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日記

生活日記5篇(推薦)

欄目: 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2.03W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裏都收穫頗豐吧,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並且記錄在日記裏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日記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活日記5篇(推薦)

生活日記 篇1

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開心果,總能把原本平淡無奇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充滿歡樂。

上了國中後,我與父母的接觸便少了。因此每個週末都會儲蓄下一籮筐的趣事,一個個幽默風趣的小故事,一些天真爛漫的“八卦新聞”,總能把他們逗得捧腹大笑。“最近啊陳力老在門邊看一個女同學,那樣子可好笑了……”“葉芳銘在寢室裏老是不安分,今天終於被管理員發現了……”這些小故事在我誇張而生動的描述下個個都飽含幽默感,使我家的餐桌瀰漫着歡聲笑語。

我不僅能為家庭錦上添花,還能為家庭雪中送碳呢!那是一個祥和的'週末,我像往常一樣回到家中,可是迎接我的卻不是爸媽熟悉的問候,而是一片狼籍的客廳。地上滿是食品包裝袋,傢俱都披上了厚重的灰塵。這一切都在向我表明——爸爸媽媽在鬧矛盾。我先走到爸爸的卧室,他正在看新聞,但是臉上的表情卻十分嚴肅。於是,我又走向了媽媽的卧室,她正蜷縮在被窩裏生悶氣,我走過去問媽媽發生了什麼事,她便説是一些零瑣的小事。“哎!媽您都和爸爸結婚這麼多年了,這些小事還用斤斤計較嗎?”我説着説着就拉起老媽走到了客廳,又叫出了在看新聞的爸爸,請他倆坐上沙發。翻出了我10歲生日的錄像,我想那些温馨的場景一定能化解爸媽的矛盾。

隨着那熟悉的生日歌響起,那一幕幕歡樂的往事在電視屏幕上顯現,昔日的美好回憶一一沁入心田,我們三人緊緊地相擁在一起。爸爸媽媽的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在他們心中也產生了微妙的化學變化,再一次重歸於好了。

我是一個開心果,也是家裏的潤滑劑,只要家庭中有我。快樂就將永遠陪伴着我們,煩惱將不復存在。

生活日記 篇2

據《新科學家》報道,英國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習慣性地寫日記對健康沒有好處,習慣寫日記的人們容易頭痛。他們發現,經常寫日記的人比不寫日記的人更有可能頭痛、失眠、消化不良以及不擅長社交。

心理學家的這一發現向以前的假設提出了挑戰。以前人們認為堅持寫日記,更容易克服心理創傷。但英國格拉斯哥蘇格蘭大學的伊萊恩·鄧肯表示:“我們以前認為,經常寫日記對身體有某些好處,但現在看來,寫日記只會使身體變得更糟。事實上,如果你們根本不寫東西,你的身體可能會更健康一些。”

這項有斯塔福德郡大學的大衞·謝菲爾德參與並完成的研究於9月8日在愛丁堡舉行的英國心理學會的一次會議上被公開。該研究對94名經常寫日記的人和41名不寫日記的人的身體狀況進行了比較。斯塔福德郡大學的所有學生也接受了問卷調查,填寫了一張標準的健康調查表,就業參考《習慣寫日記的人們容易頭痛》。

鄧肯説:“我們決定測試寫日記能治癒創傷的説法。”她表示,她開了對自由地寫日記的人進行研究的先河,在其他多數研究中,志願者實際上都被要求以一種系統的方式寫下他們遭受的創傷經歷。

研究人員問了寫日記的人許多問題,包括多長時間寫一次日記,日記能保存多久以及是否寫過任何關於遭受心理創傷的事。最後統計結果顯示,在身體狀況方面,寫日記的人比不寫的人糟得多,身體狀況最糟的恰恰是那些那些在日記中記錄自己的創作經歷的'人。

鄧肯説:“他們最容易患頭痛之類的疾病。”雖然她目前還沒有證據,但鄧肯推測,寫日記的人不是儘快從創傷的陰影裏走出來,而是通過記日記,反覆回憶創傷過程。她説:“如果人們不重複回味過去,而是打破沉思敞開心扉説出來,或許效果會更好。”

但是她承認她的實驗不能證明究竟是因為寫日記引起了健康問題,還是因為健康問題讓人開始記日記。在接下來的實驗中,通過新的方法進一步探索寫日記和健康之間的關係。

生活日記 篇3

星期五下午第一節課,我們學校舉行了乒乓球賽。我們班的王力行、王子暄、張卓樑、徐夢圓、李浩棟還有陳添薏代替我們班去比。

我們男生運氣太差了,特別是李浩棟,剛剛打了三局,全輸,馬上敗下陣來。接着是王力行,他們兩個都是一下子遇見了高手。過了一會兒,張卓樑也回來了。女生這方的陳添薏也敗下陣來。現在只剩下徐夢圓和王子暄了,我們的教室裏起了一股激動而又緊張的氣息,不知徐夢圓和王子暄能不能打敗所有對手?

想到這,徐夢圓就回來了,她説前面都順利,就是後面遇見了二(一)班的、上屆乒乓球賽冠軍的'竹小楠,然後被打敗了。我想:不知王子暄會不會遇見她,不知王子暄會不會贏她。我們往窗外望去,忽然聽見一個聲音:“王子暄贏了!”雖然不知她的對手是誰,但我們還是非常的高興,因為王子暄贏了!緊接着,她又開始比了,她現在好像在跟竹小楠打,我好期待成績呀!

突然,我看見王子暄朝教室走來,難道她輸了?王子暄回到教室後説:“我是第二名!最後又是被那個竹小楠打敗的。”王老師鼓勵她:“得個第二名已經不錯了。”希望下次我們班能拿個第一名!

生活日記 篇4

9月10日北京時間下午4時,聖彼得堡時間正午12時,自聖彼得堡機場下機,辦了落地籤後就去了聖彼得堡。可真是開了眼界長了見識啊!難怪她被列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文化遺產的城市,她不是那種高高底底的建築裏夾雜着灰暗的底矮的平民房,模樣一成不變的城市,她的所有建築突出表現了俄式古老的風格,是整個用石頭拼接的城市,沒有一棟現代樓宇,沒有一絲商業氣息,房屋的高度被嚴格限制,所有建築物的立面都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城市風格寫着“聖彼得堡”三個字。

由於她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口,河流多橋多,93條河和運河及580座橋縱橫連接着這座設計建築異常優美的水上城市,讓她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稱。走在那座座橋上,漫步在俄式古老的街上,彷彿置身於畫中仙景中。

除了河流多橋多而外雕像多教堂多。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為聖彼得堡標誌性建築。青銅騎士,傳聞是彼得大帝的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送給彼得大帝的禮物,所以雕刻得很英俊,纏着馬腿的蛇代表着阻礙革新的舊勢力。

還有列寧的銅像、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塑像,詩人普希金塑像、科學家兼文學家羅蒙羅索夫塑像等;尼古那一世皇帝的塑像上有四個女人的雕像,四個女人是他的妻子和三個女兒,雕像大氣逼真。

伊薩基耶夫教堂是世界第四大教堂,還有滴血教堂、喀山教堂等教堂。都是藝術的結晶。

具有250年歷史的斯莫爾尼斯宮現為音樂學院。300多年前,彼得大帝為了取得一處出海口,實現他將俄國建成海上強國的夢想,御駕親征,從瑞典人手裏奪得涅瓦河三角洲地帶。然後下令在此建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併發誓要把它建成世界上最美的城市。1712年,他將首都由莫斯科遷往聖彼得堡。此後的200多年間,幾代沙皇在城內和城郊建起一座座聞名於世的皇宮和行宮。

所以聖彼得堡的皇家和貴族花園、宮殿、紀念碑多。

彼得大帝夏宮花園始建於彼得大帝時代。氣候涼爽,景色優美,真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她位於芬蘭灣南岸,面積1000公頃,分為“上花園”和“下花園”。“下花園”比“上花園”大很多,我們只觀賞了“下花園”。下花園是舉世無雙的噴泉藝術,園中步步有泉、處處見水,或喧鬧似濤或潺潺如歌的水聲不絕於耳。花園裏有64個噴泉和250多尊金銅像組成的梯級大瀑布。位於中央的雕像“掰開獅嘴的參孫”高3米,重5噸,噴出水柱高達22米。

座落在涅瓦河畔的還有聖彼得保羅要塞。建於1703年,是為了保衞涅瓦河而建,十八世紀後作為政治犯的監獄,現在是製作硬幣的地方,她的對岸是冬宮。

冬宮

冬宮是沙皇的宮殿和住所,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份。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一進冬宮的門就被大使樓的.黃金雕花輝煌耀眼了。宮殿內部以金、銅、水晶、大理石、孔雀石和各種藝術珍品裝飾,色彩繽紛,其豪華典雅是難以用言語描述的。宮內大廳各具特色,其中喬治大廳、亞歷山大大廳、孔雀石大廳、小餐廳尤其讓人眩目。

聖彼得堡又是一座藝術之城,涅瓦河畔的列賓美術學院裏走出了不少世界級的名畫家,步行街涅夫斯基大道上有不少獻藝的人,據導遊説,他們都是些學歷很高的藝術家。有兩位藝術院校的的女學生為我們演奏《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和《卡秋莎》兩首有名的歌曲。

“普希金城”,位於聖彼得堡以南25公里,內有葉卡捷琳娜宮。葉卡捷林娜宮殿是彼得大帝送給皇后葉卡捷林娜的宮殿,其女兒伊麗莎白又花費了20年時間補建,所用黃金40多噸,豪華富麗輝煌用文字是難以形容的;其內眾多世界名畫名雕像,愛神熟睡和愛神醒後曬太陽的雕像,讓人止不住地要上前去抱抱他了。最令人眩目的是虎珀殿,琥珀殿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美極了,可惜不讓拍照,沒有留下影像。其內還擺着中國的國寶幾件,最寶貴的是一張玉雕的唐風畫桌子,不知什麼原因到了這裏,問俄導,俄導笑而不答。作為一箇中國人,看到自己國家的國寶陣列在俄羅斯的彼得大帝皇后的宮殿裏,心裏真不是滋味

生活日記 篇5

在不起眼的街頭和巷尾上總是會有一些感人的事情,今天我在那裏就看到了一件很感人的事情。

去買菜,在街上看到了有一位老爺爺拄着枴杖,彎着腰,還一邊不停地咳嗽,看樣子是生病了。突然,一口痰從他的嘴裏吐到地上,剛巧一位女警察走了過來,看到了這一切。再看看這個女警察的手裏,拿着錢包,我心想完了,肯定要罰錢啦。

這位老爺爺你看到的'這個錢包,便把那瘦弱的手伸進了口袋,等到你警察走進了,便問:“罰多少?”可女警察只是微微的一笑,:“沒關係,您趕緊走吧,這裏交給我啦!”這位老爺爺不停的説謝謝,拄着枴杖向前方走去。

看了眼前這一幕,我感動極了!

買完菜,我回來的時候發現這地上一口痰已經被清理乾淨了,環境又變美了。

瞧,這街頭巷尾的感動人心的時刻不少呢,不信你們自己去看看!

Tags:生活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