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小課題研究總結(合集15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35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課題研究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小課題研究總結(合集15篇)

小課題研究總結1

一、談話目的:

通過談話摸清國中階段男女學生的性別意識和心理特徵,為小課題的探究提供理論依據。

二、談話內容:

(一)性別意識

(二)心理特徵及其差異性

(三)與異性交往

三、總結分析:

(一)性別意識總結分析:

性別意識是自我意識的內容之一。進入青春期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發生了質的飛變,這是因為青少年身體的發育處於第二個高峯期,身體的變化,及知識、經驗、能力的積累以及社會地位的改變,使他們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彷彿已經成人了。該年齡段的學生已經能完全意識到“男女有別”,並開始以男女自居,伴隨着年齡的慢慢增長,學生對自己的着裝、衞生習慣、行為舉止、性格特徵會逐漸形成全面認識,也就慢慢形成了心理性別。

(二)心理特徵及其差異性分析:

1.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特徵:

(1)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出現反抗心理,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甚至還對他人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獨立意識進一步發展,能夠認真思考、判斷、處理自己身邊的問題和對社會的關心。但是他們在重要問題的抉擇上,仍需要他人的指導和幫助。

(2)青春期學生情感內容日趨豐富,其情緒不穩定,容易衝動。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迅速發展,而心理髮展相對滯後。青春期的學生開始對人和事充滿熱情,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所感染,具有活潑愉快的心境,對周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各種事情都十分關注,集體主義感、責任感和義務感逐步形成,特別是他們開始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道德標準來選擇朋友,並非常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是國中階段學生的意志不夠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並瞬間做出改變。

(3)個體心理的發展。青春期中,人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特別是由於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大加強了,不但興趣、愛好變得更加廣泛、穩定,而且漸漸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標準,使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於意志力還不夠堅強,分析問題的.能力尚在發展之中,所以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又容易灰心、頹喪,或者會出現理智不能駕馭感情的現象。

2.青春期兩性心理差異表現:

(1)興趣愛好的差異。男生比女生的興趣更為廣泛。單就體育方面男生喜歡激烈對抗性的項目,而女生因為生理上的變化和體能上的差異,她們更加喜歡運動量小的個人項目和動作柔和、優美的運動項目。

(2)交往能力的差異。青春期階段女生的交往能力優於男生,尤其是在和老師的關係處理上,女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喜歡,這一點兒男生很難做到。

(3)性格方面的差異 。男生性格相對開朗,對很多事情不會斤斤計較,而女生相對內斂,有內涵,不善於同異性交流。

(4)成熟度的差異。這個階段女生相對成熟,顯得有主見,細心、温柔,但逆反現象明顯,男生表現欲強,勇敢、富有責任感,但自覺性較差,比女生更顯幼稚。

(三)與異性交往分析

國中階段男女生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希望異性關注自己,並受到異性喜愛,喜歡和異性在一起。常常會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女孩子在場,男孩變得格外興奮,以“男子漢”的姿態博取女孩子的喜愛;與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愛打扮,故作姿態,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善於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互相吸引, 但這只是少數男女學生的心理表現。而青春期的絕大部分學生,在與異性交往時,一方面表現出不安、羞澀和表面上的反感,另一方面又內心裏關心、嚮往甚至愛幕異性,渴望與異性接近。其表現為內心渴望和異性交往,但又缺少膽量。和異性在一起總覺得不自然,手腳不知怎麼放才好,內心很緊張,惴惴不安甚至臉紅,常常覺得無話可説,缺少異性朋友。

小課題研究總結2

本學期九年級學生面臨着參加一次大型的考試即會考,英語學科將會在他們的總分中佔據很大的分數比例,因此如何在這麼短時期內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該學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我們組決定在九年級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分層拔高探索,經過三個多月的實踐看來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我們是將全年級的學生按照英語學科成績進行了分層,將學生按照上期期末考試成績分成了好、中、差三類,對全年級學生進行了整體監控,這個情況是每位授課教師都瞭如指掌的,並且在每一次的階段性考試中都會就其測試成績做一個對比,然後進行及時激勵和針對性的幫助,這一點每位教師都做得很不錯,而且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處於上升狀態。

其次是各教師對自己班上的學生也進行了比較嚴格的分層,根據基礎不同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分成了三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英語尖子生即基礎知識非常紮實,運用能力也很強的學生;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還可以,但是運用能力還不行的學生;還有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都掌握不好的學生。這個分層不單純是看成績,是綜合考慮了學生的成績,單詞記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做出的客觀分層,因為這樣的一個分層操作在客觀上不漏掉任何一個有希望提高的學生,非常公平。本學期的複習課堂的設計充分考慮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情況,對於他們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是不一樣的;對於學生完成的複習題和訓練題也是各有側重,所以學生不存在做作業時無所適從,或者一無所獲了,對於這些學生的評價機制也各不相同,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再有就是對於分層的學生實行了結對幫扶政策。在班上每個尖子生要幫助兩個中等學生,一箇中等生幫助一個後進生,最初實行起來有些困難,主要是學生覺得自己的`時間很寶貴不是很願意,但後來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後進生和中等生的進步表揚時都會大張旗鼓的表揚師傅和徒弟,這樣就改變了這樣的局面,學生們都開始主動積極起來,甚至會自己想出一些好的辦法來幫助後進的同學,這是一種良性循壞,它讓班上百分百的學生都在學習英語,不管成績怎麼樣但都想學好再考好一點,就因為這種精神支撐,班上學習英語的氛圍很濃厚,為課堂的高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年級上又上期期末120分以上只有兩人的直接上升到了20人,這個進步是非常明顯的,也説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

當然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也還存在很多細節上的不足,比如對於學生結對幫扶的激勵措施和對於進步的學生的評價激勵機制等尚待更加完善,我們相信這些探索出來的經驗已經讓我們嚐到了甜頭,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得更好的。

小課題研究總結3

我校班主任小課題研究,在專家們的正確引領下、在局領導的指導、調度下,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班級師生關係更融洽,學生學習更加主動,良好的班風逐漸形成,學生也更加珍愛集體榮譽,為生活在這個集體中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推動了班主任小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

一、潤物無聲,加強學習和借鑑

1.學習,從制定方案開始做起。

從制定方案的時候,就開始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開展課題研究的意義,更新教育觀念,為班主任小課題研究的開展做一個入門鋪墊。

2.培訓,為研究奠基。

定期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有關的理論和文章。並及時發放資料、組織聽專家報告等方式,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專門培訓。尤其藉助《潤物無聲》一書提到的相關案例,拿來在我們的教育實踐中進行應用、探索。通過培訓、學習,我們得到新的共識,即人文管理思想核心是倡導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引導學生和服務學生。強調“要讓學生愛老師,老師必須要有可愛之處”,“可以讓學生怕我,也可以讓學生服我,更可以讓學生親我和信我,但是絕不可以讓學生恨我”。在學生中提倡“説文明話、做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行為規範。我們專門為班主任設立的`學習筆記,圖文並茂,學習讓他山之石為我所用。

3.反思,引領課題研究

老師們堅持每月一反思活動,通過這種自我反思,來思考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同時,加強對小課題演技素材的總結、反思,利用我校教師論壇時間、班主任小課題專題研討時間進行交流,來促進這項工作的開展。

二、同伴互助,相互協作和提高

我校3個班,3個正班主任,3個副班主任,3個班主任研究小課題。正副班主任共對一個班,同面一批學生開展研究。平時的問題,實現了兩人之間的及時商量,尋找問題解決方法。同時,班級教導會、學情會商會議時,班主任也把小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提出來,與全體任課教師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三、關注細微,讓小課題研究推動班級工作開展。

乍一看,班主任小課題不是非常“巨大”的課題,但是,對孩子成長來説卻是“無小事”,因此,“關注細微”成為我校對教師提出的研究立腳點,也是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非常看重的一點。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與班級常規管理有效結合,讓小課題的研究成為開展班級工作的枴杖,成為反思班主任工作的切入點,成為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學情交流的重要內容。如此從細微處着手,讓每個班級都成為全體教師為孩子們建構的“温馨家園”!

小課題研究總結4

1、課題的提出

1.1選題的背景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深受傳統教育思想與模式的束縛,只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們:課堂導入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環節。開始時的“幾分鐘”導入設計得好,會給一堂課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開始時的“幾分鐘”抓不好,就會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的完成,甚至還會影響到整個教學的成敗。因此,學生需要活潑生動的課堂;需要教師用導入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需要教師巧妙地設計導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進入學習準備狀態。

1.2課題的實踐意義

第一、導入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教學環節。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導入起着十分具體的作用。

2、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1加涅的.教學理論

加涅根據信息加工心理學原理提出了一個得到廣泛認可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從信息加工的觀點來看,如果個體對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刺激信息未加註意,那麼,這些信息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遺忘。知識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要使學生將知識存入長時記憶;因為只有存入長時記憶的知識,學生才能用它來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時,即課堂導入時,必須要考慮: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學業的注意。

2.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1987)研究了思維發生、發展的過程、特點和規律,認為新知識的形成乃是連續不斷的構成的結果,認識過程存在同化和順應兩種機能。

2.3《語文課程標準》

在新的教育觀念指導下,教師積極提供學習的策略,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和教師角色。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和教材成為學生的“對話者”、“商談者”,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

教學方法上,突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地位。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的人生確立正確的價值判斷。

3、課題主要研究內容及方法

3.1課題研究內容: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導語設計,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迅速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情境,使學生由苦學變為樂學。3.2語文課堂導入的形式3.2.1開門見山導入法

這是閲讀教學常用的一種開講方法,揭示課題後,單刀直入,由題及文。例如,揭示《草原》後,老師就講:這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訪問內蒙古時寫的一篇訪問記,學習這一課我們不僅要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認真學習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環境的相互關係和變化的特點,把文章寫得又生動又具體。這樣,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瞭解了課文的梗概,有助於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3.2.2設置懸念導入法

借鑑説書人“且聽下回分解”的奧妙術,其奧妙就在於講到最扣人心絃的時候,有意避而不講,吸引聽眾非聽完不能滿足心願這個要害處。説穿了,就是善於設置懸念,緊緊吸引聽者的注意力。這種技巧運用於新課的導入之中,以懸念作為挑逗學生好奇心的觸發點,也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慾望,而一經造成這種慾望,就非要扒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不可。這種導入法,也很適用於通訊報道、報告文學、小説、戲曲等課文。總的來説,設置的懸念要做到三個字,即“精”、“新”、“奇”,一下擊中學生的興奮點,促使構成學習掌握知識的意圖。具體而言,在內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可以濃縮全文,也要以從中截取片斷;在技巧上必須發人深思,留有無窮餘味,能引人入勝。如講《草船借箭》一文時,我在課堂初始扮演説書人,來了一段説書:

話説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三足鼎立。當時,曹操剛剛把劉備打敗,又要進攻孫權。這時的孫權、劉備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惟恐曹操一下子吃掉自己,於是這兩家就商議聯合起來對付曹操,先下手為強。劉備就派遣自己的軍師諸葛亮到孫權那協助作戰。

3.2.3比較舊知導入法

也叫同中求異法。運用於講讀教學之中,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把它運用於新課導入的時候,在比較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把兩種或幾種作明確的比較,後者則只需聯繫已學的舊知識作比較提醒(即暫不作具體比較)。提醒學生帶着舊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再通過自己比較,體會而摸索出帶普遍性的知識規律。這就是它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比較提醒時,不能貪多求全,根據所學新知識的重點難點確定一點即可。

3.2.4介紹作者導入法

教師在講解那些比較著名的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先從介紹作者入手導入本課,這樣的導言,由作者到作品,順理成章,引入自然,如案例:《我的叔叔于勒》3.2.5趣味導入法

抓住課文要點,用富於趣味的語言來激發學生興趣,使之注意力集中,

3.2.6聯想導入法

即提出與新課有關的事情、有關的知識,引起學生回憶,加以聯想,來啟發學生思維的一種方法。如講《海底世界》之始用這樣一段導語:“提到大海,同學們都會聯想到蔚藍色的海水,一望無際的海面,還有那點點白帆、羣羣海鷗。然而説到海底,同學們瞭解的並不是很多。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海底世界》一文,將會獲得更加鮮明、更加深刻的瞭解。”這樣用人們對海面熟悉,而對海底較為鮮知的談話導入新課,使學生先聯想到大海,進而激發學生探知海底世界奧祕的興趣。

4、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4.1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xxxx年4月到xxxx年4月

4.1.1準備階段(xxxx.3-xxxx0.4)收集有關理論資料;學習相關的理論;申報立項。

4.1.2實驗學習階段(xxxx.5-xxxx.6)擬定課題實驗方案;學習相關資料;確定實驗班級。

4.1.3全面實施操作階段(xxxx.6-xxxx.10)按課題實施計劃,展開課題研究;開展研討觀摩活動和論文交流會;整理保管資料。

4.1.4實踐總結階段(xxxx.10-xxxx.11)結題,實踐總結,推廣經驗;積累研究資料,進行理論分析,撰寫成果報告;召開結題報告

4.2課題預期成果

小課題研究總結5

中國小生體質近年來持續下降已被社會公認。造成中國小生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學校的、家長的、體育的,還有學生自身的。中國小各年齡段多數指標呈普遍下降趨勢,力量素質全部下降,耐力素質大部分下降,其他素質也在下降。學生體質明顯減弱,且出現近視、肥胖、體弱、患病率持續增長的現象。綜合以上問題建設性地提出一些對策、措施,為對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以及對相關課題的研究做出總結。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指出,廣大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充滿活力,是一個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是國家的希望。現如今學生體質呈普遍下降趨勢,特別是城市學生下降幅度較鄉村學生更大。學生近視、肥胖、體弱、患病率持續增長等等。以上問題如不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乃至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中結果呢?青少年的健康發展趨向如何呢?這有待於我們基層體育教師和體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小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趨勢

發展應以人為本,人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未來社會的發展。一個國家國民體質狀況是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國民精神緊張、營養過剩、運動不足、環境污染等因素所引發的非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導致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羣不斷地擴大。從總體國民體質上看,成逐年下降的趨勢。為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適應形勢的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迫切需要以及對生活質量的不斷追求,必須從青少年兒童和學生的健康抓起。

根據許多研究人員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中國小生的體質健康同樣呈逐年下降的趨式。學生的速度、耐力、力量、靈敏、柔弱等體能指標持續下降,還不只如此,又出現了青少年學生視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超重肥胖青少年明顯增多,體弱多病的兒童驟然劇增等一些不良現象的出現。但身體形態指標有較大增長,特別是在身高、體重、胸圍等方面增長幅度較大。

二、影響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展的因素分析

1、學生、家長重智輕體的觀念,對體質健康意識的淡薄。

近年來,學校教育一直受到"大學聯考和會考"指揮棒的束縛,各級各類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為了爭取好成績,把智育教育作為重中之重,體育教學就更不用説了,放在了若有若無的位置之上。加之學生從小在家長重智輕體的影響下,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有輝煌的前程。家裏家外、校裏校外,形成統一"思路"。家長認為子女的體質健康只要平時注重增加營養,參加體育鍛煉用處並不大。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反映出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認識還存在很大問題,對於體質健康的認識還非常缺乏,重智輕體的觀念佔重要地位。

2、學生課餘時間少,體育鍛煉時間嚴重不足,影響體質健康的提高。

學校至今仍把守着應試教育這根"纏身令",以提高升學率為唯一追求,並以此衡量學校的教育質量和教師的工作成績。為此教師不斷加重學生的課業量,學生因為要做作業,做完作業後還要完成家長佈置的額外作業。等作業全部完成後,睡覺時間也差不多就到了;部分學生晚上或週末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提升班,學習各種技能,因此除了只能在學校參加一些體育課或活動課規定內容的鍛鍊外,很少有時間再參加一些課餘體育鍛煉,只能在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後才會有極少時間安排鍛鍊活動。這樣學生嚴重缺乏體育鍛煉,阻礙了學生體質的提高,影響體質健康的發展。

3、教育、教學觀念落後,阻礙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國中國小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然而,受"應試教育"觀念的消極影響,現在的升學考試、畢業考試,還是以"分數線"、"及格率"作為評價標準。一些學生在主課老師眼裏成績不理想,所以佔用他們的體育活動時間也就理所當然了,殊不知,這些在文化課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健康體質也是不容樂觀的。所以如此的惡性循環,不僅阻礙了學校體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也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

其次,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無法按制定的計劃完成。如學校有什麼重大的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在班主任和學生的要求下,只能在體育課上練習。體育教師不得不放棄上課的內容去完成不是體育課上的任務,教學質量則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因枯燥無聊的練習,不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學校的活動課或課外活動,基本流於形式。學生缺少了教師的教,沒有了教師的組織,沒有了鍛鍊內容上的指導,也就失去了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用務實、求真、求實的態度進行體育教學改革,要牢固樹立、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激發學生的運動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4、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都很喜歡體育課。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對體育課看法也有所不同,有的認為自己"體質不錯"沒有鍛鍊的必要;有的認為體育課"毫無意思"不想上;還有的認為"長大了還在蹦蹦跳跳不象樣子"怕丟人等等。體育鍛煉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要想有強健的體魄,並非一朝一夕。教師應該讓學生樹立運動強身的觀念,將運動融入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體育老師還應該從自身的專業素養出發,認真的執行學校交給的任務,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體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是學生興趣的激發者。體育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高超的`運動能力,優美的示範姿勢以及恰當的教育語言,都能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養成自我鍛鍊的習慣。另外,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多種多樣也能喚醒學生對體育課的重新認識。

5、校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缺乏的影響

校外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是青少年鍛鍊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目前面向大眾開放的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非常有限,雖説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各類體育場地設施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但都用於本單位職工健身娛樂,面向羣眾開放的機會和時間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維護),由於社會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少,造成雙休日學生無處去鍛鍊的現象,也就沒有形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增強學生體質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互動,形成良好的風氣和促進學生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合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形成家庭帶學生,學生促家庭的體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會形成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

6、體育硬件設施和師資的不足,也是影響學生提高體質健康的原因。

目前尚有不少學校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重嚴重失調。同時體育教師心中還要提心吊膽,生怕學生人數太多發生碰撞,會出現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遇上這種情況,教師有時只能採用佔地面積不大的體育項目,久而久之學生的運動量受到限制,無形中影響了學生的體質。再有專業體育教師仍然缺乏,只好請其它任課教師兼任,這對指導學生正確參與體育鍛煉是很不利的,無形中減少了學生增強體質健康的機會。

三、結論與建議

俗話説"亡羊補牢,尤未晚矣"。學生體質健康水平近年來的持續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學生體質的下降不是一種偶然,是由客觀存在的社會的、學校的、家長的、體育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只有真正和體育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家長的意識培養、社會大環境的改變緊密聯繫在一起,才會得以實現。只要家長、社會樹立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校體育的經費投入、場地器材得到切實解決,體育教師敬業地做好本職工作;當學生養成了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學生的體質自然會增強。學生的體質增強了,有利於學生鍛鍊堅強的意志品質,有利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審美觀念的形成。

學生的成長階段是生理、心理髮展的重要時期,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將加強學生體育鍛煉這一工作放在應有的高度給予重視。這也正符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我們相信在國家正確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在學校、家長和學生本身的共同努力下,認真貫徹落實、督促和確保學生每天至少堅持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大力開展快樂體育、成功體育,以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實現學生的強健體魄將指日可待。

小課題研究總結6

《高中政治滲透式教學研究》課題自制定研究方案至今已有階段,在此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按照方案,圍繞既定的研究目標和方向展開研究,在研究中有收穫,更有困惑,現簡要小結如下:

一、周密準備,定課題,出方案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課題組成員就積極醖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經過大家的一致同意,確定這一課題。用一個月的時間起草申報表和開題報告,負責召集第一次組員會議,成員整理個人資料,初步明確各自職責。

二、加強學習,為課題研究築構理論基礎。

本學期我們在進一步深化課改理念的基礎上,圍繞本課題精選材料,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相結合。我們首先認真學習了《政治課程標準》,全面瞭解政治在新時期的功能及課堂教學方面意見並積極內化到實踐中;集中學習了《論美國的滲透式教育》、《淺析美國的滲透式教育》、《學科滲透,魅力無限》等論文。此外,我們要求每一位課題組成員平時要主動從有關報刊雜誌和網上收集一些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文章,以進一步指導和充實我們的課題研究。

三、勇於探索,敢於實踐,在課題中收穫

1、本階段我們在教材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上,我們採用對話、圖文、表格、信息、漫畫、遊戲等形式呈現教材內容,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隨着時代的發展,教科書不可避免地顯示出脱離學生生活的缺點。盧梭曾指出:“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因此,我們在尊重教材

的基礎上,對教材嘗試二度開發和重新組合,讓教材更好地為課題服務。我們鼓勵學生關心國家大事,留意身邊小事,上到中央下到本地的新聞給予關注,這樣從生活現實出發,把政治知識生活化,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背景和認知水平,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形象地呈現出來。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政治產生一種親切感,使學生感到政治學習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活生生的。

3、週記是學生傾吐,拉近師生距離很好的載體。我們主動與語文教師聯合,在學習議論文寫作時,讓學生以當週時事為背景題材寫週記,既鍛鍊了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也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既可以對語文寫作知識的鞏固也對政治知識的拓展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獨特的見解得到了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

4、本階段,我們讓每位課題組教師圍繞課題參與集體備課、上課、評課活動,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黃劍鋒老師的《國家財政》,劉莉莉老師的《影響價格的因素》,我的《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平時活動較少,投入的時間不夠。

2、蒐集的有關作文方面的論著較少,缺乏理論支持。

3、對課題研究的相關材料收集不及時,意識較弱。

雖説本學期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收穫,但由於剛開始研究,許多研究工作都做的不到位。課題研究還在繼續,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充實自己,更好地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爭取在下個階段中做的更好,讓我們的課題研究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小課題研究總結7

《運用學生研學材料對國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初探》現在的學生自學能力差,老師講什麼,他學什麼。從來沒有自己去看書學習的習慣。然而,到了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我們這些過來人都知道想要學到真正的知識,光靠老師教是遠遠不夠的,自己積累的知識更多的是靠自學得到的。因此我們從國中二年級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從“課前小研究、課中練習、課後作業”三方面進行研究“運用研學材料對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初探”,重點研究課前小研究。經過一學年的研究讓我們真切地看到學生的進步,也感受到了自身的課題研究能力的進步。每一次的活動都給我帶來一份新的收穫。以下是我科組課題研究的一些做法和收穫。

1、課前小研究使學生養成了課前自學的習慣。

全班學生具有自學能力的人數由原來的37%增加到97%,由此可得出結論,一年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成功的,學生也掌握了一整套的課前研究方法。由於我們確定的自學能力培養是建立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一系列方法上的,它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且在實驗過程中也是按照這一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對學生加以訓練的,這就使學生的習慣與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成正比例增長。最終學生不僅養成了良好的課前研究習慣,而且提高了數學學習的能力,從而使我們的實驗達到了目的。

2、課前小研究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要完成課前小研究必須先自學書本知識,那麼自學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課前研究就是課前的自學。課前自學的過程

是學生自己根據教師佈置的課前小研究,通過自己努力去回顧舊知識,自學書本新知識去完成課前小研究的題目,從而自主的去對新知識進行學習。教師佈置的課前小研究中的題目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學生在經過多次有目的的自學研究以後,就逐漸掌握了對新知識的一些學習方法,在以後的學習中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而是“有章可循”了。課前預習是學生獨立地接觸新知識,它要伴隨着各種不同的.思考,只要長期堅持預習就會逐漸掌握學習的方法,自學能力就會有顯著提高。

3、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完成課前小研究再去上課,本身他自己已經自學了一遍,上課時再學了一遍,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會更明確,學習積極性也會有很大提高。學生經過課前自學,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有了初步認識,那麼對新課學習的目的性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更有益於新知識的掌握。大多數人都渴望被別人所認可,學生的這種心理更強烈。經過完成課前小研究,學生對一些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為了驗證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聽得就會格外認真,回答問題也會非常積極。經過認證以後,學生自己做出正確答案的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牢固;不太準確的會自覺去修正反思,對新知識的印象就會加深。無論那種情況都會促進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對新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快更深。有了教師課前的認真準備為前提,加上學生高昂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果將大大提高

縱觀我們一年來課堂教學情況的變化,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規律:隨着學生自學習慣能力的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逐步提高。教師優美動聽的導入被學生的胸有成竹所代替,教師耐心的啟發誘導被學生的主動出擊所取代,教師生動地講述被學生熱烈的爭辯所覆蓋,學生學得主動,學習效果顯著。

小課題研究總結8

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上的一種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心理素質之一。它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習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習慣之一就講到注意力集中傾聽的習慣。可見,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注意是學習的門户”。門開的越大,我們學到的東西就越多。因此,注意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結合我校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的實際情況,開學初提出了“如何培養學生注意力”為題的小課題研究。經過一系列的上課、聽課、評議、交流、探討、實踐等形式的活動開展。就“培養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作如下總結:

一、樹立責任意識

“學習即責任”。這是作為老師首先要向學生滲透的一種思想,要讓學生潛意識裏有一種認識,“學習就是作為一名學生的責任,而不是憑興趣想學就學”。老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農民的責任是種田收割,學生的責任就是學好知識。只有當學生真正的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一份責任時,他們才能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目標明確以後,老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目標的重視,增加對完成目標的重要性與有用性的認識。只有對目標對象、責任明確了,重視程度提高了,注意力也就可以集中了。

二、着重興趣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他對學習或某一事物染上興趣後,就會集中精力努力去做好。那麼,如何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興趣呢?

首先,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麼?為了得到家長的獎勵、為了完成家長交給的硬性任務、或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還是真正認識到學習就是自己的責任。只有讓學生真正的從內心深處萌發出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才有支撐他學習的動力,也才有學習的興趣。

其次,積極合理的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之一。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他們有不足的一面,也有閃光的一面。作為老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務必做一個有心人,瞭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善於捕捉他們學習生活中閃光的點點滴滴並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即使是學生通過努力沒有取得成功的一些事兒,也應及時地合理地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的認可。這樣他們的心靈就會得到慰藉與滿足,他們也才有信心、有興趣投入到學習中。

第三,構建寬鬆和諧、豐富多彩的課堂。

學生在沒有壓力、寬鬆、愉悦的環境中所釋放出來的學習能量是最大的。學習環境是否和諧,決定課堂教學效益的好壞。一堂課就是一個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是劇本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員,要導演“悲劇”或“喜劇”,一切皆由老師掌控。因此,老師要在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同時,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每一堂課,老師都要精心設計。複習、導入、傳授、小結,每一環節都應考慮周到,井然有序。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設計豐富多變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講究教學藝術,不斷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注重勞逸結合

國小生的注意力,尤其是低年級孩子,是以無意注意(自發的、不需要努力的)為主的,這就決定國小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相對較短,注意力就會發生轉移。因此,一堂課學生不可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所以,我們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勞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年齡特點,設計合理有趣的教學活動,輔助教學,從而不斷培養學生有意注意(自覺的、有目的的.,需要一定的努力)的學習品質。

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教育教學亙古不變的主旋律。在培養學生注意力的過程中,同樣不可缺少來自老師對學生的愛,只有當學生真正愛上老師時,他定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這就要求老師要自身形象(外在的言行舉止、內在的氣質涵養)、基本功(教學語言、教學機智)過得硬的同時,老師對學生的關愛更重要。因此,老師在教學工作之餘,要多與學生溝通,與他們交心。老師與學生在一起,不僅談學習,更多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來自老師內心深處的關愛,學生就會“愛”上你,他們才更願意主動地溶入到學習的主流當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在師生心與心的交流,便會生成新的教育資源,而學生的注意力在新的教育資源生成的過程中也逐步得到提升。

學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和保證。善於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於打開了智慧的天窗。所以。老師要最大限度地培養、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小課題研究總結9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學會學習已成為21世紀人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個性,已成為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在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能有效的減輕學生的英語課業負擔。同時,也可以使教師從平時繁重的全體學生英語課程輔導中解脱出來,點對點,面對面的對那些英語學習確實困難的學生給予一定的學法指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們申報了榆中縣小課題研究,將題目定為《農村國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研究》,這項課題已經順利結題。

課題的研究是一個非常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在課題研究伊始,在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導下,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課題負責人做了具體的分工,學校領導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而保證了課題的順利實施。

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我們根據平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和文獻的相關論述,製作了《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調查表》,該調查表共分6個大項,32小項,涵蓋國中學生英語學習的課前、課中和課後三種情景。共發放問卷320份,收回320份,回收率為百分之百。在做好調查以及統計分析的基礎上,由李偉忠老師開展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在教育局組織的課堂模式展示比賽中獲得二等獎。

同時,我們去聽其他英語教師的課,通過交談,發現問題,並做了詳細的記錄,並且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探索,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通過一年多的課題研究和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多名同學在全國英語競賽中獲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學生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比以前大大增強。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不夠。我們在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就會跟着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以及伴隨的展示成果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個別同學主導了課堂,對後進生的關注不夠,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2.英語教師素質有待提高。“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的問題是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何談教育啟發學生呢?七年級的學生,按道理來説,基本的字母和單詞已經不構成障礙,但是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大部分七年級的學生根本做不到自讀單詞,自讀課文。

3.學法指導不夠全面。注重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但是這僅僅是針對課堂教學的,對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指導的還是不夠。學生的學習實際上仍然處於被動狀態,依賴性強,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4.評價機制不健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是依賴學校或教師個人組織的測驗,依分數來判定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高低,忽視了綜合評價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提高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作用。

小課題研究總結10

轉眼間,一學期以經過去了。在小課題研究中我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收穫,現總結如下:

一.樹立信心,彈好“前奏”。

學困生往往自我評價較低,自卑感嚴重,總以為自己低人一等,他們常常遭受到好學生的歧視、家長的打罵,自尊心受到極大傷害,加上知識比較抽象、枯燥,從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學越差。要想轉化學困生,首先要樹立他們自強的信心。作為教師,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對學困生用心要精、要細,不可打擊、挫傷,要像慈母一樣,把全身心用在他們身上,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從而間接喜歡你任教的學科,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學習上,教師要耐心幫助他們,要善於抓住他們身上一個個小小的閃光點進行鼓勵、表揚,切忌訓斥、恐嚇、體罰。還可安排他們做教師的小助手,幫助教師收、發作業本,也可安排他們跟優秀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生活上,教師要關心、體貼他們,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

二.激趣、指導,彈好“主題”。

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模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特別是學困生,對學知識毫無興趣,有一種消極情態,低觸、厭倦,這種消極情態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因此,要想轉化學困生,培養其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我們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找準聯繫,以舊引新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起“學困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改變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提高聽課效率,教師應善於結合課堂教學,講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或他們比較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感到知識在生活中很有用處,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習對他們來説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愉快的體驗,他們越學越想學,越愛學。因此,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善於找準知識間的銜接點,運用遷移規律,以舊知引出新知,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的興趣。

2.明確責任,督促學生生趣。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培養他們學習的責任感。即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知道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產生興趣。如:統計圖表的知識就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通過這一知識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充滿着數學,學好了數學,生活的本領也就增強了。這樣,也會對這些數學知識產生興趣。

3.體驗成功,引發興趣。

學習成功帶來的愉快感,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使他們產生新的`需要和更濃的學習興趣。教師對那些學困生要低目標、小起點,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歡樂。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用目標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在實現這些學習目標時,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功的喜悦。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與他們一起共同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小目標,用這些目標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在實現這些學習目標時,讓他們自己去體驗成功的喜悦。例如,簡單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答對了,老師向他表示祝賀;對學困生的作業,老師先讓他們只做一題,做對了再獎勵做第二題這樣,就會使學困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就會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

4.開展活動,鞏固興趣。

學生受其年齡特徵的影響,對知識產生的興趣往往不穩定,因此,教師要組織開展各項活動來鞏固興趣,特別注意為學困生設計特長比賽,分成小組,根據他們本身的能力特點開展活動,發揮他們的優勢,促使興趣的鞏固。

三.持之以恆,彈好“尾聲”。

造成“學困生”學困的原因有多種,如家庭環境的影響、社會環境的影響、教學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齡、知識、性格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與行動往往具有很大的反覆性。今天認識的東西,明天又會忘記,剛剛得到表揚,轉身又做錯事,教師必須正視這一點,不怕麻煩地耐心疏導,要允許學生多次反覆,事情的發展往往會有曲折,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也一樣,我們在做學困生轉化工作時,不能企圖通過幾次談話、補課、家訪就立竿見影,對他們轉化過程中出現的反覆,應客觀地加以分析,明確“反覆”是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一個特點,作為教師,應一而再,再而三、持之以恆地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彈出意猶未盡的“尾聲”。

總之,轉化“學困生”,使他們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時刻面臨的艱鉅任務,真正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具有淵博的知識、無私的愛心、奉獻的精神,更要求我們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不辱沒我們教師的神聖使命。

小課題研究總結11

(一)、課題背景

現階段在我們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國小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研究,是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時代的呼喚,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處於課程改革的新時期,國小數學教學要領悟改革的真諦,順應改革的思路,以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課標》的精神為指導,確立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課堂教學,探尋一種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理論建構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蔘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2)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國小數學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4、培養學生參與、互助、民主、合羣、合作、競爭、交往等道德觀念和現代意識。要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有明確的目的,積極主動地始終參與探索學習的全過程。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目前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原因分析。

1、過於強調合作的形式。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二)國小數學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策略的構建。

1、增強合作意識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麼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於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並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並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學科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2、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

(1)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1人先説,其他人必須認真聽並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品質的功能也能延續到學生的一生髮展。

(2)學會討論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彙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並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後,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言。

(3)學會表達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達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為了達到訓練目標,首先教師要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説、會説,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説,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説,要鼓勵禮貌用語。

(4)學會組織

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通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後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範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言後,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

(三)、選擇合作的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

(四)、研究方法

(一)該課題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1、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如:經驗總結法、觀察法等。

2、調查法:瞭解當前我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情況。

3、問卷法:瞭解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態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4、研討法:針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藉以不斷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五)、研究成果

1、建構“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2、探索“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規律。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探尋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小課題研究總結12

以前也參加過幾次國培,但學期都是一年。這次的奧鵬教育培訓為期將近兩年,自20xx年12月3號開班以來,一直到第一學年培訓項目結束,平台中的研修活動並沒有停止,專家們的精彩課程依然可重複學習,尤其是“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我反覆學習,讓我受益匪淺。除此之外,論壇依舊開放,專家們也時刻在線解答我們的問題,我慶幸參加了這次網上培訓。

這是我們網上培訓的第二年,當我們再次在滑縣教師進修學校相聚時,我們的坊主郭麗歌老師、薛永傑老師又為我們推薦了一款“新武器”——“小課題研究”,真是感謝兩位年輕的老師,他們永遠知道我們一線教師最需要的是什麼。課題研究已經成為熱點,也是每位教師在專業成長中必須要經歷的,它已經不再是專家、學者們才能參與的活動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髮現問題,不斷研究,不斷得出經驗,然後用於教學。這個過程反覆、持續不斷,我們才能在教育這條路上一直成長、馳騁!

當我看到我的“課題立項申請”得了“良好”,而大多數老師都得了“優秀”時,那一刻我是懵的,“怎麼回事?”......自從兩位老師宣佈了這次的培訓內容那一刻,我就在想:藉着這次培訓,我要挑戰自己,去研究教學中我認為最難的一個問題——國小生習作的研究,選題以後利用工作之餘,利用孩子睡了以後的時間,打開電腦,準備好手機,雙向準備,查閲資料,瞭解國小生習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確定研究的主要內容;制定研究目標;精選了研究方法;擬定了研究思路;假設了研究成果。然後一項項輸到了“課題立項申請表”中。反覆思考,認真檢查,唯恐出錯......

小課題研究剛開始,為了我們這次培訓能“真正”有所收穫,心細、而又考慮周到的郭老師在奧鵬教育培訓微信羣裏向我們推薦了公眾號(訂閲號)“項城課題”,我立馬關注了。這裏面的內容與我們小課題研究同步,裏面不僅有課題方面的指導,還有很多老師做課題的心得感悟,一邊參與培訓,一邊以“項城課題”為理論指導,在這短短的兩個月,除了完成國培計劃的課程培訓外,關於小課題的研究先後交了五項作業。一點點學習,一點點積累,當我在項城課題中看到了這樣一篇立項指導後,才真正知道了立項申請時課題論證的重要性,才明白了立項申請時課題論證的五級信息。其中最主要的第一級信息,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基本思路、研究計劃、研究過程等。這些信息才是體現研究設計科學有效,有水平的信息,是要向評審團專家説明課題是要做什麼的、打算如何做的信息,這是專家重點看的信息,是決定課題申請書是否能通過的最重要的材料,所以申請時一定要認真撰寫這一部分信息。

當然,我足夠認真,當我看到課題立項申請的重要性和如何填寫時,我再次審閲了我的填寫的立項申請表,寫得有太多不足,還有對研究成果的錯誤理解,其他的一切都過於簡單。能得到郭老師的“良好”,已經很不錯了。不過,這短短的兩個月,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隨着一步步研究,我也把我得出的一些小成果用到了我的習作課堂,在教材中,每個園地裏的'一個板塊“口語交際.習作”,之前我總是把他們分開,其實這是一個整體,現在,我把這部分教學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先準備,然後到講台上跟大家分享他的精彩講説,第二課時針對第一課時中的亮點,及時習作,這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習作的慾望,因為他們有了習作的素材,趁熱打鐵,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完成習作任務。另外,新學期,我還和孩子們一起制定並實施了一個有助於提高習作水平的方法,週一至週五,每人每晚寫一篇《我班的那些事》,相同的題目,不同的版本,我會把精彩的在全班分享。這也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習作的積極性,還有想把作文寫好的念頭。

還有十多天,這次培訓就結束了,但是我對“國小生習作的研究”一定會堅持下去。對“項城課題”,一直會關注下去,因為它就是我隨叫隨到的指導老師。

另外,學習任務中專家們的講課,能為我們時刻保留着,論壇時刻開放,專家們時刻在線解答我們提出的問題,實在感謝。除了感謝,無以言表!只有把感謝變成行動,讓我們一起,“活到老,學到老”。

下一步如果還有機會參加這樣大型且實用的培訓,我希望能夠學習專家們是怎樣看待和指導“口語交際”課的。因為,有一部分同學,由於種種原因,不敢或者不願在人前表現自己,怎樣克服這一難題?

小課題研究總結13

“聽、説、讀、寫”能力的培養是國中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會對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產生不利影響。以往國中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聽説能力的提高,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已經受到普遍的批評,為了扭轉這一趨向,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此次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傾向,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恰當地利用情景會話教學,無疑是培養學生聽説讀寫綜合能力的可行辦法之一。情景會話在國中英語教材中佔有重要的份量,教材編排者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想借助這些情景會話來提供給學生一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儘量地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在這鮮活的生活場景中來體驗英語的實際交際功能,通過這種設身參與來習得英語應用技能。但是良好的設計初衷,未必就能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如何解讀教材編排目的和如何貫徹教學方法,是國中英語情景會話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依據筆者的數年國中英語教學的實踐,試圖對此問題提出一些個人的見解。

首先,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大都立足於普遍的生活場景,如購物、交往、問候等,這些是東西方人們廣泛存在的生活內容,教材編排者的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這人類共通的生活場面中來體會英語與母語的區別,體會英語應用的精確性,並且在這種模擬的情景中實踐自己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為將來的運用英語積累實踐的經驗,為以後的英語學習和英語交際提供紮實的應用基礎。在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材中這些英語情景會話的重要性,不能輕描淡寫地帶過。不少的英語教師,往往把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當作是訓練學生聽力的基本材料,或者偏重分析這些材料中的詞彙和語法,從而偏離了教材編排者們的良苦用心,因而也偏離了英語課程標準的大綱精神。正確地領悟教材中情景會話內容的.編排精神僅僅是情景會話教學的第一步,接下來的就是在具體的教學中如何來貫徹這一精神。筆者認為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學生的切身參與是不可替代的。情景會話的教學精髓就是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場面中扮演特定的角色,依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來練習在特定場合中的特定言語交際,並且要符合英語的傳統和習慣。教材中所提供的英語情景會話的材料,通俗一點來説,教材的編排者是個編劇,情景會話材料則個簡單的劇本,而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把這個劇本轉化為活生生的舞台演出,導演是教師,學生則是劇本中的各式人物。編劇、劇本、導演的作用不能超越學生這一角色的作用,而是為這些演員們搭建起良好的表演舞台。基於這個原因,應該把學生的親身實踐放在首要的位置,教師切不可越俎代庖,用簡單的知識傳授來替代學生的課堂實踐。

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意識到教材編排的侷限性和時效性,因此要已經現實生活的變化,靈活地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以彌補教材的相關缺失。在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就明確地提出要求:“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

教材是經典,這是個共識,但經典並不意味着永遠貼近時代和生活。任何教材,無論如何具備前瞻性,也不能做到對時代和生活作出精確的預見性。而語言則能對之作出靈活和共時的應對。前文已經提及,國中英語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材料的選擇上是立足於人類共同的生活場景的,而這些場景,則是過去的生活經驗而已,現實的生活是瞬息萬變、千姿百態的,由於教材修訂的時間性的侷限,不可能進行及時的更新。一種教材一旦編定,勢必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依據現實的需要進行修訂。作為從事國中英語教學的教師來説,如果拘泥於教材中的內容而不與時俱進,那麼課堂教學會與實際的生活漸行漸遠。

如何依據課程標準來選擇情景會話材料來補充教材中的不足,這是個值得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們探討的話題。新頒國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誌、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知識的獲得不再侷限於紙質的課本,網絡資源已經成為人們更新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因此作為國中英語教師,應該把互聯網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的手段,在情景會話的材料選擇上,可以充分挖掘互聯網上所提供的豐富資源。

資源的豐富性並不意味着教師在材料選擇上的輕鬆,當前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獲取信息是非常便捷的,但這種便捷恰恰意味着難度的增加,也就是如何選擇過濾這些眼花繚亂的信息,從而能貼近生活的氣息和符合學生的實際英語能力,這需要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作出艱難的選擇。教師所提供的情景會話材料,不是漫無目的地隨意裁剪現成的資料,而是要對材料的內容作出精心的剪裁,一切教學資料都要圍繞着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實際需求為核心,以貼近現實生活和反應時代變化為準則。如此以來,應改變以往在教學內容選擇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要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應該在學生中進行廣泛的調查,瞭解他們在英語應用中的困惑和不解,瞭解他們的興趣和訴求,在學生中收集問題,依據這些問題來精心選擇情景會話的資料,真正做到貼近學生的真是需要,唯如此,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生熱情,從而實現情景教學的真正目的。

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材中的情景會話教學材料內容是相對固定的,而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千變萬化的,教師的因素在相關材料的處理中佔主導的地位,也就是要求教師能依據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靈活的處理,是選擇增加材料難點還是降低教學難度,這需要教師對教學對象作出客觀的調查和評估後才能確定。至於依據生活和時代的變化而選擇的輔助情景會話材料,更要求教師作出嚴謹的判斷和精心選擇,否則會增加學生理解和應用上的困難,打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總之,在情景會話的教學中,應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作為教學的最終和最高目標,並且要時刻用這一目的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貫徹素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小課題研究總結14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新世紀,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構建終身教育系統和學習化社會是現代國際社會教育的共同趨勢,新世紀基礎教育的首要使命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也就是自學的願望和能力。因此,作為新世紀的語文老師必須變化教學觀念,以培養學生的自學願望和能力作為終極目標,改革課堂教學,索求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然而,根據這幾年上語文課的觀察,發現國中生在上課之前幾乎沒有預習課文。造成每次上新課時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給學生熟悉課文。而且由於沒有事先預習課文,給新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有。造成語文課堂費時多,見效慢的現象。正是基於以上的原因,我們嘗試把語文學習的第一環節--預習作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突破口、一個主要途徑進行索求和研究。力圖通過研究,能掌握培養學生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的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併為提高國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研究的基礎和指導思想

(一)研究基礎

在這之前,也有不少關於課前預習研究的相關理論與實踐,但他們都更多的從單方面進行研究,或只針對某一單元組,或只針對一種文體,並未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而這次研究,力爭將預習方法內容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加強課題研究的可操作性。

(二)、指導思想

1、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學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在他的教學思想中深刻指出:“與其把學生當做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的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指導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自學能力可以説是學生批開知識寶庫的鑰匙。而預習則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的前題。也是老師課堂教學的依據。

2、對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思考。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然而根據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現狀來看,當我們上課時,學生對課文內容根本不熟悉,對教師上課提出的問題根本無從下手,更不用説自己提出問題了。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預習能力的培養。3、對終身學習理念的思考。

“未來社會的文盲將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學生在校受教育的時間也只有短短的十幾年,可當今社會的發展卻要求人們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樣,要求學校教育必須要重視方法的傳授,只有幫助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具備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將來才能獨立地探究新的科學領域,索取新的知識。預習,是學生最常見的自學形式,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狠抓“預習”這一環節。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適應社會發展、終身學習的需要。

三、研究內容和目的

(一)研究內容

(1)預習方法研究: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選擇合適的預習方法。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不僅文質兼美,而且體裁豐富,除了一般的記敍文以外,還有散文、詩歌及科普文章,對於不同文體的課文,預習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體,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在預習方法上也會有所錯差別,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難點。

(2)預習內容研究:新課改以後的教材編排都是按專題來組織教材內容的,一個專題一個單元,每單元前面都有導語,每篇課文後都有思考練習題,這些內容對學生學習課文有何幫助呢?學生在預習時應該如何來關注這些內容也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重點。

(3)預習作業設計研究:對於學生來説,預習的度是一個比較難於把握的問題,有時會預習的比較膚淺,意義不大,有時會預習的偏離學習重點等等,為了引導

學生進行有效的預習,有時需要教師設計一定的預習作業,那教師應該設計一些什麼樣的作業使預習有效,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也是該課題研究的一個內容。

(二)、研究目的

預習是學生課前的一種自主認知活動,是自覺運用所學知識和能力對教材預先進行了解、質疑、思考的求知過程。學生堅持課前預習,並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將有利於提高聽課效率和自學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説,預習是學好語文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反思多年的語文教學,發現大多數學生並沒有預習的習慣,更談不上有效性預習。教師如何對班級好中差三類不同羣體有效地設計出不同的預習任務?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不同來把握預習的側重點?什麼樣的課前預習最有效?等等,這些都是本課題要研究的內容。

通過研究,找出影響國中生養成預習習慣的原因有哪些,從而因材施教,對症下藥,進而探索出一些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的方法和策略,保證課前預習活動的有效進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研究的特色和創新點本課題研究特色:

1將語文教學中被忽視的課前預習地位提升,通過各種方法指導,使之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服務。

2、重視方法指導。課前預習既要保證質量,又要保證效果,因此方法指導既包括預習內容,又包括方法。本課題創新之處:

本課題立足於農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費時多見效慢的教學現狀,結合國中語文編排特點,充分利用教材及配套資料,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具有現實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五、課題研究過程及作法

(一)成立實驗機構

課題組長由陳雪梅老師擔任,組員陳美華,兩人都是任教八年級語文,因此,本課題主要在八年級開展。

(二)實驗階段與步驟課題研究步驟

(三)研究時間:20xx年9月20xx年6月

(四)研究步驟: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9月10月)學習、查閲有關資料,策劃制定課題方案。

2、第二階段,調查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瞭解學生預習興趣、預習態度、預習能力、預習習慣等方面的現狀,形成調查報告,在此基礎上預設出預習能力的培養方案。

3、第三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實施研究活動。通過“預設方案→實施方案→回顧反思→調整方案→再實施→再反思→進一步調整……”的研究方法,及時總結經驗,調整、完善方案,逐步探究出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4、第四階段,整理階段:(20xx年6月)

實施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對比、分析,形成研究結論,撰寫結題報告,同時整理課題材料,申請結題。

目前已進行到第三階段,進行中期測評,整理研究過程。

六、主要結論

以單元組為突破口,進行預習方法和預習內容的指導。現行語文教材是根據表達內容來編排課文的。因此,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前,先引導學生閲讀單元導讀內容,瞭解本單元的課文內容及在學習方面的要求,再根據單元學習要求提出預習內容方面的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預習方向。

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練習,讓預習內容具體化。課本中的課後思考題及我們

現在學生所擁有的課時訓練,是最好的預習內容。讓學生在通讀之後,根據這些題目嘗試解決,很好地解決了預習內容的問題。課堂環節的展示環節解決了預習激趣問題。

七、課題實驗的效果、體會。

課題實驗的效果:

1、預習方法

通過這個階段的課題實踐,許多學生能學會在學習單元組課文之前閲讀單元導讀框,瞭解了這個單元的課文內容之後,根據單元導讀框中的閲讀要求進行每一篇課文內容的學習。並且能大體把握不同的體裁文章根據不同的要素來預習的方法。

2、預習內容。

通過實驗,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根據要求在預習時完成課後思考題1、2兩道題的解題思路,並完成配套練習中所要求的課前預習部分的內容。並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實現了熟悉課文內容,為課堂有目的的聽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激發預習興趣

實驗前,學生不愛預習,也不願預習。通過課堂預習展示環節的增加之後,連最不願意預習的學生他也要先去看看字詞,爭取有一次可以展示的機會。另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選擇展示的項目,所以課堂展示很好的解決了預習興趣的問題。做課題體會:

通過這段時間做課題,讓我充分認識到教學的藝術性。它既要求我們有專業的文化知識,更要有教學的藝術性。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出適應學生身心發展,最的效率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課堂吸引力,也以此來不斷地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八、展望

通過做《培養國中生自覺預習課文習慣的策略研究》小課題研究,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到課前預習對學習的幫助,能掌握預習的方法及預習內容,極大的提

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也切實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逐步由實踐型向經驗型、進而向科研型轉變。相信我們每個人會延續對本課題的研究,還會探討出更好的預習方法。

小課題研究總結15

教師專業化發展已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大理論意義的課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做一名學習者,也應該有能力對自己的教育行動加以省思、研究、改進,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科學研究過程來系統地解決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教師運用自己所有知識對自己的教育實踐經驗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學科的分析,以便對自己的實踐有一個理論上的理解,並發現其中的長處和不足,為以後的改進做好準備。校本課程開發要求教師作為一個研究者的身份進入課堂教學實踐,併成為一個對自己實踐不斷反思的“反思實踐者”。教師不應該再是教書匠,而應該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發展,教師參與小課題研究就是現代教育的召喚。為此,我們學校提倡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活動,旨在希望每個教師都在不斷摸索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整體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我們結合優秀學校和教師的小課題研究的理論和經驗,打印下發了學習資料,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市教研中心關於小課題研究的意見。學校領導深入每個教研組,針對開展小課題研究的意義、小課題的選擇、研究中應注意的問題、小課題研究的實施等方面內容對教師進行了培訓輔導。通過學習,教師們懂得了“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進自己的教學”是進行小課題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我們組織各學科組教師認真選題,鼓勵教師從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困惑中選題、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我們利用集體備課時間,組織教師交流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困惑、疑點,然後讓老師們進行思維加工,並提出問題,把一個個小問題,轉化成一個個小課題;最後指導教師分析背景,查找資料,形成課題,申報自己的小課題。其間,我們對各學科組所選的課題進行了嚴格的審核,最後幫助老師們確立了自己要研究的子課題。每個教師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對自己的小課題研究編制了切實可行的計劃,並以案例研討的形式與同事進行了交流互動。選好課題以後,教師們開始了着手研究。教師們積極準備能幫助自己研究和實踐的材料、方法選擇,方案制定等,閲讀相關書籍,查閲歷史文獻等收集書面資料,通過在自己班內進行考察、調查、採訪,獲得直接研究材料,並及時整理歸納分析材料,尋找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繫,在不斷地研究中積累經驗,並得出結論,再研究,再實踐。

為了確保小課題研究紮實有效地向縱深推進,我們學校成立了跟蹤檢查小組,跟蹤聽課和查閲記錄、跟蹤研討活動等方式檢查工作,便於瞭解各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對各學科組的教研活動進行階段評價。各教研組內教師也能在反覆實踐的基礎上,及時小結反思,分享經驗,不斷調整自己的研究計劃、改進研究方法,然後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對典型的課例,小組內集體研究出初步方案,並進行課堂跟蹤聽課,課後再進行討論分析,形成新的'方案,再次試教。課例研究後,教研組內再展開課題研討,這樣紮紮實實地進行教研活動,培養了教師們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校領導組織教師們經過課堂展示的形式,通過課堂教學和過程性材料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全校老師通過研討總結經驗與教訓,提出了自己的改進建議,及時把教研的成果納入課堂,讓小課題研究更能在課堂上落到了實處,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教師圍繞自己的小課題寫了教育教學案例,總結和反思了自己的小課題研究成果。

目前,我校的小課題研究進展順利,初步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老師們對本人承擔課題的研究目的、意義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二是老師們相互交流、相互借鑑,掌握了課題的研究更多靈活實用的方法;三是積累了初步的小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經驗。

我們學校的小課題研究經歷了一段時間,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有些課題各環節的落實不到位,也很欠缺對細節的研究實踐,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仍需要認真實踐,研究開展小課題研究需要掌握的必要的研究方法。教師們需要增加自己研究的高度、精度、厚度,通過理論學習縮小與專家的視距,通過加強教研、精通專業做個有底氣的教師,通過博覽羣書開啟教育智慧之門。讓研究成為一種需要。研究是自己的事情;小課題研究是為自己而研究;把研究融進教學實踐中;讓教學成為一種享受。開展小課題研究,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富有生命活力,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師生的一種享受;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與經典相伴,與大師對話,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反思成為一種力量。用腦袋行走,做思考的實踐者;用腳板研究,做實踐的思考者;讓寫作成為一種快樂。用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故事、寫自己的感受。

相信我們只要專注做二三年、四五年,就會向名符其實的專家靠近。我們努力爭取讓每一課題都能發揮教研優勢,以教研促教學,以教科研的先導作用促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達到教研興校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髮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每個教師都將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貫穿於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我們會向學習型、研究型教師轉變,讓學習行為和研究行為日常化,爭取讓我校的教學教研水平更上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