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35W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老師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

本節課首先讓學生構建好老師的形象,也讓學生回顧自己的老師。接着,讓學生表演“教師模仿秀”,真切地走近老師的角色,換位思考,然後讓學生從個性、外表、師德、能力等方面寫出自己喜愛的老師的形象,讓學生更深層次思考老師這一角色,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換意見,並在課堂上一起分享。

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前提下,教師從老師的角度,從生活、工作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後讓學生一起討論,換個位置,如果你作為老師,你的煩惱會是什麼?學生進行討論,以自己的眼光去發現問題,然後教師與學生一起分享老師的快樂與煩惱,讓學生更全面瞭解老師,並對於學生誤解的地方,加以解釋。

通過一個平等的平台,讓師生之間進行對話,化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誤解,讓老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更好的溝通,並把之前學習的有關人際交往的小技巧運用在師生交往上。

如果能積累一些有關師生交往的視頻片斷,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效果會更好,更活躍,這是我以後要努力的方向。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2

七年級年(4)班的教室裏,正在舉行片區的語文教研活動,我為片區的老師們上了一節研討課——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這是一節自讀課,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要目的,在閲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讀自悟,提高能力素養。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是引導者、參與者,努力在作品與學生心靈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

在指導學生理解、品味課文之後,老師提出了問題:你認為莎利文老師教育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學生討論回答)

生:我認為是在於她的教學方法得當。她讓海倫走出來,認識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國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讓學生感悟情感的價值--《我的老師》反思》。

生:我認為最關鍵是她的循循善誘。她不厭其煩地教海倫認識理解“愛”。

生:我認為是莎利文老師的耐心細緻,不怕挫折的精神。她教海倫識字,比如教“水”字,一遍又一遍地在海倫手中寫着,直到海倫懂得為止。

生: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莎利文老師對海倫的愛,她是真誠地想幫海倫,所以想盡辦法教育海倫。當海倫失去信心發脾氣時,她耐心地引導、啟發她。

師:是的,我也認為教育成功的'關鍵是莎利文老師的愛心。(此時,老師用紅色粉筆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大紅的“心”字型,把整個板書都包含在了一個“心”中)

師:是莎利文老師用愛心開啟了海倫封閉的心扉,是莎利文老師用愛心點燃了海倫智慧的火花,是莎利文老師用愛心使海倫成為著名的成功殘疾人士,譜寫了一曲愛的頌歌。

此時,播放CD童聲合唱《愛的奉獻》,學生打着拍子,齊聲高唱:“這是心的呼喚,這是愛的奉獻,這是人間的春風……”感人的音樂聲在教室裏飄揚,學生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衝擊與震撼,引起了共鳴。

師:愛是人類最美的語言,愛是永恆的話題,現在請同學們根據你對愛的理解,調動你的語言積累,以“愛”為話題,説一句最美的話,長短不限。老師先説一句:愛是陽光,哺育我們成長。

(教室裏一下子沸騰起來了,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

愛是大海,永遠不會枯竭。

愛是一隻船,載着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

愛是一把火,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

愛是一杯清茶,令人温馨。

愛是一件毛衣,可以抵禦風寒。

愛是一把雨傘,為我們遮風擋雨。

……

(課堂氣氛相當熱烈,下課時間到了,還有很多學生舉手想發言。)

〔分析與反思〕“多麼成功的人文精神的滲透”,聽課老師發出了驚喜的讚歎。學生在掌握知識、能力的過程中,得到了“美”的情感的薰陶。新課程標準強調:“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的導向。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新型的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尤為重要的是在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注意發揮語文教材“活”與“美”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獲得審美的重塑與提升。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3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然後抓住“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這句話引導學生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交流時原本認為學生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學生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説到了,交流到最後,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問題在於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問題這樣提:“關於‘貓蝟獸’這堂課,

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學生會很快找到重點語句品讀,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所提問題就是經過修改之後的,這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這樣,整堂課的教學才能夠凸顯主體,線條簡明。

總之,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節設計得過於複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能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這是教學這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4

我在實施《我的老師》這一課的教學時,分為三個板塊來進行。一為概括本文敍述的七件事;二為從具體的語句來探討蔡老師是個什麼樣的人;三為找尋“我”抒發自己對老師感情的句子進行分析。我一方面想多方面的訓練學生的能力,包括概括能力、尋找材料的能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但是時間卻很有限。

我在展開第一個環節時,採用的是小組合作的方式,我覺得學生在概括事情的能力上是有困難的,所以此時的交流是必要的,但是在學生全班交流時我就覺得交流的`內容太長,學生難以聽過就記得別人的發言,一直覺得“七件事”學生在展示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一時也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在王慶華老師的指導下,我茅塞頓開,讓他們上黑板展示,把黑板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除此之外,還有我的知識點鋪得太開了。既涉及概括事件又涉及具體的語句,或許一堂課就把一個知識點講深講透就好。這節課的重點不突出,抓詳略得當可以再深入到為什麼要詳寫第六、第七兩件事。這讓我覺得自己的思考還不夠,面鋪得太寬,但是不夠深入。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5

以自我為中心是當今社會裏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當自己的利益受到一點點的損害時,他就會表現出及壞的情緒甚至打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怎樣去教育一個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這是一個大家都值得探索和深思的話題。

在一次户外活動時孩子都在滑梯上高興的玩着,這時候一位小朋友從地面上抓了一把土往滑梯上扔,弄得塵土飛揚並弄髒了小朋友的衣服。我急忙制止了此事,把她叫到了一邊,用比較重的口氣對她説“瞧你把小朋友的衣服弄得多髒呀?你這樣做,對不對?”剛開始她不屑一顧,對我的話不理睬,又過了一會兒,她哭了。

面對着一個三歲多的`孩子,我從心裏不停的問自己“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當她犯錯誤的時候?”。她哭得越來越傷心了,看着那張被淚水滑過的臉,我的心砰砰直跳,我為自己過分的語言感到後悔。幾分鐘後她不哭了,我讓其他的小朋友回教室了,惟獨留下了她,我蹲下來問她“剛才你做的對不對?”,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回教室了,她有點着急,眼淚又出來了,我輕輕地抱起她,幫她擦乾了淚。悄悄的告訴她“把小朋友的衣服弄髒是不對的,這樣做是不禮貌的”,簡短的一句話,她似乎明白了,撅着小嘴巴對我説“老師,剛才我做的不對。”看着她那紅彤彤的眼睛我笑了,告訴她“有錯能改就是好孩子”。她衝着我使勁的點了點頭。

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孩子,你得到的將是孩子最真誠的回報。下午奶奶來接她時,我詳細告訴了她媽媽今天發生的事情經過,家長贊同了我的做法。當她要離開幼兒園時衝着我就喊“明天我還來上學”!

一句真誠的話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雖然我已經很疲憊,但我的心裏是高興的,我正在期待明天的到來.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6

《我的老師》是魏巍的一篇回憶性散文,文章第二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是“在我的記憶裏,她是一個温柔和美麗的人”,接下來第三自然段到底十四自然段,作者回憶了發生在師生之間的七件事來佐證蔡芸芝老師的温柔和美麗,從而充分解釋了“最使我難忘的原因”,所以,這句話的作用應該是第二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的總領句,“温柔和美麗”應該是蔡芸芝老師的形象標籤了。

説實話,我一開始感覺這是一篇很簡單的文章,結構也很典型,先介紹老師的性格,再通過具體的事例來證明,就像我們教孩子寫作文一樣,所以備課時不夠深入,不夠細緻,不夠全面,結果在課堂上遇到了問題,在解決導學案上“蔡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時,出現了我意想不到的情況,一是有孩子總結是“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二是在我問哪些事件可以證明她的這些特點時,其他如“温柔、慈愛、公平、偉大”不難找到,但是卻找不到證明蔡老師“美麗”的語段。下面我逐一説明。

一、蔡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這個問題應該不難,孩子們從文本中直接找到了原詞“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其中“温柔、美麗”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慈愛、公平、偉大”在第九自然段,猛一看似乎沒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過去了,但仔細一想,既然“温柔、美麗”是蔡老師的總特徵,那麼第九段出現的“慈愛、公平、偉大”應該包含在“温柔、美麗”中,屬於種屬關係,而不是並列關係。也許有人會説,美麗是形容外表的,不是性格,其實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是我接着問第二個問題時,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二、文中哪些事件可以證明蔡老師的“温柔、美麗、慈愛、公平、偉大”

問題一拋出來,表明蔡老師“温柔、慈愛、公平、偉大”的事件很快被找到,但哪一件事可以佐證“美麗”呢?孩子們犯難了,最後不得不回答“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很顯然這樣的答案是經不起推敲的,難道“十八九歲”就證明魅力嗎?不能,這隻能説明年輕;難道“右嘴角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就能證明“美麗”嗎?這個答案顯然更可笑,這隻能説明是蔡老師外貌特徵,按照寫作常理,前面説明是什麼樣的人,後面得有具體的事例佐證,難道是作者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就像我們寫作文時寫一個人,前面説説他是一個善良、勤勞的人,後面卻只寫他善良的事例,對他的勤勞卻隻字不提,顯然是不合適的。這時,有同學靈機一動,舉手發言:“老師,我認為這裏的“美麗”是指蔡老師的心靈美麗,一句話真是撥雲見日,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肯定地點點頭。這樣一理解,上述兩個問題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一、蔡老師的性格完全可以用“温柔、美麗”來概括,不用再説“慈愛、公平、偉大”了,這三個詞語完全可以涵蓋在“温柔、美麗”這兩個詞語中;二、我們也不用再從外貌上找描寫蔡老師美麗的句子了。兩個問題迎刃而解。

這完全是一節因為我沒有備好課而有意外收穫的一節課,課堂上我認同了學生的觀點,課下我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感覺學生的見解很有道理,於是趕緊整理成文,與大家商榷。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7

教完《我最好的老師》一課,有點感受一直想寫下來,今天總算有時間靜下心來寫一下了。這篇課文結構清晰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課文主要通過寫我的科學課教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式,表達了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要具有科學的懷疑精神。在學完課文後,我引導同學們共同完成課後的小練筆,這道題目的要求是:在你看來,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用一段文字描繪出來。

收作業前,我一直在猜想:同學們心目中的好老師會是什麼樣的呢?我是不是與這位好老師有一定的差距呢?在忐忑不安中我看完了同學們的小練筆。心也隨之受到震撼。全班同學所寫的內容如出一轍,他們全都希望老師能和自己交朋友,説知心話,放下老師的所謂的.尊嚴,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一凡同學的那幾句話:“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面帶微笑,和我們一起做遊戲,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我希望老師能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老師和同學們真誠相待,我希望老師每天都能穿得漂漂亮亮的特別精神。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呀!”

原來,同學們希望能與老師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看來我與這位好老師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8

課在我預期的順利中劃上了句號,沉浸於終於可以鬆一口氣的同時,仔細回首自己的這堂課,上後感覺如何,自己得到提升了嗎?學生從這堂課上有所得嗎?我回味着。

根據文本特點,妥善處理教材。課文1—4自然段集中描寫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給學生和讀者留下機器不好的印象,5—8自然段在懷特森先生的解釋和體驗一次又一次的冒險課堂後,學生最終明白了他是最好的老師,抓住文本內容的這一特點,我分兩個版塊進行教學。讓學生先去學習1—4自然段,這裏的老師,你喜歡嗎,從課文中尋找依據,説明理由。感知了老師的“壞”後,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然這樣一個糊弄人的老師,惹得大家憤憤不平,作者又為什麼稱他為最好的老師?懷特森真的是最好的老師嗎?學習課文5—8自然段,這裏的老師,你喜歡嗎,從課文中尋找依據,説明理由。學生自然就會將懷特森先生所作所為的理由依據找出來,交流。

根據文章寫作特色,體味其妙處。本篇文章有兩大寫法上的祕妙之處。一是謀篇佈局上的先抑後揚,二是結尾處的戛然而止,留下思考空間。感悟完課文內容之後,我引領孩子們去觀察和發現文本的祕妙,從而為後面的修改作文,運用這種方法打下基礎。

1、遷移運用,修改作文。在此運用一正一反的兩篇作文進行對比,好的文章是中國版的《好老師》,聽老師讀,學生聽。然後説説聽後的感受,你更喜歡哪篇文章?發表自己真實的觀點:這兩篇文章有哪些相似點?(有一開始的看不起、不喜歡到慢慢地欣賞、喜歡)然後師小結:這篇文章的作者一開始寫得並不是這樣的,他在學習了大衞·歐文的《我最好的老師》之後,模仿他的寫法反覆修改才改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所以説,好文章是反覆修改出來的;寫好一個人,就要寫他獨一無二的特點。再出示反面的材料,運用文章中習得的方法,評價作文,修改作文。鏈接學生寫的`《新老師》,讓學生們去評價這篇文章寫的怎麼樣?在學生説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歸納,①事例描寫的不夠具體,細節沒有寫到位。②老師的特點沒有按一定的順序呈現。那麼根據我們剛才提出的修改意見,用上這節課上我們習得的方法進行修改。

這樣的設計比較接近時下的教學理念——淡化文本分析,注重言語形式、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整堂課上學生表現出來的對文本的理解不存在問題,但是覺得對道理的理解和結合自身的感受沒有融合在一起,僅僅只是停留在道理的表面表達上。我覺得這是自己這堂課上不夠完善的地方,僅僅就讓學生走過場,缺乏一種教師該有的追問。同時在梳理文章內容時,當把所有的理由呈現在表格中時,學生的表現也與預期的有出入。預期的是希望他們抓住其中一個理由來説,但學生們是全部一口氣説完了,然後我沒有加以引導,讓他們逐個説,導致本該在這個環節很活躍的課堂氛圍,有些冷場。值得安慰的是,最後的遷移運用,孩子們表現的很棒,充分地將課堂上習得的這種方法運用起來,這也成為了我這堂課的亮點之處。

一堂課所帶來的震撼不僅僅只有學生,我自己在這次的歷練中收穫了敢於大膽嘗試,不要畏首畏尾,拋卻傳統的文本分析,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情。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9

我講的這一課,選自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魏巍寫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作者選取七件具體的小事,表現了國小時的蔡芸芝老師對“我”和同學們的摯愛,抒發了對温柔美麗、慈愛偉大的蔡老師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我之所以選這一課,是因為這些學生來到國中,他們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篇課文內容深刻,難度加大,增加了他們學習的難度。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可以感受到師愛的偉大,體會到那份情感。學生不僅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在寫作技巧上有所得,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選材和詳略的安排。

這一課,我主要讓學生掌握生字和生詞,體會作者的情感。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包括着幾部分:情景導入,整體感知;小組合作探究,品讀課文;形成性檢測,查漏補缺。整個環節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的新理念。我就這節課作一下反思:

一、反思可取之處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老師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走進文本,品讀課文。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達到學有所得的目的。在每個環節中針對學生的思考,合作探究,老師的引導和點撥應體現老師的主導地位。

第一步是情景導入。

我聯繫學生的學習經歷,考慮到每一位同學從國小到國中肯定有很多老師。我讓學生閉眼回憶對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師,再回憶有哪些事情值得你回憶。讓學生在自己的腦海中有屬於自己的《我的老師》。最後導入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為下面學習這一課開個頭。

第二步是檢查預習,發現問題。

這一環節,重點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認知能力,瞭解他們積累詞語的情況,從而更好地瞭解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習新課打下基礎。這樣使老師教的主動,學習目標集中。學生課下自學,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減少課堂教學容量,抽出大部分時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第三步是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為了讓學生能認真地朗讀,我設計幾個問題,學生邊讀邊思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彷彿回到那令人嚮往的童年生活,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陶醉其中,感受師愛的偉大,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第四步是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這一步是重頭戲,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閲讀課文並歸納課文中的七件事,然後擬小標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不僅能夠活躍課堂的.氣氛,而且讓每個學生都積極的參加進來。對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們幫助下,學有所得。這個環節是完成學習目標的重要環節。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登台亮相,積極發言。這個環節舉手發言的學生明顯增多,機會均等,學習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

第五步是形成性檢測,查漏補缺。

這一步是學生學習成果展示,也是檢查這節課學習目標完成情況的重要環節。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為達成教學目標而定。

二、反思不足

每節課優劣兼備,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可取的地方。最大的不足是有些環節的時間安排沒有按預定安排完成。在小組合作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對於記敍七件事的詳略安排的好處和課文的層次,理解的不夠深刻。學生沒有真正體會到好處在哪兒。由於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沒有更好地突出重點,沒有到預期的目的。過多的時間用在字詞和背景介紹上,導致用在重點環節的時間少了。課堂教學環節需要環環緊扣,每個環節之間缺乏應有的過渡。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環節可以臨時調整,例如,自主學習部分,完全可以放在預習環節中去,讓學生在課前就解決這些簡單的問題。課堂上才能把主要的時間用在對事件的歸納和詳略安排上,這樣重難點就突出了,教學任務也就完成了。

總之,教學反思是為了找準教師的位置,也是為了讓學生找準他們的位置。這樣做,更加有利於老師照鏡子,揚長避短。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0

成功之處:

1、紮紮實實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始終抓住二年級的教學目標,把生字教學落在實處,認讀生字時的同桌互查,保證人人識字要保底,提出讀不準的字重點討論記字方法,真正學會生字,會學生字,不走過場。課堂板書讓學生跟寫,都對學生識寫字也大有裨益。

2、簡簡單單教語文:關注學生特點,教學難度把握恰當。因為是二年級上學期,在教學過程中把握好理解的深度是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不人為拔高學生的理解,不強求學生能夠一次回答到位,注重緩評價、積極評價。這樣,可以比較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成年人在讀這篇課文時,會讀出很多東西:居里夫人的平和謙虛,老師工作的意義與價值,人的才華成就與品行等等,但孩子就是孩子,老師的理解再深刻、再豐富也只是老師的,孩子天真的小腦袋裏還思考不出過於深奧的思想,學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對老師的尊敬,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就可以了。本節課也沒有采用課件,因為居里夫人的肖像掛圖平時就在走廊的牆上掛着,拿下來一看就可以了,生字詞和重點句子寫到班班都有的'小黑板上更方便。而導入時通過教師繪聲繪色地描述,學生完全可以瞭解居里夫人的巨大貢獻,瞭解人們對她尊敬的心情,為全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3、本本分分練語言: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詞語,明白了才會記,才會用;在充分的朗讀中體會、感受,並通過朗讀表達;針對課文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進行描寫的特點,先原文填空,引起注意,再設計説話練習,先觀察表演,再同桌練説,標準不高,難度不大,但學生收穫的是實用、基本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不足之處:

1、説話練習的不夠充分,應該再請一名同學説説。

2、提問的面還有些窄,雖然在同桌讀字、同桌連説等環節中保證了面向全體,人人蔘與,也給了大量的讀字讀詞讀課文的機會,但單獨回答問題的時候,有的同學叫到兩次,甚至三次,而有些同學一次也沒站起來過。

改進之處:

加強學習!一是學習專業知識,比如課堂上學生提到的“席”字如何識記,現在查閲資料得知:席——“本義:供坐卧鋪墊的用具。會意。從巾,庶省聲。天子諸侯的席有刺繡鑲邊,故從巾。席用來待廣大賓客,故從庶省。”如果課堂用孩子能聽懂的話簡單講講,孩子們一定會牢牢記住。二是加強專業技能的修煉,內心的修煉,一方面掌握一些調控課堂和自我調節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修煉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真心。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1

《我的老師》是以師生關係為主題的繪畫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於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和促進良好的師生關係。雖然二年級的學生屬於低年級段的學生,但對課題的理解是很容易的.,教學難點在於“如何用自己的畫筆把我心中的老師表現出來”。

學生和老師的感情是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建立起來的,但要用繪畫的方式來表達,繪畫技能仍然是基礎,基本功。通過認真的教學準備,教學設計的詳細規劃,包括微課在內的課件的製作,有效引導學生如何去用畫筆表現我的老師,並鼓勵學生大膽的表現。從課堂當堂練習的效果來看,學生是完全理解了課題的,在表達上也比平常更放鬆,説明自學指導也是有效的。一部分孩子能在課堂上當堂完成完整的繪畫效果,是很可貴的。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2

《我最好的老師》這篇文章是國小六年級語文課本中最後一次綜合性學習裏的一篇略讀課文。開課,與學生做了近距離的心靈溝通:“同學們,你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子?”只見學生們略做思考狀後説:“把我們當朋友,不隨意奚落同學,還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這,就是我們同學心目中最好的老師。知道了“最好老師”在同學們心中有了一個“定位”後,也就為我後邊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那麼,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上課娓娓講解一種叫'貓蝟獸'的動物,同學們都根據他的講解龍飛鳳舞地做筆記,可隨堂小測驗,全班同學都大吃一驚,因為他們的成績均為‘0’分。=這,這,這是一位好老師嗎?這算好老師嗎?”隨即,我在堂課上順勢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學生的感情變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中自然發生的。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內容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可以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能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此外在第二版塊的`學習中,力圖想帶領同學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堂課到另一堂課,從他的課堂到別的課堂,從課內到課外,懷特森先生帶給學生的懷疑主義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尤其是最後的拓展訓練,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載體,事實上也是學生們對懷疑主義這一價值觀是否真實有效建立的一個檢驗和展示。從這個意義上説,拓的是課文的意藴,展的是課文的內涵。至此,感覺這篇課文的理解漸漸清晰起來。

於是,在教研過程中,發現我對課文的理解也跟作者看待懷特森先生一樣經歷了一個感情轉變。這給我一個啟示,當你深深地沉浸在課文的文字中,你總能發現它的可讀之處,可教之處,可掘之處。這是研究這一課給我的最大收穫。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3

 【教學片斷】

師:“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同學朗讀,找到句子。)

生: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經常有出其不意的舉動。

師:關於“貓蝟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

生1:他一面侃侃而談,一面讓我們傳看一個顱骨。我們全都認真做了筆記,然後是隨堂檢驗。

(相機理解“侃侃而談”)

生2: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而且,驚訝的並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相機理解“目瞪口呆”)

生3:“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還應該得分不成。”

生4:懷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會我們的心情。

生5:他告訴我們,……當時我們中間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疑問。

……

師:在以後的科學課中,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又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

同學交流。

生:從此,科學課對於我們來説就成了一種“冒險”。……我們經常會在課後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考慮和論證。

師:懷特森先生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對同學有什麼好處?作者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師”。

同學交流。

生1:他説,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考慮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生2: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生3:然而,……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生4: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也不要迷信權威。

……

 【課後反思】

《課標》指出:“閲讀是同學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同學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考慮,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考慮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考慮。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同學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考慮:“‘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然後抓住“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經常有出其不意的舉動。”這句話引導同學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小朋友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同學的獨立考慮,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小朋友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交流時原本認為同學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同學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説到了,交流到最後,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身的教學,主要問題在於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假如問題這樣提:“關於‘貓蝟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同學會很快找到重點語句品讀,以上教學片斷中教師所提問題就是經過修改之後的,這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會水到渠成。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同學感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這樣,整堂課的教學才幹夠凸顯主體,線條簡明。

總之,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節設計得過於複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幹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利,這是教學這一課給我最大的啟示。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4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閲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為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作為這篇獨立閲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完本篇課文後,我感受如下:

一、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基本落實。

這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

首先我認為關鍵在於學生閲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閲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內容。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通過默讀、放開聲音讀、指名讀、老師引讀等方式引導學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其次在於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於懷特森先生的做法是否理解?這個我採用了四個環節對學生進行引導。一是讓學生自讀課文,同位兩個自問自答的方式理解。這樣利於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二是引導學生理解獨立懷疑的含義。通過上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能通過讀課文理解字面意思,但要真正理解還需要進一步引導。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思考、論證的.內容,一方面引導學生理解知道這是都是學生自主去思考的;另一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懷疑能力,

懷疑能力要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並非是以後就不相信書本和權威了,而是在提出自己的疑問之後要提出理由或根據論證。

最後是通過學生寫對朋友的解釋,進一步用自己的語言理解課文。語文是文學性和工具性的統一。讀寫結合可以內化學生的理解,學以致用也是學習語文的目的。一方面引導學生自己寫寫給朋友的解釋,一方面擴展閲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二、備課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

首先是調整教材為我所用。本課是第五單元最後一課,在科學精神這一重點的體現上前後關連。因此為能更好的完成本課教學,我調整教材,提前教學第五單元。這樣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利於前後貫通,易於整體把握課文和本單元的內容。

其次教學設計不斷完善。教學重點、難點的突破是教學重點。如何突破?我一直在苦苦思考。教參和網上有很多現成的案例,但在難點的突破上不合我意。我反覆閲讀課文第6節,對冒險論點論證思考進行反覆思考、琢磨,直到早上5點30,突破難點的步驟才從頭腦裏冒了出來。我很欣喜,趕快修改設計,於是才出現了突破難點的以上教學步驟。還有課前導入,我本來是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最好的老師進行導入,昨天感覺到,既然已經學習了本單元的課文,從本單元課文教學重點出發或許更好。於是請教了組長趙振萍老師,趙老師認為後一種可能會更好。於是採用趙老師的建議,感覺這樣的確更利於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前後聯繫,利於整體把握。

因為是同題異構課堂教學,所以沒機會試講。為便於今天的教學觀摩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效果,我昨天下午請韓芳主任、趙振萍老師、李雲老師指導我的教學設計,三位老師非常熱情、認真地看了我的教學設計,並提出中肯的修改建議。這才使得今天的課能比較順利完成。在此對以上三位老師表示真摯的感謝。

三、教學遺憾

本課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內容,但是由於趕進度,在突破重點時,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還是不足,等待花開的聲音耐心還是不夠,我感覺老師的話還是多了些。如果讓學生充分談一談,打開孩子的思維,效果或許會還好。

再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寫法時,我還設計了一個作業,就是課後讓學生仿照課文一件事例説明一個道理的方法寫寫自己的最好的老師。結果卻忘記了。好在是自己所教學生的課,可以課下補上此環節。

當然,此節觀摩課還有許多缺點和不足,很感謝老師們給我在課堂觀察上提出的中肯的建議:比如學生的發言思維還不夠發散,教師的鼓勵語言還不足,教學環節中學生對懷特森老師態度轉變的過程理解還不夠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

執教一節觀摩課,自己從中收穫了很多,不論是成功還是不足,這都是經驗。不期望這是一次成功的課例,如果能給老師們提供一些反面的教訓,使大家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少走彎路,也值了。

我的老師教學反思15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鑽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無論思考討論什麼問題,都要立足於自瀆,引起思考。在《我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我以讀為本,先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思考:“‘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然後抓住“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這句話引導學生自主品讀,咀嚼課文的重點詞句,力圖帶領孩子們層層剝筍似地深入體會從一堂課到每堂課,從課堂到課外,懷特森先生用獨特的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影響了孩子所有的學習方式和人生導向,從而體會懷特森先生確實是最好的老師。

文路和教路是為學路服務的,回顧本堂課的教學,考慮到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力求削枝去葉,理清課文的主線,凸顯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整體感知課文之後,我開始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交流時原本認為學生可以抓住重點語句品讀,沒想到,學生幾乎把整篇課文都説到了,交流到最後,就顯得有點繁瑣,從而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效果。

反思自己的教學,主要問題在於沒找準問題的.切入點,如果問題這樣提:“關於‘貓蝟獸’這堂課,懷特森先生的哪些做法體現了他是一

個教學方法獨特,很有個性的人。”那情況就大不一樣。

語文課不要把教學環節設計得過於複雜,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才能把複雜的內容變得簡單明瞭,使宂長拖沓的教學過程變得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