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範文合集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數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範文合集9篇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

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國小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一)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通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説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啟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1、遊戲法:

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啟發探索法:

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通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3、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1)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圖形拼圖一幅。

(3)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通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為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通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通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繫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繫,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序:

為了國小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通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1)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圖拼圖找三角形: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讓幼兒觀察:這些拼圖像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通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2

【活動目標】

1、鞏固對6以內數量的認識。

2、能用多種方法統計6以內的數。

3、有與同伴合作的願望,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1-6的數卡若干套,6-8張桌子。

2、學具:彩筆或者油畫棒每組一盒,記錄單每人一張,花片若干,盤子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1、幼兒嘗試自己選擇好朋友確立組。

(1)師:“小朋友今天高興嗎?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件高興的事,今天是好朋友的節日,所有的好朋友可以坐在一組,可以2個人坐一組,可以3個人坐一組等等但是每一組最多隻能做6個人。”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分組規則:今天一組最多坐6人,如果人數太多,超過6人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討論。結合幼兒討論的結果讓幼兒知道若一組超過6個人,多餘的幼兒要到另一個好朋友組去。

2、確立小組名稱,並用數字表示比較每組人數的多少。

(1)師:“今天好朋友都讓小朋友找去了,老師一個也沒有找到,不過沒有關係老師下一次一定能找到好朋友,那麼老師今天就自己一組吧!老師想給自己的小組起個名字,就叫做大蘋果組吧!老師這一組有幾個人?可以用幾個圓圈表示?還可以用數字寶寶幾來表示?

教師引導幼兒設計圖案,如水果,動物等。請各組討論自己組的標記,最後每一個人畫出自己組的標記,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自己組人數是多少。

(2)每組選一名幼兒或組長上來介紹小組名稱,展示小組成員設計的標記,並説一説自己小組裏又幾個小朋友。

(3)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表示分出了幾組。請每個組小朋友自己數一數本班共分了多少個好朋友組,並記錄。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去看看每一組設計的圖案名稱,並且用大屏幕幫他們展示,並驗證每一組的人數是多少。

(5)師:“哪一組的人數最多?是幾個?哪一組的人數最少?是幾個?你是怎麼知道的?”

(6)教師引導幼兒將記錄單的數字與相應組的人數做驗證。

(7)引導幼兒從記錄中比較發現:比6少的數有哪些?

3、遊戲:給盤子裝花片,比較花片數目的多少

(1)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好朋友組要進行一項比賽——給盤子裝花片。每個盤子裏裝的花片不能超過6個,看看哪一小組裝的方法多。”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每個盤子裏裝的是不是比6少的花片。

(3)每組請一個幼兒説説有幾種不同的裝法,每個盤子裏有幾個花片,數目是不是比6少。

4、活動:按物取數,按數取物

(1)找相匹配的數字。教師出示不同數量的糖果或其它物品,幼兒找合適的數字來表示。

(2)取花片,按數取物。幻燈片依次展示可愛的數字4、5、6。

5、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時,教師引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第10頁的《過生日》。

師:“今天是個快樂的日子,許多小動物都過生日。小朋友仔細看看,有哪些小動物過生日?我們看看蛋糕上插幾隻蠟燭,他們就過幾歲生日。請小朋友從不粘貼材料選出合適的數字貼在相應的蛋糕下面,然後再按照年齡從小到大的順序把動物圖標貼在方框裏。”使幼兒瞭解1-5的數序且瞭解數字和數序的關係。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3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們二幼教研團隊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活動的一些設計思路。

教材分析:

《火車火車嘟嘟開》講述了一輛可愛的小火車去旅行的故事,它經過了農場、森林、海邊、城市,每到一個地方它就會邀請那裏的小動物坐上車,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車的形象可愛快樂,充滿生機,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歡的。

故事看似很長,但其中的語言簡潔生動、很有節奏,而且重複句式較多,這樣的故事內容符合小班孩子語言學習的特點。

另外通過欣賞輕鬆快樂的故事還可以帶給孩子一些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我們以這個故事為載體進行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目標:

今天我們展示的是《火車火車嘟嘟開》主題中的第一次活動。我們把目標定為:

1、喜歡故事,説説故事中好聽的句子

2、豐富故事中的角色,並愉快地扮演和遊戲。

環節:

有了目標,在環節的設計上,我們緊緊圍繞小班孩子喜歡角色遊戲這一特點,以三次不同內容和要求的開火車遊戲貫穿始終。

火車開來了--第一次開火車遊戲將孩子們和老師帶入了活動室,這時候的孩子隨着角色的賦予,自然而然地進入到活動中來。

火車火車嘟嘟開--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也是故事展開環節所在。如何幫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傾聽故事、理解內容、達到共鳴?我們設計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現。我們知道,小班孩子學習記憶時間比較短暫,通過一小段一小段欣賞這樣的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清晰地理解故事裏面的情節,再借助教具的對應呈現,直觀地向孩子們展示了故事的脈絡,使他們對故事的理解變得輕鬆明瞭。與此同時,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火車開到了哪裏停下來""它邀請誰和它去旅行""小火車是怎麼邀請的",在幫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時也引出了對句式學習。

第二步:通過前面的分段欣賞,孩子對故事中各個細節都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師運用用另一種形式--動感的PPT畫面完整地講述了故事,給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時再一次地將孩子引入小火車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處於一種靜態的學習狀態,我們希望通過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表演氛圍--請孩子們自己來選擇一個故事的角色,和着故事的講述,身臨其境表演故事。通過這樣一種動態的學習的平台,給予孩子充分的表達表現的機會,將活動推向了高潮。這是孩子們第二次的"開火車"遊戲。

熱鬧的火車出發了--這是我們的第三個環節,因為是小班下學期的孩子,我們覺得孩子的知識經驗完全可以支持他們對故事角色進行拓展。教師還是運用提問的方式"你知道還有誰住在農場裏?""誰也想和小火車去旅行?"幫助喚醒孩子的已有經驗。活動的最後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扮演,這時故事形象變豐富了、火車變熱鬧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活動也在歡快的第三次"開火車"的遊戲中結束。

整個活動的設計,我們希望孩子們沉浸於小火車快樂的旅行故事中。通過層層遞進的遊戲,在以語言為核心,滲透健康、社會、科學等領域的活動,使孩子們獲得語言的習得和積極情感的體驗,另外通過對故事角色的創編,給予孩子一定的挑戰,為後面的主題活動做鋪墊。這是我們二幼教研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希望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導和評價,謝謝!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的電教課題目是《10以內的相鄰數》。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幼兒情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六方面來展示。

一、説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説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説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説幼兒情況

經過了幼兒園中班上學期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中,通過啟發談話、創設情景及情趣化、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我以幫助小動物找鄰居為導線,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三、説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情感目標: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識目標: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四、説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10個小動物的圖片

2、數字卡片人手一張1-10

3、已經學習過了《10以內的序數》、《10以內數的形成》,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五、説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

本活動中採用了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説説、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六、説活動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理解“鄰居”的關係——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多1少1的關係——遊戲鞏固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年齡特點決定了學前幼兒的思維特性,他們對抽象的事物不感興趣,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枯燥無味的講解只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我針對幼兒的這種特點,在教學的導入環節,利用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通過讓幼兒給小動物找鄰居,理解鄰居的含義,為幼兒繼續學習相鄰數掃清障礙。(放視頻)

2、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今天小動物們玩的可高興了,天黑了,小動物們吃完飯都出去散步了!(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以便講相鄰數做清晰的準備。)

聽!是誰在説話呢?原來是數字3在説話,它也想知道它的鄰居是誰,誰能告訴它?數字寶寶

找鄰居。分別找出5、7、9的相鄰數

師: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宸聰小朋友在家裏媽媽叫你文慧,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宸聰。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那3的相鄰數是幾和幾?

拍手遊戲:小朋友我問問你,3的相鄰數是幾和幾?

啟發誘導,及時小結,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由小動物有小鄰居過渡到數字寶寶們也有小鄰居:數字寶寶的小鄰居有個特殊的名稱叫相鄰數,突破教學重點。再讓幼兒找出其他數的相鄰數,使幼兒對相鄰數有初步的認識和感知。

3、理解“相鄰數”多1少1的關係。

發放幼兒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説一説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4、遊戲鞏固《找鄰居》

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數字卡片,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然後再請它的相鄰數上來。

數學知識的接受是要過程的,尤其是對中班幼兒,需要不斷強化,來加深理解和認知,最後達到內化的效果。因此我設計了《找鄰居》遊戲活動,幫助幼兒強化新知。

5、結束部分:小動物回家睡覺,根據動物身上的數字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進一步鞏固相鄰數的概念。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5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的説課稿應該怎麼教學?

一、説教材

《8的形成》是中班上學期的數學教育活動,是一節數的概念課。感知物體的數量、對應關係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礎,它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因此,數的形成在幼兒園中班的數學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8的形成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活動,是在孩子們認識了7以內的數的形成,並瞭解了數與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對數的認識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瞭解和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活動時既鞏固了幼兒以前掌握的數的形成知識,也為學習今後9的形成、10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 説目標

中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具體性、形象性,它們是通過具體的聽覺、視覺感知周圍事物的,根據這一特點,結合《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要求:“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 樂於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活動感興趣。

2、 知道7添上1是8,並能認讀數字8。

3、理解8的實際意義,知道數字8可以代替任何數量為8的事物,並能不受物品擺放形式、位置的影響進行正確點數。

三、 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活動的重點是理解8的實際意義,知道數字8可以代替任何數量為8的事物。

難點是理解7、8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係。

四、 説準備

《綱要》科學領域指導要點指出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根據這一要求,圍繞教學目標,我準備了以下教具:

1、小動物水果等磁性教具圖片各8張,數字1——8磁性教具圖片

2、教室裏擺放一些數量是8的物品,如:8盒水彩筆等

3、萬能棋若干,鈴鼓。

五、 説教法、學法

新《綱要》中提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去動物演唱會”為主線的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中間穿插運用了引導觀察法、賞識激勵法、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等教法,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樂於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整個活動中,我把幼兒作為了學習的主體,讓孩子們通過遊戲法、操作法、觀察法等各種方法,調動各種感官的參與,在輕鬆快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六、 説教學流程:

本活動的接受對象是中班的幼兒,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徵,結合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我在活動中創設了遊戲情景,並調動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讓幼兒在寬鬆、安全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活動主要分以下幾個程序: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聽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特別是有關動物的故事幼兒更是百聽不厭。活動開始時,為了能一下子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我設計了動物故事導語:森林裏最近非常熱鬧,為什麼呢,因為動物王國要開演唱會啦,情景一定非常壯觀,我們一起去看看吧!瞧!小動物們要出場了,請你們拍7下手歡迎小動物們出場。(運用這種故事型的導語可以一下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拍手歡迎小動物時也複習了7的形成)

(二) 創設情景,學習8的形成

這是該活動的重點、難點,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8的形成,我依然從幼兒的興趣出發,設計了小動物參加演出的情境。因為中班幼兒思維特點是具體性、形象性所以在學習新知識時我主要運用引導觀察法、直觀演示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在情境中輕鬆自然地學習新知識。

1、通過直觀地演示教具7只小兔子變成8只小兔子的過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7添上1是8”

(師出示小兔子圖片)看,首先出場的是誰?數一數有幾隻小兔子?用數學幾表示?等等我——喲!又來了一隻小兔子,現在是幾隻小兔子?用數字幾表示?本來有7只小兔子,又來了一隻小兔子,變成8只小兔子,我們就可以説:“7添上1是8”(幼兒跟説)

2、請幼兒為小兔子送胡蘿蔔了,引導幼兒觀察數字7與數字8之間的關係,理解7與8之間多1少1的規律。

小兔子要吃胡蘿蔔,我們幫小兔子送胡蘿蔔好不好?(請幼兒一一對應送胡蘿蔔圖片給小兔子)數一數,有幾個胡蘿蔔?(7)用數字幾表示?小兔子多還是胡蘿蔔多?多幾?少幾?(引導幼兒説出7比8少1,8比7多1)怎樣變成一樣多?我們再來送一個胡蘿蔔(7添上1是8)

3、運用同樣的方法請小猴子為大家表演,並重覆上述流程送水果,讓幼兒鞏固剛剛對8的形成的認識。

4、變換小兔子、小猴子的排列形式、位置,讓幼兒排除干擾正確點數。

小兔子要為大家表演了,它們能夠邊敲跳邊變換隊形呢(師將小兔子排列成圓形),瞧,排成什麼形了呢?小兔子有幾隻呢?(師再變換一種排列方式讓幼兒點數總數)

小猴子也想象小兔子那樣變換隊形表演,小朋友們誰能上來幫助它們擺出新隊形?(這裏請幼兒上前擺隊形,既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又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一起數一數小猴子的數量變沒變。

5、認識數字8,知道8是可以代表任何總數是8的物體

今天有幾隻小兔子,幾隻小猴子為大家表演呢(8)我們可以用數字“8”表示,小朋友看一看“8”象什麼?8還可以表示什麼?小朋友找一找我們教室裏有哪些東西的數量是8(這裏讓幼兒自已找數量是8的物體,讓幼兒從剛才的情境中走出來,在實踐中認證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三)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進一步鞏固理解

在幼兒對於8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我又設計了多種方式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參與,這樣既可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始終保持較高的興趣,同時讓幼兒通過聽、看、説多種方式進一步感知8的形成及實際含義。

小動物們表演完了,它們想休息一下,和小朋友一起來玩個好玩的遊戲:

1、聽音説總數

老師敲鼓,小朋友認真聽它敲了幾下?

2、聽音做動作

老師做動作,請小朋友做相同數量的動作:拍手、跺腳等(這裏還可以讓個別幼兒上前敲碰鈴,其餘幼兒做動作,這樣可以進一步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3、看數發音

請小朋友看數字卡,發出與數字卡相同數量的聲音:如學小貓叫、小狗叫等

(四)操作學具,讓知識得到進一步內化

由於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的、形象的,因此操作是解決幼兒具體形象思維與知識抽象性之間矛盾的一種較好的手段。於是活動最後環節我安排了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學具,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得到練習鞏固,使知識得到進一步內化

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小動物們又給我們送來了玩具,請小朋友取出和卡片上數量相同的萬能棋卡!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6

蒙氏數學是一套通過“遊戲”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教材。那麼大家知道幼兒園蒙氏數學的説課稿如何設計?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家長,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大家能夠抽出時間來觀看我這次的蒙氏數學觀摩課。在此我代表全體老師向大家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您們對我們幼兒園工作的支持與配合!

設計意圖:

我設計的是一節蒙氏數學課《數物結合》它是讓幼兒體驗數字與物品的對應關係,設法將抽象的數字與相應數量的實物聯繫起來,幫助幼兒認識數字。在生活中應時時注意引導幼兒關注事物數量的同時,與數字聯繫在一起,從而使幼兒進一步瞭解10以上數的含義並加深對兩位數表達方式的印象。

本節課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數字與實物(數量)的對應關係。

2、能認讀數字11—15。

3、使幼兒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動,體驗成功感。

授課開始:

一、教學名稱:

蒙氏數學

二、教學內容:

《數物結合11—15》

三、教學目的:

1、初步感知11—15數字與實物(數量)的對應關係。

2、能認讀數字11—15。

3、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動,體驗成功感。

四、教學準備:

1、串珠、數字拼版

2、彩色紙條、圓形小卡片

3、彩圈卡片

五、教學過程:

1、預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走線,線上遊戲:《小火箭》

小火箭,真厲害。一飛飛到藍天上,發火箭啦——11、12、13、14、15,發射!

出發到太空嘍!

2、集體活動

①感知數物結合

⑴創設情境:太空裏呀,有金色王國,還有彩色王國。金色王國裏有許多金色串珠,彩色王國裏有許多彩色串珠,它們想成為好朋友,怎麼辦呢?數字王國裏的數字卡片決定介紹它們認識,我們幫它們組合在一起吧!

⑵提示:剛才小朋友們玩遊戲《小火箭》時,小朋友都聽到老師説那幾個數字了呀?(11、12、13、14、15)

⑶先出示教具數字拼板、數字卡片11,再取出相應數量的串珠卡(個位是1的彩色串珠,十位上是10的金色串珠)放在“串珠、數字拼板”的控制板上拼成11的串珠、數字拼圖。

⑷請個別幼兒操作學具“串珠、數字拼板”11—15中的任意數字,以增加幼兒的興趣。

②遊戲:“找數字”

教師邊拍手邊問:“小朋友,我問你,,哪個數字不見了?”

幼兒邊拍手邊答:“尤老師,告訴你,數字11不見了。”

然後請幼兒放回原位(遊戲可反覆進行)

3、分組活動:

創設情境:還有很多物品想和數字卡片交朋友,我們一起去幫幫忙吧!

① 看數字,貼星星。

② 讀一讀,塗與數字相對應的彩圈。(彩圈卡片)

③ 玩“串珠、數字拼板”。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每組個別幼兒展示並講解自己操作的情況,感受成功的體驗。

 六、教學總結:

使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感知11——15數字與數量的對應關係。

蒙氏特色:

蒙氏數學主要是讓幼兒從機械記憶為主的學習,轉到生活實際操作為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在活動中動手、動腦進一步探索創造。並且通過蒙氏數學的學習可幫助幼兒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養幼兒善於提問,愛思考的習慣。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感受秋天落葉的自然現象。

2.學説故事中的短句:"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3.樂意用動作語言表達故事情節,初步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活動準備:

1.課前帶幼兒到户外觀察秋季景色,進行拾落葉、觀察秋蟲等活動。

2.貼絨圖片,大圖書一本、樹葉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1.師一邊拋灑落葉一邊説:"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樹葉寶寶從大樹上飄落下來,飄呀飄呀會落在哪裏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勵幼兒自由發言。那麼小樹葉到底飄落在哪裏呢?老師帶來了好聽的故事《秋葉飄》,小朋友認真聽就知道了。

2、老師結合貼絨教具,講述故事提問:小朋友聽到了嗎?樹葉到底落在了哪裏呢?幼兒自由發言。

3|、分段理解散文,鼓勵幼兒能用相應的動作表現出來。

(1).樹葉落在了哪裏?(草地上)。誰過來和樹葉説話了?(小蟲)。小蟲想把樹葉當作什麼?(小屋)。共同學説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師幼扮演角色:幼兒學小蟲爬到老師處説:"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好的,好的!"。小蟲是怎樣把樹葉當作小屋的?(躺在樹葉下面),做出躺的動作幫助幼兒理解。

(2).樹葉落在了哪裏?(溝裏)。誰過來和樹葉説話了?(螞蟻)。螞蟻想把樹葉當作什麼?(小船)。共同學説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請4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角色學説對話。如果你是小螞蟻,你會怎樣坐在樹葉上,我們一起試試。

(3).樹葉落在了哪裏?(河裏)。誰過來和樹葉説話了?(小魚)。小魚想把樹葉當作什麼?(小傘)。共同學説對話:"樹葉,你當我的ⅹⅹ好嗎?"幼兒一起模仿相應的動作。

4、完整講述故事利用大圖書和幼兒一起完整講述故事,重點讓幼兒學説故事中的對話。

拓展延伸活動:

師:樹葉飄呀飄,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溝裏、河裏還會落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做一片樹葉,想飄到哪就飄到哪?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8

一、説教材

1、活動來源:該活動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可運用於主題活動之中。眼睛、鼻子、嘴巴、手,是孩子們每天來感知周圍世界的重要感官。這次活動並不是單純地給予幼兒關於感官知識的現成知識。而是讓孩子在各種感官的運用中獲得真切而具體的感受和體驗。果實,在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是隨處可見的,且取材方便。對於他們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感知和體驗。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都是獨具特色的,深受着孩子們的喜愛。每天午睡後的水果品嚐,顯然是孩們所期盼的快樂時段。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中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結合主題《好吃的食物》目標的實現。確立了情感、能力、感知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一面,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認識橘子,知道橘子的特徵。

2、學會怎樣剝橘子,瞭解橘子的營養價值。

3、懂得分享,體驗分享橘子的快樂。

在這三個目標中,我從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規律出發的,將情感方面列為首位,依次是能力和知識獲得方面,這是考慮了小班幼兒的特點學習規律出發的。

根據目標:我把重點定位於,在實際操作中,用口、鼻、眼、手各種感官,感知實物,並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過實物觀察、多媒體、實踐操作、食物品嚐、及音樂配合、遊戲情節的貫穿來實現活動目標。

活動難點:在剝橘子時,由於孩子們的小肌肉的動作協調能力、動作力度尚未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很有可能提出"老師我不會剝"、"老師剝不開"的問題。(因為,在平時剝橘子、香蕉皮的時候,我班每次都會有這種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老師如何正確地孩子們運用各種方法,通過各種渠道去求得剝皮的方法,體驗到自己動手後,獲得成功的快樂,這是個關鍵。它對於孩子和老師來説都是一個難點。

活動的準備:分為

活動的經驗準備: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水果有一定的經驗,吃過或看過。

活動的物質準備:橘子若干、收納盒3個。

二、説教法

在新課程理念中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係。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處於平等的地位,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的思考。在這種師生關係下,孩子的學習方式也要發生轉變,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教學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本次活動我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進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一次操作活動,引發興趣後,品嚐橘子前的一次剝橘子操作活動。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實物投放"水果橘子"孩子們對橘子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在辨證中得出結論,對含糊的結論也可留於課後進行調查。

2、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本次活動,在引入和結束活動中都滲入遊戲的形式。在橘子出現的時候,都讓孩子們去摸一摸猜一猜,這樣既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又讓孩子們體驗了不用眼睛光用手的本領。此外活動中還採用交流討論(小組、個別、集體)、賞識激勵法,使幼兒對小手等其他感官的運用都有一定的經驗。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 在《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中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在剝與品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在第二、第三環節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徵操作和語言表達的目標,同時目標一和目標二,也同時得到了體現,主要是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常見水果的瞭解。

2、品嚐交流(嘗試法):

在體驗小手剝一剝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控制能力弱,為了孩子們的需求,我及時讓他們進行品嚐,大家吃吃將講講、在愉悦的狀態中,幼兒也逐步意識到了小手、小嘴巴的能幹。同時也瞭解了不同水果和乾果有着不同的剝法和口味。幼兒在遊戲的情節中,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了該活動。

四、説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課中,各個環節可以説是環環相扣、動靜交替的,它多次給了孩子們手口並用的機會。客人做客、激發興趣--自由觀察、説説特徵--教師演示、動手操作--果實品嚐、交流感想--相互分享、活動結束

本次的結束活動中也滲入互動的形式,與班裏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分享,情景相扣,比較自然,並且延伸活動對孩子們的手指運用也是一個提升,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是小班幼兒發展的一個基本目標。對小班年齡段的孩子來説,他們更為喜歡的是在遊戲的情景中,在吃吃玩玩的過程中,在快樂的體驗中進行學習。在本次的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得到一定的感受和體驗。孩子們對自己喜歡的水果,用眼睛去看看、用鼻子去聞聞,用小手去剝剝,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再用小嘴巴去嚐嚐。從始至終,應該説孩子們都處在一種輕鬆愉快的,自主操作、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拓展着自己的知識面與經驗。因此,我認為此活動能夠結合季節性,能夠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運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引領孩子們積極的運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知周圍的世界。

幼兒園説課稿數學 篇9

指導思想:

新課程改革中非常注重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當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結合問題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經歷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用數學的樂趣,發展初步的觀察、比較、概括能力和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識,使學生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材解讀:

數學實驗教材第58頁的“用數學”是學生學習了6、7加減法“用數學”以及8、9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學生喜歡的事物設計了“用數學”的情景。教材用同一幅情景反映幾個不同的數學問題,並巧妙的構成了一幅生機昂然的自然風景畫,這更加有利於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繫,美麗的大自然、可愛的小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最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材資源,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等人文教育。

由於學生在前面已經解決過這樣的數學問題,他們對這樣的內容已不陌生,也有了一定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經驗,這就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設計:

依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教材、學生的具體情況,本節課的教學力圖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動畫展示、激發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將第58頁的內容製成動畫,把靜態的畫面動態化,這樣既直觀形象,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上課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使學生處於興奮中。並能根據學生所選的研究對象隨時放大課件內容,以有利於學生觀察。

(二)、改變呈現方式,激活學生思維

用數學這部分內容是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要在生活中運用,這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為了能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知識素材,我改變了教材的呈現方式,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尊重教材的完整性。教材中的兩個例題與做一做的兩個題目渾然成為一體,構成一幅秀麗的風景畫,因此,我不忍心打破教材的完整,就把整幅畫全交給了學生,為學生創設了一幅美的學習的情景,為學生提供了更豐富的思維素材,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另外,鑑於書中題目的表現形式學生已不再陌生,因此我把課本中的大括號和問號去掉,這樣設計主要是想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供他們探究交流。如果和課本上的呈現方式一樣,學生無需合作探究和交流,而是一眼就看出怎樣列式解答,這樣就縮短了學生的思維進程,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話。當然,整個過程,放得出去,也應該收的回來。為此,我在後面又出示課本提供的素材,主要是想讓學生再次明確大括號和問號所表示的意義,明確怎樣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去選擇有用信息解決問題。

(三)、尊重學生、合作探究

在教學時充分尊重學生,根據他們所喜歡的動物選擇研究對象,放手讓學生觀察,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合作探究,讓他們學會合作,並在合作中學習,在合作中分享,在合作中成長。引導學生依據具體情景提出問題,研究問題,相互解決數學問題。培養了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他們經歷了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環節中,我把練習、評價溶入其中,尊重學生的感受,傾聽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質疑,以平等的姿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對於學生的每次發言,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獲得數學學習成功的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聯繫生活、培養應用意識

在第二個大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周圍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去發現並提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讓學生觀察周圍環境,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增進運用數學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信心,體會到用數學的樂趣。

當然,我也沒有忽視教師導的作用。因為學生年齡小,在語言表達上會有一些不合適的地方,我都及時的徵求學生意見,提出我自己的想法,進行引導,補充。總之,這節課,我想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民主開放、積極參與的活動情景,讓學生從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努力讓學習過程變成學生的活動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以上這些,是我自己對這節課的一些認識和體會。我想努力的把新課標的理念體現在教學中,但實際中亦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我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提出您的想法和建議,不吝賜教,我熱切的等待着,這將是對我教學的最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