學校的終點站,社會的首發站,但是我卻沒能在這旅途中找到自己所熱愛和擅長的,願意去傾注熱情和努力的東西。與其説自己過得平庸,不如説自己已經想不出如何讓生活變得有趣了,更不用提該怎麼用自己的方式去定義成功。

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斷地去接觸不同的人,去理解他們,融入他們,更多的時候是傾聽,觀察,因為“保持足夠的好奇心,始終願意去理解那些看問題與你不一樣的人是怎麼形成他們看問題的方式的,你將會發現這很有趣,而且益處無窮,而你獲得的更豐富的視角將幫助你決定你應當怎麼做”,同時,試着去嘗試新的事務,會更加了解自己。

自從工作以後,我越來越覺得人是沒有極限的,要學習的東西沒有極限,可以忍耐的東西沒有極限,包括一個人的彈性也是沒有極限的。當下覺得不能跨過的坎,不能説服自己的心結,以己見就認為不好的事,到最後還是挺過來了,回過頭才發現自己當初是考慮得是多麼不周全,也忽略了任何事情的發展能受控的部分真的太小太小了。

“人越是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須挑戰自己的極限,而挑戰自己的極限可能使你一蹶不振,這將造成很大的痛苦,你會覺得自己已經失敗了,但這不一定是失敗,除非你自己放棄。但之後你的痛苦將會逐漸消散,你在未來將會迎來很多其他的機會,儘管當時的你也許看不清這些機會。”

作者的這些話字字擊打着我的心,也剛好印證了我最近遇到的一些不順心的事,一個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成功或者機遇也是如此的不可控,那些不能自療的壓力和難題,不如勸服自己往遠了看。我所能做的是總結這些失敗提供的教訓,學會謙虛和極度開明的心態,然後繼續挑戰自己的極限。

看這本書,很慢。因為我總是停下來,不由得思考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此相似的經歷或者錯誤,也許每個人的一生會遇到不盡相同的事,但是其中的因果和聯繫讓我和作者屢屢產生共鳴。

成功者和平庸者,不會因為成功了就過得更加開心,也不會因為平庸着就放棄了生活。説到底,快樂是自己感受的,成功也是自己定義的,最重要的,“成功的滿足感並不來自實現目標,而是來自努力奮鬥”。

《原則》讀後感 篇20

《原則》這本書讀完有一段時間了,一是自己有點懶,二是書的內容有點宏大,好像抓不到重點,所以拖了一週多的時間才寫一些讀書感受。

作者是瑞·達利歐(RayDalio),對衝基金公司橋水創始人。他出生於紐約長島一個非常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26歲時在自己的兩居室公寓內創辦了橋水。經過42年的發展,橋水位列美國最重要的私營公司榜單第五位(《財富》雜誌)。他入選《時代週刊》世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並躋身《福布斯》世界前100名富豪行列。由於他獨到的投資準則改變了基金業,美國CIO經理人雜誌稱其為“投資界的史蒂夫·喬布斯”。

1、內容梗概

書的內容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創業,創業失敗,人生低谷,然後再次創業,得到回報;第二部分講述生活中的原則;第三部分講述工作中的原則。如果讓我説整本書的最大收穫,我想結論是高效生活,高效工作,有效率、質量的過一生。

2、大體感受

對於生活,要獨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現狀是什麼樣的,然後如何去做呢。在思考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想要做到高效,要學會做最優抉擇,評估和診斷現狀,頭腦開放的思考,在過程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不要讓人腦情緒部分控制我們,讓我們有太多畏難情緒,進量去理性思考,理性看待困難,並且思考應對措施和改進。

對於工作,一是打造宗教般的文化,透明開放,並且讓員工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並且有意義的工作;二是工作流程化、機制化,並且在更高的層面去觀察思考流程、機制,不斷的反饋優化。

對於工作部分,再分享三個小點:

A、對於錯誤的態度。可以接受錯誤,不能接受一錯再錯,員工做一些事情,犯錯誤可以儘量避免,但總會發生的,如果不能容忍錯誤,會影響員工放開手腳、大膽嘗試,但是如果是一錯再錯,那態度和聰明度都有問題。

B、人各有所長,合理使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或者擅長的領域,要儘量標籤化員工的擅長點和性格點,匹配合適的工作,並且對於崗位,建立匹配模型,讓合適的人做最有效率;對於自己,也要認清自己不擅長的地方,遇到問題的時候,去請教那麼在該領域擅長的人,而不是自己聊得來的人。

C、建立反饋機制。反饋是最高效的進步方法。對於流程,要有反饋然後改進,反饋點可以來自於結果和目標的對比,深入分析,也可以看過程中的邏輯方法,修正;對於個人,要經常自我反思,沒有反饋、思考的做事情,進步很慢,就好比,有100個數字,從1-100,我需要猜出來你選了哪個數字,如果沒有反饋的化,可能是1次,也可能是100次,但是有反饋的話,2的7次方是128,那麼1-7次就可以猜對,大大提高效率。

《原則》讀後感 篇21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由於生長環境的不同,我們的性格也不一樣,原則也更不一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本《原則》呢?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些在生活和管理中比較重要的原則。網友是如何評價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一本離我很有距離的書,或者説是一本讓我有些蒙圈的書。

讀完之後,我竟很長時間不能get作者想表達的點,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是:反饋環,創意擇優,極度透明,極度真實,可信度加權,工具量表等。

為什麼説這本書讓我感覺沒什麼收穫?

因為書中大量的、不管是生活原則還是工作原則,好像都不能直接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只能説通過這本書,我看到了最頂級的金融公司裏的頂尖精英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往好的方向想,也是一種啟蒙吧。

最後,我想説的是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書名~《原則》。

這也讓我一直在反思到底什麼是“原則”?

我想:“原則”意味着絕對的理性,用理性的眼光去認識世界,通過將感性的、直接的經驗變成一條條理性的,甚至冰冷的戒條來指導,規範我們的行為。

特別是犯錯之後的反思,不要畏懼犯錯,沒有錯誤你就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別忘了犯錯之後的反省,沒有反省你就不可能吸取教訓從而繼續成長,而最終把一條條反省之後寫出來的規則就成了你為人處世的原則。

而這“原則”的價值高低取決於你反省的質量,從而決定了你今後的成就。所以,從現在開始,把建立自己的“原則”看成一項特別重要的事兒,在不斷建立、更新自我原則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原則》讀後感 篇22

任何組織或機構若想正常運轉,其工作原則必須與該機構成員的生活原則相契合。——瑞·達利歐

一個機構就像一部機器,主要由兩組部件構成:文化和員工。二者之間相互產生影響,因為機構的員工塑造了機構的文化,而機構的文化決定了選用什麼樣的員工。優秀的機構擁有優秀的員工和優秀的文化。優秀的員工具備高尚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優秀的文化不掩蓋問題和分歧,而是公開妥善解決,喜歡讓想象力馳騁且願意開創先河。

首要原則是打造良好的文化。

要營造一種允許犯錯,但不容忍罔顧教訓一錯再錯的文化。意識到錯誤是事物演化過程中的自然連帶部分。不要糾結於一時的成敗,要放眼於達到目標。要觀察錯誤模式,判斷是否因缺點而引起。記住在經歷痛苦後要反躬自省。知道哪些錯誤可以接受,哪些錯誤無法容忍,不要讓你的下屬犯不可接受的錯誤。

第二大原則是用對人。

之所以要用對人,是因為用人不當的代價高昂。要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要記住人與人存在差異,認識不同、思維不同使不同的人適合不同工作。對待你的團隊要像體育界管理者那樣:沒人能靠一己之力單獨取勝,但每個人都必須戰勝對手。

出色的人不容易找,所以要想着怎樣留住人。找人不僅是幹份具體工作,你還要願意與其分享你的生活。考慮薪酬時,要提供穩定性也要讓人看到機會。要記住維繫偉大的合作關係,比金錢更重要的是體貼和寬厚。

為了恰當地用對人,還要持續培訓、測試、評估和調配員工。要懂得你和你的下屬將經歷個人成長。要準確地評價人,不做“好好先生”。嚴厲的愛既是最難給的,也是最重要的愛(因為它很不受歡迎)。要知道了解人們怎樣處事和判斷這種處事方式能否取得好結果,這比了解他們做了什麼更重要。

瑞·達利歐將做好橋水基金的方法總結為《原則》,涵蓋生活、工作、管理等方面,林林總總,你總以為成功有祕密,讀完你可能發現成功道理大致相似,其中不少你也聽過,覺得不過如此——但説到,並且做到,這才是成就瑞·達利歐的祕密,這才叫原則。

《原則》讀後感 篇23

原則是一本結合了心理學,管理學和哲學的書。

作者是目前世界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Ray Dalio。整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個人經歷,針對個人的生活原則以及針對企業管理的管理原則。第一部分是作者的背景介紹,幫助讀者來理解作者的行為處事的模式,以及背後的原因。第三部分是以橋水為例,詳盡的介紹了Dalio是通過設立怎樣的制度來幫助企業發展的。這部分也是讀起來最吃力的部分,因為離我的生活太遙遠了,可能企業家讀起來會更有收穫一點。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認為橋水這樣的完全透明的管理制度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公司。作者提出的理論有值得采納的部分,但全部照搬的話未必適合每個行業,畢竟不同行業有各自的行業特點。

最讓我受到啟發的是第二部分的兩個觀點。

第一,保持開放的頭腦。

書中提到人們對自己總有一個誤會,誤會自己總是對的。所以一旦有別人提出反對觀點,人們大腦中的最古老的杏仁核會支配我們對這種疑似攻擊行為做出反擊,後果就是兩個互相不接受對方的意見,造成了無效的談判,浪費了大家的時間。討論事情永遠是以找出最優解為目的,而不是去説服別人相信自己的觀點。

第二,比觀點更重要的是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時背後思考的邏輯。

不管是在微博,優酷還是b站都能看到網友因為各自不同的觀點而互相進行人身攻擊,這種行為當然是沒有意義又愚蠢的。其中他們最後演化成人身攻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人試着從邏輯的角度上去理解對方的觀點。每個人的觀點行程都跟他周圍的生長環境,家庭教育,生活閲歷,個人習慣有關。在不理解對方的環境下單純的就對方的觀點進行指正,強調你怎麼和我觀點不一樣是物化對方的一種行為。

最後讀了一些關於商業的書,雖然看起來非常吃力。經常讀到睡着,但看完以後還是受益頗多,不同學科的書籍往往能給人提供新的視野,這也就是讀書的樂趣吧。

《原則》讀後感 篇24

原則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有原則?這個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呢。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成功學的書,可是大部分只會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今天就發現了一本好書——《原則》

《原則》這本書是比爾蓋茨推薦的一本書。而且在世界上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喜歡讀書的我自然也想讀一下這本書。

這本書首先介紹的是作者的成長經歷,他的父親經歷過美國大蕭條,抗戰和朝鮮戰爭,在戰場上的磨練,讓他的父親成為了一個堅強的人。同樣這種性格也影響了作者。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在成長過程中,不會越來越容易,只會越來越難,因為你要挑戰的東西越來越難。正如對於某項運動來説,一個奧運冠軍並不比一個普通人覺得簡單,因為奧運冠軍挑戰的難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只是單純的努力,就會陷入低水平勤奮。當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時,我們越努力,就離成功越遠。

作者説我們的基因決定了我們固有的優點和缺點。作者的缺點就是不喜歡記沒有內在邏輯的東西,也不喜歡聽別人的指示。這些性格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後來作者在大學成績很好,而且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混亂自己的目標,在執行中容易放棄,這實在是不應該的。

讀完原則我的感受是我們選擇直面現實,接受現實帶來的痛苦。理解人和人的不同思維,堅持正確的原則,那就可以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