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搭配》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38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搭配》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搭配》教學反思(精選20篇)

《搭配》教學反思 篇1

第一課時我運用了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比如“1、2、3這三個數字可以組成多少個兩位數”,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認真觀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後選擇最佳方案彙報。這就給學生留出了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獲得自我表現的機會,實現了信息在羣體中的多向交流。

同時我也考慮到在本節課中,很多學生表現得非常出色,對這部分學生,可以讓他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會對事物進行整合分類,對於有的能用簡單符號代替實物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進一步深化理解。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在擺一擺、寫一寫、畫一畫等活動中瞭解並發現最簡單事物的組合數的基本思路和解決方法,培養了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體會組合的思想方法。基於學生已有的排列問題的解題策略和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究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在解決交流的過程中體會解法多樣化,同時能比較出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在鞏固提高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幫助學生感悟數學思想。讓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回顧解決排列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探究今天的新知奠定基礎,進一步培養學生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搭配》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從寫教案到最後上課,經歷了組內老師反覆研討和磨課,也得到了鄧校和天元區考研室李芳老師的指導。通過痛苦的磨課,我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

我從老師們的交流和評課中,學習到了如何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最開始的教學設計中,我沒用立足學生的基礎,以為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組合知識,其實,在二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接觸了組合知識,已經能夠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組合數。而三年級教材重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交流用連線記錄的體會。通過組內老師的分析,我及時調整了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體會組合思考,在師生互評中體會連線記錄的好處。

我從李芳老師的指導中,體會到了活力課堂的好處,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彙報展示”一系列活動,充分把發言權交給了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李老師對“彙報展示”環節給出了具體的指導,但是我覺得在上課時,還是做得不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每個班的展示情況不同,出現的問題各不一樣,老師的限處理能力不強,沒能在師生互評環節將重點有序的搭配講清楚,因為怕學生講不清,所以老師沒有把過多的話語權給學生,這也給這節課留下了遺憾,同時覺得在這個環節也是很考驗教師教育機智的地方,這也是我以後要努力學習的方向。

《搭配》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我向學生提供了三個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穿衣服搭配問題、早餐搭配問題、路線選擇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採用提出問題——引導參與,探究方法——優化思維,實踐應用——解決問題,層次清晰,步步深入,讓學生自主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節課突出以下三個方面:

1、緊密聯繫生活,引入規律

在進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幫小紅搭配衣服的任務,讓學生從簡單的衣服搭配中,初步體驗衣服搭配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組織學生參與其中,如“穿衣服”的活動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以“上衣和褲子”學具為載體,通過“想一想、議一議、擺一擺、説一説”的活動,得出上衣和褲子的六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3、注重數學思維習慣的培養

我始終把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的思維習慣作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課中緊緊抓住這一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操作活動中通過思考得出自己喜歡的方法,尋找簡捷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學到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總之,作為數學老師,處理好“數學和生活”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構建師生和諧發展的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我將為之不斷探索、進取。

《搭配》教學反思 篇4

老師能創設形象生動、親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景,將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衣服的穿法、早餐搭配、數字遊戲”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似的情境,喚起了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注意讓小組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特別提倡的學習方式,如何使合作學習具有實效性?本節課設計時,注意精選合作的時機與形式,在教學關鍵點、重難點時,適應地組織了同桌合作探究。在學生合作探究前,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合作探究中,保證了合作學習的時間,並深入小組中恰當地給予指導。合作探究後,教師還能夠及時、正確的評價。教師從實際的學習效果出發,考慮如何組織合作學習,有利於調動廣大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防止合作學習走過場。

本節課學生都能從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會了有序思考問題的方法,能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感受“用數學”的愉悦。

然而,課堂教學沒有遺憾可能就不會有提高,所以我感覺整節課沒有連貫性,整體性,缺乏大數學觀的前瞻與後連。搭配問題的探討還要將數學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考慮。

另外習題的設計蜻蜓點水,沒有體現本節課的訓練重點。拙見僅供大家斟酌與推敲!

《搭配》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內容,在教學這節課時,成功的地方:首先從學生的已有經驗除法,用活教材,使內容生活化。《搭配》這節課着眼於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是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安排學習的知識。教材中的主要情境是“數字搭配和配衣服",內容取材於生活,如衣服搭配、早晨的搭配等,寓教於樂,學生學的輕鬆有趣。

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如早晨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的事情,通過這兩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其次在教學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猜一猜"等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整節課我利用去“趣味數學王國"這條線,把整節課串了起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課中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數字的搭配環節,學生能夠很好的理解"0"不能開頭,也就是"0"不能放在數字的最左邊,但當遇到實際問題時,比如練習二十三第一題説"唐僧的位置不變"一共有幾種坐法?其實就是把唐僧的位置看着"0"不變,與例1相似,對於這類問題,多數學生不能很好理解。

《搭配》教學反思 篇6

這周學習了數學廣角搭配這部分內容,關於搭配,很多學生都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排列和組合。

對於第一課時的排列很多學生都能夠學會,在課堂活動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對數字進行排列、自主探索不遺漏、不重複的排列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探究過程,從而總結出三種排列方法,“固定十位法”、“固定個位法”、“交換位置法”。在活動中主要強調不重複,不遺漏,有順序這一關鍵點。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第二課時組合這一內容,很多學生還是停留在排列這一內容上,將排列和組合混淆了。能夠將三個數任選兩個數進行求和,但是有重複,通過分析、比較和歸納從而得出結論在進行求和或者求差等這種組合的問題上,我們是不需要考慮順序的,最後將排列和組合進行比較,從而發現不同之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還是有部分學生混淆了排列與組合的解題思路,需要加強訓練。

《搭配》教學反思 篇7

《數學廣角——有趣的搭配》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的內容,是一節實踐活動課。主要目的是聯繫生活實際,向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有序的思考方法。並用此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併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反思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認為亮點有下面三點:

一、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這節課以“去度假村遊玩”這一系列活動為教學主線,讓孩子在模擬生活情境中學數學,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的慾望。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上課開始。就提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果一件上衣配一件下裝的話。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先充分放手,讓學生嘗試解決。由於數量較多,學生又往往是東一個、西一個地找,很容易出現重複、遺漏的現象。這時。教師提出一個關鍵性的`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呢?”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願望,然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在此環節中,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體會到要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操作。這種有序的思考方法是學生自己發現的,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教學理念。

三、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通過讓小組學生上來擺一擺、連一連、説一説,學生能很快地掌握了食物搭配的6種方法,更是很好地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及膽量。當展示的學生問,其他同學還有什麼補充嗎?還有什麼方法嗎?每次都有同學勇躍發言,或上來補充不同的方法(如:有學生補充了符號表示法與算式表示法)。通過展示活動讓學生產生自覺參與的慾望,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讓同學們在參與過程中體驗着探索、發現、創新的快樂。同時老師也獲得瞭解放,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做了課堂的主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1)在小組討論、展示時用了大量的時間。致使課堂總結這個環節沒有完成。

(2)在學生展示時,老師有時過於倉促,想急於表達。

(3)課堂上老師評價語言的運用還不夠豐富。

(4)在小組討論時學困生參於的熱情不高。

(5)由於課前沒有自己把課件演示一次,在上課時課件出現問題,導致這節課效果不理想。

《搭配》教學反思 篇8

自準備彙報課以來,磨課的過程讓我痛並快樂着,磨課很累,需要不斷設想每一環節是否合理,言辭是否妥當,內容要有所突破和創新。但是與此同時也是快樂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在思考、在鑽研、也在進步着,倍感欣慰。師父給了我很多建議和意見,耐心地幫我修改教案,在師父的幫助下這次彙報課才順利地完成。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我創設了“密碼門”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的規律,“找密碼”有趣的數字排列,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探究慾望。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的規律。通過動手用數字卡片擺一擺,讓學生感受有序思考的過程,藉助數位表,根據學生的反饋,提煉出兩種排列的方法:位置交換法和十位固定法。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直觀感受按順序、有規律地排列,才能實現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最後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設計了3個問題:帶有0的三個數字組成兩位數、塗顏色、三人合照。整節課注重以生為本,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更多的小朋友能夠融入到學習的環節中,能夠快樂地學習。

但是這節課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我總結歸納有如下幾點:

(1)沒有合理控制好時間。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環節中,我一味尋找自己預設的學生反例,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感覺有點混亂,反應出我課堂應變能力較差。

(2)上課多處停頓,對教案還不夠熟練。

課堂處理、與學生溝通都不夠順暢,環節與環節銜接的過渡不夠自然,這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不夠豐富,評價、激勵性的語言過於單調。

每一次磨課都反應了自己存在許多教學問題,每一個環節設計都需要不斷反覆推敲,過渡銜接詞顯得尤為重要,不單單是設計好自己教學內容,還要預設學生的各種答案,以做好應對回答的準備,上好一堂課沒有那麼容易,將是一段長期學習的過程。

《搭配》教學反思 篇9

人,天生愛美,不管是成人還是幼兒。

這幾天,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我班的孫紅瑩穿得特別奇怪:內穿長袖襯衫,外加夏季無袖裙,下穿寬鬆長褲、球鞋。

我本想,孩子們對同伴的衣着應該不是很在意的,但事出意料,任海蘋悄悄告訴我:孫紅瑩穿得滑稽死了。我問她為什麼這樣説,她説:這條裙子是夏天的時候穿的。別看孩子們年紀小,對於衣服的搭配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孫紅瑩穿成這樣,肯定也是自己的“精心設計”吧!

中午,吃過飯,孫紅瑩的媽媽打來電話,吐出了自己家教中的困惑:平時重視鼓勵孫紅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能力是加強了,事事自己做主,亂搭配衣服穿,不聽家長勸告,讓媽媽頭疼,希望老師想想辦法。

掛了電話,我又陷入了沉思:鼓勵幼兒多動手操作、有自己的主見是對的,但由於孩子缺乏基本的服裝搭配知識,造成“不常規”的搭配也是很正常的,教師應在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基礎上,豐富幼兒服裝搭配方面的知識。

第二天,我從家裏拿來了我寶寶的許多衣服、襪子和鞋子,給幼兒上了一節生動的常識課,開始,我先請幼兒把寶寶的衣服按季節擺放,如:春天:毛衣、外套、長褲、皮鞋、球鞋等;夏天:短袖、短褲、連衣裙、涼鞋等;秋天:長袖、長褲、毛衣、皮鞋、球鞋等;冬天:棉衣、棉褲、棉鞋、手套、圍巾等。然後,請幼兒再討論不同的季節衣服怎樣搭配:如:現在是秋季:長袖加外套配長褲、球鞋;毛衣配厚裙(半身或揹帶)、連褲襪、皮鞋等,這樣的穿着都是很合理、美觀的。

當然,服裝不是一層不變的,它是瞬息萬變的,所以,不管你怎樣搭配衣服,只要符合合理、美觀、大方這個準則就行了。還有就是服裝顏色的搭配,比較複雜,幼兒只有隨年齡的增長才能慢慢體會,這裏我就不多講了。

課後的第二天,我看見孫紅瑩來園時穿了長袖加背心配長褲、皮鞋,非常漂亮!

《搭配》教學反思 篇10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二年級學生已初步接觸排列與組合知識基礎上安排的。排列與組合不僅是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教學設計中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以落實《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劉偉老師在整個教學設計中,首先,通過“搭配食物”創設情境,引出搭配問題,並以此理解搭配的數學思想。接着,讓學生經歷“猜一猜,擺一擺,説一説,畫一畫,算一算”整個數學化的過程,來解決“倆件上衣件與三條褲子的搭配問題”,滲透組合思想,發展符號感,並使學生的思維在整個過程中得到有效地提升。在排列問題的探究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意識,學生通過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比較有序排列與無序排列,使學生體會有序思考的好處——不重複、不遺漏。

《搭配》教學反思 篇11

“數學廣角”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旨在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在學生以後的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

在三年前學校聽課活動中,我曾經講過這節課,當時也是經過了認真仔細的備課、製作課件,當時老師們給我評完課後,我又經過了認真地修改與完善。結合本組老師們的評課,現對本次這節課反思如下:

本節課可繼續採用和延續的優點主要有:

1.本節課教學環節完整,結構合理。從開始的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到學生探究新知,小組討論,練習鞏固等,學生對本節課也非常感興趣。

2.本節課的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在原有基礎上認真修改了教案;然後給學生設計打印了兩份作業紙,1號作業紙每個小組一張,2號作業紙每個學生一張;我還提前佈置學生回家準備好了紅黃藍三支水彩筆,紅黃藍三個圓片,1、2、、3三個數字卡片。

本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本節課解決排列問題有兩種方法,交換位置法和固定高位法,如果是比較簡單的排列問題,這兩種方法都可以,很多學生還感覺交換法更簡單,但是遇到比較複雜的排列問題,首先要用固定,再用交換。所以老師們建議這兩種方法是不是還是讓學生説一説喜歡哪一種,並適當滲透要以固定法為主。還有交換法和固定法,也要教給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選擇哪兩個數,不能隨意選數,真正做到有序思考。

2.最後那道排隊的習題,以前講課是讓學生擺一擺a、b、c三張卡片,然後在紙上記一記,有幾種站隊方法。當時有老師提議説可以讓孩子們站一站,看看有幾種方法,也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應用。於是這次講課我試着讓學生站了站,但是沒想到孩子們紀律太亂了,有的孩子趁機就隨意站,隨意玩,而且因為沒有記錄,有的小組站迷糊了。以後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在自己位置上稍微一推凳子站一站,注意組織好紀律,然後注意讓學生邊站邊記錄站隊的方法有幾種。

3.學生彙報或回答問題時,還是要多讓學生説一説,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説,而不能教師把知識點都總結出來

4.1號作業紙上印了學生要填寫的表格,還可以在表格下方印上學生需要討論的問題,可以防止學生遺忘這個問題,而一直需要老師提醒。

5.本節課的課題《搭配》出示的太過於突兀,教師可以在總結兩種方法時滲透,例如:先選1和2搭配在一起,可以組成12 和21,選1和3搭配在一起,可以組成13和31等等。

6.練習題還可以再增加一些,例如最後站隊的那道題難度太大,可以先兩個人站隊,再三個人站隊,這樣可以降低難度,練習題也增加了數量。

《搭配》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教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悟協調合作,既讓學生感悟了新知,又體驗到了成功,獲取了數學知識,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本堂課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突出,學生參與的面比較廣,這種動畫片式的數學情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動手擺一擺,發現了只有按照規律有順序地排一排,才能實現既不遺漏又不重複。

不足之處,需要改進的有如下幾點: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意識到了要按規律有順序地來排,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不知道要按怎樣的規律來排,還應在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使更多的學生懂得按照怎樣的規律來排。

不可否認,一個好的課件對一節數學課是多麼重要,只有讓學生思考的課堂才是最好的課堂,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繼續努力。

《搭配》教學反思 篇13

排列、組合知識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排列與組合這一數學思想將一直影響着學生的後續學習。本節課學習時要遵循“不重複不遺漏”的原則。由於其思維方法的新穎性與獨特性,所以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學習數學知識其實很枯燥,這節課是經我們年級組教師集體備課而預設的教學方案。本節課以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為主線。課一開始,我設置了“喜羊羊營救美羊羊姚經過灰太狼設置的兩道密碼門”這一情景。同學們一聽,頓時激情高漲,便積極舉手要幫助喜羊羊解決問題。他們根據每條提示解決了問題,便有了成就感,也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踐等活動。使學生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初步經歷簡單的排列和組合規律的探索過程。鍛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也存在許多問題:

1.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指導不夠,有部分孩子還不能有效參與。

2.對教材理解還不夠透徹,對學生指導不夠細緻,有部分學生還不會有序排列。

3.今後應加強學習,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搭配》教學反思 篇14

《數學廣角搭配一》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個單元的目的在於教學簡單的排列、組合的數學思想及方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設計了以故事為主線的教學活動。圍繞重難點,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導入。

整節課始終用創設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激發積極性。首先由“智解密碼鎖”這個情境引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再由引導學生用二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過渡到引導學生用三個數字探索排列組合的規律。然後為了鞏固這節課的重點,又創設了三人合影的問題。

二、自主學習,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

《新課標》強調:教學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實踐活動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本節課以“搭配三種水果”貫穿全過程。先讓學生按照我提出的學習方法和步驟自主學習。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同桌互助交流,一對一幫扶。教師巡視、指導。

三、合作交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所以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的。本節課在教學難點——掌握排列不重複、不漏掉的方法時。為了使每一位都能充分參與,我組織學生進行

小組合作,展示交流。讓每個學生知道在小組內是要解決什麼問題。儘量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教師深入小組中給予恰當的指導。合作學習後,讓學生自己評價,即對展示的情況進行補充、質疑。這時,教師再在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基礎,答疑解惑。以解決師生的雙邊互動。

四、檢測反饋,調控反思。

學生經歷了以上三個環節的學習後,就是檢測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即展示思維過程,並找出失誤的原因。我設計了三個練習:排列“讀、好、書”;喜羊羊開車:衣褲巧搭配。課堂上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適時指導糾錯。

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在執教過程中我也有感到到困惑的地方:

1.原本預設學生能寫出“固定十位法”,但可能是在引入時,讓學生產生了定向思維,導致學生反倒沒有掌握這種方法。在這裏費時較多。

2.自主學習的環節,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有點多,學生不完全明白要做什麼?這裏我可以先舉一個例子,再由此引入。

3.數學實踐活動中,雖然學生有意識要按規律有順序地排列。但部分學生在沒有提示之前,就不知道要這樣來排?如何滲透懂得有序排列的數學思想?在今後教學實踐中,怎樣促進高效課堂?這些都是我感到困惑和值得深思的地方。

《搭配》教學反思 篇15

一、活用教材,內容生活化

《搭配》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數字搭配”和“配衣服”,內容取材於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寓教於樂於生活實際,學生學得輕鬆有趣。

二、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

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兩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給學生充足的探究空間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 “猜一猜”等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我利用去“趣味數學王國”玩這條線把整節課串了起來,我想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着問題:在衣服搭配環節,雖然我一直在有意識地引領孩子們可以用數字12345代表上裝和下裝,或者是字母符號,但實踐中,孩子還是沒有很好説出我所預想的,所以課堂效果一般,沒有預想的好。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該學會傾聽,在這一點上,我以後會注意。

在教學中處理教材時,沒有直接呈現排列組合原理,而是從排列組合的基本思考方法入手——科學枚舉法。因為學生只有恰當的分類,將事情的各種情況能夠一一列舉出來,就能夠保證計數時不重複不遺漏——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所以本節課沒有要求學生解決比較複雜的計數問題,也不要求發現加法原理與乘法原理,而是要求學生通過科學枚舉法,感受計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突破重點,從多方面想辦法:一是讓學生認識到排列與組合學習是生活中的必須;二是讓學生通過擺、畫、列表等活動,學習“不重複、不遺漏”的計數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擺一擺”、“連一連”、 “猜一猜”等數學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合作,感悟了新知,發展了數感,體驗了成功,獲取了數學活動經驗,真正體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我利用去“趣味數學王國”玩這條線把整節課串了起來,我想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早餐的搭配、衣服的搭配、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到的,通過這兩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搭配》教學反思 篇16

這節課我緊緊圍繞“飲食如何合理的搭配”這一情境,通過讓學生設計一日三餐,瞭解到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和策略。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小組討論、彙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在學習食物金字塔時,我主要是讓學生動手來製作搭配食物的表格,在製作表格的基礎上讓學生對食物營養搭配原則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在共同交流討論的基礎上,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合理。而後半部分的搭配食物讓學生對合理的飲食習慣有了一個更為系統的認識。從生活入手,創設一個個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了有趣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在生活中應用。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把課本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體現了“科學是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道理。最後讓學生談談收穫感想,佈置了一個課外興趣活動,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堂以外。通過學習調查,不少學生雖然知道飲食要合理搭配,但在生活中往往因為個人喜好,存在偏食、挑食現象,這也反映了光是課堂教育還達不到教學目的,還需家庭教育的配合。

這節課中,教師需要與學生一起研究食物搭配,引導被好奇心所激發的學生進行探究,同他們一道分享發現的快樂。作為學生學習科學的指導者,教師應激發學生對搭配食物的探究動機,培養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確立“怎樣合理搭配食物”的研究目標。作為學生科學研究的組織者,教師應創設豐富的探究情境,為學生的研究提供支持與幫助。作為學生科學探索的參與者,教師應當與學生分享成功與喜悦,一起進行科學研究。另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意識。

在整個過程中我認為自己要扮演好指導者、組織者的角色。我們要指導學生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研究和討論,努力引導學生爭取進行角色扮演的機會,找到進行角色扮演的主題。角色扮演的進行要有必要的準備,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在課上即時進行,分組討論演出。課前準備誠然能夠使表演更加完美,即興演出雖然有時略顯粗糙,但鮮活且更能鍛鍊學生的應變能力,使課堂上常有出彩的地方。

不足之處:

1、重點不突出。眉毛鬍子一把抓。,我在第一部分講得過慢,以至於第二部分分析食物金字塔時間有點緊張,很多學生因而分不清或不會分。

2 .教學中有拖拉現象。例如:我讓學生將自己一天的食物記下來再分類討論。耗時低效,討論也不集中。還不如我直接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張菜單,讓學生來分類。這樣更省時,討論也更集中些。

3、整堂課我講得太多了,問題也問得不到位,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不多。整節課大部分時間都是我在講解,沒有體現學生探究的熱情。

這些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可取之處:

講課材料和實驗材料準備的都很充分,因而這節課內容很充實。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全部講到位。此外,能將書中複雜難懂的含義用生動形象地比喻解釋。

《搭配》教學反思 篇17

2015年11月27日,我執教了《搭配》一課。本課是第二課時的內容,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孩子們已經掌握了用一些方法來輔助自己進行組數。本課一開始,創設了懶羊羊需要幫忙的情境,孩子們幫它解決第一個難題,實際是複習舊知,先由學生自己讀題,再由我帶領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詞,分析題目,接下來提供方法,由學生自己完成。本課最大的失誤在於沒有展台出現問題,沒有使用,只能由學生敍述,其他學生想,這樣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導致後面學生注意力不是特別的集中。

但是感動於學生把三種方法都講了出來,而且非常完整,表達能力很強。接下來是第二個難題,提供給學生兩種方法自由選擇,由於沒有展台,我只能板書,帶領學生分析,此時學生注意力已經有些跑偏。接下來的對比分析,學生明白意思,雖然不能很清楚的表述,但是已經不錯。後面的練習學生比較感興趣,一個是3個孩子握手,請學生上台表演,有的孩子心存疑問,我就抓住這一點,讓他親身體驗,最後終於得出正確的結論。我覺得教師就應該這樣,抓住課堂學生不明白的地方,想最簡單的方法使他明白,學習效果才能最快最有效的達成。之後使用平板電腦,兩各不同的問題,由學生獨立完成,也是由於一些問題,導致個別孩子電腦連不上,而軟件沒有辦法及時提醒我,所以只能展示個別人的答案,沒辦法面向全體。

本課的不足之處:一是沒有使用展台,很多應該由學生生生互動的內容只能由我代勞了。二是耽誤了很多時間,導致本來安排好的課程內容被刪掉了一個。三是畫一畫那個內容本來應該給學生時間去每個人都畫的,但是還是時間不夠,也被刪掉了。第四是關於有無順序的問題,強調不夠。五是平板的使用和研究需要進一步提高。

《搭配》教學反思 篇18

通過幾次磨課,自己對這一課時的內容也越來越清晰。感謝數學組的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很多建議,也非常感謝經開區舉辦的這次活動,帶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看見”,讓我得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中鍛鍊了自己的心智,也提高了對教材的認識。

特別是聽了六一國小的數學老師胡老師的這節課,我收穫頗多。符號意識作為數學十大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一核,在胡老師的課堂之初就非常自然地呈現,從人物直接抽象出符號——圓圈、三角或者數字等等,為最後的運用埋下伏筆。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

另外,通過反思,我發現自己之前對教材的理解,對搭配的知識框架還是沒有很好的建立。

教參上明確寫明對本課時的要求: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排列組合問題,因此所教內容不要超出教材要求的水平。同時,在教學中也儘量避免出現排列、組合這些術語。我之前備課時也看到了,但是沒有放在心上,這是我的一大過失。

知識框架應該從導入——新知——應用,這樣一以貫之。然而備課時我並沒有認真的對習題進行深入思考,設置的習題到底能不能承載鞏固新知的作用?在學校上課的時候學生的問題還體現的不夠明顯,但是我終於在磨課展示之後幡然醒悟。設置的習題有問題,於是回來之後立馬對自己的教案、PPT進行了調整。在教授完新知之後應該立馬對新知進行同類型的習題鞏固,比如:用3、5和7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此模型的理解,又在鞏固中對方法有了更深的感悟。接着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有深度的問題:是不是任意給出3個數字,都能寫出6個兩位數呢?如果有學生能舉出一組含0的數字,這節課的深度就得以顯現了。如:用4、0和2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學生通過做題發現:最高位上不能為0。

當然除了這些不足,還留存一點點令自己滿意的瞬間,我非常享受每次課堂中與學生對話,呈現各種方法並命名的時刻(交換法,固定法)。通過對話引導,使學生髮現自己所寫出的方法的規律,並通過觀察每種方法的特點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命名,幫助孩子在數學課堂上獲得存在感和成就感。

總的來説,對我來説,這節課展示的遠未達到自己的期望,也帶給我了不小的打擊。但是痛定思痛,及時反思與調整,我也收穫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來自於看見別人的閃光點,來自於同事的建議,也來自於自己向好的心為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不斷反思,加油成長,希望自己能夠越來越好。

《搭配》教學反思 篇19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二年級學生已初步接觸排列與組合知識基礎上安排的。排列與組合不僅是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教學設計中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以落實《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搭配問題》是整個規律教學體系中的一課,本課的教學目的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條規律嗎?仔細研究教材,我認為學生在本堂課上不僅要知道生活中常見的食物搭配,服飾搭配都是搭配問題,而且要讓他們認識到一些生活中的現象也可以用這條規律來詮釋;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要學會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和方法,更要提高學生自身數學的遷移、類推能力。教了這節課後,我認為這節課有下面幾個優點: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

在教材中,這一部分內容是這樣編排的:例1編排的是服裝搭配,屬於組合內容;在練習中安排了一些配合例題的鞏固性練習。進行備課時,我對例題的素材進行反覆的思考,並且參考了許多相關的案例設計。經過多次更改,決定以小紅參加冬遊活動的情境創設,使每一位學生也溶入其中,創設了 “衣服搭配——早餐搭配——數字搭配——路線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學得有趣,同時每一項活動都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的,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巧妙設計教學環節,滲透數學思想。

本節課選擇的四個教學素材並不是隨意組合的。而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各自承載着不同的教育教學價值,各種數學思想分層次、分步驟地藉助素材的探討進行滲透。比如在服裝搭配這一環節,重點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明白怎樣找出一種既不重複又不遺漏的搭配方法。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時,要讓學生藉助學具、有用連線的方法、有用文字書寫地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過渡到抽象。本環節的引申部分,重點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體

驗個性化、簡潔化的表示方法,使學生明白各種不同的搭配可以用盡可能簡單的數字、字母、符號表示出來,同時在素材的搭配種類上也有了拓展,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增加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尋找搭配方法時,我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搭配的規律和方法,在反饋交流中比較得出搭配的過程中怎樣避免重複和遺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順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複、不遺漏,體驗搭配的有序性。在經歷探索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探究開拓的意識。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部分學生間出現的錯誤信息,沒有充分展開,造成很多的生成資源被浪費;搭配問題的探討還要將數學性與現實性結合起來考慮;評價的形式比較單一,影響了探討的深度;課堂語言不夠精煉等:還應該更有效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自己還是一名年輕教師,對於我而言,能夠參加各項教學活動,既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礪練;既能在學習中提升,又能活動中成長,我一定會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同時,我也會積極提高自身素質,提升理念、更新思想,向一名好的數學教師前進。

《搭配》教學反思 篇20

本學期學區舉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比賽。聽了三所學校對同一課題“搭配問題”的不同上法,頗有感觸,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

一、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以生活實際為背景重組教材,讓學生體驗數學就在身邊。如:羅老師把握手的問題放在課前引出有序,這就充分地體現了從學生的已有經驗、認知出發。搭配衣服、吃早餐等更接近我們的生活,學生見過、做過、實踐過、體會過,這樣理解起來就更容易一些。也體現了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這樣從某些生活現象中挖掘出數學因素,並充分利用,就能使學生化難為易地接受數學知識,進而使他們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

二、課前創設情境,親歷問題產生過程為下一個問題做準備。張紅老師在課前談話中,提出問題。引發他們思考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這樣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學生就能探究的更加明白、透徹。也為新課的解決問題做好了充分地準備。

三、讓學生動手操作,親歷問題產生過程:提出、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教學中唐老師大膽放手,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多動手、多思考、多實踐,成為真正的探索者。唐老師的整堂課中,始終以動手實踐操作為主線貫穿全程。讓學生通過動手“搭配衣服”解決問題:從中找到一定的規律,解決了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逆向思維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探索問題的慾望。把學生的思維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總之這三個老師的課堂教學方面值得學習的地方有許多,感覺個人在教學方面與他們的差距比較大,聽了三位教師的課感覺受益匪淺。自己在今後的數學教學當中,也要因地制宜的去運用其他教師好的方面,讓自己儘快的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