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32W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作為一個有二十幾年教齡的教師,面對新一輪的教學改革,面對新教材,我們都面臨着新的考驗。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更好地溶入,也成為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給學生一點掌聲,他們會給你一個驚喜,一個意想不到的回報!

下面是發生在我本學期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真實情節:我教《再來一次》這篇課文,當分析到“垂頭喪氣”這個詞時,一切都按我教學預設在順利進行,在討論完後,我説;“接下來請一位同學上台來表演一下”。

我首先請同學主動參與,然後我請平時上課不愛舉手的蔣同學上來表演,她極力反對“不行,我不會表演,我做不來。”在我邀請她之後,她顯得有些害羞且有些猶豫,並沒有走上講台。我看時機成熟了,“同學們,我們掌聲鼓勵一下”,她終於慢慢地邁上了講台,並且表演非常出色。“同學們,表演得非常好,大家掌聲鼓勵。”在一片掌聲中,她滿臉喜悦地跨下講台,回到自己座位。

蔣同學在班級裏是一個成績偏差的學生,平時學習習慣也不好,特喜歡玩,對學習也就無所謂了。從此以後,她上課更加投入,發言更加積極,問問題更多,和我走得更近,更加喜歡語文了。

課後反思一下,學生上台表演,有很大很多障礙。首先是知識層次的原因,有的同學對課堂知識不理解,無法正確表達,蔣同學可能就屬於這種。其次是心理障礙,害怕表達不好而受教師的批評、同學的笑話。還有不善於用語言和動作來表達、教師不給予表達的機會等等。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機會,把握時機,適時給予學生掌聲和鼓勵,學生將會樂於表達、樂於表現,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富多彩。當然,教師的掌聲和鼓勵不能毫無目的,氾濫成災,否則起不到對學生的.激勵作用。

一位好教師,不一定要過多地表揚學生;一堂好課,可以沒有一句表揚的話。但我相信,在老師讚許的眼光下、在老師適當的表揚下、在同學的掌聲中成長的學生將回更加健康、更加優秀,因為他們有愛!

老師們,給學生一點掌聲吧,哪怕他(她)不是那麼優秀!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泉水》以兒童化的口吻寫了泉水從衝出石縫到匯入大海經過的地方及發生的故事。本課出現了比較幾個難記、難寫的生字,學生學起來可能會感覺比較困難,可以藉助直觀形象的圖片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進行難寫字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識記生字,突破識字教學難點。

學生現在雖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但課文中讓學生體會、模仿、自己揣摩泉水的“心態與神情”仍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在第一片段進行範讀,引導學生感受泉水流過的詩一般美麗的意境,同時引導學生想象“歡快的泉水彈着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過什麼地方,會遇見誰,會説些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實踐對泉水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精神的`理解。此外,背誦課文是有規律可循的,在學生背誦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背誦方法的指導。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一、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十一二歲的兒童逐漸進入青春期,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提高,有了更多交往的需求,也開始形成相對固定的夥伴,但隨之也會遇到一些困惑與煩惱,例如: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誼,應該如何交朋友,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等等。到了六年級,學生對友誼和朋友有了自己較為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教學中注意藉助學生已有的體驗,幫助學生一步步提升對朋友的理解。

二、圍繞一條主線認識、感受,落實教學。

課堂設計以 “朋友”為主線,以活動、拓展故事、談感受為主要形式,不斷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義,並潛移默化地指導他們的交友行為,以實現“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三、堅持正面引導。

教師以朋友的身份,站在學生的角度,本着理解和關心的態度,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探討問題,以尋求正確的交友方法。突出正確區分哪些行為和做法是有益的,懂得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真誠、關愛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從正面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交朋友。

五、臨別留言,內化情感和技能,實現教學昇華。

教學的最後,我設計了聽歌曲《友誼地久天長》學生默寫臨別留言的'活動,藉助六年級學生馬上就要畢業了,應該相互真是彼此的友誼,給他們一個可以訴述説的平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對友誼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這樣的內化過程更為紮實有效,也是對全課教學的總結和昇華。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在第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環節:

師:老師要先請9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其他的小朋友一起來聽聽,你最喜歡誰讀的那句話或那個詞,敢不敢挑戰一下?

生:敢!

師:那就先請大家準備一下吧!

······

生1:我最喜歡謝紹凡讀的“茂密的森林”,覺得很神祕

生2:我最喜歡周浩源讀的“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轉,扯着嗓子問老虎”好像狐狸正在我們眼前轉折眼睛呢!

反思:在這個讀書環節中,讀的同學讀得很用心,因為每個人都想得到別人的稱讚,而聽的.小朋友呢也聽得非常的認真,只有這樣才能聽出誰讀的好,説出自己“最喜歡”誰讀的,而且這是他們很樂意去做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有效地激發,自然讀書的效果也會好得多,“我要讀”比“要我讀” 肯定是要讓課堂寫的輕鬆和有效地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楓樹上的喜鵲》是部編本第四單元課文。本文講了小作者喜歡站在楓樹下看喜鵲一家,由喜鵲一家的叫聲中,想象到的喜鵲媽媽和喜鵲寶寶們的日常生活。充滿了兒童的奇思妙想。

在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中,有一個主要的語文能力的培養——運用學到的詞語,把想到的畫面寫出來。二年級第一次關於想象的能力訓練,要求是: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第二次關於想象的能力訓練,要求是:讀句子,想畫面。這三次要求,由易到難,螺旋上升。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確定了課文重難點:一、培養學生了解理解詞語的方法。二、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並能用學到的詞講故事。在解決這兩個難點的同時,進行隨文識字,教學重難點分到兩個課時中,每節突破一個。

第一課時,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把文章讀順。在讀流利地基礎上,講前四個自然段,讓學生讀懂“我”喜歡做什麼。在此過程中,聯繫生活實際、找近義詞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葱鬱、遮蔽、渡口”三個詞的意思,藉助象形字特點,指導學生書寫“傘、姨、弟”字。再把字還到文章中,指導感情朗讀。這一個環節的教學,我的重點目標放在詞語理解,把難的詞語理解了,指導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課時,講五至十二自然段,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除了隨文識“便、教、遊、戲、母”字外。進行第二個難點的學習。首先引導學生找出:“作者看到了什麼”,引出“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這個排比句式。這樣的句式,學生已經有過接觸,所以沒有再去進行仿寫訓練。作者聽到的內容,在文中出現兩次。在原來的教學設計中,是一起講的。但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並沒有搞清楚哪個是聽到的,哪個是想到的,所以臨時改變為:讀文章,從文中找一找,作者聽到了什麼?這部分的內容,我設計了一個闖關遊戲。將第一次聽到的、想到的做為第一關。學生找準確,並能有感情地朗讀,就能順利過關。要提到的'是,標點符號沒有講解,只是提醒學生注意喜鵲阿姨和喜鵲弟弟説出的話,標點不一樣,要通過朗讀,讀出不同而已。也就是説完全靠着朗讀去理解標點的特點。第二次聽到和想到的內容做為了第二關,在第一關的基礎上,只是指導朗讀。為第三關留下充足的時間。課文內容是全部講完了,第三關是什麼?我將課後練習題引過來,做為第三關。因為這一道仿寫練習,就是在第一二次對話練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放在這裏做為第三關,有了前面語感的薰陶下,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這一難點順利突破。

教後反思這一節,我覺得,無論哪一篇課文,文中的知識點一定特別多,為了突出重點,必須有所取捨。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醜小鴨》一課也不例外。文中“孤單”、“譏笑”、“驚奇”、“羨慕”“大吃一驚”等詞對文章中心的表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於學生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含義。教學時,我屏棄繁瑣的`分析,以詞語理解為突破口,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讀和悟,在讀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並把自己的領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也沒有過多的進行分析,基本上是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緊密結合。學生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動,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不僅感受到了閲讀的樂趣,而且較好地體驗到了課文的深刻含義。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塑造了老馬與小馬等幾個動物的鮮明形象,內容生動有趣,語言活潑,淺顯易懂,告訴我們:別人説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並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設疑激趣—品讀—表演—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感悟到課文所藴含的道理,同時還要注意透過教學滲入德育及安全教育,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具體如下:

一、設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過問題引起學習興趣:(1)小馬為什麼要過河?(2)小馬是怎樣過河的?遇到了什麼困難?他都問了誰?(3)小馬過了幾次河?它最後過河了嗎?帶着這四個問題在觀看《小馬過河》故事後,快速閲讀課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

二、創設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導朗讀對話,體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從演中悟,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

本文對話很精彩,尤其是對話的提示語充分展現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課文中老馬、小馬、老牛和松鼠4種角色説話語氣符合自己的身份,由於對話內容不同,説話的語氣也富有變化,同時,這4種角色的身形不同,因此,我根據老馬、小馬、老牛、松鼠的體型,在班上選了身高較高的同學扮演老牛和老馬,一般高的同學扮演小馬,較小個的同學扮演松鼠這4種小動物,還讓一名同學讀旁白部分。

表演時重點指導學生在動物們的對話中領會句號、問號、感歎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再根據對話的.提示語,體會這些動物們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點,讀好語氣,感受到動物們的內心世界,表演時適當加動作表演,展現出生動的畫面。

表演後,討論交流:為什麼老牛説河水很淺,剛沒過小腿,能過河;小松鼠卻説:河水很深!還淹死過他的夥伴呢!不能過河。為什麼同樣一條河,老牛説很淺,松鼠説很深,它們是不是有一個在撒謊呢?

經過剛才的角色表演,同學們很快就自己比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學長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學長得矮,所以,面對同樣的一條河,不同高度的小動物就有了對河深淺的不同看法。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誰也沒撒謊。和老牛對比,小馬的高度矮一些;和小松鼠對比,小馬就會高很多,所以,河水對於小馬來説是不深也不淺。

三、教學中注意做好德育滲透與安全教育。

重點抓住老馬對小馬説的:“孩子,光聽別人説,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淺,你去試一試就知道了。”這兩句話,在指導學生感悟文本的同時,還滲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過設疑:“同學們,為什麼老馬不陪小馬一起過河呢?是老馬不愛小馬嗎?”經過剛剛的角色扮演,再結合一年級時學過的課文《自己去吧》一文,學生很快就答道:“因為,老馬想鍛鍊小馬,讓它學會自己做事,能夠自立。”同學們經過討論體會到:老馬教小馬的話是有前提的,是老馬知道河水是不會對小馬造成危險的,所以才讓小馬自己去試一試。

從而懂得老馬讓小馬學會獨立做事,也是老馬對小馬的愛。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們自己學會獨立,雖然在我們獨立的路上父母沒有在身邊,但他們肯定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地為我們擔憂,所以在我們自己學會自立的路上包含父母對我們的深情的愛;另外,根據老馬讓小馬自己去試河水的深淺的故事,我們還要明白不論做什麼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並不是什麼事都要試一試,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經驗、動腦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去試一試,不可以盲目嘗試。

縱觀《小馬過河》一課的教學,我從問題設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導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根據文中4種動物的特點指導學生們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的形式進行教學,再通過親身表演,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後悟到故事所藴含的道理:別人説的是不是對的,要動腦筋思考,並親自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趨向生活化、易於理解;再透過適時滲透的德育與安全教育,培養學生養成動腦思考的習慣,具有正確的情感和自我保護意識,寓教於情、於趣,使教學收到不錯的效果,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的。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二年級語文同課異構確定的題目是《動物速寫》,這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説是一個挑戰,因為孩子掌握的詞彙量少,積累的好詞好句也有限,我想對於我來説也更是一個挑戰,對於教學設計,滕芳和我討論了一番,給了我很多建議,為了能讓課更加形象、直觀。我們跑了好幾個地方去買小鴨子,可最終沒有買到,只得改為圖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三點:

觀察要注意方法。觀察是獲取直接素材的重要途徑,觀察是通過形象思維瞭解事物的主要方式。在導入環節,我本來想利用一組圖片來給孩子們展示一下,可後來想來想去,還是用了一張正面的小兔子圖片,這樣孩子更能注意力集中。這樣更直接,更直觀

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先寫頭、身子、四肢、尾,並且要用上自己平時積累的好詞好句寫出小動物的特點,還有一些修辭手法。例如它吃飯時、睡覺時的樣子。

你和它之間有什麼事情發生。尤其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標點符號。總體達到了我想要的`教學效果。有些孩子的寫作還是完成的非常不錯的

感覺自己心理素質還是不夠達標,當講課中出現了口誤時,我就犯了急躁的心理,總想急於改過來,以至於中間控制的不是很好。這些經驗還得需要向老教師好好學習。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11個,積累詞語10個,句子2句。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發揮想象,體會母親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

4、使學生懂得,當別人遇到困難、危險時,要儘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懂得,當別人遇到困難、危險時,要儘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教學難點:

發揮想象,體會母親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師: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海上的暴風掀翻了一條漁船,在緊急關頭,船員們發出了求救的信號。

2.通過剛才的介紹,我們都知道了當時的情況是極其危險的,要朗讀出危險的語氣。指導朗讀。

3.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第七課《海中救援》。

4.齊讀課題。

5.學生質疑

誰在海中救援,結果怎樣?

6、交流答案,檢查預習。

二、學習課文,朗讀理解

1.學習課文2到6小節。

出示學習單:

(1)讀2、3、4、5小節。

(2)學習生字

(3)劃出你認為最感動的句子,並説説感動的理由。

2、交流反饋。

出示重點句子並指導理解和朗讀。

“當救援的小艇——回家的路”

“他的母親——唯一的依靠”

“媽媽,我必須去——消失在黑暗中”

“漢斯正站在——我哥也在”

指導品析並朗讀,結合內容指導學習生字,説説為什麼讓你感動。

第1句結合學習生字:營、搏、懈、怠

a.小組開火車讀生字。注意“營”是後鼻音。

b.查字典理解“毫不懈怠”。(懈怠就是鬆懈懶惰。)

c.為“搏”找姐妹字。

第2句結合學習:哀 依 靠(形聲字)

第3句結合學習:吻(換部首)

第4句結合學習:筒(形聲字)

結合最後一句體會得到這樣的結果,你想説什麼?

出示:當別人遇到困難、危險時,要儘自己的力量伸出援助之手。

齊讀。

4、想象漢斯的母親焦急的等待兒子歸來的情景,當被救的人上岸時,等待的人會怎麼做,怎麼説?

分層拓展:

A:遇難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們呼啦一下圍了上來。漢斯的母親拉住兒子的手激動地説:“孩子,你們終於回來了,媽媽真是太高興了。“漢斯説:“()。”

B:漢斯的母親焦急地等待着兒子的歸來,他()。遇難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們呼啦一下圍了上來。漢斯的母親拉住兒子的手激動地説:“孩子,你們終於回來了,媽媽真是太高興了。“漢斯()地説:“()。”

5、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6、此時此刻你想對漢斯和村民們説些什麼呢?

三、複習字詞,感情朗讀

1.結構分類字型。

2.積累四字詞語。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小結:當危險來臨,只要鼓起勇氣,堅持到底,你就一定會取得勝利。

分層作業設計(挑戰級,你能得幾顆星?)

1積累四字詞語。

2選擇喜歡的四字詞語造句。

3用“月黑風高、精疲力竭、氣喘吁吁、緊急關頭”説一段話。

板書設計

7.海中救援

想象練習説話:

漢斯的`母親焦急地等待着兒子的歸來,他()。

遇難的人被救了,等待的人們呼啦一下圍了上來。漢斯的母親拉

住兒子的手激動地説:“孩子,你們終於回來了,媽媽真是太高

興了。“()説:“()。”

教學反思:

在教學時,我首先講述了一些有關海難、海嘯的內容,讓學生打破以往的大海很美的觀念,先讓學生感受海的可怕之處,另外我還抓住了母親的話,想想母親為什麼不讓漢斯去的原因,體會“唯一”一詞的意思,並聯系實際,“如果你一個在某個地方要你生活很長時間,你會怎樣”讓學生漸漸走近這位年邁的母親,試着去了解她的內心,去揣摩母親的心理活動。因為作了種種鋪墊,因此,作為二年級的學生,能根據課文內容説以上種種答案,還是令人感到欣慰了,説明學生已經能瞭解母親當時會想些什麼?

但是“母親會怎麼做”沒有人説到,“怎樣的表情”説的人極少,事後想想,也許我缺少了必要的點拔,比如“人着急時會有怎樣的反應”“人處於絕望時會怎樣”“人非常傷心時會怎樣”這些都有待於今後的提高。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學習目標】

1、會認“針”等4個生字,會寫“忠”等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大自然的奧祕和情趣。

3、掌握一些辨別方向的方法,留心周圍事物、發現科學知識的意識。

【課前準備】

1、指南針。

2、課件:天然的指南針。

3、生字詞卡片。

4、瞭解辨別方向的其他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1、故事導人。(故事主要內容是去野外遊玩,不小心與同學們走散,迷了路)

2、設疑:這時該怎麼辦?(請學生想各種可能)

3、揭示課題,老師板書。

二、初讀課文,隨機識字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檢查自學,隨機識字:

先讓學生了解詩歌特殊的分節方式再指名分節讀,在讀中正音。本課的四個生字都是翹舌音,要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3、再讀課文,思考課文裏介紹了幾種辨別方向的方法,用筆做上記號。

4、出示指南針,簡單介紹它的`作用。

5、討論交流:課文中講的“天然的指南針”指的是什麼?(太陽、北極星、大樹、積雪)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

1、在2~5節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進行研究。(四人小組學習)

讀一讀,想一想,説一説,問一問。

2、小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結合學生的回答,理解“忠實”“嚮導”“稠”“稀”“分辨”等字詞。

並用課件演示文中四種辨別方向的方法。同時瞭解能辨別方向的原因。

3、指導朗讀。

四、總結課文,指導書寫

1、齊讀課文。

2、鞏固生字:(做從生字卡片中找字的遊戲)

⑴ 我有一顆中國心。(忠)

⑵ 左右結構的字。(稠、針)

⑶ 找找上下結構的字。(忠、盞)

⑷口頭填空:一( )燈。

3、指導書寫:

⑴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如第一行的三個字是上下結構,三個字都是上窄下寬;第二、三行的六個字都是左右結構,而且都是左窄右寬)

⑵ 讓學生説説寫這些字應該注意什麼。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教學反思一】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主要講小林細心觀察生活,勤於動腦動手發明充氣雨衣的事。我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在感悟課文時,對於小林遇到的難題,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以此為憑藉,進一步培養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要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默讀課文時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麼解決的?”成了統領全文的一個大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再抓住課文重點,通過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內容,學生深刻感悟到“小林愛思考”和“勤實踐”的好品質,逐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思維:“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麼啟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通過這樣的指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並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於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反思二】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置。執教後,我的總體體會是:由於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一)抓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我有意突出了識字教學的成分。

由於識字任務較重,如果按個個教學、分別強調的方式,不但會佔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我設計了闖三關的識字環節,同時交流記字方法。

由生字到生詞再到課文中的句子,指明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在此基礎上,將單個生字放入詞語個句子中,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識字環境,同時又能達成記詞讀句的`目標,從課後反饋可以看出,識字教學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學生的參與面也較廣,大多數學生在識字環節中得到了展示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我還在理解課文內容適時指導朗讀,如“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學生很容易讀破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能有效克服難點。

通過一系列的環節落實,學生在字詞句的收效是明顯的,但我忽視了課堂效率問題,也即所花費的時間與相應成效之間的比例關係,這一點對提高效率來説是至關重要的。課後,我覺得在字詞句方面應該加以整合,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識字的基礎上,通過讀句的方式檢查字音和朗讀,可以節約很多教學時間,不至於倉促地進行後來的環節。

(二)拓展延伸,聯繫生活

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繫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

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並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繫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後,能逆向聯繫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新學期裏的第一節被聽課,講授的是詩歌《宿新市徐公店》。對於二年級的古詩教學該講到什麼程度,該以何種形式講才能更有效地引起小朋友學習古詩的興趣呢?從上個學期學習了《回鄉偶書》和《贈汪倫》的教學效果來看,感覺學生多進行的是機械的背誦,而作為老師的我也沒有注意從多種形式上教會學生吟誦古詩的方法並從中體會到學習古詩的樂趣。在備課時,我心裏面就意識到要讓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明白詩句意思,教師稍加講授個別字詞的理解,注意教給學生吟誦的方法。

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在學習這首詩歌的興趣上來講較《草》的興趣高,通過自由讀、聽範讀、模仿讀、小組讀、動作讀等多種形式,學生能較好地讀通讀準讀古詩。由於朗讀形式較多,在一開始的時候就進行了齊讀,然後小組讀等形式的合作學習,比較少注意到讓學生先進行獨立讀,自行讀準字音等形式的獨立學習,因此在課堂中出現了部分學生一些字音把握不準,比如平舌音“宿”和翹舌音“市”,因此朗讀時要注意設計有層次感的訓練。這個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都要記住這一點,設計步驟要考慮到小孩子的認知能力這細節,由淺到深,循序漸進。

古詩的學習,教師得先範讀,讓學生有個形象的感知,從而進行模仿朗讀,讀準字音和節奏。評價學生的朗讀要抓住閃光點大力表揚,激發其積極性和成功的體驗,從而影響其他小朋友也從中學習到正確的朗讀。比如在加動作讀這個環節,學生陳玉霞就一邊吟誦時也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可以讓她到前面表演吟誦,讓其他學生也能根據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加上動作,這對古詩的理解會更有形象性。

問題的設計要小而切合學生實際,不應該太大。在揭題這一環節,讓學生理解“宿、徐、店”這三個字時,提了這個問題“你在哪裏見過這三個字,你知道他們的意思嗎?”範圍過大,學生一時未能結合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説出意思。把問題簡化,直接問他們是怎樣記住這三個字,教師可適宜引導學生從生活事例中記住這三個字。

古詩裏的'識字教學也應該讓生字從古詩中出來,讓學生會認會讀之後再把生字放回古詩中讀詩句,在這過程中可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對古詩生字有重點的把握。

這首古詩課本有一幅很好的插圖,可利用插圖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景物、大致理解詩句意思。在利用插圖時,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有順序觀察圖畫,藉助插圖理解“籬落、樹頭、急走、一徑”等詞語。

總的來説,個人感覺古詩的朗讀做得還不夠到位,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還沒很好地激發起來,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讓學生達到背誦的目標未達成,需要改進。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抓好朗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閲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讀出感情。由於課文是寓言故事,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瑣的分析或抽象地講道理,所以我反覆創設情境,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讀自悟。本教學設計注重了引導學生從詞語表達的準確、鮮明去體會、感悟寓意。如:通過對“遙遙領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長日久”等詞語及其所在句子的反覆品讀,學生在腦海裏形成了蝸牛得獎後所作所為的表象,讓學生感受、體味到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點詞語理解

在本課中重點詞語有“遙遙領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課堂上我通過各種形式、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意思,從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遙遙領先”一詞時,通過讓學生看比賽錄像,自己理解並總結詞語的意思,從而明白蝸牛是多麼的厲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時,我通過近義詞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兩個詞的細微差別,老師最後進行總結,使學生體會蝸牛非常得意的心態。

三、抓好語言文字訓練

語文教學的核心就是語言文字訓練。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將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巧妙的結合進行了融合,我重點抓了2處來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注重情境的創設,比如:“你現在就是小蝸牛,我來採訪一下你,你把獎盃放哪去了?為什麼一直揹着他?”等等,讓學生進入到角色,更好地體會蝸牛當時的心態,進而體會到課文的寓意,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高效的言語活動,高質量的提高學生的語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開課之出,我就引導學生質疑:蝸牛的殼是怎麼來的?翅膀去哪了?然後帶着疑問讀課文,理解課文,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最終明白,蝸牛的硬殼是由自己的驕傲,自滿造成的.。然後再板書中充分體現。

反思:

1、對於課堂中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很好的順勢引導,因此有些被動。當學生沒有照預設教案那樣回答的時候,顯得有些環亂,這還需要今後繼續在平日教學中多加積累。

2、學生朗讀的形式可以更豐富一些,多加自由練習讀,同位互讀,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體驗之後再來進行全班齊讀,效果會更好。

3、在理解“唯恐”、“生怕”的時候,理解過於粗淺,可以藉助近義詞的互換,讓學生體會不能互換的原因是什麼,並將兩句話分開指導朗讀,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4、學生學習完課文後,缺少了主題的昇華,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談談體會與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對驕傲不能自滿,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在我校領導的號召下,“每位教師把班級的後進生,都要當成自己的孩子培養,”我們班有一名小朋友名叫──吳傳友,這名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從小就寄宿在外祖父家,由於外祖父年紀較大,並且還不識字,也不與他經常交流,所以孩子沉默寡言,每天都在外面跑,也是我們這兒典型的“小野孩”。記得剛開學的時候,一堂禮貌用語課,就一句“我願與你交朋友”學習八遍都不能夠完整的説下來,識字、組詞、説話都很困難。就這樣吳傳友每天與我一同上下班,但由於他接受知識非常的慢,所以放學後還要在給他單獨的講授一遍,但由於時間有限並且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較差,現在與同齡的孩子比起來還是較落後。

學習語文園地二的口語交際──伸出我們的雙手時,當我問道小朋友你們想一想周圍有需要幫助的人嗎?我們班的小朋友確異口同聲的説:“我們想幫助XXX同學學習”。我聽後感覺十分驚訝,為什麼呢?我接着問了小朋友你們為什麼想幫助XXX的學習呀?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説:“我們看見老師每天都把XXX叫到辦公室幫助他學習,我們也想幫助他學習”。我聽後心想:我為什麼不把我這“一”幫“一”的學習,變為“九”幫“一”的學習呀?人多力量大呀!好!小朋友既然你們想要幫助XXX學習,那想怎樣幫呢?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説了起來:“我教他識字、我教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教他寫日記……”我想何不如讓他們把他們的想法寫出一個“小計劃”呢!現在我們的小朋友都在抓緊時間有序的、合理的實施着他們的“小計劃”,每天都向我彙報XXX的進步情況,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想想以前我天天忙得焦頭爛額,現在我不僅很“輕鬆了”,並且XXX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識字、組詞、説話都有了相應的提高,學習積極性也很高。

國小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往往不受常規的拘束,但針對性不強,所以在學習時各有各的思路,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發現。學生的學習並不是只通過教師的教和輔導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兼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最大的“書”》一課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敍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學的知識,講述了在地質勘探員的眼裏,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愛刨根問底的孩子川川。

對國小生來講,這篇課文的內容極富吸引力,同時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敍述方式也是課文的一個特點。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引導學生在對話中發現、體會,在朗讀的過程中引發對自然科學知識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

1、為了讓學生紮紮實實地學語文,紮紮實實地理解詞語,這一課中,我採用了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首先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同時,畫出難以理解的詞語,然後在課文的學習中自然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在質疑時,我讓學生説出不懂的`詞語,不少學生提出“刨根問底”這個詞的意思。於是我問:誰總愛刨根問底?他怎麼刨根問底?接着我重點指導讀好人物的對話。在讀了幾遍課文後,我再問:川川總是在幹什麼?孩子們已對課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脱口而出:他總是在問問題。我接着問:問的問題多嗎?問了哪些問題?面對川川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孩子們就自然地明白了,原來把事情問明白,問到底就是“刨根問底”。這樣的教學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發揮了教師的有效引領作用。針對川川最後説的話,我讓學生猜想川川長大後想幹什麼?叔叔是怎樣獲得那些知識的?以此引導學生動腦想和動口説,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2、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比如:

⑴叔叔告訴川川巖石上有圖畫的句子: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叔叔看到小魚不僅開心而且還特別驚奇、感到意外,特別的高興。

⑵叔叔講到巖石書的用處時:它能告訴我們,哪裏埋着煤礦,哪裏藏着鐵礦……省略號代表還有什麼呢?還有什麼寶藏呢?拓展學生的思維,有的説是鑽石、有的説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同時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3、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這篇課文內容對學生極富有吸引力。所以在教法的選擇上,我採用了質疑,小組探究,全班交流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高潮迭起。課文中的學習夥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説:“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致高漲,同伴間迫不及待地開始討論,研究該怎樣動手。課外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並進行交流展示,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

4、在處理課文的3-8自然段中。我讓學生自己讀文,然後提出這樣的一個主要問題“最大的巖石書裏都有什麼”。讓學生在書上勾畫然後再到小組去交流。學生通過探究知道巖石書裏有字。字是雨痕、波痕、礦物。巖石書裏有畫。畫是樹葉、貝殼和小魚。然後隨之問學生這樣的字和畫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讓學生帶着這樣的感受讀文。之後讓學生看老師準備的巖石書。學生們驚詫不已,之後再來分角色讀文,學生非常有興趣。隨之學生們再來彙報,書裏面告訴我們這些字和畫怎麼來的。我讓學生再來讀86頁的我知道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讀“我知道”。更加深入的瞭解了這些奇妙的字和畫是如何來的了。這點設計我認為很值得推介。“我知道”的內容是為我們課文服務的。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把它背進去。相信一定會讓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更深入更透徹。在結尾的地方我設計了擴展性訓練:讓學生説説大自然中還有什麼巧妙的地方……讓學生在思想情感價值觀方面有更好的指引。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內容涉及的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較多,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朗讀訓練的時間略長,以至於後半節課的理解課文環節顯得急追猛趕,並且孩子們雖然理解了課文內容,但缺乏消化反芻的過程。當我問出:你知道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是書?有的孩子還在思考,我就迫不及待叫學生回答,阻礙了孩子們自己的思考,犯了越俎代庖的錯誤。

在以後的教學研究中,我將針對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學習,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對動態生成的有效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