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4K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雞兔同籠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

雞兔同籠”在以前是屬於奧賽典型題,如今編入新課程教材第十一冊中。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説有必須的難度,個性是用假設法解答,學生理解起來很難,我主要藉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時結合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例:雞兔同籠,有35只頭,94條腿,雞、兔各有多少隻?

我先化繁為簡,把例題改為8只頭,26條腿。剛開始採用教材中的逐一列表法,讓學生自己去推算出來,學生覺得這種方法羅嗦。我就推薦用中間列表法,發現雞4只,兔子4只,腿就一共有24條,再進行增加或減少,最後得到了3只雞,5只兔。學生的速度就加快了。另外,引導學生透過對錶格的理解,利用假設法來解決問題。再透過畫圖驗證:先畫8個圓圈表示8個頭,再在每個動物下面畫兩條腿,8只動物只用了16條腿,還多出10條腿,把剩下的10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動物添上呢?(5只動物分別添2條腿)。這5只就是兔子,另外的3只就是雞。畫圖的思考過程實際也就是假設方法的思考過程。學生聽明白以後,讓學生試着做練習題。最後還指導學生運用方程來解決這類問題,他們對本節課掌握的還不錯,這天的一些題目裏也證明了學生喜歡這類題目,雖然很難,但我相信,只要學生喜歡了,那麼再難的數學題都不是問題了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2

本單元是課本中的第九單元——數學廣角,趣味性非常強。本節課在開始我先問了同學們知道哪些科學家、數學家。同學們給出了:愛迪生、愛因斯坦、牛頓、諾貝爾、畢達哥拉斯。。。。。。只有一個同學説出了一箇中國人的名字——劉徽(不過還把“徽”讀錯了)。由此可見對於中國古人的智慧瞭解甚少。告訴大家其實中國也有很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要多瞭解中國古人們的智慧。

這節課首先從一個非常簡單的`“雞兔同籠”問題入手,利用列舉的方式同學們都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接着我又講了課本第8頁的最後一道題,31頁最後一道題,都是利用圖形表示數的題目,接着又複習了加法交換律如何用字母表示。有了這些鋪墊之後,利用設未知數的方法,寫了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帶領同學們慢慢的來解題。最後我問有多少人聽明白了,沒人舉手。不過還是有4、5個學生聽得明白,只是沒好意思舉手。

在得知大部分人都沒有聽明白,我就又講了一個《孫子算經》中非常有趣的解題方法。這個方法顯然更適合國小生的智力水平。

在本節課中,可喜的是我們班有4、5個能夠聽明白的!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3

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説,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這也是我校推廣的三環六部教學法。

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後問:能用圖形來表示雞兔頭和腿之間的關係嗎?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去試:先畫20個圓圈表示20個頭,再在每個動物下面畫兩條腿,20只動物只用了40條腿,還多出14條腿,把剩下的14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動物添上呢?(7只動物分別添2條腿)。這7只就是兔子,另外的13只就是雞。這時候有學生問能把動物都看成是4條腿的嗎?在師生們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減少,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就本堂課而言,還存在以下問題;

1、由於注重模式,合作交流,教師點撥這一塊不夠透徹,沒有關注到差生。

2 、我在假設之後怎麼驗證結果是否正確分析得較細,但對怎麼假設覺得沒有引導好,過程中出現了學生只假設了雞的只數,然後根據腿的數量去推算出兔的只數,誤解了題意。

3 、沒有出示一個完整的表格,在引導學生用簡便方法調整假設時的講解上不直觀,只有部分優生能理解。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4

本節課從學的角度安排教學過程、呈現學習內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中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因此,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精神得到培養,創新潛能得到開發。讓學生獲得親自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體驗。

按照我對教材的理解,並遵照《新課程標準》中:在課程設置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精神。首先以觀察雞兔的圖片入手,讓同學們發現動物身上隱藏着許多的數學問題,然後開門見山的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題“雞兔同籠”問題;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和方程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加以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助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接着引出《孫子算經》中的一個數據比較大的雞兔同籠問題,先讓學生用自己剛剛學到的方法進行解決,然後再激發學生“瞭解古人的解題方法”慾望,讓學生自主的去閲讀書中的一段閲讀資料,瞭解古人的解題方法,並試着解釋。老師再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古人這種獨到的解題方法————抬腿法。從而讓學生受到古文化的薰陶,感受道古人的了不起。最後就是利用法學到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類似的“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同樣也運用於生活。

“雞兔同籠”在以前是屬於奧賽典型題,如今編入新課程教材第十一冊中。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認為必須讓學生經歷從多種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展開討論,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並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靈活運用該方法解決生活中的類似“雞兔同籠”問題。特別是用假設法解答,學生理解起來很難,為此我用畫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理解,先畫8個圓圈代表8只雞,每隻雞畫2只腳,這樣就有16只腳,缺了10只腳,再把其中的幾隻雞每隻添上2只腳就變成了兔子,所以有5只兔子。這樣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了,學生很快理解了這種方法。

我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數學文化的滲透:

一、介紹中國古代的數學成就。

中國有着歷史悠久、成就輝煌的數學文化,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數學家和經典的數學名著。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向學生介紹記載“雞兔同籠”問題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介紹古人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巧妙方法,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豐富的歷史淵源,感受古人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的自豪感。

二、滲透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文化的精髓,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結合本節課的數學內容,教師適當滲透了化繁為簡、猜測驗證、假設、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其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好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讓學生了解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數學模型的實際應用。

在數學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安排了大量與“雞兔同籠”有着類似數量關係的問題,讓學生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周圍世界,並且在這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探索活動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

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存在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調控才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2、要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須在課堂中注重培優輔困,特別是學困生的輔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使他們通過教師的引導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真正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3、有意義的練習及作業的設計要考慮有利於知識點的落實,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考慮練習內容的層次性,手段的靈活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5

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基礎,因此學生應能力經過自主探究和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節教材通過傳統問題進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一方面,在列方程組的建模過程中強化方程的模型思想,培養了學生列方程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將解方程組的技能訓練與實際問題的解決融為一體,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強化了學生二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從而滲透了學生的化歸思想,即二元一次方程組,其本質解決就是“消元”,化未知為已知:

1、優點:

教學方式由傳統的講學模式轉變為小組合作探究,師生合作補充完善的高效課堂,使教學變得活潑、生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中心,提高了課堂效率。

2、不足:

本節課在交流探討環節中,老師不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給本節課留下了一點小遺憾。

3、改進方法:

在課後與學生探討交流,輔導在課堂上對知識還有點模糊的學生,儘量讓每個學生都有和老師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6

雞兔同籠問題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的一本數學書《孫子算經》中,原題是:“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該書給出了一種典型的解法,即:兔數=腿數÷2—頭數(94÷2—35=12),雞數=頭數—兔數(35—12=23);也就是教材中介紹的抬腳法。雞兔同籠問題,二、三年級的學生奧數學過,五、六年級的學生教材中安排在數學廣角中學,到了國中還要學。我也曾不禁想過:雞兔同籠問題怎麼有這麼大的魅力,讓不同年齡層次的孩子們都爭相去學,其中藴含了怎樣的數學思想呢?可今天自己就要上這一課了,於是就帶着問題研究本課教材,收集有關本課的材料,認真設計並實踐了本課。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參考了幾位專家的教法,結合自己班孩子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教案在實踐中得到良好的教學實效,現反思如下:

一、關注每位孩子的成長是成功的前提

雞兔同籠問題既然作為奧數的內容,那它的思維含量必然很高,然而雞兔同籠問題又作為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勢必讓每個孩子對這類問題都應有各自能夠理解的方式去掌握,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最優化的方式。課堂上從列表的枚舉法入手,接着利用嘗試法再到假設的算術法,不僅從思維上層層遞進,更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起點和成長體驗,是本課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

二、關注課堂的互動、生成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

課堂是師生雙邊的交換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活動。課上,教師與孩子們交流不耐煩,很是專制的強調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會限制學生的能動性和思維的發展,從課堂上來看,我與學生的交流是非常融洽的。從課前談話,故事到入、鋪墊,到雞兔同籠原型的展開,再到生活實例的引申,我們的交流都是在無負擔的、輕鬆的氛圍中進行的,在無形中,孩子們放開了思緒,生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讓人回味的結論和問題。再則,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可以知道:正面的強化作用,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和思維都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評價方面我採取學生回答精彩時,及時有效的正面評價;學生回答不上來或回答不夠具體時,友好的提醒先想一想或聽聽同學們的意見,再交流……點滴的心語交流,讓孩子們沒有負擔的學習,同時發展性的評價,更促使孩子們高度關注學習的內容,做到了良性的情緒循環,促進了教學的有效性展開。正是如此,自然形成了融洽的課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關注數學思想的傳承是達成目標的保障

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中藴含豐富的數學思想,有繪圖的數形結合思想、有算術計算的假設思想,有方程代數的數學建模思想等。本人思考如果一節課把所有的`思想內涵都包容進去,平均分配學習時間和關注度,必定導致課堂內容學習的擁堵和孩子們學習的不知所措。因此,我選取了適合孩子們認知的方式的,首先用一個詼諧幽默的雞兔玩遊戲的故事引入,讓學生弄清雞兔各有什麼特點?4只雞和3只兔一共有多少條腿?雞學兔走路,地上有幾條腿?多的幾條腿是誰的?兔學雞走路,地上有幾條腿?少的幾條腿是誰的?根據學生已獲得的知識,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自己的發現,進行深層次地思考,重點滲透以列表的一一對應思想和算術解決的假設模型等數學思想,並通過猜想、驗證,使學生應用所發現的數學知識進行判斷,很快掌握了用假設法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並在學習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思想。

本課雖然沒有華麗的修飾,但已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願望,完全吃透所學內容,思維得到鍛鍊。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7

一節好的數學課應該讓學生懂得一個知識點,獲得一種思想,積累學習經驗,行走在形成某種技能的路上。教學完雞兔同籠,我留下了這樣的感悟。

雞兔同籠是六年級數學上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本節課作為本冊教材“數學廣角”中唯一的教學內容,它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一道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而且它是生活中的一類典型的問題,研究這類題,不僅使學生學習一種數學思想,而且收穫解決策略與方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研讀教材後,我依據新課標,從設計理念到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都做了認真地思考,連教學環節都是幾經修改的,但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實在有些汗顏。

一、“猜測”形同虛設。

其實,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解決問題的策略都是同“猜”字而生。猜測是一切發明創造的開始,也是思維的開始。學生應該歷經一個猜測----驗證----調整---最終找到正確答案的思維成長過程。而我把“猜測”只作為一個課堂環節,一個程序,沒有將猜測與後面的環節建立聯繫,致使“猜測”環節形同虛設。

另外,在學生猜測後,老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發現猜測不對,腿的.總條數多了,該怎樣調整;反之,又該怎樣調整,其實調整的過程,就是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發現每一次調整,一個一個地增,或一個一個地減,腿數之間都相差2。這是關鍵。應該給學生後面的自主探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也為學生的自探究明確了目標和指明瞭方向。這樣就不會出現後彙報中的“嘗試法”的孤立無援了。

雖然列表嘗試法在學生的眼中是一種笨拙的方法。但本節課的列表嘗試法是讓學生經歷由常規逐一舉例向減少舉例次數的過渡,實現“跳躍式”列舉,而且在學生在思考、交流、感悟的數學活動過程中,漸漸地發現其中的規律:“每增加一隻雞同時減少一隻兔,就會減少2條腿;反之,每增加一隻兔同時減少一隻雞,就會增加2條腿。”學生在這樣發現下就很容易找到了“假設法”的影子。為下面的假設法的策略解決問題做了提前滲透和有力地鋪墊,同時也能感受到量與量之間的共變關係。然而由於我把嘗試法探究活動與尋找其他策略併入一個學習活動中,使得學生只顧去尋找其他的方法,而有的同學直接忽略嘗試法,失去了此處探究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如果我能分步實施,細化活動要求:活動一、列表嘗試,彙報後,再進行活動二:尋找其他策略,就不至於出現彙報中的“混亂”。

二、數學課上的語言規範性有待加強。

在數學課堂上,老師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淵博的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與方法,還要講究教學語言的準確明晰,具有邏輯性。本堂課假設法算理是一個難點,如果老蚰能用清晰而準確,富有邏輯性的語言把算理引導出來:

假設籠子裏都是雞,一共有幾隻腳?條件告訴我們幾隻腳,這樣就少了幾隻腳呢?為什麼會少了10只腳呢?這樣就能使學生理解得更清晰更明朗。所以我感到教師的言之有序,才能成就學生的有序思維。

當我上完了課,我留下了開篇的感悟。由於本課的諸多不足,後面的習題一道也沒有練。對這種低效的課堂我有些慚愧,但我想“教後知困”。使我看清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來,在數學教學的這條路上,加強身身的數學修養是教好數學的根本。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8

教學完《嘗試與猜想》一課後,在一張綜合練習的題卡上,出現了這樣一道題。“雞兔同籠,有17個頭,24條腿。雞兔各有多少隻?”這是課堂上練過的習題,並沒有什麼難度,我想孩子做起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一個學生問我,“老師,這道題可以用“假設法”做。可是我已經忘了假設法怎麼做了,你能告訴我嗎?”我沉吟了片刻,回憶了一下我上“雞兔同籠”的經過。

雞兔同籠出現在“嘗試與猜想”中,既然課題是《嘗試與猜想》,那麼編者的意圖一定不再是讓我們教給孩子做此類題的技巧,而是通過合理猜測和調整達到想要的結果。不管是枚舉還是列表,都是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假設結果里正確結果更近。也就是要在一個合理區間中不斷逼近正確的答案。我記得當時是通過一個幸運52的“猜價格”導入的。孩子在課堂中也展現了自己的很多思路,包括畫圖,有的孩子還在課外書上讀過説讓兔都抬起前腿,雞都金雞獨立。這些有趣的解答方法雖然沒有代表性,但也為課堂增添了很多樂趣。孩子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記憶還是很深刻的。後來我簡要介紹了“假設法”。其實以前我們奧數內容是直接把這種方法教給孩子。這種方法孩子不易理解,也很難自己探索到,但老師教會後,這確實是解答此類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在新課改後,我們理解的.是:讓孩子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比掌握一點知識更重要。所以再講雞兔同籠問題,課堂的主陣場交給了孩子,孩子自己先列舉再調整,這樣是費了一些時間。“假設法”的介紹時間相對就短了許多,孩子當時聽懂了,過一段又忘了,這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這是個聰明的學生,見我半天沒有回答,馬上説:“老師,其實我記得這節課的內容,就是一時忘了怎麼做了。”我説;“那你可以列表看看呀!”。“老師,列表我會,可是那得好一會才能找到答案,太麻煩了,請你告訴我假設法好嗎?”我樂了,這孩子並不是解決不了問題,而是怕麻煩。我説:“麻煩點沒事,遇事別鑽牛角尖,只要能做出來就行”這是個很執着的孩子,他不肯走,一個勁的説:“老師,請你告訴我吧”我又按照課堂上的講法

給他講了一遍,他很快聽懂了,高興的走了。我實在不能保證他是不是過一段還會忘。

這件事過去了很久,我一直在想,新課改後,老師的許多觀念都發生了變化。我們想給孩子最有價值的東西。最有思維價值的數學方法。希望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能伴隨孩子的一生,即使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中不做數學了,也可以用這些思路和方法來解決一些其他的問題。所以我們的價值取向就變了。當時間發生衝突時,我們更願意讓孩子多感受多經歷,相對講授和練習的時間就少了。象雞兔同籠這樣的問題學生掌握假設法,不反覆練習是很容易遺忘的。但是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孩子的經歷也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就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來取捨,我們選擇了讓孩子來自己體會嘗試與猜測的快樂!可是,這個孩子的一句話卻一直在我的心裏迴響:“老師,那樣太麻煩了,請你告訴我吧”孩子有他自己的價值取向,他認為猜測再調整太麻煩,當他沒有學到“假設法”時,他沒有比較。但當他比較之後,他執着的選擇了這個簡潔的方法。雖然這個方法對於一個孩子的思維來説還是有點生澀難懂。但是,簡潔明瞭不正是數學的魅力嗎?我們總是想通過一些別的東西讓孩子感受數學的美,當孩子感到數學的魅力去追尋時,我們還遲疑什麼呢?對於課改,我們應以平常心去看待。我想,以後我遇到這樣的問題,我一定不會遲疑。我會很高興的告訴他:“孩子,你選擇了最簡單的方法,老師樂意給你再講一遍。”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9

這節課上完後,自我感覺不夠理想,有些設計不夠好,更有一些細節未加重視,還有就是教師的基本功太弱。但在設計上還是有一定優勢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課始,我開門見山的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主題“雞兔同籠”問題;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和方程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加以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助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2、由於“雞兔同籠”問題在國小五年級時出現過,也有小部分學生可能在數奧書上見過,會做。大部分學生不是很會做,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考慮到這個情況,所以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進學生行分析,加以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後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才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並説明對每步理解,再加以課件演示。通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應該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學方程法,主要教給學生找等量關係式,列方程從而讓大部分學生能用方程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估計教學時間有些問題。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在這節課上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抬腳法”的方法。這主要是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時間上的考慮,本來這節課講的方法就很多,特別是假設法學生理解就有困難,再將“抬腳法”講了,可能學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沒弄清楚,還不如分成兩節課來講,別外就是時間問題,如果把“抬腳法”講了,可能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沒辦法有效的進行課堂鞏固。因此,這節課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抬腳法”。

4、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都應該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説得較為簡單,並有不同的説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這裏,用26—16=10條腿,這裏應該説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説“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通過我和我們年級組其他教師的討論,並看了很多教案和課例,我覺得以假設後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説到這個問題時可以直接説“比實際少了10條腿,為什麼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這裏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應該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説成“多10條腿,為什麼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於同前面的把一隻兔當成一隻雞算就少2條腿聯繫起來。

本節課欠缺的地方:

1、在列表觀察腿數變化時,在全是兔或全是雞時,腿與實際相比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學生似乎不能很好的説出。反思了下,也是我設計時的一個弊端,沒有給學生一個階梯,跳躍太大,導致後面學生對為什麼除以2一知半解。蔡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可以在列表的基礎上畫圖。全部畫成雞,腿16條,一隻雞變為一隻兔,腿增加2條,接着再變。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展示更加清楚腿數變化的真正原因。

2、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計算完驗算的過程在上課時被我忘掉了,雖然在課上我也引導他們觀察,假設全是雞先算出的是什麼,全是兔是先算出是什麼,但學生還是會馬虎的,會計算錯誤,或雞兔數量弄錯因此很多學生會把雞兔的數量弄錯,驗算很關鍵。

3、上課時,為體現方法多樣,想着簡單讓學生了解下方程思想,實踐之後發現完全可以把這塊去掉,一者學生沒有提出,二者在教授假設法時時間不夠充裕。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0

1.教材分析:

雞兔同籠問題設置在數學廣角中,其教學與常規課有所不同。區別之處在於要把數學思想方法貫穿始終,巧用素材,有效提升,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用書》中説道:“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因此,雞兔同籠問題作為數學廣角教學內容之一,正是教材注重滲透思想方法,關注學習過程的重要體現。教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應用列表、假設、方程等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教材在本單元安排“雞兔同籠”問題,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代數方法的一般性。教材的編排有以下特點:(1)、教材首先通過“雞兔同籠”這一問題,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2)、注重體現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這類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初步接觸多種解題策略,會一些基本的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用圖示法、列方程法、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並能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中類似"雞兔同籠"的問題。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解法的巧妙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在學習中進行嘗試.比較.分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瞭解我國古代數學研究成果,增強明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具準備:圓形紙片、小棒若干小黑板圖片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謎語卡片。(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問題的慾望,同時引出課題)

頂上紅冠戴紅紅眼睛白白毛

身披五彩衣長長耳朵短尾巴

能測天亮時身披一件白皮襖

呼得眾人醒走起路來輕輕跳

(猜一動物)(猜一動物)

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先後在黑板上出示雞和兔的圖片。

2.板書課題:雞兔同籠。

3.用數學語言描述一下雞和兔各有什麼特徵。(目的是為後面的.教學做鋪墊)

(預設:雞和兔各有一個頭,雞有兩隻腳,兩隻翅膀,兔子有四隻腳。)

二、合作討論,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隻?(小黑板)(“雞兔同籠”的原題數據比較大,不利於首次接觸該類問題的學生進行探究,因此我第一次出示的嘗試題把原題中的數據改小了,這樣有利於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充分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

2.從題目中你們能發現什麼數學信息?(捕捉隱含信息)(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雞和兔共8只,雞和兔共有26條腿,同時捕捉隱含信息:雞有2條腿,兔有4條腿。)

3.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小組討論探究。(老師參與其中,啟發、點拔,師生互動。)(針對六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啟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每個學生的學習都能有體驗、有收穫、有感想。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交流中弄清“雞兔同籠”問題的結構特徵和解題策略,親歷多樣化解題的過程,初步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性策略。)

5.學生彙報探究的方法和結論。

預設以下幾種方法:(根據時間而講解其中的二至三種方法)(這種設計有一定的伸縮性,教師可以靈活把握。)

(1)用方程解

解:設兔有X只,那麼雞有(8-X)只。

4X+2(8-X)=26

16+2X=26

2X=26-16

X=5

8-5=3(只)

即雞有3只,兔有5只。

引導學生口頭檢驗

(2)形象生動,講解假設法

①、假設全是雞一共就有8×2=16條腿。實際有26條腿,這樣籠子裏就少了26-16=10條腿,為什麼會少了10條腿呢?(把兔當了雞在算。每隻兔少算兩條腿,那把幾隻兔當成了雞算就會少算10條腿呢?就看10裏面有幾個2就是把幾隻兔當成了雞來算)10÷2=5就是兔的只數,8-5=3(只)雞

②、思考:假設籠子裏都是兔該怎樣求?

同桌口頭完成。

小結:剛才我們假設都是雞或都是兔,所以把這種方法叫做假設法。(板書:假設法)

(3)列表法。

出示圖表:(小黑板)

學生反饋填表過程,説明從中發現的規律。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1

通過研讀教材和教學用書,我知道雞兔同籠問題最早出現在我國古代的一本數學著作《孫子算經》中,雖歷經1500多年,該類問題還是向我們展現出了其巨大的魅力。二、三年級的奧數中有,五、六年級的教材中有,到了國中還要學,那麼該類問題中究竟藴含着怎樣的數學思想,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怎樣構建該類問題模型,教給學生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相應的發展呢?帶着這樣的思考,我不斷地查閲資料,尋找我課堂教學的立足點。很幸運的是在查閲資料的過程中我有機會讀到了《“雞兔同籠”問題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滲透策略》這篇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這段話給我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起到了很好的理論支撐的作用。這段話中提到“當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假設、建模、代數、抬腳等多種數學思想方法同時作用於“雞兔同籠”問題中時,它們之間必然存在相互關聯之處。轉化為猜想、列舉、畫圖等提供了便捷,猜想是列舉的開始,列舉則是假設的前奏,畫圖是對列舉的結果的形象呈現和為假設提供的直觀支撐,假設是對前面諸法的有效提升,建模則是假設的必然結果,代數是假設的聯想產物,抬腳無非是假設的另一種特殊形式。”

“如果按思想方法的作用給其分類,轉化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中的基礎性的思想方法,不可少之;猜測、列舉、畫圖、抬腳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中的頗有侷限性的思想方法,雖為假設做好了鋪墊或延伸,但會受到數目大小或奇偶性的限制,不能廣泛用之;真正能夠適應於此類問題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一般性方法,無疑還是假設和代數的思想方法。如果按思想方法的新舊給上述思想方法分類,轉化、猜想、列舉、畫圖、建模和代數的思想方法,都是在前面教學中教師多次滲透、學生領悟較深的思想方法,惟有假設和抬腳才是本節課中新出現的思想方法,而抬腳不過是特殊的假設,且具有很強的侷限性。由此看來,學生真正最需要獲得的,又能適應解決問題普遍性要求的一種新的數學思想方法就是假設。”在進行了充分的思考與備課之後,我如期的上了這節課,通過對這節課的實際教學,檢查了學生這節課的學習效果之後,我對本節課有了以下幾點反思:

1、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優化

雞兔同籠問題作為六年級數學廣角的內容,那它的思維含量必然很高,由於學生原有認知背景的不同,他們對解答本課時的題目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提出統一的要求,要允許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本節課,師生共同經歷了六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畫圖法、抬腳法即古人的砍足法,在進行練習時,我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接的解答,指名生彙報後,進一步問:“還可以怎樣解?”促進學生去思考更多的解法,並儘可能多的讓學生説出解法,最後比較哪種算法比較好。從列表的枚舉法到假設的算術法,不僅從思維上層層遞進,而且更好地體現瞭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與優化。

2、注重了數學思想、數學文化的傳承

“雞兔同籠”是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數學趣題,教學中,我從該趣題引入,到解決該趣題,到感悟古人解決該類問題的方法,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奧數面紗,還其生動有趣的`一面。通過學習,不僅使學生感受了祖先的聰明才智,滲透一種古代數學文化,更重要的是體會了其中藴含的豐富數學思想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數量替代《孫子算經》原題中的大數量的“替換法”解決問題,滲透了轉化的思想和方法;用“算術法”解決問題,滲透了假設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決問題,滲透了代數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形成了假設的數學思想

課前,我就感受到了這節課容量大,學生難理解,如果一節課中要求學生理解所有的思想內涵,必將導致課堂內容學習的擁堵和孩子們學習的不知所措。教學中,我並沒有平均分配學習時間和關注度,而是結合孩子們認知方式的,選取了算術解決的假設模型為本課數學思想的重點去滲透,讓孩子們在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的對比中,體會數學思想。正如一些聽課老師所説的,學生能夠提出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那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就已經達到了,因為他已經體驗和形成了假設的數學思想。

4、構建了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

在學生重點掌握了兩種解題思路後,我話鋒一轉,告訴同學們“雞兔同籠”問題並不單指“雞兔同籠”,該類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遇到,如龜鶴問題、民謠中的人狗問題、租大船小船問題等。明確其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的生活味和應用價值。讓學生感受到“雞兔同籠”問題的學習,貴在學習一種假設推理與代數方程的思想方法,貴在用來解決生活中類似於雞兔同籠的變式問題。拓寬了對“雞兔同籠”問題的認識,構建了該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形成了知識的遷移。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2

本節課我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讓學生嘗試解決,熟悉此類題型的一般思路,再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情況下兩種動物的只數和腳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隨着雞兔只數的變化,腳的數量也跟着變化的規律。通過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體驗雞兔同籠中雞兔的頭數和腳的只數關係到用“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經歷探究過程,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從體驗、嘗試到此處的討論、彙報,個人或集體的智慧在這裏得到展現,方程解、算術解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至少有一種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但是,可能是由於我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機敏地傾聽和機智地誘導,對於學生的列式沒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覺學生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能理解的情況。我覺得可能是在處理雞兔只數和腳的數量變化規律的推導過程時,我直接讓學生通過表格的形式進行觀察,並沒有引導學生到比較實際的方向上。如果我能插入具體的雞和兔的只數變化時的動態圖像,學生應該能更加直觀的體會到其中的規律,那麼對後面的教學展開將易如反掌。由於此處設計的失誤,導致後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時間不夠,課堂鞏固練習也沒能很好的展開。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兩個課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3

《雞兔同籠》問題有一定的難度,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説,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雞兔同籠》本來就是很抽象的課程,估計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也只能按照課本那樣的列表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出示例題:籠子裏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幾隻?

師生共同經歷了列表方法後,問:能用圖形來表示雞兔頭和腿之間的關係嗎?

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去試:先畫8個圓圈表示8個頭,再在每個雞下面畫兩條腿,8只雞有16條腿,還多出10條腿,把剩下的10條腿要給其中的幾隻雞添上呢?(5只雞分別添2條腿)。這5只就是兔子,另外的3只就是雞。這時候有學生問能把動物都看成是兔嗎?在師生們的共同操作下再把腿依次減少,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

雖然這只是一個簡單操作活動,但是,在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師生共同經歷了二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方法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問題。學生很自然地選擇假設法,自覺進行方法最優化。因為畢竟雞兔同籠問題比較難。但教學中也存在着很多問題,反思如下:

1、學生彙報時,可以多找學生彙報,其他學生可能會聽得更明白。

2、培養學生質疑能力,聽不明白的及時向別人提問,及時解決不懂的問題。

3、學生比較喜歡假設法,但發現推理時思路不清,容易出錯,如果及時指導學生寫推導過程就會較好地避免問題的出現。

本節課,在整個課堂中,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應該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存在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如何調控才能進一步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

2、要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必須在課堂中注重培優輔困,特別是學困生的輔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使他們通過教師的引導取得明顯的學習效果,真正落實新課標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目標。

3、有意義的練習及作業的設計要考慮有利於知識點的落實,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要考慮練習內容的層次性,手段的靈活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4

《雞兔同籠》一課是《雞兔同籠》一課是人教版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一課的內容,本節課思維含量大,對學生來説難學。解決這道數學古題、趣題的方法有好多種,但教材只向學生介紹了“列表法”這一種方法。現對本節的教學做以下反思:

一、課前思考

1、緊貼教材,使用教材。

“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有好多種,但是教材只向學生介紹了“列表法”這一種。因為“列表法”是解決問題最常用、最一般的方法,針對的是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能完全掌握,做到了幾乎面向全體,關注差異。而表格中的數據又能讓學生更直觀的進行探索規律,規律的掌握又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利用列表快速解決問題。同時“列表法”這一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數學層面上講具有廣泛性,我想這也正是教材採用它的真正目的,做到了“授之以漁”。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緊扣“列表法”進行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列表法”這一方法。

2、尊重學生,找準起點。

“雞兔同籠”問題對於國小生來説“難”,要突破難點,就要把握學生的認知起點。孩子們的困難在於如何應用“列表法”進行逐一舉例,以及通過表格發現“雞兔同籠”問題中所藴含的規律,而非合作探究出“跳躍舉例”和“取中舉例”這兩種列舉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引導學生經歷逐一舉例和規律探索,有了這一鋪墊,學習的難點就迎刃而解。

3、方法教學,注重引導。

數學教學就是方法教學,在本節課中我想交給學生的方法有:解決問題嘗試猜測;遇到難題化繁為簡;觀察數據,先分後總;探尋規律,注重合作。學習方法的滲透對學生來説價值更大。

4、關注學生,積極參與。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要及時參與到他們中來,幫他們解疑釋惑。促進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

二、課後思考

(一)從課標角度去看

1、《課標》理念

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體現四基

一節好的數學課應該體現四基:不但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還要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3、培養核心素養

除此之外,我還注重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這些核心素養的培養,力求學生全面發展。

(二)從教材的角度去看

1、緊貼教材編寫意圖

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讓學生學會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列表法”是眾多方法的基礎,因此本課教學針對“列表法”展開教學與探索。

2、學會使用教材

作為一個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們要深挖教材,把表象的東西形象化,在本課中藉助“雞兔同籠”化簡題向學生滲透“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藉助表格讓學生探尋“雞兔同籠”問題中所藴含的規律,找到精髓,提供給學生解決“雞兔同籠”類型題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

3、創新教材

表格對於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學會列表,表格中的項目怎麼填對學生來説較難,因此對於列表法的形成我採用了動態化的活動,先讓學生猜有9個頭,雞和兔會有那些可能,這樣很自然形成了表哥的前兩項,再出示有26條腿,那麼剛才的猜想都對嗎?為什麼?學生這時就會想到還要看每次猜想的雞和兔的腿數是否是26條才行。這樣就形成了第三列,讓表格形象生動起來,同時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在課尾,向學生介紹古人用的方法以及其他解決的方法,不但讓學生體會到古人超長的智慧,還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三)教師的角度

1、引導者

始終做一個引導者,把學生引到探究的路上,在恰當的時機進行點撥,幫他們解疑釋惑。

2、組織者

當學生學到本節的重點時,我就及時組織活動,讓他們通過操作活動來探尋知識,掌握方法。

3、參與者

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做一個參與者,和他們一起思考,找準學生的疑惑之處進行點撥指導。讓學生的合作學習更有效。

(四)學生的角度

1、找準起點

學生的學習基礎決定這學生的起點。孩子們學這節課有困難,雖然“取中列舉”和“跳躍列舉”對學生來説是難點,但規律的探尋對學生來説更為重要。只有掌握了規律學生才能情不自禁的使用“跳躍列舉”和“取中列舉”,這樣難點對學生來説就不是難點而是意外的收穫,更讓他們驚喜。

2、學習方法

學生在整個學習中始終是學習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他們本節課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樣的學習效果更佳!

3、學會知識與方法

孩子們在本節課中不但學會了用列表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同時還收穫瞭解決問題的策略嘗試與猜想;解決難題的方法化繁為簡;觀察的順序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先分後總的有序有效觀察。

三、不足

1、本節課由於要讓學生充分的探索與體驗因此在時間上有所拖延。但是對於學生掌握知識來説,只有充分體驗了才不會忘記。我想多給學生一些等待,靜待花開的聲音!

2、本節課的氛圍不夠濃厚。

本節課的思維含量比較大,學生隨着學習內容會不斷地去思考,理性大於感性,因此本節課不是熱熱鬧鬧的課堂。

我想,“雞兔同籠”問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它更想傳播一種思維的方式和思考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級雞兔同籠教學反思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有必須的難度,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瞭解。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説,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本節課,在整個課堂中,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就應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對於本節課我個人認為在設計上還是有必須優勢的,主要體此刻以下幾點:

一、在課始,導課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實質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智力熱身活動,為雞兔同籠問題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鋪墊。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趣題,明白了雞、兔的'頭數與雞、兔腳的只數之間的複雜關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識上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和方程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用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忙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二、由於“雞兔同籠”問題在國小五年級學稍複雜的方程時出現過,也有小部分學生可能在數奧書上見過,會做。

大部分學生不是很會做,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思考到這個狀況,所以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對學生進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幫忙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後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才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並説明對每步理解,再用課件展示分析過程。透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應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三、在這節課上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抬腳法”的方法。

這主要是依據學生的理解潛力和時間上的思考,本來這節課講的方法就很多,個性是假設法學生理解就有困難,再將“抬腳法”講了,可能學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沒弄清楚,還不如分成兩節課來講,別外就是時間問題,如果把“抬腳法”講了,可能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沒辦法有效的進行課堂鞏固。因此,這節課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抬腳法”。

四、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就應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説得較為簡單,並有不同的説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那裏,用26-16=10條腿,那裏就應説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説“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透過我的分析,我覺得以假設後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説到這個問題時能夠直接説“比實際少了10條腿,為什麼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那裏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就應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説成“多10條腿,為什麼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於同前面的把一隻兔當成一隻雞算就少2條腿聯繫起來。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課我並沒有完成我預設的資料。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務必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務必實實在在的引導,這樣學生務必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後沒有時間來解決生活中更多類型的實際問題。

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5

本節課通過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投入到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探究,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問題的關係。在學習中我注重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用適合他們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也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雞兔同籠”以前是屬於奧數類型的'題目,如今編入教材,對學生尤其是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使用假設法解答時,學生理解起來很難,為此我先採用列表法來幫助學生理解,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然後再引入假設法。對於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説,列表法數據較大,假設法又不易理解,所以我也將抬腳法引入課堂,希望能夠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在課外輔導班學習過了,課堂上這些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也能夠深刻理解雞兔同籠的意義,但這就造成了個別程度較差的學生偷懶現象,所以在接下來的練習課上要更多的關注那些做題速度較慢、思維不清晰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