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4.56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説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説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合集8篇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圖形的拼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一年紀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

教學重點與難點:平面圖形的特徵和轉化

教具學具準備:

2張長方形的紙、1把剪刀、1張正方形的紙、1根小木棍、1顆針.20根小棒

教學目的:

1: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二、教法學法

舉例法、實驗法、講解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引入

賞賜課我們所學的內容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我們來複習一下。説算式讓學生搶答。

隨意的説。

第二:先動手做一個折風車的'活動

讓學生體會和理解平面圖形的特徵。(教材27頁第一題:沿虛線折一折)

教師用紙當場做給學生看,教學生一起來,邊做邊講。

最後讓學生明白:

長方形的特徵:對邊相等。正方形的特徵:四邊相等。

第三:用幾個平面圖形來拼組一個平面圖形。

使學生明白他們之間的轉換關係。(教材28頁做一做)

教師用紙當場做給學生看,教學生一起來,邊做邊講。

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圓變正方形、正方形變長方形等等。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課內容在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2—33頁上,主要內容有“猜數遊戲”;“想一想”、“練一練”;6和7的加減法。

本課時教材我通過設計一個“猜數遊戲”和“擺數活動”,使學生學會六、七的加減法。讓學生在遊戲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培養合作的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數感,培養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在生動活潑的情境和遊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2、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正確熟練地掌握六、七的加減法計算。

3、培養觀察、語言表達、動手和初步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6和7的加減法,突破方法是引導學生在遊戲中,通過合作與交流使學生掌握所有的算式。

教學難點是:提高學生計算的熟練程度,突破方法是組織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6和7的計算。

二、説教法與學法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我根據數學學習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充分利用了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課以遊戲、活動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設計了新穎的情景教學,儘可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教學過程緊扣教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的引導,使整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教學中,我注意實踐操作與遊戲活動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獲取新知。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設計了五個環節:複習導入、猜數遊戲、擺數活動、回顧總結、課堂作業。

(一)首先是複習導入

在上新課前我用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兒歌《數鴨子》,讓學生邊聽邊唱,在情境中複習鞏固之前學過的10以內的數字及大小的排列,然後以開火車遊戲複習了有關5的加減法算式,為學習6、7的加減法做好了鋪墊。接着以猜一猜的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接着進行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猜數遊戲

在猜一猜導入的情景下,學生對新課學習有了一定的興趣,因而我自然的引入6的猜數遊戲活動,這一活動是學生十分喜歡的,每個人都有積極參與的信心。關於6的猜數主要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一:6的加法算式

1、先是老師變,學生猜。在猜數遊戲時,我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教具——紅棗6顆,用雙手演示,讓學生通過猜數引出得數是6的加法。然後是學生自己變,自己猜。請學生把豆子也拿出來變一變,同桌之間進行變戲法的活動,並且記錄算式。從變戲法這一有趣的情境出發,激發起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初步體會信息呈現形式的多樣性,並在動手實踐中掌握6的加法。

2、師生共同整理並小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先由學生自由説出自己的算式,我在黑板上以花朵的形式把他們的結果展示出來,花朵是6,每兩片花葉合起來的結果等於花朵上的6,這樣便於學生對加法的理解。等學生説完自己的算式後,我再以課件的.形式出示已經整理好的算式,引導學生比較發現數字不同,但結果相同的兩種加法算式的異同,在整理零亂算式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思考的好習慣,初步感受有條理思考問題的優越性。

活動二:6的減法算式

我再改變猜數形式,用單手猜數再引出相應的減法,從而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6的加減法。並使學生充分地感知加減法之間的相互聯繫。也是我先做示範,接着讓學生自己進行猜

數活動。最後師生共同整理並小結,學生的彙報同樣以學生熟悉的房子的形式板書出來,方便學生再次觀察,最後課件出示整理好的減法算式,讓學生齊讀,在頭腦中對數學知識的規律性,形成初步的認識。

(三)擺數活動

學習了6的猜數遊戲後,學生興趣高漲,躍躍欲試,我便順勢引導,先用自己準備好的教具蘋果娃娃在黑板上分別演示有6個蘋果,再添進來1個,是幾個?學生很明白就能列出來算式6+1=7,然後又説從7個蘋果中去掉一個,很直觀的表現出減法的應用,學生很快就能列出來7—1=6,通過我的加減法演示後,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學具——7個圓片,組織同桌合作學習7的加減法,我巡視、指導參與學生操作活動,通過擺數活動,進行實踐操作,主動探究,得出7的所有加減法算式,這樣做給每個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使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四)回顧總結

這一環節主要目的是,通過老師引導小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整理,使學生腦海中形成完整知識體系。

(五)課堂作業

由於時間關係,最後7的減法算式沒有留給學生充分的彙報時間,我就留成了最後進行的課堂作業,讓學生繼續在剩餘的時間和課後去完成。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通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能力目標:

2、通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情感目標: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並能正確的分類。

教學資源:學具袋、掛圖、小黑板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演示法 討論法 練習法

教法的思路:複習鋪墊,激趣導課——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展示彙報,質疑點撥——鞏固新知——拓展提高

學法的思路:自主探索——動手實踐——活中學,學中用

三、説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激趣導課

1、出示小黑板(做習題)

複習前一節課學過的知識,在學生數圖形時無形中就把圖形分了類,所以我找準新舊知識的聯繫點,為新知識的獲取做好鋪墊。

2、出示掛圖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㈠感知分類

1、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小組討論,交流彙報結果)

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圖中所見,充分發揮小組合作交流的優勢,通過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思維互補,都能感知什麼分類。並且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引導: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一起。

㈡明確分類

1、像售貨員阿姨把同樣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類。(引出課題)

2、小組合作整理學具,讓學生體驗分類。

3、討論、彙報。

在小組展示分類情況後,並説明分類的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

三、展示彙報,質疑點撥

1、小組裏同學把自己所有的鉛筆拿出來,放在一起。

2、互相説一説這些鉛筆可以怎樣分類。

讓學生在一次動手操作,把本組所有學生的鉛筆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細畫,讓學生體會按不同標準分類的意識。比如:可以按長短、按顏色都是正確的。

3、彙報交流。

4、遊戲:整理我的小書包

(先自己整理,然後同桌交流是怎樣整理的)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進一步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讓數學走進生活、接觸數學。

四、鞏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頁的"做一做"

(出示圖片,板演)

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書中的圖做成能活動的,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一個分類活動的平台,這樣更讓學生一目瞭然。

2、做練習六的第1題,把同類的圈起來。

(先自己觀察,在小組交流,説説是怎樣圈的,為什麼這樣圈)

3、做練習六第2題,塗色

(先讓學生自己塗,然後同桌互查)

4、做練習六第3題。

(出示掛圖,集體做,説出那個不同,為什麼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課後能運用這一知識做些什麼?

2、實踐作業:整理自己的小書包,還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類。

最後再次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數學,接觸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後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了許多遊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了對分類的認識,重點是讓學生學會了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的方法。開闊性、活動性的練習讓課堂洋溢着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1、從生活切入數學,激發學習慾望。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整節課始終注意從生活中取材,無論是整理學具、觀察超市,還是開闊的練習,都賦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於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學生很容易產生親切感,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很自然地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同時開闊學生思維,讓學生説説分類的好處、找找生活中的分類現象,使數學不只是侷限在課本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應該為生活服務。

2、以遊戲收穫知識,調動學習興趣。

《新課標》提出:"教師就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遊戲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遊戲讓他們的注意力更持久,遊戲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因此,教學中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遊戲,使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遊戲中來,在遊戲中樂學,在獲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同時,基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如案例中游戲之一:比賽整理學習用品,讓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認識到把文具分類擺放會更好看、更方便。在好勝心的驅使下,學生迫不及待地動腦、動手整理,不知不覺中鞏固了所學知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中,既產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遊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課堂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形成更具生機和活力。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能辨別出這四種平面圖形,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這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徵,並會辨認。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説教法學法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了一定的動手操

作能力及合作意識,所以這節課我將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訓練檢測”四環節教學模式呈現教學內容。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學習。

三、説教學流程

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通過課件出示一個由一些立體圖形拼成的機器人,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新課標強調的“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1、幫新朋友取名

2、給新朋友找家

在這個環節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自體驗從體上找面,體會面在體上。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後通過觀察課件:面從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突破本課的難點,切實反應“學數學”不如“做數學”的理念。

3、新朋友自我介紹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假如你是這些圖形,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呢?我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合作交流抽象出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徵,突出本課的重點。

(三)、聯繫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為了將數學課上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生活中,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些圖形呢?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廣泛的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同時滲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趣味練習,拓展新知

我通過讓學生找、塗、數、拼等多層次的練習,鞏固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1、教材37頁練一練第一題,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先指名學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連一連。

2、第2題塗一塗,第5題數一數。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3、拼一拼,在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幾何美。

四、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圓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擺一擺想一想》是一個純數學探索實踐活動課。這個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之後安排的一次實踐活動。通過學生用棋子擺一擺,進一步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數位和位值的概念。一年級的學生剛接觸100以內的數,最基礎的知識是數的順序;要弄清楚同一個數字放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出來的數就不同;還要弄清楚一個數的組成,它可以分成兩個不大於9的數(或兩個數字)之和。鑑於學生的年齡小,以上內容學起來較難理解,這個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兒童喜好動手玩的心理,把好玩的習慣引導到學習上,設計出生動有趣形象的“玩法”,使兒童在動手操作中感悟100以內的數和領會、理解有關的基礎知識,並得到美的感受。這節課就是使抽象枯燥的數讓學生“玩”出數學道理來。

教科書出示了活動的兩個範例,學生可以仿照教科書上的樣子進行活動。首先由小精靈提出問題:“能用2個●表示不同的數嗎?”(由於到目前為止,學生學過的數只限於100以內,所以這裏的數只指一位數和兩位數。)下面展示了四名學生小組活動的情景,其中三名學生在數位表上擺圓片,根據十位和個位上圓片的數量説出擺出的數,例如,兩個圓片都放在個位,説明個位上數字是2,這個數就是2;兩個圓片都放在十位,説明十位上數字是2,個位數是0,這個數是20;十位和個位各放一個圓片,説明十位數和個位數都是1,這個數就是11。另外一名學生通過列表的方式把這三種答案綜合起來,表的左邊是所用的圓片數,右邊是擺出的三個數。在這裏,要求學生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十位上的2表示2個十,個位上的2表示2個一),同時熟練掌握2的組成(和是2的加法):2=0 2,2=1 1,2=2 0,就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擺出、説出所有答案。

接下來,用同樣的方法,用3個●擺出不同的數。三名負責擺的同學已經擺出3、12、21這三個數,負責列表的同學已經把他們的答案都寫在紙上,但認為還有沒擺出來的數,提示學生思考除了上面這三個數,用3個●還能擺出什麼數。接下來,小精靈提出問題“用4個●、5個●……分別能表示哪些不同的數?”提示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實際擺一擺,把列表中的其他情形補充完整。最後,教材讓學生不用擺,説出用9個●能表示哪些數。這就要求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找出規律,利用歸納的方法來得出答案。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特點和教材特點,我從情感、能力、知識三方面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這個實踐活動,使學生從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情感和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競爭的心理,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2)通過探索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歸納和抽象思維能力。(3)通過這個活動,使學生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歸納整理。

 二、説教法、學法

由於本堂課是一節數學活動課,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所以本堂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活動的形式,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只是起着一個引導者的作用。

三、教學過程

按照以上教學目標,我對本課進行了下面的設計。

1.複習鋪墊。

由於這個活動要求學生對數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較熟悉,所以在開始活動前,我就利用數位表和計數器對相關知識進行復習。例如,計數器的十位和個位都是兩顆珠子,讓學生説一説着兩顆珠子分別代表什麼。

2.激發興趣,探索求知。

利用學生熟悉的兩個可愛的小精靈聰聰和明明提問題來引入新課。例如,這兩個數學王國裏的小精靈也來參加我們這個活動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注意發揮四人小組合作,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動手操作,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中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3.導放結合,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這個活動中,我注意儘量多給學生留一些活動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發現規律,去歸納整理。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師決不代替;動手讓學生做,動口讓學生説。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去獲取知識,達到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目的。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學的輕鬆,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覺自己的聰明才智.

談話激趣

師:今天有那麼多老師來聽課,大家高興嗎?那麼老師要看一看我們班哪個小朋友表現最好,最聰明,最愛動腦筋,能得到老師發的智慧花。

複習鋪墊

1.數位順序。

2.師:首先,老師提一個問題,前邊我們學過了100以內數的認識,誰能告訴大家,數位順序哪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什麼位?第三位呢?

師:個位上的數表示什麼?十位上的數表示什麼?百位上的數呢?

2.用計數器撥數。

師:現在老師在計數器上撥一個數,看仔細,十位和個位都撥上2個珠子,這個數是多少?誰能説一説這兩個數位上的2分別代表什麼?(學生回答。)你説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你的計數器,我説數你撥珠,注意要邊撥邊説4,13,22,31,40。

生:4,個位撥4。13,十位撥1,個位撥3。22,十位撥2,個位撥2。

師:剛才小朋友們在撥這幾個數時,你有什麼發現?

上的數加起來都是4。每個數與前面

相鄰的數相比,都是個位少一,十位多一,相差都是9。)

師:你們説的`真好!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真高興,大家給他鼓鼓掌。下面請你們把計數器放在桌角,把數位表和準備的圓片拿出來,我們來搞一個有趣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們就叫“擺一擺,想一想”(出示課題)。在這個活動中大家要善於動腦筋,找規律,使我們的活動進行的又快又好。

激發興趣,合作求知

師:瞧!我們的好朋友誰來了?(聰聰和明明。)這兩個數學王國裏的小精靈呀,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了。(出示問題。)看,聰聰給我們提問題了“你們能用2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

1.用2個圓片擺數。

師:大家能不能呀?提醒一點,到目前為止,我們學過的數只限於100以內。所以,在數位表上只能擺一位數和兩位數,不擺三位數,大家開始,用2個圓片看能擺哪幾個數?

師:擺好的同學,誰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擺的?要説清楚,你把圓片放在哪一個數位上,這個數是多少?

預生1:我把2個圓片都放在個位上,就是2。

生2:我把2個圓片都放在十位上,個位上沒有,就是20。

生3:我把1個圓片放在十位上,1個放在個位上,就是11。

板書:2個圓片。2,11,20。

師:大家想一想,為什麼2個圓片擺在個位上得到的數是2?而擺在十位上得到的數是20呢?

生4:因為擺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所以是2,而擺在十位上表示2個十,所以是20。

師:你講的真好!大家給他鼓鼓掌。接下來,我告訴大家,看!咱們另一個好朋友小精靈也來湊熱鬧了,他是誰呀?(明明)對,小精靈明明他也要給大家提問題(出示問題)。(1)你能用3個圓片表示不同的數嗎?大家能回答他嗎?(2)用3個圓片擺數,請動手擺一擺,看能擺出幾個數?説一説你是怎麼擺的?

板書:3個圓片,3,12,21,30。

師:從剛才擺的這兩組數中,你發現些什麼?怎樣才能知道擺出的數不遺漏?回答的真好(鼓掌),你真聰明。

 2.用4個圓片,5個圓片擺數。

師:看,這兩個小傢伙又給大家提出了更難的問題“用4個圓片,5個圓片……分別表示哪些不同的數”。

好!大家真勇敢!你們不怕困難,勇於探索的精神讓老師佩服。

3.小組合作,共同探索。

師:下面,咱們分四個小組合作,共同研究討論幾個圓片都能擺出哪幾個數。每一小組老師發一個彙總表,分工合作,3個同學在數位表上擺圓片,小組長在彙總表上作記錄,表的左邊是圓片的個數,右邊是擺出來的數。

師:注意:作記錄的同學要綜合你們小組這三個同學擺的數。不要有重複的數。比比看,哪一組擺的又快,寫的又好,寫字的同學字要大一些,寫工整,活動開始。(教師巡視。)

師:大家在擺的時候呀,要善於動腦筋,善於發現規律,這樣擺起來既快,又不容易遺漏。

4.學生彙報。

師:4個圓片能擺出哪幾個數,哪一組給大家彙報?

生:我們用4個圓片擺出了5個數(板書:4個圓片,4,13,22,31,40)。

師:介紹介紹經驗,你們怎麼擺的這麼快。(表揚這一組。)

師:5個圓片能擺出哪幾個數?(板書:5個圓片,5,14,23,32,41,50)哪一組要補充?

 5.勇於想象,探索規律。

師:從剛才小朋友們用圓片擺數的過程,你發現有沒有規律?下面我們不擺圓片,能不能在腦子裏想擺圓片的方法,直接寫出6個圓片,7個圓片,8個圓片,9個圓片都能表示些數?好,四個人合作,看哪一組填寫的又快又好!學生彙報,教師板書(略)。

總之,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儘可能多的方法,並形成交流。

師:是不是所有的小組都擺完了,四人小組長請到前面來,把你們組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大家互相評一評好嗎?

師:大家都擺完了嗎?一齊看黑板,從以上我們所擺的圓片個數和寫出來的數來看,同學們觀察到有什麼規律了嗎?誰能説一説。

 小結

師:誰能説一説今天研究的什麼?你都有哪些收穫?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中要學會觀察,善於動腦,發現規律,使我們的學習能提高效率。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人民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人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讓一年級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知,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錢,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學生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換錢遊戲、購物購票活動,讓學生經歷認識人民幣的過程,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動能和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及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培養學生愛護人民幣,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

難點:能正確區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元、角、分之間的換算關係。

四、教法、學法:

由於本節課是《認識人民幣》的起始課,學生對人民幣只有初步的認識,因此,我引入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採用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先通過換錢遊戲和購物購票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它的商品功能;再讓學生在“動”中學,在“動”中思。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緊扣知識點,設計各種活動,力求達到讓每一個學生想學、會學、學會、會用。

五、教具、學具:

突出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準備使用真幣或掛圖演示,每個學生一個錢袋(內裝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抓住學生愛聽故事這一特徵,我一開始就以故事引入。

口述1:從前,有個愛問問題的孩子。一天,他又拉着爺爺問問題了:“爺爺,爺爺,我們國家到底有多少錢呀?”爺爺想了想,笑着説:“我們國家有188元8角8分錢”。

這樣,我利用故事情境,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身心準備和知識準備真正合二為一,很自然地引出了新課。

掛圖2:出示購物、購票、乘車、存錢圖。

我又讓學生説説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人民幣,讓他們初步感受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和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再通過調查班級中哪些小朋友有存錢的習慣,教育學生要保管好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二)、動手操作,認識人民幣。

掛圖出示3:我國發行的第5套所有面值的人民幣

我利用課件出示了我國發行的人民幣的品種,讓學生對我國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有一個整體的瞭解。

掛圖出示4:

説一説:介紹自己錢袋裏的.人民幣

分一分:學生嘗試將人民幣分類

辨一辨:説説兩種50元、100元的人民幣有何異同?

認一認:同單位的人民幣各有幾種?

學生活動由我的任務而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活動中,初步認識了人民幣,在分類活動和簡單的計算中感知了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我又通過區分人民幣的異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

(三)、提煉知識,綜合運用

在此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設計了換錢遊戲。

出示5:1張2角可以換______張1角;

1張5角可以換______張1角;

先讓學生明白:以角為單位的3種人民幣之間的關係及它們的面值。

繼續做換錢遊戲,我出示1個1元紙幣,問“你應拿幾個1角紙幣才能換取老師手中的1元紙幣”?讓學生小組合作,在自己桌上先擺出1個1元硬幣(或紙幣),然後再擺出與1元等價的10個1角硬幣(或紙幣)。最後,我讓學生歸納總結出元和角之間的關係:1元=10角。

出示6:1張1元可以換______張1角。

1元=10角

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購物活動。

掛圖出示7:橡皮(1角)練習本(5角),鉛筆(2角)

1、1元錢能買______塊橡皮。

2、1元錢能買______支鉛筆。

3、1元錢還能買什麼?

聯繫生活實際,在購物遊戲中,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了1元=10角的關係,同時,通過對價格的瞭解,感受了1元的幣值。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掛圖出示8:遊樂園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遊樂園購票”活動,學生根據手中的備用錢,自主選擇遊樂項目,這樣,我把單調的課堂練習變得生動有趣。在熟悉的生活環境中鞏固認識了人民幣,在思考中感受了人民幣的價值,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獲得了數學知識,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發展。

評價分析:

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本節課中,我把評價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評價方式多樣化,在學生換錢遊戲中,以學生自評為主;在購物購票活動中,以學生互評為主;學生彙報結論時,以師評為主,利用發展性評語。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新教材更關注學生的經驗與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另外新教材以發展人文精神為宗旨,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導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總把所要學習的知識滲透到特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入境生情,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它是價值的一般代表,在人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讓一年級的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新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編排加強了對人民幣的整體認識,並結合具體操作幫助學生掌握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之間的關係。一年級兒童年齡雖小,但對於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樸素的等價交換的商品意識是有的。為了突出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題圖出示了3幅逼真的購物、乘車、存錢的畫面,即只要進行商品交換,就要用到人民幣。同時,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學生將平時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積少成多後,將這些錢用來辦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買好書捐贈給貧困的同伴等等。另外,新教材還多處精心創設購物情境,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通過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民幣的識別做系統的整理,使學生對全套人民幣能清晰地識別,以識別過程為載體,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歸納出1元=10角、1角=10分,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3、在遊戲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以及節約用錢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學難點:人民幣的等價兑換。

二、説教法、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也就是説,在教學中要結合實際給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這節課的設計我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動手實踐,自主地學會新知。另外,小組討論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展,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於不同思維的碰撞。

這節課的教學比較適合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活動,既鼓勵學生獨立嘗試,又注重學生間的合作互助,給學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機會。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學生在活動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觀察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聯繫生活實際,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錢?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

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錢的示意圖。

師:誰能説一説零花錢可以用來幹什麼?

在這裏滲透德育:不亂花錢,積少成多,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獻愛心等。

師:我們國家的錢叫人民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有關人民幣的知識。(板書:認識人民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根據主題圖,聯繫生活實際列舉自己使用人民幣的例子,舉例不限於教材上的內容。這個回憶過程幫助教師瞭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水平,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同時讓學生感知人民幣的商品功能和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興趣,突出知識生長點。

(二)認識人民幣。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用過哪些人民幣?

學生自由發言。

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見過或者用過的人民幣有的是幾元的,有的是幾角的,還有的是幾分的,你們知道嗎?元、角、分就是人民幣的常用單位。(板書:元角分)

師: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麼多不同的人民幣,誰能説説你是怎樣認識它們的?

學生髮表不同意見。

師:同學們真不錯,用那麼多方法來認識人民幣,請把課桌上的人民幣中你認識的,給你的夥伴説一説。

學生活動,互相説認識的人民幣。

師:每個小組的同學能把你們課桌上的人民幣分分類嗎?

小組合作,共同完成。分完後彙報交流。

生l:我們把元的分成一類,角的分成一類,分的分成一類。

生2:我們把紙幣分一類,把分幣分一類。

生3:我們按數值來分類。

師:人民幣上的國徽,代表我們的祖國,我們愛護人民幣,就是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沒有對“怎樣認人民幣和人民幣的分類”進行傳統的“授予”,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在師生互動中完成對已有經驗的歸納與延伸。通過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細心觀察的良好習慣。

(三)探索元、角、分之間的關係。

師:老師這裏有一塊1元錢的橡皮,你能想到不同的付錢方法買到這塊橡皮嗎?小組的同學互相討論討論,然後把想好的方案説給大家聽聽。

彙報交流。

生1:我直接付l張1元的。

生2:我付2個5角的。

生3:我付5個2角的,還可以付10個1角的。

生4:我還可以付1個5角和5個1角。

師:同學們想出的付錢方法還真多,哪位同學能説説元和角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歸納,師板書:1元=10角。

師:你真了不起,同學們桌上還有一個標價l角的練習本,請你們想出不同的付錢方法來購買這個本,然後互相説一説角和分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討論後彙報,師板書:1角=10分。

換錢遊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

1個5分的可以換()個1分的;

1張1角的可以換()個2分的,還可以換()個5分的;

1張2角可以換()張1角;

1張5角可以換()張1角;

1張1元可以換()張5角的,還可以換()張2角;

……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在清晰識別人民幣,掌握元角十進關係、角分十進關係的基礎上,對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遊戲在師生之間或小組內進行,為每個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四)模擬購物,實踐運用。

師:接下來我們開展一個“購物活動”,每組選出一名超市經理。請“經理”先介紹一下超市的商品。各組推選出的“經理”介紹商品。

師:請大家拿着自己的錢去購買自己喜愛的物品吧!

學生自由購物。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尊重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的原則。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活動中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生動、輕鬆、愉快,學到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的、有價值的數學。

(五)評價及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上得高興嗎?你認為這節課誰表現得比較好?你應該向他學習什麼?誰來説一説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意圖:在熱烈的購物之後,師生小結,學生由此回顧整個學習過程,多方面進行小結,提升成功的意義,滿足學生成功慾望。

總之,讓整個教學過程融入學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繫,實現他們之間的有效溝通。那麼,學生將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教育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國小一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基本思維方法,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正確計算。

2.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與別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對比歸納能力等。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因此在這節課中,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探索和掌握十幾減9的基本思維方法。學生掌握了十幾減9的基本思維方法,為後面學習十幾減8、減7等其他20以內的退位減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目標之三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合作和發展,獲取信息的能力,以上3個目標的制定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學生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星期天,許多小朋友也來到公園,(課件顯示情景)你們看他們在幹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有的買氣球,有的買風車。

1.觀察情景(一)。

師:根據買氣球的情景,你能提什麼問題?(學生回答。)這個小朋友也是這樣想的。(課件顯示:還剩幾個?)根據買風車的情景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回答後,課件顯示:還有幾個風車?)

師:求這兩個問題,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5-9

16-9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情景資源進行再加工,讓學生觀察圖中自己喜聞樂見的賣氣球、賣風車、猜謎、玩套圈的情景,學生比較感興趣,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還剩幾個氣球?還有幾個風車?還有幾個字謎沒猜中?等等,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這樣既尊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讓學生從自己比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數學問題,又能更好地激發學生解決自己發現問題的慾望。】

2.觀察情景(二)。

師:在公園的這一角,同學們提出了兩個問題,並列出了算式。下面我們再到公園的另一角看看,那裏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呢?

學生通過觀察,可能回答:有的在猜字謎,有的在玩套圈。

師:根據猜字謎的遊戲,可以提什麼問題?套圈遊戲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後(課件顯示:還有幾個沒猜中?還有幾個沒套中?)

師:求這兩個問題分別怎樣列式?

分頁標題#e#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3-9

14-9

【在兩個不同的情景中培養了學生從身邊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數學問題的能力,並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

3.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是從一個數裏面去掉一個數,都用減法計算,而且都要用減幾的方法?(減9的方法。)

這節課我們主要來研究一下十幾減9的方法好不好?(板書課題:十幾減9)

二、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學習“15-9”的計算方法。

下面我們就重點研究第一個問題。

(1)學生自主探究。

師:怎樣計算15-9?下面請你獨立思考,想辦法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學具擺一擺,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教師巡視。)

(2)小組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師:看來同學們都有自己的計算方法,請你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後每一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介紹你們組的好方法。(教師巡視。)

(3)全班彙報交流。

學生彙報時,教師有選擇地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如:

①因為9+6=15,所以15-9=6(想加法算減法)。

②10-9=1,5+1=6(破十法)。

③5-5=0,10-4=6,0+6=6(連減)。

④15-10+1=6

……

【本節課以15-9為突破口,在重點研究十幾減9的基本思路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藉助手中的學具,擺一擺、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所用的方法。這樣,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學習的機會,最後在全班交流彙報。在彙報交流中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此時,計算15-9的基本思維方法得以充分展現,有的學生用“破十法”,有的.學生用“連減法”,有的學生“想加法算減法”,還有的學生用“15-10+1”。方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尊重了學生的個性,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2.學生小組討論喜歡的方法。

師:計算15-9時,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方法,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呢?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認為哪種方法最好?

(1)學生小組討論。

(2)學生彙報喜歡的方法。

教師提問:為什麼喜歡這種方法?

【針對出現的多種計算方法,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對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化自己的計算方法。然後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歡的方法。這樣,好的計算方法更為明朗化,更為突出。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蒐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分頁標題#e#

(3)教師小結。

師:(結合板書的方法)通過同學們的交流,老師知道了,有的同學喜歡用以前學過的加法算減法,有的同學喜歡用10-9=1,1+5=6,有的同學喜歡用15-10=5,5+1=6,有的同學喜歡用15-5=10,10-4=6。這些方法都正確。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這幾個問題嗎?

3.遷移練習。

(1)小組先交流解決16-9、12-9、14-9,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藉助學具擺一擺。

(2)讓個別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得數,並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3)學生還知道哪些十幾減9的算式?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算式,並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然後同桌互相説説這四道題,自己是怎樣想的?通過剛才的計算,現在自己最喜歡哪種方法?

學生個別回答。

師:看來對於十幾減9的題,同學們都有自己喜歡的方法了。

【在學生獲得了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後,讓學生解決其他的十幾減9的問題,既能使學生把15-9的計算方法遷移到其他問題中,使計算方法得以靈活運用和鞏固,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注重了學生價值觀的培養。】

三、鞏固練習。

1.圈水果。

師:下面我們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個圈水果的遊戲好不好?(課件顯示水果。)

請拿出自己的練習題紙,想一想,圈一圈,算一算。把得數填在方框裏,看誰算得最正確?

學生做完後,教師把學生做的題放在投影儀上反饋糾正。

2.跳木樁比賽。

師:動物學校正在進行跳樁比賽,看看現在該誰上場了?(課件顯示小兔。)你能幫小兔跳過木樁嗎?

練習:11-9,12-9,13-9,14-9,15-9,16-9,17-9,18-9。

學生計算,幫小兔順利跳過了木樁。

3.小螞蟻回家(混合練習)。

師:工作了一天的小螞蟻要回家了,你知道它們的家在哪裏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點擊課件。

師:同學們用學過的知識準確地幫小螞蟻找到了家,小螞蟻也很感激同學們,誇獎你們是助人為樂的好學生。

【(1)圈水果的遊戲。藉助直觀的水果圖,再一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建立計算十幾減9的表象。

(2)跳木樁比賽。不僅能讓學生直接看到算式,抽象出思維方法,掌握紮實的計算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樂於助人的品質。這樣由第1題的具體到第2題的抽象,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幫螞蟻回家。是加減混合練習,它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整個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觀察的能力、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發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了一般教學所達不到的效果。】分頁標題#e#

四、小結。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

課後總結

1.備課時,無論對教材的處理,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注重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特點,時時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要只為新鮮而做表面文章。

2.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不要走過場,流於形式,要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這樣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3.在學生彙報探索研究的結果時,教師扮演的角色應是參與者、引導者,而不是裁判。教師要把每一次反饋評價的權利都交給學生,如:“你們聽明白他的意思嗎?誰來重複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試一試。”“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等等,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教學民主卻隨處可見。

4.本節課的目標是建立基本的思維方法,在計算速度上不要對學生要求過高,那應是下一節鞏固練習所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