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5K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和第幾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

《認識幾和第幾》這一節課,我主要以一個排隊買票進動物園觀看錶演的情境貫穿整節課,讓學生體會數學的趣味性,產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從而能在歡快地氛圍下學習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要讓學生理解並能夠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以及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對於學生來説,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幾和第幾有了很多經驗,這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這是我的教研課,在此之前,我現在另外一個班級上了一遍。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當同學們已經得出有5人排隊,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個,最後的小女孩排在第5個時,我追問了:5表示什麼,第2表示什麼,第5呢?孩子們沒有符合我原來的預想,他們一個個有點不知所措。然後我詢問了周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原來是自己太想當然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不需要挖掘地這麼深,只要能初步區分幾和第幾,就行了,所以在四班上課時,就省略了這一步。接着在塗燈籠的遊戲中,讓學生分別塗出4個和第4個,基本上大部分孩子都能塗對,但是,當問到:為什麼兩行都有4,可是塗的不一樣時,孩子們可能因為我沒有很好的引導,有些答非所問,甚至有的孩子説出:這樣就不是數學了。當時有點慌,只能帶領孩子一起來看題目:塗4個,就要數出4個,塗上顏色;塗第4個,就要數,並一邊數一邊問,第1個要不要塗色,第2個呢,第3個呢,第4個呢?從而明確只需要塗第4個。其實還是要一開始引導好,不然孩子們都走了“歪路”。在講解動物上山和下山這道題目時,我很機械的問:上山(下山)的動物有幾隻,誰第1,誰第2;在之後的追問時,為什麼説小貓第1,又出現了混亂孩子思想的問題,沒有真正的把題目活用起來。如果當時先讓孩子觀察小動物們誰排在最前面,誰已經快到山頂了,再問誰第1,這樣清楚地提問可能就會讓孩子理解地輕鬆一點。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2

幾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説法,“幾”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容時,我是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學生充分地説,自由地説,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認識了“幾”和“第幾”後,對學生進行了練習,把“想想做做”第三題和第四題整合成學生喜歡的故事,邊講邊引導學生做題,使學生更能吸引到老師這來,鍛鍊他們聽講的`能力。這一環節讓學生再一次認知幾與第幾,對理解力稍微差的學生也可以進行輔導。

除了在教學方面,我還發現要在鼓勵中引導孩子成長。在做練習時有一道題是這樣從幾個梨中圈5個,然後把圈到的梨中的第四個上打上對勾。一般都是從左到右的圈,我發現班上一位行為習慣很差的同學他們從中間不挨着的圈,當時我就把這位同學的作業展示給其他學生看,並且還表揚了這位同學愛動腦筋,善於觀察圖形。第二天上課這位學生一直坐的很端正,並且知道舉手回答問題,當時我還覺得奇怪。後來想想可能是我表揚了他使得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我時常在想這麼簡單的知識該怎樣講,能使孩子既能很容易的接受,又能從中得到學知識樂趣。活躍是孩子的天性,那麼就要從孩子身上尋找可以利用的東西,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彌補他們的缺點。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3

一年級數學上冊內容1—5的認識與加減法中的《第幾和幾》。教學過程以板書:

第3

開始。第一部分,學習“第幾”。先請小朋友試着數一數,從左邊數哪個桃子是第3個,圈一圈。再請4位小朋友上台來表演,教師説命令,學生舉手表示。第二部分,是學習“幾”。以板書:

前面3個

同樣先請小朋友來圈一圈前面3個是哪3個桃子。再請4小朋友上台再來演示一下並舉手示意“哪幾個小朋友是葉老師要求在內”。這一個例子的對比,意圖在於區分3個與第3,3個是表示數量3,而第3只是1個是表示它所在的位置(順序)。在這一個對比之後,提示課題——第幾和幾,並板書在黑板上。第三部分,數學活動通過請幾位同學聽要求舉手來鞏固第幾和幾,正確區分今天所學的重點內容第幾和幾。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初步瞭解了數的基數與序數這一概念。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第四部分就是課堂作業。在翻開作業本做之前,葉老師先將最後一題以小黑板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在教師的引導下,先來做一做這一題。第一個要求先把每一盆花中有幾朵花先數一數,其次把下面的問題讀一讀,第三確定數數方向。根據關鍵句“第一盆花開了3朵花”,確定了數的方向是從左邊數起。在師生一起讀題的過程中,統一了數數的方向。這樣學生再來完成相應的作業也就不難了。在完成課堂作業本之後,再翻開課本來做一做書上的練習。這一節課看似簡單,卻十分難設計。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孩子才一年級,對於左右還不是十分清楚,題目中要示數數的方向不能正確反應。有些難的題目更是把一些條件隱藏起來。這對於剛入學的小朋友來説,真的是一件難事。聽了這節課我在以下幾方面獲得了啟發:

1、注意細節,強調細節。

在要求學生圈出第3個桃子的時候,要求學生這樣數“第1”、“第2”、“第3”。一定要求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就要區分第幾與幾。這樣才能在答題時,也注意相應的問題。

2、注意一些約定俗成的規則。

當題目中沒有規定從哪邊數起時。先找一找有沒有隱藏起來的條件,如果有找出關鍵句進行解讀確定方向。如果沒有隱藏條件,那麼就要從左邊數起,這是約定的。

3、正確地區分第幾和幾。

這節課的重點就是體會序數與基數(第幾和幾),能夠正確區分第幾和幾。讓學生深知第幾是1個物體,幾是表示數量的多少。

4、注重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

要求學生做一題蓋一題。這樣可以防止一些偷懶的同學通過抄襲同學的答案。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獨立思考與答題,每一位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做好題止之後,把本子往前推,並放下筆。這樣可以讓小朋友的思緒迅速轉移到老師身上,而不是在考慮作業本上的其它題目。

5、日常教學應多做少説,在説清重點之後,通過練習來檢查。

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老師花費太多的時間在新課引入與講解之上

那麼必然會導致一個問題,作業來不及做。這樣下去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一天的任務越積越多。

6、例題的設計講究實效,不要太過花哨。

在日常的教學中,例題只要實用就以了。不需要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課件製作與新課導入部分。有的時候就可以直截了當的切入主題。

7、課前準備充分。

無論是教具、學具還是作業本上的難題小黑板準備。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4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主要是圍繞帶同學們去參觀動物園,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學生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指出第幾個必須考慮應從哪個方位數起,要難得多,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容前,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些有關方位的遊戲,讓學生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的方位。特別是左、右,我先讓學生自己介紹怎樣記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準備工作後,開始了“幾和第幾”的教學:

1、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而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我創設了過渡語: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我還在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學生在參與中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接着我又創設第二個情境,小明買好票來找小麗,自然引出“想想做做”第二題左圖,由於課前學生對左右都有了初步的感知,對於這些問題解答還是比較出色的。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再一次高漲。

2、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又特意安排了點燈籠遊戲這一環節: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反覆練習,這樣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幾和第幾”。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圈了第四個。第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第四:講完練習應小結,“幾”表示一共有多少個,“第幾”只表示其中的某一個。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5

幾和第幾是基數和序數的淺顯説法, 認識“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説,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幾”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幾”是事物排列的順序號。對於剛入學的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還較差,對“幾”和“第幾”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在上這部分內容前,每天利用幾分鐘的時間,和學生做些有關方位的遊戲,讓學生認識前、後、左、右的方位。特別是左、右,我先讓學生自己介紹怎樣記住左和右的方向,作好了準備工作後,開始了“幾和第幾”的教學:

一、情景引入,感知“第幾”

我利用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第幾”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喜歡吃肉包子,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吃到第五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歎了口氣説:“唉,要知道吃第五個能飽,先吃第五個該多好啊!”學生意猶未盡時,我問大家:“你們説,這個人説的對嗎?”“不對,不對。”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聰明的劉煜站起來説:“這個人要吃五個才吃飽,如果只吃第五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適時引出了今天的課題。

二、利用主題圖,教學“第幾”

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這個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我不拘泥於教材的束縛,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學生參與排隊這一主題情境,學生通過排隊,將主題提供的內容動態化,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增加實際的體驗,深切地體會到幾和第幾的不同。

三、聯繫生活,學習數學

為了幫學生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我根據學生身邊的事情,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第幾”的含義。如“我想考試得第一,我坐在第一排”等等,學生有了老師的引導,很快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第幾”。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新知,也加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

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只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雖然課前我讓學生感知了方位,但是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左邊起塗4個燈籠,學生可能只圈了第四個。

三、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四、講完練習之後我進行了小結,但感覺小結的`方式不對,我是讓學生上台排隊,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説一説,總結的時候不應該提問:“一共有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麼(幾),“第5個同學”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什麼(第幾),問的太唐突了,雖然有個別同學知道,但是我覺得大部分孩子還是覺得雲裏霧裏,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孩子,只要經歷觀察、活動、交流的過程,初步理解“幾和第幾”的含義,並能夠區分就可以了。這是一個感知的過程。

五、在後面講練習時,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1.“想想做做”第1題從左邊塗色,可以先複習一下“左右”,做一做有關“左手握拳頭,右手握拳頭”的小遊戲,加深學生對方向的感知,再進行塗色,效果會好些,目的性會更強些。2.“想想做做”第2題,“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有的學生聽過,有的沒聽過,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興趣還是蠻高漲的,應該事先準備一個故事的錄音,或者動畫,讓孩子在輕輕鬆鬆中學到知識。

當然,課堂教學是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些遺憾,所以實際與預設是有距離的,真正的完美只有在教學之後的重設計和反思,教學之後適當的調整設計,相信對以後的教學能提供借鑑作用。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6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是要讓學生區分開“幾”和“第幾”是有不同的含義的,這一內容還要結合“左、右”的知識,所以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也很容易混亂。所以為了讓學生專心投入學習,我就創設了一些情境去吸引學生的注意。

1、創設情境:借用課本上的例題圖,把它設想成是老師帶小朋友去遊樂園玩,慢慢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説出去遊樂園要買票;買票就要排隊;排隊就要有秩序。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教了學生我們做事情要有秩序。

2、教學時先跟學生數一數排隊的人數,問小男孩排在第幾個,又問了隊伍中其他孩子的位置。之後讓學生慢慢體會一點“幾”、“第幾”,的一些差別。自己先來説一説,最後老師在總結。讓學生明白“幾個”指的'不只是一個物體,還可能是好多個。而“第幾”,它只能特指一個。為了讓學生對這個知識得到鞏固練習,我利用教室裏的座位,讓學生回答:“這一組前2位同學站起來”。“這一組第2位同學站起來”。用的是學生身邊的物體來練習,學生的投入狀況也很好,也看得很清楚,所以對學生的鞏固知識還是有很好的幫助的。

3、但是課後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在練習中,題目會規定你從左或者從右數起。在新課前沒有對左右的知識稍加複習,而只在練習題中提到了,課堂中對於從左數從右數也沒有做太多的練習,所以學生在做題時有點困難,為了避免在發生,備課時對於課後的練習也要仔細研究。還有一個問題,一年級學生的課堂習慣、坐姿、手不亂動等習慣還要多加練習、訓練、提醒,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7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將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數學課程緊密結合,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活動過程真正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信息接受與反饋、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在生活中運用幾和第幾的知識。教學難點準確描述物體所處的位置,課堂上的活動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通過本課的活動學生基本能將新授知識和生活鏈接起來。

通過這節課我覺得要繼續發揚的是:

1、根據教材情境圖,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及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安排師生互動拍手、排隊遊戲,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面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放棄每個孩子的受教育機會,不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學生髮言的面較廣,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3、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練習層次進行了調整,在整節課上知識的進展有序又有度,排隊學生不陌生,遊戲充滿趣味,雖然不斷加大難度,但學生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沒有疲倦感,同時我一直認為課堂上的一切沒有預演比預演的效果更好,也能真正驗證教師的組織能力和駕馭教材的能力。

課堂教學是藝術,而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上完課都會有些遺憾,所以實際與預設是有距離的,正真的完美只有在教學之後的重設計和反思,教學之後適當的調整設計,相信對以後的教學能提供借鑑作用。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8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動物聚餐的教學情境(在比大小中製作的小猴等學具)。當我將小猴子、桃子、蘋果等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鬆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正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隻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

①一共有幾隻小動物?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④為什麼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聯繫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4、強調“第幾”中的“第”字,從生活出發,實際出發。在教學設計中我添加了一個環節,讓學生尋找自己小組中的“幾和第幾”。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9

一年級的國小生,由於年齡小,方位感比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學生剛剛開學,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針對以上情況,在學習本課時我利用故事和遊戲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我是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學生充分地説,自由地説,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時我創設了幫小動物摘果子這一情景,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在讓學生上來摘果子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喊學生的名字,而是提出:哪一排從前或者從後面數第幾個同學,通過遊戲學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增加了實際的體驗。學生在參與中鞏固了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0

本月上了一節公開課,所選上課內容是第17課幾和第幾,下面我先介紹本節課的教學流程。第一步是本節課前二十分鐘處於複習階段,包含內容有:講了前一天的作業練習題,集體訂正錯誤的地方;然後進行20以內數的點數;最後是完成20以內按數取物。第二步是今天內容講解幾和第幾,通過圖片讓同學們認識到數與數序,從而應用到生活中。第三步是通過練習鞏固理解。

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1.時間上整體把握還不夠精確,尤其每部分時間分配還有待加強。

2.內容上新課教學有點少,有些知識沒有準備充分。

3.鞏固練習的習題準備不夠貼合學生實際。

4.課堂干擾過多未能提前解決,出現教學事故。

解決問題的措施:

1.重新把教學內容進行細化整理,做足充分準備。

2.再次把之前有錯誤的或未講內容再講解一遍,讓學生們理解透徹。

3.着重講解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4.分層指導學生完成教學內容。

通過這次公開課讓我意識到我所面臨的教學任務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網絡視頻教學雖有各種限制,但作為老師要想盡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忽略問題。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裏,學生們對知識的渴望與在校時是一樣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緻的考慮才能更好地帶領學生學習。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鞭策自己,加強專業學習,提高專業修養。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1

“認識幾和第幾”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這個知識點孩子很容易混淆。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在實際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材的主題圖是以場景的形式來表現的,而手頭又缺乏這幅教學情境圖,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題圖重新作了調整,變為讓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學情境。當我將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蘿蔔的圖片凌亂的貼在黑板上時,孩子們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一開始就被調動起來。

2、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學生能輕鬆地解決隱藏在主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在動態的.參與中學會“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

3、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數學課堂更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有層次、針對性強的問題,讓學生在觀察、思考、比較的過程中自然地訓練了思維,並掌握所學知識。如觀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幾隻小兔和小猴,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①一共有幾隻小動物?②排在左邊第2的是誰?③排在右邊第2個的又是誰?④為什麼同樣是排在第2,小動物卻不一樣呢?⑤左數4個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有着密切聯繫的,學生在不斷的辨析比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2

“幾”和“第幾”這兩個概念對我們成人來説,再簡單不過了,“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但“幾和第幾”這兩個概念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來説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主要原因是因為孩子們平常用“幾”表達的經驗多,而使用“第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所以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課堂上我設計了大量的活動引導學生對“幾”和“第幾”的認識。

 一、活用主題圖。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而場景是靜態的,缺乏動態性,不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我沒有被主題圖束縛,而創設了這樣一個語境:老師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有的説:一共有5人排隊;有的説: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2;有的説:小姑娘排在第5……學生在説的過程中參與和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但僅僅通過例題的教學還有不少學生仍搞不清幾和第幾這兩個概念。

二、巧用“想想做做”。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我又特意安排了點燈籠遊戲這一環節(想想做做第1題):從左邊起點4個燈籠,從右邊起點第4個燈籠。這一環節,不僅要訓練幾和第幾,還要想到左右,開始稍微胡點難度,不少學生只顧着4和第4,沒考慮左右這方位。同樣的題型,我又在黑板上畫了兩個,這樣學生在不斷的練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達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整節課的教學任務,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認識幾和第幾”。

課後通過學生的作業發現,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我覺得應該通過擺一擺讓孩子們動手操作,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本身就有一定的困難,再加上今天所做的題中有從左邊數、從右邊數,所以做得效果不理想。

一節課下來“幾”和“第幾”學生學得不是非常理想,這與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小,不會自己讀題,讀不懂題目意思也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加之隨着年齡的增長,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3

自然數有兩個含義,用來表示事物多少時,稱為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稱為序數。本節課教學了幾和第幾,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教學中我注意從以下幾點進行操作:

首先,故事導入,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幾和第幾”。

課前,我根據一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找到了一個與之有關的故事: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燒餅店吃燒餅,他吃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他吃到第4個,才覺得飽了,他拍拍肚子,歎了口氣説:“唉,要知道吃第4個能飽,先吃第4個該多好啊!”他説得對嗎?”“不對,不對。”“為什麼?”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這時我們班劉暢同學站起來説:“他要吃4個才飽,如果只吃第4個的話,那他就只吃了一個。”我藉此機會引出了今天的課題《幾和第幾》。

接着,利用情境圖,教學“幾和第幾”。

引出課題後,我便出示了書中的情境圖,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又集中到情境圖上,因此,我要求學生先認真觀察情境圖,明白圖的意思,並提出問題:“從圖中你能不能知道誰最先買到票,為什麼?”從而引出序數“第一”。有了第一的認識,我進行了如下描述:“你能找到排在第三的是誰嗎?排在前三個的又是誰?揹着包的阿姨排在第幾?一共有幾人排隊買票?……”有了指向性較明的問題,學生迅速認識了1個、第1;5個、第5……

然後,學生主動參與,鞏固“幾和第幾”。

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那麼必須利用不同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情境圖是靜態的`,鞏固練習時我讓學生演動態的排隊圖,既能使學生樂於參與,也能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在實際情景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新知的學習中,並且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排隊學生的具體位置。從左數排在第幾、從右數排在第幾,一共有幾人排隊的描述。但由於部分學生還分不清左右,因此,敍述起來容易混淆,區分左右的訓練有必要加強。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對於一年級孩子的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尤為重要,那就需要教師採取不同形式,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4

“幾和第幾”是最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使用“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多,而使用“第幾”來表達的生活經驗較少。因此,兩者很容易發生混淆。“”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對一年級小朋友來説,這個知識點小朋友很容易混淆。因此,針對以上情況,在學習本課時我利用故事和遊戲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應通過大量的活動場景來促進學生對“第幾”的認識和區分“幾和第幾”。 “帶學生去動物園玩,進動物園之前要先買票,你們看,動物園一大早就有人排隊買票了。”這一情境,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我還在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學生在參與中學會了幾和第幾的不同,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我是先通過排隊買票的場景,讓學生直接觀察,數數,看到一共5人在買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幾個,讓學生認識“幾個”和“第幾個”的區別。

通過引導同學們説一説: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爺爺的前面,你會對老爺爺説些什麼呢?

(2)老爺爺高興地排到了第一。現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沒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前面有幾人,後面有幾人?

(3)剛才我們説的幾人與第幾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樣嗎?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知和體驗“幾”和“第幾”,區分出5個和第5個的`區別,明白“第幾”是指某一個,具有相對性。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描述位置關係。

在練習時創設多個情景,學生熱情高漲,積極想參與活動,通過活動學生一下子就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增加了實際的體驗。學生在參與中鞏固了幾和第幾,這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容易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能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一年級小朋友非常管用。既充滿學習興趣又鞏固新知,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在幾和第幾的教學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感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但是在課堂練習中發現問題有很多,後來我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找出幾點原因:第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第二: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

幾和第幾教學反思15

《認識幾和第幾》這節課是區分“幾”和“第幾”的不同含義。“幾”指的是一共是多少,“第幾”指的是事物的順序,是其中的某一個。孩子們判斷一共有幾個並不難,而指出第幾個必須考慮應從哪個方位數起,要難得多,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方位感尤其是分左右還較差,對“幾個”和“第幾個”區別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

教材的主題圖是排隊買票的情境呈現,出示主題圖後問孩子們猜他們在幹什麼?

從中穿插進行禮貌教育,之後問有幾人在排隊?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幾?小女孩排在第幾?這些問題都難不倒學生,他們都能一下子説出答案。但當我問:這裏的第2指的是幾個人?第5指的是幾個人?學生們似乎不太清楚這個問題到底如何回答,我又問:這裏的第二是2個人嗎?第五是5個人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會回答了,由此引出:第2和第5指的是一個人!之後讓學生看圖再説説。“想想做做”第1題塗燈籠,從左邊起,塗4個和塗第4個,先讓學生明白每道題是塗幾個,再讓他們塗色。

但課上沒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業,應該多展示幾個學生的作業,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

做完後還要問:如果從右邊塗起呢?讓學生説一説,指一指。“想想做做”第2題,左邊一幅圖是問小男孩的家在第幾層?很多學生回答第5層,他們都是數陽台的層數,一數發現小男孩住在第5個陽台上,所以就説是第5層。我就聯繫生活實際問他們:我們現在的教室是第幾層啊?(一年級在2樓)他們會説:第2層。

接着再讓他們看書上的圖問:我們要怎麼數樓的層數呢?

這時就有學生明白了數層數應該看門從下往上數!隨後再請孩子們想想自己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幾層,你家住在第幾層?右邊這幅猴子撈月圖,答案是有兩種,根據從不同的方向數,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的回答有的説第2有的説第4,都對,只是要引導學生完整地説話花了一點時間。但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講解,而實際操作的.相對少了一些,講課速度偏快些,我覺得應該通過擺圖形讓孩子們動手操作,比如拿出左邊的幾個或拿出右邊第幾個,多操作多練習來理解所學的知識。

況且幾和第幾是教學的難點,因為這裏還涉及到一個從哪邊數的問題,學生對區分左右還有一定的困難,而且幾和第幾也會混淆。比如從右邊起塗第4個燈籠,學生可能還是從左邊數的圈了第四個這樣的錯誤。當然這也和學生目前認字少,不懂題目意思以及所接觸題目量少有關係。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鞏固練習之後,這方面的情況會有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