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烏塔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塔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烏塔教學反思

烏塔教學反思1

《烏塔》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

烏塔的行為不但對於我們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來説是一種震撼,對於我來説也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文章內容較淺顯,我讓學生帶着“你認為烏塔是個怎麼樣的孩子?”這一問題自讀全文。學生經過初讀交流,對烏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後,我便花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反覆閲讀和思考,並在課文中找出具體表現烏塔特點的.語句,畫一畫,品一品,讀一讀。

課堂中,我還讓學生就烏塔提的問題“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進行了一場辯論。正方觀點:是!反方觀點:不是!學生能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雙方輪流發言,脣槍舌戰,辯得有模有樣,很不錯。課後的家庭作業佈置學生寫“由《烏塔》想到……”大多數學生都能很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讀後感受,能結合烏塔的事情來分析,有的提出自己的願望,有的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等。

烏塔教學反思2

《烏塔》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學這篇課文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閲讀有主見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閲讀感受。

教學時,有學生提出“能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的問題,我沒像別的老師要求學生圍繞“能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的問題展開討論,而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烏塔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有,課文圍繞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個問題都講了哪些事?你對這些事又有什麼看法呢?”接着,我組織小組繼續自學討論。學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開朗,思路一下子開闊。結果學生展開想象,聯繫實際談了許多見解,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最後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

雖然下課鈴聲響了,但我知道,這節課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佈置作業時,我讓學生寫寫“羨慕烏塔的三個理由、佩服烏塔的三個理由”還佈置學生圍繞這篇文章寫信給爸爸媽媽,提出自己的願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長要回信,這樣幾個來回,使學生自己、學生家長都收到了各個層面的教育,進行了心與心的溝通、碰撞,在學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烏塔教學反思3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一位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這對從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説,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這篇課文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思想意義方面都讓我班學生感到新奇、興奮。故對這篇課文的讀書積極性相當高,可以説是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自然收穫也相當多。無論是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還是審美的樂趣。總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真正做了一回主人。教學時,一學生提出了一個很尖鋭的問題:“我們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跑出去旅遊,那樣很危險,萬一出了事怎麼辦?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有的學生還舉了小孩被拐被騙的具體例子加以説明。是啊!安全重於一切,做沒有安全保證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這的確難住了我。作為學生的合作伙伴,我該怎麼辦?

我沒要求學生圍繞“能不能象烏塔那樣一個人出去旅遊”的問題展開討論,而是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烏塔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有,課文圍繞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個問題都講了哪些事?你對這些事又有什麼看法呢?”接着,我組織小組繼續自學討論。學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開朗,思路一下子開闊。結果學生展開想象,聯繫實際談了許多見解,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如: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是如何做準備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讀了大量的書籍以瞭解歐洲各國基本情況,在家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做好了周密的考慮,還利用每個週末的時間去掙錢準備旅費等。她這種持之以恆的頑強自立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她即節約又大方,即對自己負責又關心他人。她對自己的路費精打細算,可給親人買禮物卻很大方;為了安全起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察局電話,以備求助。為了不讓家裏人擔心,定時給家裏人打電話,寄明信片。她這種考慮周到、有備無患,心裏有着他人的品質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最後我給學生拋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雖然下課鈴聲響了,但我知道,這節課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這樣,我對教材的靈活處理給課堂帶來了無限生機。學生不僅有話可説,對教材有較好的理解,語文能力得到了訓練,而且能憑藉教材多角度思考,不斷延

伸,進行深層次地思考,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用好教材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研究的問題,並將直接影響到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還影響到語文對學生的感染力。因此,我們(來應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特點,用好教材,靈活疏導,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學完課文後,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個14歲的小姑娘獨自漫遊歐州,究竟是好,還是不好?”辯論會。這是我班學生最喜歡的一種學習形式。正反雙方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口水之戰”:

正方認為只要作好充分的準備,可以一人外出旅遊,這對烏塔今後的成長有好處;烏塔真勇敢,讓人好佩服;這是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烏塔是那麼自由,離開爸爸媽媽的管束,像小鳥那樣飛出去了。哪像他們除了學校就是家,活動的空間那麼小,簡直是井底蛙,籠中鳥;什麼時候他們也像烏塔那樣出去走走,闖闖,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一個小女孩獨自外出,家長一定非常非常擔心呀!俗話説得好,兒行千里母擔憂呀!一個小孩子獨自到異國他鄉,她能安排好個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嗎?沒有大人的指導,她能增長多少見識呀!漫遊世界可是很花錢的喲!雖説烏塔有自己賺點錢,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掙的很多錢……

好一場脣槍舌劍,真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贊可夫説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温此語,倍感親切。

烏塔教學反思4

一、第一環節的教學,在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地歸納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時,我提出:“你認為烏塔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學生帶問題再次品讀課文,抓住文中的句、段加以體味,學生們的目標明確,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

在彙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們充分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熱情,很聰明,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會過日子,會打算,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愛學習,愛讀書,有的學生認為烏塔很懂事,自己掙一半旅費而且還給家人買禮物。在交流時,學生能抓住文中重點句子談自己的理解。但感覺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們談到烏塔旅遊前的準備時,我應該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讓學生深入體會到烏塔是一個有現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的孩子。比如:學生談到“為這次旅行她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兒童玩。”學生談到這時,教師應適時點拔,“為了旅行她還做了哪些準備?”把學生們的注意力放到晚上“我和烏塔的談話中,而且應該通過朗讀烏塔説的話體會烏塔的人物性格,自我感覺,如果這樣的話,學生們對烏塔的認識可能更加的深入。

二、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時,我首先提出問題:讓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獨自出行,好不好?(對於“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和建議?)這個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閲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學生的辯論。在學生的思想中存在着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獨自出行,很好。對於這兩種觀點,教師沒有急於做出結論,而是給孩子們創設一種充分展示自己看法的情境,學生們暢所欲言,課堂氛圍發主、自由、寬鬆。當然學生所發表的見解也並非孤立地隨意地説,而是密切聯繫課文,探究課文的過程,不僅深入瞭解了課文內容,而且紮實訓練了本單元的知識點,形式新穎活潑,探討有實效。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只要能説出自己的見解,我都予以鼓勵讚揚,這既有利於提高學生閲讀的興趣,又有利於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勇於發表獨立見解的習慣。

烏塔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能認讀本課生字詞,理解不懂的詞語。

2.通過閲讀課文,瞭解烏塔是如何獨自一人遊歐洲的。

(二)能力訓練點烏塔教案優秀教學設計

1.訓練學生在閲讀課文時要認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見解。

2.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使學生從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孩子也應該學會自立。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着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二)疑點

1.14歲的烏塔為什麼要獨自一人遊歐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險嗎?遇到困難時,她會怎樣解決?

2.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她的爸爸媽媽會不會擔心她?她的父母對此事會怎樣想?

(三)解決辦法

1.可讓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瞭解的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有助於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

2.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學生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學流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們也許到過很多地方去旅遊,都和誰到過什麼地方?

2、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德國小姑娘——(板書:烏塔),看看她是怎樣旅遊的?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自學建議(幻燈片1)。

(1) 再讀一讀閲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2) 認真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難的地方再多讀幾遍,並嘗試着自己解決。

(3) 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學生自學課文。

3、交流初讀感受,提出疑難之處。

(教師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三、再讀感悟,研討釋疑

1.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認真思考,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師引導學生着重研討“你對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有何看法和見解”?

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如有的同學會認為烏塔還小,不應該一個人外出旅遊,這樣太危險;有的同學會認為只要做好充分準備,烏塔可以一個人外出旅遊,這對她今後的成長會有好處……

(2)圍繞自己的觀點到課文中去尋找證據,想辦法説服別人。

(2)談一談你對“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的理解。

(3)你認為中國的.孩子缺少樂趣嗎?

4、快速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烏塔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強。如:説話間,它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櫃子裏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揹包。

⑵生活經驗豐富。如:她告訴我“羅馬很熱,街上小攤賣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賣。”

⑶熱情、活潑。如: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裏來……她一聽,高興得大叫……馬上拿糖給我吃

⑷生存能力強。如:烏塔説她在家裏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裏陪兒童玩。

⑸有責任感。如:然後給家裏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給家裏的每一個人買禮物。

⑹做事有條理,有計劃。如:她拿出一摞書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遊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的一冊,介紹得十分詳細……為這次旅行他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討論交流,請學生積極發表見解。(出示幻燈片2)

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遊?

自立精神與冒險有什麼區別?怎樣才算自立?

⑶從烏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麼啟發,受到了什麼啟示?

可以選擇你感興趣的話題來談。

2、小結,教師提出自己的建議:

⑴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精神,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長同意和充分準備。

⑶要像烏塔一樣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

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通過時間才能鍛煉出來

五、佈置實踐作業:(幻燈片3)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日記:從《烏塔》想到的 。

烏塔教學反思6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我先把課文中易錯字(讀音、字形)找出來,和學生一起討論容易弄混的讀音和形近字,通過組詞,理解詞義加以區分,然後圍繞着文中難以理解的詞語,通過聯繫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等方式解決掉,接着是檢查課文,針對學生讀錯或不熟練的句子加以指導和練習,並理清了課文的寫作順序。

在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和學生們開始了對文章的品讀。女孩兒烏塔是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孩子。文中通過直接描寫與對比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12歲的女孩烏塔獨自遊歷歐洲的事。這是一篇典型的寫人文章。教學時,應該讓學生體會女孩的.性格。因此,在教學時,我以“女孩兒烏塔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統領全文,學生勾畫有關的語句。在交流中,學生首先説道“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然後圍繞課文的第二段開始交流。學生能抓住“麻利”一詞和烏塔自己穿衣體會出烏塔做事很熟練,從烏塔所説的話體會出她很有經驗,在學生説的基礎上,我幫孩子們總結出:這説明烏塔是一個獨立、成熟有經驗的孩子。接下來學生提到烏塔做事很有計劃,圍繞第五段展開交流,在這裏學生抓住“整整三年、自己掙錢、查找書籍……”再次感受到了烏塔的獨立、成熟,並從最後一句體會到她的懂事。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深刻,我補充指導了“一摞書”,也引導他們體會到了烏塔的性格。文中烏塔語言的描寫,學生只能説出她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不能更深的體會所説話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也能體現她的獨立,需要教師提點。在交流烏塔性格時,學生結合獨自遊歷歐洲也説出烏塔是一個勇敢的女孩。

最後給學生這樣的一個問題:“面對烏塔,面對一個我們的同齡人,你們想説些什麼呢?”給留給學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如何解讀文本,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烏塔教學反思7

我所執教的《烏塔》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個人遊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學這篇課文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閲讀有主見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閲讀感受。根據教材特點和教學目的,設計的幾個環節來達到教學目的的效果比較成功:

1、自讀自悟,瞭解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研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成長故事,從頭至尾隻字未提對小姑娘的評價,因此需要學生研讀課文。從故事中去體會小姑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設計了替小姑娘的老師用中文給小姑娘打個來中國學習轉學評語的情節,激發學生從課文中的小姑娘的行為、語言中去體會小姑娘的特點。

學生興趣很大,當了一回老師給學生評語,聽課的老師也反映這情節設計是本堂課一個亮點。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有主見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閲讀感受,設計了一個小小辯論:一個未成年孩子該不該獨自遠行?這一個環節意在檢查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程度,和交流閲讀後主觀的見解。

(當時一節課容量太大,討論不是很成功,只有三個同學發了言,但第二節課繼續時,課堂生成特別活躍,正反方同學脣槍舌戰辯駁得有理有據,特別當大部分同學提出不安全,萬一被人綁架了怎麼辦?每人都有智斗的方法去對付。最後周瀅琰同學一句話切中要害,歐洲是一個文明的地方,不會出現上述擔心的情況,博得了全班同學的掌聲。)

4、設計回答校長的一個問題,使中國的國小生樹立了自信,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中外兒童各有所長,也各有差異。

5、最後作業拓展題: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聽聽家長成熟的見解,以便增長知識,使自己更加成熟。

不足的地方有:

⑴ 獨立閲讀課文,研究課文時要不讀全文,可讀重點段來理解,以免佔有課堂時間。

⑵ 學生質疑的詞語放在後面的研讀課文中去理解。

⑶ 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多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讀去悟。

烏塔教學反思8

《烏塔》是人教版第十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理念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在備課時想利用學生辯論的方式談出自己的觀點。因為這是這一單元的訓練重點。

上課伊始,我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完成閲讀的要求“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閲讀學生都能總結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下一環節該針對課文的烏塔提出辯論,當我提出誰不同意烏塔這種做法的請舉手,無一人舉手。同意烏塔的請舉手,一致通過。為什麼?學生都能把理由説得充分。哎,預設沒有成功,真遺憾!不過從這也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內心深處--------渴望獨立,希望自主。

烏塔教學反思9

《烏塔》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描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時也表現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學習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激勵我國少年兒童努力增強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另一個目的就是進一步培養獨立閲讀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上課伊始,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調動了同學們讀書的積極性。有的大聲朗讀,有的快速默讀,有的小組合作讀。教室裏頓時響起了一片讀書聲,大家讀得興致勃勃。

讀完以後,學生們抑制不住想要表達的慾望,紛紛發表自己對烏塔的看法:“烏塔是一個有思想的`女孩子”;“一個有見解的女孩”;“厲害的女孩”;“對世界充 滿好奇的女孩”;“獨立自主的女孩”;“成熟的女孩”;“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並很勇敢的女孩”……由於我對學生見解的肯定和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堂上出現了十分活躍的局面。

當學生對烏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後,我再引導他們反覆閲讀和思考,並在課文中找出具體表現烏塔特點的語句,畫一畫,讀一讀;然後,分小組議論烏塔的種種特點,同學們討論十分激烈。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我組織全班交流。同學們爭着發言,紛紛彙報各組討論情況。這時,一個平時不太喜歡講話的男孩站起來充滿自信地説道:“老師,烏塔這樣出去,她是不是沒有安全意識!”這一見解,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短暫的停頓之後,我意識到必須馬上轉換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為這是一個能夠開啟學生智慧火花的問題,我要緊緊地抓住。於是,我帶着欣賞的目光予以表揚:“俊潮的看法很有意思。大家想一想,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學生立刻將注意力轉移到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辯論。

林洪偉站起來侃侃而談:“我從書中知道,在歐洲那些國家裏,人們的法制意識強,治安措施好,烏塔不會有生命危險。”

“烏塔這樣做,如果出現萬一,她不是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關天樂反駁道。

“書中寫道,烏塔每次出行都有準備,自我保護意識強。就是遇到危險,她的能力特別強,能夠化險為夷。”俊潮反駁。

“我認為課文並不是要我們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獨立生活的能力。”班上才女甘錦晴的見解果然高出一籌。

同學們各抒己見,各有各的道理。聽着他們的發言,我感到欣慰與激動。雖然同學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但經過討論,彼此互相啟發,大家都增強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口頭表達水平,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贊可夫説過: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詞語。今日,我重温此語,倍感親切。

烏塔教學反思10

《烏塔》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文中的烏塔無論是在行動上還是在思想認識上都與我們現在的獨生子女有着極大的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這些,使用好教材,這對教學效果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這次教學面臨的又是回民二小這一羣思維活躍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上採取了很寬泛的形式,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

根據教參和自讀提示的問題,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當我的問題剛一出來時,便有學生舉起了小手,這讓我很驚訝。在我的預設中這一問題的時間是五分鐘,那時我便不斷的問自己,還要不要給充足的時間來讀文。要知道我在學校試講時我們的孩子很難能用一句話來總結出來的,為了不讓學生複述課文我還採取了填空的形式,後來我才發現在這裏,這些都是多餘的,他們的回答簡練而完整。

我設置的第二個問題是勾畫出令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批註自己的感受,與同學交流。這一問題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學生吃透課文,所以我預設了二十分鐘的時間。可在實際操作中我才發現,如果想讓每一個孩子都談的話,二十分鐘還不夠,他們對每句話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的理解又不盡相同。第三個環節,也就是設計中最出彩的這一環節:辯論賽。針對烏塔的説法和做法,你認為她的説法和做法好不好?為什麼?在這一環節的實際教學中讓我一驚,因為認為不好的,也就是反方只有兩個人。在我的啟發引導之下終於又有兩名同學加入了進來,這樣就形成了四對六十幾的形式。然而令我欣慰的是這幾位辯手思維相當敏捷,語言表達也非常流暢。在激烈的爭辯中將烏塔的特點挖掘的更加細了,同時也完成了略讀提示中第二個問題,整堂課設計思路清晰流暢完成了教參中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引導孩子向烏塔學習,但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遊,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閲歷。

然而課堂是動態的、變化的。在辯論過程中由於自己的經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將學生的一些精彩的觀點沒有捕捉到,放掉了課堂上生成的東西,留下了小小的遺憾。很佩服張利民老師,他很善於捕捉學生的信息,一個“知音”一詞讓《月光曲》的創作源由一下子變脱引而出,剩下的問題自然是水到渠成。

烏塔教學反思11

a 《烏塔》這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中,我給同學充沛默讀和考慮的時間,協助同學理清課文的敍述順序,瞭解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引導同學獨立讀懂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同學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再引導同學針對這些內容發表自身的看法和見解。然後,我拋出問題:小同學獨自外出旅遊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同學的考慮,鼓勵同學發表自身閲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同學的爭辯,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我操縱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爭辯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同學們積極性相當高,我鼓勵同學發表不同的意見,同學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發表了自身的看法,最後,我對同學的觀點作了總結:烏塔獨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學習,但是並不是鼓勵大家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旅遊,終究平安是第一位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採用多種方法培養自身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同學聽了,也頗有同感。這樣的優秀教案,給了同學充沛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的'機會,營造了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圍,因而,整個課堂充溢了生機,充溢了快樂,充沛發掘同學自主學習的潛能,巧妙地引導同學自身去感悟、去發現,從而學習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

b 這節課中,我很注意“德育”滲透點,使同學從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件事中受到啟示:我們中國小朋友也應該學會自立。

我採用的教法是:指導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同學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同學學法:採用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教學中我激發同學自身去發現問題,引導同學帶着問題去讀書、去考慮,想方法解決問題,同時發動同學互助解疑,在討論交流中敢於發表自身的見解。

烏塔教學反思12

烏塔,一個多麼有趣的名詞啊!《烏塔》這篇課文,我一讀題名,就覺得很新鮮。“烏塔是不是一座很黑的塔?烏塔是不是一座停着很多烏鴉呢……”各種奇思妙想湧入我的腦中。一讀課文,我才恍然大悟,烏塔原來是一個小女孩的名字,這個小女孩14歲就獨自一人遊歷了歐洲,這是多麼了不起啊!不管來到哪一個國家,都不忘自己的爸爸媽媽,買禮物送給他們,這又是多麼孝順啊!而去歐洲時,有一半是自己掙的,這又是一個多麼獨立的女孩啊!

想想自己,和她相比之下,我不禁覺得自慚形穢。在這個年齡,我們沒有這種勇氣,也沒有這種膽量。當我一個人獨處時,我的內心會感到很孤獨,很無助,感到茫然無措,就會覺得自己像流浪兒一樣,孤立無援。因為這種莫名的恐懼,使我們把自己悶在家裏,雖然有圖書、有電視,但是,這畢竟不能滿足我們的願望。“使之鎖向金籠聽,不及人間自在啼。”是呀,在我看來,我們的家就像一個大鳥籠,而我們就像是蜷縮在籠中的一隻小鳥,沒有自由,不能感受生活,也不能去體會人生的哲理。

爸爸媽媽,

鳥兒,

能展開雙翅,

在天空中翱翔

能擁抱藍天。

魚兒,

能攢動魚尾,

在水中嬉戲,

感知生活。

而我們,

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卻是井底之蛙,

對世事一竅不通,

試問,

我們又何曾心甘呢?

書中的知識是有限的,

而世界的.真、善、美卻是無限的,

那麼,

就請你們,

敞開自己的胸懷,

讓我們撲進地球媽媽的懷抱,

閲讀藴藏在世界中的大書,

感知生活,

感受未來。

海闊憑魚躍,

天高任鳥飛,

讓我們在實踐中學習,

在學習中快樂!

烏塔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認讀“一時語塞、不合邏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一時語塞、反駁、不合邏輯、愜意”等詞義,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旅居”。

2. 通過提煉關鍵信息,能簡潔地向他人介紹烏塔。

3. 通過抓住提示語、創設情境,自然地讀好對話。

4. 通過創設情境、對比閲讀,體會烏塔駁得有理。

【教學重點】

通過提煉關鍵信息,能簡潔地向他人介紹烏塔。

【教學難點】

通過創設情境、合計朗讀,體會烏塔駁得有理。

【教學流程】

導入

寫課題,讀課題。讀過課文,我們知道,烏塔是個14歲的德國女孩。

一、疏通字詞

課文都讀過了,我們來學習詞語。

第一組:

旅居:出示原文,猜意思(評價:你抓住“旅”字來理解詞語);出示字典中的解釋。

第二組:

一時語塞(“塞”在成語中讀作se;理解成語只要理解“塞”字,“塞”是指塞住,堵住;是指一時説不出話來。)

馬上反駁(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馬上反駁)

不合邏輯(不合道理,不合規律)(由學生説出“邏輯”的意思。)

第三組:

筋疲力盡(“筋”前鼻音)

睡眼朦矓(你什麼時候是睡眼朦矓的?形容人快要睡或剛醒時,兩眼半開半閉,看東西模糊的樣子

疲倦

睡得正香

愜意(出示原文,找近義詞:滿意、稱心、舒服;你什麼時候會感到很愜意) (男女生合作讀詞語,發現分別是寫“我”和烏塔的;“我”,一個成人,在旅遊途中…,烏塔,一個孩子卻…,她一定有着豐富的旅遊經歷)

二、介紹烏塔

過渡:是的,烏塔,雖然年僅14歲,卻到過很多國家。自己讀一讀。 出示:她還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最後還要去希臘。

1.介紹地名:這段話也出現了一些國家和城市的名稱,請看(出示歐洲地圖)。法國、瑞士、奧地利、意大利都屬於歐洲,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是意大利的三座城市。

2.指名讀。

3.簡單説説烏塔到過哪些地方。(課件)點撥:不把那麼多國家都説出來。

4.烏塔到過那麼多地方,毫無疑問,她一定有豐富的旅遊經驗。默讀第七自然段中的.這一部分,思考,烏塔有哪些旅遊經驗,用橫線劃出來,並標上序號(課件)。 出示: 烏塔説,她在家裏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小孩玩。

5.交流:投影。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看第7自然段,思考:烏塔有哪些旅行經驗。標上序號。

6.交流,課件出示劃線、序號。自由讀。 7.介紹烏塔:如果把這兩段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就可以介紹烏塔這個人了,在介紹的時候,老師要向大家提一個要求——那就是要講的儘可能簡潔(板書:講得簡潔)可以這樣開頭——

出示:爸爸媽媽,我向你們介紹一位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

同桌互練,一個先當爸爸媽媽。

8.展示。老師當媽媽。評價:用上了“一、二、三、四”,介紹得更清楚了;加上了…,介紹得更清楚了;14歲的孩子一個人旅遊,太不可思議了;小小年紀,旅遊經驗那麼豐富,佩服;(2名)。

三、自然對話

過渡:但課文是不是這樣寫的,是通過“我”和烏塔的對話把故事寫得生動。

1.先學習“我”和烏塔的第一次對話,請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用橫線劃出烏塔

説的話,用波浪線劃出我説的話。

2.交流。

3.老師把第五自然段改成一組對話。請一位同學讀烏塔。老師當文中的“我”,其他同學讀旁白。(對“烏塔”説)我們同住在青年旅館,而且同住一個房間。俗話説“相遇是一種緣分”,微笑着打個招呼吧。嗨,你好。朗讀指導。 出示:

烏塔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

她還對我説: “我叫烏塔,今年14歲了。我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下一站是希臘。” “你一個人嗎?”我有點吃驚。

“當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

預設一:學生沒有讀出大叫的感覺,(對“烏塔”説)小姑娘,你在異國他鄉遇到我這個老鄉,心情怎樣?

預設二:學生讀出大叫的感覺,你為什麼那麼激動?

當然。 預設一:學生讀得很自豪。我覺得你讀的有點兒自豪,可文中説他是自然的答道,你們覺得是自然還是自豪的?為什麼?

預設二:學生讀得很自然。你回答得很自然,你小小年紀遊歷了這麼多國家,不覺得自豪嗎?

4.同桌練讀:兩人面對面,給對方一個微笑。分角色讀對話,旁白不讀。

5.展示讀。(1)

預設一:如果讀得自然,評價:讀得很自然,把當時的情境讀出來了。 預設二:如果學生讀得有讀書腔,評價: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得自然些。

6.小結:要讀好對話,就要對得自然。(板書:對得自然)

三、駁得有理

過渡:烏塔覺得一個人旅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所以她我問——同桌讀對話。 展示讀,一對同桌分別讀烏塔和“我”,其他同學讀旁白。

1.一時語塞:採訪“我”。為什麼當烏塔要問你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行時你會一時語塞?當時被這樣問時,心情怎樣?在前面可以稍作停頓。

2.不合邏輯:採訪烏塔。你當時為什麼馬上反駁?

3.概括烏塔的話:也就是説烏塔説得很合邏輯,很有道理。自己讀讀烏塔的話,想想説一個什麼道理呢?

引導:我認為愛孩子就要時時刻刻跟他在一起。而烏塔認為愛孩子是要——

4.師生合作讀:老師當一回文中的我,你們來反駁我。

5.小結:烏塔就針對我的觀點就得反駁,我們覺得他駁得有理(板書:駁得有理)

6.烏塔還説了這樣一句話,出示:光從電視和書本……一起讀。

7.這是針對我的對一句話進行反駁的。出示:中國有電視……

8.師生合作讀:這回你們當文中的“我”,我來當烏塔。生説,師答“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是不完美。”為什麼不能去掉後面一句?現身説法,更有説服力,可見烏塔——駁得有理。(板書)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説話的三個技巧,跟爸爸媽媽介紹烏塔時要——説得簡潔,跟人對話時要眼睛注視對方,給對方一個微笑,——對得自然,反駁別人時,要——駁得有理。

板書:

説得簡潔

對得自然

駁得有理

【作業】抄寫詞語;回家向爸爸媽媽介紹烏塔。

【教學反思】

整堂課缺乏課外延伸和學法的指導。教師地位過於強勢,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學生沒有鮮有自主學習的空間。

烏塔教學反思14

第八單元主題是“科技成就”,認真教完了本組課文,瞭解了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蹟,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學生也暢想了一下,科學技術的發展還將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現將對本單元的教學談點體會: 《呼風喚雨的世紀》我嘗試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讓語文課堂教學向生活化拓展,從而活化語文學習。課前,我組織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農耕社會時的生活狀況,並收集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料,讓學生在鮮活、豐富的社會生活和語文學習的融合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力求使“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對比農耕社會和20世紀,學生既感受了農耕社會與現代社會巨大的區別,又在收集資料中積累了語言、模仿運用中訓練了語言,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聽説能力。 《電腦住宅》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本課時,我先讓學生按照課文前的閲讀提示獨立閲讀課文。在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邊默讀邊思考:課文介紹了電腦住宅中的哪些設施?那裏的電腦有什麼功能?是怎樣工作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學習成果。如,填寫表格,將電腦住宅的具體設施、如何工作、有何功能等內容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來;或按照課文的講述順序畫出電子住宅的示意圖,根據自己的想象將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畫面。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然後組織學生以“電腦住宅主人”的身份向“參觀者”介紹電腦住宅,以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的.內容和語言,並能重新組織語言,準確地介紹電腦住宅中各項設施的佈局、功能及使用方法。 《飛向藍天的恐龍》為典型的科普説明文。很顯然,象這樣的文章,“把握文本所承載的科學知識,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教學重點之一,也是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如果教師沒有很好的把握,很容易偏離語文教學的宗旨,遊離於語文教育目標之外,上成科學課或者其他課。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即教什麼)有十分清楚的意識,教師要關注到知識背後語言文字、表達方式、並設計了比較句子的環節、目的在於讓學生在比較中觀察發現科普類文章的語言特點,感悟表達的準確與科學。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我就向學生提出“未來的食物是怎樣的”這個問題,想由此引導學生去設想未來的食物。學生們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未來的蔬菜未曾灑過農藥,是無公害的蔬菜。”“未來的蔬菜沒有蟲子咬過,完全是綠色食品。”??這時我發覺平時不善於發言的鄧思思、藍盛寶也舉起了手,只是那手舉得有些不堅定。我用微笑的眼神注視他們,親切地請他們説出自己的看法“未來的蔬菜個子比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未來的蔬菜不會腐爛。”有學生立即補説:“未來的蔬菜是超大個的,我們可以在裏面生活。”??這時我就聽到有學生輕聲説:“那麼大的蔬菜吃也吃不完,只吃一種蔬菜,營養會不夠的。”學生的反應比我還快呢,我又抓住機會讓他響亮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其他學生聽了之後也點頭表示同意這種看法。

烏塔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烏塔》一課。小姑娘烏塔的行為不但對於我們班級中的每一個孩子來説是一種震撼,對於我來説也簡直不可思議。一個十四歲的小姑娘,竟然獨自一人到歐洲去旅行,真讓人佩服。

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這樣設計課堂教學的,首先讓學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然後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了解烏塔的性格特點,並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作為依據。最後以“一個小女孩該不該獨自出遊”為論點,讓學生分正方、反方展開辯論。

剛開始,課堂教學按照我的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沒想到,到了最後一環節,讓學生圍繞論點展開辯論時,課堂卻變得混亂起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雙方爭執不休直到下課鈴響,也沒有辯論出個之所以然來。結果,這堂課在我的懊悔中,在學生的滿頭霧水中結束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我覺得我的教學存在兩點問題。

一是因為我沒能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們課外知識比較貧乏,對於國外孩子的教育和生活情況一無所知,對於其他國家的國情也不瞭解,所以對於烏塔的很多行為都覺得不可思議,因此就有同學提出了“法律規定,不準不滿十八歲的參加工作,為什麼烏塔能夠打工賺錢去旅遊呢”這一疑問。如果我能在課前讓學生蒐集瞭解有關外國孩子生活和學習情況的資料,那麼對於學生理解“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就有很大幫助了。

二是我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差,當學生因為“一個人出遊如果出現了危險怎麼辦?”這一問題時,我茫然不知所措,如果我能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反問:“是啊,不管做什麼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烏塔有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呢?還有,課文圍繞‘十四歲的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個問題都講了哪些事?”再組織小組繼續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論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如: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是如何做準備工作的?整整花了三年的時間,讀了大量的書籍以瞭解歐洲各國基本情況,在家設計好了旅遊路線,做好了周密的`考慮,還利用每個週末的時間去掙錢準備旅費等。她這種持之以恆的頑強自立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為了安全起見,每到一個地方就先查警局電話,以備求助。為了不讓家裏人擔心,定時給家裏人打電話,寄明信片。她這種考慮周到、有備無患,心裏有着他人的品質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這樣才能真正形成了人與教材的對話。

如果這樣安排的話,那麼我相信這節課留給學生的就不是困惑了,而是心靈的震撼,是無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