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4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5課時十幾減9用數學。

2、教材簡析:用數學對於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很重要。看懂圖意並根據給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決問題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餘的。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並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同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看圖理解圖意,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並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初步學會分清給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決問題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餘的。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認真分析的良好習慣。

4、教學重點:學會看圖理解圖意,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並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5、教學難點:理解圖意,哪些是解決問題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餘的。

二、説教法:

本節課屬於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即用數學)。傳統的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學交流,親身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好的方法。

三、説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説教學程序

一激趣定標。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具體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導入課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1、學習例5,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認真看圖,然後,小組討論,選取圖中和問題有關的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3、根據圖中的信息,分清給出的信息中哪些是解決問題需要的,哪些信息是多餘的,多餘的信息就去掉。

4、列式計算,理解算理和算法

5、適時點撥。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三測評訓練。

課本20頁“做一做”和22頁第3、4題。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2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3

1、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

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6、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7、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8、關於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4

一、課標的基本要求:

學段課標中對20以內退位減法這類教學內容的要求是:使學生通過學習運用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正確熟練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並能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W df

結合課標的要求,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十幾減幾”的算理,學會“十幾減幾”的口算方法。

2、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探索學習的樂趣。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在研究探索中發現並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熟練地進行計算,並能夠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二、教材的編寫意圖。

20以內退位減法是國小計算中最基礎的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教材一開始展現了學生十分熟悉而有趣的“賣氣球”、“賣風車”、“猜字迷”、“套圈遊戲”四個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為學生學習十幾減9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接着教材安排了例1,用“擺一擺,算一算”的方式引導學生通過擺弄學具、獨立思考,展示多種計算方法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由於學生已具有了“10以內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知識基礎,在體現算法多樣化方面重點呈現“想加算減”和“破十減”的方法。

藉助“十幾減9”的思維方法,運用知識遷移的辦法,引導學生學習“十幾減幾”其他多道題目的口算方法。例2利用學生喜愛的“小貓觀魚圖”,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出13—8和13—5兩道題目,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用不同思路思考,得到不同計算方法。由於學生對“20以內的進位加法”掌握的已比較熟練,有了“想加算減”的基礎,再加上“想加算減”的方法比較快捷,又能同時計算出兩道算式的結果,所以教材在保證學生自由選擇計算方法的前提下,重視引導學生學習“想加算減”的方法。

教材中“用數學”的編排,除少量穿插在練習中編排外,還特意安排了一幅情節引人,“資源”豐富,題材多樣的大情景圖(例3),引導學生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現實問題,同時鞏固口算。

本單元在最後安排了“整理和複習”,意圖是把本單元學過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和用數學進行一番回顧和整理,以提升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教材對這一單元教學內容的編排由淺入深,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這樣的編排科學合理。

三、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結構、

1、知識的編寫體例。

這部分知識,教材主要是通過主題圖創設具體的情景,由情景引出相應的知識點,之後配以對應的練習題加以鞏固知識點,最後在整理與複習中有相應的檢測和知識的拓展與提升。

2、知識結構。

“20以內退位減法這一板塊”按其知識結構可歸納為四大分支:一是十幾減9;二是十幾減幾;三是用數學;四是整理和複習。十幾減9這部分內容包含了三個小分支,使學生對具體十幾減9的算式進行研究、探索出計算方法並掌握計算方法,在交流中體驗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從眾多的算法中感受到“破十法”和“想加算減”是算法多樣化中較為簡便的兩種方法。十幾減幾這部分內容包含了三個小分支,分別為想加算減、破十減、連續減,使學生在計算中觀察理解到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用數學這部分內容包含了一個小分支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理解題意後很快列出算式,在計算過程中引導學生要能用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整理和複習這部分內容包含了三個小分支,依次是認識減法表、找減法表規律,自己重新排減法表。認識減法表時要有規律的觀察。

知識鏈接:20以內退位減法是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並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之上學習的,是學生接觸退位減法計算的開始,為本學期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減法打下基礎,更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多位數的計算打基礎。

四、教學建議

1、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具體情景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教師應努力改變這一狀況。在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學生憑藉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充分發揮潛能的情況下學會新知識,記得牢,形成技能也比較快,運用起來更自如。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

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愛動。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如教學例1,12—9。由具體情景引入後,先讓學生想,想不出來,就拿出學具來擺,擺明白之後再互相交流,在比較、吸收的基礎上完善自己的想法,學會計算方法。在練習的初始階段,也要強調多擺、多圈、多説,以表象來支持學生的思維。

3、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與別人的交流中吸取好的“營養”,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還要適時組織交流,引導學生在自覺比較、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計算方法。如在教學13—8,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於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破十減”、“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減”、“點數”等方法出現,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和爭辯後,再加上在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掌握他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教師“教方法”轉變為學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更深刻。

4、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流暢、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子達到,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具體練習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根據一年級小孩特點,多用遊戲方式、比賽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摘蘋果”、“對口令”等方法進行練習。練習的面要廣,注意照顧到每一個同學。練習過程中,要不斷了解情況,根據不同水平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調動積極性,提高練習效率。(2)練習一個階段後,要篩選數目比較大和經常出錯的題目,如17—9,15—8,14—6等,做成卡片或結合應用,細水常流的練習,穩步提高口算的水平。(3)對口算比較慢或計算有困難的同學,首先要弄清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裏,是道理不清,還是記憶遲鈍,針對問題想辦法。再是對他們要耐心,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教育周圍的同學尊重他們,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也有成功感,樹立信心,不斷進步。

5、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站在促進人的發展的高度,強調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視應用意識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應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例如,例3後面的“做一做”,教材中提供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景圖,裏面包含了大量的數學信息,而且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教師教學時,可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五、教學評價

1、考查學生是否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

2、檢測學生是否能熟練計算十幾減幾的口算,絕大多數學生達到第分鐘做8道題,平均錯誤率10%以內。到期末達到每分鐘做到10道題,平均錯誤率在7%以內。

3、考查學生根據情境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5

一、説教材

(一)教材內容分析

1、地位作用

本節內容在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內容是在第一冊集中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集中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十幾減9”是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是“十幾減幾”,它是在學生學習10以內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它既是為學生學習退位減法鋪路,也為學生學習四則計算奠定基礎。

2、教材分析

20以內退位減法在本單元尤為重要,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之上學會計算方法。在已學過的僅為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的基礎上展開,鞏固20以內的進位加,進一步滲透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讓學生結合情境圖解理解題意,進行計算等等,解決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通過操作後的討論,用不同的思路思考,引出“想加算減”和“破十法”兩種比較方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同時,還要理解“破十法”,並引導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體現算法的多樣化。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2、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掌握“想加算減”和“破十法”的計算方法。

3、用20以內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等體驗活動,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2、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是多樣的。在多種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用獨立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意識。

2、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目標的設定,我確定如下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

1、通過理解圖意列式,借用小棒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的運算方法,掌握運用“想加算減”和“破十法”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方法。

2、培養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根據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低年級的學生認知特點是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20以內的退位減法這部分內容對於學生來説是一段抽象的知識認知過程,所以確定以下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在運用學具直觀操作中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算理,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之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上學期已經能熟練計算9加幾的進位加法,掌握了計算方法,並且會自主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礎,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研究簡單的數學問題。低年級國小生共有的`心理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説愛動。

而且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具:多媒體課件、木棒

二、説教法

根據以上設定的教學目標和對本節課教學內容重難點的確定,我將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一一的實現。

1、算法多樣化和優化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在計算教學中積極提倡算法多樣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十幾減九”和“十幾減幾”的算法教學。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在例題12—9的教學時,讓學生動手操作,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因為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指導相結合。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中,是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的,這樣學生可能不一定會想到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破十法”,這就要求教師能在課中及時地對學生加以點撥,發揮教師“組織引導”的作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的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體會我們身邊存在的數學問題,從而運用個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數學思想更加根深蒂固。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本課以“聰聰和明明參加元宵節遊樂園”為情節,對各環節進行串聯,適應一年級孩子的特點,使得教學過程充滿童趣,為學生主動探索創設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説學法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説教學程序

教學設計説明

“十幾減9”是

20以內退位減法教學的第一課,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本節課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元旦遊園會的場景圖,通過氣球圖中的問題“還有多少個?”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體現學生的不同思維過程和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例1展示的是十幾減9的兩種基本算法(“做減想加”、“破十法”)學生只需掌握其中的一種。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會用十幾減9的一般方法(或破十、或做減想加)正確計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

1、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十幾減9的知識

為了讓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減法,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第10~11頁的遊園圖中展示的活動是學生熟悉的並樂於參與的。教學時,我充分利用用這幅遊園圖,引導學生在不同的遊園活動中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

a、利用氣球圖學習“15—9”的算法。

我將氣球圖做了一些處理,將阿姨賣氣球的全過程展示給學生看:先是阿姨手中有15個氣球,賣給小朋友9個(9個氣球從阿姨手中轉到3個小朋友中)。然後讓學生根據這一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引出“15—9”的算式,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結果。

b、利用“套圈圈”學習“14—9”的算法。

我充分利用課件的動態優勢,顯示學生投圈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在投圈的遊戲中思考“14—9”的算法。

c、利用“猜字謎”的活動鞏固十幾減9的算法,培養學生主動提出一些簡單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2、動手操作,體會“破十法”和“做減想加”的算理

學生掌握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有快有慢,理解時有深有淺。為了讓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我加強了學生的操作活動。在教學例1(12—9)時,設計的學具有兩種顏色(10根黃木棒,2根藍木棒),讓學生思考,從12中去掉9,應怎麼辦?學生能很快從10根黃木棒中拿掉9根,剩下的1根黃木棒和2跟藍木棒合併為12—9的結果。通過操作活動,學生能較快理解“破十”的道理,從而達到運用“破十法”計算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大約5分鐘)

1、課件出示題目,生搶答

9+5=

9+3=

9+2=

9+8=

9+7=

9+6=

2。請小朋友舉手回答,看誰的腦筋轉的最快(出示題目,指名回答)

9+()=11

9+()=14

9+()=17

9+()=15

9+()=12

9+()=18

設計意圖:

複習舊知的好處有三,一是對舊知有一定的鞏固性。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這個道理。二是為學習新知打下紮實的基礎。三使新舊知識融會貫通,使知識系統化。有人説:“智慧不是別的,而是一種組織起來的知識體系。”這就是指系統化的知識。

二、創設生活情境,提出問題(大約30分鐘)

1.談話引入

師:“今年是20xx年,元日那天,一(2)班的小朋友去公園參加了一次有趣的遊園活動(屏幕顯示課本第10~11頁的遊園會全景圖)。請仔細觀察,在這個遊園場地上,左邊的小朋友在幹什麼?右邊的小朋友在十什麼?”(左邊的小朋友在買氣球、買風車;右邊的小朋友在猜謎語、套圈圈。)

師:“我們一塊兒去看看,小朋友買了幾個氣球?”

2.教學氣球圖。

a.課件動態顯示:阿姨兩手一共15個氣球,賣了9個。請問學們根據這個情節提出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的問題有:(1)還有幾個?(2)再賣幾個就全部賣完了?

b.組織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然後在小組裏説一説怎麼解答。在學生説的基礎上,教師板書算式:15—9=□。

c.引導學生看着氣球圖,説15—9的計算過程。學生的算法有:

◆看着氣球圖,數剩下的氣球個數。

◆6+9=15,15—9=6。

◆10—9=1,1+5=6。

◆15—5=10,10—4=6。

◆9—5=4,10—4=6。

評價學生以上算法,説明都正確,同時引導他們思考:你認為哪種方法方便?

3.教學套圈圖。

a.課件顯示套圈圖。

師:看看這邊小朋友在幹什麼?(他們在玩套圈圈的遊戲。)這個遊戲的規則是一人只能投14個圈,正好輪到小明投了,我們來看看他套中了幾個圈?

課件動態顯示小明投圈的過程。同時配上小明的配音:我投了14個圈,套中了9個。

b.組織學生根據以上情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一般是:還有幾個沒套中?

c.請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同時説一説是怎麼算的?(學生説的算法與前面15—9的算法基本相同。)

d.小結:剛才小朋友從遊園活動中提出了一些數學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計算來解決,大家想出了計算的不同方法,真了不起!現在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幾減9的減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十幾減9的減法,板書課題:十幾減9。

教學例1

a.出示12—9=□,組織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結果。對略有困難的學生,允許他們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

b.組織學生交流12—9的不同算法。要求每個學生應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想一想自己的算法和別人相同嗎?如果不同,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學生1:通過擺學具,我先從10根木棒裏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另外2根木棒合起來是3根,所以12—9=3。(請學生在投影儀下襬。學生説完後,教師在算式12—9的下面板書算的過程:10—9=1,1+2=3。)

學生2:我不擺學具,想9加幾得12?9+3得12,所以12—9=3。(學生説完後,教師又在算式12—9的下面板書另一種算的過程:9+(3)=12,12—9=3。)

學生3:12—2=10,10—7=3。(教師又板書出第三種算法。)

學生4:9—2=7,10—7=3。(教師再板書出第四種算法。)

c.對比、討論上面不同的算法。

提問:上面這些算法中你明白了哪一種(或哪幾種)?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算?

學生討論後,教師小結:這些算法都很好,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時,你認為哪種方便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課堂練習(大約10分鐘)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獨立作業。對有困難的學生則讓他們先用學具擺一擺,擺好後説一説算的過程。反饋時,利用課件動態演示(如先擺好1捆零1根,從1捆裏拿掉9根,再把剩下的1根和另1根合起來是2根,所以11減9等於2。)幫助他們從操作中提升十幾減9的基本算法(或“破十法”,或做減想加)。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這題的練習主要是幫助學生運用“破十”的方法來計算十幾減9的減法。練習時,應讓學生獨立思考,悟出十幾減9的“破十”思維過程是:先從10個裏面圈出9個,再將剩下的一個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即可得出結果。

3.完成“做一做”第3題。

在學生已掌握一種算法的基礎上讓他們用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十幾減9的6道式題。

4.完成練習二的第1、2題。

學生完成後,讓他們思考:第1題怎樣算出13—9的?(做減想加)第2題是怎樣算出12—9、15—9的?(“破十法”)。通過思考,進一步弄清多種算法的算理。

5.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件顯示字謎圖。師:這羣小朋友在玩猜字謎遊戲,共有幾條字謎呢?有幾個小朋友在猜?他們猜中了幾條呢?

課件顯示聲音、文字:有13條字謎,我們每人都猜中了1條。想一想,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課件回到第10~11頁上的猜字謎圖,首尾呼應,讓學生應用所學的十幾減9的知識計算猜字謎遊戲中的數學問題,一方面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小結

提問:這節課學了十幾減幾的減法?你怎樣計算這樣的減法?

讓每個學生自由地説。然後教師指着練習二第1、2題,再次引導學生概括出十幾減9的兩種一般方法:①做減想加②破十法。同時説明,你喜歡哪種方法就用哪種方法計算。

板書設計

20以內退位減法

十幾減九

15—9=

12—9=

10—9=1

1+2=3

9+(3)=12

12—9=3

12—2=10

10—7=3

9—2=7

10—7=3

十幾減幾

20以內退位減法説課稿6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引出課題。

(二)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三)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

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一、關於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⑵正確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⑶感受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於教法:

本節課屬於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裏要説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並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的方法。

三、關於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關於教學程序

㈠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節日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繫,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遊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閲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與發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