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反思合集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54K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反思合集15篇

二年級數學反思1

本節課三維目標明確,課堂教學層次清晰、思路明確,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方向的認識,既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經驗和常識,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圖形與位置的重要知識,這一節的目標是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位置,知道地圖上的方向。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踐操作、繪製地圖等活動,在熟悉的環境中辨認方向,培養方向感,發展空間觀念。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與人合作的能力。

一、優點

(一) 視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

本課的第一個環節,首先把學生帶到室外,在操場上辨認方向,請四組同學,分別面向前後左右站好,然後下口令先前走三步。為什麼都是向前走,結果卻不一樣呢?前後左右不是固定不不變的,那麼哪些方向是固定不變的?由舊知導入,產生認知衝突並激發學習興趣,然後提出問題:你知道太陽是從哪個方向升起麼?讓學生充分説出自己的想法,發現有的正確,有的錯誤。這是通過使用指南針迅速糾正錯誤,加深了孩子的印象。之後通過學生的口述活動,把少數人的知識轉化為全班同學的`共同知識。接下來讓學生找方向和指方向,以加深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認識。在這裏,老師充當的的只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的角色,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

(二)遊戲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方向的知識不能完全靠學生死記硬背,在充分藉助現實情境讓學生辨認方向後,我加入了大量的遊戲,如:找位置猜方向:讓學生面向不同的方向,分別向左面、右面、後面走。這樣不僅激發了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方向的認識,而且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東西相對,南北相對,東南西北順時針的關係,豐富了教學內容。

(三)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為主要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在練習中發展能力。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得學生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嘗試着用數學的眼光、從數學的角度,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本節課的教學,我始終都在關注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一方面,在初步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後,讓學生在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的過程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發展了空間觀念;另一方面,在學生課前蒐集、瞭解瞭如果在野外迷了路,怎樣確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發展了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二、不足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仍存在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對本節課的時間控制的不好,關於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沒有講解。課堂評價在本節課體現的還不夠充分,課堂評價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中可針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適時的評價。在教學本節課中猜方向遊戲可每組喊一個,讓各組之間展開競爭,再對各組學生的活動情況給予即時的評價,這樣則更能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看到了自身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並結合實際教學努力探索課堂教學之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年級數學反思2

排列與組合不僅是組合數學的最初步知識和學習概率統計的基礎,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接觸了一點排列與組合知識,學生通過觀察、猜測以及實驗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為落實新課程的.理念,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我組織許多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活動,運用小組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並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此,將採取以下教學策略: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2、動手實踐體驗,探究解決問題。3、關注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

排列與組合這一數學思想將一直影響到學生的後繼學習,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將全面學習相關知識,組合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很廣泛,由於其思維方法的新穎性與獨特性,學習時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則,它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出於這樣的考慮本課教學中我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方面做了些嘗試,同時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排列組合》時,我沒有按知識結構為主線,而是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感與體驗來組織教學。創設“遊數學廣角”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點——遊數字樂園(數字搭配)——遊活動樂園(線路選擇)——遊遊戲樂園(跑道問題,詞語搭配)一系列的情境。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樂意學,主動學,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2、動手實踐體驗,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去探究衣服的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通過“猜想——討論——實踐——彙報——比較——歸納”等環節,充分展開探究過程。

3、關注合作交流,引發數學思考

本節課我運用了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比如9、3、7這三個數字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位數,這個問題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它需要認真觀察、思考。因此安排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小組合作交流選擇最佳方案再彙報。目的是通過給學生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給學生自己動腦思考的空間,再通過小組交流,讓所有的學生獲得表現自我的機會,也可以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

同時我也思考:在這節課中,很多同學表現非常出色,對這部分同學該怎麼處理?在孩子起點高時是否可以讓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進行整合分類?即是否能夠讓學生初步感知排列數與組合數的區別呢?

二年級數學反思3

1、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效果

在這節課的實際教學中,我感到達到了本課的預期教學目標:上課的時候,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爭先恐後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學會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教師要善於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教學活動,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親身去感受數學,並萌發一種“數學真有趣,我要學好數學”的心理。課堂教學的開始,我設計用我們北國冬天最常見最美麗的雪花引入,學生通過觀察知道了雪花有6個瓣,學生在學習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藉助雪花圖案,積極主動的編制6的乘法口訣。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由於學生之間的智力、生活經驗與環境都有差異,即使面對同樣的問題,他們的思維方式、採用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有差異的,教師的講解與細問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被扼殺,學習的潛能也從中受到了抑制,更談不上樂於學習。我還安排了智慧屋,介紹奇妙的6,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自然界除了雪花有六個瓣以外,還有很多與6有關的自然現象和科學知識。因此,應讓學生感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這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而且有利於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反思4

二年級,在整個國小階段佔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學期數學教學是落實對兒童少年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判斷、推理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等。着眼於發展學生數學能力,通過讓學生多瞭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用途,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次課上,我在教學設計上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學生”,使學生建立“做數學”的理念,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實效性。

1、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

我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個課堂氣氛活躍,通過擺一擺,配一配、連一連、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解決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彙報都興致勃勃,參與熱情很高。

2、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

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如“兩兩配”到“三二配”最後到“二四配”,由易到難,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本節課我儘量設計些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這些教學內容很具有層次性和思考性。通過這幾個活動,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3、注重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和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問題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一種生活問題數學化的感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則是檢驗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搭配要按一定的順序,才能不重複、不遺漏。教學中力求做到問題的提出具體、明確、到位。有效的引導學生思維有具體逐步過渡到抽象。抓住學生的認知起點,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探索與交流的空間,水到渠成的讓學生掌握了搭配的規律並提升歸納瞭解決此類問題的策略。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問題的提出不夠明確,是不是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試着提下呢?

2、課堂的教學語言不夠嚴謹,特別是有些過渡處理的較為生硬。

3、課堂教學的評價有待進一步改進。

總之,這節《搭配中的學問》的課堂教學,雖然關注了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走進課堂,使數學教學更具體;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有助於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培養創新思維。但是,課堂教學總是有許多的遺憾、許多的瑕疵,在許多的細節中一定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需要我進一步反思和總結。

通過低段組教師的交流與討論後,由我來執教這一節課,我覺得也是給我一次煅練的機會。經過兩次的教學後,感受頗多,現反思如下: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課,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這個內容的教學與以往的相比有很大的區別:老教材特別強調被乘數和乘數的位置,要求列出的乘法算式,只能把每份數當做被乘數,把份數當做乘數,位置不能顛倒。而新教材則着重使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感悟乘法的意義。"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一節概念課,內容比較抽象。在設計方案時,我思考如何實現新課程標準所明確指出的"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讓學生親身經歷乘法的產生過程是有其必要性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學生所熟悉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觀察,探究,思考,對乘法產生親切感,逐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呢?

一,創設情境,參與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來進行導入,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新知的需要。

二,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通過觀察加法算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讓學生認識相同加數。在説與寫長長的同數連加算式的活動中,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相同加數連加用加法算式表述確確實實很麻煩,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怎樣讀簡便再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出一種比較簡單的表示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展示彙報情況,適時地引出乘法。這樣學生可以親身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乘法的知識並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的加法,有了自己的簡化方法之後才呈現出來的。這樣的教學不再是教師機械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

三,應用新知,自主練習,解決生活問題。

這是本節課的練習環節。先通過觀察公園遊樂場的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這些問題中自主選擇,並用今天學習的乘法知識解決問題。再呈現一些鞏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乘法的意義,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係。最後一道開放題。放手讓學生思考,討論,交流,促使學生髮現不同的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交流鞏固,雙基得到了很好的落,開闊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四,學生小結,暢談收穫,前後呼應。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自己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培養他們的歸納能力。

但課無完課,在教學中,有的環節點得不夠多,不夠透。特別是在説乘法意義的環節中,學生對於幾個幾的理解還沒有到位。還有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學生的評價與練習的處理上不夠到位,特別是第一節試教時,練習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有點走過場的味道。在第二次教學時雖然注意到了這一點,但處理得還是有點倉促。在時間的安排上也需要一定地調整,分配得不是很貼切。

二年級數學反思5

除法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動,通過“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等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對“平均分“的意義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本節課是在解決平均分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

這節課我在開課前引導學生對前面學習的平均分的兩種不同類型進行復習,讓學生用語言描述兩種不同的分法,按份數分和按每份的數量分,説完後,直接引出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另一種形式,並讓學生説説算式中每個數字的意義,最後講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

我認為教學成功的地方主要體現在貫徹了課改的新思想,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在本課的學習中,我沒有選擇書本的主題圖,而是直接用學生熟悉的小棒和圓片來講解,通俗易懂,學生理解較容易。

2.大膽放手讓學生展開對新課內容的學習,我只是適當地指導、點撥。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空間,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3.讓學生動手操作,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變枯燥的概念教學為有趣的動手活動,學生感到有話可説,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分香蕉這節課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部分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沒有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多多考慮如何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2.學生探究合作學習的機會還是少了點。例如:在學習除法的意義時應該讓學生先討論後,再讓學生説一説討論的結果。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要多多思考用什麼樣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能主動地去探討解決課中的難點。爭取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級數學反思6

平移和旋轉是新課程標準增加的內容,在二年級學生已經對平移進行了系統地學習,並對旋轉也有了初步的認識。旋轉的概念讓學生用語言表達是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讓學生構建準確的概念又是必要的。第一次教學這樣的內容,説句實話真是沒有一點把握。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度。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從人教網上下載了相關的教案和課件,在教學時首先從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俄羅斯方塊進行導入,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弄清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含義。再讓孩子們學生觀察鐘錶的指針,獨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針怎樣旋轉的?一定要説清指針是繞哪個點旋轉是向什麼方向旋轉轉動了多少度這三點。第三步再來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最後畫旋轉圖形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剛開始學生有點束手無策,我就從畫圖的工具,畫圖的步驟詳詳細細地進行指導,經過我的講解和示範,孩子們基本上能夠畫出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學生自己體驗到的,才是真實的,才是深刻的,別人無法代替。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吧!

二年級數學反思7

對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將萬以內數的認識分成兩部分,其目的何在。課前我甚至想過仍然將這兩部分合起來上。但是,我想那些專家這樣編排的用意何在。發展學生的數感,是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可能原因就在於此。

怎樣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讓數數與現實的生活情境聯繫起來。雖然説學生對1000以內的大數有所接觸,但是很少。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採用活動教學法。

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係。然後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於數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最後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説一説、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企鵝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禮物的故事情境,力圖引領孩子們走進一個充滿童趣的童話世界,讓他們學得輕鬆愉快又積極主動。

二年級數學反思8

本課是學生初次接觸“平均分”。先通過2只熊貓分竹筍,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在學生把10個圓片分成兩堆後,介紹“平均分”,讓學生對“平均分”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緊接着是判斷平均分,課後和辦公室老師交流,都認為此處加的好,對比了“平均分”和其它分法,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平均分”的特點。

“分蘿蔔”教學反思:本課主要讓學生學會平均分的方法,初步體會“平均分”和“包含除”。在教學時,先出示情境,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4只兔子,可以分給幾個?學生在交流了許多種分法後,再拋出問題:12個蘿蔔,平均分給3只兔子,每隻兔子分()個。你還有其它的分法嗎?小組合作,交流。特別是交流其它的`分法,學生想到了平均分給6只兔子,每隻分2個。平均分給2只兔子,每隻兔子分6個。感到很欣喜。

在學習“12個蘿蔔,每4個分給一隻兔子,能分給幾個兔子?”,學生利用學具分,再交流展示。然後全部放手,拋出問題:你還有其它不同的放法嗎?用小黑板出示填空:平均每隻兔子分()個,能分給()只兔子。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的思維活躍,想出的放法多樣。我想:該引導的時候還要引導,但能放手的時候,一定要放手,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年級數學反思9

在引入部分,我先讓學生憑生活經驗用眼睛觀察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與重,然後再過渡到讓學生猜一猜老師手中的2個盒子哪個重哪個輕,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去猜想、實踐、體驗、論證。學生想到了很多方法,如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天平稱等等。這樣的引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把注意力馬上集中在如何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物體的輕與重。當沒有這些工具時馬上想到了用手來掂一掂,在這一部分中學生大膽地猜測、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習興趣提高了、主動地進行思維。在“掂一掂”的設計中,我選擇了四樣物品:蘋果、梨、水、氣球。在教材中有蘋果和氣球兩樣物品,我結合教材又增加了兩樣,這樣在比較時,學生就有6種不同的選擇,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小組活動更豐富,還可以讓學生有較多的語言訓練。在猜測中有的學生會認為大盒子重,可見學生常常會有“大的就是重的”這樣的誤解,“氣球”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説“氣球中間是空的,所以它輕”從而體驗到物體的輕重不但與它的大小有關,還和它的材質有關。

在 “拎一拎”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層層推進:兩堆物品又如何比較輕與重,當物體的數量比較多的情況下,(如一堆梨和一堆蘋果的總重量誰重誰輕)是不是也可以用 “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得出結論呢?這裏我藉助了課件向學生直觀演示,當比較兩堆物體的輕與重時,用拎的方法較為合適。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人人蔘與,通過與同桌夥伴合作拎一拎同桌的書包來體驗“拎”的感覺。

當兩個物體重量比較接近無法用手感覺時(掂不出)該如何來判斷,在實踐中又對學生提出了新的問題:當2個物體的重量差不多時,還可以用手邊的工具——橡皮筋來“吊一吊”,但前提條件是橡皮筋的長度是一樣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反覆讓學生指出該看哪一段的長度,有的'孩子會誤解,以為誰最低誰就最重。在這裏我又結合課件形象的顯示出橡皮筋拉長的長度。

在五樣物體比較輕重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掂、吊、拎的方法,並進行了充分的體驗,例如,在掂一掂中,學生自己選擇兩個物品掂一掂、説一説。在個別學生嘗試了 “拎”後,讓所有的學生拎一拎自己的書包和同桌的書包,比一比輕重。在這些體驗活動之後,要比較五樣物體的輕重怎麼辦呢?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選擇、判斷,有目測、有用生活經驗估測、有兩個兩個掂,最後選擇了用橡皮筋吊的方法,這是對所學本領判斷後的靈活運用。每組人人蔘與,學生有選擇地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後把比較結果記錄在紙上,這裏即提升了學生的研究判斷能力,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活動的組織也更有序了。應該説這個活動讓學生的思維更深入了,對如何運用方法來比輕重也比較清晰了。

二年級數學反思10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體會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我儘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探究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點燃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

1、選取學生熟悉的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我在不改變例題呈現形式的前提下,把例題中的種樹問題換成校門口的植樹,他們感到十分親切,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漲。

2、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作用,培養學生交流、糾錯的能力。

教學時,我設計先讓學生自己獨立畫線段圖,然後在組內進行交流。交流中,不同的`解法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衝突,在經過交流思考後,學生不僅找出了問題,並改正了錯誤。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的作用,還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和自我糾錯的能力。

3、重視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課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重視發散學生的思維是本節課最成功之處。在最後的課堂練習中,除了完成教材設計的兩題,還增設了兩題發展學生思維的拓展題,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二年級數學反思11

在教學圖形與變換的時候,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了反思:

1.注意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幾何概念。

國小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幾何概念時,需要藉助形象直觀的支持,為此,在引入概念時,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助學生理解。所以我在教學時,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還結合學生實際,為學生準備了其他的實物和活動,幫助學生認識鋭角、鈍角以及平移、旋轉等的`概念。

2.藉助操作活動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教學中我除了仿照教材上設計的活動,通過摺疊、做角、畫角、拼擺、拉一拉、轉一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之外,還根據學生的特點,自行設計一些活動。例如:讓學生站在教室裏,演示一下分別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平移一步、兩步……再如,讓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圈,旋轉一下,或是拿一根線,一頭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轉一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可以進一步體驗平移和旋轉的特徵。

3.準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時,要準確把握單元教學重點和要求。如,教學鋭角和鈍角時,重點是讓學生對一個角和直角進行比較大小,知道它是鋭角(或鈍角)就可以了。再如低年級對平移、旋轉主要是從生活化的角度讓學生初步感知,使學生大致能辨別這兩種現象,並能通過操作對圖形進行簡單的平移(或旋轉)。只有對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進行了準確的把握,才會使自己的教學策略易於學生接受、理解。

二年級數學反思12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枯燥。我利用課件“猴媽媽分桃”,創設教學情境,引入例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教師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為學生創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的空間、合作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法中通過用擺小棒的方法求商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獲取新知,有的用依次減的方法、還有的用乘法口訣,使學生了解不同的求商方法,在比較中選擇簡便的方法。這樣即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會到探索的快樂,又培養了合作意識。但學生在選擇求商的最佳方法時出現分歧,説明學生擇優的能力還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我要加強培養。

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又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使整個教學過程在活動中完成,以活動促發展。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要上好一節課不但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還要備學生,這樣才能恰當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

整節課注意到了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思考、獲取新知、發展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二年級數學反思13

本學期,時間較短,按照教學計劃,開學第一天,我就給孩子們上了一節新課《有餘數的除法》。

由於是第一次學習新課,孩子們還沒有從寒假的狀態中轉換過來,所以,反應有點慢,具體問題如下:

1,舊知的遺忘;很多孩子忘記了上學期學習的`除法相關知識,乘法口訣、平均分等都有遺忘;

2,餘數的不適應;第一次接觸有餘數的除法,是平均分有剩餘的一種情況,很多孩子不理解,尤其是遇到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時,更是不知所措;

3,“餘數都比除數小”這一結論的不理解;這一結論,他們不會應用,不會拿來檢驗;

4,有餘數除法算式中單位的錯寫;很多孩子寫算式單位都會出錯,究其原因就是不理解算式的含義;

5,有餘數除法運算的出錯,很多孩子不知道怎麼算有餘數的除法,商是多少?餘數是多少?

二年級數學反思14

本節課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起始課,角對於學生來説,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他們會覺得尖尖的是角,但是對於角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因此我採用嘗試、探究、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按照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這一發展的規律來設計教法。

新授部分具體分五個層次來完成,第一層,從實物入手,讓學生感知角的形狀。第二層,找生活中的角。第三層,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四層,畫角。第五層,製作活動角,利用活動角的大小變化,引出與角的大小有關的條件。

在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所有環節由教師製成的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連接,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嘗試、探究過程中獲取新知,形成能力。在學法指導上,自己十分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見和內在不可見的角印在大腦裏;重視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啟迪,多向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以及數學交流能力。

本節課還存在不足,因為角是比較抽象的概念,要讓學生生動的記憶角的特點,必須要讓學生動手摸角、指角、折角、畫角和做角,因此操作性比較強,在此過程,課堂秩序比較混亂,而學生小組合作意識不強,自學能力培養不夠,加上教師急於完成教學設計,角的大小比較這個難點沒有得到突破。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做到抓重點破難點,有緩有急。

二年級數學反思15

創設一個富有童話色彩,輕鬆活躍的數學課堂,一直以來都是我 們追求,總想讓學生在高高興興的活動中將數學知識掌握,在有計劃 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用我的真誠贊 美與激勵語言推動學生不斷前進,愛上數學課,喜歡數學老師。體驗 數學科的`無窮魅力。 在這堂課中, 以上的思想還是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是新課改的要 求。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明天,會飛來幾隻小鳥呢?長頸鹿又 該如何給小鳥安排房間呢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 使學生不僅 學得有趣,學得主動,而且學生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自己提 出問題師生互動解決。當學生提出飛來了 63 只小鳥,每間房 子住 6 人,需要幾間房子?的問題時,在計算時出現了難題,63 除以 6 等於多少呢?我不急於解決,而是給了學生思考的空間,讓學 生去思考、去討論,而後,學生想出了用估算的辦法來解決,60 除 以 6 等於 10,還有 3 只小鳥也要安排 1 間房子,所以要 11 間房子。 根據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煌年齡和心理特點,在鞏固練習階段, 我創設小組比賽的情境,調動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積極的氣氛 中達到了較好的練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