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筆一定要優美,文章一定要流暢。“形散而神不散”。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5篇)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

看過林清玄的散文,就知道什麼是樸素而大氣。

每一次看一篇散文都會發現林清玄把自己的感想寫的很深刻。我很喜歡這樣的寫法,一個人沒有自己的想法那還得了?他在他寫的海拔五百中説到:我們不必像爬山專家爬到五千或一萬的`地方,把名字刻在石頭上,他們説那是“征服”。但是有了征服,就沒有完全自由的心情。我深深認同這句話,一個人有時並不需爬的太高,五百米既能俯覽山下的美景,又不失去自由,不會讓人一會的向上爬,失去了樂趣,錯過了五百米的美景。

我還喜歡林清玄中的《煮雪》這篇文章。讀完之後,就是滿腦子都是作者腦洞好大。這篇文章好科幻,挺好看。這篇文章我看了好幾遍,越看越喜歡。要不我也來一段:我就寫要是聽別人埋怨的話,就把冰切細繞大火柴火,加一點點鹽去燒,這樣才能聽出對方心裏有多生氣,心裏有多急。

生活中我們往往認為站得高望得遠,但是在“站得高”的過程中,你又錯過了多少機會呢?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2

有一次我去新華書店,看到了這本《林清玄散文》書,覺得很喜歡,把它買了,每一回家總是先看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少年時代林清玄所經歷過的事所思所想與所悟,有許多散文都值得我學習和借鑑如《清歡》、《從人生最底層出發》,不過最讓我百讀不厭的.便是《黃玫瑰的心》,裏面講述了一朵黃玫瑰因水分不足,萎靡不振,後來整株花泡了20分鐘,變光彩耀人。這件事情讓林清玄知道了做事要有信心!

記得那一次,我數學考試,考完試,我心想:以前基本都是A,還很自信。第2天試卷一發下來我睜大眼睛,嘴巴都成O字形,因為只考了85分在班裏只能排到中等水平。成績刷的一下掉了下來放了學,我悶悶不樂,到了家一句話也不説,我怒氣衝衝推開書房砰地一聲,把門就關上了,作業也不想做了,就拼命地打被子,摔東西一肚子惱火。這時,媽媽推門進來了説道:“金聖哲,發泄怒火是沒有用的,你需要靜下心來、查找錯因、仔細一點。一次失誤,並不代表什麼,成功與否決定與你的努力

我就開始認真讀書,不在驕傲自滿,而是謙虛,仔細查找錯因,第二次考試考了97分。我應該朝着滿分去努力,真取下次考一個滿分!

從此我悟出一個道理: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左右了你的思想,糊里糊塗,要振作。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3

有些東西使你不得不靜下心來。

在翻開林清玄先生散文之前,我先是想到了《周國平散文精選》,暑假翻開過,它讓我覺得:它靜靜地擺放在那裏,它是平面的,讓我想起的時候,在腦海裏呈現的只有直直的平行線,讓我覺得枯燥、乾癟、索然無味,只有翻開才會街道它裏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沒留給我呆板硬直的印象。

散文講究形散而神不散,但是像林清玄先生散文就要去翻看,利用閒暇的時間,一張搖椅、一米陽光,幾朵白雲去捧着它,便是一生一生的永恆。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幅素描,簡單幾筆,卻能勾勒出一個人的世界。

正如《月光下的喇叭手》中描寫老人一樣。喇叭精亮的色澤也頹落成蛇身花紋一般,斑駁黃色的音管因為有許多傷痕凹凹凸凸,緣着手上去找彷彿便明白地看見了塞滿整條街的老人的臉……寥寥幾筆、短短四行便勾勒了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的形象。

林清玄先生寫的內容範圍之大,從親情到愛情,作者寫浴着光輝的母親,雖然並不是他的母親,但天下的母親都懷着一個愛子之心,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句不拍,也能透露出母親對孩子的關懷。作者擁有一雙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眼睛,我們所不察覺到的點點滴滴,都一一在他的筆下重現,帶給我們以真實的觸動。

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中還透露出一種清新的氣息,像輕風吹過,像陽光的温暖。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靜、仔細去品味其中的味道。當你在冬日裏、在人煙稀少的書店裏翻看這本書的`時候,你浮躁的心便會平靜。有“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之感,讓你在平靜中讀書,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

作者的但聞藴含了許多哲理:有以為花販告訴我,幾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顏色豔麗的花朵,愈是缺少芬芳。人也是這樣,愈是樸素單純的人,愈有內在的芳香。有以為花販告訴我,愈是昂貴的愈是容易凋謝,是為向買花的人説明,要珍惜青春,因為青春是一朵最名貴的花。

所以,在自己的心中種一朵花,來維持自己的本真。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4

這個暑假,我讀了《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少年版)》,裏面一篇篇沁人心脾的散文,字裏行間透露了林清玄對生活的熱愛。一篇散文,往往藴含着深刻的道理。

當我讀到一篇叫《挑水肥的人》的散文時,我放慢了閲讀的腳步。文中講述了一個挑水肥(把屎尿挑到田野去施肥)的人,他每天都會到每家每户挑水肥,不怕髒、不怕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小孩子遇到他時就都捂着鼻子、嘴巴跑開,但挑水肥的人依然開朗地説:“香的來了,要聞香的趕緊來哦!”有一次,“我”跟爸爸散步,不幸遇到挑水肥的人,不敢逃跑,就捏着鼻子把頭轉過去。爸爸教訓“我”:“他們難道不怕臭嗎?我們吃的農作物都是他們勞動的結果,不要歧視他們,這挑肥的人,在家裏也是人的兒子,也是他兒子的爸爸,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疼惜他們,以後你在田裏遇見他們,不可以把頭轉開,也不可以捏着鼻子,知道嗎?”我聽了爸爸的話,才明白他們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工作。

這些勞動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人們生活的美好。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職業:環衞工人、建築工人、護花工人……環衞工人起早摸黑,在馬路、護欄、草叢和花園撿我們隨手亂扔的`塑料袋、紙屑、果皮、包裝紙等等的垃圾,默默無聞地清潔城市,美麗乾淨的城市是他們的作品;建築工人每天在工地,樓房工作,沒吃過一頓正經飯,放眼望去,城市中聳立着的高樓大廈是他們的作品;護花工人也是,不管流多少汗水,他們都堅持每天到每一處有花草的地方工作,他們澆水、修枝,熟練的動作讓我感歎,一朵朵嬌豔綻放的花朵是他們的作品。不管太陽暴曬還是風雪交加,都阻止不了他們工作的腳步。他們這樣默默地奉獻着,換來了我們這座城市的清潔、漂亮。因此,我們要尊重身邊的每一份職業,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人。

他們是勞動人民的楷模。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歧視他們,沒有了他們這種雷鋒精神,就沒有我們現在乾淨明亮的城市,更沒有我們現在舒適安逸的生活!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5

在陽光裏,春日或是秋季,一個人面對花草,一杯淡茶或是咖啡,這或許是讀《林清玄散文集》的最佳意境。讀着,會讓人覺得自己在一本淡色畫集中。

每一幅畫線條簡潔。他擅長,也總是用平淡文字敍事,沒有華美的詞句,更沒有費解的字眼,有的只是樸實。然而正是通過這樣看似不起眼的語言,卻有了許多人説不來道不出的真實性。簡單,則是另一特點,給人的美感也是簡單的,不修飾。讓珍珠為人認識,而拋掉大多數人都費盡心思裝飾的木盒,恰恰讓人領悟本質的美。在如今喧鬧浮躁的世界,林清玄以他平淡簡單的語言文字,繪出了一個能給人安寧平和的靜謐所歸。

每一幅畫景物尋常。林清玄每一篇文章,取材都來自於生活,是生活中那些容易被人忽視,抑或是太常見以致於被忽視的小事。一樣是生活,他能找到細微的事物,將這些寫下來,讓人讀來漸漸發現生活之美,並去喜歡生活。最神奇的,是這些“景物”中總有一股清新,不知是有水流出,還是陽光灑進,又或是微風拂入,想着畫面,讀着文字,使人不得不安靜下來,於是這才有了時間,得了機會,在匆匆世界中站立,看向靜止的美麗,觀望無名野花。

每一幅畫色彩淺淡。每一篇文章的'感情是淡淡的,沒有世俗的污染,更不會咄咄逼人,這或許與他的“禪”有關。就像是平靜地陳述,沒有多少跌宕與波瀾,卻保留了花之鮮麗,鳥之靈動,風之輕柔與月之空明。寫出的道理也是淡淡的,沒有任何點綴,只有最單純地訴説,緩慢而輕聲,內容平淡而簡單,不必去深思,直白易懂。每一個小的結論,如此之多的小論點組成大觀念,而大的觀念也是平淡的,不刻意強調什麼,但能讓人心中世界一下子云清風淡。

簡單幾筆線條,畫的是常見樸實的生活景物,有着淡然的禪意與情感。色系是淡的,語言也是淡的,但有着泉水清風,滌淨一顆疲累滿是灰塵的心,便是林清玄的散文,淡,靜,而悠遠。

陽光下清風微拂,水天一色,一人面對花草,一杯淡茶或咖啡,這樣的淡色畫,或許正是林先生的禪。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6

林清玄是中國台灣一代文學大師,他為後人留下了無數文學著作。書中飽含着書墨的韻味,從生活、見聞、佛教等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世界上的點點滴滴。

光是人每一天都能見到的東西,陽光、燈光、目光、霞光、月光。這些光也折射出了世間種種的現象。有多少人因為光彩而失去了本性,在陽光下展示出一副虛假的外殼;從古至今,所有的詩卻從未有過寫過正陽的,也許是因為人在正陽下會感到害怕吧。此刻的人對別人充滿了懷疑,把真實埋藏在了內心的最深處。

此刻,人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差,一塊塊珍貴的土地被人們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蓋樓房、蓋商鋪、做景點,失去了土地原先的價值——生長植物。城市裏再也難覓土地的蹤影,才會引發林清玄如此的感想。

人總喜歡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事物的價值,殊不知有些東西是不能用金錢買到的,例如你不能買一點感恩,只能買一些禮物作為感恩。俗話説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林清玄認為是不對的,我也這麼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什麼都能買、能送的。可是,如果一個人能真情流露,懷着真心去送祝福,那不用説感恩,明月都能夠送,對方也必須收得到。

人喜歡喝茶,也喜歡品茶,但沒有人去嘗試新的品種,滿足於現狀,林清玄的朋友就是一位敢於創新的人。他曾在房子裏實驗把烏龍和鐵觀音合成一味,想做出“烏鐵茶”;在寒冷的早晨採集含着露水的茶芽,想做出“雀舌鷹爪茶”;在深更半夜提着探照燈採茶,想做出“月光茶”……正是由於他的創新,才能做出這麼多新品種——我們不也要有這種精神嗎

也許我們還能夠從書中領悟到其他的道理,這,也許就需要我們去慢慢品味了。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7

少年時讀林清玄先生的散文,並不能體會其中的意境,只是單純地覺得好。

“醉後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生命中有很多事,你錯過了一小時,很可能就錯過了一生。”他在《少年遊》裏如是説。

年輕時有怎麼樣的豪情?是英雄繫馬,壯士磨劍,還是江湖夜雨十年燈?不管如何,他終究是葉着自己的葉花着自己的花結自己的果子,生命成自己的生命。

很喜歡讀他的那篇《旅店》,其中很多爛熟於心。“前人有前人的旅店,在我們的馬蹄還沒有邁步,那些旅店就存在,且永遠地存在下去。”那麼,我又要開成什麼樣的旅店,在旅店的牆壁上記錄些什麼樣的事情來,能豐富這世間的記憶呢?夜那麼長,我不能夠把每一盞燈都點亮,但由於寂靜,由於安寧,由於放鬆而不再執着,心也開始變得開闊起來了。

小時候,喜歡在老爸藏書的白色封面上亂畫,老爸並不在意,後來搬家時,我更為大膽地在牆上畫滿了荷葉荷花。不知為什麼,對這物存有莫名的喜愛,説是受《愛蓮説》的影響,也不盡然,只是對那種似紅非紅,似粉非粉的顏色相當着迷,而那些寬大的荷葉又有種淡淡的清香,持久、沁人心脾。

用怎樣的心境和着怎樣的情意來下酒?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我是不善飲酒的',但如林先生所説,喝酒不在格調,而在性靈、風趣。在無關風月的夜,卧席,斯時彼時、斯地彼地,快樂、憂愁,朋友,讓我們温壺月光下酒。

曾經在本的扉頁上寫着這樣一句:青山元不動,白雲自去來。我不信佛,也不參禪,從字面來來理解,就是相對於不動的山來説,雲是流動的。時隔經年,重新看這句話,有着更深的體會:世事並非都刻意,多數乃隨緣。

看林清玄先生的《武昌街的小調》有關詩人周夢蝶的描寫:就像一座掩隱在去霧裏的遠方的山。周夢蝶的詩風獨特,大多數都是研讀佛學的辛苦結晶,如他在1976年發表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

……

生於冷養於冷壯於冷而冷於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雲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陽,夕陽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有如意足在你足下導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與缽吧

且向風之外,幡之外

認取你的腳印吧

……

這首詩我並不能真正懂得,只是尋得了些有意思的出處。

龐居士辭藥山,山命十人禪客,相送至門首。居士指空中雪雲:“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時有全禪客雲:“落在什麼處?”士打一掌。全雲:“居士也不得草草。”士雲:“汝恁麼稱禪客,閻老子未放汝在。”全雲:“居士作麼生?”士又打一掌,雲:“眼見如盲,口説如啞。”雪竇別雲:“初問處但握雪團便打。”

唐代的龐居士對禪有精深的理解,他是藥山惟儼大師的弟子。一次,他到藥山那裏求法,告別藥山,藥山命門下十多個禪客相送。龐居士和眾人邊説邊笑,走到門口,推開大門,但見得漫天的,紛紛揚揚,乾坤正在一片混莽之中。眾人都很喜歡。龐居士指着空中的雪片,不由得發出感慨:“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有一個全禪客問道:“那落在什麼地方?”被龐居士打了一掌。這是禪宗中最美妙的故事之一。龐居士的意思是,好雪片片,在眼前飄落,你就盡情領納天地間的這一片瀟灑風光。好雪片片,不是對雪作評價,而是一種神祕的歎息,在歎息中融入雪中,化作大雪片片飄。不落別處,不是説這個地方下了雪,其他地方沒有下,而是不以“處”來看雪,“處”是空間,也不以時來看雪,以時空看雪,就沒有雪本身,那就是意念中的雪。大雪飄飄,不落別處,就是當下即悟。它所隱含的意思是,生活處處都有美,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我們抱着一個理性的頭腦、知識的觀念,處處都去追逐,處處都去較真,那就無法發現這世界的美,象這位全禪客。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人,常常不免要做全禪客,我們對眼前的好雪片片視而不見,糾纏在利益中、慾望中、沒有意思的計較中,生活的美意從我們眼前滑落。不是世界沒有美,而是我們常常沒有看美的眼睛。

我讀過的都是林清玄先生七、八十年代的作品,私下認為做為台灣鄉土文學在那個年代是個精品倍出的,人們用純粹的心地來寫作,寫自己的靈魂、自己的心、自己的生命,同時代的如張曉風等,老一代的如王鼎鈞、司馬中原、余光中等。就連那個時候的電影都帶有悠深的底藴,如當時很有名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以及由侯孝賢導演的《戀戀風塵》、《悲情城市》與《海上花》等,就象侯孝賢曾説的:“我覺得總有一天電影應該拍成這個樣子:平易,非常簡單,所有的人都能看。但是看得深的人可以看得很深,非常深。”而我也始終覺得,真正的文學作品應該這樣的。

我們都是這俗世中的俗子凡夫,免不了身受八苦,但願從現在起眼內處處有美景,心內處處有珍惜!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8

林清玄是著名的散文作家。我這只是看的其中一本。我對這類沒興趣,但我隨便翻了幾頁,我就打起精神來了。

他把這本書分成《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心》、《莊嚴的心》四大類,裏面的每個小故事都是他身邊發生的、小時候的、編寫的。故事裏面有着他的看法、想法、情感。每個故事都有各自的意義。

《在流浪狗的`眼睛裏》這個小故事,他是用了“換位思考”想到了流浪狗的感受,寫出了對流浪狗的情感。《抒情文社會》是從他去參加小朋友的演講比賽的感想,覺得這個社會已經變成“議論文社會”,不再是“抒情文社會”,是個已經僵化的教育,失去了情感表達的能力,所以希望我們能挽救這個社會。《吉祥鳥》是加拿大的烏鴉,我都很驚訝,烏鴉在我們這是不吉利的鳥,怎麼到加拿大就變成吉祥的了吶?看到這題目我還以為説喜鵲呢!但林清玄卻説:“對呀!那象徵凶事的,不吉祥的是我們的心,與烏鴉有什麼相干呢?”是啊!是我們把它稱為不吉利的鳥,烏鴉又沒做錯什麼!其中有兩個特別的,一個叫《季節十二帖》,寫一個叫《有情十二貼》。《季節十二帖》是每個月裏的節氣,每個節氣時的感受,發生的事情或意義。《有情十二帖》是寫的十二件事物,有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這本書對我有很多感觸。有的故事讓我們改進,從哪裏開始;有的要我們注意,注意什麼;有的要憐憫,有的讓我們開心??所以這本書是在開導我們。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9

林清玄説:“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樂器,風是指揮家,竹子和竹葉便是演奏者。”

讀了林清玄的隨風吹笛,彷彿也身臨其境,看到了滿眼翠綠的狂風不止的竹林波濤,陰雲密佈的風雨交加,再加上竹子生機勃勃的摩擦生籟,這一切,真是竹林大自然的宏大交響樂。風雨中的'笛聲遙遠、高揚、廣闊、悠長。

真正聆聽了一堂林清玄老師上的音樂大課。

自己不懂音樂,更不會任何一種樂曲,十足的音樂門外漢。正因為這樣的無知才無畏,不自量力的一直想選擇一種樂器來學習。想學會了一種樂器,就可以寄託心靈的希望。

因為竹笛攜帶的便宜。無論是在高高的山崗上,無論是隨風盪漾的湖泊上,竹笛都可以迎風而立,盡興優雅的演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竹子的品格,而毫不猶疑的選擇了竹笛的學習。

竹子是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竹子清幽,默默無聞,不畏困難,不懼壓力的強大生命力,更是我的喜愛。

雖然一直立志學習吹竹笛,但由於太忙,也由於不善安排日常計劃,吹笛學習計劃,多少年來一直被耽擱着。遺憾中的遺憾。人生不如意事常有七八九,逃避現實時就這樣安慰着自己。有時,真是痛恨自己的妥協主義。

還是説點陽光的話題吧。

大自然是美麗的,大自然是時刻變化的,大自然中的竹林宏大交響樂,更是震撼人心的。通過讀隨風竹笛,更要拋棄上面阿Q想法。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好好去感悟自然,融入自然,過好生活的每一天,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具有竹子高潔、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的高雅品格。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0

林泉,清歡,玄想,這就是林清玄。我最近在閲讀他的一本書,林清玄散文選集。這本書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像林泉一樣清澈,讀了能品出清歡的滋味,文中有或濃或淡的玄想,這本書猶如是森林的一棵草,一棵樹,一朵花,一滴露融匯而成的,那麼簡單,那麼純樸,是本好書。我初讀目錄,發現裏面有大大小小的故事短片,後來慢慢品讀,才發現每個片段裏都有一個教育我們的觀念,其中的一句話“挫折,學習智慧;離散,學習成長;忍苦艱,人生才能顯現價值。”我覺得這就是這本書主要的教育理念。對於我們國家的教育非常有幫助。

其中,在卷二里的一篇“好的孩子交教不壞”這篇散文讓我深有感觸。它裏面主要提倡的是“好的孩子教不壞,壞的.孩子教不好”這個道理,然後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個孩子是一粒榕樹種子,不管怎麼培育,也永遠不可能被培育成最昂貴的紅豆杉。“紅豆杉可以做雕刻做傢俱等,平凡的榕樹又何嘗不能做風景,不能讓人在廟前乘涼呢”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紅豆杉,可有些孩子也許只是榕樹種子,那又怎樣呢?如果全中國都是紅豆杉,那誰來做榕樹?誰來做松樹?也許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別人一樣成功,所以經常和孩子説“你看誰誰誰多好,你也要像他一樣”這種話,我在盧勤的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教育的目的,在於對不同的孩子發揮潛能,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尋找最真實的自己。家長因該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棒”。是啊,在如果孩子是榕樹種子,因為這些話會不高興,減弱了他本來對自己的自信,最後只能成為小榕樹,與其讓孩子成為不可能成為的紅豆杉,還不如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大榕樹,不是更好嗎?鼓勵孩子比批評、責怪更好,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嚴師出高徒的,有些時候,批評反而可以讓孩子變的叛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有些時候有些貪玩,然後在批評中,反而學壞。讓我們別做任何東西,我們要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自己的壞,那又怎樣呢?

讀了這本書,我收穫了許許多多,最重要的,是怎麼做好一個“人”……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1

寒假裏,我讀了《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主要寫了林清玄在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事和林清玄對某些事的看法從而引出的道理。一翻開這本書,逐字逐句地讀,字裏行間藴含着一種細膩、柔軟的感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應該是充滿陽剛之氣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轉,絲毫不遜於女作家。這種陽剛與陰柔結合為一體的寫作方法,令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他的文筆多麼優美,語言多麼華麗,而是這本書的前言,也就是寫作目的。前言一共分為五個小故事:“還好,掉下來的不是西瓜”、“酸甜苦辣,各安其位”、“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和“在挫折中,學習智慧”。這五個小故事都在寫各種各樣的兒童,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事,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影響深刻。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外國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許多的願望、目標:而中國的孩子非常的保守,沒有自己的嚮往,任由父母指控。

林清玄是這樣評價這件事的:認識幸福,比認識世界更重要:關照自己,比國際觀緊迫得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小的時候確定志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長大了,才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幾天前的報紙上寫的一則新聞:據一份調查顯示,從小就確立志向的孩子長大了有75%機率圓了自己的願望,甚至有10%的機率被提拔,職位更高,受到了重用,但是從小沒有確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機率獲得成功。這則新聞同樣告訴了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小的時候確定志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長大了,才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的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確立志向看似很簡單,但是總很難做到,其實,只是因為少了一顆堅定不移的心而已。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2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着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情緒”、“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持續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情緒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依靠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林清玄散文讀後感12

鵝黃色的封面上,幾支蒲公英隨風飛揚,上面齊齊地印着幾個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開書頁,閲讀着一個個細膩的文字,飽含着一個作家純善而不被這渾濁世俗污蝕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他的文章不像張曉風的那般華麗、生澀難懂像是霧裏看花;也不像畢淑敏的一般篇篇都驚乍地發現些什麼。他的文字細膩而樸素,令我在一瞬間中認定他是一位極有才氣的'女作家,直到瀏覽了他的簡歷才驚愕地發覺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眾多散文中,我尤為鍾愛《尋找四葉草》一文。“心夠寬廣堅持”“情夠細膩柔軟”“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勢”這便是作者總結出找到四葉草的法寶。

想起兒時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濃綠中,尋找四片心形,給予幸福。

但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彷彿釋然了。兒時一直執着的尋找也豁然開朗。那一片葉子便是開啟幸福的大門,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尋覓到付出的快樂,希望的黎時,財富的珍貴。而幸運草的第四片葉瓣則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愛。心中充滿愛了,在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萬萬棵平凡的三葉草中終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們的心中。找到那一葉綠,縱然找到的機遇只有萬分之一,但也因為這渺茫的機遇,四葉草才被稱為幸運草。讓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小小的植物才會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當我們真正明瞭,尋覓到幸福,那時的自己總會釋然,找到答案,因為幸運草並不在草裏,我們心中已長出四片宛然的草兒時,幸運也會伴隨着你一生。

或許如書上所説:“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嗎?”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3

林泉,清歡,玄想,這就是林清玄。我最近在閲讀他的一本書,林清玄散文選集。這本書就像他的名字一樣,像林泉一樣清澈,讀了能品出清歡的滋味,文中有或濃或淡的玄想,這本書猶如是森林的一棵草,一棵樹,一朵花,一滴露融匯而成的,那麼簡單,那麼純樸,是本好書。我初讀目錄,發現裏面有大大小小的故事短片,後來慢慢品讀,才發現每個片段裏都有一個教育我們的觀念,其中的“,智慧;離散,學習成長;忍苦艱,人生才能顯現價值。”我覺得這就是這本書主要的教育理念。對於我們國家的教育非常有幫助。

其中,在卷二里的一篇“好的孩子交教不壞”這篇散文讓我深有感觸。它裏面主要提倡的是“好的孩子教不壞,壞的孩子教不好”這個道理,然後舉了個例子,假如一個孩子是一粒榕樹種子,不管怎麼培育,也永遠不可能被培育成最昂貴的紅豆杉。“紅豆杉可以做雕刻做傢俱等,平凡的榕樹又何嘗不能做風景,不能讓人在廟前乘涼呢”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紅豆杉,可有些孩子也許只是榕樹種子,那又怎樣呢?如果全中國都是紅豆杉,那誰來做榕樹?誰來做松樹?也許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別人一樣,所以經常和孩子説“你看誰誰誰多好,你也要像他一樣”這種話,我在盧勤的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教育的目的,在於對不同的孩子發揮潛能,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尋找最真實的自己。家長因該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棒”。是啊,在如果孩子是榕樹種子,因為這些話會不高興,減弱了他本來對自己的自信,最後只能成為小榕樹,與其讓孩子成為不可能成為的紅豆杉,還不如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大榕樹,不是更好嗎?鼓勵孩子比批評、責怪更好,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嚴師出高徒的,有些時候,批評反而可以讓孩子變的叛逆。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有些時候有些貪玩,然後在批評中,反而學壞。讓我們別做任何東西,我們要做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自己的壞,那又怎樣呢?

讀了這本書,我收穫了許許多多,最重要的,是怎麼做好一個“人”……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4

林泉、清歡、玄想是林清玄的真實寫照,這些也體現在他寫的文章當中。《林清玄散文自選集》從看的一頁起,它就深深吸引了我,上週看完了卷一天真的.心,這周又看完了卷二《純善的心》。

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咬舌自盡的狗。

它講述的是“我”坐出租車帶“我”的狗去看病,出租車司機看到“我”的狗,想起了他以前狗。他以前嫌狗負擔太重,不想養了,就把狗放在布袋裏,載出去放生,可是狗一個星期後又自己回來了,他又想把狗放生,可當他到一個很遠的地方準備放生時,卻發現狗咬舌自盡了。

我的眼前好像浮現出了那隻狗的悲慘狀況,它為了找主人歷盡千辛萬苦,主人卻連一回安慰的話都沒有,又把它拋棄了,狗的內心因該是多麼的絕望啊! 唉!在人世間不也有這樣的事嗎?有情有義的人受到無情的背棄……

林清玄散文讀書心得15

清淡、樸實,這是我打開《林清玄散文集》所閲讀到的氣息和獨屬於它的那一份味道。

其實,在手拿這本《林清玄散文集》,翻開它的第一頁,閲讀第一篇文章時,我就被它那淡雅、細膩的文字所震驚。因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當代男性作家,而在我的印象中,男性作家的筆風應都是充滿陽剛、堅毅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筆風婉轉、細膩,絲毫不遜色於當代女性作者,可是又在多愁善感之中保留啦些許傲然,這種柔與剛的結合,被他的文字詮釋得恰到好處,即不會太做作,也不會過於剛強。猶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而引起的漣漪,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想去憶及其源頭時,卻發現那痕跡早已消失不見,我想,這便是林清玄的文字所給我們帶來的感覺,若隱若現,隨風而逝。

在《林清玄散文集》中我最深有感觸的是一篇名為《空白筆記簿》的文章。這篇文章沒有過多的優美景物描寫,也不似長篇大論的感悟,只是作者對生活的一點兒個人小感慨而已,但是我們卻從未發現。

這篇文章講述啦作者去一家精緻、講究品位的書店買書,卻發現每本筆記本的價錢都要比一本書要貴上許多,對此而感到疑惑不解,便詢問店員小姐,店員小姐卻給啦作者這樣意想不到的一席話:書都是別人寫的,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思想,筆記是給自己買的,自己的想法當然比別人的想法賣得貴啦。看到這裏,我有和作者同樣的感受,在這家書店裏的筆記本之所以賣得比書貴,就在於它所要記錄的是單獨自己的想法,不與別人相同。為自己的內心而寫,然而,自己的想法自是他人無法隨意剽竊與買賣的,因為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不可估量,可以用金錢所去衡量的。

我喜歡文中的這一幾句話:“可是有誰願意給自己的今天寫些什麼呢?願意給生活的'靈光一閃寫些什麼呢?唯有我們抓住生活的真實,才能填補筆記的空白,若任令生活流逝,筆記就永遠空白啦。

讀完啦這篇文章,就使我想到啦所看過的一次評論當今都市人們快節奏生活方式的電視欄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定然是需要的,只不過,在生活中,我們必定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慢下來,這或許,便會找到在以前的生活中,所不被發現的樂趣,才能抓住生活的真實。這樣的一絲一縷,便會勾勒出你心中的那本筆記本。

在急速流過的生活中,我們能留下的便是那一本充滿啦生活氣息的筆記。只不過,在從前,我們缺少啦一顆甘於安定的心與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