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計劃

有關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何不趕緊為即將開展的教學工作做一個計劃呢?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4篇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1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 個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 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為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六年級一班、六年級二班、六年級七班、六年級八班品社課下冊的教學工作。高年級是國小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着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幾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展開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景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閲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空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三、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工作計劃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的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

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永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審核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相社會延伸,為此,鼓勵教師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教學要求:

1、讓學生初步認識和創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懂得創造並不神祕,人人都能創造;勇於嘗試創造,體驗創造的快樂。

2、瞭解工業、農業生產與認得日常生活的關係,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感受科學技術對工農業生產的影響,認識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

3、感受現代通信和現代傳媒與人們生存的關係;瞭解現代通信和現代傳媒的種類與方式。

4、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初步瞭解科學技術與人們生活社會發展的關係,認識科技要為人類造福,崇尚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築,文學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主要價值。

5、知道實際的海陸分佈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知道一些國家地區民族不同的風情,瞭解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造成果。

五、教學進度表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3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三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本年級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三年級的國小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三年級的國小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二、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三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温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説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為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三、教學措施:

1、準確地把握教材,從認知和行為兩方面,結合班隊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教學中,充分利用參考資料和書上的習題開拓創新。

3、充分利用電視教學手段達到最佳效果。

4、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在實踐中學會為集體服務,以樹立集體榮譽感。

5、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

6、加強道德行為的教育。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為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二、教學目標。

1、三條軸線

*兒童與自我

*兒童與社會

*兒童與自然

2、四個方面

*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期和基礎)

*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三、教法設想

1、寓道德概念和行為要求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2、利用插圖,圖文對照,邊看邊説邊想,幫助學生理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結合紅星兒童團的各項活動進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學用書中的'兒歌及小故事穿插於課堂教學中。

四、各單元教學內容與措施。

第一單元(第1—4課)認識你真好

本單元的學習重在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體驗集體生活的快樂,學習學校生活中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培育和發展主體意識。為學生儘快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

第二單元(第5—8課)快樂每一天

生活不可能天天豔陽高照。“遲到”“寫字不好”“上學路上怎麼走”“一日事務怎樣巧安排”這些問題都會困擾着兒童。本單元就抓住這些兒童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問題,展開討論、分析、通過合理歸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兒童在學習中,尋找到了戰勝挫折的良策,獲取了一份成長的經驗,也就獲得了一份快樂。

第三單元(第9—12課)我像小樹苗

本單元沒有直白的,純道德的理性説教、而是寓“教”於樂,因勢利導,通過幽默、誇張、離奇的童話故事,學生親自參與的遊戲活動等,讓兒童經歷體驗、感悟的過程,使他們認識到“馬虎、撒謊”對少年兒童來講是品德、習慣不良的前奏,面對曾有過的馬虎、撒謊等行為不掩飾、不迴避,努力遠離“長鼻子”,告別“小馬虎”,做一個不説謊話、做事有耐心,有毅力、不敷衍的文明兒童,為他們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單元(第13—16課)冬爺爺來了

本單元以“變化”為主線貫穿其中,讓學生感受大自然中四季的變化,學生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的同時欣賞自己的進步,在自我積累經驗中提出新的發展目標,,迎接新的一年,邁向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