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4.91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1

《磁鐵的兩極》是繼《磁鐵的磁性》後的磁鐵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同學認識了磁鐵的磁性,知道磁鐵的兩極的磁性最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磁鐵,發現磁鐵的兩極不但磁性最強,還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動也從原來的觀察磁鐵與其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鐵與磁鐵間的相互作用。課文佈置了3個觀察、實驗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可轉動的磁鐵,從而發現磁鐵的兩極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極、北極的概念。第二個活動則自主開展實驗探究進一步研究磁鐵兩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其規律。第三個活動是玩磁鐵小車的遊戲,是運用“同極相斥”的性質開展的活動。3個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緊扣,活動雖難度不大,但要在40分鐘內給同學充分的時間,並讓同學反覆多次實驗,記錄多次實驗結果,然後在此基礎上整理事實,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還是要花點心思的。於是怎樣有序、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成了我這節課的主攻目標

圍繞着這個目標,在課堂上我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證了同學的實驗時間,整堂課同學在老師的指引下嚴謹而有序地完成了三個觀察、實驗活動以和多次實驗的記錄,並通過整理髮現了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同學情緒豐滿,參與積極,人人動手,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都得以完成和實現。教學反思自身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本堂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勝利。

1、精心設計環節,科學分配時間。本節課活動多,每個活動就算是最簡短也不能少與5分鐘,何況同學在活動後還要整理事實、完成記錄,然後互相交流,才幹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假如同學活動的`時間不能保證,那麼活動就變成了過場,達不到效果。為了保證同學活動的時間,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意把不是活動的環節儘量地簡單明瞭,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學引入中我就從上一節課的學習開始,既複習了舊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時間很短,就那麼1-2分鐘,而且節省了時間。

2、明確實驗要求,方法指導到位。在每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同學的實驗、觀察活動進行指導,讓同學明白怎樣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明確每個人做什麼,使活動能有序而有效地開展,取得實效。如:在觀察轉動的磁鐵前,我邊演示邊告訴同學:小組內每人轉動磁鐵一次,等磁鐵停下時觀察它的方向和位置,並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簡單的圖或文字記錄下來。最後看看記錄,你們有什麼發現。這樣每個同學都有動手的機會,實驗也反覆多次地進行了。同時同學明白了實驗的重點和要求和方法。當同學按老師的指導去做時,在3-5分鐘內就有效完成了實驗,並一下子就發現磁鐵每次停下時都是指着同一個方向。

3、準備結構資料,設計實用記錄表。在課前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我為同學準備的是兩塊磁性強弱、形狀大小都一樣的磁鐵。並且每一塊磁鐵都檢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同學在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磁鐵被磁化的現象,在實驗中所有的組的現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對實驗卡的設計我也動了腦筋。在本課中我設計的實驗記錄卡簡單易懂,便於記錄。如在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實驗卡只要求同學在對應的情形下打勾,最後簡單説説自身的發現。在活動中同學都能即時完成記錄,沒有另外花時間了。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義,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有個別同學在課前通過閲讀等方式已經知道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於是在沒有實驗前就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把記錄卡填好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今的教學中怎樣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怎樣培養同學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還有待研究。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2

《磁鐵的兩極》是《磁鐵》單元的第三課。

學生們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出現了兩個問題:

1、實驗室的磁鐵磁力較弱,在做條形磁鐵和回形針實驗時,只有兩端吸住了回形針,中間部位沒有吸住。

2、條形磁鐵吸鐵粉的實驗也不清楚,也是隻能看到兩端。

學生們根據實驗現象,理所當然的認為磁鐵兩端有磁力,中部沒有磁力。

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在課前我特意準備了一根斷了得磁鐵,學生們也可以看到磁鐵的中部,再斷掉後是有磁力的.。通過這個現象,學生們能更好的理解:磁鐵兩極磁力強,中部磁力弱。

所以每節課在課前預做實驗真的很有必要。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3

《磁鐵的兩極》這課是三年級下冊磁鐵單元的內容。本節環節很清晰,讓學生通過“預測——實驗——觀察記錄——交流研討——習題鞏固提升”,形成本節課的概念——條形磁鐵的磁力中間最弱,兩端最強。

教材使用條形磁鐵和回形針進行實驗。選擇條形磁鐵一個面上的5個點,根據吸引的回形針數的多少來判斷5個點磁力的強弱。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遇到了問題。

問題一:實驗室磁力弱的條形磁鐵,兩極能吸住回形針,而中間吸不住。換了磁力強的條形磁鐵,這個磁鐵有很多小磁鐵組成,兩端磁力很強,只有磁極兩個點可以吸住回形針。

問題二:一面上的5個點並不能代替6個面顯然不夠科學。

所以我們選擇了磁力強的磁鐵,把磁鐵拆成小段,弱化磁力,選擇鐵粉代替回形針。鐵粉細小,在量足夠多的情況下,能夠直觀看出磁力的.強弱。

這是本節課的兩點,單本節課還有一些不足:

1、任務單的設置還需更完善。

本節課涉及到6個面磁力的觀察,但任務單上磁極的那兩個面還要考慮,怎樣讓學生看得懂,能容易記錄。

2、全班交流環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在本節課的交流環節,學生展示了之後,原本我可以不説話,讓學生質疑、提問,但考慮到時間問題,就自行進行追問,這樣課堂上的時間可以省出一些,但學生的發展沒那麼多了。下次上課可以在某些細節上省出一些時間,讓學生的交流這塊更加從容。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4

本課的教學中發現了幾個問題,覺得有必要將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

一、如何引導學生作出“磁力大小不同”的假設。

初識教參和參考了一些網上的教案對於這部分的設計都是通過將小鐵珠放在磁鐵的中間,觀察小鐵珠最終會滾到磁鐵的兩端,從而引出學生的猜想,作出假設。

然而實際嘗試中,發現要使小鐵珠從磁鐵的中間滾向磁鐵的一端,實際是很困難的,小鐵珠往往就會不聽使喚從中間直接滾離了磁鐵,同組的老師也進行了多次嘗試,即使有時通過用手撥動能勉強做到,但不能做到百發百中,對此我們做出的原因解釋可能是學校的磁鐵磁力有所減弱了吧,一直到最後也沒能保證小鐵珠百分百從中間滾到磁鐵兩端。

解決:教科書的插圖給了我們一種誤區,要讓小鐵珠從中間滾到一端,卻忽略了旁邊引入的一段話“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鐵珠”,而我發現最終的解決方法即擺脱“要小鐵珠從中間滾到兩端”的影響,從“吸”字入手,用磁鐵的不同部位去吸小鐵珠反而效果非常明顯,磁鐵的正中、中間部分都不能吸起小鐵珠,而小鐵珠會輕而易舉地被兩端吸住,從而成功地引出學生的猜測。

感受:從“滾”到“吸”雖然是很小的.改變,卻讓我收穫很大,它讓我感受到作為教師面對問題時決不能含糊妥協,有時交一份真就能夠讓自己破繭成蝶,最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架起一座通往知識大道的橋樑。

二、隨意的標註不能太“隨意”,造成不同結果的認識衝突。

準備材料時,覺得隨意的作好標註,肯定不會那麼巧,出現全班結果一樣的局面,所以沒有特別在意。然後課上,觀察一番,發現很多小組的結果都是一樣的,為了以防萬一,我趕緊重新另作標註形成與我觀察到的結果不統一的現象,果真學生的交流中竟出現了全班交流結果都統一,幸好我有所防備,於是拿出課上隨機準備的“另類”結果,學生親眼觀察,果真一樣的磁鐵可是出現了不一樣的結果,12:1,可是又是親眼所見,此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的兩種結果不同可是都是正確的,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不同的結果的呢?學生思考後,即落實到磁鐵磁極的標註是隨意的。至此才形成了認識上的衝突,下課後我一想如果沒有引起注意以防萬一的話,本課就沒有認識上的衝突了,學生對於“磁鐵磁極的標註應該怎樣形成正確統一的標準?”就不會產生疑問了,不禁心理一緊。

解決:本是考慮到讓每班學生自行進行標註,可是一則材料的準備有些麻煩(每個班要用雙面膠粘好紙條粘貼,課堂結束還要撕掉),二則實際意義並不大(只要學生有作好標記的想法就已達到目的),因此還是我進行統一的準備。下課後,我趕緊一一檢測,然後根據不同結果進行標註,造成了兩種衝突,並且達到“勢均力敵”的效果。

果真,下一堂課中,學生在交流過程中輕易地發現,班級中形成了兩種正確答案,這時我順勢提出問題,學生一下就落到了“磁極的標註”上,並且有些同學已經提出應該給磁極進行統一的標註,此時我提出這一問題我們將在下課繼續研究,整課的教學感覺順當了許多。

感受:太多時候,總覺得試驗材料準備的應該差不多了,出現的可能應該不多了,所以就想“偷懶”一下不要緊,然而當課堂上真實遇到時就會懊悔,怎麼當時不考慮周全些。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之前不僅要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測,還要關注到自己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材料等,當然有時出現的問題可以剛剛好成為一個教學的亮點或是一個很好的生成,不過總覺得把準備作的充足些、保證些對於課堂的益處應該多一些。

三、小組合作並非唯一形式,該“不出手就不出手”,保證試驗結果的正確、科學。

關於“怎樣測量磁鐵各部分磁力的大小”的實驗設計,學生的反應是我沒有預想到的,並沒有想到學生會對這一問題“束手就擒”,因此我當機立斷,通過引導學生觀看教科書的圖示,並進行引導“磁鐵能夠吸引鐵的力量叫磁力,那放過來我們可以通過什麼表示磁力大小?”雙管齊下,學生反應到可以通過掛回形針,以回形針的個數表示。學生由此認識我認為應該可以了,至於讓學生親自探究則存在一定問題,在準備實驗前我就發現,由於回形針被磁化後很難被一個個掛上,而如果直接任憑其一個個吸住,則又會出現問題,即中間部分的測量往往吸上幾個回形針後就會跑到磁極端了。

解決:其實説實話,就算是教師親自做這個實驗,總會因回形針被磁化而吸住,也是很難控制自如地將回形針一個一個掛上去,而且還得避免因為手的干擾碰到回形針意外掉落;再者當在中間部分掛回形針會遇到問題,由於回形針個數的增多,會往兩端移動,此時還必須不斷地將回形針移動到中間位置,很是艱難;最後由於正中位置一個回形針都不能吸住,學生會認為沒有磁力,參照了網上有些教師的設計,改用了鐵粉,可是預實驗時改用了大頭針甚至是鐵粉也不能吸住,因此對於最中間部分的磁力我並沒有多作單獨的處理講解,只是將重點落實在條形磁鐵兩端磁力強,中間弱。

感受:親歷科學探究固然是學生基本的科學學習方式,可是這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模式,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也應該進行取捨,對於本課研究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動我就認為採用教師的演示實驗,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注意點即可,這樣在達到採集數據收集證據的同時也能使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解決問題,而同樣的探究活動研究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則適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力求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我操作自我發現。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5

整節課上下來,我認為整個教學環節很流暢,在分點的時候,我讓班裏同學自己思考、討論,同學認為分成3個點比較好。在我的引導下同學們還是沒有把點分成5個,只好有我説出了5個點的位置。學生的科學素養還要進一步加強。

實驗方法是由我通過多媒體直接出示的,但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有很多沒有按方法進行操作,看出學生對實驗方法沒有完全理解。對低年級學生來説這種出示實驗方法還不夠有效。我在巡視實驗時,有個小朋友告訴我,可以將五串回形針分別掛到磁鐵的`五個點上,如果掉下來的,説明磁性弱,吸住了掉不下來的,説明磁性強。“他們對自己想法不敢肯定,所以沒有起來説,可是從理論上講,這樣的想法也是行得通的,也是可以得出中間弱,兩頭強這個特性的。

後來下課了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其實孩子們與眾不同的想法肯定很多,而我在課上出示實驗方法時,為了教學的順利,並沒有問諸如”還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嗎?“這樣的問題,學生回答到了我想要的答案之後,就開始這行下一項的活動了, 有時我們為了得到一個答案而忽略學生,忽略學生中高高舉起的小手,時間長了,學生可能也就是沉醉於教師的平平淡淡。

也許教師平時一句不經意的話會激發起孩子們主動探究的慾望,諸如 ”你這個想法真好,就是與眾不同。“”相信同學們對於你這樣的獨特想法肯定會刮目相看。“”真了不起,你這個發現讓老師也感到意外!“……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想必會讓孩子們樂上好一陣子。次數多了,孩子們求異的思想會更深一些。有時候,當孩子們中沒有出現不同想法的時候,老師可能也要有意識地去幫學生創造機會,抓住一點可以激發的”苗頭“,啟發並幫助他表述想法,一次,兩次,孩子們也就有了相應的方法。

《磁鐵的兩極》教學反思6

《磁鐵的兩極》是繼《磁鐵的磁性》後的磁鐵單元的第二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磁鐵的磁性,知道磁鐵的兩極的磁性最強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磁鐵,發現磁鐵的兩極不但磁性最強,還能指示南北方向。探究活動也從原來的觀察磁鐵與其他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引伸到磁鐵與磁鐵間的相互作用。

課文安排了3個觀察、實驗活動。第一個活動是觀察可轉動的磁鐵,從而發現磁鐵的兩極能指示南北方向,形成南極、北極的概念。第二個活動則自主開展實驗探究進一步研究磁鐵兩極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現其規律。第三個活動是玩磁鐵小車的遊戲,是運用“同極相斥”的性質開展的活動。3個活動由淺入深,環環緊扣,活動雖難度不大,但要在40分鐘內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並讓學生反覆多次實驗,記錄多次實驗結果,然後在此基礎上整理事實,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還是要花點心思的'。於是怎樣有序、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成了我這節課的主攻目標。

圍繞着這個目標,在課堂上我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保障了學生的實驗時間,整堂課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嚴謹而有序地完成了三個觀察、實驗活動以及多次實驗的記錄,並通過整理髮現了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學生情緒飽滿,參與積極,人人動手,教學目標和研究目標都得以完成和實現。課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覺得在本堂課中有以下幾個方面較為成功。

1、精心設計環節,科學分配時間。

本節課活動多,每個活動就算是最簡短也不能少與5分鐘,何況學生在活動後還要整理事實、完成記錄,然後互相交流,才能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如果學生活動的時間不能保證,那麼活動就變成了過場,達不到效果。為了保證學生活動的時間,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注意把不是活動的環節儘量地簡單明瞭,不搞花架子。如在教學引入中我就從上一節課的學習開始,既複習了舊知,又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課,時間很短,就那麼1—2分鐘,而且節省了時間。

2、明確實驗要求,方法指導到位。

在每次活動前我都會對學生的實驗、觀察活動進行指導,讓學生明白怎樣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明確每個人做什麼,使活動能有序而有效地開展,取得實效。如:在觀察轉動的磁鐵前,我邊演示邊告訴學生:小組內每人轉動磁鐵一次,等磁鐵停下時觀察它的方向和位置,並把每次每次的方向和位置用簡單的圖或文字記錄下來。最後看看記錄,你們有什麼發現。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實驗也反覆多次地進行了。同時學生明白了實驗的重點和要求及方法。當學生按老師的指導去做時,在3——5分鐘內就有效完成了實驗,並一下子就發現磁鐵每次停下時都是指着同一個方向。

3、準備結構材料,設計實用記錄表。

在課前為了保證實驗的準確,我為學生準備的是兩塊磁性強弱、形狀大小都一樣的磁鐵。並且每一塊磁鐵都檢查了它的磁性。因此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沒有出現磁鐵被磁化的現象,在實驗中所有的組的現象都是相同的`,因而在交流中能很快地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對實驗卡的設計我也動了腦筋。在本課中我設計的實驗記錄卡簡單易懂,便於記錄。如在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實驗卡只要求學生在對應的情形下打勾,最後簡單説説自己的發現。在活動中學生都能即時完成記錄,沒有另外花時間了。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義,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有個別學生在課前通過閲讀等方式已經知道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規律。於是在沒有實驗前就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把記錄卡填好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今的教學中怎樣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怎樣培養學生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還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