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9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説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説課稿 篇1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倒數的認識”。

一、説教材

倒數的認識在西師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數學教材第十一冊第45—47頁,這部分內容是在分數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倒數主要是為後面學習分數除法做準備的,因為一個數除以一個分數的計算方法是歸結為乘上這個分數的倒數。所以説倒數的認識是國小數學重要的內容之一。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嘗試觀察、歸納、類推、聯想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 ,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研究、類推等實踐活動,理解倒數的意義。

2、讓學生經歷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應用知識的過程,自主總結出求倒數的方法。

3、通過合作活動培養學生學會與人合作,願與人交流的習慣。

4、通過學生自行實施實踐方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創新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覺得首先必須掌握倒數的意義與求法,其次1、0的倒數,以及小數、帶分數倒數的求法,所以我認為倒數的意義及其倒數的求法是教學的重點。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這裏要強調倒數是對兩個數來説的,它們是相互依存的,必須説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不能孤立地説某一個數是倒數。所以我認為正確理解倒數的意義是教學的難點。教學的關鍵就是教會學生克服難點,辦法是結合課本中的例子説明,然後可以讓學生舉出幾組倒數,並對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們發表意見,用倒數的意義來檢驗所舉的例子對不對。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一談:

四、 説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與嘗試教學的教學原則,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教師的.引導下,創設情景,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來啟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中體會數學概念形成過程中所藴涵的數學方法,使之獲得內心感受。

五、學法:

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是“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方式,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方式的轉變。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輔以多媒體手段,採用着重於學生探索研究的嘗試教學方法,結合師生共同討論、歸納。在課堂結構上,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幾個層次: ①創設情境——引入概念②觀察歸納——形成概念③討論研究——深化概念④即時訓練—鞏固新知⑤總結反思——提高認識⑥任務後延——自主探究六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六、教學資源

為了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增強教育的趣味性,讓受教育者由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本課件在製作過程中選用了四川基礎教育網上的部分內容並加以整合利用

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七、教學程序及設想:

(一) 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我經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麼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在這裏我由生活中的具體的實例引入: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倒過來?同學們可以相互交流得出多種答案

a、人倒立 b、杯子 c、凳子 d、分數

這樣符合國小生喜歡探究新奇奧妙事物的特點,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仔細觀察這4組數字,除了形上有倒的現象外,每兩個分數之間還存在什麼特徵?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每兩個分數相乘的積是1,在此基礎上引出倒數的概念,重點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在這裏老師強調“互為”説明成為倒數的兩個數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即表述倒數時,必須説明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倒數,或者説一個數和另一個數互為倒數。

(三)討論研究——深化概念

① 找倒數(這裏指的是分數),引導學生考慮怎麼找的?有什麼規律?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本課新的知識點:求一個數的倒數,只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方法如下: 分母是8,分子是15,求它的倒數就是把他的分子和分母調換位置,也就是

②整數(這裏指的是大於1的自然數),這樣的數怎麼辦?教師引導學生概括總結:整數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數,它們的倒數也是隻要把這個數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

③ 1有沒有倒數?如果有,它的倒數是多少?引導學生概括總結:1有倒數,1的倒數就是它本身,因為1等於一分之一,一分之一分母、分子調換位置還是一分之一,就是1。

④0有沒有倒數?學生起爭議,0不能作分母,0不能作除數,任何一個數和0相乘的積都不會是1,所以0沒有倒數。

⑤ 充實規律,加深規律。非0自然數的倒數和0沒有倒數是學生容易混淆出錯的地方,也是學生認識的誤區。

(四)即時訓練—鞏固新知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在這組練習題中除了有整數、分數以外還有小數,以及帶分數的求倒,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識。

(五)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⑴倒數的意義;⑵倒數的求法;⑶非0自然數,以及小數、帶分數的倒數⑷ 0的倒數。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六)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以上五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探究倒數規律的一般方法,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訓練題,留給學生課後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七、簡述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着重從倒數的意義及方法上出發,力求簡明厄要,我把板書的重點放在重要的概念上面。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結束:以上,我僅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程序上説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希望各位專家領導對本堂説課提出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發動機曲軸裝配》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二章第二單元裏面一項內容。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這門課主要包含了發動機的兩大機構與五大系統,曲軸的裝配是曲柄連桿機構裏面重要的學習與實訓內容,也是這門課程裏面重要的學習與實訓內容。發動機曲軸屬於汽車零部件裏面的一個磨損件,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故障,這時候我們要對它經常保養,出現故障要及時維修。發動機解體之後需要進行安裝,而曲軸的裝配是整個發動機裝配裏面至關重要的一項,曲軸裝配不合理、檢測不夠精確,汽車在運行一段時間後又會出現新的故障,也會加劇其他部件的損壞。所以説曲軸的裝配這個知識點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要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曲軸安裝方法,還要對讓學生對裝配好的曲軸學會檢測,裝好的曲軸能不能正常使用。實際教學過程中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先由教師示範,學生分組每個小組的組長邊看邊跟着老師操作,第二課時重點訓練學生的專業技能。各組組長回到本組指導本組的學生完成實訓工單任務,老師巡迴指導,解決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難題。 本節課教學重點:

1.掌握曲軸的裝配方法。

2.學會對裝配好的曲軸進行檢測,並分析能否在實際中很好的應用。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熟悉曲軸與其他部件的裝配關係和曲軸的運動情況。 ②要求學生學會對安裝好的曲軸進行檢測與分析。

③對曲軸在裝配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要求掌握。

2.能力目標:

①對學生進行分組,通過對個別學生指導,培養學生指導學生養成自學提高的習慣。

②通過曲軸檢測、分析,培養學生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學生分組訓練共同完成實訓任務,目的在於使學生養成團隊協作意識,

使個人融入團體。

②愛護保護實訓設備,每次使用完工具對使用的工具進行清潔,以便下次方面使用,養成方便別人就等於方便自己的理念。

③注意安全,防止在實訓過程中因為操作失誤碰上手指,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説教學準備

本節課屬於實訓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常用工具和測量工具。

1.豐田5A發動機一台。主要用於發動機曲軸的裝配教學。

2.扭力扳手一把。主要用於曲軸主軸承蓋力矩的擰緊。

3.銅棒一個。主要用於發動機裝配好後曲軸軸向間隙測量時前後的撬動。

4.磁力座及百分表一對。主要用於曲軸軸向間隙和徑向圓跳動的測量。

5.千分尺一把。規格為25—50mm,主要用於曲軸主軸頸圓度和圓柱度的測量。

6.V型鐵塊兩個。主要用於曲軸測量時將曲軸支撐起來便於檢測。

7.常用工具一套。主要是套筒工具,用於曲軸主軸頸螺母、曲軸前後油封蓋螺栓的緊固。

三、説教法

1.在學習曲軸的清潔檢查時,主要採用講解的方法,給學生講清楚安裝曲軸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工作,保證曲軸安裝好之後能夠正常使用。

2.曲軸裝配時,主要採用邊示範邊講解的方法,讓學生看清楚曲軸的整個安裝過程。同時指出安裝時的注意事項,比如軸瓦塗膜潤滑油、安裝順序和標記、螺母擰緊規則和擰緊力矩,使學生對重點知識認真的去看用心去記。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知識,老師反覆展示,多次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對關鍵環節先由老師示範,然後學生在去嘗試,達到邊學邊理解的目的,以便對別的學生進行更好的指導。在示範過程中多舉反例,讓學生動腦思考,老師糾正學生的`知識誤區。

3.在學習曲軸的檢測時,採用邊示範邊講解邊操作邊指導的方法,讓學生對安裝好的曲軸學會檢測與分析。在講曲軸的損傷時,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動腦思考,達到知識活學活用的作用。在學習曲軸的檢測時,給學生邊示範邊講清楚檢測的內容、工具的使用方法、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及本節課這部分內容需要達到的目的。重點測量部位反覆引導,突破知識重難點。對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判斷,結合標準值判斷曲軸安裝是否良好,今後是否能夠正常使用。讓學生以組為單位獨立完成本節課發動機曲軸安裝與測量實訓任務工單。

四、説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互相促進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完成教學任務。

在對曲軸的清潔檢查教學時,學生要努力去聽,認真做好課堂筆記,思考曲軸清潔檢查的意義,使這部分知識潛意識的消化掉,理解透。

在教曲軸裝配和曲軸的檢測時,讓每個小組的組長先跟着老師的示範進行操作,領會操作要領。對不清楚的地方,隨時請教老師或者與同伴共同討論,獲得問題的答案。各組組長學會後把學到的知識帶回本組,作為小老師教其他學生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老師巡迴指導,糾正各組同學操作時的錯誤點。最後各組派一名學生,對本組的學習情況作進行彙報,然後老師隨機抽查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瞭解學生整體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五、課堂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結構分為六個部分。1.老師講清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使學生對新課有一個認識。2.老師把本節課用到的設備進行簡單講述,使學生在實訓時有所準備。3.老師示範、講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各組組長跟老師先學。4.學生指導學生,老師巡迴檢查,完成學習任務。5.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本節課的學習需要達到的目標進行明確,重難點知識進行強調,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給予肯定,鼓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6.佈置作業。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加以鞏固和理解,要求學生認真撰寫好本節課的實訓報告,特別是對檢測數據學會正確的分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説課稿 篇3

一、課標理念

1.注重全體學生髮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3.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

4.注意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

5.構建新的評價體系

二、教材分析

(一)本節主要內容:認識凸透鏡和凹透鏡,學習有關透鏡的一些名詞,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二)課標要求:通過實驗,認識凸透鏡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的發散作用。

(三)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前期是光的折射,後期是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而透鏡是利用光的折射製成的改變光路的器件,在生活、生產和技術中都有廣泛的應用。本節既是對前面知識的應用和延伸,同時有關透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透鏡對光的作用,又為後面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奠定了基礎,可以説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四)教材的編寫思路: 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認識透鏡:首先讓學生認識透鏡的外部特徵,然後實驗探究透鏡對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入焦點、焦距等重要概念。與傳統教材相比,本教材增設了一些學生活動,如觀察透鏡對光的作用、測量凸透鏡的焦距,學生通過接觸實物,親自操作、觀察,對透鏡的作用、焦點、焦距等會有真切的體驗,把有關知識真正學會弄懂,而不是紙上談兵、僅記住抽象的名詞。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兩種透鏡特點及區別。

(2)知道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會利用平行光測定凸透鏡的焦距。

過程與方法:

(1)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區別透鏡及透鏡對光的會聚或發散作用。

(2)組織學生測量凸透鏡的焦距,領會測量方法。(課外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師的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

四、教學重難點

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是透鏡的基本性質,也是引入焦點、焦距的基礎;對透鏡而言,焦點是一個特殊而重要的點,無論作光路圖,還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都涉及到焦點。並且凹透鏡的虛焦點是人為引入的,比較抽象,利用凹透鏡的虛焦點畫光路圖,學生容易出錯。所以特制訂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教學重點:透鏡對光的作用和焦點、焦距的概念。

教學難點:利用凹透鏡的虛焦點畫光路圖。

五、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存在着好奇心,具備一定的動手探究能力,但大部分學生缺少自我探究和歸納整理意識。透鏡在生活中接觸非常多,也是他們容易發生興趣的現象,這使本節課探究活動的實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礎。

六、教法學法

本節教學屬於知識探究性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演示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具體方法: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逆向思維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七、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2、明確目標,自主預習

3、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4、教師精講,解讀探究

5、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6、課外活動,提升能力

本教學模式是在我校“六環節”教學模式(複習、目標、自學、交流、精講、精練)的指導下,結合物理學科特點設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開展自學和探究,體現合作探究的理念,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回顧我國20xx年9月3日大閲兵,點燃學生的激情,問:哪些儀器記錄了這個揚我國威的歷史時刻?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介紹:投影儀、放映機,、眼鏡、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等這些形形色色的光學儀器,以至我們的眼睛——心靈的窗户,它們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鏡。

【設計目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明確目標,自主預習

見“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做到有的放矢。

(三)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1.看一看,摸一摸:小組分發的透鏡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外觀上有何區別?

2. 試一試:正常眼睛的同學戴一下近視眼鏡,近視眼睛戴一下遠視眼鏡,談談感受。

3.做一做:要求學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鏡和凹透鏡觀看書上的文字。(提示:透鏡距書較近。)問:你有什麼發現?

【設計目的】: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和歸納能力。

2.為學習透鏡的幾個基本概念和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做鋪墊。

(四)教師精講,解讀探究

1. 演示實驗: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用光具盤和配套的條狀凸透鏡和凹透鏡來做。

2.介紹透鏡的焦點和焦距。

【教學手段】:讓學生把觀察到的光路,用光路圖表示出來,畫在練習本上。指定兩名學生,分別把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作用的光路圖畫在黑板上。教師結合學生在黑板上畫的光路圖,介紹凸透鏡的焦點和焦距、凹透鏡的虛焦點和焦距。介紹凹透鏡的虛焦點時要慢一些,用彩筆畫出延長線(虛線),並讓學生補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

3.思考:

(1)若將某一光源放在焦點F處,則光線通過凸透鏡會以怎樣的光線射出?

(2)若光線對着凹透鏡對側的虛焦點照射,則光線通過凹透鏡會以怎樣的光線射出?

【設計意圖】:利用光的折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五)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六)課外活動,提升能力

如何測凸透鏡的焦距? (強調:千萬不要透過凸透鏡觀察太陽,以免損傷眼睛。)

思考:影響測量準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設計目的】:

將課堂延伸至課外上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自由的活動。

附:板書設計

奇妙的透鏡

一、透鏡分類{凹透鏡

二、透鏡對光線作用:

三、三條特殊光線

【設計意圖】:

以簡潔的文字和規範的作圖板演在黑板上,清晰明瞭,再現知識網絡,突出重難點。

九、教學效果

1、本節課的整體設計,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問題導學,目標明確,重難點定位準確。

2、在教法、學法的設計上突出體現以學生為本,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逆向思維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

3、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自主探究和歸納能力。

説課稿 篇4

一、説內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是高中數學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課的內容.

本節課是在複習國中函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對實例的分析進一步揭示函數概念的實質是:表示兩個數集的元素之間,按照某種法則確定的一種對應關係。然後用集合語言給出函數的一個新的定義。它既是對國中的函數概念的一個提高,又為揭示函數是一種特殊的映射作了準備,這種編寫也體現了在認識上由特殊到一般的新課程理念。

2.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函數的概念的理解

難點:對函數符號y?f(x)的理解。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會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刻畫函數; (2)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2、能力目標:通過實例引導學生直觀感知,初步學會從圖形(或圖象)、表格中獲取有用信息,從而體會函數基本概念的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增強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後的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説教法

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採用了引導發現和歸納概括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等教學過程,再通過具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我以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為指導,輔以多媒體手段,採用新課改所提倡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景中,通過觀察、概括、

歸納,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維能力,形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

五、説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複習國中的常量、變量與函數的概念

複習再現國中變量觀點描述函數的概念,為後面用集合和對應的觀點來定義函數奠定基礎。

請同學觀看幾段視頻(神州六號的發射,花開放的過程,人身高的變化過程,汽車行駛的過程,運動員跳水的過程等)。

在這些過程中,總是因為一個量的變化影響着另外一個量的`變化,他們之間總存在着一些規律,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數學知識描述這些規律——變量與函數(揭題)。

通過實例:(1)認識生活中充滿變量間的依賴關係;(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發散思維能力。

(二)概念的形成

1.探究實例:

1、(幻燈片1)如圖,這是某地一天內的氣温變化圖,請大家看圖回答。 (1)這天的6時、10時和14時的氣温分別是多少?任意給出這天中的某一時刻,説出這一時刻的氣温。

提出問題: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任取一個時刻t(時),請問都有幾個温度與它相對應?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隨着時間t(時)的變化,相應地氣温T(℃)也隨之變化,並且在這個變化過程中任取一個時刻t(時)都只有一個温度T(℃)與它對應。

2、(幻燈片2)如下表,銀行對各種不同的存款方式都規定了相應的利率,下表是20xx年7月中國工商銀行為“整存整取”的存款方式規定的利率: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於任意的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

3、(幻燈片3)如果用r表示圓的半徑,S表示圓的面積,則S與r之間滿足下列關係:提出問題:請問任取一個不同的r ,S的值有幾個?

請大家填寫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於任意的r 的值,S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

2.引出概念

從上面的三個函數關係的例子,回答以下問題: 1.三個函數例子的自變量和因變量分別是什麼? 2.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取值範圍分別是什麼? 3.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有何關係? 總結出函數關係的實質:是表達兩個數集的元素之間,按照某種法則確定的一種對應關係。

用集合語言來更確切地刻畫函數的定義:設集合A是一個非空的數集,對A內任意數x,按照確定的法則f,都有唯一確定的數值與它對應,則這種對應關係叫做集合A上的一個函數。記作:y?f(x),x?A.

利用實際問題引出概念,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概念深化

從上面的三個函數關係的例子,提出以下問題,請同學們完成, 1.指出定義域,並寫出值域。 2.區分函數與函數值 3.作為函數有幾個要素?

4.如何檢驗給定的兩個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函數關係?

5.在函數關係式中,函數的定義域有時可以省略,你能明確它的定義域嗎? 在實際問題中定義域還受到誰的制約?

通過實例和問題,突破理解對應法則這一難點。

(四)習題探討

用多媒體依次出示教材上的三個例題,老師先分析每個例題,學生分組討論,然後自己獨立完成,最後通過大屏幕展示規範的解題格式。

對例1,讓學生求解後,規範解題格式,小節求定義域的方法。 對例2,學生自我完成後相互對照交流,小節求值域的方法。

對例3,先讓同學們交流討論,啟發學生把x-1看作一個整體,不妨先用t來表示,體會整體代換的思想。小節求對應法則,即求解析式的方法。

通過例題的講解,規範解題格式,培養解題規範的習慣。

(五)鞏固練習

教材第33頁練習A1-5題,練習B1-5題。

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理解函數的概念,能熟練的求函數的定義域和對應法則。

(六)歸納小結

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觀察、歸納、總結,教師完善。 知識上:1.理解函數的概念;

2.會求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

思想方法上:整體代換的思想

讓學生積極發言,歸納總結本節課的收穫,老師及時點評並歸納總結,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整體的

(七)佈置作業

1.必做題:見課本第52頁習題2-1A1、4題;B第4題

2.選做題:由投影展示.

目的: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慾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

六、説板書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用紅色筆標註,整個板書充分體現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只有一個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的一篇文藝性説明文。“只有一個地球”,這是由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提出的響亮口號,本文以此為題,採用科學小品文的形式,通過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從地球“美麗又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這三方面介紹了地球的有關知識,闡明瞭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教育我們要精心保護這個唯一可以賴以生存的美麗星球,並以此呼籲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條理清楚,語言樸實、流暢,用詞嚴謹,表達生動,飽含深情,是這篇文章的主要特點。

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默讀和朗讀課文,同學們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激發珍愛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3、體會説明文用詞的準確、嚴謹,學習一些常用的説明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點,我定為引導學生利用所收集的資料,進行自主、個性化的探究閲讀,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懂得要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難點是通過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並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

二、説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在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閲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因此,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們在本學期的教學中以品讀感悟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為主要教法,讓學生從靜態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躍的生命與湧動的激情,從而激發學生靈動的想象。此外,我還以情境教學法作為輔助教法,運用遠程教學資源中的圖片和視頻創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課文所描述的內容,產生視覺、聽覺乃至心靈的震撼,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對現實的體驗,使學生從文本走進生活。

具體的學法是: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閲讀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課前我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收集有關地球災難及環保的資料。課堂上,我引導學生採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放手讓學生自讀質疑,學生間互相交流、討論,再結合遠程教育資源,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明白“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整個教學過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説教學程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基於新課程的理念,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激情——導學——實踐”等教學環節。

(一)激情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板書:只有一個——,讓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提示學生:是啊,媽媽,爸爸,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所以才讓我們倍加珍惜與喜愛。但有一樣東西,它是我們大家的,是不分民族,不分國籍,共同擁有的,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邊説邊在黑板上畫圓。估計學生會答:地球。),師(趁機引導):同學們答對了,它就是地球,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它的世界。(在黑板上畫圓的地方,貼上地球圖)。接着,我就讓學生觀看課件所展示的地球美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我問學生:“看了剛才的美景,你想對地球説什麼?”學生們的思維一下子被激活了,課堂氣氛顯得輕鬆活潑,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鋪墊。

(二)導學

1、學生自學。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我運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綱: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讀一讀。

(2)將自己最感興趣、最想了解的問題寫下來。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學,不僅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能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2、小組學習。

四人小組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相互正音。然後,再交流自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學生小組學習,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為深入學文做好準備。

3、師生共學。

在鼓勵孩子們質疑問難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出三個探究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教師藉機引導。

這裏的教學體現了新課標所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1)探究主題之一——地球可愛在哪裏

而當學生在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學習時,首先讓他們從朗讀入手,去感受語言美。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獨特體驗,從中受到情感薰陶,感受地球的外在美。引導他們抓住“6300多公里”、“一葉扁舟”等關鍵詞語,體會作者是採用數字説明、打比方的方法來寫出地球的渺小。然後通過課件,讓學生了解地球豐富的資源,使他們深刻認識到地球的美,不僅在於外觀,更在於它對人類的慷慨奉獻。

(2)探究主題之二——地球為什麼太容易破碎了

當學生選擇這一主題進行探究時,引導他們通過自讀,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然後運用課件(影像),讓他們目睹人類破壞地球的種種行徑。看到美麗的`地球傷痕累累,學生會禁不住傷心憤怒,發出和宇航員一樣的感歎。這時再讓他們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談一談自己的周圍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

課件將枯燥的語言文字具體化、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增強了教育的實效。

(3)探究主題之三——人類有沒有第二個星球可供居住

當選擇這一部分進行學習時,可引導學生抓住“至少”、“本來”等重點詞語,體會説明文應用詞語的準確性。接着,讓他們展開討論:“目前,人類還有可供居住的第二個星球嗎?為什麼?”此時學生相互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資料,彼此展開爭論,課堂氣氛會相當熱烈。

這樣的設計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人類“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實踐

1、結束本課之前,讓學生把最想説的話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2、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討論並交流,為了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啟迪,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3、學完本課後,我設計了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實踐性作業:

(1)製作一張環保手抄報;

(2)寫一份環保倡議書;

(3)做一次環保小宣傳。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走向生活,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四、説教學評價

本課教學時,我憑藉中央電教館資源共享庫中查詢到的有關地球的各種資源,結合學生特點,採用遠教資源與網絡資源相結合的辦法,建構一個可觀察、可體驗、可參與、可互動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認知平台,讓學生能在多種教學媒體的情趣氛圍中,去明白人類的生存“只有一個地球”的事實,並能結合影像資料,聯繫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對今後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6

全文緊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説明抽象的科學知識,語言生動活潑,意思表達得深入淺出,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説説我教授這節課的過程。

一、説教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説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與人們關係的介紹,讓我們瞭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將越來越來多。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人們密切的關係。2>

感悟、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3>

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感情。教學重點:瞭解它的工作原理、構造和作用,體會起奇妙之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選擇了目標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用運多媒體課件。

語文課,重在通過對語文文字的接觸、揣摩,培養學生的語感,積澱語言。如何在説明性文體課上上出語文味,是一大難點。但本設計應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第一特性。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以讀代講,以合作探究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利用多媒體手段,抓住文中重點句子體會互聯網的奇妙。通過課前預習、讀、疑、想、議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到課文中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表達。

三、説教學程序

1)複習上節課所學詞語。(開火車讀)

2)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上節課學了生字詞,讀了課文,這節我們做什麼呢?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出示課題齊讀

4)精讀課文

感受奇妙

A、點擊學習要求,按要求先自學,後小組合作學。(認真讀每一句話從中能看出什麼奇妙之處?可在句子邊寫簡單的批註,如:大、快、多等)意在培養學生讀書動筆的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

B、全班交流

朗讀感悟。依次出示板書三個特點;大、快、多,學生很快找出相關句段。課件出示這些段落,通過讀、想、議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互聯網的`奇妙,同時瞭解了互聯網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交往購物提供了種種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説説你知道的?(引導學生説出:文章,通緝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豐富知識。

5)總結全文

激發興趣為了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我總結説: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麼工作的以及它與人們有什麼關係這幾方面説明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但這只是網絡知識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還有許多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探索。

6)課外作業巧佈置,你把你的作業發送到老師的電子信箱,老師將在網上批改你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這應該是學生所喜歡的一種方式。

四、説這節課的得失這節課有以下兩個優點:

1、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

2、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沒能很好利用網絡,讓學生親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於時間關係,沒能點明沉溺網絡的危害。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該內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體現了生物對不同環境的適應又展現了不同生物類羣在連續性方面所表現的發展和進化。

本章先介紹植物生殖後,介紹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包括昆蟲、兩棲動物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着重突出了生物和發育與人類以及環境的關係,進一步體現了整套教材以人與生物圈為主線的思路。本節講述的是與人類關係最密切的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興趣的一類動物,昆蟲的生殖和發育。它在本章中體現了昆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及特點,突出了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椐新課標“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看教學片和飼養家蠶課外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2.聯繫生活實際,舉例説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3.舉例説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以致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係。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分析、討論等活動增強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表達交流、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昆蟲攝影圖片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美好感受,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原始情感,培養另眼看世界思維習慣,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的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難點:家蠶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變態發育的理解。

二、説教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嘗試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觀察法、分析法、討論法、引導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索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説學法

根椐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觀察、閲讀、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討論等多種途徑,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

四、説課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從生活中導入,活躍氣氛、激發興趣

達成:組織引導學生交流日常生活大踏步觀察到的昆蟲生殖和發育的自然現象。例如:腐肉生蛆?等等問題。

目的:這樣從日常生活中現象開始引入,激發興趣的同時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充分體現了生物是一門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科學。既學習了知識又領略大自然的奧妙。

達成:通過昆蟲攝影圖片的展示,給學生直觀的美好感受,

目的: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的原始情感,培養另眼看世界思維習慣,多看事物的美好面。

(二)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探究學習課文內容

1、蠶的生殖與發育的過程及特點

達成:①分組自主探究:讓學生分組進行聯繫生活實際、閲讀課文、觀看教學片,思考分析併合作完成三個討論題。教師在過程中引導、評價。

目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引導攻破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合作參與、自主學習的能力。

達成:②學生在前面閲讀、觀察與思考的基礎上,給出家蠶發育的教學錄像片,並設置疑問引導學生觀察,説出變態發育的概念,理解變態發育。

目的:這樣通過學生進一步觀察分析攻破難點

達成:③引導學生對家蠶與人類的關係圖片進行分析,培養學生認識到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通過聯繫中國文化,讓學生體驗蠶的奉獻精神;通過詩的改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目的:完成能力的培養;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培養情操。

3、其他昆蟲的發育,區別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達成:讓學生進一步對家蠶和蝗蟲的發育進行比較相同點,歸納小結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發育。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常見昆蟲。

目的:攻破目標難點理解變態發育和常見昆蟲的發育。

(三)知識的學以致用和能力培養

達成:進行技能訓練,先分析課本上家蠶和蝗蟲蜕皮説明原因,並説明這問題不明確、不具體。從而再引導學生針對本節內容進一步知識的拓展。

目的: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能力。

(四)課後練習,加強知識

加強教學重點、難點的鞏固, 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學而致用和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並且充分體現了昆蟲與人類的關係,體現了昆蟲與環境的關係。

(五)課堂小結,提升能力

(六)板書設計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完全變態

1.定義——在發育過程中要經歷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幼蟲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有顯著不同,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

2、發育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

3.例如:蜜蜂、菜粉蝶、蠅、蚊等。

二、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不完全變態

1、定義——個體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的發育過程。

2、發育過程:卵、若蟲、成蟲

3、例如:蟋蟀、螳螂等。

五、説理念(三個關鍵詞):

生命:教育教學對象是有生命的個體,最質樸的教和育的理念應該是:有利於生命個體的良性發展,有利於種族的繁榮和延續。生物學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應該注重此方面,通過教和育的活動,使學生更能深刻體會和轉換思維感受生命輪迴的奇妙,生命消逝過程中美好的瞬間:蝴蝶的優雅起舞,蠶蛾至死完成繁衍的使命,早春蜻蜓婷婷玉立等等,等等!以至熱愛生命,尊重生命。

生活:生命都會有生活,生活中都會有生命,養蠶織布,絲綢之路,以蟲賦詩都是我們的生活的一部分。

生生不息:生殖與發育,形成輪迴,多種方式:有性生殖、無性生殖,變態發育等等,以適應自然環境,得以生生不息,也才有生命輪迴,不斷生殖發育。

説課稿 篇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網絡文明小公民》。本課教材是20xx年版江蘇省《國小信息技術》上冊的第18課。教材內容主要包括學習“計算機網絡安全知識”和“文明上網知識”。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並結合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及特點,瞭解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和防治措施,形成尊重知識產權,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文明、安全地使用計算機的意識。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熱愛信息技術的情感。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和特點,計算機病毒的防治以及如何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做到“綠色”上網。

本課採用主要的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藉助其他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從而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學生去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積極主動地學習,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洋溢着人文氣息。 在學習方法上,本課主要讓學生運用嘗試學習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環境和教學準備】本課在網絡教室進行,使用多媒體教學控制軟件、演示課件、以及《網絡文明小公民》專題網站,實現師生交流。

【教學過程】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談話導入:我們已經學會了在網絡上瀏覽、查找、下載信息。大家覺得網絡上的內容多不多呀?你喜歡在網上幹些什麼呀?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入新課,在網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同學們在上網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麼麻煩呢?結合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初步瞭解病毒的概念和危害。教師總結: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為我們提供便利和幫助的同時,往往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威脅到我們的健康成長。今天這節課老師就要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如何文明、健康上網,如何做個網絡文明小公民。

二、新授環節:通過電子教學軟件播放關於病毒危害的動畫。同學們,美麗、可愛的熊貓圖標後面原來隱藏着的是一個橫行一時、破壞力極強的計算機病毒!看了這段文字,同學們有什麼感想?(讓學生説一説,初步感知計算機病毒給我們帶來的危害。)計算機病毒危害巨大,在網絡上橫行的可不止“熊貓燒香”病毒一個,有成千上萬個比“熊貓燒香”更厲害的病毒橫行於網絡,時時刻刻威脅着我們正常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所以我們不能被生活中的一些假象,特別是網絡上的一些假象所迷惑!關於計算機病毒,你想知道一些什麼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四個方面的'問題。(廣播出示:1、什麼是計算機病毒?2、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什麼特點?3、計算機病毒一般是通過什麼途徑傳播的?4、計算機感染了病毒後一般會有怎樣的表現和危害?)

針對上述問題要求學生通過瀏覽《網絡文明小公民》專題網站,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逐一分析解答上述四個問題,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必要的補充並適時廣播演示。教師通過舉例人感染了病毒,生了病的處理方法,讓學生來説説如果計算機中了毒怎麼辦?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我們應該安裝殺毒軟件、查殺病毒、備份數據。簡單介紹幾種常見的殺毒軟件,並強調裝了殺毒軟件不是就此萬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因為病毒在不斷地升級、變種,新的病毒又層出不窮,所以要養成及時更新、升級殺毒軟件,及時查殺病毒的習慣。

人可以通過打各種疾病疫苗,鍛鍊身體,來預防病毒侵入。讓學生思考,我們該如何預防計算機病毒呢?學生自由的發表各自的看法。教師補充:其實我們還可以通過及時更新操作系統安全補丁、安裝防護軟件(如360安全衞士、各類防火牆)、或是安裝硬件保護卡、封閉常見木馬(蠕蟲)的入侵端口等方法來儘可能地不讓病毒入侵你的計算機。

新授“文明上網”知識:病毒只是我們上網過程中遇到的一種麻煩,對付計算機病毒,我們可以查殺和防範。對於我們這些十一二歲已經開始在因特網中遨遊的網絡小公民來説,大家覺得又該怎樣才能做到文明、健康的上網,做個網絡文明小公民呢?(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學生齊讀一下。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體會、收穫?請填入教材上的“成果藍”。填寫、交流體會和收穫。教師作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網絡文明小公民》一課,瞭解計算機病毒的相關知識並知道了計算機病毒的防治措施,我們還了解該如何文明上網、健康上網的知識,希望這些知識能促使大家早日成為一個“網絡文明小公民”。

【教學反思】

《網絡文明小公民》一課的教材特點是思想教育性比較高,實際操作的教學環節比較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通過創設情景等方式讓學生感知病毒的無處不在和巨大危害,從而激起他們想了解相關病毒知識的慾望,自然而然地進行教學,並在學生了解病毒相關知識的時候,適時安排了上網操作,還要求他們可以通過閲讀教材、討論等方式來解決問題,拓寬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渠道。在講述安全、文明、健康上網時,我採用先討論、交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找注意點的辦法,自己先説説,然後出示《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讓學生在“公約”的要求下,在上網前對網絡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上網後注意自己方方面面的言行。相信學生們能以此為一個起點,慢慢認清網絡,逐漸規範自己的網上言行,做個合格的網絡文明小公民。

網絡文明小公民

查殺 文明

病毒 上網

防治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