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9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1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感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並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着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多麼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後,也並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並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讚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麼真摯,彷彿就在眼前,看在眼裏,刻在心裏。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撲蝴蝶、捉鳴蟬、採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後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麼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

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瑕疵。悠悠童年,承載着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假期讀了這本書讓自己學會了很多!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2

這是一篇描寫魯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他小時候的家有個後院,相傳叫百草園,裏面有很多草,卻是他的樂園,這説明他小時候家裏很窮,他也很調皮。他把後院的景色寫的很生動,彷彿我親眼看到似的;他寫的動物也栩栩如生,瞧“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他寫的很逼真,巧用擬人句寫出了油蛉、蟋蟀、黃蜂、鳴蟬的特點,如同大合唱一般。

書上還寫了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還有一條“美女蛇”。剛看到這兩個詞我就有些毛骨悚然,誰都知道蛇是很危險的`,魯迅先生巧用“美女蛇”來漲高我們的情緒,讓讀者想往下看,“美女蛇”是什麼。

最終,魯迅先生被送到了三味書屋裏去讀書,結束了在百草原的自由生活,過起了無趣的讀書生活。“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

讀完之後,我覺得魯迅先生沒有我們自由,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玩,或幹什麼,而他只能偷偷的玩。我們的確幸福多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中寫了他從無憂無慮的百草園到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的事。

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裏面的一花、一草、一木,對魯迅來説都有着無窮的樂趣。在裏面,可以爬上石井欄,口渴時可以摘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似的覆盆子,含在嘴裏是滿滿的甜蜜。可以在冬天支起架子捕鳥,可以翻開磚頭找蜈蚣,也可以在裏面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那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憂傷,沒有焦急,沒有痛苦,就像一個夢,兒時的魯迅則是夢中的人。許多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忘記這個夢,所以他把這個夢記錄了下來,在閒暇時可以再次瀏覽,重温那兒時的記憶。

但是好景不長,他被家裏人送去了全城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開始了自己的學業。每天都要和令人厭煩、繞嘴的古文打交道,而百草園因為沒有人去,也逐漸變得荒蕪了。三味書屋的後面也有一個園,但在裏面得到的樂趣是遠遠不如百草園的。三味書屋的生活是無趣的,但魯迅先生卻很懷念那個令人厭煩的地方,他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也成了他一生所懷念的人。

讀着這篇文章,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魯迅先生以孩子的角度來寫,讀起來絲毫不吃力,感到十分親切。文章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封建教育給孩子的摧殘的批判。

我們也有自己的“百草園”,也有自己的“三味書屋”。那些深藏在我們記憶中在“百草園”發生的事情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我們到了中學,要在“三味書屋”中奮鬥,讓我們珍惜這六年的歲月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4

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話語中,充斥着對封建主義的不滿,與對國家淪落到帝國主義的控制之下的激憤。魯迅先生為革命,對國家的一絲不苟的精神及面對帝國主義的大無畏主義,深深震撼了我。

很小的時候,在網上便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着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着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着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便能望見,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縮影: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鬆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美的筆調,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後的日子裏,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着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着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着童真的語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讀後感5

黃昏,於海邊漫步,夕陽的餘暉斜斜地灑落在這金色的沙灘上。拾起那朵還帶着朝露清香的野花,靜卧掌心,閉上雙眼,感受生命的波浪在心中搖盪,引領我走向思想的彼岸......

魯迅,他飽嘗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與荒謬落後,腐朽卑劣作了最堅決的鬥爭。他也有一份童年的回憶:一座幸福的百草園。

因為貪玩,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神祕的“美女蛇”的故事縈繞耳畔,雪地捕鳥的妙趣橫生......都是他童年最珍貴的回憶。百草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玩伴,都飽含了一份真情。魯迅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正如我們一般?每個人的心中最深處的角落,都珍藏着那最寶貴的'回憶。每當憶起,心中便洋溢着幸福與温馨。

但美好的日子終究會結束,他踏上了學習的路途。那文字中充溢着多少對百草園的眷戀,又有即將離開的辛酸與無奈。當我們結束童年,步入校園,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情?美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我們是否也為之憂愁?

步入書塾的日子,是壽鏡吾老先生的教導伴他走過。儘管書塾的讀書生涯也有它獨特的趣味,然他依舊懷念在那擁有無限趣味的百草園中度過的時光,在課堂之餘偷偷地玩耍。

“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這深深的懷念與惆悵,我們也會有一絲感觸吧。

封建教育那扼殺兒童天性的本質,那個年代的黑暗使我感到可怕。他們的童年被無情地終止。相比之下,我們又是何等幸福,至少我們完整地享受了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呢?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擁有幸福的我們,也應保存着那張笑臉,去展望明天,展望未來。

童年的小木盒中,盛着淡淡馨香。所有童年的快樂幸福,連同那朵花一起,收藏在心中最深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