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8.75K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1

本課是在上節課瞭解了有生命物體具有哪些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生命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植物展開研究。本課的編排始終圍繞植物的形態進行。通過對植物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獲取有關植物的多樣性、植物的外部形狀等方面的信息,滲透了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等方面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一些植物的不同特徵,我組織學生到校園裏觀察植物,並在記錄紙上記錄植物的特徵。由於三年級學生的探究習慣、記錄習慣和文字能力還比較弱,我先帶領學生一起觀察一種植物,然後要求學生按照實驗小組組成觀察小組,觀察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植物。這樣,就集中了多個學生的智慧,獲得取長補短的效果。

在科學活動中,既然有觀察,就一定有記錄,我除了讓學生明白如何觀察外,還實施提醒讓他們學會記錄,養成一個良好的觀察習慣。本課的記錄可以是文字敍述,也可以採用畫圖的方法,把不知名的植物或葉子畫下來。

要學生養成既觀察又記錄的習慣不是説在課堂的四十分鐘就能完成的,我鼓勵學生平時多觀察,多寫觀察日記,引導他們在觀察中發現,尤其是對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只有這樣不停的循環往復,才能養成好的觀察下習慣。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2

三年級的《科學》教學終於完成了,從實際的教學效果來看還算不錯,有一些感悟和想法值得記錄下來,以促進自己不斷提高。

感悟一:準備好豐富的材料,是提高活動效率的根本保障。

在開學備課時,我就擔心第四單元的教學對老師、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本單元教學需要大量的探究材料,沒有這些探究材料,學生的自主探究將會大打折扣。還好,學生有學具,裏面的`材料雖然不是太好使用,但畢竟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實驗,自主探究了。同時課前合理選擇有結構的材料,製作教具,準備材料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這些課前準備工作,教師一定要抽出時間,精心準備,因為它是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根本保證。

感悟二: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載體。

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化的,它不同於以往的自然課只注重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還需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每次上課前,我都會對每課的教學目標進行一個定位與解讀,再將這些目標分解到各個教學活動中去,力求通過一節課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上都能有所得。一節課教學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學生經歷了從推測——科學檢測——構建認知的探究過程,學會了科學檢測的方法,建構了導體與絕緣體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感悟三:關注細節,打造亮點。

回顧所上的一些課,為什麼總感覺缺少一點精彩?反思原因,實際上是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過多地注重對教學的預設,哪怕是一個環節或一句簡單的問話,我都會精心地揣摩,力求一杆見影,做到胸有成竹。但由於自身課堂臨場洞悉力不強,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與技巧,有時候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忽視了學生“節外生枝”的提問,即使讓學生對這些生成性的問題進行研究,也只是簡單的一帶而過,往往不能抓住有利的時機,合理開發成的課堂資源。誠然,備課前對教學活動的預設能保證教學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但我們的備課不能設計的太完美無缺,還需要留一些空白讓學生“潤色”,很多有經驗的老師,他們就是善於運用智慧去捕捉課堂中每個細節,將“意外”轉化成動態生成的資源,於是造就了一個個精彩的課堂。的確,課堂教學無小事,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從小事中、從細節中多思考、多探究,才能從“小處做出大文章”。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3

在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提到了這樣一點:科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我覺得提得很好,很及時,很貼切,另外結合我鎮的16字教學模式,我是這樣做的: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心理規律,為學生搭建良好的發展平台,創造性的組織教學工作。現就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談談:

一、教師要鼓勵學生敢問、敢答。我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加以改革、更新,採取16字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髮揮主體性,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第一次接觸,有的內容他們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把所思所想拿出來。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合作探究。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略遠或者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我們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們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啟迪,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我們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防線,解放他們,鼓勵學生敢問,愛問。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親歷科學”這一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教育學生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敢問敢答就是成功的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提問的過程中,自己才能得到發展。

二、結合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初涉《科學》的學習,三年級學生開始不會提問,只是感興趣,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我們應注意通過教師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適當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科學課的課題上提問

在科學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學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如科學《校園裏的小動物》,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蝸牛是什麼們樣子的?它怎麼爬呀?它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呢?

2.從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處提問

對授課內容重點、難點的提問,既有利於國小生研究知識,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提問組織教學。如《水》一課,一個學生提到:“水還可以以降水的形式存在”其他學生聽後鬨堂大笑,當我反問他們為什麼笑,怎麼解釋時,他們卻啞口無言。其實,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通過對水的存在形式的講解,這個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通過科學課的教學,我覺得不僅要考慮科學本身的特點,更主要的是遵循學生學習科學的規律,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學會科學思考,提問,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4

《科學是什麼》這一課是整套教材的一個啟蒙,讓學生在理性上知道什麼是科學,即科學不僅是需要學習的一堆知識,同時也是對過程與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種積累。

首先,我在討論“科學”是什麼的環節上分成了三步,由淺入深。從觀察一些圖片知道科學是一些發明創造之類的大事情,同時逐漸引導學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回憶自己是否有過類似於科學家的研究經歷。其次,利用空氣佔據空間這個活動意識到平時“遊戲”的時候科學就伴隨着自己。在最後加入了“琴納與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讓學生理解“科學”是什麼。體會到科學並不神祕,它就在我們身邊。

其次,三年級的學生剛接觸科學,很多課堂的要求、習慣都不明確。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強調常規的管理。但過多的要求可能又會制約學生的'發展,限制他們的思維。在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關注課堂。在我讓學生根據科學探究的過程複述琴納與牛痘的故事,為防止有些同學在那無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認真傾聽,對不足之處進行補充、改進,既提出了課堂要求,又讓學生有事可做。

再則,我們要用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敢問、愛問、善問的精神。但與此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對於其他一些問題,不能不管不問,要尊重每位同學的思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