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35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

《教育的細節》全書共分五輯——“活在觀念裏”“守住教育的重心”“一釐米之變”“教育中的習以為常”“過有思考的較教書生活”,道出鮮活案例中藴含的思考和啟示。細節雖小,卻能穿透靈魂、體現育人智慧。

假期我有幸讀了朱永通老師的《教育的細節》。細微之處多常識,細微之處藏卓見。捍衞常識,大而言之就是捍衞未來;小而言之,就是對規律和人性的尊重。細節的力量在於理性的批判和建設。縱觀全書,朱永通老師以敏鋭的視角不動聲色地真實記錄了這些年他在教育界的所見所聞。審視之中難免憂思,也不乏批判,但他不囿於一時情緒上的發泄和憤慨,更多的是客觀省察後的理性思辨。讓我們在“自我發現”的同時,還能增強“自我變革”的行動力。

他在書中直面教育現實中司空見慣的種種問題,切中要害,思想深邃。書中沒有對宏大敍事的理論闡釋,只有面對一個個教育細節的理性思考,既啟迪智慧,又滋養心靈,是追根溯源、探尋教育本質不可或缺的“活的範本”。書中對很多教育細節的思考,喚醒了我們對常識的尊重和敬畏。閲讀品味中,我們會不自覺地和朱永通老師一同進行深層次的拷問,繼而反觀自身,或頷首稱讚,或汗顏不已。如《潤澤的座位》一文中,他從女兒受傷的經歷中發現了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細節:如果班級學生數為奇數時,怎麼安排那一個單獨的座位?在慣性思考中多是消極懲罰的答案,而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把這樣特殊的座位變成了“表揚的.座位”。在鄭也夫先生《後物慾時代的來臨》中,我們看到了這一做法和“喜新厭舊”背後的理性分析:“追新”構成的適度刺激,變成了激勵學生的媒介,暗合了人性炫耀的本能,激發了潛在的正能量,體現了潤澤人性的價值和意義。

教育一定要直面現實的問題,直麪人性的善惡,不逃避,不偽裝。一味的批判會贏得羣情的迴應,但這種非理性的情緒宣泄於事無補,於人無益。正如朱永通老師倡導的“一釐米之變”——“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釐米一釐米地努力去改變。小如一釐米的改變,如果它挑戰了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中反教育的‘習慣無意識’,積少成多,就能引發更大的改變。”的確如此,在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建設之路如何根植素樸的大地,哪怕有暫時的彎路,但拐角處總有會有驚喜,有亮光,哪怕很微弱。微,也是一粒種子,一份力量,一種希望……這本書對一線教師而言有很深的啟發意義,它能指導我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好地保護學生,保護學生是在保護人的心靈,讀完這本書,我在思考:我要成為什麼樣的教師,我能成為什麼層次的教師,我應該從哪些角度去自我反思,我目前的不足和我將要努力的方向分別是什麼。

這些思考不會停止,只要我在一線教學,只要我從事教育行業,我就會把這份工作當作事業去經營,去創造,去豐盈。讀書的目的就在於使自己成長,我的教育事業剛剛起步,我相信,如果我能保持自我審視,自我鞭策,並且不斷汲取前輩經驗,吸收專業營養,我一定會幸福地工作,我教出的學生一定會是幸福的孩子。

一本書物理意義上的重量輕如鴻毛,但“化學反應”意義上的重量卻有無窮的意味。豈止如此呢?於他,或許只是個體的“精神側影”,但於讀者而言,這種潛藏的富足卻是一種莫大的“正向力量”,它如精神暗夜裏“自明的火種”,將鼓舞千千萬萬個你我不斷匍匐前行。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2

戴維·帕長德説過: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注重生活中的細節,我們的生活會向完美靠近。讀了陳興傑主編的《優秀班主任99個成功的教育細節》後,我覺得注重教育細節,教育質量會不斷提高,而我們的教育也會逐漸走向完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抓住教育中的每一個細節。

這本書中,彙集了很多名師成功的教育細節案例,每一個案例都讓我受益匪淺,並且將會指引着我以後的班主任工作。書中的字裏行間都在向我暗示,班主任工作不是訓斥,不是説教,而是用愛心、細心和信心精心雕琢的藝術。作為班主任,我們必須永遠用一顆真心對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用愛呵護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引領孩子們漫步在知識的海洋中,享受讀書的樂趣,培養孩子們懂得人際交往的妙處……

讀着朱國紅老師的《叫出每一個》,我開始佩服朱老師驚人的記憶力,她能在開學初叫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這得付出多少心思啊!孩子們在初次見到老師時就能聽到老師叫出自己的名字,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啊!朱老師的用心值得我們去學習,只要我們多用些心思,多想些技巧,給學生帶來一種驚喜,為培養師生情誼、提高教育效果開一個好頭。

辦公室裏,經常會有學生跑來告狀:“老師,誰誰誰打架了。”我們的處理方式就是把打架的兩個孩子叫來狠狠訓斥一頓,自己生一肚子氣,孩子兩個還是趾高氣揚,還會對老師怨聲載道,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朱國紅老師的《兩小兒吵架》的教育故事,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對於打架的兩個孩子,老師沒有訓斥,而是先了解了具體的情況,然後讓兩個孩子在課堂上講打架的過程再重新演練一遍,大家一起面對這個問題,不但打架的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也給其他學生提了一個醒。老師不用生氣,也不用影響同學之間的感情,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對於調皮的孩子,我經常會用限制孩子參加某項活動來作為懲罰,對於學生的央求我也置之不理,看了樑曉老師的《退一步,海闊天空》,我知道了可以用限制的方式,但是也要學會退步。當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作為老師我們要學會退讓,不要得理不饒人,孩子畢竟是孩子,只要知錯就改就説明有了進步。

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教育中常見到的事情,書中老師的處理方式都值得我深深思考。我感受到細節是教師傳遞師愛的最佳手段,教育,不能忽視細節。

我常常問自己,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怎麼樣?在學生心目中,我是一個怎樣的老師?我該往哪些方向努力,我還有哪些不足需要改正?看着這本書,看着每一個小案例,看着這些老師處理的這些問題,我都在反思自己的處理方式,我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我也找到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遇到問題時,我該靜靜思考,尋找更好的解決方式。

讀完這本書後,我要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這樣才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做好我的班主任工作。關注學生、活動、教育中的每一個細節,呵護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我們的教育更加完美。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3

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寒假裏我認真學習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格温。斯奈德。科特曼,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獲得幼兒教育專業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她從事幼兒教育事業近30年,當過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大學教師和教育培訓者。本書着重介紹如何培養幼兒的社交技能和建立積極有益的家園關係兩個方面的內容。她以講故事的方式提供了88個幼兒教師與孩子、與家長相處的細節,包括如何與孩子交流、如何應對孩子的錯誤、如何幫助孩子學會合作與分享、如何與家長合作等。對於幼教工作者而言,可將此書比喻成自己的私人導師。

翻開書的第一輯,第一個章節的題目《使用非語言交流方式》首先吸引住我:當筆者與故事中8歲的男孩做了15分鐘的.遊戲後,這樣寫道“男孩小心翼翼地伸出手來碰了碰我的胳膊。他這個動作對我來説意義非同一般。因為這不是處於他的好奇,而是想向我表達他的友好。”故事後附有一段“小貼士”以及給教師自省的幾個問題——“問問自己”:我有沒有使用非語言教師方式呢?我會不會用肢體語言來向小孩表達自己的讚賞與肯定態度呢?雖然是短短數語,但帶給我深深的思考,面對孩子,我們應如何走進他們心靈給他們愛,書中對此給了點睛的指導,這在工作中是很受用的。

我非常贊同作者從始至終闡述的觀點:儘量給幼兒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時間和自由去探索一個豐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環境。要知道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説並不是什麼分散精力的壞事,相反,那是他們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理解並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水平。只要我們明察秋毫,他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蘇格拉底説:“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第一遍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細細研讀了第二遍。在重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案例呢?我可以試着做哪些工作?我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我應該怎樣靈活地應用這些道理來處理自己特殊的情況呢?反思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雖然已經是有10幾年的老教齡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慣性,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關注、對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深入還是不夠的,通過學習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形成對教學工作的新動力。

威廉。詹姆士説過:“智慧就是懂得應該忽略什麼。”我相信,細節決定成敗,不要放過日常工作中、與孩子們相處中、處理事情過程中的任何小細節,用心對待與孩子們的每一天,一定能在保教實踐中提升自己與孩子、與家長相處的智慧,走向成功的職業人生。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4

近段時間在我們工作室的建議下,翻開這本由中學高級教師許傳利撰寫的教育書籍,感受頗深。這是一本重在中學教育的書籍,它所折射出的教育原理、教育思想、方法等對我們高中教師日常教學和工作影響深刻。

開篇的教育熱點探討如“禁補令”為何成了“禁不靈”。國中和高中的“會考及大學聯考”的升學壓力大,也在無形中成為廣大家長、老師和學生的沉重包袱。為了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成為佼佼者或者不被淘汰,家長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施壓,報各種補習班;老師能做的就是執行領導的施壓政策,完成指標;學生能做的就是接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

事實上,不管是教育所涉及的任何一方,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能在這個社會脱引而出,或者説有一席之地。説得更白點,就是這個社會的各項制度,如考試製度、評價制度、用人制度等等,無一不反映出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刻苦學習,拼盡全力考入好的大學。對於此現象,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教師的我們感到無比痛心,素質教育的旗幟高高掛,應試教育卻依舊深入人心。

在“問題生”更需關懷中提到經濟學中的名詞“邊際效應”。何為“邊際效應”?簡單地説就是對於需要或缺乏某種東西的人來説,給予其這樣東西的附加值遠比給予不需要或者不缺乏的人要大得多。將這一效應應用於教育中,也就是説對於“問題生”“後進生”,他們缺乏老師的人關心、鼓勵、表揚;而優等生則對老師的表揚與關心早已習以為常,無論老師再怎樣發自內心的讚揚,優生都不以為意,因為他們“嬌生慣養”慣了,而對於“問題生”,老師的一個親切的眼神都會成為他們肯定自己的源泉。對於“問題生”,他們之所以成為問題生,是因為所有人對他們漠不關心,冷嘲熱諷,家長如此,老師如此,就連同伴也如此,長此以往,惡性循環。如果在教育中,我們教師能發現這一點,多對他們愛護、關懷、理解、體貼,他們就會產生積極情緒,並逐步朝向正常轉化,這一過程也可以與家長溝通,家校共同努力,使得問題學生重新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從而肯定自己,進而督促自己向優生髮展,因此,對問題生的轉化,情感教育很重要。

下面我摘錄一些許老師的觀點和語錄,談談我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和認識:

1師生關係的零距離與温熱有隙效應。零距離由此衍生出一些非理性的做法和一些形式化的操作,違背了教育規律,於切實改善師生關係無益。無數事實證明,追求“零距離”在理論上是值得商榷的,在實踐中是應當緩行的,在後續影響上是令人擔憂的。保持距離,適度交往是人際關係的適度準則。教師還是應該與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好,保持“親而不熟,敬而不遠”的狀態更益於恰到好處地體現“師表”的作用。“師道尊嚴”並非都是“發黴的奶酪”凡事都有底線,就像木桶都有鐵箍。放開了,就全散了。

2教師着裝不能過於“隨便”。服裝有人的第二皮膚之稱。教師的着裝必須有助於育人的功能發揮。由於教師人際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學生,教師着裝時尤其要把握“性的吸引力”這個維度,有研究表明,學生最受不了教師的幾大衣着:低腰、低胸、透明,緊身,下襬喇叭超大的褲子,顏色太過豔麗,濃粧豔抹;男教師蓄長髮,女教師爆炸式發現。教師應該如何着裝,並非一己之事,還需與其具體的職業性質結合起來,掌握一個恰當的分寸、尺度,應該在尊重教育對象、契合教育規律的前提下,做到衣着個性與教育規範、個人形象與職業形象的有機統一。教師的服飾也是一種軟環境,同樣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教師的着裝除了摒棄“薄、透、露”外,還應注意:莊重整潔、典雅大方;重在得體,切忌太土;與時俱進,儒雅宜人。

3新課改謹防“唯新主義”:所謂唯新主義就是新的兩個凡是“凡是新的就是好的,凡是新的就要緊跟”。要處理好如下關係:繼承與創新、基礎與提高、能力與知識、個性與主體、模式與經驗、激勵與求實的關係。所謂教育模式是為解決特定問題,在一定抽象、簡化、假設的條件下,再現原型客體的某種本質特徵的方法,它是溝通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橋樑”,是一所學校長期穩定使用的教育方法經過概括、抽象而逐步演變形成的。

4構建和諧校園,校長鬚處理好另外的十大關係:

“決策力”與“執行力”的關係

“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

校長的決策力:善於規劃學校近期與遠期的發展目標,確立學校特色發展方向,制定出既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又切實可行的教育計劃,具備紮實豐富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業務理論知識和計劃管理的能力。換言之,就是要建立學校共同願景,在全體教職員工中形成比較一致的教育理念,激發全體教師共同參與。

作為校長還需要有將決策力轉變為現實的執行力。

所謂執行力,是通過一套有效的系統、體系、組織、文化或技術操作等辦法把戰略決策轉化為結果的綜合實力。

校長決不能“第一年宏偉藍圖,第二年糊里糊塗,第三年唯利是圖,第四年一塌糊塗。

“制度”與“制裁”的關係

學校管理既要有“制度約束”也要有“人文關懷”。須知,對教師這一特殊羣體而言,言之有“禮”比“言之有理”更為重要。如果不是簡單地以“制度”去“制裁”教師,而是靈活運用人際關係心理效應,就比較容易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使人盡其才,才盡其能,從而使工作達到最優。

“門房”與“心房”的關係

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把人的根本需求與特殊性作為出發點,使各項工作合於人性。換位思考就是一個重要的方法。

“拇指”與“食指”的關係

管理的藝術不在於做指示、下命令,而在於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師生為學校的工作目標去奮鬥,校長對學校工作的管理,不能僅僅滿足於“食指效應”——指點工作,指點方向,而更應發揮“拇指效應”——激勵先進、激勵師生,讓教師感受到學校領導的真情與關愛。

“價值”與“分值”的關係

“領導”與“引領”的關係

領導者,應具備“君子三變”的素質,《論語》記載:“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温,聽其言也厲”。作為校長應該在引領方面下功夫。

“20%與80%”的關係

“無為與有為”的關係

“教學”與“教研”的關係:“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虛”。

“政令”與“朝令”的關係:校長應該在組織上、制度上、措施上、方法上確保“政令”相對的穩定性、持續性、導向性。

5班主任隊伍的現狀及對策

班主任分類:經驗型、科學型、高壓型、保姆型、燈草型、

經驗型:這類班主任的特點是擔任班主任工作的年限長,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人生閲歷豐富,工作起來不温不火,按部就班,管理常常建立在“經驗”和“體會”上,這類班主任時學校常規管理得以落實的基礎。

科學型:思想活躍、積極進取、事業心濃、責任心強,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論素質,且善於吸取先進的教育理論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工作熱情高,方法較靈活,業務能力強,教學受到學生歡迎。這類班主任不僅在常規管理中能做到井然有序,所組織的班會或其他活動也往往很有創意,班級幹部管理能力強,學生自律覺悟較高,學習成績普遍較好。是班主任隊伍中的優秀分子。

高壓型:這類班主任工作方法簡單粗暴,不善於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對班級的管理“高壓”多於引導,訓斥多於激勵。學生對班主任又畏懼感,一般能言聽計從,但對任課教師則尊重不夠。師生關係貌似融洽,實則虛假。班集體似一潭死水,缺乏應有的生氣;班級組織紀律尚好,但學生的成績普遍較差。這類班主任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願望良好,但是缺乏經驗,急於求成;另一種是對班主任工作不是出於熱愛而是迫不得已,心有怨氣,借“壓”整人。這類班主任約佔總數的1%—3%,是班主任隊伍中的稀有元素。

保姆型:熱愛班主任工作,事業心較強,但缺乏科學管理的經驗,對學生常常無原則地呵護溺愛,甚至將班級學生視為私有財產,容不得有關領導及任課教師的批評和指責。這類班主任工作勤勉,工作量大,成天忙忙碌碌,但管理效果不突出。這類班主任多為剛剛步入教壇的`年輕女教師,約佔總數的5%—10%,是班主任中的常見因素。

燈草型:他們對學校安排的班主任工作能推則推,實在不行則原則上同意領導的“分配”。班主任工作一般無長遠規劃,猶如燈草,領導撥一下就動一下,毫無主動性。對班級同學較為冷淡,對班幹部缺乏應有的指導和培養,平時對班級情況亦少主動過問,一旦出了問題就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成天忙於救火,收效甚微;一旦出了問題,不願意從自身找原因,不是指責學生及其家長的素質差,就是私下抱怨學校領導或其他教師對自己要求過高,既聽不見不同意見,又不願意化力氣鑽研現代教育理論,既壓不住台,也叫不住座,班級秩序混亂,學生情緒低落,後進生面大,根本無法完成學校領導下達的各項任務。這類班主任雖然人數極少,但對學校的聲譽及所在的班級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學習成績提高等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是班主任隊伍中的“阿斗”分子。

以上是我對《教育細節的深度反思》近期時間的一些隨意閲讀,感悟膚淺。這本書,又一次讓我學會"聯繫實際、取其精華"的閲讀方法。我不是領導,不是校長,只是個平凡的老師,有一些實際存在的問題,雖然提出,卻也難以解決,我可以操作的內容是有關於教育教學的。此書教育教學方面的建議,值得我在日常教學中推敲,實踐。另外,瞭解了幾個名詞。"緘默知識"是我瞭解的新名詞,這也是我受到啟發的所在。如此來説,"百年樹人"的價值越來越被教師感知。顯性的知識是我們能夠直接感覺到的,還有一部分知識就是"緘默知識",是難以表達的,卻也有老師的教育作用。"第三教學"的意思也是初次涉獵,對我有用的教育格言、教育方法在以後的讀書過程中不斷摘抄,予以積累。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5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我希望教育工作者們都來看看這本好書。儘量給孩子們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有時間和自由去探索一個豐富多彩、安全可靠的環境。要知道玩耍對於小孩子來説並不是什麼分散精力的壞事,相反,那是他們瞭解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理解並尊重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與能力發展水平。只要我們明察秋毫,他們就會給我們指明方向。

蘇格拉底説:“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成功的教育細節中的每一個都發人深思,第一遍看完這本書後我又細細研讀了第二遍。在重讀的`過程中,我也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如何利用這些案例呢?我可以試着做哪些工作?我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我應該怎樣靈活地應用這些道理來處理自己特殊的情況呢?反思自己的教師職業生涯,雖然已經是有近20年的老教齡了,但也容易生成一些慣性,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對幼兒的關注、對家長工作等反思的深入還是不夠的,通過學習和自省也希望自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能不斷反思、不斷創新,形成對教學工作的新動力。

教育如果有大事,那就是孩子們在乎的事。孩子們在乎的事是什麼呢?是這堂課好不好玩、有沒有趣,是新發下的語文書裏有沒有好看的故事,是課間能不能到操場上追跑打鬧,是學校讓不讓去郊遊,是體育課會不會被主科佔用,是老師的一個微笑,是校園裏的一片紅葉……這些事都能讓孩子們或歡呼雀躍或“黯然神傷”,大人眼裏的這些小事恰恰是孩子們的大事,恰恰是教育的大事,又是教育的細節。可惜我們的教育者常常忽略這些細節,卻喜歡去做大事——給學校一個大大的理念,在牆上寫上大大的標語,讓孩子喊出大大的口號。

其實永通寫的所有的小事、細節,無非是呼喚教育、呼喚學校、呼喚老師給孩子以平等、尊重和愛。

把小事做到一個個小孩子的心坎上,用細節體貼每個學生細密的心思——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的大事。《教育的細節》裏班主任堅持“睡眠第一”而非“作業第一”感動了我;宋校長説“開慢點,寧可遲到也不要急”感動了我;清林國小校長楊勇為了讓學生享受一地落紅之美而特地交代校工不要把紫荊花的落花掃光感動了我;龍崗外國語學校和晉江實驗國小用心為孩子們設計方便放書包的課桌感動了我——他們在乎孩子的感受,他們拿孩子們的小事當大事,他們把關乎孩子們的細節做成了精品,洋溢着濃濃的人情味兒。

《教育的細節》好像是我在內心深處一直呼喚的一本書,好像是我很想對老師、家長們説的一些話,好像是我天天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個個故事,所以很親切很柔軟。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我從書中吸取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給我今後的工作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6

自古至今,教育就被認為是高高在上的,正是因為它的高高在上,它的神聖不可侵犯性,有時候難免被人在心理上束之高閣。外人只看到它的燈火輝煌,把它臆想成遙不可及的神話,卻往往忽視了它的“泥土氣”。教育,從來都是一個根植於生活的土壤,進而不斷枝繁葉茂的複雜過程,在這個成長壯大的過程中,教育始終與生活難捨難分。生活的複雜多變性決定了教育的瑣碎性,只有把這些瑣碎一一咀嚼之後,我們才能發現教育的真諦,只有當我們不再拒絕泥土的芳香的時候,我們才可能找到教育的質感。最近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句話是: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同樣的,在教育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我們不該止步於眼前的苟且,更應該追求詩和遠方。為了詩和遠方,我們不得不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在教育場上盡情綻放。

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喊着“細節決定成敗”、“教育無小事,細節見本心”,然而,真正能做到精細教育的,卻少之又少。教育與細節,無非兩個方面,一是,教育深陷瑣事的泥潭,不能自拔,不斷喪失教育的本心;二是,教育脱離生活的瑣細,成為搖搖欲墜的空中樓閣。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細節》一書,如當頭棒喝般敲打眾人,讓我們醍醐灌頂,在教育這塊“硬骨頭”上不敢半點鬆懈。

教育處處在,處處皆教育,所有的教育都隱藏在每個不起眼的角落。把小事做到每個孩子的心坎上,用細節體貼每個學生細密的心思——這或許就是我們教育的`大事。這讓我想到朱教授曾講到的一個真實的教學故事,它講到:龍巖一中有一個姓林的語文老師,個子很矮,在某次堂課上,有三個男生搞惡作劇,把兩個黑板擦都放到林老師看得到卻夠不到的地方。但是林老師整堂課和往常一樣仍在黑板上寫滿了板書卻沒有提黑板擦的事。臨下課在回顧這節課的內容時拿出手帕把黑板擦得乾乾淨淨,然後告訴他的學生們,知識只有留在心中的才有價值,因為留在心中的知識是不用擦,也永遠擦不掉的。下課後1 / 3男生主動跟林老師承認了錯誤。這個故事不僅讓我們見識了這位矮個子林老師的偉岸,也讓我們看見“美好的教育背後迷人的東西——教師個人的功底和修養”。林老師這種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教育的高明之處是,於無聲處讓“危險”無處遁形。

學校是講愛的地方,因此在學校裏,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安全感和愛的示範,教師要學會在嚴厲與關愛之間尋找平衡點。對於遲到這種在學校司空見慣的行為,一般的老師會採取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比如讓學生在班級內當義工,為班級做貢獻,以此“將功補過”;而河南的艾瑞德學校,遲到的學生會悄悄進入班級,一聲不響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而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其他學生也只是報以微笑,給遲到的學生留有充分的愛和尊嚴。這樣的效果遠遠要好於個別極端教師的處理方式:那位因學生軍訓遲到而不得不體罰學生的、被開除的老師,我們在唏噓不已的同時,也難免感歎當下的教育教學方式。這位教師的教育方式固然有所瑕疵,但我們不得不回過頭來反思我們的教育:如果這名老師能從愛出發,以愛化解學生遲到後的不安,效果會不會更好?這種極端的處理方式不僅不能保證這名學生改掉遲到的習慣,而且還提前結束了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如果此前的學校對這名學生的教育有所成效的話,學生的遲到問題壓根不會出現,正是之前教育的紕漏,使這位教師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罰,顯得愛不夠,難免遭人重議;不罰,則責任心不足,同樣會被詬病。這名教師的“不幸”就在於,在嚴和愛之間錯失了分寸。無論我們的教育方式如何轉變,我們都不能忘記教育的本心——愛。

這就是教育的細節,這就是細節裏的教育。

也許我們一個關愛的眼神,就能喚醒孩子求知的本能和慾望;也許我們一句鼓勵的話語,就能撫慰孩子忐忑不安的心靈;也許我們一個真心的示意,就能讓孩子們彼此“一笑泯恩仇”;也許作業本上的一個笑臉,就能讓孩子愛上我們的課堂;也許我們偶爾的“視而不見”,就能讓孩子喜歡上我們的學校;也許我們那些“愛的縱容”,就能挽救一顆無處安放的心;只有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如潮水”,學生才會愛上我們的人,愛上我們的科目,進而愛上我們的教育。

只有愛和尊重,才是教育得以生根萌芽的肥沃土壤;只有愛和尊2 / 3重,才是教育最純的底色;只有愛和尊重,才能保證教育朝着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只有愛和尊重,才能觸摸、感受到教育的真諦;也只有愛和尊重,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永葆生機和活力。

只有懷着對教育的敬畏之心,我們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的質感。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7

剛拿到這本書,就被裏面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吸引。“把你送到小班去”“對你真棒的質問”“你們喜歡不喜歡呀”這些熟悉的例子都是曾經發生在我的身邊。特別看到“為什麼她總是最後一名”這個例子,讓我想到了不管我接手哪個班級,似乎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有這樣的問題。

筆者舉的這個例子很貼近生活,裏面老師的做法其實是有普遍性的。老師們因為礙於日常生活環節的時間安排,所以很難有時間心平氣和的去和這樣的孩子交談。看了這本書,讓我突然想到,是不是真的'是因為沒時間,還是自己對孩子沒有真心的接納。環節時間緊湊不是客觀原因,是自己浮躁的心造成了與孩子之間的障礙。讓孩子懷疑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是否真誠。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聽到也許這些孩子就是被我們無形中加倍的放大了這一個缺點,以至於遮蔽了孩子身上其他的優點。看來真的是要時刻提醒自己始終要以接納、尊重、信任的態度了對待孩子。其實這些動作慢的孩子身上有很多優點,比如:這樣的孩子做事往往很仔細、謹慎。我們應該多挖掘孩子的優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他想要改變自己缺點的信心與勇氣。

真的很喜歡這本書,裏面一個個的細節看起來似乎是小事情,但確實是我們一線老師們經常會遇到,甚至是常犯的一些錯誤。書中的“細節透視”對每個案例都進行簡單的理論闡述,剖析了細節背後的積極或消極意義,讓我感受到了小細節,大學問的魅力。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做好每個細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茁壯成長。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8

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細節》一書是深入教育現場多年觀察和思考的結晶,是一個獨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識的框架內的平實述説,説出了教育的本質。讀完之後能明晰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學校,什麼是好的教師,感受一種“夢在遠方,路在腳下”的平靜和力量。

感觸最深的是書中《平等觀念在哪兒》一文,學生向老師問好,老師一臉漠然或最多居高臨下地點點頭,這是不是件小事?雖然這並不能影響到班級的教學成績,但卻可能打擊了學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這也令我想到了曾經發生的一件不良教育事件—一位教師以家長的收入來評價、羞辱學生。這種行為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上進心,造成了諸多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扭曲,影響了教育公平和學生髮展。

愛因斯坦曾説過:“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裏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來的就是教育。”在日常教學中,我常常思考:什麼是好老師呢?什麼是好的教育?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説過:“從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們的中間,我的'手牽着他們的手,我的眼睛注視着他們的眼睛,我隨着他們流淚而流淚,我隨着他們微笑而微笑。”這不正是一位關心愛護學生的老師的寫照嗎?

教育無小事。《教育的細節》讓我理解塑造學生完美人格,就需要教師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從學生平時的一言一行、情感、態度、習慣、心理變化等做起。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9

經過朋友的推薦,向她借閲了《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回家後迫不及待地讀完了。這本書主要向我們幼兒教師提供了88個老師與孩子、與家長相處的細節,其中包括怎麼樣與孩子交流,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等。讀完了這本書,我收穫很多。覺得這本書寫得很生動,貼切實際,對我們日常的幼兒教學工作很有幫助。

首先,作者認為,與孩子們日常相處中,在交談的時候老師要蹲下並直視孩子的眼睛,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和老師的關係更親近,拉近師生關係。常常使用肯定的語句“你很好、你很棒”,培養孩子的自信。書中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從日常中一些小細節做起,更好的與孩子交流與溝通。

其次,書中舉了很多的例子,老師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遇到很多難題,比如當幼兒撒謊的時候,老師該怎麼辦?老師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改正孩子的錯誤,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通常的做法都是嚴厲批評,而作者認為,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老師們批評的語氣要適當,批評的是孩子的.錯誤行為而不是孩子本人,這樣才能做到既能讓孩子及時改正錯誤,又不能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最後,作者認為良好的家園關係也是幼師教育工作中的中重要部分,特別是對那些剛剛入園的孩子來説,不僅對孩子,對家長來説也是有心理壓力的,孩子在新的環境裏生活會不會適應,家長也當心孩子在幼兒園會不會過的不好。這些都要我們的老師長時間和家長取得聯繫,讓家長們瞭解到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狀況,使得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老師。這些細節都是要求我們老師必須要注意的。

總之,在此時重新翻起此書再次閲讀時,還是感受頗多,以上就是我閲讀本書的一些感悟,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教育的細節》讀書心得10

今天讀了蘇州德育的一片文章《良好的教育從細節開始》覺得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很有幫助,忍不住談談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班主任不僅要有足夠的智慧、耐心、責任,還要時時、處處、事事關注細節,把教育做死細、做小,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今年在教二年級,所以學生來打小報告的特別多,某某打了我、某某不讓我走路、某某偷我的鉛筆……每次解決要花費我很多時間,怎樣讓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讓學生學會寬容別人呢?我給學生講寬容的小故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寺院的高牆邊發現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藉此越牆到寺外。長老搬走了椅子,憑感覺在這兒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牆,再跳到“椅子”上,他覺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軟軟的甚至有點彈性。落地後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經變成了長老,原來他跳在長老的身上,後者是用脊樑來承接他的。小和尚愴惶離去,這以後一段日子他誠惶誠恐等候着長老的發落。但長老並沒有這樣做,壓根兒沒提及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從長老的寬容中獲得啟示,他收住了心再沒有去翻牆,通過刻苦的修煉,成了寺院裏的佼佼者,若干年後,成為這兒的長老。我在晨會課上讓孩子們講講身邊的寬容故事,找找別人的優點,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們變得越來越有禮貌了,打小報告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在教育中班主任要有寬容心,要允許學生犯錯。並給予一定的耐心、等待學生去改正。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陶先生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顆糖,説:“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説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説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説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説:“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讓我們班主任學會寬容吧,給學生多一點寬容,學生自己就會多一點自尊,多一點自省。寬容是大愛,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教師也不是完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失誤,只有對孩子們有一顆寬容的心,才能贏得孩子們對自己的寬容,心裏互不設防,才能實現真正的心與心的交流。讓我們以博大的胸懷、獨具的慧眼接納我們的學生,賞識與寬容我們的學生。多一份關愛,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責備;多一份民主,少一份個人專斷……我們的教育或許會收到更好的成效。因為寬容,紛繁的生活才變得純淨;因為寬容,單調的生活才顯得鮮麗。寬容賦予了生命多麼美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