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範文集合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4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乘法分配律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範文集合十篇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

(三)《大綱》要求

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正確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着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二)智能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説、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説、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課件出示口算題: 125 X 8 25 X 4

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

課件設計可以使學生看得更清楚。也是為了讓學生想説、敢説、搶着説,激發他們早點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步創設情境,師生比賽。出示一組題從中選取兩道,誰能看一眼題目就能説出得數。

( 40+4 )X 25 37 X 45+55 X 37

68 X 32+68 X 68 ( 80+8 )X 125

比賽的結果:老師算得快學生算得慢。學生心裏就會想:老師怎麼你算得那麼快?這 時 老師導入:剛才的比賽老師算得快,是因為老師又運用了乘法的一個法寶,你們想知道嗎?此時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學生的求知慾望達到了高潮。老師告訴學生乘法的又一法寶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進入新知。

二.出示學習目標,自學新知。

本環節先用幻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1 、什麼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應用乘法分配律有什麼用? 3 、什麼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兩道計算題有什麼特點?如何計算?

學生依據學習目標 , 自學課本 64 · 65 頁的內容。要求學生用 6 、 7 分鐘的時間掌握學習目標中的內容。學生慾望值高,所以學生會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想盡辦法去記憶新知識。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老師要巡視指導,幫助個別學生掌握新知識。此環節即使有個別同學不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可他為了在測驗環節中取得較理想的成績,也會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強記憶。

老師相信,經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學們就根據學習目標把自己認識的乘法分配律為大家介紹一番。

由於上一環節學生學會了乘法分配律,這時他一定會特別想把自己的看法、見解告訴大家。這時就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師生間、生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加強記憶。

四、當堂測驗,檢驗學習效果。 (幻燈片出示下面各題)

在鞏固練習階段,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並通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教學理念。

附: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a+b) X c = a X c+b X c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學是在已學習了乘法、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出現的,學習乘法分配律是為簡便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目標定位】

1、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瞭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運用】

為了實踐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我組織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

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並且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在課堂上喜歡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為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注重發揮學生的優勢,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獲取新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依據學情,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三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比賽激趣、啟迪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前,我設計了男女生計算比賽活動。(放錄像及課件)通過創設這樣的計算比賽活動,學生初步感知了簡便計算的一些規律,把學生置身於矛盾衝突之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迫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環節: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時,我先出示書上的準備題。(出示課件例題)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學生們很快就得出了結果。接着引導學生對照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我們來聽聽學生是怎麼説的。

(放錄像)學生感受到了兩組算式結果相等,但運算順序不同,對這一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了驗證這一現象不是巧合,我再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寫出幾組類似這樣的等式並計算是否相等。

(放錄像)學生寫完後彙報,我將等式板書在黑板上,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等式兩邊算式,去領悟思考,尋求規律。

(放錄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我接着設計了一道連線題。

(出示課件與錄像)學生先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後,再小組同學之間説一説,議一議,當學生髮現問題後我們一起來看學生們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放錄像)這樣使學生在辨析與爭論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逐步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接着我又出示“找朋友”的遊戲題。

(放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使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個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時課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運用。再告訴學生們這種規律數學上我們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並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同學間互相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放錄像及課件)我們一起來看學生們是如何總結乘法分配律。

(放錄像)儘管學生説的不是很完整,但他們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加以總結,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義,並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以便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邊放課件)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應用規律

定律發現後,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分配律,體驗規律的應用價值,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目:搶答題,必答題,自創題,風險題,讓學生大膽嘗試,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搶答題和必答題以基礎題為主,體現正逆兩方面,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變形練習,讓每個學生特別是潛能未開發的學生能體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創題是讓學生自己相互當小老師,圍繞乘法分配律出題目,相互進行檢測;風險題是為了體現分層教學的要求,在運用乘法分配律時,把題目加深加難,激起優秀的學生求知慾望。第一題有的學生是這樣説的,他發現算式裏有相同的數139,把它提出來再乘剩下的幾個數的和;第二題學生是這樣理解的,199個25加1個25就是200個25。學生的回答是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這種發散題也為後面的.教學作了鋪墊。這樣就保證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評價反思】

縱觀這堂課,我認為這節課我在這幾個方面把握得較好:

一是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課伊始,我設計一個比賽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主動探究是學生的天性。課堂上,我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連線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乘法分配律時也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

二是珍視課堂動態生成,實現沒有預約的精彩。課前在設計激趣這個環節時,只考慮到學生用簡便算法計算速度快,沒想到演板時會出錯。面對這一情況我冷靜處理,引導學生找出錯誤原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簡便計算不僅速度快,而且正確率高。

三是設計分層練習,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觀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因此我設計由易到難的練習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是藉助媒體演示,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教學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演示:連線題、“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未盡人意的地方。如評價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只是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沒有讓學生自我評價或生生評價;如果教師再多一些對學生的情感評價,學習過程的評價,我想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老師們,“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數學教學這塊花園裏,我願勤奮耕耘,虛心學習,進一步提高我的教學水平。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3

教材分析:本課時是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七單元的第一課時,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兩種運算。教材中實際情境中引出問題,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列出兩道算式,發現他們的內在聯繫,再讓學生例舉同類算式,分析共同點,從中發現乘法分配律,並用字母表示出來,練習中安排了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應用和類推到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學情分析:學生在第七冊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以及應用這些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已經初步具備探索和發現運算律並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的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基礎。同時新知識學生在已經學習的知識中也有所體現,只是沒有揭示這個規律罷了,比如學生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周長=長×2+寬×2周長=(長+寬)×2

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難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索並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設計理念: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教材的實際內容,本課的教學主要是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對知識進行主動的探索,從而發現規律,並應用規律靈活地解決計算問題。

教學主要流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教學

掛圖出示例題: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創設與學生生活相聯繫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經歷探索、分析比較、得出規律

1、讓學生獨立解答,得到兩種不同的方法,集體訂正,説出兩個算式計算過程的含義

2、分析兩個算式的聯繫,形成兩個算式相等的共識(結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的總價)即:(65+45)× 5=65 ×5+45× 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寫出類似的幾組算式

4、小組合作,説説這樣的算式所藴涵的規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並用字母來表示。

[新課標強調要讓學生經歷、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主動參與探索,從而發現規律。在學生獨立解答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兩種方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經歷觀察、比較、分析,在學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義,從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的能力]

三、 鞏固應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題,講解2、3小題時重點強調相同乘數提出來,不相同的乘數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

2、完成第2題,提示第3小題74×1的1可以省略不寫,

第4小題中什麼數是相同的乘數

3、完成第3、4題,比較兩種方法中的哪種方法比較簡便,滲透簡便計算的思想

4、做第5題,重點提示學生第2題 48×3-45×3可以寫成(48-35)×3

把分配律中的加法類推到減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雖然在例題中沒有出現,但現在這個知識結構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減法中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重視,使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四、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我們是怎麼來學習的?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4

教學內容: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第P64-66 頁。(人教版)

教學目標: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本課試圖在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下,讓學生通過"聯繫實際, 感知建模;類比歸納,驗證模型;質疑聯想,拓展認識;聯繫實際, 深化認識;歸納概括,完善認識"的探索過程來逐步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勇於質疑、大膽表現、 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 導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了"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作好鋪墊。

1.回顧:説説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並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規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 1.計算①、②兩組算式各等於多少?

2.比較兩組算式相同點和不同點;3.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3.觀察、激趣、導入。

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裏有什麼奧祕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聯繫實際,探究規律。

㈠影幕演示:

1.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條褲子25元。買這樣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①學生讀題,弄清題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討論,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維過程,探究解題規律。】

2.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

3.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麼符號連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現其中有什麼規律?

㈡ 探究概括規律:

1. 再一步觀察、分析、比較去發現規律。〖多媒體操作引導〗

a.觀察這些等式,等號左邊算式有什麼特點?〖多媒體演示〗

b.繼續觀察,等號右邊的算式又是怎樣計算的?先算什麼?

後算什麼?

c.這兩個積又是怎麼得到的?

結論: 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概括起來,説一説?

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別代表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用。那麼,乘法分配律有逆運算嗎?你會運用嗎?敢接受我的考驗嗎?

三。 質疑聯想,拓展認識。

四。鞏固運用規律。

(一) 數學醫院:判斷正誤。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

(二)連一連: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三)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四)做一做: ① 103×32 ② 99×32

(五)鞏固與發展

(六)課外發展

五。 聯繫實際,深化認識。

咱們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試試。【多媒體演示】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排球各20個,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哪些問題 ?

22元 25元

六。 歸納概括,完善認識。

請同學們回憶這節課的學習過程,想想,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第三章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中的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四、説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到達新知識的制高點。其中適當的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法指導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採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讓學生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回顧前面學習過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用字母來表示。

2、師:(指導觀察主題圖,理清圖中的數學內容)同學們植樹多麼認真啊!他們為綠化祖國做出自己能做的事。這節課我們接着來探究關於其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同事們能夠有興趣解決嗎?

(複習舊知識,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時下正是植樹節,以這樣一個情境引入新課比較自然)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教學例3。

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算,然後小組裏交流。生彙報。

B、讓一學生上黑板寫。

(4+2)×25

=6×25

=150(人)

師:你是怎麼想的?

C 、師問:還有同學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嗎?

生:上黑板寫。

4×25+2×25

=100+50

= 150(人)

師: 你是怎麼想的?

(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題思路,與其他同學共享)

師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生小組裏交流。生彙報。

引導學生髮現:1、(4+2)×25=4×25+2×25

2、第二個算式比第一個算式簡便。

3、師適時引導總結出乘法分配律

。。。。。

師:誰能給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起個名字?(乘法分配律 師板書)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觀察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開課本齊讀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師:課本上用符號來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沒有寫完整,你能補充完整嗎?(師巡視指導)

師板書: (a+b)×c=a×c+b×c

D、你能例舉出類似的例子來嗎?

生:在練習本上寫,然後師指名説一説。

(由於前面學習交換律、結合律的時候都有這些環節,所以這部分內容學生很熟悉,放手讓學生做。)

E、師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結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讓學生對比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對比它們的異同,讓學生説一説。

(在這一章內容裏學習了好幾個運算定律,學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讓學生區別它們。)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第36頁“做一做”。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師: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計算:101×13 40×65

指名兩生上黑板做,並説説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13 生乙:40×65

=(100+1)×13 =40×(60+5)

=100×13+1×13 =40×60+40×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這部分的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運用能力,可能當時對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的巡視指導。)

師:表揚鼓勵學生。

(四)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認識了什麼新的運算定律?你會將它敍述一遍嗎?它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六、説板書:乘法分配律

(a+b)×c=a×c+b×c

(簡潔,一目瞭然)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本課時教學為蘇教版第八冊第54-55頁運算律的第1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內容要為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打下基礎,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理解含義上。

二、説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於此,我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課前調查,確定瞭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和方法: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標準》還提到:要探索並瞭解運算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據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內在規律,並與他人交流。

三、説學情:

由於學生已初步具有探索、發現運算律並應用運算律簡便計算的經驗,本節課遵循解決問題發現規律交流規律表達規律的順序來呈現內容,這樣的安排易引起學生對學過的方法的回顧,亦有利於他們順利學習和掌握本節課內容。在實際教學時,我還強調依主題圖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猜測、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親歷貫穿學習全過程,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引領他們在合作、交流的和諧氛圍中理解算理,一步步發現與成功、探索與理解。

四、説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需要多種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本內容是數學教學的難點,根據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及四年級學生獨有心理規律和個性特徵,通過情境的巧妙改設、練習的層次遞進、語言的幽默生動,促進學生知識的逐步建構、思維的螺旋上升,使得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將數學教學活動創設成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空間,引領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釋疑,直至豁然開朗,開懷一笑。

五、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4大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欣賞,師生談話

課前,幻燈展示剛出版的《快樂數學》班級數學小報第3期,學生自由欣賞自編數學笑話4則等數學筆記,師生近距離談話。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2分鐘及數學小報的開展,融洽師生關係,溝通師生心靈,拉近心理與交流的距離,為後面順利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導入猜想驗證:

我出示改設的主題情境圖,啟發性談話: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

師:你是怎麼列綜合算式的?你怎麼想?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嗎?(板書)

師: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列式?(板書)

師:看這兩種列式,猜一猜兩道算式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有猜想就要有驗證,要驗證就要有行動,請同學們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我們的猜想?

學生計算交流,師板書:=

[設計意圖:合理利用並依據現實生活實際改造現有的主題圖情境,將5件(條)改為2件(條),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創設,使學生更易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計算結果相等的情況下組成等式,這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現實背景,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類推表達:

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觀察比較左右兩個算式的異同點,強調: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 45個2。

繼續引導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要買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需要付出多少元?假如買5件,等式能成立嗎?讓學生嘗試用兩種綜合算式來完成,簡單交流。

比較類推:象這樣有規律的左右兩邊都相等的等式多嗎?舉一些類似這樣的式子?(注意強調計算結果)學生交流、討論、探討,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這類規律。之後要求學生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個規律,教師在板書的同時注意結合手勢比劃簡要説明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設計意圖:從問題的實際意義〈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和數學運算的意義〈(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 45個2〉兩個層面來體會與認識;從比較類推、手勢表達等活動探索與理解,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同時,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透徹感悟。]

3.揭題細讀靜想:

教師順勢揭題,進而結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課件)讓學生細讀靜想,體會、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規律表述、逆應用及變式。

[設計意圖:對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我不強調口頭上的簡單表述,而力求通過乘法分配律的自述再次強化與滲透,讓學生深刻印象。]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本節課我設計了5個層次的.練習:

1.我是小法官:填空及判斷正誤,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理解。

2.我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體會乘法分配律計算的簡便。

3.我最聰明: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字,使得計算更簡便。

4.結合本校3、5、6年級班級數和平均每班學生人數改編問題,交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相應的條件進行解答,並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完成。

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一塊長方形菜地種青菜和蘿蔔(長方形菜地寬36米,青菜地長66米,蘿蔔地長34米),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時,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展性。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層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其在減法中的應用等,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佈置作業

回顧學習收穫,安排學生課後補充完成第55頁相關知識內容,並寫數學筆記一篇。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7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 第54-55頁

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引領學生在經歷問題情境的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在發現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會用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由主題圖情境導入新課

師:商場要進行大拍賣,王老師來到了商場,同學們看這副圖,你收集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導入:師:這麼便宜,王老師決定買2件夾克衫和2條褲子,你知道我一共要付多少元?我們一起來口頭列式。

(65+45)×2 65×2+45×2 —板書

2.猜測驗證:猜想一下,兩道算式的計算結果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有猜想就要有驗證,同學們來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你的猜想!

3.交流彙報:計算結果是相等的,兩個算式可以用“=”相連。來看這兩個算式,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等式兩邊都有65、45和2,一個式子是先求和,再求積,另一個式子是先求積,再求和等)

師:不知道同學們發現了沒有,(65+45)個2,不就是65個2加45個2嗎?(師比劃)

4.師:假如老師要買的是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老師需要付出多少元呢?

(要求生嘗試用兩種方法完成,完成後簡單交流)

(32+45)×2 32×2+45×2 —板書

師:(32+45)個2,就是32個2加45個2。(師比劃)

5.比較類推:

師:這兩組算式左右兩邊相等是一種巧合還是有規律呢?同學們能不能舉一些類似這樣的算式呢?(強調計算結果)

6.表達交流: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所有具有這種規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內嗎?可以交流討論。

小結:如果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三個數,這樣的規律該怎麼表示?

(a+b)×c=a×c+b×c(師比劃,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比劃)

7.揭題: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8.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乘法分配律,看看“乘法分配律”它自己還有什麼話要説,請認真看:

認識我——“乘法分配律” 我秉承着家傳助人的美德,默默的為我的祖國——數學王國貢獻着我的智慧。 有的同學還不是很認識我,告訴你們吧,我的職責範圍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所得的積加起來,結果不變。

舉個例子來説吧,(9+8)×7=9×7+8×7=63+56=119

要是你就這麼認識我,你就錯了,你把我的本事看扁了。告訴你,我的本事大着呢。我其實有很多的.變身:

不信,我變——9×7+8×7=(9+8)×7=56+63=119,這是我的逆應用,如果你覺得這樣説着拗口,也可以説是反過來應用,呵呵。

我再變——(9-8)×7=9×7-8×7=63-56=7 你看,我的本事多吧,為我喝彩吧! (摘自黃崇波老師的博客,內容有修改。)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師:乘法分配律會變身,看看我們能不能找出真正的他。

1.“我是小法官”:判斷正誤,説一説你是怎麼理解的。

27×12+43×12=(27+43)×12

(42+35)×2=42×2+35×2

(a+b)×c=a×c+b×c

15×(4×6)=15×4+15×6

40×50+50×90=40×(50+90)

74×(20+1)=74×20+74

2.“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3.“我最聰明”:括號中該填什麼數字才能讓計算更簡便,填上後快速計算。

( )×( )+78×21

4.平湖國小三、五、六年級學生人數情況如下表。

年級 班級數 平均每班人數

三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3 3 3

464650

(1)三年級和五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六年級比五年級多多少人?

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

一塊長方形菜地種了青菜和蘿蔔,請聰明的你根據自己收集的數學信息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同桌交流下再完成。

四、全課小結

1、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將自己的收穫寫成一篇數學筆記。

2、課後回憶我們學過的運算律,想想他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將乘法分配律與傳統的相遇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識,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方法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新的數學改革強調,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髮現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義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運算,為此在理論算術中又稱之為乘法的分配性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難點也確定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着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學會解答相遇問題,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標:

藉助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初步學會用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知識。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説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

在設計求平均數的教學時,利用問題情境,以解決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説、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説、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説教學程序 (共分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你瞭解我國高速公路的一些情況嗎?山東境內有哪幾條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濟青高速公路的情況嗎?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師簡要介紹我國及山東省高速公路發展情況。(板書課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有關乘法的問題)

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青島版教材的一大特點是:()突出問題意識的'培養。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數學信息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入學生進入學習過程。】

緊接着進入第二環節:

二、合作探索,發現規律

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在觀察、猜想、比較、歸納、驗證、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具體可分四步進行:

1、解決問題

師::"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探究,全班交流:求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就是求兩輛車兩小時行駛的路程和。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一步藉助課件或畫出線段圖,表示出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思路。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後,師適當板書。一種思路是先求每輛車分別行駛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長。110×2+90×2=400(千米)。一種是先求兩輛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和,再求2小時行駛的路程和。(110+90)×2=400(千米)

2、觀察猜想

師:觀察、比較上面兩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思考交流,師引導學生重點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進行比較。

師:根據前面所學的定律,結合剛才的發現,你有什麼想法?

學生交流,提出猜想。(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驗證猜想:

你們能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嗎?

學生小組合作,舉例驗證,並進行記錄,全班彙報交流。

師:你們真了不起!剛才你們發現的規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學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寫算式。驗證揭示了這些例子共同特點,就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於和裏的每一個加數……在舉例驗證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使用計算器。

4、用字母表示規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來嗎? 學生嘗試表示,師板書。

再次凸現乘法分配律的含義:(a+b)·c=a·c+b·c.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指生交流是怎麼鏈接的,為什麼這樣鏈接?

2、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説説這樣填寫的理由。

3、第三題,學生獨立判斷對錯,在小組內交流結果,説説錯的原因並將錯誤的算式進行糾正。

四、總結評價

師:這節課上你有什麼收穫?你能評價一下你和小組同學的表現嗎?

板書設計: 濟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 110×2+90×2=400

方法二 (110+90)×2=400

乘法分配律:(a+b)。c = a.c+b.c

綜觀上述設計,在創設情景中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通過猜想驗證鞏固規律 ——簡單運用規律。我執教青島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已有兩年,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了上述教學流程,並不斷地充實、完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求知慾,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數學課堂"活"起來。通過這樣精心的安排,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特點,呈現了數學思維規律的探索過程。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本課時教學為蘇教版第八冊第54-55頁“運算律”的第1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內容要為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打下基礎,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髮現規律、理解含義上。

二、説目標:《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於此,我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課前調查,確定瞭如下教學三維目標: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2.過程和方法: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標準》還提到:要探索並瞭解運算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據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內在規律,並與他人交流。

三、説學情:由於學生已初步具有探索、發現運算律並應用運算律簡便計算的經驗,本節課遵循“解決問題—發現規律—交流規律—表達規律”的順序來呈現內容,這樣的.安排易引起學生對學過的方法的回顧,亦有利於他們順利學習和掌握本節課內容。在實際教學時,我還強調依主題圖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猜測、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親歷貫穿學習全過程,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引領他們在合作、交流的和諧氛圍中理解算理,一步步發現與成功、探索與理解。

四、説教法和學法:數學教學需要多種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本內容是數學教學的難點,根據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及四年級學生獨有心理規律和個性特徵,通過情境的巧妙改設、練習的層次遞進、語言的幽默生動,促進學生知識的逐步建構、思維的螺旋上升,使得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將數學教學活動創設成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空間,引領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釋疑,直至豁然開朗,開懷一笑。

五、説教學流程: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4大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欣賞,師生談話課前,幻燈展示剛出版的《快樂數學》班級數學小報第3期,學生自由欣賞“自編數學笑話4則”等數學筆記,師生近距離談話。[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2分鐘及數學小報的開展,融洽師生關係,溝通師生心靈,拉近心理與交流的距離,為後面順利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導入—猜想—驗證:我出示改設的主題情境圖,啟發性談話: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麼問題?師:你是怎麼列綜合算式的?你怎麼想?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嗎?(板書)師: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列式?(板書)師:看這兩種列式,猜一猜兩道算式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有猜想就要有驗證,要驗證就要有行動,請同學們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我們的猜想?學生計算交流,師板書:“=” [設計意圖:合理利用並依據現實生活實際改造現有的主題圖情境,將5件(條)改為2件(條),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創設,使學生更易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計算結果相等的情況下組成等式,這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現實背景,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類推—表達: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觀察比較左右兩個算式的異同點,強調: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 45個2。繼續引導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要買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需要付出多少元?假如買5件,等式能成立嗎?讓學生嘗試用兩種綜合算式來完成,簡單交流。

比較類推:象這樣有規律的左右兩邊都相等的等式多嗎?舉一些類似這樣的式子?(注意強調計算結果)學生交流、討論、探討,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這類規律。之後要求學生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個規律,教師在板書的同時注意結合手勢比劃簡要説明乘法分配律的意義。[設計意圖:從問題的實際意義〈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和數學運算的意義〈(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 45個2〉兩個層面來體會與認識;從比較類推、手勢表達等活動探索與理解,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同時,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透徹感悟。]

3.揭題—細讀—靜想: 教師順勢揭題,進而結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課件)讓學生細讀靜想,體會、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規律表述、逆應用及變式。[設計意圖:對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我不強調口頭上的簡單表述,而力求通過“乘法分配律”的自述再次強化與滲透,讓學生深刻印象。]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延伸本節課我設計了5個層次的練習:1.“我是小法官”:填空及判斷正誤,讓學生説一説自己的理解。2.“我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體會乘法分配律計算的簡便。3.“我最聰明”:在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字,使得計算更簡便。4.結合本校3、5、6年級班級數和平均每班學生人數改編問題,交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相應的條件進行解答,並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完成。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一塊長方形菜地種青菜和蘿蔔(長方形菜地寬36米,青菜地長66米,蘿蔔地長34米),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時,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展性。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層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其在減法中的應用等,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佈置作業回顧學習收穫,安排學生課後補充完成第55頁相關知識內容,並寫數學筆記一篇。

乘法分配律説課稿 篇10

一 説教材

本節課是國小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

四 説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設計一些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設計一些易混題教學過程。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採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五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作好鋪墊。

回顧:説説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並用字母表示。

(二).算一算,初步感知規律。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1.計算①、②兩組算式各等於多少?

2.比較兩組算式相同點和不同點;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3.觀察、激趣、導入。

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麼呢?難道這裏有什麼奧祕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聯繫實際,探究規律。

1.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條褲子25元。買這樣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②.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有什麼不同?

③.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麼符號連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現其中有什麼規律?

2.郭老師用訂書器為同學們訂30個練習本和40個白報本,每個本需要2個書釘郭老師至少要準備多少個書釘。

①.再一步探究概括規律:

②.結論: 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概括起來,説一説?

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3.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別代表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4.利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用。那麼,乘法分配律有逆運算嗎?你會運用嗎?﹙給出題目,學生解答。﹚

(四).鞏固運用規律。

(1)數學醫院:判斷正誤。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2)連一連: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3)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4)聯繫實際,深化認識

咱們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試試。【多媒體演示】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籃球各20個,根據下面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

足球22元 籃球25元

(五). 歸納概括,完善認識。

請同學們回憶這節課的學習過程,想想,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