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關於數學説課稿國小模板集錦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説課稿國小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數學説課稿國小模板集錦七篇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1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37—40頁

教材分析:《鋭角和鈍角》是在學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要求學生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鋭角、直角和鈍角。由於學生已初步認識了角和直角,這節課教師可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自主探究。正確區分鋭角和鈍角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學好本節課為以後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打下紮實的基礎。

教學準備:三角尺、直尺、白紙 、活動小棒、各種有角的彩色圖形等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有各種各樣的角,瞭解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會從實物或平面圖形中辨析各種角。

3、結合生活情景,進行操作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認識鋭角和鈍角,會用尺子畫出各種角。

4、通過操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智力。

設計意圖:

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大膽放手,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藉助觀察、操作、判斷等學習方式,體驗數學問題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小組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探究把角按大小分為三類,然後分類驗證。並設計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消化新知。在這其中學生獲取知識,完全是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並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

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 啟發導入

1、(出示遊樂場的圖片)談話激趣。

2、觀察圖片,並與同桌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3、學生彙報引入“角”。

師:這位同學找到了角,你也能找到一個角嗎?(課件逐一演示)

4、(點擊,實物去掉、只剩角)師:上學期我們已經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關角的知識?(直角、畫角、做角、找角)

5、談話引題。

從學生喜歡又熟悉的遊樂場引人,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通過對角的知識的回憶,引導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探究中去。

二、主動探究 獲得新知

小組討論 合作交流

1、就地取材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2、合作交流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説一説,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3、指名小組彙報結果,並説明分的理由。

4、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二)分類驗證 滲透方法

驗證直角

師:(指直角一類)我們怎樣來驗證這些角是是不直角呢?(用三角板比一比)

2、學生上台驗證,並説出自己是怎樣比的。

3、驗證其它兩類角

師:他説得對嗎?誰還能用這種方法來驗證其他的角嗎?

4、給角取名

設問1:你能給比直角小的角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嗎?

師:小朋友們給它起的名字真好聽!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數學家就給它們起了一個名字,叫鋭角。和老師一起説:鋭角 鋭角。快找一個鋭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設問2:你能給比直角大的角也起一個名字嗎?真不錯,數學家也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和老師一起説:鈍角 鈍角。快找到一個鈍角,舉起來給大家看一看。

5、師:好!那現在誰能完整地説一説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幾類?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給足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這些角的分類,通過兩種分法的討論,,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年級數學下冊(鋭角和鈍角的認識)説課稿,標籤:二年級數學説課稿,國小數學説課稿,

在學生自主探索出角的分類後,再來分類驗證,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一系列活動,獲得新知。特別是給角起名字環節設計,吸引全體學生都來自由想象,輕鬆表達,把學習氣氛推向高潮。

三、實踐運用 深化發展

1、做角 : 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並給身邊的小朋友説一説,它是什麼角,好嗎?開始吧!

2、舉例:小朋友們做出了這麼多的角,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它們也隨處可見,説一説生活當中你在哪也見過這些角?

3、師:其實用我們人體四肢也可以表示角,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

4、找角(展示五角星)

師:你能發現這個五角星上有幾個角,它們分別是什麼角?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

5、畫角:看來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可真多呀!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還利用自己聰明的大腦、靈巧的小手製做出了許多自己喜歡的角,那如果老師説出一個角,你能在紙上畫出來嗎?

老師説學生畫,然後學生同桌之間互考。(教師巡視,選一些角貼在黑板上)

師:你們喜歡這些角朋友嗎?可是它們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學生練習)

6小小設計(用角或有角的圖形設計出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這些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消化知識的重要環節,這幾個活動的設計突出了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如“用四肢表示角”學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原來人的身上也有角,每個孩子肆意的舒展自己的四肢,演示了各種角,整個環節輕鬆愉快。如又“小小設師”練習,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穫?

對知識的梳理和情感的體會

教學片段實錄:(“小組討論 合作交流”片段實錄)

師:請小朋友拿出紙和筆畫一個你喜歡的角(學生畫,師巡視,把學生畫的不同形狀大小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這麼多的角娃娃在黑板上可真有點亂,你們能把它們分分類嗎?請四人小組討論:説一

説,你是怎樣分的?(允許學生對一些不明顯的角可用三角板到黑板上去比一比)

指名小組彙報結果。

師:你們是根據什麼來分的?

小組1:我們分兩類,是直角的一類,不是直角的一類。

小組2:不對。應該分三類。直角的.一類,比直角小的一類,比直角大的也一類。

其餘小組:對,我們也分三類。

師微笑:你們都贊同分三類,那分兩類到底有沒有道理?(學生思考)

稍一會兒。

生1:我知道了,分兩類也是有道理的。我們是按角的大小分,他們是按是不是直角分的。

生2:我懂了,兩種分法都是有道理的,只是分的標準不一樣。

師:是呀,很多時候,數學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像今天我們給角分類一樣,標準不同,分法也就不同。

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環節的設計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使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有序、情趣並生,學生學得輕鬆、紮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的學生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遊樂場所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節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新知探究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全過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地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學習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學生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並説一説你是怎麼什麼分?再在分的基礎上分類驗證。特別是剛才有幾個角用眼睛觀察有爭議的,通過親手驗證,大家都心服口服的讓它們歸隊。通過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也為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打電話”這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32~133頁的內容。這是一節綜合應用課,為了讓這節課能出彩,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和創新:

1、情景的創新

課前情景:傳悄悄話的師生互動遊戲,不但可以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而且為探究新知做了鋪墊。

課堂情景:創設“挽救陳霞”的問題情景,對文本資源進行再創造,以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的始終,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教法的創新

本課教學活動突顯三個部分:

① 探究最優方案:本節課是五年級下學期的知識,今天借班上課的是四年級的學生,從知識的連貫和學生的思維來講有很大的跨度,這對在坐的學生來説是個很大的挑戰。應此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研究從逐個通知方案到分組通知方案,再到尋找最優方案這一過程進行了鋪路搭橋,如藉助畫圖,學生實地演示,小組共同擺學具,大家一起填表格等讓學生嘗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

②發現規律:充分利用最優方案的示意圖,做到數形結合,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優化思想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引導學生髮現隱含的內在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思維能力。

③應用規律:發現規律後,直接利用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並進行課後拓展。

3、多種媒體的創新應用

⑴學具的創新應用:在學生研究“打電話”最優方案時,應用了色彩鮮豔的吸鐵石和可以書寫的吸鐵板,為探究活動提供了支持

⑵多媒體的創新應用:課首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段“挽救陳霞”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讓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創造狀態。課中利用計算機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化抽象為具體,把“打電話”最優方案這個難於理解的內容藉助計算機展示出來,為突破難點創造良好的條件。課尾利用計算機的隨機性,充分地鞏固了新知識,併為課後進行拓展和延伸。

本節課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思維探究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教學於一爐,優化組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通過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使師生有步驟、有重點、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打電話”是一節綜合應用課,為了讓這節課出彩,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和創新:

1、情景的創新

課前情景:,傳悄悄話的師生互動遊戲,不但可以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而且為探究新知做了鋪墊。

課堂情景:創設“挽救陳霞”的問題情景,對文本資源進行再創造,以這個情景貫穿整節課的始終,讓學生經歷一個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2、教法的創新

本課教學活動突顯三個部分:

①探究最優方案:從逐個通知到分組通知,再到尋找最優方案。

②發現規律:充分利用最優方案的示意圖引導學生髮現隱含的規律。

③應用規律:直接利用規律來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並進行課後拓展。

3、多種媒體的創新應用

⑴學具的創新應用:在學生研究“打電話”最優方案時,應用了色彩鮮豔的吸鐵石和可以書寫的吸鐵板,為探究活動提供了支持

⑵多媒體的創新應用:課首利用計算機制作了一段“挽救陳霞”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讓學生處於良好的學習創造狀態。課中利用計算機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化抽象為具體,把“打電話”最優方案這個難於理解的內容藉助計算機展示出來,為突破難點創造良好的條件。課末利用計算機的隨機性,充分地鞏固了新知識,併為課後進行拓展和延伸。

本節課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思維探究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教學於一爐,優化組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通過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教學過程,使師生有步驟、有重點、高效率地完成任務。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3

説教材

《比例尺》是九年義務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正比例和反比例》一章的最後一個內容。比例尺在人們的生活中應用廣泛。這課內容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正反比例和圖形的放縮的基礎上學習的。是比的知識,正比例和乘除法意義的綜合應用。本課要求學生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比的意義,根據乘除法的意義來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説學習目標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必要性,感受數學的力量,激發學習數學興趣。為此,我制定以下學習目標:

1、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

2、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習重點:重點是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出比例尺。學習難點:是從不同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説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取討論、交流、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設“笑笑家平面圖”這一情境,通過教師點撥、引導,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從而掌握比例尺的計算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在比例尺的計算公式基礎上,教師點撥學生利用已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常識解答。總結求比例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方法。整節充分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

説導學設計

一、激趣定標

(一)激趣導入

1、我先來考考大家,我們每天上學家到學校要10分鐘,可是一隻小螞蟻只用了5秒鐘,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大家真聰明,那小螞蟻爬的路程和我行的路程有什麼區別呢?(引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2、畫線段

(1)請同學們畫一條長5釐米的線段,再畫一條長10米的線段。

(遇到什麼問題了,紙不夠大吧,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2)小組討論,彙報交流。

(你是用幾釐米代表實際10米的長度的。)

3、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板書課題:比例尺

(二)學習目標:

1、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2、認識線段比例尺。

3、瞭解放大的比例尺。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一)活動: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1、課本第48頁圖形上面的內容。

2、你認為什麼叫比例尺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3、深入理解比例尺

實際上比例尺就是一個比,(不能理解為一把尺子)像剛才的1:500、1:200、1:100就是不同的比例尺。

交流、討論

(1)誰能説説1:100表示什麼意思

(2)我發現這些比例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比的前項都是1,為什麼不寫成2呢?(為了方便,比例尺的前項都是1這種比例尺叫數

值比例尺。所以在求比例尺的時候通常把比的前項寫成1的形式。)

(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合作學習成對比例尺的初步印象,在此引導學生大膽説出對比例尺含義的理解,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表達方式理解比例尺。教師再集體總結比例尺的含義。)

(二)活動:認識線段比例尺

1、課本第48頁的兩幅地圖。

2、説説這兩幅地圖的比例尺有仕麼區別。

觀察圖,討論線段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3、把線段比例尺改為數值比例尺。

(強調先統一單位,比例尺不帶單位)

4、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的關係。(表示的意義相同,只是形式不同)

(三)活動:瞭解放大的比例尺

1、課本第49頁的例題圖。

交流、討論、

2、説説這幅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3、理解2:1表示的意義。

4、小結

不管是縮小的比例尺還是放大的比例尺,我們都要用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放大的比例尺與縮小比例尺不同的是通常後項為1。

(這一環節主要是學生通過觀察平面圖、討論、交流等活動。找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所需條件後,教師點撥學生結合比例尺,大膽嘗試、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想法、思路。加深對比例尺的認識。提示:單位不統一。)

三、測評訓練

1、判斷下列幾句話,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圖上寬與圖上長的比是1∶2( )

(2)圖上寬與實際寬的比1/400是( )

(3)圖上面積與實際面積的比是1∶160000( )

(4)實際長與圖上長的比是400∶1 ( )

(5)圖上長與實際寬的比是1∶200 ( )

2、求比例尺。

課本第49頁做一做。

(有針對性練習,加深學生求比例尺的印象,進一步掌握方法。)

四、小結課堂。

今天我們學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4

一、説教材

①認知目標:利用生活現實引導學生,理解小數的產生和意義,知道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分別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②能力目標: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③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我體驗,感受成功,激發學習熱情。

(6)説本節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小數的意義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本節課的難點,因此在重、難點的突破和分解上,主要是加強直觀,抓住分數與小數的聯繫。充分利用遷移、類比進行教學。

(7)説教學準備:實物(如米尺、錢幣等)、相關圖片等

二、説教法、學法

1、教學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採取多種手段啟發引導每一個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1、讓“興趣”引領課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想學生所想,及學生所及;讓他們對自已感興趣的加以探索,使他感到探索的快樂;

2、説教法

理念支配行為,在上述理念的引領下,設計瞭如下教學方法,本節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主要採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親歷知識的觀察、發現、遷移、應用的過程,使整個教學遵循了由生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由於小數的意義是國小階段較為難理解的概念。因此,我又運用了講授法、自學法、遷移法、練習法對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必要的補充,揚長避短,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重視教師的主體作用,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5

説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及方法,會解答這類應用題。

2、培養學生類比、推理、分析、比較以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説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學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難點:理解解法二,即為把單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説教學準備:

相關複習題及視頻展示台。

説設計思路:

1、主線:

複習引入提出問題探討解法歸納總結鞏固應用

小數分數百分數應用題互化例1、模擬解答例1關鍵句子的專項練習

由中心句説單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點探討第二種以突破難點

數量關係。解法(單位“1”的量對比練習

複習題為100%)

改變問題練習

完成作業提高練習

2、呈現方式:

問題探討歸納應用生活

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把0.2、0.15、化成百分數。

2、填空:

(1)三好學生的人數佔學生總人數的,這句中的單位“1”的量是()

數量關係式是()÷()=。

(2)火車的速度比小汽車快,這句把()作為單位“1”的量,數量關係是()÷()=,也可以寫成[()—()]÷()=,根據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複習題。(口答)

[複習題1幫助學生回憶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的互化,為學習新知掃清障礙。

複習2幫助學生回憶分數應用題的結構和數量關係,促進學生向百分數應用題的學習遷移,為發展學生模擬思維能力作了鋪墊。其中後半部分的設計為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做好了知識上的準備。複習3有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

二、新授:

1、例1

(1)將複習題3中的問題改為“三好學生佔六年級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學生獨立完成,後由教師總結:用三好學生人數除以六年級人數,再把結果化成百分數。

[例1難度小,學生已會的不要講,這裏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學習經驗,放手讓學生去做,並共同小結,有利於培養學生模擬、歸納等方面的能力。]

(2)完成第97頁的練一練1。

2、出示例2

(1)讀題,弄清題意;

(2)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先畫什麼?為什麼?找單位“1”的.量及對應的數量。

原計劃造林

16公頃

實際造林

20公頃實際比計劃多的

(3)結合線段圖,從問題出發,求實際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怎樣想?

(主要由學生根據已學過的解分數應用題的思維規律和分析思路,從抓關鍵句子入手加以分析,獨立解答。)

(4)還可以怎樣列式?(難點)

學生合作討論,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教法,可以根據複習題2的第2題,加以類比,找出理論依據:乘法分配律。

學生看書,説明這樣列式的理由。

(實際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

=實際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

=實際造林的公頃數÷計劃造林的公頃數—100%(1)

看書第97頁,説明為什麼可以把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看作100%來列式?

[這一部分是這節課的難點,教師應讓學生在複習題作鋪墊的基礎上,通過類比,合作交流,豐富學習的經驗和策略,使學生在相互補充、相互啟發的過程中達到共識,從而突破難點。]

3、將例2的問題改成: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1)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獨立解答這道題,並説出分析思考的過程。

(2)比較觀察:這兩道題的結果相同嗎?為什麼?

(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因為單位“1”的量不同,所以結果也不相同。這裏培養了學生比較的能力。)

[1可以檢測學生本節課內容的學習情況,2通過比較,討論合作得出解這一類型題目的方法,使學生對百分數應用題的結構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突出了重點。]

4、完成第97頁的練一練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98頁的對比練習。(説思考過程)

2、完成第98頁第3題。

板演,説出思考過程,分析對比,説出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四、總結:

通過師生共同總結,交流反思,你這節課學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對於百分數應用題,你還想學哪些知識?

五、完成作業:

第98頁2、4

六、你能正確地解答下面的題目嗎?

1、姜堰市某國小改造辦公樓,實際投資18萬元,比原計劃節約投資2萬元,節約投資百分之幾?

2、蒐集你身邊的數據,編一道反映實際情況的百分數應用題。

[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教室,將所學知識加以內化,同時通過編題,讓學生懂得,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為生活服務,激發學生的學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6

一、説教學內容

課標版國小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練習十第1至3題。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數的性質”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第四單元第2小節“小數的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的內容。本課為這一小節第1課時,教學P58-59頁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練習十的第1-3題。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運算的基礎。小數的性質實質上是研究在什麼情況下兩個小數相等的,它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是相通的,但由於學生還沒有學過分數的基本性質,所以教材通過直觀和學生所熟悉的十進複名數來進行教學。這部分內容安排了3個例題。例1教學小數的性質,例2、例3教學小數性質的應用。例2是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數化簡,例3是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教學目標

(1)藉助實物和直觀圖,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一個小數化簡和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通過小數性質的概括,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應用小數性質,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理解小數的性質,滲透“變”與“不變”的辯證思想。

3、教學重點

小數性質的推導和理解,真正掌握並正確運用這一性質解決相關問題。

4、教學難點

掌握在小數部分什麼位置添“0”去“0”,小數大小不變。

5、教具準備:教學課件

三、説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在導入新課時,採用創設故事法導入,在抽象、概括小數的性質(即教學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過程中,主要運用了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和直觀圖,讓學生充分感知,聯繫舊知,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在應用小數的性質(即教學例2、例3)的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講練結合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於質疑,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藉助直觀圖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1、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西遊記》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的故事。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裏,上面標註着長度:0.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説:“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説着拿回了標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説:“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説:“兩位徒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着點了點頭。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師傅對悟空的話點頭微笑呢?這是因為大師兄悟空掌握了小數很重要的性質,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祕了”。(板書:小數的性質)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汁,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國小生喜聞樂道的故事中,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2、教學例1

(1)課件演示0.1米、0.10米、0.100米。

①0.1米、0.10米、0.100米分別可以寫成哪個比米小的單位表示?

②用分數又怎樣表示

③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組彙報得出:(師板書)

①0.1米是1/10米→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10釐米

0.100米是100/1000米→100毫米

②0.1米、0.10米、0.100米都是指米尺上同一段的長度。(課件出示)

又因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多請幾個學生説一説)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鍊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樣教學,也正是使本節課牢牢地紮根於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因而是有意義學習。

(3)觀察得小數的性質

①這三個數從左往右有什麼變化?(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這三個數從右往左有什麼變化?(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③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小數的末尾添上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的性質。(點題)

呼應課始,揭示奧祕:由於悟空掌握了小數的性質,所以他面對兩位師弟的爭執説:“無論哪一袋都一樣”。

【設計意圖】這樣教學,把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動態的求知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所學的內容理解深刻,記憶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事物本質屬性的能力。

(4)練習:(課件出示)

①辨別下面各數中的“0”,哪些“0”是屬於小數末尾的“0”(按數位説)

0.0800.60300500.00000

②58頁做一做(出示課件)(學生先在書上練,再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這樣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達到突破難點的目的,同時,通過看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

五、小數性質的應用: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有時要把某些小數化簡,有時則要把某些小數改寫成含有指定小數位數的小數。怎樣才能滿足這些需要呢?請大家帶着這兩個問題自做下面兩道題:

1、教學例2:化簡下面的小數

0.70=105.0900=10.000=

練一練:下面各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59頁做一做1

2、教學例3:不改變數的大小,把下面各數寫成三位小數

0.2=4.08=3=

(注意:整數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0。)

練一練、59頁做一做2

六、探究練習

1、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有變化嗎?

4.08去掉0會怎樣?

0.31可以填0嗎?

2、小結:添“0”或去“0”只能在小數的末尾。

七、鞏固練習

1、64頁1題。(出示課件)

2、判斷理解:(“末尾”能否説成“小數點的後面”)

①把0.500.0600的小數點後面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②在5.3的末尾添上三個“0”,它的大小不變。()

③一個數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變。()

3、64頁第3題。(課本練習)

八、拓展練習。

1、你能在下面三個數中各點一個小數點使它們相等嗎?試試看,相信你一定行。

602060260200

2、試試看你能寫幾個與30.200相等的數。

【設計意圖】這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過程。在這一階段,特別是抓住學生的求勝心理進行了練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了思考的方向,為探究和提煉改寫規定小數部分位數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導,同時也為各個能力階段的孩子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機會。確保學習任務的圓滿完成。

九、全課小結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2.你對自己或同學有什麼評價

十、作業佈置

1、化簡下列小數

0.5025.3000.0090108.000

2、不改變數的大小,按要求改寫下列小數.

1.5改寫成兩位小數是______

29.5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

8.0改寫成三位小數是______

0.400改寫成一位小數是______

12改寫成四位小數是______

以上是我對小數的性質的簡單的設想,有不到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

數學説課稿國小 篇7

一、説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況,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説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能力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

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説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做“説一不二”遊戲

(1)2塊橡皮泥:1+1=? 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於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麼等於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裏,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麼等於“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

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説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遊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後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 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後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創造分數,並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説一説、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採用師生互動的形式,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藉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學生動手操作一定會創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於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助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説“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後藉助一組練習題,通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這裏有一個分數,你能試着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藉助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們一定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同的作品。那麼同是分數1/4,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同,也就是單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藉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悦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數表示圖中的塗色部分對嗎?為什麼?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遊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老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老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