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集錦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2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説課稿集錦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壓強》是八年級科學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壓強是整個國中科學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既是已學過的密度、質量、重力及二力 平衡等知識的綜合應用,又是學習浮力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學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 知欲;二是通過科學探究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 理解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壓強的單位及其意義。

過程與方法

1. 觀察生活中各種與壓強有關的現象,瞭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 探究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節,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採集的實驗數據,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瞭解,進一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 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 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 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進一步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實例,歸納出增大和減小壓強 的方法。據此確定下面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壓強的概念 (2)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有效組織好探究活動歸納出壓力作用效果與什麼因素有關,真正理解壓強的概念並能運用相關知識解答有關問題。

二、説教法學法:

由於學生對壓強的知識和概念是第一次接觸,對於壓力雖然在生活中有感性認識,但認識可能是片面的。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揮探究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於學生對“探制變量法”和科學探究的環節還不是很熟悉,還不能達到靈活地運用,這需要老師及時地作適當地引導。“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現代教育觀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探究活動的主人,學生掌握科學內容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從“對人”和“對物”的感受導出探究的課題: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分析剛才的感受和回顧已有的知識,進行有根據的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交流合作對所得出的科學結論進行評估和應用。綜合應用引導探究法、目標導學、講授和討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同時利用身邊生活中可利用資源進行實驗即彌補農村中學實驗室器材不足現象,又培養學生節約意識。

五、説教具:自制壓力小桌、自制釘牀、海綿、塑料袋、水、方形水槽、木塊、鈎碼、白紙、一端削尖的鉛筆、金屬塊等。

三、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先 讓學生觀看一段視頻,然後設問釘牀表演中用到了什麼科學道理?然後我在這個地方不失時宜地跟上釘板的演示實驗,一個釘板釘子數很多,一個很少,盛水密封的 塑料袋放上去,為了使實驗效果更加明顯,在塑料袋上壓玻璃並用小錘砸,學生會觀察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引導啟發學生思考原因的關鍵所在,學生很容易得到 每個釘子分攤力的大小不一樣,釘子多的,每個釘子分攤的力就小,所以就不會有危險,進一步引導得出關鍵是和受力面積有關係,在這順勢提出壓力的效果還和壓 力的大小有關,這樣的效果可以用壓強來描述,從而引入到本節課的課題:壓強。

(二)探究新知

1. 壓力

(1)壓力的概念

教材沒有給壓力一個明確的定義,但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我認為還是很有必要讓學生明確什麼是壓力。利用幾幅圖片説明,哪個是受力物,力作用在哪裏?方向如何?讓學生充分感知壓力指的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的力。

本 節課的難點之一是壓力與重力的區別,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化解的,用了一個演示實驗,兩個物體對齊分開放,上面搭上一塊三合板,在三合板上加砝碼,學生觀察可 以發現三合板發生了形變,教師緊接着提問,為什麼會這樣,引導學生關鍵是因為受到了壓力的作用,教師繼續提問,那壓力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生很容易想到是因 為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師舉例,比方説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受到重力、支持力,另外物體還會給水平面壓力,根據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識,學生可以很快 得到重力大小等於壓力大小。教師在這個地方順勢提問:是不是壓力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呢?引導學生舉出反例,比方説擦黑板,用手壓着黑板擦,手給黑板擦一個壓 力,黑板擦要壓黑板,這時候黑板擦對黑板的壓力是由手提供的,手一鬆,板擦由於重力作用會掉下來,所以這個地方壓力並不是由重力提供的。繼續回到實驗上面 來,用手將三合板的一端緩緩抬起,觀察三合板的形變程度,學生一眼看出形變變小了,引導學生得出此時壓力的大小小於重力的大小,到此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得到 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提供的,壓力大小並不都等於重力的大小。考慮完大小,還要再考慮一下壓力和重力的作用點和方向,學生自己研究得出作用點肯定不同,方向 一般不同。

(2)壓力的作用效果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需要,自己從老 師所給的器材中挑選出自己所需要的器材,並相互交流實驗方案,並上台邊模擬邊講解實驗思路,其他同學補充,然後一起總結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受 力面積大小的關係,並會準確運用控制變量法完整回答相關結論。進一步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提倡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A、提出問題:為了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讓學生再做試一試中用手指同時夾鉛筆的兩端的小實驗。問:壓力作用的效果一樣嗎?壓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與什麼因素有關?

B、讓學生有所依據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C、設計實驗

先 讓學生明確在多個因素影響物理量變化時,應採用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把學生們的設計思路用多媒體展示)。因本節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實驗操作方便,規律性 強,結論容易獲得。所以,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進行探究。

D、進行實驗並把實驗數據填入表格

實驗次數 壓力(填大或小) 受力面積(填大或小) 壓力作用效果 (填明顯或不明顯)

1

2

3

E、分析得結論:

讓學生自己在親身的感受和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能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學探究中,並在老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利用科學探究的主要方法,熟悉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在科學探究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養成團結合作、嚴謹求是的科學態度。

2. 壓強:

對 於壓強概念的建立,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前面我們已經實驗探究過了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係,並且在描述關係的時候始終是控制某一個因 素不變的,強化控制變量法的應用,但現在如果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都變化的話,我們又該如何來進行壓力作用效果的比較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用單位 面積上的壓力來進行比較,從而引出了壓強的概念,類似於速度的定義的建立。

本課的.難點之二壓強概念裏面的物理意義以及壓強計算。在介紹完壓強的公式以後,緊接着介紹壓強的單位Pa,同時指出壓強的單位是符合單位N/m2. 這樣在描述一張報紙平攤在桌面上對桌面壓強為0.5Pa的 物理意義就會得心應手。另外對計算一定要強化解題格式的規範。引導學生分析概括得出:取相同面積上所受壓力來比較,一般是取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從而得 出壓強的定義。通過層層深入地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歸納中充分體現了主動性,從而更好地突破難點。繼續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推理方法得出壓強的計算公式 壓強=壓力/受力面積。結合壓強計算公式,仍採用數學推理,得出壓強的單位牛/米2(帕),且1帕=1牛/米2. 説明其物理意義。接着列舉實例對帕這一單位的大小形成具體概念。

利用改動的例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練習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和應用情況反饋教學效果。

(三)總結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什麼?我還想知道……,讓學生總結提高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對本節知識形成一個完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加強學生的記憶。

(四)佈置作業:測出自己站立時對地面的壓強。增強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鞏固新知。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師搞好教學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本節課的板書以內容式展現,一目瞭然,直觀顯示出教材的思路,並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

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在國中語文的基礎上,通過課內外的教學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文學作品欣賞的能力。劇本的閲讀欣賞是文學作品欣賞的重要部分。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之作,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問世以來,一直常演不衰。它之所以成為話劇藝術的瑰寶,原因有三:

首先是緊湊集中的藝術結構,四幕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鐘),兩個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廳,魯家的住房)內集中地表現出兩個家庭和它們的成員之間前後三十年錯綜複雜的糾葛,寫出了那種不合理的關係所造成的罪惡和悲劇。課文的節選部分,一共只有兩場戲——周樸園與魯侍萍的重逢,周樸園與魯大海的鬥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回顧”與“穿插”的表現手法,把“現在的戲劇”和“過去的戲劇”交織起來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其次是個性化的對話語言,劇中人物不多,然而都具有鮮明的個性,作家刻畫這些人物不僅通過尖鋭的戲劇衝突,更藉助了富有性格特徵的對話,對人物作了深刻的心理描繪,使每一個人都顯示了他作為社會中人的豐富內容,以各自的遭遇和命運激動着人們的心絃。

最後是用必要的“舞台説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現主題,課文開頭的舞台説明是:“午飯後,天氣陰沉,更鬱熱,低沉潮濕的空氣使人異常煩燥——”這個説明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舞台氣氛。這種舞台氣氛,同悲劇劇情緊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煩躁,鬱悶,不安的思想情緒,預示着一場雷雨的到來,從而感染觀眾,使觀眾也隨之產生壓抑感。

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故事發生的背景,仔細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個性化的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從而真正把握劇本人物性格衝突及表現技巧。根據大綱及教材的特點,以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布盧姆等人提出的教學目標系統論為依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是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情感目標是瞭解資產階級自私冷酷、兇殘奸詐的本質特徵。

3、精神運動技能目標是提高欣賞劇本情節和形象的能力。作為第一教時,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家作品介紹、熟悉課文情節和分析周樸園的思想性格上。難點就是如何理解認識周樸園思想性格的兩重性。

二、 説方法

①教法 這節課的課型設計為“引導式活動課”,也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因為在課堂上,要想獲得有效的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必須有針對性地設立目標,否則,頭緒太多,目標分散,效果難以突出。首先,指導學生通過快速閲讀着意跳讀,整體把握課文故事情節。其次,指導學生以辯論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説的能力的培養,最好的方式就是論辯,而一個高中學生應該具備以嚴謹、清晰、準確的語言把思想的閃光點展示出來的能力,論辯恰恰能提高這個能力。最後,指導學生朗讀,品味個性化台詞,理解人物內心狀態,提高文學語言感悟能力。

②教學輔助手段 播放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是依據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多種感覺,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材料。本課件利用flash界面製作,互動交換效果較好。集聲音,圖像和動態畫面於一體,能夠達到創設情景,使教學更形象、直觀、生動的效果,從面提高課堂效率。

③學法 教給學生學法是實現葉聖陶提出的“凡是為教,目的在達到不教”這個目標。目前職高學生的素質普遍比普高學生的低,諸如閲讀中的速讀、跳讀、分析、篩選、概括、評價等能力較差,因此在教學中要作相應的學法指導。

1,在準備論辯時,正反方應以小組合作——生生互動為主,發揚合作學習精神,根據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展開活動,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

2、在辯論時,要讓學生注意辯論的技巧,做到有理有據。

3、品味個性化台詞時,要學會用比較的方法,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 説教學程序及課件使用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課開始,課堂安靜後,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音量放

到最大)讓學生感受一種強烈的震撼。隨着聲音消失後,教師導入新課,導語結束,點擊“Next”鍵,屏幕上顯出字幕《雷雨》(節選,曹禺)。這樣的處理是想通過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在特定的氛圍裏,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求知的慾望,從而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學習。

2、作者簡介

接着點擊畫面上“Next鍵”,屏幕變換,出現曹禺先生的圖片

及相應介紹,再點擊屏幕上的“主要作品”按鈕,顯出《日出》、《雷雨》、《北京人》三部著作的畫面,這樣處理的唯一理由是直觀、醒目,從而加深學生對作家作品的瞭解,提高對這一知識點的識記水平。

3、熟悉劇情

第一步請學生找出節選部分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地點,複習

劇體的特點之一:劇本的舞台性,必須遵循時空高度集中的原則。

第二步,快速閲讀課文,根據提示,找出主要故事情節,從而

初步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在這裏要求學生髮揮合作學習的意識,同桌之間互相討論,共同解決閲讀中存在的難點,提高閲讀速度和效率。請學生逐一回答後,點擊相應的時間,地點欄,顯出相應的故事情節。

4、通過論辯,揭示人物的個性特色。

①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的第一部分。

②以“周樸園是否愛魯侍萍”為議題,分正反雙方。

③確定分工,準備辯論。

④論辯小結

a周樸園愛過,或者説曾經愛過

b現在的懷念,只是他的一種“自私的,自欺欺人的情感”。

C周樸園的突然變臉説明了“他一旦感覺自身利益受到巨大威脅,就暴露出資本家的本來面目”。

這樣通過論辯的方式,可以分化難點,初步明確了周樸園的性

格特徵。這樣的處理,就能讓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根據合作互動教學模式,運用生生間互動,尊重學生潛能和主體地位,把大量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相互磋商,共同提高,同樣也培養了學生説的能力。當然作為教師力求以“導”為前提,在論辯過程中,要不時地修正、補充“演員”們的不足,同時作出積極的肯定和評價。

5、抓住關鍵語句,品味個性語言

先請學生試讀周樸園突然變臉時的幾句台詞,再聽課文錄音

片段,讓學生細細品味周樸園台詞中透露出的驚恐心理,進一步理解周樸園的思想性格的雙重性。

6、課堂小結,明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

教師點擊“Next”鍵,畫面變換,出現本課的學習目標,

①作家作品。

②故事情節。

③人物性格三段文字。

7、佈置作業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生命的藥方》講述了十歲的德諾因輸血不幸感染了愛滋病,艾迪為他熬草藥、找醫生、塞球鞋、玩遊戲,始終對德諾不離不棄。表現了兩個小夥伴之間,純真、善良的友誼。正是有了朋友之間的關愛與生命的呵護,才給生活在無助、孤獨世界裏的德諾送去了快樂與內心的安慰。身體的疾病可以用藥物來治癒,而心靈的痛苦與孤獨,只有靠生命與生命的陪伴與呵護才能治癒,或許根本就無法治癒。感受艾迪與德諾之間深厚的友情與理解課題的含義,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

二、説意圖

如何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和同學們分享這份感人至深的友情,使學生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呢?我想走的主要還是情感路線,實施板塊教學,讓學生感悟、品讀,激發情感共鳴,深入體會“生命的藥方”的含義。同時,力爭在強調人文的同時落實語文工具性。

三、説設計

(一)初識不幸

簡介***(認識到***的嚴重性,初步感知到艾迪的不幸)

整體感知(文本挺長的,設計比較開放的填空,提供給四年級學生思路,降低難度,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整體的把握;用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則是想學以致用,因為十二課接觸到了小標題)。

(二)感知孤獨(因為孤獨,更顯友情的可貴,這是情感表達、情感宣泄的基礎。)

▲艾迪抽泣着説:“我很難過,沒能為德諾找到治病的藥。”

▲德諾的媽媽淚如泉湧:“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諾一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而你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滿足……”

(矛盾衝突,以求激活學生思維的目的,但只作朗讀的初步訓練,則考慮到學生認識的循序漸進,如果此時進行理解,那也比較空洞,是浮於表面的。)

▲德諾十歲那年因為輸血不幸染上了***,夥伴們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歲的艾迪依舊像從前一樣跟他玩耍。

▲這天夜裏,德諾冷得值發顫,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艾迪,他夢見二百億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麼暗那麼黑,他一個人待在那裏,找不到回來的路。

(沒有身臨其境,設計想象策略,通過現實與往昔的對比,感受德諾內心的孤獨)

(三)理解友情

隨機交流

▲艾迪告訴德諾,把這些花草熬成湯,説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諾的身體越來越弱,艾迪不得不放棄了計劃,帶着德諾又回到家鄉。

▲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諾的手上,説:“以後睡覺,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德諾靜靜地躺在了長滿青草的地下,雙手抱着艾迪穿過的那雙球鞋。

▲他們有時還會合夥玩裝死遊戲嚇醫院的護士,看見護士們上當的樣子,兩個人都會忍不住地大笑。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多人交流,以體現學生的多元感知;在交流過程中有取捨地進行研讀,是本文學習的需要;教師語言的融合,則是為了加強情感薰陶;)

▲“不,艾迪,你找到了。”“德諾一生最大的病其實是孤獨,而你給了他快樂,給了他友情,他一直為有你這個朋友而滿足……”

(請學生談感受應該是水到渠成,經歷了友情體驗的過程,才能明白德諾在孤獨中,在恐懼中平靜地死去是那樣的和諧;同時,也領會了課題的含義,“生命的藥方”在不經意間已顯現在大家的眼前。)

(四)傾訴心聲

(這是一種厚積薄發的表現,語言和情感得到了有機的整和。)

四、説反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教師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緣故,因為教師自身風格的關係,在引領學生感受孤獨,體驗友情策略的選擇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在具體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上還落實得不到位;特別是選學課文該如何定位上思考得很少,於是非常膚淺……願聆聽批評和指教,求不斷改善和提高。

説課稿 篇4

我是一個不善於言辭的人,一直對上台有種莫名的緊張。當接到任務説要上作文課,讓我感到十分的為難。選什麼題材呢?上課時出現各種狀況該怎麼辦呢?……還好有學科組的老師們,他們每個人都回家研究本冊書八個單元的習作,然後集中起來再討論,選出其中的幾個主題後,再回家思考方案,查找資料,最後選定為與學生生活最近的童年。

每個人都有美好的童年,本冊第二單元的文章都圍繞着童年展開的。童年發生的事往往充滿稚趣,又很有意思。那會飛的夢、那冬陽下的駱駝隊……對正經歷着童年生活的孩子們來説,童年並不陌生,但是要將自己難忘的童年故事寫出來,大多數學生仍處於一種被動狀態,仍不知如何下筆、如何選材,這節課的目的就是試圖幫助學生打開生活的觸角,交流自己天真無邪的童年故事,感受童年的特別,並懂得珍惜童年、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下面,我就對我執教的引領童年之片段寫話一課做一個彙報:

一、歌曲導入,引出話題。

上公開課,老師會緊張,學生也會緊張。而音樂的魅力真的很不小,當你靜悄悄地走進教室,心情也會隨之變得沉重,而音樂卻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讓學生聽《童年》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讓學生放鬆心情,同時也想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孩子們哼哼曲調,辨辨歌詞,自然引到了今天的話題。

二、畫面欣賞,再現童年。

文章不是無情物,所謂"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要讓學生能順暢地下筆作文,首先要讓學生有話寫,怎麼才能讓學生有話寫呢?我是從喚醒學生對童年的回憶入手。課前讓學生在家翻閲了自己童年時的照片,並讓學生帶上一張最有代表性的照片備用。其實,選照片的過程就是一次回憶的過程。在課堂上我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欣賞一組洋溢着童真童趣的童年照片,意圖再次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再現孩子們多彩的童年。課時,我和孩子們一起美美地欣賞童年的照片,時不時説説照片上的人、事、物,讓學生們充分的想象。學生們欣賞着,快樂着,想象着,當看到最後一張照片時,他們情不自禁地笑着,議着"他們好像在比聲音。" 接着讓學生説説自己難忘的童年故事,他們就樂滋滋地説開了,記憶深處的童年故事便慢慢地都浮現了出來。課堂上,孩子們毫無拘束地講着,看到學生們如此的興奮,看到這麼多高高舉起的小手,我好高興,我想這個過程還是很有效的。但同時我也忘記了時間,真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情地交流。

三、範文引路,明確寫法。

凡事都講究方法,寫作文更是如此,它有着許多的技巧。而簡單的説教,理論其實學生知道,但學生就是不會實際運用。我們的學生有着超強的模仿力,他們可以從具體的實例中提煉出自己有用的東西,而且這樣的實例更加的吸引人,更容易讓學生接受。讓學生們讀一讀,拿出筆在值得學習的地方圈一圈,劃一劃。可能學生沒有提煉出寫作方法,但最起碼他會知道"寫作文要用上怎麼的詞,怎樣的句子等等。"課堂上發現學生劃得各有不同,有圈動詞的,有劃形容詞的,也有劃整句整句。所有的這些都可以説是學生模仿的過程。我通過學生劃的,和學生一起概括,讓學生們明確這樣的寫法就是動作描寫,那是神態描寫等等。這是一種側面的肯定,肯定學生的答案——自己寫時也要這樣寫。

四、點撥與評價,讓學生更明晰。

課堂的有效引領一直説很難,而對於隨機生成的做有效的引領更難。從磨課到那天正式上課,大的環節一點都沒有變,然而每一堂卻都大不一樣。這些不同都來自於學生的生成與自己的導向。

回想當天的課堂幾處的點播,導向是很明確的,一是在説話方面,當學生欣賞完照片説自己難忘的童年故事時,開始都比較簡單,當一個學生説到去雲南麗江騎犛牛的時候,我追問學生 "犛牛很醜為什麼敢騎上去?騎上去心情怎麼樣?犛牛怎麼大?怎麼高?你怎麼騎上去的?"通過這一系列的追問,學生的表達相對比較具體了,我們知道的信息也更多了。接下來我引導學生"接下來在説難忘的童年故事時都能像這樣具體地説,因為老師追問的,其實我們都很想具體瞭解的,也正式整個故事最精彩的"接下來的學生説的就比較具體,彷彿那抓螃蟹,被螃蟹夾着,腳被困都展現在了我們眼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在説話中得到了提升。二是在將要寫片斷時,往常的習慣都是從頭開始寫,而這次卻只要寫故事最精彩的片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馬上理解到的,在第一次試教時,由於自己的疏忽,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從頭開始寫得。而後面的兩次試教和當天的引導,"像上面那段例文一樣,選童年故事中最精彩的一個畫面,抓動作、心理、神態、語言等描寫把它寫下來。"絕大部分同學都能馬上領會直接寫那個片斷。

老師的引領確實直接關係到學生接下去要説的,要做的,但確實很難調控當分析例文時第一個學生就從"盯、舔了舔……"這些詞概括到了動作的描寫,如果能正確的引導,就能很快的提煉出其他的幾種描寫,而我卻沒有抓住這次生成,結果繞了好大一圈。

評價是作文課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最難操作的一還,不僅要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又要讓學生有所得,還要發現並改正錯誤的信息,引導學生更好的寫作。第二次試教用上了投引儀,但學生卻沒有被上面的所吸引,出現了冷場,當時真不知道該怎麼辦?課後學科組的老師給我想了很多的計策和方法。在後面的這兩次課堂,學生們真的很投入,他們會認真地聽,努力地看,積極地思考,發現錯別字,給同學建議,為同學鼓掌,給作文打分。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享受着,進步着。但在整個評價的過程中發現還是有好多的問題,前一節還記住了要點,方向清晰,正式上課時卻忘了。

總之,在選材,準備,磨課,上課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很多,但同時也暴露出了很多很多的問題,還要向優秀的教師多多學習。

説課稿 篇5

各位尊敬的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方程的意義》。我的説課分為以下幾部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義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要學習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重讓學生根據具體的情景根據各個天平的狀態,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中,學生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同時也初步感知方程,積累了具體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理解並掌握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2、會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簡單的等量關係。

能力目標:學生在觀察、比較、抽象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體驗。

情感目標: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學重點:

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學難點:尋找等量關係列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瞭解天平。

謎語導入,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學生對天平感興趣,從而請學生説説對天枰的瞭解,接着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二)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係

情景1:演示天平左邊放兩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請學生觀察後説一説發現了什麼,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板書: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飲料(250克),右邊放上另一瓶飲料(500克),再次請學生用式子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板書:250+250=500)

這兩個情景學生非常熟悉,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

然後我還創設2個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學生觀察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繼續演示,在杯中倒滿水,天平傾斜,説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增加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 100+x=250)

情景4: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根據不平衡狀態得到y<50的不等式。(板書:y <50)接着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y=50或2y=50的等式。 (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方便下一環節進行分類。

(三)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麼多的等式和算式後,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分類,並交流分類的標準。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須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二必須是等式(也就要有"=")。

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於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四)層次練習,鞏固方程的意義

在這一環節中,我編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找方程",即教材62頁第1題: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 3-1.4=1.6 ax2<2.4採用同桌交流的方式進行交流,不是方程的題目要説明理由。

(2)"寫方程", 讓學生寫出一些方程和舉出反例,鞏固方程的意義。

(3)數學遊戲:教師出示式子,學生做動作。如果式子是方程,學生就跳一下。如果是等式,學生就蹲下。兩樣都不是,則不用做動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2題:根據天平列出方程。

(5)根據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3題。例如:小明x歲,爸爸40歲,爸爸和小明相差28歲。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加深理解消化所學的知識,並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提升 ,評價自我

組織學生説説收穫,可以讓學生再次體會成功的喜悦。説説存在的不足,同時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

(六)作業佈置, 迴歸生活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可用方程表示其數量關係,請同學們列舉出來。

佈置這題作業,目的是讓學生自主設計練習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七)板書

方程的意義

50+50=100 100+x=250

250+250=500 2y=50 方

等式 a+2=17 程

x+y=5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思:通過文字形式來設計説課稿,比較單一,不能吸引評委。那麼在設計裏面放入輔助性説明的圖片,比長竄的文字更清晰,更能讓人明白。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學目標:

通過試題評析,解決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知識點和技能方面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技巧,達到提高學科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説教學重難點:

如何解決學生在答題中存在的知識點和技能方面問題。

三、説教學方法:

講授法、合作探究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介紹情況

★介紹班級總體得分情況

★介紹試卷題型及分值分佈

★本班學生各題得分情況

二)錯題歸類

1.單選錯誤率高的題目

題號

第4題

第6題

第8題

第9題

2.多選題錯誤率高的題目

題號

第11題

第12題

第13題

第14題

第14題

3.非選擇題錯誤率高的題目

16題第1問、17題第1問、18題的第1、2問,19題

三)介紹試卷知識點分佈情況(略,詳見教學設計)

四)講評試卷(重點講解錯誤率高,分值高的知識點及題目)

1.打破傳統依照題目順序依次講評的習慣,而是圍繞同一知識點,講評不同類型的題目(單選題、多選題、分析題、操作題等),即同質異類型講評。

本套試卷有關“政治文明建設”、“基本國情、基本國策、基本戰略”的分值最多,合計有52分,自然成為講評的重點。

2.根據答題規律、技巧幫助學生學會分析題目,理清答題思路(糾錯)。

3.先後展示答錯學生、答對學生的答題內容;讓學生分析錯誤及正確的原因。

4.讓學生嘗試總結正確答題內容,展示參考答案。對於學生的創新之處要給予肯定和大力表揚。

五)錯因分析

1.根本原因:思想重視程度不夠,基礎知識不紮實

2.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低下

1)不能多角度思考問題,漏答、誤答。

2)機械照搬照抄,答非所問。

3.答題技巧: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範,不能運用學科術語分點答題。

六)總結答題規律

1.選擇題答題技巧:讀、審、排

2.非選擇題答題技巧:讀、審、聯、答

七)變式訓練

重温練習冊相似題目,讓學生不要陷入題海戰術的怪圈,平時學習應立足基礎,提高練習冊的使用率。

八)學生反思感悟

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應糾正不良習慣。熟讀課本、關注時事、用課堂。練中多思,善於總結、舉一反三。

九)老師寄語(略)

五、説板書設計

因是試卷講評課,所以板書主要是寫出學生錯誤率高的知識點;答題的思路、技巧;主要答題內容等,以便於學生能夠迅速地掌握重難點。

説課稿 篇7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心理健康讀本下冊》中的《學會寬容》一課。

 教材及學情分析:我選的這一課屬於交往篇心理範疇。我們少年兒童都生活在學校這個温暖的集體裏,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他人能和睦相處,彼此生活愉快,但是現在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有的自私、偏執,以我為中心現象嚴重,因此,同學之間容易產生矛盾,總不能和諧相處。我們將要學的這一課就是針對這一現象所設。目的是讓學生對待他人的過失要做到:要學會寬容,與人為善,遇事要忍讓為先,做到胸懷寬廣,不斤斤計較,處處為他人着想。

從發展的角度看,引導學生接納人際交往的基本法則,搞好同學關係能為今後與他人和睦相處、合作學習、共同進步打下良好的基礎,而與同學友善相處、共同進步的前提就是能夠體察、感受對方,進而以“寬容”的心傳遞彼此的理解和關懷。

鑑於此,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待人寬容的重要性—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2、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待人寬容的人。

為了較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準備了相關問題情境的多媒體課件。

採取的活動形式有:小品、分組討論、即興表演、心理小測試等。

教學流程:

一、 導入環節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因此在導入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具體內容是:全體學生起立,聽到動物的名稱拍一下手,聽到植物的名稱拍兩下手,做錯的同學回到座位上,不再參加遊戲,然後讓被留下來的同學説説自己的感受。隨後我利用小品切入主題。我讓學生表演了小品,並就其中的內容展開討論,從而引出本課的主題。

二、圍繞主題、展開活動

國小心理健康課不能上成老師講、學生聽的説教課,因此,圍繞主題我設計了一系列活動。

1、聯繫實際.認識問題

我通過屏幕出示四個問題提示,引導學生説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使學生認識到這些事情的發生都是“寬容”能夠解決的問題。

2、表演體驗.理解問題

心理寬容的的想法,就得有行為的表現.我設計了四種狀況下你是怎樣做的,讓大家即興表演、通過表演、我會發現學生處理問題的方式,針對不同情況加以引導,使學生今後自己的行為上會有更出色的表現。

3、心理測試,發現問題

我通過5道測試題的回答,讓學生認清自己還有哪些問題,你怎樣做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三、 結束活動、昇華主題

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回顧,使學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衝突的事要學會忍讓,寬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