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工作總結

課題階段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你想知道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題階段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題階段總結

課題階段總結1

國小生是個鮮活的個體,很多孩子在數學課堂中表現活躍,在完成作業時卻有很大的落差,表現為對待完成作業的態度馬虎應付,正確率不高,個別學生還表現懶得完成作業,一提到做作業就煩,與家長牴觸、撒謊。導致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重要的原因是經常佈置作業的量多、難、孩子不感興趣的作業,慢慢的使孩子對做作業產生厭惡之感。

作業與教育活動的其他各個方面有着密切的關係。它既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又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作業設計對教師來説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因此,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而細緻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為重要一個部分是作業形式的設計及其評價。對作業形成問題進行重新思考,並進而設計新的.作業形式非常有必要。本學期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本着上面的思想,進行了一系列的學習與研究。具體工作如下:

一、不斷加強理論學習

在學校的統一組織下,全體成員在課題核心成員帶領下,每個月學習一篇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獻,用已有的經驗指導我們的研究,找準研究的方向不斷提高研究水平。

二、切實開展研究工作

1、本學期集中課題組成員學習本學期課題研究活動計劃,明確本學期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方向。

2、召開課題組會議,明確本學期課題組活動計劃和要求,切實瞭解本學期的工作重點。本學期的重點研究工作是:作業的形式、結構、內容的優化策略研究。以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課程內容進行設計作業,構建適合國小生有效的作業操作的模式。

3、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交流研討活動,由該組教師在課題組織的協調下,定主題、定內容、定形式主持活動。

4、本學期要求課題組成員要上好一節“課題研究彙報課”,並做好集體備課活動記錄、課堂教學評議記錄、課例研討記錄。

5、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求能根據自己的實踐及時反思、總結,整理成文,一學期至少完成一篇有質量的教育隨筆、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或作一次課題研究小結。

6、加強課題網頁的建設。本學期要求各課題組成員能將參與研究的活動資料(文字和圖片)及時上傳,以豐富網頁內容,實現資源共享。

7、期末寫好課題研究階段性小結,形成一套階段性研究成果。

8、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論文案例評比。

課題組成員善於總結,及時把自己平時研究心得記錄下來,撰寫體會或總結,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論文、案例評比活動,積極向報刊雜誌投稿。

三、成效及困惑

成效:通過一個階段的實驗和研究,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漸漸地發生了轉變。現在我們三年級的大部分學生體會到了數學並不是那麼可怕,體會到了數學作業並不是那麼枯燥乏味,體會到了數學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體會到了數學原本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通過一個階段的實驗和研究,我們的課題組成員在切實關注如何進行數學作業的設計,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老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地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愛教了、會教了、善教了,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學生的數學課堂練習的正確率、有效性在逐漸提高。通過一學期的課題研究,教師的相關理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他們深刻體會到課堂作業的重要性,緊緊圍繞“有效”佈置與批改課堂作業,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更加高漲,學習成績進步很快。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初步形成。

困惑:

(一)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中,我們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活動方式,又要考慮練習活動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活動的度和量,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實驗效果明顯。但是實驗並不能解決教學中所有的問題,在"國小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的實踐研究"中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

1.練習創新性不夠顯著

數學練習對每個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非常重要,教師們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練習環節使出了渾身的解術,並且許多練習活動內容和形式本身就有效。在實驗中我們也大量的在使用。所不同的是課題組的老師在這些練習中引入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加強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練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許多原來要求書面完成的練習把它變為需要動手操作題,把練習賦予新的意義。但是"有效課堂練習"實驗的創新性不夠突出。

2.練習活動量的控制

實驗中,教師精心設計練習活動,練習活動題做到"百裏挑一",但是在實踐練習操作中,對約佔33%的學生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有效,對於一部分學生來説練習量偏大,練習量的控制把握不夠精確。

課題階段總結2

**工作室於20xx年7月正式展開了延安市“十二五”基礎教育科研課題——《基於語篇的英語閲讀教學行動研究》的研究工作。課題研究實際從20xx年3月已經開始,現將我課題組前階段工作進行總結,並進一步明確接下來的工作方向與思路。

一、進行理論學習,提升理論素養,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課題組主要通過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理論素養,同時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

1、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如建構主義的相關理論等。

體現形式:學習材料、學習筆記、心得體會、論文等。

2、英語教育教學理論。主要學習了韓禮德的主述論、胡壯麟等語言學家的語篇分析論的系統理論、top-down理論等,尤其是重點學習了由葛炳芳主編的《中學英語教師閲讀教學研究叢書》。另外,課題組組織成員認真研讀了國中和高中的《英語課程標準》。

體現形式:學習研討會議記錄與研討材料、心得體會、論文與音頻視頻資料。

3、參加培訓研討。課題組成員多次參加英語教學教研的培訓與研討,如縣、市、省上培訓活動,參加名師大講堂等。

體現形式:學習筆記及交流材料。

二、深入調研,找出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確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課堂調研活動主要在20xx年3月至5月間進行,調研的方式主要是直接觀察閲讀課教學課堂、觀看閲讀課課堂實錄以及課堂教學案例。

1、課題組成員共進入課堂觀察閲讀課教學共60多節,主要以課題組成員內部聽課為主,同時也聽評子長縣中學及秀延中學其他英語教師的閲讀課,課後與授課教師進行口頭交談,瞭解具體的教學目的與意圖,以及從聽課人與授課人不同看角度目的的達成程度。

體現方式:聽課筆記及心得體會。

2、觀看名優教師的在線課堂實錄和課題組成員錄像課。觀看名優教師的在線課堂實錄主要以自學為主,然後交流心得體會。課題組在20xx年4月29日至30日在子長縣中學進行了高中組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教學交流活動,共進行了5節課並錄製了視頻,活動後,各位老師又不斷研讀錄像評析優缺點,在交流中不斷提高課題組教師的教學水平,改進教學行為。

體現方式:視頻及學習筆記。

3、英語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閲讀教學處於一種淺層閲讀狀態,即:“梳理文章信息——語言知識講解”的教學模式。

(2)、分離式語言技能訓練即對聽説讀寫技能進行分別訓練,缺乏把語言技能看成整體而進行系統訓練的整體教學思路。

(3)、忽略語境的語言知識傳授的教學理念占主導地位。

4、確定了具體的研究思路與實施辦法。

通過前期大量調研,我們課題組成員一致決定在語篇分析論的理論指導下,進行英語閲讀教學的教學行動改進研究,研究的對象為課題組的八位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

具體研究思路是:

閲讀教學應是以篇章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方法。教師應立足於整篇文章的分析理解和掌握,從篇章的整體出發,分析理解篇章結構,如題材特點、體裁等,然後分析句子間、段落間的銜接及邏輯思維的連貫性,使學生在通覽全文的`同時掌握文章的主體並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的所起的作用,同時將聽説讀寫滲透和貫穿在其中,更加註重語言的語用性。

三、實施進展情況

從20xx年5月至今,本課題組一直按計劃實施研究活動。現就前階段的主要活動及成果作一總結匯報:

1、20xx年6月在子長縣秀延初級中學進行了5節同課異構換班上課的活動。我們在開課前,先用語篇分析論對教材進行了集體解讀,然後在課前與課後對學生的進行了問卷調查與測試。

體現形式:教案、會議記錄、問卷調查、課堂視頻。

2、課題組成員把語篇分析論應用於日常教學活動中,並就此開展主題交流活動。我們先後進行了5次主題交流活動,如代詞在語篇銜接中的作用、主述論在閲讀教學中的應用等。

體現形式:交流材料、會議記錄、微課

3、開發了完整的基於語篇分析論的現階段八年級與高中必修一與必修三的閲讀課教案,以及部分典型課件、論文、反思、微課等。

4、課題組成員教學能力迅速成長。課題組王文靜、閆凱、白娟老師已走出了學校,進入了縣、市的賽教。張小梅老師已成為子長中學骨幹教師,選拔成為影子工程的培養對象。

體現形式:榮譽證書、培訓通知等。

5、課題組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和網站,博客與網站更新及時,均為原創作品。

體現形式:網站

四、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研發課程資源系統性不夠。在教學資源開發中,如教案、課件、習題集未編成系統序列,有較大的隨意性。

2、缺乏對課題組成員的課堂教學行為的系統研究,跟蹤性改進不夠及時和系統。

五、今後工作方向

1、繼續加強理論學習,並將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強主題研討交流活動。

2、加強課題組成員閲讀課互聽互研活動,促進組內教師的業務成長。

3、繼續堅持教學資源開發,併力爭做到連續和系統性。

課題階段總結3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我有幸承擔着“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活動”能力的探究”這一課題實驗與研究,從中收穫頗多,下面我將推廣階段總結如下:

一、課題研究目的

在推廣階段的實驗中,通過課堂活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起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也得到很好的培養,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知識的渴求越來越強烈,更為學生探究未知的世界打開方便之門。學生們將探究的觸腳伸向了課本以外的廣闊空間,這使我們不得不思考如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情感和學習策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

二、課題研究的原則

在教學中以“三位一體”教學法和國家級英語“趣、動、展”教學法為依託,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其中“三位一體”教學法以課堂為出發點將學科、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整合溝通、協作發展,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教育教學體系。而英語“趣、動、展”教學法則從英語教學的角度提出了以趣促學、以動激思、活化教材、整體發展的教學原則,因此我校在英語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以自主學習、激趣、促動為載體,確立了課堂教學向縱深拓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由教師講授向自主探究拓展教學理念,滲透於課堂、學科、綜合實踐、實踐作業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三、課題研究的推廣實施

1、在課堂教學中深化教學內容,達到課堂教學與活動能力有機結合。在平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就注重深入挖掘教材,通過開放性情景、問題、任務的設置,給學生提供發散思維的空間,並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聯繫。例如:在一課中,老師不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談論在公園不該做的事,還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觀察指出在其他地點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同時開展“文明小使者”活動,讓學生通過編童謠、演小品、寫標語、辦報紙等活動深化教學內容,在此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觀察的視線轉向了社會中的不文明行為。開放的課堂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2、在學科活動中發展學生能力,拓展學習空間。生動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創作熱情和表演慾望,因此,我們將這一活動向課外延伸,與校園活動這一大課堂有機結合。我們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在低年級開展了“英語大家唱”,“精彩童話劇”比賽,“雙語故事比賽”“原創短劇”比賽等活動。並且開展“三個一活動”即參加一個英語小組、讀一份英語讀物、自辦一份英語報紙。

同時,我們儘可能的`為學生開闢更闊的展示空間,學生可以自薦自己作品,學校利用廣播站、精彩十分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會話能力、合作能力、表演能力及學習興趣都大大提高。對周圍環境的觀察也更加敏鋭,在表演英語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能與實際相聯繫,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穩步上升。

我們還將英語滲透到集體活動中間,如運動會上的英語拉歌比賽,每週晨會的每學期的英語藝術節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學生表演了課本劇、音樂劇、童話劇和英語歌曲等節目。

3、在實踐作業和特色作業中鞏固學習成果,張揚學生個性。我校的英語作業分為常規作業和實踐作業兩類。實踐作業主要是對課本知識的擴展和延伸,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實驗、調查、操作來完成,在實踐作業中我們將學科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的部分知識融合進來,讓學生將自己的故事、想法、感受畫一畫、寫一寫,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給朋友寫一封信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給老師發一封電子郵件;調查一下班中同學養寵物的情況;故事續編等創造性強的作業,在實踐作業中還有單詞積累卡、名言積累卡、句妙語等信息集成類作業,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和創新。同時學生還養成了記英語週記、寫英語習作的習慣。我們還開展了“天天一句話”活動,學生在每天作業的最後寫一句話,記錄自己的心情、收穫、或者對老師的建議,通過這一活動,老師與學生的聯繫更加緊密了,而且在批改作業的時候不僅僅有老師的評語,更多的是師生間的交流。

4、綜合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有機整合,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的能力。5、網絡的運用,拓展英語學習空間。校園網的建立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老師們積極開展了網絡課的實驗,如:在課堂中教師運用網絡資源查找資料、運用網上的動畫教唱英語歌曲、一些兒童英語的網站中還提供了課件素材,這些都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也運用網絡進行學習,老師將好的英語學習網站推薦給學生,並於家長達成共識合理引導學生網上學習,學生的閲讀能力、自學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四、課題實施效果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內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體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學生學習不再僅僅侷限於書本的知識,而是將英語學習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

1、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展和提高。

在這一課題的實驗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擴展,這為學生的創造性的使用語言和發散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如:在談到水果的時候,學生蒐集了數十種水果的名稱,在談論感覺的時候學生能説出人體的基本感覺,在談論形狀時學生掌握了基本形狀的詞彙,以此類推,在每一單項知識擴展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當他們在描述水果時,他們會從顏色、感覺、形狀、味道等多方面進行表述。

同時學生的個性得到保護,探究和質疑能力大大提高。如:當老師提問“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在回答之後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學生會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説明原因,知識得到更加靈活的運用,達到創新和提高。

2、養成了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

在實驗中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如:學生在學習中展開討論、辯論、表演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他們除了分享別人的成果外,也為別人提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學習空間更加開闊。

3、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實驗中學生的聽説讀寫技能都得到提高,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闡述原因,保護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通過大量課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開拓了眼界,能夠發現問題並且通過自己的實踐解決問題,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充分開發學習潛力,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總之,在實踐中我們還是初探者,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發現,但我們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我們會從中收穫累累碩果。

課題階段總結4

在學校領導的帶領和支持下,我校各教研組,各教師具體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在一次次學習、實踐、研討、交流、改進、調整等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我們真實地感到自己成長的腳步聲。

結果這一階段的研究實踐,結合新課程教學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進行課題研究,從多方面具體地體現和展示各課題的情況和效果,是我們這一階段課題研究的的工作重點。我們工作雖緊張,可卻感覺充實,雖然忙碌,可我們卻在不斷成長,成功的喜悦與研究的困惑並存着。現對後期階段課題組的工作進展及活動成果以及做法彙報如下:

理論是實踐的航標。進行理論學習一直是我們學校堅持執行的工作重點之一,因為我們深知,沒有豐富的理念知識,我們的課改是無法進行下去的,因此,本學期我們將理論學習滲透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培養課題組成員做學習型教師,養成學習的習慣。這個習慣從課題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我們課題教師長期堅持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並在組內實現知識共享。

在課題前階段,我們確立了各教研組小課題研究計劃,幾個人小課題研究方向,並通過學校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操作方法方式,及各位教師平時的研究學習取得了一定的.收穫。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的獲得了收益。

一是成立小組,成立了小課題研究小組,保證各組個人小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二是確立可操作性實踐活動,根據實際情況對各個研究成員創造良好地學習研究氛圍,並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互相提高,達到預期目的。

通過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每位教師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鍊。為了更大限度的促進老師們的成長,提高教師的教研學習能力,追求高效課堂,我們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鏈接、拓展、延伸”等,任務設計有梯度,拓展與延伸巧妙結合,課堂生成有層次,我們在真實的課改中,追求真實的卓越課堂。

目前,我校的小課題研究模式已形成良性循環。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蜚的成績。在縣教科所教學隨筆教學論文中,有多位教師的論文獲得認可,並發表。

我們的課題進入了盤點和整理資料的階段。老師們一份份的學習筆記、聽課記錄、案例評析、精品課教案、教學反思、學期總結等等,就是我們成長的印記。凝聚着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同時盛載着我們豐收的喜悦。

課題階段總結5

羅傑斯説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數學課堂必須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努力創設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積極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和諧發展。那麼,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才能使數學課堂更加和諧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師與生的和諧

我們認為: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協調發展的基礎。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係如何,便是構成了課堂這個“小社會”能否和諧的主體。

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善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認為和諧的課堂氣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輕鬆的教學流程

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輕鬆起來。試想,鈴聲響後,學生看見講台前黑着臉的老師,誰還能輕鬆起來。因此,教師要努力保持微笑,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師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有的教師喜歡一上課給學生個下馬威,先來個背、罰、練……。這如何能讓學生輕鬆起來呢?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已夠多的了。有來自家長、老師、同學、社會等重重的壓力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了,這些均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知識的呈現也要輕鬆、自然。通過輕鬆的形式呈現抽象的學科知識,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不僅易懂,而且樂學。

2、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為: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絃。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以啟迪。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舒暢,樂於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

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面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悟,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

3、自我價值的實現

人的本質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作為教師要努力放大他們的優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科的特點,把師生關係的和諧體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俗話説:“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實踐充分證明,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了,教師的行動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知識成為學生探索追求知識的磁鐵了,這樣的師生和諧的關係,就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與學的和諧

新課程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教育應從過去的尖子生教育轉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接受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角色向教育促進者的角色轉化,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並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1、目標導課堂,讓學生有桃子可摘

目標導課堂指以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觀點來統率課堂教學。施行“有效”教學,首先要設置有效適當的教學目標。我們按照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達到的,“保底不封頂”;第二層次中等生必須達到的,後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第三層次優秀生能發揮餘力的。

2、興趣統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而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統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藉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1)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採用多樣手段

平時,我們常常看到“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課堂的現象,這種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做法是缺少意義的,是不可取的。因此,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創設條件,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

(3)引導學生參與

如何改變課堂上的“一言堂”、“講得多,練得少”的現象?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實際教學時,我們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手等多種感官活動,通過看看、聽聽、想想、講講、做做等產生複合刺激,增強參與效果,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引導學生人人蔘與。在實際教學當中,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實踐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點,同時,其他同學在通過聽、看的同時挑出其缺點和不足,這樣,既能加深他們的印象,又能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激勵評價,揚起自信風帆

激勵評價,是揚起學生自信風帆的靈丹妙藥。老師的每一句讚語、每一次表揚,每一個鼓勵的眼神,對學生都是一種激勵。特別是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更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體面”地表現自己,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這樣的過程中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揚起自信的風帆。

四、尊重信任,實現師生心靈互動

教師應該是一個公正的法官,對每一個學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個無私的園丁,把愛的雨露灑入每個學生的心田。“虛弱的禾苗”更需要陽光雨露。尊重全體學生的關鍵,在於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學困生”,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我們要調整課堂上的視線投向,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師親切的目光,敞開心扉,實現心靈互動,過上幸福的校園生活。

“新課程”倡導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用我們的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們的興趣、激情,贏得學生們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讓我們師生彼此敞開心扉,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讓我們致力於探索、創造充滿情感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使教師的勞動裏呈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魅力。

實驗表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因此,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就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幾個因素如何協調相處,使之和諧,把課堂變為師生互動的平台。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課題階段總結6

《課標》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課題階段性工作總結。““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但長期以來,學生習作主體缺失的現象很嚴重,學生豐富的主體世界被相對忽略了,這對習作教學是有害的,習作中的“弄虛作假“還會導致學生偽善,對其人格形成會產生負面影響。另外,教師命題往往從知識技巧出發而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過於抽象、刻板、成人化,造成學生寫作心理障礙,挫傷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積極性,禁錮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習作教學失去育人的功能,變為單向的、平面的,沒有學生動態發展的封閉模式,這顯然不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所需要的習作教學之道。常言道:“厚積薄發“,唯有豐富的積累,自由習作時才能文思如湧,解決“無米之炊“。積累的核心問題是教師訓練學生養成善於觀察、閲讀、思考的習慣。

我們在習作指導中,經常發現這樣一些人與文的不協調:學生“豪情萬丈“地陳述長大要當科學家,卻從不關心身邊的生活小事;

學生編出了許多助人為樂的“生動故事“,卻從來沒有助人為樂或根本不會助人為樂;

教師稍一進行範文指導,學生的習作有明顯傾向於範文等等。可見,學生的觀察、思考習慣還待養成,素材積累意識待培養和提高。現將本階段工作總結如下:

一、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更新教育觀念是教育科研的首要條件,也是課題研究的關鍵。因此,我特別注重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和教學科研能力。我們課題組教師定期交流學習蒐集到的關於作文教學的最新資料、新課程標準與課題相關的文章,觀看教學錄像,通過學習,轉變觀念,工作總結《課題階段性工作總結》。

二、抓好常規,為課題研究服務

1、精心設計寫話內容,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素材。好的習作素材能讓學生興致盎然,只要貼近學生實際,就能調動其寫作熱情,引導學生髮現身邊的素材。

①利用生字組詞、擴句,把部分生字,詞語串起來説完整的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鼓勵學生把説的話寫下來。

②立足課本,上好口語交際課。新教材每單元都設立了一個口語交際,貼近學生生活。口語交際涵蓋了聽和説的能力,而且凸顯語文是工具性的重要特徵。在指導説話之後,將內容寫下來。

③實驗教科書的插圖特別豐富,是極好可利用的資源,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給書上插圖配文。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大膽想象。

④立足課內文本,讀中生趣,趣中仿寫,仿造生成自己的作品。

2、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拓展學生習作的素材。除常規化的寫話作業外,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們又創造性地將語文實踐性作業與此相結合。如在學完《假如》一課後,引導學生説説如果自己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將會畫些什麼?然後讓學生用自己的畫筆進行繪畫,最後引導學生模仿文中的詩句進行創作,形成了圖文並茂的獨特的作業形式。

3、以校刊《皂莢書苑》為展示交流平台,促進學生間的學習交流,使學生在閲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

三、今後研究方向

1、繼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廣泛實踐,充分利用校本資源來積累習作的素材,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除了學好每門學科,還要積極參加班隊活動,儘量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實踐體驗,想辦法克服班生規模大的困難;

且走進社區,參加公益活動,體驗生活,感悟人生。

2、引導學生廣泛閲讀,大量積累語言,提高習作的深度,凸顯習作的亮度。“誦讀古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只有通過廣泛閲讀,才能增長知識,拓展視野,才能吸取別人之精華,彌補自己之不足。在閲讀中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句,用以習作之中。通過古詩詞的閲讀和名著的欣賞,體會人格的魅力,吸取文學之精華,讓自己的習作在選材立意上有一定的深度,張揚個性,體現自己獨特的風格。

3、如何把素材的積累和素材的內化與習作有機的結合起來。

當然,國小生習作教學中素材積累能力的研究是一個艱難而又漫長的過程,不能立竿見影。但我們會堅持在感受生活中張揚學生個性,在話題訓練中形成作文序列,一如繼往的認真研究新課標下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課題階段總結7

一、研究目的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上説: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國小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對於國小生而言,興趣是不可缺少的內在動力。教育心理學表明:當教學引起學生興趣時,就能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更好地感知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較多較牢固的知識技能,並使他們覺得學習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負擔,表現出喜悦和求知慾望,加強對知識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難的意志。國小生剛接觸英語,他們有很強的好奇心,也有學好英語的願望,但不具備學習英語的經驗。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這起步階段,激發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這也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重要途徑。

二、研究過程

(一)注重理論學習、更新教師教學觀念。學習有關理論,參加培訓,用新的教學理論武裝思想。

(二)創建良好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從而培養他們獨立的創造力。

(三)注重以英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們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英語能力的平台。通過對錶現優秀的同學給予獎勵、表揚手段,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四)注重以課題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

1。分組集體備課,這樣做到互相取長補短、資源共享。

2。每三週一次集體摹課研討,並以該課題為核心開課,相互交流,相互探討。

3。按課題的要求,對教師的備課、課堂教學、課後輔導、作業批改、教後反思等教學環節進行交流。

4。每月定時學習有關理論,充分各種教育資源來對自己進行充電,如名師授課、觀看教學錄像、組織外出學習、利用互聯網與同行交流等。

(五)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

國小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有哪些基本策略?

三、主要成果

(一)自己的教學思想有了一定的轉變。相信創造師生平等,互信、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第一步。

(二)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夠堅持寫反思,並將在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整理成文,寫成案例。

(三)我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和校外的各種競賽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四、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面不夠廣。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羞於表達,喪失了“發揮”的機會。

(二)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層次不夠深。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英語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更應加強對孩子們的興趣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他們學習實際上仍然處於被動狀態,依賴性強,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改進措施:

一、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火花。

教師要重視感情投資,把自己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產生敢於求知、不怕錯誤的學習心理,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火花。因為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對學習者的精神面貌、學習動機、自然形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師生關係直接制約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

二、培養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激發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

學生要真正掌握知識,獲得能力,除了教師的指導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力更生地學,自覺主動地學,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平時教師多觀察學生的行為習慣,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學習經歷,循循善誘,幫助他們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具體方法如下

1。充分利用歌曲,挖掘“興趣點”

課前一首歌,為上好一堂課作前奏;課中一首歌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他們減少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一堂課的尾聲。

“舊譜填新詞”,用歌詞演唱句子,減輕學生的心理負荷,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例如,在新單詞鞏固階段,我常用《What’sthis?》這首歌讓學生自問自答。國小階段的實物單詞都可採用此歌來進行復習鞏固。2。精心組織活動,尋找“興趣點”

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很注意課堂紀律,課堂上學生們靜靜地坐在那兒聽老師講,然後跟老師讀,這樣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好動、好玩、好勝的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採用多種活動形式,如做遊戲、講故事、繞口令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特別是遊戲,因為遊戲是國小生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開展小組競賽,培養“興趣點”

興趣和成功往往緊密結合。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創設輕鬆、和諧、教學相長的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以趣味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心智發展為重點,

讓學生經常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悦,從而培養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本次學習有效地《挖掘英語教學中的“興趣點”》將對我們在課題研究方向上起着借鑑作用。我們儘可能地讓學生感受到成功快樂,讓學生髮現自我價值,從而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注重學生學習活動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我把着眼點投向全體學生,我積極創造條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聽、説、讀、寫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享受成功的愉悦

四、我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研究活動中取得的階段性成績

1、朱培朝《培養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獲得市級級優秀論文一等獎

3、孔慧芬《給農村國小英語教學插上興趣的翅膀》獲得市級優秀論文一等獎4、朱培朝《培養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公開發表在縣級中教育期刊《陽谷教育》上。

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朝着更高的目標奮進!

課題階段總結8

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過去,時間的流逝印證着我們每個人,每個學科的變化。在過去的一個學期當中,我們全體教師,繼續紮實工作,繼續深入學習小組合作的先進理念。並在學習中研究、實踐、再研究、再實踐。進而不斷提高對小組合作的把握能力。下面把我對本學期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期工作做一簡單彙報總結:

一、課題的研究方式

1、理論學習

本階段按照課題實施方案,有計劃、有組織、全方位地開展研究,進一步進行理論學習,為了對課題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瞭解合作學習現狀的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閲讀大量有關理論專著和有關文獻。理論的武裝使我們能更加準確明確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2、不斷完善方案措施,邊學習、邊實施、邊研究、邊反思。注意積累實驗材料,及時做好階段總結,新學期以來,我們學校大規模的進行了全員性的達標課、骨幹教師的示範課活動。以這些活動為契機,我們課題組成員認真地參加了講課、聽課、評課,結合自己的教學,認真觀察分析教師們的課堂調控方法,根據課堂反饋情況,總結了經驗教訓,及時調整、完善教學,並對研究成果進行彙總、修改、完善。

3、撰寫論文和小結

結合研究過程撰寫論文是我們對課題研究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撰寫論文還可以促進理論思維,提升對課題的認識,進行調整我們的思路,併為下階段的行動提供正確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撰寫論文還可以促進我們及時整理階段性的成果,積小勝為大勝,從而順利地達成課題研究的總目標。我們所撰寫的論文和小結都在組內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接受組員的評價和檢驗。

4、 研討和交流

(1)課題組成員的研討和交流。我們根據本課題的階段性和課題的有關環節定期召開研討會,以交流和會談,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新認識和新的體會。

(2)與其他研究小組的交流。我們和其他研究小組不定期交流研究的心得,互相交流研究心得體會,互相借鑑。

二、課題實施效果

1、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合作學習最大的特點是變“教”的課堂為“學”的課堂,每個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都必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尋求新的問題的答案,有時沒有絕勝的把握就需要大膽的設想,這時,學生的思維受環境的影響,常常會冒出絢麗的火花,然而他們的思維又常常是稍縱即逝的,但這往往能給別人以頓悟。或許一個富有創意的設想,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便由此而產生。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安全、融洽、自由的環境,為學生積極的思維創造了條件。

2.增強了學生的合作和競爭意識。

合作意識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合作將是未來社會的主流,而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必須得做到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體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要求。通過小組討論、互相評價、互相反饋、互相激勵、互幫互學、互為師生等合作互動的活動,最終達成思想上的共識。他們的合作意識潛移默化地得到了培養。

3、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關係

傳統的教育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主講,學生聽練,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容易產生師道尊嚴。在合作學習中,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教師一味傳授,學生只管傾聽的傳統模式,而是師生間平等交流與互動的新模式。教師更多的是一個顧問和指導者,教師的'活動與學生的活動及學生之間的活動有機地融合為一體,提供了一種師生互動的新形式。使優等生的才能得以發展,中等生得到鍛鍊,後進生得到幫助,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而只有在這樣和諧、民主的氛圍中才能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學生觀,培養出學生的現代人格。

4、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合作學習營造了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的機會。每位學生都有平等的機會在各自的小組中討論並解答問題,變原來的單純旁觀者為積極參與者。學生們在研討中自由發言,當一個同學對問題的理解遇到困難時可以請求其他同學幫助,學習別人的優點,開展互學、互練、互查、互評活動,使學生在檢查對方的過程中學會檢查自己,在評價對方的過程中學會評價自己。這種方式把學生從單一的不平衡的師生交往和狹小的生生交流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均衡、平等的學習鍛鍊機會,真正體現了面向全體,使全體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現和認識的機會,使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使課堂不再出現被遺忘和冷落的角落,其自主學習能力在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培養和鍛鍊,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使其全面發展。

俗話説,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最主要場所。學生到學校來學習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歸屬。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這種場所和機會,使之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真正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尊嚴,使之產生“我要學”的強烈願望。

三、反思及展望。

小組合作學習研究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在取得了一些喜人進步的同時,我們也深刻地反思着:小組合作學習堅決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要體現在行動上,需要教師和班級裏每一位學生的積極參與,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有高水平的專業指導是保障,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大膽實踐是核心,領導的高度重視是關鍵。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將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上。 總之,在這一個學期裏,我們在小組合作改革和小組合作實效性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邁進了堅實的一步,雖然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許多做的不夠完善的地方,如:小組成員對開展小組合作的基礎理論和基礎方法掌握欠佳,對小組合作理念理解不夠深入,透徹等。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我們將發揚成績,克服不足,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把本班的小組合作工作開展起來。

課題階段總結9

課題開題以來,課題組教師在學習討論的基礎上,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採取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深入到日常的教學研究中,取得初步成效。

一、研究進展情況

1、加強學習與培訓,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採取個人自立學習與集體學習培訓相結合,加強了課題實驗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系統、全面、多渠道地進行理論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學習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學習教材及教材分析;觀看相關課例錄像;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5月,黃燕老師做《閲讀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方法探究》的講座,講座從“何為有效的課堂提問、有效提問的重要性、當今閲讀教學提問的現狀分析、有效提問的方法”四個方面展開,條理清楚,富有説服力。

2、調查研究,摸清現狀

為了瞭解我校語文教學提問的現狀,使課題研究更具有針對性,課題組開展了幾項調查。(1)教師課堂提問調查。共向語文科組14位教師發放調查問卷14份,收回14份。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教師都意識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也曾有意識地去改善,但所取效果不明顯,原因在於沒有認真地對自己的課堂進行梳理,對問題沒有進行理性的分析。(2)學生課堂提問調查。向學生髮放《語文課堂提問調查問卷》100份,收回98份。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教師的課堂提問是很有必要的,教師提問是檢查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可以幫助自己更加註意聽講,積極學習。大部分學生都希望教師所提的問題不要過於簡單,最好是在思考之後,運用所學知識能夠回答的問題。學生不主動回答問題的幾個原因,提醒老師設計問題時難易要適度,提出問題後能夠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對問題的表述語言要清晰、簡潔。(3)觀察教師課堂教學提問情況。為了瞭解學校閲讀教學課堂提問的現狀,課題組成員聽了我校五節語文課,分別從教師提問的指向性和層次性、學生獲得問題的途徑、學生候答時間和回答問題形式等方面進行觀察,完成了《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觀察量表》的填寫。從調查的相關數據可以看出,課堂提問效率的狀況是令人擔憂的。數據反映,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隨意性較大,沒有針對性,大部分提問沒有經過精心設計,問題淺、偏、散的現象較為突出。這些調查,幫助我們認識到了我校目前在閲讀教學提問方面存在的問題,使研究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

3、以課堂教學為抓手,改變教師教學行為。

課題的研究,需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研究者必須對課題的思想進行領會,具體落實、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檢驗理論。課堂就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檢驗我們研究效果的主途徑。為保證課題研討課的質量,每節研討課授課老師都要提前將教學設計拿出來探討,在集體備課中優化問題設計。授課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分工完成《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觀察量表》,分別從教師提問的指向性和層次性、學生獲得問題的途徑、學生候答時間和回答問題形式、教師理答方式、問題設計與目標達成的關聯度五個方面進行觀察,形成觀察小結和個人反思,在評課中大家共同探討本節課中學到的閃光點,在問題設計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處,如何改進。在研究中,教師們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特徵、興趣愛好等來巧妙地創設問題,讓學生充分地動手、動口、動腦,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通過研究,對如何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認識,並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探討和交流中形成共識。

4、創建課題研究博客,及時上傳材料

按照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對課題研究實施網絡化管理的要求,課題組於20xx年3月創建了課題研究專題博客,通過網絡動態展示研究進程和成果,接受省專家的指導。藉助博客這個平台,我們還能與別人交流經驗,分享成果,提高研究的質量。

二、階段性研究成果

在三個月的研究過程中,教師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取得了部分階段性的成果。

1、促進了教師教科研意識的提高。

在課題研究中,教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理論學習、課題研討、活動研討,對“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這個課題的本質有了更深的理解,老師們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漸漸養成了勤學習、勤實踐、勤反思、勤總結的習慣,變得會教、善教,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寫出了一些有借鑑價值的教學論文,如陳彩元老師撰寫的論文《優化問題設計,提高教學有效性》。

2、提高教師的提問水平。

經過本課題的研究,教師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問題的有效與否直接影響課堂的整體推進與教學的效率,教師在備課時多考慮備學生,設計問題時多考慮怎樣問學生能接受、問題是否太簡單或太難、環節間的問題是否能幫助學生的思維更進一步。通過研究我們認為要提高閲讀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就要做到:

(1)老師要吃透教材,精心設計問題

讀懂文本是精心設計問題的前提。如果教師鑽研教材不透,就難以把握教材的聯繫點,提問時信手拈來,不假思索,帶着學生遊離於文本中心、脱離文本重點去討論問題,消耗時間。教者對課文缺乏整體理解,缺乏深度把握,如何能通過有效的提問去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引領學生閲讀感悟呢?教師在問題設計的整個過程中,要潛下心來,認真鑽研教材,切實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和切入點,弄清哪些是主要的和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哪些是非重點但必須解決的問題,哪些是課內必須解決的問題,哪些是有助於課內問題解決的課外問題。並對這些問題作合理安排,然後反覆推敲如何用確切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2)調控課堂提問的難易度

人的認知水平是在“已知區”、“最近發展區”和“未知區”這三個層次之間循環往復,不斷轉化,螺旋式上升的。課堂提問不宜停留在“已知區”與“未知區”,即不能太易或太難。問題太易,則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問題太難則會使學生喪失信心,不僅使學生無法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教學時要善於尋找學生的“已知區”與“最近發展區”的結合點來設置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鞏固和發展,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並最終使認知結構的“最近發展區”化歸為“已知區”。

(3)適當延長候答時間(思考時間)

有效的課堂提問,一方面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適當控制提問的等候時間,也就是説,教師在提出問題後應該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以提高學生回答的準確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對於等候多長時間為宜,一般自提出問題到指定學生回答,至少應該等待3~5秒鐘為宜。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是開放性的,那麼留給學生的等待時間以10秒左右為宜。

(4)發揮學生自主性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讓他們學得快樂,學得自主,學得創新,不能老是讓老師牽着鼻子走。一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回答問題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其實,這樣的應答還是處於被動的。在課堂中,教師要要求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這才是一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問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後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評價要多元化。

尊重學生的.人格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師的評價最好使用的語言要富有鼓勵性。教師絕不能用尖刻的語言侮辱學生,傷害學生。應該多用肯定激勵的語言,如:“答得太好了”,“有創見”等。即使學生回答不夠妥切,也應該説:“敢於發表個人意見”、“想想怎樣回答更精彩”等等。對學生的評價要敢於打破常規,鼓勵有獨創性的見解。語文學科有開放性,課堂問答同樣也有開放性。因此,學生的回答即使有悖於傳統認識、有悖於教師設計問題的計劃,只要學生言之成理,就應該予以肯定,予以鼓勵,並且適當的給予表揚。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評價要有利於鼓勵學生,促進每位學生的健康發展。

3、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以往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時常跟着教師走,教師一問學生一答,絲毫沒有自己思考的餘地,全由教師或好學生替代。而今的課堂被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貫穿着,有效的問題給學生充分思考和發揮的空間和時間,學生的思維在思考中得到了提升,從而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適當的提高。

三、存在問題

1、教師們的理論水平,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對課題研究仍處於初步的瞭解層面,沒能深刻理解課題的指導思想,導致在課堂的實踐過程中,沒能夠做到完全滲透,更多的只是從表面上來進行實踐,用理論指導實踐的導向不強,導致課題研究的深度不夠。

2、繁重的事務,課務,使一些教師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學研究之中,給研究工作的深入帶來困難。

3、老師們不夠重視平時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四、下一步研究計劃

1、加大對課題的管理力度,規範課題研究實驗工作的管理,組織老師們學習業務知識。

2、加強對課堂教學中典型案例的收集與研究,加強實踐後的提煉,努力形成有效提問的策略成果。

3、定期舉辦課題研究交流、展示活動。及時總結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廣經驗,發揮課題研究的示範輻射作用,以促進教師業務水平的整體提高。

課題階段總結10

一、課題研究目的

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歲月,兒童並不像成年人那樣現實,他們更多地生活在物我一體、精神現實不分的狀態。而現行的國小作文教學的核心思想、其出題所依據的“現實主義”文學觀念,卻是違背兒童思維規律的。童話是一種帶有濃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它打破了日常生活的侷限和羈絆,使孩子們從平常狀態中超越出來,在理想世界裏暢遊。是兒童感到特別親切的文學形式。國小生的想象能力發展較早,他們常常藉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話作文可以用其所長,把學生潛在的想象力激發出來。因此,指導學生寫童話,既符合當前落實新課標的形勢,也順應了他們心理髮展的規律,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幫助。學生們將探究的觸腳伸向了廣闊童話空間,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如何拓展學生的空間,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情感和學習策略是我們研究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原則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我校秉承一貫的“創新、求實”的教育理念,教學的角度提出了以趣促學、以動激思、活化教材、整體發展的教學原則,因此我校在教學中將兩種教學方法進行整合,以激趣、促動為載體,確立了課堂教學向縱深拓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由教師講授向自主探究拓展教學理念,滲透於課堂、學科、綜合實踐、實踐作業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

1、制定實驗計劃

每個教師針對各年級學情,在總體實驗目標的指導下制定子課題。

2、加大教科研力度

結合我校教材的特點,我們在實驗中開展示範課、反思交流、案例點評、資料展示、優秀教法推薦等活動,及時反饋實驗信息,達到資源共享,並且多種教材取長補短,為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提供空間。

(二)實踐階段

1、在課堂教學中深化教學內容,達到課堂教學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就注重深入挖掘教材,通過開放性情景、問題、任的設置,給學生提供發散思維的空間,並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經驗的聯繫。例如:在一課中,老師不僅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談論在公園不該做的事,還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觀察指出在其他地點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同時開展“文明小使者”活動,讓學生通過編童謠、演小品、寫標語、辦報紙等活動深化教學內容。開放的課堂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源泉。如:在學介紹一課,老師引導學生就<展開辯論。學生各抒己見,使新舊知識、課內外知識、小組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得到鍛鍊和提高。在教學的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蒐集與課堂內容的相關材料,豐富學生課外知識,培養自學能力,如:在學完《小紅帽》、《嫦蛾奔月》等故事後,學生蒐集了原版的故事材料,老師和同學一起欣賞,並且自編短劇表演。通過這些方式學習已經滲透到了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大大的拓寬了學習範圍,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能力。

2、在學科活動中發展學生能力,拓展學習空間。

生動的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創作熱情和表演慾望,因此,我們將這一活動向課外延伸,與校園活動這一大課堂有機結合。我們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年齡特點,在低年級開展了“童話歌曲大家唱”,中年級開展了“精彩童話劇”比賽,高年級開展了“故事比賽”“原創短劇”比賽等活動。同時,我們儘可能的為學生開闢更闊的展示空間,學生可以自薦自己作品,學校利用廣播站、對優秀作品進行展播,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3、在實踐作業和特色作業中鞏固學習成果,張揚學生個性。

實踐作業主要是對課本知識的擴展和延伸,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實驗、調查、操作來完成,在實踐作業中我們將學科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的部分知識融合進來,讓學生將自己的故事、想法、感受畫一畫、寫一寫,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給朋友寫一封信介紹一下自己的家庭;給老師發一封電子郵件;調查一下班中同學養寵物的情況;故事續編等創造性強的作業,在實踐作業中還有單詞積累卡、名言積累卡、句妙語等信息集成類作業,使學生在積累中運用和創新。

四、課題實施效果

通過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內容、方式、策略等方面都得到整體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也得到提高,學生學習不再僅僅侷限於書本的知識,而是將學習滲透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

1、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展和提高。

在“童話育人”課題的實驗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擴展,這為學生的創造性的使用語言和發散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如:在談到水果的時候,學生蒐集了數十種水果的名稱,在談論感覺的時候學生能説出人體的基本感覺,在談論形狀時學生掌握了基本形狀的詞彙,以此類推,在每一單項知識擴展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當他們在描述水果時,他們會從顏色、感覺、形狀、味道等多方面進行表述。

同時學生的個性得到保護,探究和質疑能力大大提高。如:當老師提問“這個問題時,引導學生在回答之後説一説為什麼,這樣學生會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説明原因,知識得到更加靈活的運用,達到創新和提高。

2、養成了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

在實驗中鼓勵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如:學生在學習中展開討論、辯論、表演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之間有競爭也有合作,他們除了分享別人的成果外,也為別人提供幫助。學生在學習中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在合作學習中取長補短,學習空間更加開闊。

3、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在實驗中學生的聽説讀寫技能都得到提高,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闡述原因,保護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通過大量課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閲讀和寫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開拓了眼界,能夠發現問題並且通過自己的實踐解決問題,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充分開發學習潛力,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總之,在實踐中我們還是初探者,還有許多問題等待我們去發現,但我們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實踐,我們會從中收穫累累碩果。

課題階段總結11

一、課題的提出

在“五環聯動、反思成長”主題教學研討活動中,我們英語組為了激發學習英語興趣,增強校園英語氛圍,要使原本沉悶、緊張、拘謹的課堂氣氛逐漸被活躍、輕鬆、靈動的氣氛所替代,學生在課堂中表現更為投入,學習情緒高漲,思維活躍。

由此,我們認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應該覺杜絕各種短期效益的驅使,與時俱進,結合自身實際,在學校原有基礎上提煉出自身脈搏中最為豐富、最有活力的部分,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去,使課堂教學煥發勃勃生機。鑑於此、我們提出“如何組織積極有效的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英語課程標準》特別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提供充分的條件、給予必要的幫助,讓學生在學習的全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二、研究目標

1、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讓學生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研究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低段,特別是三、四年級的英語口語教學在目前還處在一個初級探索階段,尚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和完備性,教師要通過本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

3、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每一個環節上都能積極主動、積極探索、積極參與。

三、研究過程

1、注重理論學習、更新教師教學觀念。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參加培訓,用新的`教學理論武裝思想。跨年段的老師更是要區別對待高低學生的認知需求和學習規律。認真學習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理論方式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當好孩子們在外語領域的啟蒙老師。

2、創建良好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氣氛。俗話説: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從而培養他們獨立的創造力。

3、注重以英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驗中,我們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英語能力的平台。通過對錶現優秀的同學給予獎勵、表揚手段,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學英語的熱情。

4、注重以課題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

四、實驗的成果

1、教師的教學思想有了一定的轉變。目前,我校的英語教學基本能做到以愛的教育為主體、美的教育為根本、師生平等,互信、教學氛圍民主和諧。

2、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兩個月下來,課題組每位老師課後有反思,並將在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整理成文,寫成案例。

3、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渴望運用交際英語與老師和家長交流。

五、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不夠。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羞於表達,喪失了“發揮”的機會。

2、學法指導有待加強。對於三年級的小朋友,英語是一門全新和陌生的課程,更應加強對孩子們的興趣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因為他們學習實際上仍然處於被動懵懂狀態,依賴性強,離開了教師,還是不會學習,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制約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課題階段總結12

隨着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根據我校“三環式”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結合理化生學科特點,開展了“國中理化生合作教學的基本模式研究”課題實驗,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初步獲得了一些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

理論學習,是搞好科研的基礎。我們參加科研的小組成員,都是積極的改變自己的.“角色”,使自己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輕鬆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

二.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探究是完成“三環式”教學模式的關鍵環節,在探究過程中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潛能,促進探究式教學模式按照正確的方向順利的向前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使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研究,對那些學困生,更應高度重視,多一份關心和關注。使他們和其他學生有平等待遇,加強他們的自信心。教師在探究中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知道學生對所學知識要達到的深度和廣度。

三.讓每位學生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合作探究式教學是針對全體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並不是某些學生的學習方法,如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這節課,學生在信息課上對這節內容基本瞭解了,這樣就要發揮學生的優勢,讓某些學生來講這節課,其他同學來聽,並給與指導、糾正補充,這樣,學生可在輕鬆的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根據理化生學科特點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時間能力和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有些簡單安全的演示實驗,可以引導學生到講台上來親自操作。並要求配合講解。對於一些分組實驗風應該鼓勵每位學生都要動手操作,並能在實驗中解決處理試驗中出現的問題。如:在測量小燈泡電阻實驗中,如果燈泡不亮,電壓表有示數,並且比較大,電流表無實數。故障在哪裏呢?過量表都有示數燈不亮,而且活動變阻器的滑片在滑動時,量表示數不變,又是哪裏故障呢?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自己自主解決,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也加強了探究學習的精神。

總之,探究式合作教學的基本模式的教學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組的研究人員,都積極參與其中,並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個階段研究奠定基礎。

課題階段總結13

一、課題基本情況

在9月我們生物組成員參加了課題“國中生物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實踐與探索”。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學生物學科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用課改理念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去。已初見成效,現將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通過對相關文獻的蒐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通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通過問卷調查,瞭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法或步驟。完成了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情況與彙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驗或調查中要詳細紀錄,做好對照實驗,要詳細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數據和證據等,如原始資料和照片等,有什麼發現,最好在當時就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課題負責人應有意識地收集和保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等過程性研究,及時形成階段性小結。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後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中學生物學科各年級學生學業質量監控與評價指導意見》,結合《生物課程標準》生物七、八級教材解讀培訓活動,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

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課題組確定子課題安排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集體研究,確定以下課題為本研究課題的子課題:

1、以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有效教學為主題。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效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過程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

4、以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為主題。

5、以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或方式為主題。

6、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為主題。

7、如何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1、積極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前提。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產生的。因此在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陶醉、感染、激勵,由此而產生興趣,主動積極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國中生,創設質疑式情境並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樂於參與,積極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頓悟不斷產生,探索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能力,促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2、採用多種手段,增強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氣氛中,更能促進教師落實教學設想。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學生的評判最有權威性,而靈活的教法則是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老師在課堂裏起着主導的作用,要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等。採取靈活多變的教法,如啟發式、誘導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手段和學生實驗,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完一節課後,還興趣盎然,並積極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生物學發展史上,有許多趣聞軼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內容的需要,適當穿插介紹一些生物學趣事,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加深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講解這些趣事,使學生對生物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設想的落實更加有效。

3、挖掘教材中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特殊作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必須要先研究教材,從中挖掘適合“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保證課題有目的的開展。為此,實驗學校的課題組教師在教學中邊學習研究邊實驗邊總結,採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實驗。

4、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快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自主性合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課題組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我們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大家重課堂教學,做了很多工作,但對過程性資料的蒐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挖掘出來的“研究性學習”內容沒有進行整理;錄像課及圖片等是個空白。

2、課題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於課題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課題研究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課題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式,有“動靜”,無“漣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積極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度,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進行階段性考評;平時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在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充分認識自己課題研究的意圖,從而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打下紮實的基礎。

2、進一步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直觀上下功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知識的抽象性與形象性的矛盾,內在規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學生學會由表及裏,去粗取精的學習能力。還應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教學容量,設計實際問題情景,重新組織教材知識結構網絡,提高學生的應用知識能力。探索有效生物學課堂教學策略,一定要增加問題情景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通過探究,撰寫一些有價值的關於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和實驗報告,並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通過探究,能初步使實驗學校裏的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課題階段總結14

“校本”就是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旨在滿足學校每個教師工作需要的校內培訓活動。校本培訓作為一種教師培訓形式,既能促進教師自主專業成長,又能節約學習成本,具有靈活性、針對性、突出學校和教師的主體性等特點,已在很多學校得到重視。

一、農村中國小校本培訓的現狀

(一)校本培訓好的方面

1、領導重視,管理規範

農村中國小校本培訓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的有力途徑,正因為如此,對於校本培訓各學校領導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也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有分管領導,有培訓目標,有培訓方案,實施計劃,階段性總結和各種資料積累,不僅能以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校培訓基地為本,而且也能以學校發展特色為本開展培訓。

2、校本培訓內容豐富,方法靈活

農村中國小在校本培訓中,以課改為中心,以課題為載體,以教育教學案例為突破口,採取自學自練、實踐反思、觀摩研討、交流經驗、師徒幫帶、專題講座、課堂研究、網絡教育等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校本培訓的實踐活動。

3、利用現有資源,創造性地開展信息技術培訓

農村中國小能適應形勢,加強學校硬件建設,利用學校信息技術設備,加強了學校的信息技術培訓,條件較弱的學校也用上了多功能教室,為教師學習、研究活動創造了條件,注重了網上學習與研究,條件好的學校為教師每個辦公室配備了電腦,並經常組織教師進行電腦培訓,不僅方便了教師的教學研究,也方便了教師的自學及素質的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校本培訓形式化較普遍,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校本培訓應立足本校,以提高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為目的,但有些農村中國小把校本培訓看做一項上級下達的任務來抓,只注重了形式,沒注重培訓的效果,有的學校重理論,忽視了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致使校本培訓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2、教師主動性不強,不能把握校本培訓時機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校本培訓的`主體是教師,校本培訓應充分發揮教師的力量和智慧,但很多農村中國小教師對校本培訓缺乏熱情,有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已夠繁重了,沒有時間再去搞校本培訓,認為校本培訓只是一些形式,一些花架子,起不到提升作用,同時,因為經費、設施方面的不足,也導致教師接受和參與的意識不強,致使校本培訓失去了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意義。

4、不能很好地整合教育教學資源。

農村優質教育資源、師資資源較欠缺是一個普遍的事實,有的農村學校,這些有限的優質資源也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學校不能針對本地教師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靈活機動地開展培訓。

5、沒有相應的考核制度來確保培訓效果。

很多學校校本培訓方案計劃的設計、落實普遍缺少對培訓學員的考核制度,考核方法,沒有相應的檢查評估手段,使學習培訓流於形式化和隨意化。

二、對農村校本培訓的反思

1、立足本校實際,增強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校本培訓要結合農村學校實際,注重教師差異,充分利用農村教育資源,走農村特色校本培訓之路,融學習、實踐、研究為一體,涵蓋教育、教學、教研、科研領域,側重於實踐活動,把學校自身改革的發展需要同教師教學實際結合起來,明晰學校教師人才培養的主攻方向,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內容與措施並進,激發教師主體性。

培訓什麼?培訓是否滿足教師教育教學的切實需要?培訓是否讓教師體會到專業成長的快樂?這些是激發教師在培訓中主體性的重要方面,校本培訓要充分考慮教師的不同需求,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和困惑,讓培訓滿足教師對自我發展的更高層次的需求,並通過適當激勵措施,如將教師參加培訓的過程和結果與教師的評估、評職、晉級等待遇相結合,滿足了教師個性化培訓的需要求,從而有效地調動廣大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讓教師正真成為校本培訓活動的主人。

3、整合區域教育資源,拓寬專業引領的渠道。

針對農村學校師資力量少且薄弱,教育資源也相當薄弱的狀況,實行區域聯片培訓,以大代小,以強帶弱,促進區域內教師的均衡發展,做到優質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領頭雁作用,拓寬專業引領的渠道

4、校本培訓不能只靠學校,相應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好相應的指導與管理。

校本培訓不能只侷限於本校,相應教育主管部門也要做好指導與管理,對校本培訓的規劃、方案設計、培訓內容、培訓隊伍的建設要加以指導,為教師提供交流的空間和平台,並要制定相應的考核方案對各學校進行考核評估與驗收,確保校本培訓紮實有效地進行。

課題階段總結15

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快節奏的日常生活,過重壓力下的學業現狀,不可預測的天災人禍,時常相遇的生活困難,撲朔迷離的青春騷動,難以如意的人際交往等各種各樣的矛盾、困惑、疑慮、納悶、壓抑等嚴重影響着學生的心理健康,導致心理失衡。有的突然會一反常態,變得孤僻古怪,與羣不合;有的脾氣暴躁,常常頂撞父母和老師,甚至逃學拒讀、離家出走,或出現暴力行為;有的焦慮抑鬱,甚至產生悲觀厭世和自殺意念等,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所以,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走出心理困境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關於中學生心理疏導的課題是從20xx年3月份開始啟動的,課題共分三個階段,即準備發動階段,實驗實施階段,成果總結階段。現在正處於第二個階段當中。從開始實驗到現在已過去將一年了。在課題組全體成員的積極努力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有一些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成,在這裏做一下簡單回顧。

一、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評價

根據課題的實施方案,我們的課題主要面對三個層面確定科研目標開展研究。

1、面對教師隊伍建設層面,建立了逐層深入的教師研訓模式;

2、面對學生層面,要構築一個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3、面對學生家長,要找到一條幫助家長提高教子能力的有效途徑,使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根據上述目標,我們開展了相應的工作,下面分三個層面加以論述。

(一)教師隊伍建設層面

為了使全體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足夠的認識,我們組織教師統一學習有關資料、根據不同學科特點,購進相應教研材料等形式,展開了深入的學習研究,使大家統一了認識,摸清了心理疏導的基本原則及途徑,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及手段,為我們順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礎。

(二)在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1、實現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統一

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正確理解了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係。既沒有相互代替,更沒有把二者機械地隔裂開來,而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地把二者有機地統一為一個整體。尤其是當學生思想行為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沒有把它當成一個簡單的“品德”問題來處理,而是遵循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青少年心理髮展的客觀規律,幫助學生挖掘思想根源,找到“病因”,並給予切實可行的幫助,以“助人自助”為原則,通過改變學生的內因以達到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為最終目的,使得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身心得到發展,心理素質得到提高。

2、充分發揮心理諮詢及心理輔導作用

開辦心理諮詢室,為解決個別心理問題提供了可能。為使諮詢室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組織骨幹教師對如何進行心理諮詢做了專業性研究,建立了諮詢工作的領導機構,使諮詢工作具有實效性,改變了諮詢室形同虛設的局面。

3、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每一個教學環節之中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一個心理老師,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做法是建設一支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每一個教育教學的環節中去。我們不僅在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中運用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注重結合不同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到課堂中去,運用到課外活動中去,運用到個別學生的轉化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實處,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運用心理健康更顯得極為重要。

4、環境陶冶

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還要充分發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使他們心靈得到淨化,情感得到陶冶,身心得到鍛鍊。如:營造良好的羣體心理氛圍,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在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中,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陶冶心理品質;充分發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在校園景點、環境佈置上,都用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幫助學生調適自己的心境。

5、創設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

教育不僅要傳授書本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團隊合作精神等。在本學期,定期開展各種興趣小組,如合唱隊、美術組、足球隊、籃球隊等多個小組,參加人數達全校總人數的二分之二,讓學生在各自喜愛的活動中學有所長,獲得成功的體驗。又如定期開展班隊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各種有意的活動中瞭解自己,調控自己,接納自己,實現自己。

(三)干預家庭教育,幫助家長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

1、建立家長學校,組建家長學校的領導機構,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及教育教學工作。

2、通過開家長會,搞家長輔導講座,定期為家長髮放學習資料等形式,幫助家長提高教學能力,轉變教學觀念,建立高素質家長的新理念。

二、結論和觀點

課題組成員通過幾年的理論學習、調查研究和教育實踐,逐漸認識到:

1、在我校開展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研究是構建中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2、行動研究法是基層教師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

3、在開展研究活動中,師生必須在尊重、平等、民主的氣氛中進行,做到預防和發展相結合。

4、專業師資、信息技術、研究方法的組合協調是課題研究成功的條件之一,學校的大環境是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基礎。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們對繼續做好中學生心理疏導的研究充滿信心。教育部頒發的《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使我們有章可循,激勵我們把這項事業做好、做實,造福於我們社會和家庭,為每個孩子的成才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