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1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鴉喝水》的説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九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閲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閲讀的願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

2、是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閲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

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樂於與同學交流。

三、説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國小,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體會喝到了水的喜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辦法來解決,也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説學生

一年級上期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為閲讀打下基礎,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閲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説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説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於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一)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二)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三)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四) 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説教學流程:

主要分為(一)激趣導入(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三)解疑讀文感悟,(四)指導朗讀深化探究。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開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烏”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象什麼或加一加、減一減,合一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首先自學要求: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考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師設計活動讓學生準備字謎,如:烏鴉的”烏”和”鳥”字的區別,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烏”和“鳥”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烏少一點,鳥多一點。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寫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寫字是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指導書寫“麼、什、升、只“四個字,要先讓學生觀察説説你想怎麼記?再引導觀察要把字寫得漂亮哪些筆畫很關鍵?特別指出“升”字橫要長,撇要平,,“只”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讀文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出示課件:烏鴉找水的動畫)先可讓學生欣賞,再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接着出示課件:喝不到水)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課件出示:怎麼辦?)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4、孩子們幫烏鴉想了這麼多的辦法,那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做的呢?課件出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起來,放進瓶子裏,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的動畫。孩子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為烏鴉感到高興,相機出示字幕,讓學生讀一讀,體會烏鴉的聰明,為它高興。

(四)、指導朗讀,深化探究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體會烏鴉的聰明,善於觀察,會想辦法,引導孩子也來想想另外的辦法,讓烏鴉能喝到水,再和同學交流。這一環節的設計即迴應的學生開始為烏鴉想的辦法,同是地讓孩子主動去探究,去思考什麼樣的辦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須要善於觀察,思考。

七、板書説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孩子感受到遇到問題要善於觀察,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

烏鴉喝水

到處找水 喝不着水

(着急)

喝到水

八、説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和要寫的生字,並能正確,流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看圖觀察,課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烏鴉的聰明,善於觀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到了閲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閲讀。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為長春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

一、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選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隻烏鴉通過動“腦”、動“手”喝到水的經過,向我們展示了一隻可愛的烏鴉。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能給人以啟迪。教學這一課,將進一步培養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科學探究精神,體會動手和用腦的樂趣,激發創造的熱情。

二、學情分析

基於教材特點及一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説”,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

文;

2、通過自主探究朗讀感悟“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

——喝着水了”這一系列過程,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創造的思想

感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在設計本節課教學目標時,我以烏鴉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辦法喝水—喝到水了”這一系列變化過程為主線,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五、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整合點

在教學手段上,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色彩鮮明、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抓住關鍵詞,利用動畫,引導學生合乎情理地想象;從而變講為導,化繁為簡。

六、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激趣引題——趣味識字——解疑讀文——思維延展”的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題

1、開課時,我採用了歌曲“小烏鴉”激趣導入

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緊接着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烏字的字理,使枯燥的字理識字變得更形象、更直觀。

(二)趣味識字

本課識字量不大,識字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發現識字的方法,自主識字的辦法進行教學。

如:渴—喝我用比較識字的方法,漸—瓶等生字用猜謎語或看口形猜字的方法。

(三)解疑讀文

在學文的過程中,我圍繞“喝水”這一線索,向學生提出“烏鴉為什麼找水?—為什麼喝不着?—想什麼辦法喝水?—喝着水了嗎?”這四個問題。

1、在解決烏鴉為什麼找水喝這一問題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一個有效時機播放了一段烏鴉在烈日下苦苦找水的動畫,讓學生在一開始就能體會到烏鴉的艱難處境,形象、直觀理解“口渴”和“到處”兩個詞語。相機訓練學生用因為…所以…説話。

接着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模仿小烏鴉,從而完成一種角色的轉換,讓學生在潛意識中能以第一人稱的態度來學習課文。

2、在解決“為什麼喝不着”這一問題中,播放烏鴉看到水的誇張表情,讓學生更生動、形象的體會到烏鴉找到水又喝不着的難過、苦惱、失望的心情。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本文,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參與課堂教學。

3、在解決“想辦法喝水”這一問題時,我首先採用激將法:我故意説:“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激起了學生情感的火花。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已經水到渠成了。

4、在解決“想什麼辦法喝水”這一問題中。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瓶子裏的水為什麼會漸漸升高”作為研究對象,抓住重點詞語“一個一個”和“漸漸”,通過往瓶子裏放石子的實驗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研究問題的情境,讓學生直觀的明白水是怎樣升高的。

(四)思維延展:

最後,向學生提出: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那該怎麼辦呢?啟發學生根據當時的情況以及自身的生活體驗,説出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從而進一步突破難點,進而教育學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做事情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信息技術資源,讓學生在“有謎語、有動畫、有音樂…”的課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僅避免了學生由於學習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年段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正是素質教育下的新課堂的體現。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3

一、學情分析

孩子們天生都願意親近水,喜歡水,對水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在玩水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自由和快樂,情緒變得放鬆而愉快。通過主題《有趣的水》的學習,孩子們對水的認識不再是一些感性的經驗,而是更多的關注水的性質、水的用途等多方面。經過一段時間對水的探索,我發現幼兒對水的特性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與深入的分析後,又把對水的關注轉移到水和周圍的事物的關係上。許多幼兒除了玩水之外,還藉助石頭、水管、水桶等輔助物與工具,進一步探索水的特性。此外,幼兒還開始運用小實驗的這種方式進行觀察、發現和探究,以獲取經驗。

二、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户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即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一次無意的科學小實驗,孩子們有了新的發現。我們給幼兒講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後,請孩子回家做這個實驗。第二天,有個孩子告訴我,他做了實驗,結果水沒有到瓶口,烏鴉還是喝不到水。為了驗證他的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另外我還發現烏鴉是否能喝到水的影響因素還有很多。為此,我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孩子自己發現的現象,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學習活動--烏鴉喝水。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兩個:

1、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實驗,瞭解水位升高與實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間的關係。

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通過《烏鴉喝水》故事,引出話題,讓幼兒瞭解將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上升,烏鴉就能喝到水。並讓幼兒通過實驗驗證烏鴉的辦法確實能行。第二環節,先出示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石頭一樣,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張圖片中,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但大小不一樣。讓幼兒觀察圖片,找出圖片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並猜想如果烏鴉把石頭放入上面的四個杯子中,這四個杯子裏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然後讓幼兒分組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實驗後,每組派一名幼兒根據實驗記錄講述他們的實驗結果。第三個環節是遊戲。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實物放入水中都能使水面上升。

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本着兒童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兒童主動積極的參與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

三、活動目標

1、理解《烏鴉喝水》中烏鴉能喝到水的原因。

2、通過實驗,瞭解水位升高與實物的大小、水的多少之間的關係。

四、活動準備

1、事先聽過故事《烏鴉喝水》。

2、每組一張記錄表和兩個托盤。一個托盤中放有兩堆相同的石頭,兩杯水(其中一杯水多,一杯水少);另一個托盤中放有兩杯一樣多的水,兩堆大小不同數量相同的石頭。

3、水桶,磚塊,石頭,硬幣,剪刀,塑料玩具,木塊,泡沫球,橡皮球等。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談話引出

提問: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最後是怎麼喝到水的呢?

為什麼把石頭放入瓶子中烏鴉就能喝到水呢?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吧。

操作:提供一個有水的杯子,請一名幼兒將石頭放入杯中,觀察是否真的能否喝到水。

小結:原來在把石頭放入杯子中,石頭佔據了水的地方,使水面上升到瓶口,烏鴉就順利喝到水了。

提問:那是不是有水的杯子裏放入石頭烏鴉都能喝到水呢?

(二)分組實驗,驗證猜想

1、ppt出示圖片,請幼兒猜猜圖片中瓶子裏的水都能喝到嗎?(兩張圖片,第一張圖片中,石頭一樣,但是一杯水多,一杯水少;第二張圖片中,水一樣多,石頭數量一樣,但大小不一樣)

(1)出示圖片1

提問:請小朋友們找一找這張圖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圖片上兩邊的石頭是一樣的,但是杯子裏的水不一樣多,一杯水多,一杯水少。

(2)出示圖片2

提問:小朋友們再找一找這張圖片上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結:圖片上兩杯水是一樣多,但是石頭不一樣,一邊石頭大,一邊石頭小。

提問:如果烏鴉把石頭放入上面的四個杯子中,這四個杯子裏的水烏鴉都能喝到嗎?

2、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提出要求:先小組討論,選出一個小朋友做實驗,一個小朋友觀察,另外一個小朋友做記錄。一個托盤裏的瓶子是一組實驗,做完一組實驗並記錄好之後再做另一組實驗。另外做第二組實驗時還需要記錄下投放石頭的數量。

操作:給每組幼兒提供一張記錄紙和兩組實驗的水和石頭,幼兒操作時教師在一旁給以指導和提醒。

3、請每組派一名幼兒根據自己小組的記錄講述實驗的結果。

提問:你們通過實驗發現什麼了?請你把你們的實驗結果告訴大家吧。

小結:通過第一組實驗我們發現,如果瓶子裏的水太少,石子放的再多也沒有用。通過第二組實驗我們發現瓶子裏放大石子,小烏鴉喝到水了。因為大石頭把水的地方佔據了,水就滿上來了。而小石頭小,佔的地方少,水沒有辦法滿上來。

(三)遊戲:哪些材料能幫助水溢出來?

材料:裝有水的水桶,大小石頭,硬幣,泡沫球,木塊,塑料玩具等

內容:運用烏鴉喝水的原理,通過投放各種材料,使水桶中的水溢出來。讓水先溢出來的小組為勝。

提問:有哪些材料投放進去能幫助水溢出來?

放哪些材料能讓水更快的溢出來?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烏鴉喝水》這個題材原本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內容,孩子們對這個故事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活動中,我把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如何讓小烏鴉能最快喝到水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因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強,故事又源於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又有利於幼兒的操作,同時還可以進行幼兒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這樣幾方面的結合讓我覺得選擇本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指向性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中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取向。

具體目標體現為:

(1)喜歡實踐探索活動,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幫助烏鴉想辦法,探索如何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的方法,瞭解豆子的大小與水位上升快慢之間的關係。

(2)引發擴散性思維,能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並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3)萌發樂意幫助別人的情感,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

本活動的重難點是:探索如何讓水位升高以及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是運用猜測、講述、動手操作、分類、記錄等方法,讓幼兒在猜一猜、做一做、記一記等自主、積極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突破來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準備。

(1)材料準備:小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毛巾,即時貼標記若干。每位幼兒多個裝有相同多水的瓶子(貼上黃色膠帶),烏鴉圖片,記錄紙、筆。

(2)經驗準備:認識幾種常見的豆子(黃豆、雲豆、蠶豆等)。

(3)教具準備:小烏鴉喝水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還要體現各領域的綜合性,為此我採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通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運用動畫片的故事形象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並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慾望。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3、觀察指導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多元化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既有幼兒講述的部分,也有幼兒的操作實踐,還有幼兒通過數數進行記錄的形式體現,整個過程以科學活動為主線,同時整合了語言、數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三、説學法

為了體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積累了經驗,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嘗試活動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有幾次嘗試,第一次是對怎樣才能讓烏鴉喝到水這個話題的探究,幼兒邊做標記邊運用老師為其準備的玻璃瓶若干,石子,廢舊報紙,棉花,玻璃球等材料進行操作實踐,嘗試使瓶子裏的水升高的方法,有的孩子成功了,有的孩子會發現棉花,報紙扔瓶子後,水反而會變少,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放進瓶子裏水都會漲的道理。第二次操作是以如何讓小烏鴉能快速喝到水?為關鍵點進行嘗試,讓幼兒在操作、數數、記錄中發現豆子的大小與水位升高快慢之間的關係。

2、多通道參與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做、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試一試、記一記、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説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擇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注重幼兒個體與小組之間,個體與老師之間的語言交流,體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四、説活動流程

在活動中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狀態。

活動流程為:

導入課題(以課件引出)猜測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第一次探索(探索讓瓶子裏的水位升高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述操作結果(完整看課件)第二次操作(探索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老師進行活動小結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

1、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現在呀,老師就要請小朋友們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動畫片。

2、欣賞動畫片第一段後,提問:

(1)剛才動畫片裏有誰?

(2)這隻烏鴉口渴了,它在天空飛呀飛,發現了什麼?

(3)瓶子裏有水,但是瓶口又高又小,烏鴉喝不到水怎麼辦呢?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它想個好辦法吧。

二、幼兒猜測並講述能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猜、講講讓烏鴉喝到水的方法。

三、幼兒第一次探索:

我們小朋友積極動腦筋想了很多辦法,那這些辦法到底能不能幫助小烏鴉呢?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材料,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去試一試,看看怎樣才能使烏鴉喝到瓶子裏的水。

2、提出探索要求:

①請每個小朋友先觀察瓶子裏的水位標記在哪裏,等你操作完了再用即時貼做一個標記,看看瓶子裏水面的位置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

②請小朋友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時候注意安全。

四、師生共同小結:你用了什麼材料,水面的位置有沒有變化?

1、小結:當我們把一個個小石子、小玻璃球放進玻璃瓶裏的時候,小石子、玻璃球很霸道,搶了水娃娃的地方,水娃娃就被擠到了瓶口,水面的位置升高了,這樣烏鴉就喝到水了。可是當我們把棉花、報紙放進瓶裏的時候,棉花、報紙和水娃娃很友好,做了好朋友,棉花、報紙抱住水娃娃,水娃娃也鑽到它們的身體裏一起做遊戲。水面的位置沒有明顯變化。所以烏鴉還是喝不到瓶子裏的水。剛才呀,小朋友幫烏鴉想了很多辦法。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敗了,但我們小朋友都積極動腦筋,並大膽進行了嘗試,你們都是最棒的。

2、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畫片裏的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教師播放動畫,並完整欣賞。

五、第二次操作(讓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又飛來了很多的烏鴉,它們飛得又累又渴,真想馬上就能喝到水呀,我們怎樣能讓水升得再快一些呢?(幼兒討論、講述)

1、出示豆子和水瓶組織幼兒玩投豆子的遊戲。

(1)先請幼兒説説豆子的名稱,再向幼兒介紹遊戲規則。

老師這裏有一些豆子,它們能讓瓶子裏的水升高嗎?誰會讓水升得更快一點呢?瓶子上有一個黃色標記,是小烏鴉能喝到水的記號,請小朋友每人選擇兩種豆子,分別放入兩個瓶中,一邊放,一邊數,兩種豆子各放多少顆才能讓烏鴉喝到水呢?

提醒幼兒邊放豆子邊數數,並把數字記錄下來。

(2)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實驗出現了兩種結果,引出下一個遊戲豆子比賽:蠶豆和雲豆比賽,看看到底哪種豆子能最先讓小烏鴉喝到水?

遊戲規則:一組投蠶豆,一組投雲豆,每組每次投一個豆。兩組同時投豆子,當有一種豆子達到水位線時,遊戲結束。孩子們發現蠶豆能讓小烏鴉最先喝到水。

老師提出問題:為什麼我們投了同樣多的豆子,有的能先讓小烏鴉喝到水,而有的卻沒能讓小烏鴉先喝到水呢?幼兒進行充分的討論。

老師進行簡單小結:原來豆子越大,水就升得越快,烏鴉也就越快能喝到水。

六、活動總結

我們幫助那麼多小烏鴉喝到了水,你覺得快樂嗎?對,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以後當我們小朋友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動腦筋,想出不同的好辦法來解決,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應該積極動腦,熱心地去幫助別人解決困難。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烏鴉喝水》,這個故事孩子們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活動中,我把“幫助烏鴉是怎樣喝到水”作為課程的切入點,把“水怎樣從瓶中取出”作為幼兒探索的關鍵點。因為孩子探索欲很強,故事又源於幼兒的生活,整個活動又有利於幼兒的操作,幾方面的結合讓我覺得選擇本次主題教學活動內容比較有意義。同時《綱要》中還指出,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要求“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我認為本次活動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説目標: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指向性的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2、培養幼兒多維思考的習慣。本活動的重難點是: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我主要是運用設疑、談話、動手操作、等方法,讓幼兒在想一想、做一做、的過程中來突破重難點。

3、説活動準備:教具:瓶子、水、烏鴉、盤子每組一份。輔助材料:筷子、海綿、針筒、吸管、瓶子、筆蓋、筆帽、彈珠、毛巾。烏鴉卡片、信封。

二、説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方式”,“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既要充分體現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性,也要體現幼兒個體的主動性,還要體現各領域的綜合性,為此我採用了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等方式,促進教師與幼兒通過活動共同學習與成長。我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運用故事形象貫穿於整個活動之中,將幼兒自然地引入到活動中來,並以此來極大地調動起幼兒探索的慾望。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3、觀察指導法: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既有幼兒講述的部分,也有幼兒的操作實踐,整個過程以科學活動為主線同時整合了語言、科學等其他領域的活動內容,實現了多元化的教育目標。

三、説學法

為了體現“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教育觀念,我們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積累了經驗,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幼兒具體學法有:

1、嘗試活動法:它是建構幼兒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活動通過所提供的材料來嘗試,對“怎樣才能幫烏鴉從瓶中取出”這個話題的探究,進行操作實踐,為關鍵點進行嘗試,讓幼兒在操作、發現如何取到水。

2、多通道參與法。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做、試試、想一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猜一猜、試一試、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曾説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們提供給幼兒充分活動空間和材料,為幼兒提供足夠的選擇材料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讓每個幼兒都承擔不同的探索職責,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注重幼兒個體與小組之間,個體與老師之間的語言交流,體現生生互動、師幼互動。

四、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探索愛好。

1、出示一隻烏鴉。師: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誰?(幼兒回答:烏鴉)今天烏鴉碰到一個難題。誰願意來幫助它?

2、情景講述: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大地到處是乾旱。地理的莊稼都枯死了。一隻小烏鴉口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烏鴉高興的飛過去可是瓶口太小、水太少,小烏鴉的嘴怎麼也伸不進去。小烏鴉喝不到水,心裏真是着急呀!你們誰願意來幫幫它?

3、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讓小烏鴉喝到瓶子裏的水?(幼兒討論)

二、幼兒操作,解決問題。

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的辦法現在你們來看看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什麼材料幫助烏鴉喝水。

1、提出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幫助烏鴉。不過老師有要求,你們仔細聽了。

第一個要求:瓶子不能動。

第二個要求:每一種材料都要去試一試。請小朋友都動動小腦筋,看你們能用多少辦法讓烏鴉喝到水。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引導幼兒大膽探索(鼓勵幼兒大膽藉助各種輔助材料,自由探索讓烏鴉喝水的辦法。)

三、幼兒討論,經驗分享。

1、幼兒介紹並演示剛才是用那幾種辦法幫烏鴉喝水的,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師:剛才你們用了些什麼辦法來幫助烏鴉喝到水的?

2、教師總結

(1)、吸的辦法:海綿、針筒、吸管

(2)、填充的辦法:彈珠、

(3)、吊的辦法:筆蓋

(4)舀的辦法:筆帽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們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小烏鴉很感謝你們,有一份禮物請劉老師送給你們,來領吧。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6

教材分析

國小低年級語文課本里收集了不少有趣的童話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童年,一起走進人教課標版第二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烏鴉喝水》。本課針對農村學校的特點,利用一台DVD和一台電視機,使用遠程教育的模式一進行教學。本單元主題思想是讓孩子懂得“只要開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是一篇經典的童話,語言簡潔,生動有趣,展現了小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在突出本單元的主題上極具代表性。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注重識字、朗讀。同時還要“讓孩子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並喜愛閲讀,享受閲讀的樂趣。”根據此要求,結合本班孩子的認知水平,在本課教學中,我力爭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認識“烏、鴉”等九個生字;

2、能力目標:通過孩子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他們的閲讀興趣;

3、情感目標:引導孩子懂得只有動腦筋才能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圍繞這三個教學目標,根據低年級兒童語言和思維正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特點。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孩子區分“喝”和“渴”這兩個形近字也是難點。

教法設計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在教法設計方面,我將主要採用多種形式的讀,憑藉媒體資源,將學生帶入情景中理解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閲讀的樂趣,並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孩子對生動的情景、有趣的遊戲和色彩豐富的畫面最感興趣。遠程教育網上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在本課教學中我將憑藉遠教資源的巨大優勢,根據教學需要將遠教網上與本課相關的課程資源下載,進行選擇和整合,刻製成光盤。教學時將充分運用遠教資源豐富的形、光、聲、色等信息功能,激發孩子們多種感官參與認知活動,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在教學中,我將藉助遠程教育資源的輔助作用,採用以讀代講、品讀感悟、角色體驗等教學方法,讓琅琅的讀書聲溢滿課堂。

學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學生的學法指導方面,這節課我將引導孩子們用自主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學習。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本課的導入我將充分運用遠教資源吸引孩子的眼球。以形象直觀的烏鴉圖片引出,炎炎的夏日裏一隻烏鴉口渴了找水的動畫,提問:我們的新朋友遇到了什麼麻煩了?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把孩子們帶到烏鴉的身旁,然後水到渠成地揭示課題: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烏鴉喝水》吧!

抓住了孩子對動畫感興趣的心理,充分利用資源進行形象直觀的演示,拉近了孩子與烏鴉的距離,激發了閲讀興趣,調動了孩子學習本課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本環節我先播放範讀引導孩子質疑,然後自己帶着問題初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梳理問題。

找出文中的生字進行自學,憑藉媒體資源突破識字難關。識字是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將引導孩子自主交流識字方法,同伴互助自學生字,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創設有趣的遊戲會大大提高教學效果。於是,我將用遠教網上的銜石子游戲來考查孩子們的識字效果。這樣以遊戲鞏固認字,積累了語言,強化了記憶。所達到的識字效果是傳統的粉筆和黑板不能比擬的。

在比較“喝”和“渴”字時,我將引導孩子自己發現異同,啟發從不同的偏旁部首去區分,孩子們就可能編出: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三、合作探究,品讀感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的作用。本環節我將引導孩子們通過品讀感悟全文,體驗烏鴉心情的變化,並藉助遠教資源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首先,我將引導孩子朗讀第一段,在讀中感悟,思考:烏鴉為什麼一開始喝不着水?此時,結合動畫演示,生動有趣的動畫過程一定會讓孩子們自己觀察發現到“瓶子水不多瓶口小”。然後,以讀代講,通過範讀、引讀、自由讀、比賽讀等方式,指導孩子在讀中感悟,入情入境,激發孩子體驗烏鴉喝不着水焦急難耐的心情。

通過對課文的初讀孩子們對烏鴉的辦法已有了初步瞭解,但“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仍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孩子從“想出辦法”的“想”字入手,讓同伴合作探究:現在口乾舌燥的烏鴉會想到些什麼辦法呢?孩子們可能會想到推倒瓶子、裝石子、砸破瓶子等辦法。孩子對生動有趣的動畫尤感興趣,然後播放動畫,展示烏鴉想到的辦法。生動的演示,有趣的聲音會讓孩子睜大眼睛仔細觀察到水漸漸升高的過程。這樣,憑藉遠教資源的優勢,直觀形象的展示,將平面的文字化靜為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思維,讓孩子懂得烏鴉是動腦筋才想出了辦法,輕鬆突破了重難點。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指導朗讀2、3段,注重學生自我評價,讀中感悟烏鴉心情由焦急到高興的變化。

四、課本劇表演

剛才,學生通過動畫輕輕鬆鬆地理解了課文,在創設的情景中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現在在《烏鴉喝水》的樂曲聲中,釋放孩子們的學習激情。在歡樂、和諧、民主的氛圍中積累知識,樹立自信!

五、揭示主題,昇華情感

你們喜歡這隻烏鴉嗎?用一句話誇誇它吧!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過困難嗎?你是怎麼解決的?

學習的終點是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讓孩子懂得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這也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

六、啟發想象

生動有趣的故事畫面極易引起孩子們的遐想。看到文中烏鴉的辦法,也會引發孩子們積極地思考:如果瓶子旁邊沒有小石子,又會怎麼辦呢?新課標主張語文閲讀應向生活開放,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我們應該不斷開啟他們想象的空間。這時孩子們有可能會想到用麥管吸、請別的動物幫忙、加泥土、到小河邊喝水、吃果子解渴等方法。

結合孩子的想象,我將播放烏鴉用吸管喝到水的動畫,讓孩子再次感悟到烏鴉的聰明機靈。

七、拓展延伸

讀一讀有關動腦筋想辦法的故事。

遠程教育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形象直觀、趣味十足的課程資源深深吸引了孩子們,將孩子們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憑藉遠教資源輔助教學,更易於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孩子對文本的感悟。課堂上,我們感覺引導得輕鬆,孩子們學得更有趣了。“同在一片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在現代教育技術不段更新,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的今天,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農村的孩子將會迎來燦爛和輝煌的明天!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7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一年級語文下冊《烏鴉喝水》。

一、説教材

教材內容簡介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長期以來就是國小低段語文的必選篇目,很適合學生閲讀。這篇課文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於瓶口太小,瓶裏的水又太少,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裏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課文內容短小,容易理解,我準備設計了二課時完成教學。

二、説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的要求,第一課時我制訂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兩個自然段;3、體會“到處”是什麼意思,明白烏鴉找水找得有多辛苦;4、向烏鴉學習遇到困難不退縮,開動腦筋想辦法的那種精神。

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關鍵,所以我將本課的重點放在了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上,難點是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以及學習烏鴉不怕困難的精神。

三、説學情

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識字、朗讀方面都較上學期有所提高,但是識字、寫字還是低段語文的一個教學重點,只有落實好識字、寫字,才能為更好地閲讀打下基礎。下學期的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閲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筋想,動手做,動口説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説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一邊通過親身體驗,讓學生學學烏鴉找水時的辛苦,以及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説一説烏鴉很渴卻又找不到水時的那種焦急的心情。通過層層引導,讓學生一步步感受烏鴉喝水的這個過程。通過學生動腦、運手、動口,全面、全程地參與到各個教學環節,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五、説教學過程

根據我們班的實際及課標提出的要求,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流程:

1、看圖導入

先讓學生欣賞三幅畫,告訴學生這三幅畫連起來講了一個故事,通過提問“想想這個故事叫什麼名字?引出本課的課題:烏鴉喝水。直接開門見山,其實學生在家裏已經預習過了課文,所以完全能講出這個故事的題目是烏鴉喝水,這樣就很直接地引出了課題,一方面學生的注意力從下課開始真正進入了課堂,另一方面,學生的積極性開始調動起來,引出課題後開始指導學生區分“烏”和“鳥“兩個字,對“烏”字再鞏固一下,緊接着讓學生“用簡單的話説一説每幅圖上的烏鴉正在幹什麼”,由於學生預習過了課文,而且是看着圖來講,所以我覺得學生完全有能力講得很到位,既是檢查學生的預習工作,又為後面引入到正文打下了基礎,到第三幅圖學生説烏鴉喝到水了,我馬上就接“那烏鴉到底是怎麼喝到水的呀,我們一起到課文中找一找”,就是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課文中。

2、學習生字

揭示課題後,接下來的任務是識字的教學,我們知道,識字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但識字又恰巧是最枯燥的環節,為了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識字,我特地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變更不同的方式出示生字,有兩個字的、有三個字的、也有一對一對的,在教學時,儘量避免死板老套的教法,鼓勵學生多讀,採用不同的朗讀形式,自己讀、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當小老師讀、同桌互讀等等,力求讓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生字,而且在競爭的環境中學生的識字本領也越來越好,當然在識字教學中我都是一步步來的,先帶拼音讀、再去掉拼音讀,邊讀邊讓學生説説識記方法,特別是一些相似的字,先讓學生自己觀察,然後再總結識記方法,並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的交流過程,學生很喜歡,效果也不錯。我發現學生會記得更牢,最後通過過渡語“調皮的生字寶寶沒有把大家打倒,那吳老師要來看一看,小朋友是不是還那麼厲害!”很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3、朗讀感悟

在朗讀中感悟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點。要讓學生感悟,那麼準確、流利的朗讀就是基礎,因此我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當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後,就要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做是烏鴉,想想如果是你心情會怎樣。通過這樣的過程,既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又可以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理解了烏鴉從開始的口渴難受到最後想出辦法時的高興,從中又體會到了找到水的快樂和喝不到水的難過,雖然是短短的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但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已經讓學生領悟到了烏鴉喝水這個艱難的過程,同時也感受到了小烏鴉的機靈聰明和愛動腦筋,幫助學生記憶了課文。

4、啟發想象,鼓勵創新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紀小,但已具有初步認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簡單看法。於是,我利用“烏鴉會找到哪些地方呢?”這樣一個問題,啟發學生想象,並説説自己的看法。學生例舉了各種地方,從而理解了“到處”這個詞的意思,也體會到了烏鴉找水的不容易,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充當小烏鴉這個角色,感受小烏鴉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心情,説一説,做一做,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這樣,就可以慢慢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該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幫助。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8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也是《伊索寓言》故事中深受孩子們喜愛的一個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以“喝水”為線索,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教育孩子懂得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的道理。其語言簡潔,通俗易懂,結構嚴謹,文中插圖鮮明形象,符合二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設計教學時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本課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流利、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詞語“漸漸”,並能用“漸漸”説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感悟烏鴉找水、喝着水的一系列過程及心理活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瞭解烏鴉的聰慧,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3、教學重難點:

體會課文中小烏鴉的累、渴、急,並能讀出真實而具個性化的感受。在教學中主要通過情境創設來突破重難點。

二、説教法:

新課程精神強調: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充分激發學生自主意識。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在選擇教學方法上,結合本課的特點,考慮到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徵,擬定以下教法:

1、情境體驗法。讓學生通過扮演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通過誘人的畫面、鮮活的形象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感官,激發學生興趣,誘發學生情感,吸引他們主動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3、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三、説學法:

以“演”“看”“悟”“讀”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始終,利用多媒體及角色扮演為學生創設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情境,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他們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去感受、領悟、昇華。並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比讀、齊讀、做動作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使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將課文中的語言輸入孩子的頭腦,真正達到我心入境,書入我心的境界。

四、學情分析:

本課所執教的學生處於二年級下學期。從知識掌握和能力體系來看,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入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初步學習了結合詞句來理解課文的一些方法;但是受到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對課文的一些情感體驗不深。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點來分析,這階段的孩子大多好動,注意力持續時間不長,仍以形象性、直觀性思維為主,在學習中需要老師通過一些有趣、靈活的教學手段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

五、教學媒體的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運用了實用性、操作性較強的PPT課件。利用課件的直觀性、生動性,幫助學生區別識字、體會文中角色的情感、理解詞語“漸漸”,進行思維拓展,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作用,也為突破課文的重難點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得信息技術的優越性在本課教學中得到了極大的彰顯。

六、説教學流程及主要環節設計

(一)激趣導入,形象記字

二年級教學識字是重點,而二年級學生往往主觀形象記憶比邏輯抽象記憶發達。因此《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1—2年級要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所以開課伊始,我在猜謎揭示出謎底後出示烏鴉圖片,結合圖片我又讓孩子們描述體會烏鴉全身烏黑的外形特點,配合生動的課件演示(小鳥飛出啄去“鳥”字一點),並以小結性的銜接語:“烏鴉是鳥類的一種,它全身烏黑髮亮,黑得連眼睛都看不出來了,你們瞧,小烏鴉將鳥字的一點啄去,提醒大家烏鴉的‘烏’字沒有點,大家一定要記牢。”,使學生記住“烏”字沒有點,讓學生對“烏”字的構字方法及字形特點有了鮮活的記憶。

(二)情境學文,指導朗讀

①創設情境,加深情感體驗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本課教學引導孩子充分體會烏鴉找不到水喝的渴、累、急,進而讀出真實感受是一大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也為讓孩子們能愉快自主地深入投入到課文學習中,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請孩子們戴頭飾扮演文中的小烏鴉展開翅膀找水喝,並想象自己飛過了哪些地方找水,從而激發孩子們體會文中小烏鴉的口渴、焦急。隨後用課件演示文中烏鴉飛越沙漠、高山、田野、森林的畫面,配上我生動地補白:“是呀,我們歷盡了千辛萬苦,飛過了茫茫的沙漠,飛過了連綿的高山,飛過了廣闊的田野,來到了茂密的森林,我們淌下了辛勤的汗水。小烏鴉們,你們累嗎?渴嗎?心裏着急嗎?”生動的畫面,恰當的引導,不僅順利的幫學生理解了詞語“到處”,更進一步地激發了他們的情感體驗,喚起了他們與文本的共鳴,如臨其境,隨後有感而讀。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延伸功能,將文字變成能動、有聲有色的、直觀形象的畫面,結合合理的想象展開,把學生帶入情境,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

②創設情境,外化個性朗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可是,瓶子裏的水不多,瓶口又小,烏鴉喝不着水。怎麼辦呢?”這段話時,我仍然將孩子們置於小烏鴉的角色意識之中,運用課件演示小烏鴉喝不着水的畫面,當畫面中小烏鴉的大嘴巴與瓶口發出“鐺鐺”的撞擊聲時,我適時激發孩子們產生喝不着水時生氣、着急、難過等獨特的心靈體驗,並指導他們帶上相應的動作或表情,如:瞪着眼睛、捏着拳頭的生氣模樣;皺着眉頭的着急表情;愁眉苦臉的難過表情……讀出孩子們自己真實而具個性化的感受。

③啟迪創新思維,自主探究

實施創新教育是國小語文閲讀教學的重要目標。《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之一便是教育學生懂得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將畫面停留在“烏鴉喝不着水正焦急萬分”的圖象上,再引導“小烏鴉們快開動腦筋想辦法吧”,善良的孩子們看到畫面中小烏鴉焦急難過的表情,紛紛各抒己見:烏鴉的嘴巴很堅硬用嘴巴啄、用石頭砸掉瓶口、用空心的草稈當吸管吸、把瓶子放倒趕快喝……接着我又帶領孩子們討論辦法的可行性,並極力為孩子們創設一種辯論的氛圍,讓他們暢所欲言,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辯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索精神、創新精神,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勁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④動靜結合,理解“漸漸”

在本課最後一段話的學習和朗讀指導中,通過知道“放石子,水會一點點升高”的科學常識,進而理解詞語“漸漸”是本篇課文一個知識難點。我引導學生抓住此段第一句中的關鍵詞“一個一個”和“漸漸”通過比讀、學生自評討論理解難點詞語,並讓“小烏鴉們”帶上手勢動作邊做邊讀,體會烏鴉放石子時的小心細緻。

接下來用課件文本出示這一重點段落“烏鴉把小石子xxxxxxxx地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xxxxxxxx,烏鴉就xxxxxxxx。”請學生根據原文填充,並精心將“一個一個”這四個字的出現設計為“一個個慢慢落下”的動作效果,以幫助學生加深“烏鴉一個一個放石子”這過程的記憶;將“漸漸”的出現設計為“緩緩浮出”的動作效果,加深學生對於“漸漸”的理解。

最後利用課件演示“烏鴉放石子,水一點點升高”的畫面,畫面中放大的水瓶裏緩緩上升的水位清晰可見。在視覺形象作用下,使學生對“漸漸”這一關鍵詞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刻理解,為後面的用“漸漸”説句奠定了基礎。學生清晰感受到作者準確的科學語言,思路豁然開朗,障礙一掃而光。

(三)合理拓展,拓寬視野

最後,在進行全文朗讀後,我又適時地送出兩份禮物:一是請孩子們用“漸漸”説句子,贈送漂亮的智慧星;二是播放好聽的動畫歌曲,請小朋友們隨歌律動。再通過課件中的卡通人物提出兩個課外拓展問題:請小文學家課下閲讀關於烏鴉的故事;請小科學家動手試試,當瓶子裏的水少於一半時,放石子行嗎?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不侷限於課堂,不拘泥於教材。

七、設計感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運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的核心就在於“激情”。

本節課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聲情並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創設了優美的課堂情境,使孩子們滿懷“激情”馳情其間:因為“激情”而讀得入情入境,因為“激情”而説得各抒己見,因為“激情”而學得趣味盎然。不僅為語文課堂注入活水源泉,有效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更使課堂成為學生快樂自由的學習天地,因為只有讓學生不斷品嚐學習的樂趣,學習的過程才是快樂的過程!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9

現在正值秋高氣爽的日子,到處呈顯出一派豐收的景象。稻穀跟着微風輕輕地擺動着,默默地等待着人們去收割;豆類寶寶闢辟啪啪撐開媽媽的懷抱,迎接秋天的到來;果樹上的果子們,笑盈盈地揭開了他們的面紗,露出了紅紅的笑臉,秋姑娘來了!她邁着輕盈的腳步來到了小朋友的身邊。是幫助孩子認識秋天、感受豐收、體驗勞動的大好時機,迎合《綱要》中對於數學的要求:要引導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和趣味性,中班的孩子,對於辨別物體的顏色、形狀、大小、多少等方面已具有初步的經驗與能力,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空間大小的問題,如房間的大小、容器的大小等,可對於物體的大小與所佔空間大小兩者之間的關係涉及不多,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性。因此,在秋天的種子話題中我設計了《小烏鴉喝水》這一自然科學與數學相融合的科學活動。旨在通過幼兒自身的努力、大膽的操作及認真的思考中,發現物體的大小與所佔空間之間的祕密,總出結物體的大小與所佔空間大小之間成反比的規律。因此這一活動不僅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思維特點和能力特點,還能使幼兒在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激發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一、教學目標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我充分體驗到幼兒是主動發展的,他總是以主體的身份在與周圍環境、材料、與人們的相互作用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綱要》在數學教育的目標上也強調: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多少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學習的重要和有趣。根據《綱要》目標,大班孩子的認知特點以及現有的發展水平,從情感態度、認知和技能三方面確定以下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學習將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記錄的方法。

3、能積極參與操作活動,大膽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與發現。

二、教學準備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告訴我們,孩子是通過與材料的真實作用的過程來獲取經驗、建構知識的,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充分與材料互動是科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因此,根據豐收、種植的季節特徵、農村幼兒園收集的便利條件,我為幼兒準備了透明小量杯,各種不同的種子(蠶豆、花生、白雲豆、黑棗),供幼兒操作,提供記錄的表格,幫助幼兒整理、發現規律,提供烏鴉指偶、內裝半瓶有顏色水的四個相同的瓶子,開展比賽遊戲,有助於活動積極性的激發,呈現趣味性。同時提供給幼兒足夠的操作空間與時間。

(二)説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活動的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操作法、探索發現法:《綱要》指出: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法進探索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動手操作發現問題,教師啟發幼兒尋找答案形成概念,獲得數學知識和經驗。

(2)遊戲法:將枯燥乏味、單調神祕的數學活動貫穿在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不僅很好的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有趣,而且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認識,規律得到了很好的總結與掌握。

(三)説教學程序:

活動過程是實施科學活動的具體操作部分,是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與材料交互作用的過程,是幼兒主動建構知識,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在活動中我自始至終將孩子放在首位,做到心中有人。總的設計思路是:出示材料,激趣導入————操作感知,交流發現————競賽遊戲,總結規律。

1、出示材料,激趣導入。

興趣是活動的原動力,是一切有成效的活動的先決條件,它不僅能提高認識活動的積極性和效果,還能使認識活動成為快樂的事。因此活動一開始,我就以一個簡潔的問題“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些種子朋友,看看它們是誰?”開門見山,直接讓幼兒觀察桌上的操作材料,並在幼兒説出種子名稱時及時出示相應的實物圖,一方面可以瞭解幼兒對種子名稱的認識情況,為下面看清、看懂記錄紙作鋪墊;另一方面為了導入話題,我認為由操作材料的直接出示導入,簡潔、明瞭,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2、操作感知,交流發現。

此環節是本活動的主體部分,我首先以一個猜測性的提問,“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小杯子,如果我們把花生裝在小杯子裏,猜猜放幾粒能把小杯子裝滿?”,一方面訓練幼兒目測、估計空間大小的能力,另一方面激發幼兒想操作的情感。為了幫助幼兒瞭解一些操作的方法與注意事項,所以在幼兒估計、猜測後教師進行示範性的驗證。接着,在簡單地交代操作要求後就滿足幼兒強烈的操作慾望,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又要注意適時的引導、隨機地與幼兒交流,並要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為下一步驟的交流、發現積累感性經驗。操作完成後,教師以開放式的提問“誰來説説你的記錄結果?你有什麼發現?”請部分幼兒在實物視頻儀的幫助下講述自己的操作記錄、自己的發現。在幼兒的意見得到統一後,我有意識地將黑板上的四張種子實物圖以多少的順序進行排列,為接下來的一個提問“同一個杯子裏為什麼每次裝的種子不一樣多?”作好有意識的鋪墊工作。

3、競賽遊戲,總結規律。

競賽、遊戲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在幼兒對物體大小與所佔空間大小之間的關係得到初步感知後,開展“小烏鴉喝水”這一遊戲活動,一方面是為了加深幼兒的認識、總結規律,另一方面是提高幼兒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次體驗科學活動的快樂。使整個活動循序漸進,在愉悦的遊戲中結素活動。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0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裏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為了教好這篇課文,達到教學目的,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認清實質,教給方法,培養才能。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通過課堂教學

(1)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要內容,在學課文的過程中理解生字詞;

(2)通過看圖和學文,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3)抓住重點詞句,聯繫前後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烏鴉想辦法終於喝到水;

(4)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這是一篇“看圖學文”,以喝水為線索,在學習課文時,從圖來説,既要能看懂每幅圖,又要能比較每幅圖的不同點,從文來説,要懂得每句每段文字的意思,在達到上述要求的過程中,要通過看圖,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能力,通過學文,培養學生理解語言言字的能力,在培養這兩種能力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並運用視聽手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形象直觀的引導方法。力求做到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中心。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較弱,好動,好勝,個性還充滿天真與活潑。根據低年級兒童的這一表現和心理特徵,我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形象直觀,教給學生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能力。

2、形象直觀、優化組合,寓學於樂

低年級學生智力發展非常迅速,求知慾較強,但幼稚好動,精力不易集中,只有把課上得生動活潑,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才能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我在教《烏鴉喝水》一文時,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挖掘教材潛在的快樂因素,精選媒體,系統設計,集德育、智育、美育、快樂教學於一爐。優化組合,融為一體,使之具有明顯的綜合,又體現出了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學習於快樂之中。

下面説説幾種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學手段。

(1)遊戲。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做他非常熟悉,十分喜愛的遊戲------猜謎語,把烏鴉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運用兒童語言編成謎語,喚起烏鴉在學生大腦中的表象,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因為學生對烏鴉比較熟悉,很快就能猜出來,因此大大的增強了自信心,感受到是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從而較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且較自然的引出課題。

(2)掛圖,根據看圖學文的特點,為了使學生對烏鴉當時口渴到處找水喝的感性認識,我選用了掛圖作為看圖材料,這樣讓學生感到形象、具體、新穎、有趣,為進一步學文做好鋪墊,通過掛圖讓學生找到圖文間的巧妙聯繫。

(3)演示。在講解課文時,當講到烏鴉叼起小石子,一顆一顆的放到瓶子裏,瓶子裏的水漸漸升高了,烏鴉就喝着水了,這句中的 “漸漸",我拿出一個小瓶子並裝上半瓶水,再一顆一顆的放石子,讓學生理解水漸漸升高,這樣變抽象為直觀,也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4)以讀帶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5)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6)板畫

在設計板書時,我力圖遵循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使學生受到啟示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板畫,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的,全程的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總之,讓快樂因素穿插了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的各個器官得以交替使用,學生在想一想、説一説、動一動、玩一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達到寓學於樂的目的。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1

《烏鴉喝水》的故事代代相傳、家喻户曉。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烏鴉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實驗過,如果瓶子裏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烏鴉也是喝不到水的,為了驗證發現是否正確。我親自進行了實驗,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瓶子裏的水量多少有關係。為此,針對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本次具有很強操作性、探索性和嘗試性的科學活動--烏鴉喝水。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過積極探索,發現烏鴉能否喝到水與水量的多少的關係。

3、學習小組合作探索,體驗與同伴合作學習、互相交流的樂趣。

二、活動流程:

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三、活動過程:

(一)觀察《烏鴉喝水》的課件,導入活動。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這個問題為實驗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要求,這裏,我還明確了兩個人一組合作做。這對幼兒的實驗活動起到了指導作用,讓幼兒懂得必須兩兩合作進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用石子和沙子進行實驗,並記錄。

在這二個環節裏,我用了3種不同顏色的瓶子,使幼兒更方便的找到相應顏色的格子作記錄。

在比較兩次實驗結果的不同點時,我儘量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發現其中的祕密,因為讓幼兒充分地表述活動經驗能幫助幼兒建構一定的科學概念,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問題只有一位小朋友龍龍表達的比較完整,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講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後烏鴉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們已經觀察到事物的表面現象,對於藴藏的科學原理還需要老師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紙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積圖幫助幼兒理解。因為石子和沙子縫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後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後烏鴉才能喝到水。有了兩張圖的比較,幼兒比較容易看出它們之間的區別,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較簡單了。

我認為本次活動內容比較豐富,從看課件導入→用石子實驗探索→沙子實驗探索→比較實驗結果有什麼不同→得出結論等五個環節,整個活動體現了分層第進、分步落實的教學特點。教師本着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力圖營造一個良好的探索環境,嘗試以兩兩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兩次實驗,體驗與同伴合作做實驗,交流實驗結果的樂趣。利用了形象的圖示幫助幼兒理解了為什麼石子裝進水量少的瓶子裏烏鴉還是喝不到水,使複雜的科學原理簡單化,很容易被幼兒所理解。活動中教師很好的把握了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關係。始終鼓勵幼兒做一做、想一想,體現了幼兒科學教育中應培養”嘗試“”探索“精神的要求。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

二、説學生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學生朗讀識字能力都較弱,但學生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因此老師在指導學生識記時,要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閲讀後,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自己的問題和想法,要引導學生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説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説學習目標

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識字閲讀的要求,我設計的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閲讀的願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鳥、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

3、理解課文的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四、説學習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句子的語氣,背誦課文。

3、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難點:

理解《烏鴉喝水》這個故事的中心思想,啟發學生遇到困難要動腦筋,積極想辦法,還應啟發學生感悟到,做事情要有耐心,堅持下去,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五、教法學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並且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2、體驗法3、以讀帶講法4、探究法

六、教學準備:

瓶子、小石子、詞卡、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時間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作情境,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

1、《烏鴉喝水》的第一課時,我採用謎語激趣導入:“身穿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同時孩子又重温了烏鴉對“老人”的孝敬。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嗎?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們已經學過38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還有三篇還是不注拼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方法,並提出自學要求,

自學要求:①藉助拼音讀通課文②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③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1)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在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喝“渴”是形近詞,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2)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3)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指導書寫“可、石、辦”三個獨體字,可聯繫“河、右、力”來指導寫字,特別指出“可”字橫要長,豎鈎起筆不在橫的最右邊,“辦”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理解課文、朗讀感悟

1、解答疑惑,理解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先可讓學生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麼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面對這些困難,教師可採取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了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即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四)、指導朗讀,背誦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們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形式朗誦,並藉助板書邊演邊背。

九、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課文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的背誦。

19、烏鴉喝水

口渴了找水喝

找到水

喝不着想辦法

喝到水仔細觀察

認真思考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文中插圖形象鮮豔。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2、自己運用已學過的學習方法認讀生字。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

3、培養學生遇到困難時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既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運用實驗等直觀教學化靜為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其中的奧妙,避免了抽象煩瑣的講解。在識字教學中“喝”與“渴”字,形近,音似,區分這兩個字成了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齡初期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

學生在課前預習時能借助拼音進行生字學習,並在文中找出本課的生字、畫上圈。課中生字教學我設計如下:

1、師問:課文中哪些生字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生字,師相機點擊課件,相應的生字變為紅色,引起注意。字娃娃調皮地從兒歌中的字跳下排成兩列。

2、同桌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扮演小老師的角色,互相糾音、互助學習。

3、老師請一名小老師指着字娃娃帶領全班再讀生字,小老師教得很投入,底下的學生也學得認真。

4、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比一比哪列火車開得又好又快,檢查字音並糾正。如生字“渴、喝”給學生編成順口溜:“一個人被困在屋子裏,一天(日)連三滴水都喝不到。(這是渴),後來,一個人送了一杯水(這就是喝)”

讓學生在遊戲的同時,又進行了語言訓練。枯燥的生字變為學生遊戲的夥伴。學生在積極、快樂的參與中,調動起自己的眼、耳、口、腦去完成遊戲中的各個要求,不僅使他們學得主動,而且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根據高萬同老師在《談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閲讀教學》中指出,起步階段的閲讀教學要把培養閲讀興趣放在首位。應激發他們圍繞課文內容,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不讓一個學生成為無動於衷的旁觀者,當一個有口無心的假讀書郎。多媒體在自主探究中發揮着優勢。我製作了豐富多彩的課件。我首先以第1 自然段為引子,使學生了解到“烏鴉喝不到水”這一情況,多媒體動畫演示烏鴉的着急心情,然後就讓他們圍繞課題,大膽猜想事情的最後結果,從而找出矛盾焦點,產生好奇心、求知慾,激起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朗讀課文,領會課文潛在的思想內涵,是本課教學的主要目標。依據課改理念,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讀通、讀懂、讀好課文。一個巧妙的追問:“你最想對烏鴉説些什麼?”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思想。

課本劇表演讓學生在情境中打開了記憶的倉庫,激活了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學生憑藉這些“背景知識“展開豐富的想象,在頭腦中盡情描繪課文語言所描寫的 情景,再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把平面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活生生的形象。運用自己的閲讀感受,完成了對課文的“再創造”。同時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體驗法。通過烏鴉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得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

三、説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1、謎語導課:

我認為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的這一課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穿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便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1)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 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喝”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

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2、分層識字:

(1)由於這是一年級第二學期,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幾篇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其中還有不注音的文章。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來解決生字。

(2)反饋鞏固:

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找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 方法;找:老師準備字謎,如:水車千斤重(漸),拿出實物如:瓶子,石子,教

學(瓶、石),做喝的動作(喝),渴的表情(渴),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喝”和“渴”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喝水要用口,口渴需要水。

3、初讀課文:

(1)讀課文時,抽四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2)讓學生評價學生。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4、讀文感悟:

(1)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再讓學生互相交流。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啟發學生想象烏鴉四處找水的情景。(想一想烏鴉會到哪些地方找 水,邊找還邊説着什麼,想一想,説一説,再來演一演)體會烏鴉口渴難耐的焦急心情。並指導朗讀第一句。

通過學生的聽説演把學生帶入課文情景,從局外人變成局內人。併為指導課本劇表演埋下伏筆。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並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 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

(4)實物演示,突破難點:

通過實驗,演示烏鴉怎樣把小石子放進瓶裏,水又是怎樣升高的?讓學生觀察(一個一個,漸漸)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通過實驗,化靜為動,突 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認識事物間的聯繫。另外,一個巧妙的追問,挖掘了課文的思想內涵,表現了語文課程重視提高學生品德修養的課改理念。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下一課時的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5、指導朗讀: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並藉助板書來加上動作來演一演等鞏固朗讀。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4

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長期以來就是國小低段語文的必選篇目,很適合學生閲讀。這篇課文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於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裏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課文內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喝水的全過程。將其機靈、聰明的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貼近兒童生活,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閲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我設計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認識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3、體會烏鴉的聰明、機智,懂得遇到困難要認真思考的道理。

三、説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國小,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賦予烏鴉人的思維,在第一自然段,我抓住“到處”一詞引導學生理解烏鴉口渴至極,體會烏鴉口喝不到水的焦急。第二自然段從“終於”一詞入手,將烏鴉想辦法的過程細化,從而體會想出辦法時,烏鴉喜悦的心情。並緊扣詞語“一顆一顆”,通過做實驗,引導學生深化對烏鴉的認識,啟發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思考得道理,而這些將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説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於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一)直觀教學法:通過看圖,對瓶子以及當時的環境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二)體驗法:創設情境,引導孩子進入情境,將角色同化,激發學生思考另外的解決辦法。(三)以讀代講法: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

五、説教學流程

首先,讀詞部分我利用電子白板隨即出示詞語,引導學生讀準音、理解義、讀出感悟。

其次,精讀課文部分我出示烏鴉喝水的視屏,相機引出句子“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並抓住關鍵詞語“到處”,設置這樣一個問題——烏鴉都到哪裏找水喝了?通過説話練習引導學生體會烏鴉口渴難耐、急需喝水的心情。緊接着,我利用電子白板放大鏡的功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瓶子,對瓶子的特徵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瓶口小、半瓶水,為後文烏鴉喝不着誰做一個鋪墊。第二自然段我將採取由總到分的步驟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自讀,並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烏鴉是用什麼辦法喝到水的,從而瞭解故事梗概。緊接着,從“終於”、“一顆一顆”、“漸漸”三個詞入手,進行深入的教學。首先,拋出這樣一個問題——烏鴉在想到用小石子倒入瓶中喝水這個辦法之前,還想到了很多其它的辦法?激發學生思考,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當時的環境,並將各個辦法進行比較,從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用石子喝水是一個最佳辦法,引導學生讀出最終想到好辦法時,烏鴉喜悦的心情。其次,抓住詞語“一顆一顆”,提問——為什麼烏鴉要一顆一顆地把石子放入瓶中?從而鞏固對瓶子的認識,瓶口小隻能一顆一顆地放,引導學生對烏鴉的聰明機智有一個初步的瞭解。緊接着,我將指名讓學生上台演一演小烏鴉丟石子的片段,在漫長的等待中,當水平面略有升高,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一顆一顆背後的艱辛,從而對烏鴉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同時,也理解了“漸漸”一詞背後的寓意。隨後,我將利用電子白板的漸變功能引導學生直觀地體會烏鴉喝水的簡短過程。故事結尾,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

最後,生字教學我利用電子白板遮蓋的功能,相機出示形近字,讓學生在比一比、説一説、寫一寫的過程中,自主學習。總之,我懷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真心,本着白板服務於課堂教學的原則,合理利用電子白板的互動性,努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台。

《烏鴉喝水》的説課稿15

一、説教材

《烏鴉喝水》本文是一篇經典有趣的童話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為線索,採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烏鴉機靈智慧的形象,説明任何事情只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就能克服困難,課文語言簡潔,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插圖形象鮮豔,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對第一學段閲讀的要求,要讓孩子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我設計了目標:1、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培養自主閲讀的願望,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2、是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閲讀目標要求孩子能讀一些童話,感興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目標3:理解課文內容,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會想辦法,樂於與同學交流。

三、説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剛進入國小,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因此,我將“識字、寫字,朗讀理解課文”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賦以烏鴉人的思維,因此在第一自然段中,抓住“到處”一詞來理解烏鴉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卻喝不到水的焦急。第二自然段抓住烏鴉想辦法來解決問題,體會喝到了水的喜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理解課文,明白遇到問題要自己動腦筋辦法來解決,也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説學生

一年級下期的孩子,識字、朗讀能力都較弱,落實識字、寫字,才能為閲讀打下基礎,孩子已初步具備了拼拼音識字的能力,但識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師在引導孩子識記時,要鼓勵他們自己想辦法,閲讀後孩子對課文已經有自己的一些問題和想法引導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説來解決問題,逐步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説教學方法

根據學齡初期,兒童感性認識較強,理性思維較弱,而且活潑,好動,富於

想象,喜歡嘗試的心理特徵,依據教材特點,我擬定以下教學方法:(一)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直觀的東西,表情動作來記住字形,理解字義。(二)體驗法:通過對烏鴉的動作心情的體驗,使學生的朗讀更有感情(三)以讀代講法:在課堂中充分體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以學生的朗讀,代替教師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悟。(四)探究法:引導學生去比較和發現,積極探討嘗試想出另外的解決辦法,讓學生懂得去觀察思考、學習。

六、説教學流程:

主要分為(一)激趣導入(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三)解疑讀文感悟,(四)指導朗讀深化探究。

(一)激趣導入。

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在師生之間駕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

1、《烏鴉喝水》開課時,我採用了謎語激趣導入:“身空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如此激趣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思維與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多頻道”地運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也更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2、出示“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着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3、然後揭示題目《烏鴉喝水》,讓學生想辦法記住“烏”字。思考: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烏鴉的嗎?通過前面的鋪墊,孩子們覺得烏鴉就在我們的當中,又通過剛才的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興趣被激發,問題匣子打開了,從提問中也可看出孩子對烏鴉的關心,通過激發,孩子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自學。

(二)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1、由於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課文了,因此學生已有了許多對不認識的字,讀不通課文的解決辦法,所以在自學要求時,只要教師稍作點撥就可以了,而在識字、認字方面學生也已懂得這個字像什麼或加一加、

減一減,合一合等許多方法來解決生字。

首先自學要求:

A、藉助拼音讀通課文。

B、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C、尋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饋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學習中我採用認——帶——考三步。認:拿出生字卡片與大家一起再認生字;帶:你是用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個字的?一個學生的方法變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師設計活動讓學生準備字謎,如:烏鴉的“烏”和“鳥”字的區別,邊做以遊戲讓學生尋找到手裏的生字卡片舉起來,“烏”和“鳥”是形近字,難記,也可讓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編順口溜的方法加強記憶:烏少一點,鳥多一點。

B、讀課文時,抽三個小朋友分段朗讀,並讓聽的同學與朗讀的同學互提要求與建議,使孩子明確自己在讀或聽時該注意些什麼。

C、學生評價。學生之間正確、公正、激勵性的評價與建議可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3、寫字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寫字是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指導書寫“麼、什、升、只”四個字,要先讓學生觀察説説你想怎麼記?再引導觀察要把字寫得漂亮哪些筆畫很關鍵?特別指出“升”字橫要長,撇要平,,“只”字左點不同於右點,同時注重寫字的姿勢。

(三)解疑讀文感悟

1、解答疑惑,繼續質疑。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交流。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決遇到的困難。再問:那麼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或者你又新產生了哪些問題呢?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對課文的質疑可以使學生懂得在思考中學習,在問題中學習。

2、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烏鴉是怎麼找水喝的?這一環節中可抓住“到處”這一關鍵詞統領本段。

(出示課件:烏鴉找水的動畫)先可讓學生欣賞,再做做動作,烏鴉飛到哪裏?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樣東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體會心情,剛開始找不到

水心情如何?後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樣?集體、個別地讀這兩個句子體會,特別指導好“到處”一詞的朗讀。

3、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接着出示課件:喝不到水)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找到這個句子劃出來,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插圖來進行討論、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課件出示:怎麼辦?) 面對這些困難,這時教師的引導顯得尤為重要了。

可採用激將法:算了,算了,喝不着,還是走吧!

這時激起了學生許多智慧與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烏鴉已經很渴了。”“烏鴉到處都找遍了,才發現的。”“你瞧圖上的烏鴉多累啊!”“小烏鴉還要去照顧媽媽呢!”這時孩子和文中烏鴉一樣處於兩難的境地,再讓孩子反覆朗讀:怎麼辦呢?這裏的感情激發,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師隨便什麼講解都顯得多餘了。

孩子們通過矛盾的鬥爭,也很自然的想到幫助烏鴉,用麥管吸,加石子,請大象幫忙等十分多的辦法也就產生了。這一環節既激發了學生熱心關愛,幫助別人,又發展了思維,訓練了表達。也為體會烏鴉的善於觀察與聰明作了鋪墊。

4、孩子們幫烏鴉想了這麼多的辦法,那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做的呢?課件出示,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地銜起來,放進瓶子裏,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的動畫。孩子一下子就興奮起來了,為烏鴉感到高興,相機出示字幕,讓學生讀一讀,體會烏鴉的聰明,為它高興。

(四)指導朗讀,深化探究。

由於有了前面的情感體驗,孩子的朗讀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還可個別、集體加上動作、表情,等多種形式朗讀,體會烏鴉的聰明,善於觀察,會想辦法,引導孩子也來想想另外的辦法,讓烏鴉能喝到水,再和同學交流。這一環節的設計即迴應的學生開始為烏鴉想的辦法,同是地讓孩子主動去探究,去思考什麼樣的辦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須要善於觀察,思考。

七、板書説明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孩子感受到遇到問題要善於觀察,動腦筋想

辦法,才能解決。

烏鴉喝水

到處找水喝不着水

想辦法(着急)

觀察

喝到水

八、説教學效果

通過教學,學生已經掌握了本課所要認識的生字和要寫的生字,並能正確,流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看圖觀察,課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烏鴉的聰明,善於觀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同時也感受到了自己解決問題的快樂。感受到了閲讀的樂趣。進而喜歡閲讀。