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文言文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2W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文言文説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言文説課稿

文言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十五課《學弈》。

2、教材簡析:《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説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説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然後講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最後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雖與現代文在用詞造句、朗讀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卻有着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從國小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瞭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很有好處。選編本文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於學生繼承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傳統;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國小生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感悟了學習方法,為國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瞭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瞭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CAI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説學情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鬆、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三、説教法:

1、遊戲、激發學習興趣。

(1)成語遊戲――――請學生在30秒鐘內自由説成語。(CAI、課件顯示30至0的計時數)

(2)介紹成語大多來源於古代故事從而揭示課題。

2、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1)學生初讀課文,做到讀懂、讀通、讀不通的句子作上記號。

(2)檢查初讀情況,教師順勢配樂範讀全文。(CAI、課件播放音樂)

(3)引導學生自悟文言文特點以及課文大意。

(4)過渡小結。

3、讀懂,根據註釋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

(1)學生再讀課文,根據註釋、插圖在文中邊批劃,邊讀懂每句話,不明白的做上記號。

(2)反饋疑難問題。(CAI、課件顯示疑難句子)

(3)自主合作解決疑難,讀懂課文。

請學生下位,尋找合作伙伴,成立合作小組並選出組長。

組長根據句子難易進行分工合作。(教師組織指導小組合作)

組長將各小組成員學習成果彙總集合。

各小組向全班彙報合作成果。

A、彙報疑難句子的解決情況

B、彙報小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話講講課文內容。

(4)小結過渡

4、吟誦,創設情境,體情悟道,熟讀成誦

(1)創設“學弈經驗、總結會”這一情境,讓學生在敍説、辯論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專心致志的道理。

(2)CAI播放“專心致志”成語故事,加深體會。

(3)創設“孟子講學”這一情境,讓學生通過自讀、演讀達到熟讀成誦,進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誦的韻味。

5、拓展,課內外延伸積累

(1)總結文言文成語故事的特點,提高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認識。

(2)推薦幾篇文言文成語故事以及搜索網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文言文説課稿2

一、説會考命題趨勢

文言文閲讀是對文言文綜合知識的考查,它對學生的要求較為全面,所考材料內容兼顧課內與課外,考查方向“文言並重”,這裏的“言”即文言知識,如實詞、虛詞的理解,文言語句的翻譯等,而“文”主要指對文意的理解和評價。總的來説,近幾年會考關於文言文閲讀考查的命題趨勢呈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積累,突出重點;

2、文言句子的翻譯往往要求要落實到字詞、句式上;

3、文言斷句要注意予以系統,把握“文氣”,適當照顧省略成分;

4、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能對文段大意進行理解,成為一個能力考點;

5、對文意及寫法的理解要將局部理解和整體把握結合起來。

二、説設計意圖

課內文言文複習鞏固和課內文言文向課外的遷移突破,一直是九年級畢業班語文複習階段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畢業班語文教師在處理這個內容時往往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分冊進行重點篇目的複習鞏固;一是分知識板塊,諸如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進行地毯式複習。顯而易見,第一種複習方式是比較耗時、低效的,有的老師甚至會感慨這樣相當於把舊課重上了一遍,給予學生的知識也比較破碎、零散。而第二種複習方式,雖然比較系統、全面,但機械式記憶性的成分較重,課堂上往往是教師“一言堂”,學生大多處於被動接受,重複學習的地位,學習積極性不高,獨立自主進行系統複習的能力也沒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所以,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力求讓學生在知識上得到鞏固,同時在學習方法和技能上得到提升。我把這種複習方法叫做“題材歸類式文言文複習法”。希望通過教師引導和生生合作,對某類題材的文言文進行歸類、總結、遷移,激發學生複習文言文的興趣,鍛鍊他們自主總結小專題,鞏固所學知識的能力,鼓勵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提高文言文複習鞏固和課外遷移的效果。

三、説學生情況

九年級下期,學生在課內文言文學習上已經形成了一套基本常規的學習方法,大部分學生形成了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積累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在課外文言文閲讀上也具備了一定篇幅的積累。但是脱離老師的幫扶,依靠小組合作,總結經驗,歸納專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複習方式還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四、説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針對會考命題要求“重視積累,強調重點”的趨勢)

(1)複習鞏固課內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探究在戰爭題材類文言文中常見的一些實詞的翻譯規律,提高翻譯文言字詞的能力;

(2)鞏固課內關鍵句的翻譯,複習一些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和翻譯技巧,提高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3)通過比較、遷移,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戰爭題材文言文的普遍主題,提高整體把握文意,理解文言文主題的能力,學會閲讀一些課外淺易文言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新課改提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一個主導的角色;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自主意識;教育專家趙曉明也在我校試點“學思導練”的教學模式。)

(1)小組合作,積累課內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子的翻譯;

(2)通過理解文言文中的關鍵句,把握文章主題和人物形象;

(3)遷移拓展,學會藉助語境推斷文言文字詞的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瞭解古人對於戰爭的看法,形成正確的、較為全面的戰爭觀。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複習鞏固課內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鞏固課內關鍵句的翻譯,探究在戰爭題材類文言文的翻譯規律,提高文言文翻譯能力。

2、教學難點:(1)探究理解、記憶文言實詞、虛詞的方法和規律,提高整體把握文意,理解文言文主題的能力,學會閲讀一些課外淺易文言文。

(2)引導學生嘗試採用“題材歸類式”文言文複習法,歸納小結所學文言文,形成自己獨特的複習資料和複習方式。

(三)教學方法

1、合作探究法:學生互相交流,擴大積累,鞏固文言知識,分享學習經驗

2、討論點撥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適時點撥小結,對學生零散的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引導學生形成有序的學習方法。

3、比較閲讀法:通過歸納、比較,總結翻譯規律,把握理解文章主題和人物形象的方法,學習閲讀課外淺易文言文。

4、題材歸納法:通過同題材類型文言文歸納的案例,啟發引導學生採用題材歸類的方式,複習鞏固課內文言文,並提高閲讀同類課外文言文的能力。

五、説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以戰爭話題引入,直接進入本課課題,並擴大學生的成語積累,力求簡潔有效。

(二)課內知識鞏固與方法歸納

按教育專家趙曉明老師提出的“學導思練”教學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教師的點撥,出現在學生小組合作、質疑問難之時;教師的小結,出現在學生自主思考、歸納之後。

1、通過三輪小組競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相關文言知識的記憶、積累。

2、每輪競賽當中,都設計了兩組問題,體現了知識梯度和能力提升的要求。“小試牛刀”問題由學生自主選舉的“主考官”來提問,力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落實文言知識的積累。“升級考驗”問題,重在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指導,發現規律,總結技巧,提升能力。

(三)課外文言文閲讀的拓展和遷移而知新

在文言知識的積累和方法規律的探討總結基礎上,完成對課外文言文閲讀的遷移,提高課外文言文閲讀的能力。

六、説作業設計

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參考選題,如:人物傳記、傳統美德、君臣治國、苦學成才、山水遊記、寓言神話……進行題材分類式複習小結。要求從8-9年級所學課內文言文中選擇同題材的2-4篇組合成一個題材類型進行文言知識的歸納總結,並從課外文言文或其他資料上摘取1-2則課外文言文作為該題材類型的拓展延伸。

文言文説課稿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六國論》(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六國論》這篇課文是高中魯人版語文必修四第一單元歷史座標上的沉思中的一課。《課程標準》指出:“應在繼續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的同時,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選修課學習是對必修課的延伸和提高,教學內容更具有選擇性,教學方法更應體現個性化學習,在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上應比必修課有明顯的拓展。主要立足於語文活動,致力於實際的應用。

這一單元的賞析指導中把文章的脈絡放在首位,《六國論》這篇課文最大的特點就是論證嚴密,它以結構上的獨特個性,奠定了現代論文“三部曲”程式的基礎,與賈誼的《過秦論》交相輝映,在我國古代政論文中各呈異彩,因而受到後人的稱道,可為我們師法。

基於選修課的基本要求,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根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正確譯文。

2、感知本文論證嚴密的特點,理清作者的思路。學習並實踐作者始終圍繞中心論點不蔓不枝地展開論述的方法。學習並實踐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對比論證法逐層論證的方法。

3、作者以史為鑑,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

文言文教學把握文意,學習文言基礎知識是首要任務,《課標》和大學聯考《考試説明》都要求學生能夠閲讀淺易的文言文,這種閲讀能力來源於學生紮實的文言文基本功,不能掃清文字障礙,讀懂文章,一切鑑賞都是空中樓閣。因此我的教學重點首先就確定為對課文中重點實詞、虛詞的含義和用法及特殊語法現象的掌握,能夠正確譯文。

《課標》強調,選修課教學除了重點進行閲讀與鑑賞能力的培養外,也包括嘗試進行文學創作和相關文體的寫作,在教學中對這兩方面應予以兼顧,促進“讀”和“寫”的互動與轉換。《六國論》這篇文章論證嚴密,是很好的議論文寫作範式,今年大學聯考作文也有向議論文傾斜的趨勢,因此我把教學的另一個重點確定為學習並實踐這種論證結構和論證方法,在教學中通過與賈誼的《過秦論》的對比,引導學生深入體悟、學習並實踐這種論證結構和方法。

由於學生對於作者蘇洵,以及作者寫作背景的陌生,因此對文章寫作目的的把握難以準確,對作者關心國家命運的思想感情難以體會,所以我把了解作者創作意圖,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確定為這篇課文的難點。

高中選修課不同於高等學校專業理論課的一個突出標誌,就是不以傳授系統完整的學科專門知識和理論為重點,我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也是擇要設計,以期學生能夠一課一得。

二、教法和學法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塊硬骨頭,我們的學生文言基礎不太好,我在文言文教學之前,經常讓學生不借助任何工具書和輔助材料,先自讀課文,然後調查閲讀水平,像《六國論》這樣難易度的課文,能夠讀懂80%的學生只佔班級總人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教學中不首先掃除文字障礙,就超越字詞教學而深入對課文進行鑑賞、挖掘,無論老師挖掘得如何深入,學生依然不過是昏昏欲睡的聽眾。想要使學生實現“能夠閲讀淺易文言文”這一目標,我一直主張對課本中的文言文做到“字字落實”,“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課本中的文言知識要切切實實掌握。但如果使用串講法,容易上成“滿堂灌”,課堂沉悶,對於選修課文的學習更是如此,無法實現《課標》中要求的“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因此,在文言基礎知識的教學上我選擇了研討法,着重指導學生預習,指導學生首先使用朗讀法、勾畫圈點法、批註法等學習方法進行預習,然後組織研討。具體就是: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先提問,讓他們把自己不懂的句子提出來,同其他同學以及老師研討,這樣更切合他們的實際。對於有一些他們以為懂了但實際上可能並不真正懂的語句,我可以在他們提問完了之後,再提問。

在對文章內容的教學中,我準備採用講授法、點撥法、提問法等,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促進學生思考把鑑賞引向深入。

三、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預計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

用《三字經》中對蘇洵的介紹,和蘇洵大器晚成的求學經歷故事導入,縮國小生與歷史人物、文言文的疏離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洵的求學經歷對學生也是一種鼓勵。

(二)作者介紹

蘇洵對於學生而言較為陌生,但哪怕是這些離學生比較遠的知識學生也未必一無所知,我們同樣應該調動學生平時的積累,師生一起交流,補充,獲得相關的知識。所以我把這個內容先交給學生,然後再交流,補充。這樣既避免了“一言堂”,也能夠培養學生在平時的閲讀中,在預習中注意積累,做個有心人。

(三)檢查預習情況,用研討法解決字詞問題,疏通文意。

把歸納文言基礎知識作為作業,指導學生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五個方面進行歸納,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這種歸納方法也是文言文學習的一項常規工作。

第二課時

在鑑賞文章時,我特別注重教學的出發點,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而不是從老師的教出發,教學的思路遵循學生的欣賞思路,我努力幫助學生習得鑑賞文章的正確思路和方法。幫助他們從感性走向理性,在理性認識中步步深入,逐漸拓展。而這正是《課標》對選修教材的教學要求。

第一步,我問學生讀完課文後感受到的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什麼?這是對課文的最直觀的感受,是感性的。因為《六國論》特徵明顯,不足600字的文章,不枝不蔓,脈絡清楚。

第二步,我請學生討論為什麼這篇文章會呈現出結構嚴謹、脈絡清晰地特點。在交流討論內容時,帶領學生完成文章結構圖,引導學生從感受出發,剝繭抽絲,一步一步有意識地感受文章的特點。讓他們從感性走向理性,學習這篇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部曲”議論範式。學習對比論證的方法,着重體會段落中,句與句之間的邏輯關係,感受邏輯的力量。

僅僅就文本分析文章結構,往往流於膚淺,為了打開學生的思路,將學生的鑑賞推向深入,第三步,我引導學生將《六國論》的論證思路,論證方法等和學過的《過秦論》進行比較,進一步深化理解。課後把仿照《六國論》的結構安排,用現代漢語改寫《過秦論》作為作業,這樣讓學生不僅學習,而且實踐,既加深理解,鞏固成果,又把“讀”與“寫”溝通起來,實現選修課的教學目的。

最後,通過分析課文最後一句中四個“後人“的理解,引出寫作背景,瞭解蘇洵的寫作目的。瞭解作者以史為鑑,借古諷今的用意,領會作者關心國家命運,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抗擊強暴的思想。

在對文章的分析中板書文章基本結構,力圖全面而簡明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板書:

六國論

蘇洵

提出問題 弊在賂秦

分析問題 賂者

不賂者

解決問題 封、禮、併力

文言文説課稿4

一、背景分析

(一)考命題分析

本節課教學指向性非常明確,就是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文言文閲讀備考複習。陝西省文言文考查的範圍是課外語段。但分析近幾年考題及聽取專家的交流報告後就會發現這樣的事實:命題旗幟鮮明地呈現出以課外考查課內的原則。目的在於加強對學生遷移能力和翻譯能力的考查。此外,在所有的閲讀試題的設計中,強調對學生整體感知能力的考察。

(二)《會考説明》分析

《會考説明》中關於文言文閲讀要求如下:

(1)藉助工具書正確誦讀並讀懂淺易的文言文。

(2)能準確劃分古詩文語句的朗讀節奏。

(3)掌握常見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4)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

從《會考説明》的要求不難看出它重在以能力立意。第一條要求學生具備使用工具書的能力。第二條要求學生具備正確誦讀文言文的能力。第三條要求掌握常見見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對於“掌握”有兩點理解:一、積累重點文言實虛詞的用法。二、能對已積累的詞彙進行靈活地遷移來借閲課外語段中的問題。第四條,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翻譯能力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個能力。而且是文言文閲讀中必考的一項能力。

通過對會考試題與會考説明的研究分析,得出一個結論:文言文複習要以對學生方法的傳授能力的培養為核心。那麼,學生的實際能力又如何呢?

(三)學情分析

在參加西安市的會考研討會時,有關專家對06年會考試卷答題情況進行反饋分析。有一點是人覺得很遺憾,那就是學生閲讀失分率高,文言文閲讀的失分率最高。憑心而論,文言文閲讀實際上是閲讀當中最好掌控、最易得分的部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核心點在於學生遷移能力差,翻譯方法沒有掌握。我想,我們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這就給我們一個信號。那就是在文言文備考指導中必須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又如何呢?正是鑑於對06年教訓的反思。在第一輪複習過課本時,我就給學生強調陝西省文言文考查是遵循以課外考查課內的原則,所以就讓學生有一個強烈的意識,考查課外並不等於課本可以忽略。恰恰相反,必須得高度重視課本,高度重視對課內重點文言實虛詞的積累。因此,我們對課本紮實地過了一遍。學生的積累比較到位,文言文的語感也大大增強。但具體到課外文言文的閲讀,學生還是有一定的畏懼心理。用課內積累解決課外問題不是那麼自如,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生進行方法方面的指導。

二、目標設定

通過上述背景分析,又鑑於本節課是課外文言文閲讀指導的第一節課。因此,我們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一,幫助學生建立起閲讀文言文的信心。二、教給學生文言文閲讀的規律、方法。在這樣的定位後,制定了本節課的三個學習目標:1、反覆誦讀,整體感知並講述文意。2、通過遷移法掌握積累文中重點虛詞“以”4個實詞(伐 趨 向 反 )3、通過翻譯方法的指導學會翻譯重點文言句子。抓住了文言文閲讀的三個重點:重誦讀感知、重積累、重翻譯。突出了三個能力的培訓:概括能力、遷移能力、運用翻譯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結構設計

依據文言文教學特點,又結合課外文言文閲讀指導備考的目的。對課堂整體結構做了如下設計:一、引導學生學習《會考説明》,學習本課目標,做到心中有數。二、詳細地講解一篇,教會學生方法,當堂訓練一篇,及時鞏固、及時反饋。三、在講解第一篇時先通過誦讀整體感知講述大意,再通過對字詞的推敲、句子的翻譯從局部細微處對進行探究,最後又迴歸到對整體進行深入理解。這符合文言文教學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這樣的認知規律。

四、媒體設計

多媒體設計簡單實在,完全是在起輔助作用。只展示了《會考説明》的要求和本課學習目標。達到了省時直觀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設計

在備課過程中圍繞目標精選了兩篇課外語段。在設題上很有針對性。在研讀選文一的過程中通過學生範讀來檢測預習中誦讀情況,通過自讀講述大意完成了目標一。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通過對習題2文言實詞的解釋,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的方式學會了遷移法,並積累了4個文言實詞,也通過實踐激發了學生積累課內重點詞彙的意識,緩解了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心理,完成了目標2。通過對習題3的點析,引導學生把握翻譯題的命題規律,並指導學生靈活運用翻譯方法去準確翻譯句子。同時,和學生一起歸納整理了重點虛詞“以”的用法。完成了目標三。在上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探究文意,啟發了學生思維,並滲透引導學生一分為二的看問題這樣的哲學方法。習題1、2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到習題3就水到渠成地將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學生當堂選文二並由學生講解,達到了當堂訓練,及時地檢測出本堂課指導效果。最後,讓學生課後填寫自我評價反饋表,達到了進一步瞭解學情的目的。明確了下一步訓練指導的針對性。

文言文説課稿5

《兩小兒辯日》

一、説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敍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説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説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説教案《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索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説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説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説過程

(一)引導釋題,導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説“辯”字導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本的內容,體現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説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

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文言文説課稿6

一,對課內文言文複習的認識。

分析歷年大學聯考試題,我們 能 發現,文言文的考查,無論是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句理解,還是 語段 翻譯、 名 句 默寫, 差不多均 源自於課內,幾乎歷年的考點設置,都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相關聯的知識點 。 可見, 大學聯考 文言文 複習立足課內積累 , 學好課本,鞏固基礎知識, 既是基礎,又 是關鍵。 學生可以 通過對課內文言文的複習,激活、梳理、積累 中學學習過的 文言現象和文言知識,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打好基礎和鋪墊。

二,課內文言文複習的目標。

基於上述認識,課內 文言文 我們 的目標是通過複習,讓學生能閲讀淺易的文言文。具體地説, 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一)理解詞語和句式:

(1)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瞭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及用法;

( 3 )瞭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二)理解文句:

(1)正確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能將文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三)分析文章:

(1)分析文章的內容;

(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三,學情分析。

我們松江四中學生在區內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我就不詳細分析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校學生的實際狀況可以這樣概括:學生知識基礎偏差,學生學習能力偏低,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學習態度又有待提高,學習時間偏緊(因為我校是美術專業特色項目學校,高三共有六個班,其中有三個班級是美術特色班。平常,學生除了像文化課學生一樣要學習文化課知識外,他們每週還必須花近兩天的時間去學習美術專業課。臨近專業考試之前,他們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停止文化課學習而專攻美術專業課,以便專業課考試能過關。因而學生的學習時間非常緊張)。

四 ,複習應對策略。

1,未雨綢繆,集思廣益。

在上第五冊新課的時候,我們就已着手對課內文言文複習進行規劃和工作部署, 我們打算用自編 《課課練》的習題 方式對 課內文言文及 部分重要詩歌辭賦中的文言知識進行 激活、梳理和積累。據此,我們 備課組 進行 了 任務 分工 ,有的準備搜索資料,有的準備 匯x習題,有的準備 校勘和 準備 習題 答案, 這樣, 以便發揮團隊優勢,提高工作效率。

2,全局規劃,統籌安排。

因為 是複習課, 我們力爭在 保證 全面複習 課文 基礎知識 的同時 , 還 對 有規律的文言現象 以隨文習題形式 進行 梳理 和呈現 , 同時, 還注重對學生能力 (包括分析綜合與鑑賞評價能力) 的考察 ,以期 對 課內文言文複習有個 規劃 周全 , 脈絡清晰。

下面以“秦晉淆之戰” 為例來談談我們的習題設計 。

“秦晉淆之戰” 這課練習共設計為七大題,依次是:

一,解釋文中加點或畫線的詞和短語。

二,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詞,指出其活用類型並解釋。

三,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並解釋。

四,解釋下列多義詞。

五,翻譯下列句子。

六, 你最喜歡本文寫到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七,本文中心。

第一 題 ( 解釋文中加點或畫線的詞和短語) 是 對隨文的 文言 字詞進行解釋,目的是激活學生記憶, 積累文言詞語,加強對課文的回顧。

第 二 題 (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詞,指出其活用類型並解釋 )是有目的對文中的詞類活用現象進行呈現 和梳理 。

第 三 題 (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指出本字並解釋 )是有目的對文中的 通假字 進行 呈現和梳理。

通過第 二 題 、第 三 題 這樣的題型,可以通過練習的方式 幫助同學整理課文中常見的文言現象。

第 四 題 ( 解釋下列多義詞) 是對多義詞進行梳理。 文言一詞多義,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對文中一些多義詞進行 辨析和 積累 , 練習實在很有必要。

第五題 ( 翻譯下列句子 ) 主要是重點或必須掌握的難句。

第 六 題 ( 思考題 )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能力,雖然題量不多,但能激發學生思維,加深學生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如第五冊古文的思考題依次是:

本文是怎樣緊扣一個“歸”字,將敍事、寫景、抒情、議論結合起來的?(《歸去來兮辭》)

説説為什麼晉武帝在看了此表後,就答應了作者辭不就職的請求?(《陳情表》)

你最喜歡本文寫到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秦晉淆之戰 ”)

你最喜歡本文寫到的哪個人物,為什麼?(“鴻門宴”)

作者是通過哪些手法將蘇武塑造成一個生動豐滿的形象的?(“蘇武傳”)

本文是怎樣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來闡明事理的?(“伶官傳序”)

第 七 題 ( 本文中心 )對文章中心的概括 和介紹意在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中心 , 既 在於讓學生明瞭課內的內容,也在於 讓學生 訓練語言 的 概括和表達能力。

事實上, 我們每一課練習大致都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在每一冊的練習之後,我們都有一個文化常識表格填空和作家小傳。以第二冊為例如下:

第二冊文化常識練習

一,填表。

課文名

作者朝代

作者姓名

作者字

作者號

代表作

“阿房宮賦”

“黃州快哉亭記”

“項脊軒志”

“夢遊天姥吟留別”

二,作家簡介。

1、 杜牧 ( 公元 803 -約 852 年 ) ,字牧之 ,晚 唐時期傑出的詩人,散文家 , 世稱 “ 杜樊川 ” 、 “ 杜司勛 ” 。 人們將他與杜甫相比,稱其為 “ 小杜 ” , 又因其和晚唐李商隱齊名,故又稱其二人為 “ 小李杜 ” 。著有作品集《樊川文集》。

我們學習過他的作品有: 《山行》 、 《泊秦淮》 、 《赤壁》 、 《過華清宮》 、《阿房宮賦》 等。

.....................

除了 課課練 這樣的 系統練習外,我們還 計劃 穿插一些有益的補充教 學練習 ,如 文言多義詞專項練習、著名作家 、 作者知識小報等。依據教學實際 ,我們將隨課堂課文教學 進行專項 練習,如《秦晉殽之戰》多義詞練習、《蘇武傳》多義詞練習, 陶淵明 專題小報 、李白的專題小報 等等。

當然,我們設計的 練習 是 依據 我們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的實際情況,因而大多是基礎, 甚至是特別基礎,但這是我們 必須面對的 實際,我們 必須 從基礎抓起, 而 不能操之過急。

五 ,教學課時安排。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高中課內文言文複習,我們計劃用五週 左右 的時間完成 。

六 ,結語。

總之,從教學研討的集體備課到全面收集、整理甚至設計教學資料,再到精心準備、 努力實施 ,我們力 圖 根據 我校的教學實際 ,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 充分 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但我們的工 作還有 待進一步完善,也希望得到廣大專家的指點和各位同仁的幫助,以期讓我們的工作效率 能夠 更高、 工作效益能夠 更好,懇請各位專家和同仁的批評指正。

文言文説課稿7

一.説教材

《蘇武傳》記敍了蘇武出使匈奴,面對威脅利誘仍堅守節操,歷盡艱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蹟,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愛國志士的光輝形象。根據我校的學生情況,我把學習積累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作為本課教學難點,把學習本文運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映襯的手法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方法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二.説教法

教材雖然篇幅較長,個別字詞生僻,但人物形象飽滿,情節生動,文學性、觀賞性較強,課下注釋很詳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只要敢於創新,能夠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就能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我打算採用:1.啟發式教學,2.學案式教學,為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我將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三.説學法

引導學生採用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説教學過程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我安排三課時。

第一、二課時:學案式教學,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培養學生歸納整理字詞的能力。

第三課時: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學習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

1.導入:展示年輕的蘇武手拿符節準備出使匈奴的照片以及播放《蘇武歌》,引導學生找出出現頻率最高的是“節”字。“節”既表明了他是持符節出使匈奴的大漢的使者,也是指蘇武在面對重大變故,對敵人的種種威逼利誘,始終以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氣節。

(目的:為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採用圖片展示的方式導入新課,能迅速地讓同學們找出“節”是貫穿《蘇武傳》的一條主線,是蘇武偉大精神的核心所在。)

2.瀏覽全文,梳理情節。

《蘇武傳》是通過哪些內容展示蘇武的崇高氣節的?請同學們分小組分角色朗讀。

總結:兩次自殺――剛烈豪壯之節,三次拒降,十九年堅守―忠貞之節。

(目的:讓學生走進歷史,走進文本,直麪人物,主動參與。在研讀文本中探究角色,在角色進入中體驗情感,讓枯燥無味的文言文鮮活起來,讓同學們在角色品評中迴歸主旨。)

3.重點探究。

引導學生分析本文運用富有個性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映襯的方式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方法。

問題設置:

(1)引導學生初步總結蘇武的人物性格。

你認為蘇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

①文章詳寫衞律和李陵的勸降的目的。

②蘇武自殺的原因和自殺時周圍人的反應。

③蘇武被囚禁和北海牧羊時的表現。

4.師生共同總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簡潔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反襯的手法。)

(在重點探究環節中,1.我請每個小組推選出來的同學發言――引導學生初步總結蘇武的人物性格。2.接下來在引導學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的技巧和方法時,我依然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啟發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迴點撥、指導。討論結束後,教師抽查討論結果,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小組補充。目的:啟發思考,培養學習主動性;倡導合作,利用集體智慧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

5.學生披文入情,齊讀蘇武語錄,感受蘇武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和高尚的愛國情操。(課件展示:蘇武手拿已經掉完氈毛的符節屹立於曠野之中牧羊的背影。)

(目的:和前面蘇武年輕時手拿氈毛的形象對比呼應,讓蘇武形象更加突出,為後面小結做鋪墊。)

6.延伸探究,歸納形象。(蘇武為什麼會被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紀念和崇敬?)

五.説教學反思

文言文的教學一直以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一般學生對於文言文是不感興趣的,所以課前我給大家講述了蘇武的故事,讓學生們對蘇武這個人感興趣。根據我校的學生情況,我用了兩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梳理積累文言知識,掌握重要的實詞、虛詞、句式,落實效果不太好,只有少部分同學能夠掌握。

在分析蘇武形象時,傳授給學生有效的鑑賞方法,學生才會舉一反三,逐步提高閲讀和鑑賞能力。因此我把學習本文運用富有個性化的語言、生動入微的細節、對比映襯的手法來突出主題、塑造人物的方法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在教學中因為文意疏通得很完整,所以學生很容易找出來,效果不錯。

文言文説課稿8

老師們,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各位老師能在百忙中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到我們七中參加我們教研組的“説、講、評”課活動。談不上説課,就是想與老師們交流一下我們備課組出這一節課的初衷,希望能借這一次寶貴的研討機會與同行們探討會考文言文複習方法的指導。

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文言文是會考必爭之分。歷屆會考證明,凡是文言文分數高的考生,其會考語文分數都比較高。但同學們在複習文言文上往往有一個誤區:因為老師已經不同程度地領着學生對文言文進行了複習這使得他們自我感覺良好,認為已經複習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麼功夫了。殊不知這只是“半瓶之水”,大多數同學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許知識,而真正落實到“點”上,許多同學還是會以知識掌握不準確,不細緻而敗下陣來。

這恰恰印證了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句話,説“教育者應授之以漁,而不僅僅是授之以魚”。日常複習,我們往往只停留在把應掌握的知識反覆落實,灌輸給學生,學不學,接沒接受那是你自己的事了。因此考完試往往怨聲載道,學生總被考的一頭霧水,教師也連連喊冤叫苦:“講了八遍的東西還是不會,神仙來教也沒辦法!”這就是我們教育正在走的一個誤區。

而本節課,我們恰恰重視了“授之以漁”的教學理念,力爭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引導學生總結複習文言文的方法。

為了更有代表性、有説服力,我們把選擇複習的範圍放在20xx年會考文言文閲讀試題《桃花源記》和20xx年會考文言文閲讀試題《醉翁亭記》上,以會考説會考。

本節課第一個環節,學生閲卷,完成《桃花源記》的5道習題,使學生從整體上對會考文言文閲讀有一個定位。“哦,會考文言文閲讀不過如此,不很難。”而隨即老師引導,講題的重心完全不是放在校對答案上,而是就題論題,分析會考文言文閲讀考查的知識點、答題角度及技巧,比如説第一題是文學常識,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本題可以從作者、朝代、姓字、稱謂、代表作品等這些方面出題,複習時一定要全面。第二題解詞,引導學生歸納出一些特殊的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性活用、一詞多義等現象。這樣整理下來,一是有導向性,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其遷移能力;二是引其注意,記憶深刻。這樣把學生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他們今後在閲讀、複習文言文時舉一反三,以後自己複習也就有了一個抓手。

從文章理解看,近年會考課內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對較容易,只要對文章內容大致瞭解,並能整體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了。但學生在會考中,往往因為答題要點概括不全,尤其是主觀臆斷題就不容易得滿分。針對學生這一薄弱環節,對於後三題,老師講解時不但注重概括出題的範圍,而且加強問答題答題技巧的訓練,比如説閲讀題干時要抓重點字,針對文章思想圍繞文章主旨回答。這樣一來不但有助於樹立學生的文言文閲讀的信心,而且有利於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

本節課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是出示《醉翁亭記》,讓學生分小組為本篇出題。學生畢竟不是專家,我們設計此環節的目的也不是希冀學生出出很有水準的漂亮題,只是想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輕鬆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瞭解會考文言文出題的範圍和形式。這樣一來,今後複習其他文言文,他們也會以此為標準,有針對性,有指向性的複習,真正變我們原來老師灌輸式為學生自主學習。

我們要這樣鼓勵學生:從目前會考文言文的命題來看,有一定的範圍和要求,要想在文言文閲讀上得到高分還是很有可能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學習時重視方法,學會分析,掌握更多更有效的閲讀技巧,相信在會考中你會是一位成功者。

當然,對於文言文複習方法的指導,在座的各位老師一定有很多高招,敬聽各位老師的批評指教。

文言文説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馬》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的一篇自讀課文,這篇課文在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愛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課文內容與環保聯繫緊密,可指導學生進行"保護野生動物"的選材非常好,有如下特點:

(1) 課文體現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2) 課文適應國中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合作精神.

2,教學目標

我設計教學目標的依據是: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運用祖國語言,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説,讀,寫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教學要充分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根據教學目標,從認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來設計.我設計這篇課文的教 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通過整體感知馬的形象及特徵,瞭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表現他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啟發學生領會文章內容.

能力目標:通過品位積累優美的詞句,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培養個性化的感悟能力;通過了解對比手法及其作用,培養學生描摹動物的技巧;通過"野生意義"和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對野馬的讚美,反思人類應善待動物,珍視生命環境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感.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我依據賈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反覆誦讀,領會文章內容;積累優美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傾向.

教學難點;設計"動物園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專題活動和"馬"的知識競賽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增強學生善待動物珍視生,的環保意識,社會責任感.

4.教材與學生

教材處理要符合教學實際,教學的總體設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課首先要考慮學生,"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仔細研究教學對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設計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二,教法

關於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真正的閲讀是與作者的心靈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或者是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的聯繫."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感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採用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容量;幫助學生走進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激活學習思維,啟迪學生智慧.

教師充分考慮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圍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創設情景,組織教學,把學生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這篇課文可以拓寬學習領域,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跨學科學習,這節課我要領學生到微機室去上,運用微機對關於 "馬"的成語,俗語,諺語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也要指導學生上網,進行資料的搜索.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採用了激發興趣,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據新《標準》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時間活動,指導認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可以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學法的指導.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具體做法是:

(1)指導學生用圈點批註法自由讀課文.

(2)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體現自學輔導法,主體思維法.

(3)指導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4)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程序

我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題活動.所以確定一下教學步驟: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請欣賞有關"馬"三種字體的書法作品,隨着社會的發展,馬的

生存方式及命運也在發生着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人性光彩的馬兒吧!(板書:馬 布封)結合註釋請學生介紹作者及作品(多媒體顯示)後師補充.

2,有感情朗讀

⑴請同學們結合註釋自由地,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在讀的過程中把你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劃出來.

學們在讀時,遇到哪些不認識的字詞請説出來.

師幫助解決疑難字詞.(多媒體顯示)要求同學們齊讀,整理識記.

⑵欣賞精彩的語段,領略文章的真諦

誰能選擇文中你最欣賞的一段大聲地,有感情地來讀其他同學認真欣賞,聽後,説出你認為他哪讀的最好 誰再來讀你最欣賞的一段

3,整體感知課文

⑴,我們已對文章有了初步的瞭解,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⑵ 兩種馬在作者布封的筆下各有千秋,請同學們來欣賞現實生活中有關"馬"精美圖片,(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再結合文中作者對馬的生活描繪,論説你喜歡家馬還是野馬 給大家一分鐘的準備,喜歡家馬到這兩組,喜歡野馬到這兩組,請按照句式"我喜歡 馬,因為 "來陳述理由,自由論説現在開始:

⑶,請喜歡家馬的同學用一個兩個字的詞概括你喜歡家馬的最主要的原因 (馴良)同樣要求,請字歡野馬的來概括 (自由)(師板書)這也是家馬和野馬的最突出的特點.

⑷,剛才,我們對馬談了自己的喜愛之情,那麼,我們再來看課文,作者對這兩種馬又持怎樣的態度呢 (同情,讚美)(師板書)這裏同時也寄託了作者的社會政治理想,表達了他對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紹家馬和野馬特徵時運用了怎樣寫法 (對比)有什麼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徵)

4,品讀賞析,揣摩語言.

請你在文中用波浪線畫出你認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並用"我發現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來回答

5,指導合作探究"我們的身邊也出現了供人觀賞的一些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請同學們前後四人一小組討論一下 從而進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學重點,並本着發揮學生潛能,促進學生髮展,激勵學生進步.

6,拓展遷移(突破難點)

教師組織開展一個"馬"的知識競賽活動.

座位分成兩大組為平安隊和普通隊,並推選出各組隊長.

選兩名工作人員,一名記分員,一名監督員.

師宣佈比賽規則: ①,我這有一個幸運箱中裝有一黃一白兩個幸運球,請隊長站在兩邊,每題輪流摸取幸運球,摸到黃色為先答題,摸到白色為後答題.

②,一般答題為10秒,特殊題為60秒.

③,在規定時間內未答出,倒計時5秒後由對方答.

④每題的內容由摸到白球的隊長為對方讀題.

⑷多媒體顯示關於馬的成語,俗語,詩詞的知識競賽題.

⑸宣佈比賽結果,同時送給學生一幅對聯(多媒體顯示)以激勵學生.

以上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先獨立蒐集資料,然後按學習小組總和,完成小論文或調查報告,這也是這節課的課後活動的展開,我相信一定可以解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7,請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

8,作業佈置

儘管目前減負的呼聲很高,但我認為必要的作業佈置還是必需的,語文課畢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終歸姓語,因此,我要求學生學習本課,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去感受人類與動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9,板書設計(略)

文言文説課稿10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文言文兩則》是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一組課文中的第一篇課文,是學生步入六年級的第一課。課文共包括《學弈》和《兩小兒辯日》兩則故事。

2、教材簡析:《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棋的人,接着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説明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故事體現兩小兒善於觀察、説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3、選編本文的目的:在六年級開學伊始就讓學生接觸這兩篇文言文,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生在學習時要專心致志,善於觀察事物,實事求是。可以讓剛進入六年級的學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實實的學習。二是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點,解古人的思想情感,併為國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

4、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學習過程中,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解故事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夠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給學生做適當的引導、點撥、鼓勵、協助,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自悟自得,初步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註釋、聯繫上下文讀通、讀懂、讀熟成誦、悟理明志。)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所以要讓學生通過這兩則故事的學習能夠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並能夠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學習古人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教學重難點:本課既然是一篇文言文,就要讓學生明白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別在哪兒。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

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於讓學生參考課後註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

面對這兩個問題,我會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鬆、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利用課件、板書、簡筆畫等形式來突破解決。

二、説教法

以往的備課都是“備教材”,但是現在新課標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提出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行動口號,要求教師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從課堂的主宰者轉換為平等的交流者;從單向的傳授者轉換為互動的合作者;從呆板的.經驗者轉換為教學的創新者。所以教師在“備教材”的同時更要注重“備學生”。

本課的教學是學生不太解文言文,學生雖對其有很大的新鮮感,但在理解語言上還存在很大的困難,那麼如何讓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達到思維的興奮點是我組織教學的關鍵。文言文的學習要以讀為本,所以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貫徹到“讀”,為此我準備“四讀”。

一讀,讀通。使學生能讀準字音,解決字詞障礙。

二讀,讀懂。能夠解文章大意。

三讀,讀細。理解課文重點內容。

四讀,讀出味兒。初步感悟課文情感態度價值觀。

其中,讀懂和讀細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讀出語言的味兒,讀出故事的味兒就是難點。

其次因為這兩則寓言,故事性很強也很接近孩子們的年齡與生活,孩子們又愛聽故事,所以全過程以講故事,説故事,明道理的形式貫穿始終。

三、説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學習。“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那麼,作為教師就應該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學正適合讓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在討論中獲得新的收穫。正如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所説的“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學生在這種“互換”中得到更多的知識,也體味到更多的學習樂趣。

四、教學流程

本節課共分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的主要任務是理解內容,初步感悟文章藴含的哲理;第二課時的任務是品味語言,深刻領悟。昇華情感。這裏,主要談一下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在課堂伊始,我會聲情並茂的用文言文講《矛與盾》的故事,讓學生七嘴八舌的説聽後的感受,在暢所欲言中進入學習狀態,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並且能夠自然導入到文言文的教學當中。

2、四讀教學,學文悟理。

(1)進行“四讀”中的一讀,讀通。老師範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朗讀文言文的要點,即速度要慢,停頓得當,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然後學生自讀,正字音,把容易讀錯的字圈出來,反覆誦讀。然後根據課下注釋理解字詞。在這裏老師可以就學生易犯的錯誤,或不理解的地方做適當的提醒,如《學弈》中“誨”,應讀四聲。幾個“之”字分別代表什麼。《兩小兒辯日》中“車蓋”是指什麼,有多大?這裏老師可以採用簡筆畫或課件出示古車圖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再如“探湯”是什麼意思?老師可以用想象情境找感受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湯”就是熱水,“探”就是伸手去摸,“探湯”就是像把手伸進熱水裏那樣燙。老師還可以在這裏進行適當的擴展,如文中“汝”是“你”的意思,那麼“吾”是“我”的意思,“爾”也是“你”的意思。總之,在這部份的教學當中我學生質疑,學生解疑,教師點撥難點的原則。

(2)進行“四讀”中的二讀,讀懂。要讓學生解文章的大意。這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要想解決這個部分,老師的引導是必不可少的。《學弈》這則故事很好理解,老師可以準備一幅兩個學生跟着弈秋學弈的畫,讓學生用文中的話或自己的話來描述畫的內容。這樣這則故事的大意就能基本理解。《兩小兒辯日》比較難理解,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彙報交流的方式來解決。但是國小生的理解課文能力還不是很強,特別是對於《辯日》這種藴含科學道理的文言文,在理解上會產生一定的偏差,這時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例如,老師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兩個小孩兒究竟在爭辯什麼?”這時學生的答案就會花樣百出,學生可能會回答“他們在爭辯太陽是剛出升的時候離人近還是中午的時候大”或者回答“他們在爭辯太陽是早晨的時候涼還是中午的時候涼”等等類似這樣比較混亂答案,那是因為文中爭論太陽離地球遠近的問題牽涉到參照物等科學知識,國小生沒有接觸過類似的知識而導致暫時的思維混亂。我會帶領學生走進故事,認真分析每一句話,弄懂每一句話的意思,從而得到正確的答案“兩個小孩兒是在爭論,太陽是早晨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3)進行“四讀”中的三讀,讀細。與“二讀”相同,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要求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句,同樣可以採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內討論,然後彙報交流。我會就一些重點或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強調,如《學弈》中“思援弓繳而射之”要注意斷句“思/援弓繳/而射之”,那麼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再如《學弈》中“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句是文章的總結句,揭示文章要闡述的道理,老師要重點強調。再如《兩小兒辯日》中“孰為汝多知乎?”這是一個反問句,要讀出反問的語氣。

(4)進行“四讀”中的最後一讀,品讀,要求學生能夠初步感知文章藴含的道理。在前面的三個“讀”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對課文非常熟悉,對於文章藴含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學弈》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會運用聯繫生活實際的辦法,讓學生多發言,説一説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類似的事情,體會出“三心二意”的壞處和“專心致志”的好處。《兩小兒辯日》中揭示的道理比較多,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集思廣益,教師總結。

5、拓展延伸

一課時結束後,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關於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或寓言,如《南轅北轍》、《老嫗磨杵》、《囫圇吞棗》等,讓學生在故事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6、板書

文言文兩則

專心致志 善於觀察

説話有理有據 實事求是

良好的學習品質

五、總結

總之,本節課本着“大語文”的觀念,緊跟新課標步伐,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徹始終,教師基本上做到“退出課堂主角,成為幕後執導”的目標。

文言文説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析

《魚我所欲也》選自《孟子·告子上》,這篇課文是九年級下學期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反覆誦讀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觀點,瞭解它們各自的論述方式和語言風格。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議論文的有關知識,本單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講讀課文墨子的《公輸》和《〈孟子〉二章》,學生通過學習對先秦的散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本課之後是一篇自讀課文《〈莊子〉故事兩則》,所以這篇課文是由講讀向自讀的過渡孟子主張人性善,本文從這種理論出發,開篇用魚與熊掌的比喻引出生與義不可得兼時應當捨生而取義的道理,接着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論點進行正反對比論證,最後進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結合當時的社會現實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賦予了捨生取義以廣泛的現實內涵,使這個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論證了捨生取義這一論點。孟子的這一觀點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成為後世許多仁人志士的行為準則。更是我們建設和諧社會的人格標準,本文行文流暢,論證嚴密,引譬設喻,排比鋪陳,氣勢恢宏,體現了《孟子》散文的藝術特點。

(二)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⑴ 積累基本文言文詞彙。

⑵ 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

⑶ 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

2、過程與方法:

在誦讀中探究作者怎樣提出論點展開論證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正確抉擇,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藝術。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四)教學難點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捨生取義的現實內涵。

二、教學方法設計

對本課的教學主要採取誦讀法和討論法。

本文是一篇經典的傳統課文,又是一篇規範的議論文。相對於國中階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難度,國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但教師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體會收穫的快樂,成功的喜悦。《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導思想是把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儘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學這篇課文應以誦讀法主,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文意,在讀中感悟課文精美的語言,運用討論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論證過程,領悟文章豐富的內涵。我在教學中只是一個組織者──把握學習整體走向的,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學習。

三、學法指導

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學習能力,熟悉了議論文的學習流程。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通過聽讀,資料助讀、跳讀、研讀、品讀等方式來理解課文,積累基本的文言文詞彙豐銀行。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義”的提出,“義”的論述方式和“義”的現實內涵。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豐富,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可運用多媒體課件,擴大教學容量。我在教學上安排兩課時。

文言文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知識目標: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 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 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 古文引路,揭示課題。

理解課題,整體感知。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重點,樹立大的語文觀念。我以課題的理解為教學的切入點,同時滲透理解古文的方法。

(二) 初讀感知,體會韻味。

(三)深入探究,疏通文意

自讀感悟,合作探究。學習既是每個學生的事,又是師生,生生共同的事。學生應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想要真正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應該營造一個合作學習的民主氛圍。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藉助註釋和手中的資料來試着理解課文的意思。然後在小組內彙報自己的理解,最後在班上交流感悟。

這樣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時也為為那些不愛發言的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由表達的空間和機會。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做有效的點撥引導,讓學生不但讀懂文字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背後的思想內涵。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情境再現,練習表達。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我適時的播放了兩首樂曲,並且讓學生在音樂中展開想象,仿照書上的表達方式練習説話。把聽,説,讀,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師生再用富於感情的語言朗讀課文。這樣,以圖畫展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氛圍、以語言描繪情景的方法被有機的結合起來。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同時更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特點。

文言文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文言文二則》是兩篇文言文。《學弈》選自《孟子·告子上》,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説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兩小兒辯日》是戰國時的思想家列子創作的散文,記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孩子在爭辯太陽遠近的問題,而孔子不能作出決斷的事,説明了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同時也讚揚了孔子實事求是、敢於承認自己學識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於探求客觀真理。本單元的關鍵字是“科學、機遇、思考”,閲讀要求是“體會文章是如何用具體事例説明觀點的”。本課的兩個故事一個説明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另一個説明要善於思考實事求是,都是發現科學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援、俱”等4個字,讀準字音,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3、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根據課後註釋聯繫上下文,瞭解故事內容。

難點:

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的道理,學習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二、説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這篇課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誦,需要充分朗讀、熟讀成誦。文言文中常常會出現較長或教難的句子,因此我採用學生跟隨範讀去讀,在理解文句的基礎上進行斷句朗讀,分角色朗讀等。

2、講解點拔教學法

文中雖然有部分句子不好理解,但這兩個故事學生早已知曉,六年級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因此我採取互動講解學習,約束學生結合註釋逐字逐句講解,點撥發現古今異義的字,和藴藏其中的道理,培養學生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思維和方式。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孔子、孟子等任務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讓課堂更生動。

三、説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大概瞭解課文內容,畫出古今異義的字,對不理解的字詞做出標記並互相交流。課內主要是朗讀課文,劃分長句子停頓,學習生字和課文內容,結合課後習題,進行適當練習,從而掌握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四、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兩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

1、通讀兩則文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搞清楚字義。

2、畫出古今異義字,劃分文中長句子停頓。

3、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説到我國古代有名的老師,你們會想到誰?孔子、孟子,很棒,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關於他們的文言文。

二、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文言文,讀準字音,讀通文句,畫出不懂的字句,互相交流。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檢查預習情況。重點交流幾個字的讀音:弗,辯。

三、學習《學弈》

1、課件出示孟子簡介,學生説説自己知道的孟子故事。

2、理解題目,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通國之/善弈者也思/援弓繳/而射之為(wèi)是/其智/弗若與?)

3、範讀,學生跟讀,引導發現朗讀文言文的方法。(朗讀速度比較慢,句中停頓多。)

4、小組合作交流,結合註釋,逐字逐句把握,理解文章內容。弈秋是誰?兩人是怎麼學的?結果怎麼樣?為什麼會“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理解“為是其智弗若與”的意思。

5、學習“之”的不同。

6、齊讀課文,聯繫生活,深化認識,引導總結:學習時要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7、鞏固背誦。學生一起復述故事內容,根據譯文完成課文挖空。嘗試背誦。

8、板書設計:

學弈一人→專心致志學習要專心致志

一人→開小差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明白了學習時要專心致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關於孔子的故事,大家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什麼呢?

二、學習《兩小兒辯日》

1、理解課題,出示列子、孔子簡介。

(《列子》中保存了許多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説,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等)

2、學生用文言文朗讀方法朗讀課文,結合註釋瞭解大意。

3、指名讀,相機正音,指導斷句。(“鬥”dòu,“滄”cāng)

4、範讀,跟讀。指名讀。

5、學習課文出示註釋,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引導講述故事內容。

6、逐句學習,理解字意,學習課文。(把握古今異義字,課件展示條理)人物、起因、各自觀點、各自依據

7、體會“孔子不能決也”,理解孔子實事求是態度。孔子被尊稱聖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對兩個小孩子關於太陽遠近的辯論,卻説自己無法判斷。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8、自由發言,説説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道理。

9、歸納總結:課文采用答問式的對話來表現人物並闡明道理。兩小兒説話有理有據,表現出他們善於觀察、天真可愛的特點,而孔子的態度表明了他實事求是的謹慎科學態度,也説明了學無止境要不斷探索。

10、科學拓展:早晨的太陽看上去大是因為大氣層折射,放大了太陽的像。中午熱是因為中午太陽光直射地面,受熱最強。

11、板書設計:

日始日中

一兒:近→如車蓋遠→如盤盂(遠小近大)善於思考

一兒:遠→滄滄涼涼近→如探湯(近熱遠涼)實事求是

孔子不能決也

文言文説課稿14

一、説教材

本課是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由兩篇文言文組成。《囊螢映雪》講述了晉朝人車胤克服家境貧寒,利用螢火照亮,勤學苦讀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義。《鐵杵成針》以文言文的形式,闡明瞭學生從小比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本課選取的是兩篇關於學習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語言凝練、意藴豐富的語言特點,是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激勵學生髮奮學習的佳作。

二、説教學目標

1、認識“恭、勤”等4個生字,會寫“囊、螢”等9個字。

2、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囊螢夜讀》。

4、正確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身上所體現出的偉大品質。

能借助註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教學的重點,正確瞭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身上所體現出的偉大品質是教學的難點。

三、説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完美統一。

本課的教學主要採用情境感悟法、點撥引領法、誦讀體悟法。新課標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誦讀是解讀文言文的敲門磚。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讀,學習文言文的最好方法還是讀,因此學習本課的主要方法是朗讀。讓學生反覆誦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同時,指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四、説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由先輩發奮讀書的故事引入課題,引發學生思考。

(二)初讀課文,疏通生字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主學習,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和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我再利用多媒體檢查生字和朗讀情況。對易讀錯、難讀的句子讓學生思考、討論解決的辦法。這樣拓展了學生的識字方法,加深了對生字的印象,同時,在討論中也讓學生髮現了朗讀的問題,為後面的理解打下基礎。

(三)學習《囊螢夜讀》

1、資料補充,課件展示車胤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注意時代背景,初步知道故事發生在晉朝。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完之後,結合課文註釋,想一想課文大意。

3、指名學生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鼓勵學生回答)

4、逐句講解句子意思,疏通課文大意。

課文大意:晉朝人車胤謹慎勤勞而不知疲倦,知識廣博,學問精通。(車胤)家境貧寒,不能經常得到香油(點燈,以便在燈下讀書)。夏天的夜晚,(車胤)就用白絹做成(透光的)袋子,裝幾十個螢火蟲照着書本,從夜晚到白天看書學習。

5、課件展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片,結合圖片理解課文。

6、學生提問,就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教師進行講解。

7、再讀課文,思考:從車胤用螢火蟲作燈看書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感受車胤的勤奮好學。

師總結:無論環境有多麼惡劣,我們都要勤奮苦學,這樣日後必有成就。我們今天的條件比起車胤來説要好得多,所以我們更要勤奮學習。

8、歸納主旨:本文講述了車胤年幼的時候用袋子裝螢火蟲照着書本讀書的故事,告訴我們無論環境有多麼惡劣,我們都要勤奮學習。

(四)學習《鐵杵成針》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理解的字查字典學習。

2、讓學生結合註釋,嘗試自己翻譯課文句子,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檢查是否翻譯得準確。

3、教師檢查學生翻譯情況(鼓勵為主),帶領學生逐句翻譯句子,疏通文意。

課文大意: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説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裏磨一根鐵棒,(他感到奇怪)於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幹什麼。老婦人説:“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十分驚訝這位老婦人的毅力,於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

4、課件展示李白的資料和課文相關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5、提問:你覺得老婦人將鐵棒磨成針靠的是什麼?這對李白有什麼啟發?(鼓勵學生踴躍回答)

師小結:老婦人將鐵棒磨成針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後一定能成功。

6、讓學生談一談學完本文對自己的啟發。

7、歸納主旨:本文講述了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自己的功課,打算半途而廢,這時候受到一個老婦人鐵杵磨成針的啟發,回去繼續完成自己學業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後一定能成功。

五、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書力求串起故事內容,簡潔明瞭地呈現中心,幫助學生清晰直觀地理解課文呈現的道理。

22文言文二則

囊螢夜讀

家境貧寒沒有燈油恭勤不倦

以螢為燈夜以繼日博學多通

鐵杵成針

(太白)讀書山中逢老媪磨鐵杵感其意

(未成、棄去)(欲作針)(還卒業)

文言文説課稿1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歡迎大家和我一起分享探討語文學習的快樂。

今天我要説的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名篇《捕蛇者説》。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法,説教法,説教學過程,説評價與反思等五方面展開説課內容。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捕蛇者説》是柳宗元被貶官永州司馬時,寫的一篇揭露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罪行的文言文。它編選在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和這一單元的前3篇文言文一樣筆鋒犀利又富有文采,都是通過記一件事來寄託深刻的道理,或諷喻某種現象。編者意在讓學生透過簡單的故事情節,發現所包含的哲理,進而引發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體現了新課程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健全學生良好個性和人格的思想。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四學段(7-9年級)要求學生: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因此本課教學中,第一、二課時應引導學生讀懂原文,掌握課文中常用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第三課時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主題思想和寫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2.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古文的方法,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詞彙。我的學生主要來自城區,每學期按要求制訂讀書計劃,會利用網絡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喜歡提出生活學習中感興趣的問題來共同討論,具有基本獨立的閲讀欣賞能力。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初步的評價。

3.根據學情和教材特點,在第3課時上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運用對比、襯托,突出中心的手法,把握"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主題。

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朗讀-質疑-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以讀為主軸:誦讀、疑讀、議讀、品讀,讀懂古文。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認識封建統治者殘酷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罪行,理解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從而增強對新社會的熱愛。

4.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突破:本次教學中的重點: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的運用,及把握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主題。但是作者與我們年代相隔甚遠,又因特殊的時代背景,所以語言表達含蓄委婉,而又寓意深刻,這是難點,預設通過領會人物精彩的提問,來理解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可以較好的突破教學難點。

二、學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因斯坦説"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能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課教學中,我將讓學生運用自主閲讀,質疑探究的學習方法,在音樂情境中愉悦的誦讀,在問題情境中質疑探究的讀,藉助多媒體課件,鏈接生活,對比現實,議一議,讀一讀,在自主合作的賞析活動中,饒有興味的品一品,讀一讀,圍繞"讀懂古文",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三、教法設想

早在兩千多年前,教育家孔子曾就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使大腦、各種感官處於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地接受教學信息。按照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將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以多媒體的影、音、畫,各種功能,開發學生的智能,以精心設計導語,設置問題情境,鏈接課堂與生活,以聽、説、讀、寫等方法來有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閲讀體驗與問題探究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我準備採用:誦讀法、疑讀法和議讀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

為了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提高課堂效率,我設置了以下教學步驟:

1、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2、質疑探究,研習新課。

3、拓展遷移對比現實。

4、細細回味,再讀經典。

5、總結歸納,整理板書。

這五個環節立足文本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課內到課外,由課堂到生活,促進學生科學人文精神及創新意識的培養,而"交往式""開放式"的課堂組織形式,也將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一)設置情境,朗讀導入(約5分鐘)

上課伊始,我拓展學習空間,播放一段古箏曲,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徵的教學情境。並在古香古色的音韻中誦讀,利用聽覺效果激發學生品味富於表現力的語言,從而提高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師配樂範讀、學生分組朗讀,選擇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學生點評。利用師生互動品讀課文這一環節引領學生再過美讀關。古典音樂響起,那看似哀而不傷的旋律,誘發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習興趣,美讀吟詠之間,彷彿催人淚下的悲苦農民就在跟前。學生帶着強烈的求知慾和孜孜以求的心理很快進入學習情境中。

(二)研習內容(約25分鐘)

1、兩個精彩的提問

我根據"課情"、"學情"因勢利導找準切入點,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有了更多與老百姓接觸的機會,並且能及時用筆記錄。正如今天的記者一樣。我利用已學過的口語交際"做一回小記者"進行操練:假如你是記者,有幸路遇蔣氏,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指導學生根據投影提示完成"採訪記錄本",這既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又為評價文中精彩的提問奠定基礎。再引導學生分別從原文找出:圍繞"捕蛇"這個話題,作者兩個怎樣的精彩的提問,激發蔣氏大哭道出心聲?與自己的提問比較,評價。這種設計一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二體現了: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程度好的學生可以較快的貼近課文主旨來提問,而程度差點的學生也可以從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來,如為什麼不專門養殖毒蛇?等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存在鮮明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但是都是有着一種生命的創造衝動,教師應該呵護、關懷、喚醒並張揚這種生命衝動意識,支持學生去追尋自我、張揚個性,實現自我充分、全面的發展。而不至於在課堂上就否定了他們閃光的智慧。文章難點的突破水到渠成。

2、三處絕妙的對比:

可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而問題是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此時我投石擊浪有人就説"蔣氏靠捕蛇可以不受賦斂之毒,過得比鄉鄰快樂",文中連蔣氏自己也説"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蔣氏真的快樂嗎?我抓住意見分歧的契機與九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將學生分為真樂派和假樂派,兩大陣營。激發學生從文中找出依據進行辯論。並用投影展示這些辯論理由蔣氏自訴與鄉鄰的對比的三處語句:

永之人爭奔走,蛇巨毒、藥效高,當其租入。

一、生存情況

對比一

斯役不幸

二、生活狀況

對比二

復吾賦不幸更甚

三、冒險次數

對比三

九年級學生在辯論能力和判斷能力上,較之低年級已有提高,待雙方的脣槍舌戰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我相機誘導:是捕蛇者值的鄉鄰羨慕,還是封建時代農民苦不堪言的血淚控訴?真理越辯越明.學生比較容易的就歸納出文章主題: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這樣的探究,沒有限制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學生均能暢所欲言,為自己所持的觀點尋找理由,從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文本"。以投影出示對比語句節省板書時間,形象直觀地看出對比襯托手法,對於突出主題的作用。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1.

3、一個深刻的主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三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為了讓學生在一番熱烈的討論後平息下來又順利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我請一學生講述課後附文《禮記﹒檀弓》中的故事,再找出與《捕蛇者説》主旨上的聯繫。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舉多得。由孔子"苛政猛於虎"演變為柳宗元"賦斂毒於蛇",説明:苛政害民,從來如此。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同情以及思想上的侷限性,從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過渡)詩人謫居永州期間有一首著名的《江雪》,以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來寄託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懷,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壓抑。何時農民不再受苛政之苦,何時才會有他筆下渲染出一個潔靜絕美的世界?我在悠揚的古樂中播放出這幅寒江雪釣圖引發學生思考.

(三)遷移訓練(約7分鐘)

一行文字赫然映入學生眼簾:"永州異蛇賣出3個億,新捕蛇者改寫捕蛇者説"。我請各小組推出的代表,以記者的身份展出:如今永州的新捕蛇者養蛇,賣蛇帶來巨大利潤的圖片資料及文字資料。並充當解説員,在台上進行解説。這些資料是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課外上網搜索,獲得後篩選,整合的。解説詞是學生自己動手寫的,説,寫的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提高。新大綱在第三部分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明確: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提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新課標要求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關心學校,本地區和國內外大事,就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蒐集資料,調查訪問,相互討論,能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展示學習成果。同學們通過對比古今社會,農村,農民,談感悟。平等對話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成果展示之中,更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氛圍。這個教學環節中程度不一的學生,在各小組討論後都能夠圍繞熱愛新農村,熱愛新社會暢所欲言,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形成。也是讓學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正如,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知識的課堂之所以需要向生活世界迴歸,就在於生活是學生智慧生成的源泉。離開了生活的啟迪,學生也就失去了可貴的靈氣。"

(四)品味經典(約5分鐘)

合理鏈接生活固然會讓語文課堂更精彩,但我們最後還是要回歸文本,讓學生立足於文本,直面文本,現在讓學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再配樂朗讀,此時不限制形式,讓學生沉醉於與古人的思想交流,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進行生動朗讀,學生目視其文,耳聞其音,心悟其情,意會其理,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感覺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細細品味經典,我想,他們一定會有更深的感悟。

(五)板書設計(約3分鐘)

總結全文,回望課堂。師生共同討論,逐步得出板書。

數字化的歸納,提綱挈領,加深記憶和理解便於及時複習鞏固。板書背景中,創造性的將"蛇"字的尾部拖長勾住了一個銅錢的眼,形象直觀的體現蛇毒與金錢利益掛鈎,表現文章"賦斂之毒甚於蛇毒"的主題。至此本課的教學任務圓滿完成.

五、教學評價與反思

1、精彩之處

1)在本次教學實踐中,各環節滲透古文最本質的教法:讀。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在讀中有所創造。

2)圖文並茂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使語文課堂由單一的耳聞為主的接受方式,變為以視聽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協作的語文活動。生動活潑,事半功倍。如在教學重點:通過三張板書,投影展示蔣氏自訴與鄉鄰的生活情況、生存狀況、冒險次數的對比,突出中心,直觀形象。

3)拓展遷移訓練環節,打破課堂與生活的界限,課外收集資料的展示給了學生學習的成就感與信心,初步培養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再次強化了本次教學重點,又使其感悟自身與世界的存在,獲得對生活與生命的體驗,為創造新生活,打好精神底子。

4)本堂課節奏張馳有度,既有舒緩的朗讀,又有激烈的討論,既有充足的思考餘地,大膽的自我表現也有中肯善意的評價,課堂你來我往,師生共同創造美,感受美。

2、需改進之處

1)研習內容環節指導學生以記者身份對蔣氏提問,因為時代的距離,估計有些學生的發問不能扣住中心思想,甚至超出教學範圍,比如學生會問:為什麼農民們不專門養殖毒蛇?此時應注意有效的引導學生:封建時代的社會制度不可能給農民這樣寬鬆的環境來養蛇,蛇因巨毒藥性而抵賦税是以生命為代價的,但要肯定學生善於想象,敢於創新的精神。

2)本堂課有許多環節答案,都是由學生歸納總結出的,所以評價學生答案時,既要尊重學生個性,又要給予客觀真實的讚賞,激發學生上進心,藝術化的引領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六、結語

最後為了達到"半畝方塘一鑑天,雲影天光共徘徊"的理想境界。願我們都以開放、靈活的學習方式,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氣息,湧動生命的活力,讓生命之花盡情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