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範文錦集7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説課稿範文錦集7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壓強與浮力》的第四節,是對《大氣壓強》《液體壓強》等力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流體力學的基礎,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學生可從中認識生活中常見現象和科學技術,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能用其解釋某些生活現象。

(2)初步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學會運用歸納、類比、逆向思維等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嘗試用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領略由氣體壓強差異產生現象的奧妙,獲得對科學的熱愛和親近感。

(2)通過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交流討論意識和協作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合理地解釋現象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

經過之前的物理學習,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定學習物理的方法,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這一知識點內容較為抽象,我們一般不易看見,且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所以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後,學生較容易得出結論並用此知識解釋相關現象。

三、教學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討論·實驗·探究·創造·反思”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實際應用”的思維程序進行教學。

為了讓學生自然輕鬆地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研究課題,先通過兩個小實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把知識點涉及的內容、問題展示給學生。然後再以學生探究、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為主,讓學生分組合作設計實驗,通過探究活動,把觀察蒐集的證據有機地進行歸納,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得出分析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樣既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就感,也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整理歸納和提煉的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並且採用多媒體演示與實驗結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準備:一隻吹風機、兩個乒乓球、兩張紙,一張紙條、水槽、注射器、硬幣、漏斗、機翼模型

2、多媒體準備:兩船相撞的flash;飛機飛行的影片,機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課堂練習準備。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事先讓同學猜想用吹風機向上吹乒乓球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然後實驗,讓學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現象。以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慾望。

2、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係的探究

(1)教師引導:

首先對前面看到的現象提出問題:“用吹風機向上吹乒乓球,球為什麼始終懸在上方不會被吹開呢?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究竟是什麼力使得球不被吹開和不會掉下來?”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引起思維。再詳細分析:沒吹氣時乒乓球是會怎樣?吹氣後改變了什麼條件?(學生會想到吹了氣,使得空氣的流動速度加快了。)乒乓球周圍是不是每個位置的空氣流速都加快了呢?由此學生會想到對着氣流的這邊空氣流速大。我們看到的現象是乒乓球會被壓向空氣流速大的這邊,這説明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壓強有什麼不同?由此學生想到在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較小。

(2)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儘可能多的設置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環節讓學生獨立操作,通過親身體驗,討論、交流,自己得到規律。然後讓學生演示他們設計的實驗並加以解説。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可設計出如下幾種方案:

方案一:用嘴巴對着兩張豎直放置的紙向下吹氣,看到的現象兩張紙片會向中間靠攏。

方案二:沿着下垂的紙面從上方吹氣,看到的現象紙條會向上飄起來。

方案三:把硬幣放在桌子邊緣,沿着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看到的現象硬幣會跳起來。

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兩支圓株筆上,使兩個乒乓球之間保持一段距離,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間吹氣,看到的現象是兩個球向中間靠攏。

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紙條旁邊向下噴出水流,發現紙條會靠近水流。

方案六: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離,用注射器向兩球中間的水中噴水,看到的現象是兩球會向中間靠攏。

(3)得出結論:前面四個實驗都是氣體在流動,得到的是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第五個很多同學會認為是水流的速度快壓強小而造成紙條被壓向水流,要糾正這其實是水流帶動了紙條與水流之間的空氣流速加快,壓強減小而產生的。最後一個實驗是液體在流動產生的,得到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在此我讓學生説出氣體和液體的共同特點是都可流動,因此把氣體和液體統稱為流體。所以上面的結論可以概括為: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3、知識應用:為了加深對此知識點的理解,在這裏我準備了大量和本節知識有關的生活、科技現象。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而且應用廣泛。如:

(1)為什麼兩艘同方向航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航海中對兩船行駛有什麼規則?

(2)為什麼火車站台上都有一條安全線,火車行駛時嚴禁人們進入安全線以內的區域?

(3)龍捲風為什麼會將屋頂掀起?怎樣防止這種災害產生?通過這些可加強學生的安全防患意識。

4、梳理反思深化問題:幾十噸重的飛機為什麼能騰空而起?在這裏向學生展示了飛機起飛的實物圖片,學生興致會很高。教師指導學生做機翼模型實驗。(“機翼”是讓學生在課後做好的,不佔用課堂時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模型並吹氣表演。然後選幾個同學上台表演,再結合自制機翼模型的實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飛機機翼升力的存在。

再通過動畫演示,師生討論:迎面吹來的風被機翼分成兩部分,由於機翼橫截面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的時間裏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長,所以上方空氣流速比下方空氣流速大,機翼下方壓強比上方大。因此在機翼的上下表面產生了壓強差,從而產生了作用在飛機的向上的升力。這樣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會真正理解。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昇華,在最後的創造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機翼”逆向思維的創造方法,解決跑車“飄”起來的實際問題,繼而拓展到汽車尾部的氣流偏導器。在教學始終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會用這節課的知識解釋某些生活現象,更會合理的利用這知識改善和美化我們的生活。

5、課後練習: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二題,和對杯子向上吹氣觀察乒乓球運動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下,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五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第一、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春》是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它體現了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對於學好本單元其他課文,乃至以後學習寫景抒情散文都大有裨益。

2.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重的三維教學理念,加上本文作為寫景抒情散文的體裁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把握重要詞語的音、形、意

(2)體會春景中寓含的熱愛自然、春光的感情,奮發向上的精神

(3)欣賞描寫春的優美生動的語言

(4)理解如何抓住景物特點組織安排材料

3教學重點、難點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這是第一次系統的學習寫景抒情散文,學生年齡小、感悟力還不成熟,結合本文的體裁特點,重點設為目標的(2、3、4),難點設為目標的(4)

第二、分析教法

1.主要採用問題導引式、啟發式。這是由於七年級學生對於欣賞美文還缺乏一定的思路,需要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完成鑑賞。

2.採用多媒體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這種方式的採用,既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可以使學生對美好的春光有直接的視覺效果,增強感染力。

第三、分析學法

朗讀法,討論法。課程標準提出:“要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注意情感體驗,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作為寫景抒情散文有些意藴是不可言傳的,所以這兩種方法是切實可行的,可以使學生處於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利於加深理解。

第四、教學步驟

1.檢查預習,補充相關知識。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要打牢字詞基礎,加強對字詞,特別是有些多音、多義字的檢測。提問學生課外收集的作者情況,培養學生課外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師可以進行補充。

2.學生自由朗讀或默讀全文,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在作者筆下,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歡哪幅圖畫?

(2)文中洋溢着一分什麼樣的感情?你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

這兩個問題有利於學生對全文的理解,也較容易,可以通過學生自主活動、討論補充把握較好。教師應把發言權腳給學生。

3.在提問回答以上問題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自選喜歡的段落,指出喜歡的理由,並做有感情的朗讀。這一題是緊扣課文重點中對優美生動語言的欣賞而設計的,同時又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在學生表達自我感受的同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對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的體會。如:“鑽”“趕趟兒”等詞,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通過幾個學生對不同片段的各抒己見,使學生對本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有了較為透徹的理解。對於能夠激發學生共鳴的段落,組織學生齊讀,增加語感。

4.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如何緊扣“春”組織材料的。以(4)(5)節為例,使學生認識它們如何條理清晰的組織材料的,這樣可以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提高課堂效率,重在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戒面面俱到。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進行閲讀反思:本文之所以這麼生動、富有感染力,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這是為下一階段的寫作鋪墊,有了上面的分析,學生通過簡單的交流可以不難認識到:這主要是由於修飾語、疊詞、修辭手法等的運用。

6.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寫一段語言優美生動的寫景片段。題材自選,題目自選,着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然後相互交流,評價,教師給以不同程度的肯定,以激勵為主,使學生做到以讀促寫,使學生在自我表現滿足中結束本課學習。

7.作業佈置:以第六節為例,緊扣本文重點出題。作到少而精,富有啟發性,難度恰當。

第五、板書設計:求新、求實、求精。

春景:宏觀——山、水、太陽

微觀——草、、花、風、雨、人

春情:熱愛、奮進

補充説明:根據學生情況,分兩到三課時。

説課稿 篇3

説課人:劉會祥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於我校沒有配備美術教材,我根據我國美術大學聯考的考試科目:素描、色彩、和速寫這三門主課的重要地位,並就高一學生目前的學習現狀,講《人物頭像速寫》這重要一課。速寫是素描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速寫,能培養學生敏鋭的觀察能力、對形象的記憶能力和默寫能力,同時還能探索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繪畫風格。

2、本課內容:

學生通過前一段時間學習人物結構和一般的比例關係,使學生對速寫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並通過人物速寫頭像臨摹的訓練,進一步對人物面部形象、結構和表情有所接觸,掌握分析、比較的觀察描繪方法,形成較為完善,成熟的人物速寫畫。

本課主要通過傳統的“三庭五眼”方法,向學生介紹人物面部的基本規律,包括頭型透視、五官位置等,本教學內容為一課時。

二、説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人的臉型特徵和五官的位置關係,以及人物面部透視的變化規律。

(能力目標):2、通過速寫的練習提高觀察和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掌握人物頭像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觀察和表現人物頭像的比例與透視變化

2、掌握人物頭像的寫生方法和步驟。

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課件、演示用筆、紙,圖片

2、學生準備:速寫本、鉛筆、橡皮

三、説教法

1、演示法

2、圖片展示

四、説學法

1、接受式學習

2、自主學習法

五、説教學過程

<引導部分>

1、在上課之前,播放歐洲大師畫的速寫圖片讓同學欣賞導入話題

人物速寫的風格欣賞:

欣賞大師的人物速寫作品,然後欣賞我們的大學聯考速寫人物作品.請同學們總結其風格上的不同。

結論一,大學聯考速寫,安格爾的速寫以明暗為主.分析其文化背景。

結論二,前者強調準確後者強調修養。

2、向學生介紹什麼是速寫 人物頭像速寫以及速寫的最基本的表現形式

1)以線為主的速寫

2)以線為主的,線面結合的速寫

<新課部分>

1講解頭部結構並結合圖片分析。(學生做好頭部骨骼、骨點的筆記 )

2講解頭部的比例和“三庭五眼” 成年人眼一般位於面部頭長的一半以及對頭部基本透視變化的認識

3五官的畫法(圖片指導)

4視頻學習

5課堂互動 老師提供一張照片讓學生畫出來

然後,用十分鐘後完成課堂老師給的照片畫一張頭像速寫,交給老師評審,老師強調,畫人像速寫強調自己觀察的感受,大膽落筆強調人像五官特徵。畫眼睛、鼻子、嘴五官時要注意整體比例關係,對畫的好的進行表揚,畫的差得給出意見。.

6、教師課後小結:

通過學習人物頭像速寫基本方法親身感受畫人像速寫的樂趣,形成自己的藝術體驗.通過本課教學,學生的觀察能力、造型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不足之處個別學生表現不熟練課後還應多安排練習。

説課稿 篇4

本節課講述的是人教版高一數學(上)§3.2等差數列(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與函數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並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瞭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並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數與數列關係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數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並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

對於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學法指導

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一)複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舉例(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佈置作業,六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複習引入:

1.從函數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__________對應的一列函數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數的______ .(N﹡;解析式)

通過練習1複習上節內容,為本節課用函數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 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 5,15,25,35,45 ②

通過練習2和3 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徵,為後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 "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後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達式:

an+1-an=d (n≥1)

同時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第二個重點部分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在歸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我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給出等差數列的首項,公差d,由學生研究分組討論a4 的通項公式。通過總結a4的通項公式由學生猜想a40的通項公式,進而歸納an的通項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又化解了教學難點。

若一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a1,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a1+(n-1)d

此時指出: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導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裏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即 an= a1+(n-1) d (1)

當n=1時,(1)也成立,

所以對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的通項公式。

在迭加法的證明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利用等差數列概念啟發學生寫出n-1個等式。

對照已歸納出的通項公式啟發學生想出將n-1個等式相加。證出通項公式。

在這裏通過該知識點引入迭加法這一數學思想,逐步達到"注重方法,凸現思想" 的教學要求

接着舉例説明: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1+(n-1)×2 ,即an=2n-1 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運用

同時要求畫出該數列圖象,由此説明等差數列是關於正整數n一次函數,其圖像是均勻排開的無窮多個孤立點。用函數的思想來研究數列,使數列的性質顯現得更加清楚。

(三)應用舉例

這一環節是使學生通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1和例2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a1、d、n、an這4個量之間的關係。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第30項;第4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在第一問中我添加了計算第30項和第40項以加強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第二問實際上是求正整數解的問題,而關鍵是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項a1與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礎上將例2當作練習作為對通項公式的鞏固

例3 是一個實際建模問題

建造房屋時要設計樓梯,已知某大樓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為3米,第三層離地面5.8米,若樓梯設計為等高的16級台階,問每級台階高為多少米?

這道題我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注意每級台階"等高"使學生想到每級台階離地面的高度構成等差數列,引導學生將該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等差數列:(學生討論分析,分別演板,教師評析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項數學生認為是16項,應明確a1為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級台階離地面的高度而第16級台階離地面高度為a17,可用課件展示實際樓梯圖以化解難點)

設置此題的目的:1.加強同學們對應用題的綜合分析能力,2.通過數學實際問題引出等差數列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3.再者通過數學實例展示了"從實際問題出發經抽象概括建立數學模型,最後還原説明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反饋練習

1、小節後的練習中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2、書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目的:對學生加強建模思想訓練。

3、若數列{an} 是等差數列,若 bn = k an ,(k為常數)試證明:數列{bn}是等差數列

此題是對學生進行數列問題提高訓練,學習如何用定義證明數列問題同時強化了等差數列的概念。

(五)歸納小結(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

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達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a1+(n-1) d會知三求一

3.用"數學建模"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課本P114 習題3.2第2,6 題

選做題:已知等差數列{an}的首項a1= -24,從第10項開始為正數,求公差d的取值範圍。(目的:通過分層作業,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慾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註,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説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 號選手。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多種多樣的植物》。

《多種多樣的植物》是新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的內容,從校園植物多樣性的認識,拓展到對自然界植物多樣性的認識。教科書以學生熟悉的植物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建立植物多樣性的認識,並且領悟到分類是研究植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教材設計安排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給植物分類”讓學生根據植物的特點,確定分類的標準。第二個活動是“觀察不開花的植物”讓學生認識不開花的植物。認識植物多樣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自然資源、保護地球環境、保護地球珍稀的生物。相信通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也是環保教育的很好契機,教育孩子友好的對待植物大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學習了很多的植物,並且他們已經種植過植物。對於植物,他們有一定的認識,平時生活中接觸得很多的是花、樹、水果、蔬菜等這樣一些植物,這節課讓學生給植物分類,充分符合了學生的認知需求。但是對於不開花的植物,他們可能比較陌生。

鑑於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對多種植物用自己的方法進行分類。教學難點:確定植物的分類標準。

教學目標是:

1、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2、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3、能夠欣賞並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4、養成認真細緻,合作進行探究的品質。

突破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採取的策略與方法。教學目標能夠順利的達成,需要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本課我採用“探究-研討”法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具體方法如下:

一、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是學生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自主對某個事物進行觀察,得出自己的看法。本課是讓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的植物,並且能夠對植物的特點進行描述。

二、合作-研討法。

科學活動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在活動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間進行互相交流,最終達成共識。

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環節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首先開展一個競賽小遊戲,讓學生在兩分鐘內寫出所知道的植物名稱,誰寫的最多誰就是今天的“植物之星”。

通過這個環節,主要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感受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植物的種類是多還是少。

緊接着出示一組精美的植物風景圖片,其中包括幾張校園中的美麗圖片,比如我們校園中的白蠟樹、銀杏樹、冬青樹等。因為這些植物離學生生活非常近,而且非常美。再次讓他們感受到植物帶給大自然的美和植物的種類很多。教師相機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的科學教育要以探究為核心。為此我實施開放式教學,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誘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探究慾望,訓練探究思維,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為達到這一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一) 給植物分類

課件出示有代表性的植物圖片,教材75頁中的11種植物圖片。學生自己確定標準給植物分類。在給植物分類時,我預想學生對植物如小葉女貞、苦苣菜、海桐等的特點缺乏瞭解,特安排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查閲資料的預習,為正確地進行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陸生植物分類作好鋪墊。

(1) 小組合作探究分類標準,填好分類記錄表,組長負責給每位學生分工。

(2) 小組彙報分類結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相機課件

出示常見的植物的分類方法。

根據植物生長環境不同,分為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

根據是否落葉分為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

根據莖的不同分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根據有沒有花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等。

對於分類標準學生對有沒有花從圖片上一目瞭然,對分類標準很容易確定,其它分類標準會存在難度,教師相機指導。

通過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觀察,根據植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按照自己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類能力。通過小組探究活動解決知識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體現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讓學生願意合作交流。

(3) 根據植物有沒有花的分類標準進行拓展。

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回憶,開花植物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鼓勵學生説出有

多少種開花植物?學生自由發言,互相補充。通過這一環節,不僅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而且能感受植物界的神奇與種類繁多。

(二) 自學不開花植物

(1)學生閲讀教材76頁“觀察不開花的植物”下面的文字和圖片,交流彙報獲得信息。在學生彙報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使學生對不開花植物逐漸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如不開花植物有三大類:蕨類、藻類、苔蘚類;不開花植物也可分成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每種植物根據不同特點,都可以進行再次分類……

自學能力的培養對每個學生來説都很重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是課標中對各年段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為了讓學生對不開花植物有更多的瞭解,課件播放一段關於蕨類、藻類、苔蘚類植物的視頻資料。看完後請同學説感受。在談感受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不開花植物的種類繁多,同時感受到不同種類的不開花植物的生長環境不同。

(3)最後教師介紹植物的光合作用,並説明我們周圍的植物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即不論開花與不開花的植物都會進行光合作用,目的是通過光合作用提供本身生長所需要的養料,這些知識到國中以後還會學到。

三、師生共同整理總結

(一)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穫。

(二)面對這樣一個美麗的植物世界,問學生有什麼話想説。

設計本環節的目的是讓孩子們面對這樣的美麗世界,明白一個道理:愛護我們的家園,用美麗的綠色植物裝扮我們的地球。交給孩子一個大的觀念,不侷限在生活的小圈子裏,拓展孩子的想象和幻想的空間。

四、拓展延伸

(一)回家繼續收集一些植物,瞭解它們的生長特徵。

(二)學生思考如果在校園再栽上一些其他植物,想一想應該栽些什麼,要考慮這個植物是否適合在我們的校園裏栽種,為什麼?

讓學生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瞭解一些植物的特徵,把對植物的興趣學習變為知識的學習,體現本課的情感價值觀教育。應該説對前面學習的幾課起到了總結的作用。再給孩子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不是什麼植物都能在我們北方栽種的,這樣就促使孩子思考和了解植物的生長特徵和植物生長的習性,也帶動了地理方面的學習,植物的分佈與地理環境有着密切不可分的關係。植物的生長又與氣候有直接的關係,促使孩子思考和學習的範圍應該説很廣了。這就是我設計這個開放作業的目的!

這節課的板書為:(小黑板出示板書)

各位評委老師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生活環境 水生 陸生

是否落葉 常綠

多種多樣的植物 落葉

養 莖的不同 草本

料 木本

光合作用 有沒有花 開花

不開花

説課稿 篇6

黃渠橋中心學校 李佳

大家好,我來自平羅縣黃渠橋中心學校,我叫李佳。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新標準外研社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5Unit1:it’s big and light.

一、説教材

本模塊的教學內容是談論事物的特性。本單元通過Ms Smart 和Lingling去百貨商店選購一個旅行包的故事,讓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發現其特點和優缺點,選出適合自己的物品並説明理由,並能用英語描述物品或根據描述找出物品。語句簡短易讀,語意淺顯易懂,篇幅最短,相對難度不大。它在低年級已經學過一些基本的表達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靈活運用It’s?/ This?is?等句型來描述事物特徵的能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英語單詞,有了一定的語言基礎。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描述事物的特徵。這個話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五年級學生來説,學習英語興趣的保持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聽説認讀單詞:light, broken, heavy, pocket, easy

hard ,umbrella ;能聽懂、會讀、會説描述事物特徵的句

子It’s/ It’s got並熟練朗讀對話。會用this black bag is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石壕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杜甫詩三首》的第三首。第一課時已學過了前兩首,學生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風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學習這篇《石壕吏》應該有了一定的基礎。

《石壕吏》語言凝鍊、質樸,內容比較集中,主要記述了在一天傍晚,作者投宿石壕村,遇官吏抓丁服役,老翁逾牆逃走,老婦出門應對。用大量篇幅記敍了老婦的致詞,從中體現戰亂給老婦一家帶來的不幸,以及在官吏的威逼下請求從軍服役的經過。第二天天明,作者獨與老翁別暗示了老婦已被抓走。全篇以老婦的致詞為主,兼有動作描寫,再加上對偶句的運用,使文章愈加生動。

二、説目標及重難點:

結合這個單元文言文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思想、寫作上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課的目標確定為:

1.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培養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的內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初步嘗試鑑賞詩歌,體會藏問於答的寫法。

三、説教法:

1.朗讀法:用“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辦法反覆誦讀、以讀帶講、以讀促講,因為抓住了“讀”就抓住了語文教學的要領。範讀,生讀,互評,小組展示讀,二部輪讀,齊讀等方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進一步的分析鑑賞作準備。

2.激趣法: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選擇多種學生感興趣的因素:猜對聯、當導演編導課本劇、情景對話等,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加深學生對作者的認識和對作品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在探究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採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體現在兩方面:(1)自主。學生在課下自主預習,自己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節,體會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傾向,編排劇本,教師只作適當點撥。(2)合作。對於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來合作討論解決,集思廣益,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合作能力,體會集體的力量,合作的快樂。例如:官吏只出現了兩次,卻以《石壕吏》命題,原因何在?為什麼隱去官吏的蠻橫兇惡?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四、説設計: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導入:展示對聯: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問“今天咱們要接觸的名人就在這兩幅對聯裏猜他是誰”?(設計意圖:引用朱德、郭沫若的對聯認識杜甫,可以調動學生興趣,加深對杜甫的認識,烘托課堂氣氛。)

檢查背誦上節課學的《春望》——(温故知新)。“今天我們來學習與《春望》同一時期的一首長篇古體敍事詩《石壕吏》”。(板書課題)

2.簡介背景:安史之亂時期的杜甫,對現實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先後寫出了《悲陳陶》、《春望》、《北征》、《羌村》、“三吏”、“三別”等傳世名作。(設計意圖:介紹寫作背景,為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降低難度,鋪平道路)

(二)朗讀詩歌

步驟:聽朗讀錄音——自主朗讀——小組朗讀——展示朗讀(齊讀,分角色讀,二部輪讀等)(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將學生帶到故事情境之中,在朗朗書聲中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為進一步的分析鑑賞作準備。)

(三)複述故事

課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嘗試用第一人稱進行復述。在此基礎上,理清這首敍事詩脈絡。

明確:本文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是“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後四句是這件事的尾聲,暗示老婦已被差役抓走。

(設計意圖:在故事複述中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交流。既鍛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理清文章的內容及寫作脈絡。)

(四)解讀詩歌

假如你是導演,如果把這首詩改編成一齣戲,你會安排幾個場景?説説你的思路。

(設計意圖:立體化再現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層次走進文本,抓住文章的寫作重點,且力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聽婦之苦

齊讀“聽婦致詞”一環節,思考:這一部分寫了老婦人哪幾方面的苦?

明確:喪子之苦;困窘之苦;應徵之苦。

2.觀吏之怒

(1)在表現差役時,你認為哪幾個詞最富表現力?

明確:捉、呼、怒;夜、夜久

(2)有人説:《石壕吏》中老婦的“致詞”全都是差役步步緊逼出來的。你同意這個説法嗎?為什麼?(引導學生體會藏問於答的寫法)

小組研討交流,之後完成填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

老嫗: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嫗:室中更無人。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嫗:惟有乳下孫。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嫗: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石壕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嫗: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設計意圖:走進文本,在梳理文章層次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句深挖文本內容,體會人物性格;通過情景對話的方式領會文章藏問於答的寫法,體會作者“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語言特色;突破教學難點。)

3.察作者之情

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詩人為什麼不站出來?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沉默?

明確:矛盾,國事危急需添兵,然而丁壯殆盡,兵員枯竭,全詩即在這矛盾中展開了歷史畫卷;憂國憂民。

補充: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新婚別》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新婚別》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垂老別》

(設計意圖:與作者對話,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體會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進退兩難的矛盾心情;突破文章的教學重點。)

(五)問讀詩歌

學習了《石壕吏》,你還有哪些疑問?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在問讀中再次走進文本,查漏補缺,深化理解,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六)改寫詩歌

把《石壕吏》改寫成一篇記敍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婦人是詩中的主要人物,要善於運用想象來刻畫他們各自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還要補充一些事實上已經發生卻被詩人隱去的故事情節。

討論交流:對環境具體描寫

對人物細緻刻畫(參照插圖)

豐富故事情節

(設計意圖:通過改寫豐富文章的故事情節,練習取捨和組織材料;同時有效利用文章的插圖資源,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體現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和表達。)

(七)推薦閲讀

課外閲讀杜甫“三吏”“三別”的另外五篇文章,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 《無家別》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的閲讀期待,將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挖掘;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課外閲讀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八)佈置作業

背誦並默寫《石壕吏》

(設計意圖:強化基礎,關注並規範書寫;在背誦默寫過程中完成對文本的進一步理解,做到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