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故鄉》讀後感六年級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6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故鄉》讀後感六年級,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故鄉》讀後感六年級

《故鄉》讀後感六年級1

每次重讀魯迅的《故鄉》,幾乎都有一些相同的感受,強烈而又無從言説;這次再讀《故鄉》,也許能夠稍微理清其中的感受了。

魯迅在《吶喊》的自序中説道,他當時做小説不過是“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而自己“也並不願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着好夢的青年”。《故鄉》同樣體現了魯迅的這種意圖。

悲哀是幾乎貫穿《故鄉》全篇的感情基調(回憶中與閏土相處的情景雖然色彩明麗、感情真摯動人,但也不過作為“現在”的對比而更顯其悲涼;即使略帶喜劇色彩的“圓規”——楊二嫂,也不免顯出故鄉之人的勢利、卑微而讓人心生對故鄉的失望之情),正如作者所説,“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而這種悲哀,無疑在魯迅見了閏土、在閏土“終於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老爺!’”時達到了頂點。至此,魯迅所感到的一層“厚障壁”硬生生地隔開了他和閏土,兒時美好的記憶成為一種祭奠。對此,魯迅“打了一個寒噤”,“説不出話”,他的默然,飽含了對閏土一聲“老爺”的無聲責備以及對此無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到了魯迅再次離開故鄉時,他對閏土的印象“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時,又“非常悲哀”,而當他幻想着宏兒和水生能過上“新的生活”時,卻又不免覺得“願望茫遠”了。可見,魯迅終不能有足夠的信心來面對這嚴酷的現實。

《故鄉》讀後感六年級2

自從學了《少年閏土》這一課,又聽過老師的介紹後,我就一直想買《故鄉》這本書看。放寒假了,有時間看書了,我就和媽媽一起到新華書店買下了這本書。

《故鄉》的.作者是魯迅先生。這本書有三個部分,分別是散文篇、小説篇和雜文篇。這三部分中的文章都是適合青少年閲讀的優秀名篇。雖然年代與我們似乎有些久遠,然而今天讀起來仍覺得鞭辟入裏、生動幽默、深邃犀利。

在《故鄉》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它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被編在了散文部分,旁邊還附有一張真實的三味書屋圖片。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我愛上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植物——覆盆子。文中描寫的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多。我讀了上面一段,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嘴裏似乎有些酸甜味。如果我見到覆盆子,一定不會怕它的刺,摘下來就吃。

魯迅先生的文章值得人細細咀嚼,也讓我受益匪淺。我通過這本書打開了與魯迅先生交流和溝通的一扇窗,走進了他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